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防腐剂的选择

合集下载

尿液干化学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

尿液干化学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
尿液干化学检验结 果的影响因素
整理课件
1
尿液生成
整理课件
2
尿液检验目的
1.协助诊断泌尿系统疾病和疗效观察:泌尿系统炎症、结核、结石、 肿瘤、肾脏的移植排斥反应以及肾衰竭时,尿液成分会发生变化, 治疗后好转。因此,尿液检验是泌尿系统疾病最常用的不可替代的 首选项目。
2.安全用药监护:某些药物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常 可引起肾脏损害,用药前及用药过程中应经常观察尿液变化,以确 保用药安全。
10项尿液分析仪:在9项基础 上增加了尿比密测定。
11项尿液分析仪:在10项基础 上增加了尿维生素C测定。
12项尿液分析仪:在10项基础
上增加了尿色和浊度测定。整理课件
15
尿液干化学工作原理
尿液干化学试带是以滤纸为载体,将各种试剂成分浸渍后干 燥,作为试剂层,固定在塑料底层上,并在表面覆盖一层起 保护作用的尼龙膜,作为反射层。尿液浸入试带后与试剂发 生反应,产生颜色变化。
整理课件
21
尿胆红素检测原理:采用偶氮反应法。在强酸介质中,尿胆 红素与二氯苯胺重氮盐耦联成红色化合物。试剂模块发生由 黄色→红色的颜色变化。
尿胆红素检测干扰因素: ①当患者接受大剂量氯丙嗪治疗,或尿液中含有高浓度的维 生素C、亚硝酸盐,或含有盐酸苯偶氮吡啶代谢产物时,使胆 红素呈现假阴性; ②尿液中含有吩噻嗪或吩嗪类药物时,可使胆红素呈现假阳 性;
整理课件
5
(3)24h尿:患者上午8时排尿一次,将膀胱排空,弃去尿,此
后收集各次排出的尿,直至次日上午8时最后一次排尿的全部尿。
尿中某些成分24h不同时间内的排泄浓度不同,如肌酐、总蛋白
质、电解质等,为了较准确地定量分析这些成分,必须采集24h

24小时尿标本采集标准程序

24小时尿标本采集标准程序

24小时尿样本采集标准程序*注意:尿液是一种不稳定的物质,一经排出就会发生某些化学变化。

因而在24小时尿样收集过程中,为了抑制细菌生长,必须在尿液中加入防腐剂(推荐使用麝香草酚,有效剂量为100mg/dl尿)或置于4℃冰箱中冷藏。

1、病人排空膀胱,弃去此尿液。

以此作为24小时尿液采样计时的开始;2、收集此后24小时内的所有尿液。

使用清洁带盖大口容器(容量为3000-5000ml),尿液需冷藏或加入防腐剂;3、在24小时时,最后一次排空膀胱,收集尿液,采样结束;4、此期间内抽取血液样本一次,送检,测定肌酐和尿素氮浓度;5、测量24小时总尿量;6、将24尿液全部送检,测定肌酐和尿素氮浓度。

*如患者每日排尿≥3次,收集24小时尿液即可;如患者每日排尿<3次,要求收集48小时标本。

24小时透出液样本采集标准程序1、病人引流出腹透液,弃去。

以此作为24小时透出液采样计时的开始;2、收集此后24小时内的所有透出液。

透出液无需冷藏或加入防腐剂;3、此期间内抽取血液样本一次,送检,测定肌酐和尿素氮浓度;4、将所有24小时透出液充分搅拌混匀;5、测量24小时透出液总量并留取10 ml作为样本;6、将样本送检,测定肌酐和尿素氮浓度。

