汉中气候特点
汉中资料

汉中汉中市,位于中国地理版图中心,地球上同一纬度生态最好和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中国最美十大城镇,国家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涵养地,被誉为“汉人老家”。
汉中地处陕西南部,与西安、宝鸡、安康、广元、巴中、陇南市相连。
古称南郑、兴元、梁州、天汉,是汉王朝的重要发祥地,也与汉族这一称谓的形成有直接不可替代的关系,汉中是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水的源头,秦巴地区三大中心城市之首,是西安天水城市圈和成渝城市圈的重要连接枢纽,也是两汉三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素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的美誉。
汉中北依秦岭,南屏巴山,中部是汉中盆地,自古就被称为“天府之国”和“鱼米之乡”,因境内洋县生存有世界濒危鸟类、“世界珍禽”—朱鹮,故又被称为“朱鹮之乡”。
现辖汉台区、南郑县、城固县、洋县、勉县、西乡县、宁强县、略阳县、镇巴县、留坝县、佛坪县1区10县及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汉中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卫生城市[1] 。
主产水稻、小麦、油菜等,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等珍稀动物,自然环境与物产非常丰富。
拥有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8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被公认为地球上同一纬度生态最好和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
汉中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涵养地,2015年被评为“中国最美十大城镇”,中国最美油菜花海城市,是一座山水相依的“千年古城”。
城市百科景点美食文化人物历史自然建设学校中文名称汉中市外文名称Hanzhong City 别名褒国、梁州、天汉、兴元府、南郑行政区类别地级市所属地区中国西南地区,陕西省西南部下辖地区1区10县及1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政府驻地汉台区民主街电话区号0916 邮政区码723000 地理位置中国西南地区、陕西省西南部、汉水上游、秦巴谷地面积27246平方千米人口343.81万人(2015年底抽样公报常驻数据)方言西南官话-成渝片-汉中话[1] 气候条件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著名景点西汉三遗址、褒斜栈道、武侯墓、张良庙、南湖、定军山、黎坪等机场汉中城固机场火车站汉中站、略阳站、阳平关站车牌代码陕F 城市精神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市花旱莲市树汉桂行政区划代码610700 高等学府陕西理工大学、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市鸟朱鹮城市节庆汉中油菜花节、柑橘节地区生产总值1064.83亿元人民币(2015年)人均生产总值31031.04元人民币(2015年)历史名人刘邦张良萧何韩信张骞蔡伦户籍人口385.21万(2016年)目录1 历史沿革? 民国以前? 民国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2 行政区划3 地理环境? 位置? 地貌? 气候? 水文4 资源? 生物? 矿产5 经济6 人口7 交通? 铁路? 航空? 公路8 社会? 对外交往? 市花市树? 科教卫生9 旅游10 荣誉11 文化艺术? 民俗风情? 传统民居? 地方特产12 历史大事汉中历史沿革 编辑汉中位于华夏版图之中心,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是刘邦西汉王朝的发祥地,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的军事要地,杰出的政治、军事人物张良、韩信、萧何、张鲁、诸葛亮、曹操、刘备、夏侯渊、黄忠、姜维、马超、张飞、吴玠、吴璘、方孝孺、李自成等都在汉中留下深深的足迹。
汉中市天气怎么样

汉中市天气怎么样
