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辩证法的问题》读后感
读《谈谈辩证法问题》有感

其次,列宁又提出了本质和现象的关系问题。现象是事物表面的显著的东西,是能够被我们所直接感知到的。而本质则是更为深层次的东西,必须依靠我们认真研究,并通过正确的方法才能获得。以前的哲学家,片面强调本质或者现象,使得人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不能正确把握事物,从而产生了许多谬误甚至错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把见到的东西认为是事物的最终的东西,现在看来,这种看法是多么的可笑。
最后,列宁认为,人类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与螺旋上升的过程。正如同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一样。人们最初的时候依靠感性认识来认识事物和身边的世界,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便产生了辩证法,后者是对于前者的批判与发展,推动着人类认识的不断前进。这就印证了列宁关于认识发展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其中极其深刻的部分。这对于我们端正思想,正确认识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列宁的文章虽然结构有些混乱,实际上蕴含了十分丰富的哲学思想,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很有必要去细细品味,从中汲取精神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我们青年学生正处在思想日臻成熟时期,形形色色的思想冲击着我们的精神世界,而唯物辩证法,则是我们一个很好的选择。虽然我并没有很深的哲学造诣,我仍旧会积极学习唯物辩证法,从而为我的人生增加一个正确的精神动力,最终实现我的理想
《谈谈辩证法问题》是列宁关于唯物辩证法的一部极其重要的著作,阅读这本著作,对于我们了解唯物辩证法,端正思想认识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首先,列宁认为矛盾学说是辩证法的本质。他认为整个世界是个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在万事万物的内部普遍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对立的两方面,换句话说就是矛盾普遍存在于事物之中。这两个方面不仅规定了事物的性质,特别是它们的对立,则是构成了事物的运动。世间万物正是在这种永不止息的斗争中,迂回螺旋上升,最终推动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而在马克思之前的哲学家们都没有认识到这点,这就使得原先的哲学都变得枯燥与庸俗,从而为唯心主义开辟了道路。有些人认为,矛盾是可以泯灭的,是可以消除掉的,但是列宁认为,矛盾不仅仅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是相对与绝对的统一。事物矛盾的统一性,不仅仅表现为矛盾的双方存在于同一个事物之中,同时也是同时存在,相互制约的。失去一方则都会消失。这种统一或者说是同一是相对的。而他们之间的对立却是无条件的,绝对的。这种观点,对于我们解决生活中的种种矛盾会起到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所以列宁认为矛盾观点是辩证法的本质。
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读后感观读后感文章

---------------------------------------------------------------范文最新推荐------------------------------------------------------ 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读后感观读后感文章《谈谈辩证法问题》写于1915年,1925年首次发表在《布尔什维克》杂志第5、6期合刊上,后编入《哲学笔记》。
这是列宁对1914—1915年研究哲学问题的总结,虽然全文只有三千多字,却是是寓意深刻、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
标志着列宁的哲学思想从形而上学的认识水平进到辩证法的认识水平。
《谈谈辩证法问题》是列宁反对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诡辩论的总结,也是对他在《辩证法的要素》一文中所提出的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的思想的进一步说明和发挥。
文章把对立统一规律作为客观世界的规律和认识的规律进行了充分的论述,强调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是客观世界运动发展的根本规律,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
文中以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阐述了形而上学发展观与辩证的发展观的根本对立,说明了矛盾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着重阐述了认识的辩证法,分析了绝对和相对、抽象和具体、一般和个别等哲学范畴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提出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著名论断。
这篇论文是列宁研究辩证法问题取得的理论成果的突出表现。
它补充和深化了《辩证法的要素》一文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
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九十年后再读这篇文章,我们理当从更全面的哲学史角度来认1 / 9---------------------------------------------------------------范文最新推荐------------------------------------------------------识其的意义和思想内涵。
读《谈谈辩证法问题》的体会