*因存在葡萄糖的干扰,对透析液肌酐浓度的监测必须进行校正。

校正肌酐(mg/dl)=肌酐(mg/dl)–[葡萄糖(mg/dl)×校正因子**]。

**实验室可从2.5%新鲜腹透液袋中抽取透析液,测定其肌酐(假阳性)及糖的浓度,以计算肌酐校正因子。

每个实验室最好有自己的校正因子。

美国密苏里大学使用的校正因子为0.5。

肌酐校正因子=肌酐测定值糖测定值*PET标准程序1、2、3、做PET的前夜行标准CAPD换液,腹透液留腹8-12小时;次晨,病人取坐位,进行腹透液引流20分钟,并测量其总量;病人改仰卧位,在10分钟内灌入2L2.5%腹透液。

每灌入400ml液体时,让病人左右翻转体位;4、5、a.b.c.d.6、7、a.b.c.d.e.灌注完毕时记录准确时间,作为留腹“0小时”;透析液留腹0小时和2小时时:从腹腔放出200ml透析液至空透析液袋内,上下倒转2-3次,以充分混匀标本;使用无菌技术,从加药口抽取10 ml透析液;将剩余的190ml液体重新灌入腹腔内;将10ml样本注入试管内,做好标注。

2022-2023年公共营养师之三级营养师通关题库(附带答案)

2022-2023年公共营养师之三级营养师通关题库(附带答案)

2022-2023年公共营养师之三级营养师通关题库(附带答案)单选题(共60题)1、减肥期间,脂肪组织分解所释放的脂肪酸,不能作为()能量使用。

A.肌肉B.脑C.肝D.肾【答案】 B2、学龄儿童的膳食指南不包括()。

A.合理加工与烹饪B.保证吃好早餐C.少吃零食,饮用清淡饮料,控制食糖摄入D.重视户外活动【答案】 A3、酱油和面酱之所有咸味,是来自于某种物质,它就是()。

A.氯化钠B.氯化钾C.氯化铁D.硫化锌【答案】 A4、下列哪组营养素是孕妇最容易缺乏的()。

A.能量、蛋白质、钙、铁、锌、叶酸B.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2、铜C.蛋白质、脂肪、钾、钙D.必需氨基酸、必需脂肪酸、维生素B12【答案】 A5、谷类中第1限制氨基酸是哪一种()。

A.蛋氮酸+胱氯酸B.赖氨酸C.色氨酸D.苏氨酸【答案】 B6、关于食品取样的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不熟悉来源食品,抽样时按照件数取样。

B.异常非均质性食品,但包装件数大于100件时,抽样量等于件数的平方根。

C.对于大量不均匀样品可采用几何法D.粉末状样品可采用四分法【答案】 B7、有关营养调查,下列那些说法()是不正确的。

A.营养调查包括膳食调查、体格调查、临床和生化检查等方面。

B.常见的膳食调查有询问法、记账法和称重法三种方法。

C.询问法又称为24小时回顾法D.记账法结果最为准确。

【答案】 C8、农药的生物富积作用主要通过()。

A.直接污染B.间接污染C.食物链D.仓库使用【答案】 C9、正常人血糖浓度为()mmol/l。

A.2.9—4.1B.3.9—5.1C.3.9—6.1D.4.9—6.1【答案】 C10、脂肪肝患者宜采用()。

A.少渣饮食B.低脂饮食C.低嘌呤饮食D.低蛋白质饮食【答案】 B11、膳食纤维()作用不明显。

A.降血糖B.降血脂C.防便秘D.降血压【答案】 D12、11岁女孩,推荐的每日能量摄入数值是2200kcal,如果薯片的能量为555kcal/100g,则薯片属于()食物A.高能量食物B.低能量食物C.中等能量食物D.极低能量食物【答案】 A13、乳类是幼儿优质蛋白质来源,其中富含的()还是粮谷蛋白质提高生物价极好的补充。

尿液标本的收集、保存与处理

尿液标本的收集、保存与处理

尿液标本的收集、保存与处理一、尿液标本收集为保证尿液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必须正确留取标本。