汉中市位于陕西省境内,是西部中部地区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
气候
上属于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夏天平均气温在
22-30℃,冬天平均气温在-5-5℃之间,年平均气温为12.3℃,无霜期比较长,年均降水量为616.6mm。
汉中市春季天气开始暖和,起伏较小,几乎没有雨,也没有严重的深
低温现象。
夏季多雾,湿度大,早晚温差明显,但平均温度不太高,
气压也比较低。
秋季气候温和,但降水量较多,几乎没有狂风暴雨,
雪日较少。
冬季气温低,夜晚经常有大风,但低温不持续得很久,适
合游玩。
汉中市北部山地受雪和寒冷影响更明显,而南部、西部空气
温暖,最温暖的一般是2月份。
汉中市空气质量在过去几年来一直维持在中等水平上,PM2.5年均浓度稳定在58微克/立方米左右,超标率低于15%,危害人体健康的指数也不超标,空气质量较好。
同时,汉中市的空气质量状况总体趋于稳定,全市无空气污染热点,但空气污染水平有待改善,以期达到国家的空
气质量标准。
汉中市的气候宜人,夏热不太闷热,冬暖不太寒冷,降水充沛,空气
质量也不错,是一年四季适宜旅游首选。
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汉中
市很适合度假、休闲和观光游。
这里有着秀丽的自然风光,如那里青
山绿水,河流优美,还有众多珍稀野生动物。
所以,汉中市是一个很
适合游览、旅游度假的绝佳地方!。
汉中森林旅游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森林旅游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本文以汉中市森林公园为例,着重分析汉中市森林旅游的发展和森林旅游的可持续。
关键词:汉中市,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正文:汉中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北倚秦岭、南屏大巴山,地势南北高,中间低,中部是汉中盆地。
汉中市辖10县1区,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全国双拥模范城。
汉中市位于汉水上游,汉中盆地中部,属于亚热带气候,主产水稻、小麦。
秦巴山区多为原始森林,植被类型多样。
汉中市有中国最大的天坦群落所在地。
森林覆盖率达51.2%,植被覆盖率56%,林地面积居全省第一,活立木蓄积量8781万立方米,可利用草场500万亩。
林区内由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等珍稀动物,洋县为国家稀有动物保护区,森林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一、森林旅游1、森林旅游森林旅游始兴于美国黄石公园,是指以丰富的森林资源为依托,开展开发的一系列围绕衣、食、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形成的一个具有市场营销能力的综合产业,以满足旅游者求奇、求新、求异、求解放的心理需求,拉动当地经济发展,达到生态效应、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的完美结合。
森林旅游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森林旅游是指人们利用业余时间,以森林为背景展开的野营、野餐、登山、赏雪等憩活动,广义的森林旅游则是指在森林中进行的任何形式和方法的野外休憩活动。
2、森林旅游在我国的发展近年来,森林旅游资源越发受到旅游者的青睐,我国森林旅游产业开始渐渐发展起来。
森林旅游之所以开始蓬勃发展,有三个主要原因,一是伴随着社会高度化的发展,人们在闲暇之余,越来越期望能逃离钢筋城市,呼吸自由空气,以达到身体和心灵的双重解放,森林旅游很好的满足的旅游者求奇、求新、求异、求解放的心理需求;二是,开发森林旅游资源能极大从当地经济发展;最后则是因为森林旅游所带来的庞大的人流量,能极大的促进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生物种类丰富,群落类型繁多。
汉中简介及风景名胜区介绍

汉中简介及风景名胜区介绍西北小江南——汉中一.汉中的基本情况美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1.地理环境:汉中,位于陕西省西南部,汉江上流,北倚秦岭、南屏巴山,中部是美丽富饶的汉中盆地。
2.地势环境:南北高,中间低。
北为秦岭山地,南为巴山山地,中间为汉中盆地,最高峰是秦岭山脉的兴隆岭,海拔3000米。