读《谈谈辩证法问题》的体会《谈谈辩证法问题》是列宁反对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诡辩论的总结,也是对他在《辩证法的要素》一文中所提出的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的思想的进一步说明和发挥。
文中以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阐述了形而上学发展观与辩证的发展观的根本对立,说明了矛盾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列宁的哲学思想建立在对黑格尔《逻辑学》的分析和批判基础上,黑格尔在论述辩证法时存在着比较大的缺陷,它只反映出认识过程的特点是通过否定之否定的“三段式”论述结构表现出来的封闭的圆圈。
但是却没有反映出辩证法是开放的系统。
列宁明确提出辩证法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的内容是永远增加着的。
我们说,看到了唯物与唯心对立性质的确立,而没有看到其同一性质,是形而上学式的观点;把握了唯物论与辩证法之间的同一性而忽视两者的对立性,则是知性辩证法的观点。
理性辩证法,是把哲学研究的对象由事物转变为事物的本质,把握本质自身中的矛盾,而不是停留在事物的具体矛盾中。
在知性辩证法看来,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
在辩证法内部则是同一的,没有矛盾的。
理性辩证法认为,本质内部存在的对立统一关系是辩证法的实质。
因此,在辩证法内部也同样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
列宁的发展观,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停留在运动的表面形式上,它只有量变,没有质变,只有重复,没有转化,因此这种发展观具有片面性。
第二种观点深入到运动的本质中,把握了自己运动的源泉,把握了变化的本质是飞跃和质变。
这两种观点分别处在不同的认识层次上。
它们二者之间属于形式和本质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当前学术界存在这样一种观点,认为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
这种观点确实有其合理性。
同一性和斗争性都是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有矛盾的存在就肯定既有统一又有斗争,从这个意义上说,同一性和斗争性都是绝对的,不能只强调斗争的绝对性;斗争是绝对的、贯穿始终的,只是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不能因为其表现形式的多样性而否定其本质的绝对性。
谈谈辩证法问题读后感1000字

谈谈辩证法问题读后感1000字辩证法是一种思考方式,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在阅读辩证法问题时,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辩证法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
辩证法不仅能够解释复杂的问题,还能够让我们更全面地思考问题,从而得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由两个相互矛盾的部分组成的,这两个部分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最终导致事物的发展。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辩证法的例子,比如人体的免疫系统,它由两个相互矛盾的部分组成:白细胞和癌细胞,这两个部分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最终导致人体的健康。
再比如,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是建立在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上的,人类社会存在着各种矛盾,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不断地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辩证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问题,还能够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辩证法告诉我们,要解决问题,首先要认识到问题的存在,然后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最后针对问题的根本原因提出解决方案。
比如,在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上,辩证法告诉我们,要解决问题,首先要认识到环境污染的问题,然后找到环境污染的根本原因,如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等等,最后针对问题的根本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如加强环保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推广清洁能源等等。
辩证法还具有强大的实用性。
辩证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制定政策和决策。
比如,在制定经济政策时,辩证法告诉我们,要综合考虑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因素,不能只看到经济增长这一个方面,而是要实行全面的经济政策。
此外,辩证法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各种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问题,帮助我们更好地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
总结起来,辩证法是一种十分有用的思考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通过阅读辩证法问题,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辩证法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也学会了如何运用辩证法来思考问题。
读《谈谈辩证法的问题》有感(张怡航原创)

读《谈谈辩证法的问题》有感(张怡航原创)近日读了列宁的《谈谈辩证法问题》,领悟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有几处疑问。
谈谈读后的感想,就让我先从列宁当时的写作背景说起。
1914年前后,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同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后,国际社会各种矛盾空前尖锐化,无产阶级正处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面临许多新问题。
第二国际大多数党背叛《巴尔塞宣言》,堕落成为支持本国政府进行帝国主义战争的沙文主义的党。
一些第二国际的领导人为了替自己政治的堕落辩解,用诡辩冒充唯物辩证法,抹煞帝国主义战争的性质,欺骗工人参加战争为帝国主义卖命。
列宁为了从理论上评判和揭露第二国际社会沙文主义的诡辩论及其思维方法,阅读了大量有关辩证法的著作,并且做了大量笔记。
这些笔记整理汇编后以《哲学笔记》为书名出版。
《谈谈辩证法问题》就是其中的一部分,是列宁在瑞士侨居期间写作的一篇笔记式的短文,完成于1915年。
篇幅不大,但内容比较丰富、思想比较深刻,是带有提纲性的文章。
它言简意赅地表述了列宁对于辩证法的实质和认识过程的辩证法问题进行哲学思考的成果。
列宁在这一时期致力于辩证法的研究,不仅是为了解决当时革命斗争所面临的迫切的理论问题和思想认识问题,也是为了深化和发展唯物主义辩证法这门科学。
本文主要阐释了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辩证法的实质就是对立面的统一。
文中原话为:“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
辩证法之所以成为辩证法,其最主要的特征或实质实在对立同一中把握对立面,即发现矛盾、研究矛盾、把握矛盾。
列宁所提到的关于客观事物对立统一的特性,毛泽东在后来的《矛盾论》中也多次引用过。
第二,阐释了发展的两种观点,并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做出评价。
第一种,认为发展是减少和增加,是重复,这是形而上学的发展观,也叫庸俗进化论。
第一种观点的动因、泉源都被忽视了,或者这个泉源被移到外部——移到上帝、主体等等那里去了,是只有量变没有质变的平滑的进化过程,这是对发展的窒息。
谈谈学习辩证法的感想(样例5)