3.河流:素称“小江南”的汉中,以江河纵横奔流,水量丰盈为其特点。
有汉江、嘉陵江两大水系,均为长江主要支流。
汉中境内有汉江、嘉陵江等567条河流,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
4.气候环境: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大区秦巴气候区。
这里是中国南北分界线、江河分水岭,四季分明、气候温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夏季多雨,春冬偏旱,秋多连阴雨。
年平均气温13.5℃。
5.生态环境:“汉中的森林覆盖率为52%,林草的植被率达60%,这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
6.人文环境:战国时,楚国据有汉水中游,设郡,名汉中。
据文献记载:“郡临汉水之阳,南面汉山,故名”。
全市辖十县一区,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人口372万。
汉中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生态示范建设试点地区。
7.矿藏:铁、镍、磷、石膏、石英石、石灰石储量居全省之首,石棉储量居全国前列。
8.景区分布:全市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13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有世界人与自然生物圈1个,国家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水利风景区2个,国家森林公园3个;有省级风景名胜区7个,省级森林公园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6个。
9.历史沿革:西周为褒国。
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公元前312年)攻取汉水中游楚国的汉中郡后,于南郑(今汉中市区东北)置汉中郡。
楚汉之际刘邦受封汉王,都南郑。
二.汉中的风景名胜区。
(一)拜将台陕西的拜将台位于汉中市城南门外,亦称拜将坛。
为南北列置的两座方形高台,各高丈许,相传为汉高祖刘邦拜韩信为大将时所筑,南台上书“韩信拜将坛”碑,北台上建有台亭阁。
陕西汉中常年气候

陕西汉中常年气候1、2016夏季汉中气候预测汉中属于亚热带气候区,北有秦岭屏障,寒流不易侵入,气候温和湿润。
[5]气温:区内气温的地理分布,主要受制于地形。
年均气温14℃。
西部略低于东部,南北山区低于平坝和丘陵。
海拔600米以下的平坝地区年均气温在14.2~14.6℃;一般海拔1000米以上的地区年均气温低于12℃;西嘉陵江河谷年均气温高于13℃。
[5]降水:汉中地区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形成全年降水的暖湿空气,主要来自印度洋孟加拉湾,其次是西太平洋。
夏季,在副热带高压影响下,孟加拉湾水汽沿西南低涡下部的西南季风北上,经西藏、云南及四川西北部到达本区上空;西太平洋水汽随副热带高压边缘的东南气流输入本区上空。
冬季,受极地大陆冷气团(主要是蒙古高压)控制,多西北季风,形成寒冷干燥少雨的天气。
春秋为过渡季节,春暖少雨,秋凉多雨,气候湿润。
地面植被、水库、河流、田园等所蒸发于空间的水汽参与降水甚微。
来自西南、东南的暖湿气流受巴山、秦岭阻隔,使得区内雨量充沛,但由于两山位于西南气流的路径上汉中石门栈道,由于中低层云系的水汽系统辐合,以及地形抬升和山地垂直影响,使本区南北承接水汽不等,降水量分布悬殊,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00~1700mm之间。
其中南部米仓山最为丰富,成为陕西之冠。
[5]湿度:整个汉中地区年平均相对湿度分布态势,基本呈南大北小。
汉江平坝、巴山山地70~80%;秦岭山地73%。
一年中冬春两季较小,夏秋较大。
9、10月为全年之冠,均在80%~86%;冬季(12、1、2月)三个月汉江平坝、巴山山地为75%~80%;秦岭山地58%~66%。
2、陕西汉中的人怎么样?友好吗?气候如何?》汉中,简称“汉”,美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
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北倚秦岭、南屏大巴山,中部是汉中盆地。
全市辖十县一区,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人口372万。