谈谈学习辩证法的感想(样例5)第一篇:谈谈学习辩证法的感想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与发展。
而联系与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列宁指出:“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他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
”另外,唯物辩证法作为自然、社会、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综上三点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学习哲学则不可不知辩证法。
只有认真学习唯物辩证法,对辩证法有一个较清晰的认知概念,才能更好地学习哲学。
辩证法是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
这些对我们为人处世的智慧影响颇深。
辩证法对现实人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我谈谈学习辩证法的感想。
辩证法作为一种思维方法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他教会人们如何巧妙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为人处世。
事物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而正确认识事物改造客观世界则是主观性的。
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在这里,唯物辩证法包括了客观辩证法也包括了主观辩证法,体现了唯物主义、辩证法、认识论的统一。
从活生生的现实具体事务出发,获得大量丰富的感性材料,从中抽象出反映事物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概念和范畴。
“在通晓概念的本性上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概念的艺术。
”列宁如是说。
我们对事物进行概念性的把握。
通过这些概念构成对事物系统的认识。
在这系统的认识中,我们可以根据概念的运动和转化来全面、近似地把握对象。
这与马克思提到的“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研究方法是一致的。
因此,灵活地运用辩证法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概念是人们认识和把握对象的一个方式,应该灵活运用,不然容易陷入教条主义和绝对主义,思想僵化。
比如,处理问题时,就应该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正确认识什么是主要矛盾,什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而在实际中,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变化的,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且也并非任何时候都要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完整版)读《谈谈辩证法问题》有感

读《谈谈辩证法问题》有感《谈谈辩证法问题》不仅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发展的指标,而且也是俄国革命的向导;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作了系统严谨的论述,全面揭示了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认识过程的辩证法以及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等内容,极大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形成了系统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体系。
列宁认为对立统一是辩证法的本质。
列宁还认为自然界中的所有事物都存在相互对立的两面,这两个对立面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是能够统一到一起的。
也就是说,事物具有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的绝对性与对立面有条件的统一的相对性。
在这其中,发现事物对立面间的矛盾性并进行深入的探讨,是辩证法的实质。
辩证也可以说是通过相互争辩的方式来达到对事物进行更深层次的认识的目的,并对观察这些事物所得到的认识进行证明阐释,验证认识的正确性与否。
在这里,我认为我们需要有两个观点。
首先,认识是外界事物在意识中的反映。
根据上面第一点所提到的辩证法的实质,事物又是对立面的统一,因此认识也必然是对立统一的。
认识的基本形式是判断,判断中则包含个别与一般、必然与偶然、本质与非本质的辩证关系,因此辩证法也就是人类的全部认识所固有的。
只有科学史才能检验对统一的事物之间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的正确性,列宁首先论证了对立统一规律的普遍性和正确性,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是由科学发展史所证明了的普遍规律。
列宁说:“辩证法内容的这一方面的正确性必须由科学史来检验。
”就是说,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普遍的客观世界的规律和人们认识的规律,是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是因为它是以科学的发展为依据的,是为全部科学发展史所证明了的.列宁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是客观世界的规律和认识的规律。
列宁在把它作为客观世界的规律进行论述之后就把它作为认识规律来论述。
在列宁看来,对立面是同一的,也即是个别跟一般的联系。
个别和一般互相依存,缺少任何一个,另一个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读《谈谈辩证法问题》有感