汉中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全国双拥模范城汉中人整体是不错的,热情、好客、纯朴、善良。
汉中气候特点

在汉中,春夏秋冬四季的概念,和平原地区不一样,在气候学上,通常是指一年中每候(5天)平均气温在22℃-10℃之间为春季和秋季,22℃以上为春季,低于10℃的为冬季。
如果按这个标准,汉中的4-6月份为春季,7-8月为夏季,9-10月为秋季,11-3月为冬季(冬季较长)。
汉中不仅平均气温较低,而且由于汉中地势高耸,其温度又随地势升高而递减。
半山寺、云谷寺一线以下,四季还比较分明;其上(包括光明顶、玉屏楼、北海),春、夏、秋三季只有140天左右,其余皆为冬季。
汉中季节还比平原来得迟,“高处不胜寒”,汉中冬冷,历时又长,春天总是姗姗来迟。
从山麓向上,一般每垂直升高100米,入春期约推迟三天。
温泉区4月3日进入春天,而光明顶则要推迟到5月13日。
正如唐代白乐天在《游庐山大林寺》诗中写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诗人描写的就是山区与平原在季节上的差异。
现在由于地球的温室效应,汉中冬季的时间有所减短,而且冬季普遍不再如古时那般寒冷。
汉中四季皆胜景,汉中的景色不仅一年四季,甚至一日四时,都有不同,汉中的美,就是在这无穷无尽的变化中让游人着迷,如果您想了解汉中的全貌,那么,就应该选择一年的不同的季节,在这自然造化中去领略汉中,感受汉中。
汉中春光“山外春归百卉阑,山中四月春初度。
”汉中四月的平均气温为10℃,比三月份要升高5.6℃。
这时,山麓已经芳草萋萋,野花艳人,秧苗茁壮,桃花落尽,山腰却涧草犹短,杜鹃始华,桃花初开。
大约需要推迟一个星期左右,那桃花峰迤逦十里的桃林,才枝枝献丽,一片粉红。
那时,正像诗人王寅春游此峰时所吟诵的:“河风吹初服,正值桃花时,花开十万树,峰似绛霞披。
”正是春光明媚,助人游兴。
而在那时,汉中的高山峰顶,气候尚寒,春意姗姗来迟,青草才抽芽,花卉才含蕊。
但春的气息已经来到了游人中间。
汉中春光是以妩媚动人见长。
全身着绿,青翠欲滴;万花盛开,娇艳无比;百鸟欢唱,悦耳怡情。
春季,在通往汉中的公路两旁,田野里满目金黄的油菜花,山岭上点点的映山红,让游客还没有到汉中,就已经陶醉于这自然的美景中了。
汉中市情简介(2020年最新版)

汉中简介汉中是镶嵌在秦巴之间、汉水之源的一颗璀璨明珠,自古就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之美称,辖9县2区和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有152个镇、24个街道办,1903个村、284个社区,总人口386万,总面积2.72万平方公里,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双拥模范城市。
汉中历史悠久。
人类考古可追溯到120万年前,自秦设汉中郡至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刘邦在此称王、开启汉室基业,汉江、汉朝、汉中、汉人、汉语、汉服与汉文化一脉相承,被誉为“全球汉人老家”。
这里是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的故里、四大发明造纸术发明家蔡伦的封地和葬地。
韩信、诸葛亮、曹操等帝王将相曾在这里建功立业,李白、杜甫、苏轼、陆游等伟大诗人曾探访、辗转或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并留下了瑰丽的墨迹诗章。
博望侯张骞墓祠、汉代水利遗址“三堰”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古汉台、武侯祠等名胜古迹驰名中外,褒斜栈道、汉魏十三品摩崖石刻等文化瑰宝誉满全球。
汉中生态秀美。
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4.3℃,降雨量871.8mm,素有西北“小江南”和“金瓯玉盆”之美称。
森林覆盖率达51.2%,植被覆盖率56%,林地面积居全省第一、居西部第二。
境内有汉江、嘉陵江两大水系,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陕西引汉济渭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地,大熊猫、朱鹮、羚牛、金丝猴等珍稀动物在此栖息繁衍,被公认为地球上同一纬度生态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
汉中资源富集。