读《谈谈辩证法问题》有感《谈谈辩证法问题》不仅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发展的指标,而且也是俄国革命的向导;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作了系统严谨的论述,全面揭示了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认识过程的辩证法以及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等内容,极大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形成了系统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体系。
列宁认为对立统一是辩证法的本质。
列宁还认为自然界中的所有事物都存在相互对立的两面,这两个对立面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是能够统一到一起的。
也就是说,事物具有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的绝对性与对立面有条件的统一的相对性。
在这其中,发现事物对立面间的矛盾性并进行深入的探讨,是辩证法的实质。
辩证也可以说是通过相互争辩的方式来达到对事物进行更深层次的认识的目的,并对观察这些事物所得到的认识进行证明阐释,验证认识的正确性与否。
在这里,我认为我们需要有两个观点。
首先,认识是外界事物在意识中的反映。
根据上面第一点所提到的辩证法的实质,事物又是对立面的统一,因此认识也必然是对立统一的。
认识的基本形式是判断,判断中则包含个别与一般、必然与偶然、本质与非本质的辩证关系,因此辩证法也就是人类的全部认识所固有的。
只有科学史才能检验对统一的事物之间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的正确性,列宁首先论证了对立统一规律的普遍性和正确性,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是由科学发展史所证明了的普遍规律。
列宁说:“辩证法内容的这一方面的正确性必须由科学史来检验。
”就是说,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普遍的客观世界的规律和人们认识的规律,是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是因为它是以科学的发展为依据的,是为全部科学发展史所证明了的.列宁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是客观世界的规律和认识的规律。
列宁在把它作为客观世界的规律进行论述之后就把它作为认识规律来论述。
在列宁看来,对立面是同一的,也即是个别跟一般的联系。
个别和一般互相依存,缺少任何一个,另一个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辩证法问题读后感
《谈谈辩证法问题》写于1915年,1925年首次发表在《布尔什维克》杂志第5、6期合刊上,后编入《哲学笔记》。
这是列宁对1914—1915年研究哲学问题的总结,虽然全文只有三千多字,却是是寓意深刻、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
标志着列宁的哲学思想从形而上学的认识水平进到辩证法的认识水平。
《谈谈辩证法问题》是列宁反对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诡辩论的总结,也是对他在《辩证法的要素》一文中所提出的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的思想的进一步说明和发挥。
文章把对立统一规律作为客观世界的规律和认识的规律进行了充分的论述,强调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是客观世界运动发展的根本规律,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
文中以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阐述了形而上学发展观与辩证的发展观的根本对立,说明了矛盾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着重阐述了认识的辩证法,分析了绝对和相对、抽象和具体、一般和个别等哲学范畴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提出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著名论断。
这篇论文是列宁研究辩证法问题取得的理论成果的突出表现。
它补充和深化了《辩证法的要素》一文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
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九十年后再读这篇文章,我们理当从更全面的哲学史角度来认识其的意义和思想内涵。
由唯物论发展到知性辩证法、乃至于理性辩证法,是世界观哲学的认识发展经历由初级到高级的过程,这是哲学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唯物论发展为辩证法,是世界观哲学认识水平的历史进步,这个进步是思想的飞跃,标志着哲学思想走向成熟,这种成熟使人达到辩证法的自觉。
列宁的认识发展,正也经过了这样的过程,但又有所区别。
列宁的哲学思想建立在对黑格尔《逻辑学》的分析和批判基础上,黑格尔在论述辩证法时存在着比较大的缺陷,它只反映出认识过程的特点是通过否定之否定的“三段式”论述结构表现出来的封闭的圆圈。
但是却没有反映出辩证法是开放的系统。
列宁认识到了这一点,他提到:
“不论是黑格尔(见《逻辑学》),不论是自然科学中现代的“认识论者”、折中主义者、黑格尔主义的敌人(他不懂黑格尔主义!)保尔•福尔克曼(参看他的《认识论原理》第……页304)都把认识看作一串圆圈。
”
列宁明确提出辩证法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的内容是永远增加着的。
他说:
“辩证法是活生生的、多方面的(方面的数目永远增加着的)认识,其中包含着无数的各式各样观察现实、接近现实的成分(包含着从每个成分发展成的整个哲学体系),——这就是它比起“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来说所具有的无比丰富的内容,而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就是不能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应用于认识的过程和发展。
”
我们说,看到了唯物与唯心对立性质的确立,而没有看到其同一性质,是形而上学式的观点;把握了唯物论与辩证法之间的同一性而忽视两者的对立性,则是知性辩证法的观点。
理性辩证法,是把哲学研究的对象由事物转变为事物的本质,把握本质自身中的矛盾,而不是停留在事物的具体矛盾中。
在知性辩证法看来,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
在辩证法内部则是同一的,没有矛盾的。
理性辩证法认为,本质内部存在的对立统一关系是辩证法的实质。
因此,在辩证法内部也同样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
对比来看,唯物主义的认识过程是封闭的圆圈,它具有极限,即起点和终点;辩证法的特点是开放的系统:它的范畴随着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充实和完善,这两者的特点恰恰是相互矛盾的。
这也正构成了科学认识论的理论体系具有的特点:由相互矛盾的两部分紧密联系在一起。
列宁的思想体系是从理性辩证法高度把握的认识论和辩证法以及逻辑学三者的同一关系,通过这篇文章和其他类似著作,可以确实的说列宁对于辩证法的认识深度已经上升到理性辩证法的高度。
作为新一代的共-产主义接-班人,我们要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规律来提高自身的哲学认识水平。
同时我们也该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会随着不断的实践被继承和发展,未来也将诞生更系统、全面、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论著。
那又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光辉灿烂的一笔。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是指导实践的最佳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