有元胡、杜仲、天麻等药用植物1600多种;石墨、铁、锌、锰等矿产储量居全国前列,玉资源丰富、品类齐全,镇巴区块天然气储量巨大,略阳、勉县、宁强三县交界处的“金三角”地带,被李四光先生誉为“中国的乌拉尔”,是全国五大黄金生产基地之一;有大小支流500余条,地表径流量217.6亿立方米,地下水综合补给量31.7亿立方米,水能可开发量110万千瓦;拥有覆盖5100平方公里的世界最大天坑群,其中超级天坑2个、大型天坑7个、常规天坑45个。
汉中气候特征及农事注意事项

汉中 科 技 2 0 1 4 年 第1 期
汉 中气候特征及农事 注意事项
王春 辉 ,周 红 ,许 凯 ,王朝辉
( 1 . 汉中市气象局 ,陕西汉中 7 2 3 0 0 0 ;2 . 镇巴县气象局 ,陕西汉中 7 2 3 6 0 0 )
摘 要 :本 文通 过对 汉 中气 候特 征及各 季节 农 事注 意事 项进行 系统 的分析 ,为 指导 汉 中农业 生产
半月;春 秋较 短 ,为2 个 月左 右 ;夏季4 个 月左右; 秦 岭 北坡春 秋季 为3 个半 月左 右 ,夏季 较 短为 1 个 月 。本 市季 节 降水量 分 配特 点是 :冬春 少 ,夏 秋
作者简介:王春辉 ( 1 9 6 9 -),主要从事气象服务和应用气象研 究工作。
一
5 5—
汽增 多 ,全 区雨量 普 遍增加 ,东西 部差 异 小 ,南 北 部差异 大 。
市 春季 从3 月 中下旬 开始 到6 月 中旬 。夏 季 佛坪 、 留坝 较短 ,从 7 月 中旬 到8 月中旬 基本 结束 ,其 余 县区从5 月初到9 月初为夏 季 。秋季 9 月初开 始 ,i i 月上 旬结 束 。冬季 从 1 1 月上 旬后 期开 始 ,到来 年
多 ,其 中夏 季 降水 为冬 季 的l 6 . 5 倍 ,表现 出明显 的季风 气候 特征 。
2 四季气候 特征 和农 事 注意事 项 为 了便于研 究 ,全年3 — 5 月、6 — 8 月、9 — 1 1 月、
1 2 — 2 月 四个 阶段 分别 代表 春 、夏 、秋 、冬 四个 季 节 时段 。
2 - 2 夏季 ( 6 — 8 月 ),湿 热多雨 ,多积云 ,有大 风
2 . 3 秋季 ( 9 — 1 1 月 ) 降温 快 ,湿度 大 ,秋雨 连绵 秋 季 随着 蒙 古高 压加 强和 副 热带 高压 衰退 , 汉 中 随着 两 个 系 统 长 时 间对 峙 , 秋 雨 连 绵 ,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汉中,春夏秋冬四季的概念,和平原地区不一样,在气候学上,通常是指一年中每候(5天)平均气温在22℃-10℃之间为春季和秋季,22℃以上为春季,低于10℃的为冬季。
如果按这个标准,汉中的4-6月份为春季,7-8月为夏季,9-10月为秋季,11-3月为冬季(冬季较长)。
汉中不仅平均气温较低,而且由于汉中地势高耸,其温度又随地势升高而递减。
半山寺、云谷寺一线以下,四季还比较分明;其上(包括光明顶、玉屏楼、北海),春、夏、秋三季只有140天左右,其余皆为冬季。
汉中季节还比平原来得迟,“高处不胜寒”,汉中冬冷,历时又长,春天总是姗姗来迟。
从山麓向上,一般每垂直升高100米,入春期约推迟三天。
温泉区4月3日进入春天,而光明顶则要推迟到5月13日。
正如唐代白乐天在《游庐山大林寺》诗中写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诗人描写的就是山区与平原在季节上的差异。
现在由于地球的温室效应,汉中冬季的时间有所减短,而且冬季普遍不再如古时那般寒冷。
汉中四季皆胜景,汉中的景色不仅一年四季,甚至一日四时,都有不同,汉中的美,就是在这无穷无尽的变化中让游人着迷,如果您想了解汉中的全貌,那么,就应该选择一年的不同的季节,在这自然造化中去领略汉中,感受汉中。
汉中春光“山外春归百卉阑,山中四月春初度。
”汉中四月的平均气温为10℃,比三月份要升高5.6℃。
这时,山麓已经芳草萋萋,野花艳人,秧苗茁壮,桃花落尽,山腰却涧草犹短,杜鹃始华,桃花初开。
大约需要推迟一个星期左右,那桃花峰迤逦十里的桃林,才枝枝献丽,一片粉红。
那时,正像诗人王寅春游此峰时所吟诵的:“河风吹初服,正值桃花时,花开十万树,峰似绛霞披。
”正是春光明媚,助人游兴。
而在那时,汉中的高山峰顶,气候尚寒,春意姗姗来迟,青草才抽芽,花卉才含蕊。
但春的气息已经来到了游人中间。
汉中春光是以妩媚动人见长。
全身着绿,青翠欲滴;万花盛开,娇艳无比;百鸟欢唱,悦耳怡情。
春季,在通往汉中的公路两旁,田野里满目金黄的油菜花,山岭上点点的映山红,让游客还没有到汉中,就已经陶醉于这自然的美景中了。
春季,是游览汉中最佳的季节之一。
汉中夏凉翠绿的汉中,在南方来的暖湿空气的吹拂下,于7月份进入夏季。
但汉中高处全年无夏日。
温泉区6月29日入夏,夏季56天。
云谷寺、半山寺要到7月20日才进入夏季,云谷寺夏季26天,半山寺夏季仅有8天。
半山寺以上、全年没有夏季,只有冷季(冬)和暖季(春、秋)之分,光明顶、玉屏楼和北
海,冷季都超过7个月,而暖季还不到5个月。
清人曹文埴有诗:“四月始知春,一岁竟无夏。
”描写的正是汉中这种气候清凉的情况。
盛夏季节,汉中7月份平均气温为20.7℃(比平原区低7℃左右),8月份平均气温为20.3℃,温泉区为24.9℃,云谷寺22.9℃,半山寺只有20.9℃,北海则只有18.7℃。
白日可凉爽无汗,晚间盖被方能入睡,且无蚊虫叮咬,是一个理想的避暑胜地。
夏日的汉中,峰峦苍翠欲滴,幽谷浓郁覆盖,林间百鸟鸣噪,一派盛夏的风采。
登山途中,绿树与青藤互相缠扰,搭成一个个天然的“凉棚”,坐下小憩,观山赏景,阵阵凉风袭来,令你登山的疲劳顿消。
夏天的汉中日出更为壮观,跃出的红日如一枝火种,点燃了天宇,也点燃了山峰和树木,仿佛整个世界都沐光溢彩,灿烂辉煌。
盛夏的汉中,更有那看不见的飞瀑,数不清的流泉,特别在暴雨过后,汉中就成了水的世界,水为汉中谱写了一曲曲激昂的乐章。
夏日的云海虽没有秋冬云海那样沉着、浑厚,但也别有一番潇洒、清丽。
在云雾的动静之中,有时还可以看到绚丽的彩虹,如一座七色彩桥,架在两峰之间。
日落并不比日出逊色,火红的晚霞为夏日的汉中披上一层灿烂的暮色,令人如痴如醉。
夏之汉中,是一幅幅浓绿的画,是一杯杯清凉甘甜的果汁,更是一曲曲跌宕起伏、婉转悠扬的乐曲。
元末清初歙县人鲍深有《祥符寺避暑》诗云》:“森森古木覆苔阴,四顾苍山一径深。
六月长廊不知暑,飞泉终日响潮音。
”
46只手遮天的感言:谢谢2009-05-03
其他回答(3)
杨明陕西地区达人| 13791个满意答案2009-05-02 向TA提问
汉中地处北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的过渡带,北依秦岭,南屏巴山,汉水横贯全境,形成汉中盆地。
盆地内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气体湿润,年降水量800-1000毫米,年均气温14℃,生态环境良好,生物资源极为丰富,兼我国南北方之共有;粮食生产一年两熟,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其中水稻、油菜单产是全国最高产区之一。
野生植物有3000多种,其中用途广泛的600多
种。
盛产各种名贵药材,其中天麻、杜仲、枣皮(山茱萸)、西洋参产量居全国前列。
有森林面积131.2万公顷,植被覆盖率56%,森林覆盖率48%,林木蓄积量6781.3万立方米;可利用草场33万公顷,野生动物500多种,其中珍稀动物有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等42种。
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矿藏60种,其中勉县、略阳、宁强三县的“金三角”地带,是全国五大黄金生产基地之一;铁、锰、镍、磷、石膏、石英石、石灰石储量居全省之首,经济开发潜力很大。
汉江、嘉陵江及其支流水资源丰富,总量达146.25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260万千瓦,可开发利用87万千瓦。
@ foxm 4级2009-05-02
很好是晴天
噢嚎。
5级2009-05-02
汉中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辖汉台区、南郑、城固、洋县、西乡、勉县、宁强、略阳、镇巴、留坝、佛坪县,幅员2.7万平方公里,人口368.9万人,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称。
汉中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夏商周代境内有褒国,公元前312年,秦置汉中郡。
近4000年来,遗留下众多的人文景观,褒斜栈道堪称世界奇迹,石门及其摩崖石刻被誉为“国之瑰宝”;刘邦、诸葛亮等曾在这里建功立业,留下了古汉台、拜将坛、饮马池、张良庙、武侯墓、武侯祠等遗址;这里还诞生和长眠着我国汉代伟大的外交家张骞;造纸太发明者蔡伦封侯于此;有众多的西汉、三国、南宋古战场遗迹;南湖、红寺湖、兴元湖、南沙河风景区、午子山及天台山森林公园景色秀丽,风光,是旅游观光的好地方。
如今,汉中市已是国家批准的开放地区和陕南重要的经济开发区,国家级历史文化明城;城固、勉县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汉中交通、通讯网络形成。
现已构成公路、铁路、民航交通体系,有宝成、阳安、襄渝三条铁路过境;公路四通八达,连接陕、甘、川鄂。
108和316、210国道公路穿过市境。
全市99%的乡镇和70%以上的村通公路。
汉中火车客运可直通北京、武汉、西安、成都等地;民航航班直达西安。
国际程控电话已经开通,并
实现县区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