收集容器要求:①清洁、干燥、一次性使用,有较大开口便于收集;②避免阴道分泌物、月经血、粪便等污染;③无干扰化学物质(如表面活性剂、消毒剂)混入;④有明显标记的如病人姓名、病历号、收集日期等,并必须粘贴在容器上;⑤能收集足够尿液,最少12ml,最好超过50ml,如收集定时尿,容器应足够大,并加盖,必要时加防腐剂;⑥如需培养应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容器收集中段尿液。

尿标本收集后应及时送检及检查,以免发生细菌繁殖、蛋白变性、细胞溶解等。

尿标本也应避免强光照射,以免尿胆原等物质因光照分解或氧化而减少。

二、尿标本种类按检查目的,常可采用下列标本:1.晨尿即清晨起床后的第一次尿标本,为较浓缩和酸化的标本,血细胞、上皮细胞及管型等有形成分相对集中且保存得较好,也便于对比。

适用于可疑或已知泌尿系疾病的动态观察及早期妊娠试验等。

但由于晨尿在傍胱内停留时间过长易发生变化。

因此有人推荐用清晨第二次尿标本检查来取代晨尿。

2.随机尿(随意一次尿)即留取任何时间的尿液,适用于门诊、急诊患者。

本法留取尿液方便,但易受饮食、运动、用药等影响,可致使浓度或病理临界浓度的物质和有形成分漏检,也可能出现饮食性糖尿或药物如维生素C等的干扰。

3.餐后尿通常于午餐后2小时收集患者尿液,此标本对病理性糖尿和蛋白悄快活的检查出更为敏感,因餐后增加了负载,使已降低阈值的肾不能承受。

此外由于餐后肝分泌旺盛,促进尿胆原的肠肝循环,而餐后机体出现的碱潮状态也有利于尿胆原的排出。

因此,餐后尿适用于尿糖、尿蛋白、尿胆原等检查。

4.3h尿收集上午3小时尿液,测定尿液有形成分,如白细胞排出率等。

5.12h尿晚8时排空傍胱并弃去此次的尿液后,留取至次日晨8时夜尿,作为12小时尿有形成分计数,如Addis计数。

6.24h尿尿液中的一些溶质(肌酐、总蛋白质、糖、尿素、电解质及激素等)在一天的不同时间内其排泄浓度不同,为了准确定量,必须收集24小时尿液。

尿液检验

尿液检验

尿液检验1. 正常尿液中的白细胞主要是A.中性粒细胞B.嗜酸性粒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D.淋巴细胞E.单核细胞2. 尿液pH值常用指示剂为0.4g/L溴麝香草酚蓝溶液,酸性尿显示为A.蓝色B.红色C.黄色D.绿色E.紫色3. 保存尿液有形成分的最佳防腐剂是A.甲苯B.40%甲醛C.麝香草酚D.浓盐酸E.浓硫酸4. Adiss计数最适合的防腐剂是A.浓盐酸B.甲苯C.麝香草酚D.甲醛E.以上都不是5. 尿液pH值减低见于A.酸中毒,慢性肾小球肾炎B.代谢性疾病C.发热,服用氯化铵等药物D.白血病,呼吸性酸中毒E.以上都是6. 下列关于管型的叙述错误的是A.蜡样管型见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B.脂肪管型见于肾病综合征患者C.透明管型见于心力衰竭患者D.红细胞管型见于膀胱炎患者E.白细胞管型见于肾盂肾炎患者7. 下列哪种疾病不出现管型A.肾小球肾炎B.肾盂肾炎C.急性膀胱炎D.心力衰竭E.肾病综合征8. 男性,18岁,3周前咽痛,近一周面部水肿,尿少,尿蛋白(++),尿红细胞10~20个/HP。

红细胞管型0~1个/HP,颗粒管型0~1个/HP,诊断为A.急性肾盂肾炎B.慢性肾炎急性发作C.急性肾炎D.隐匿性肾炎E.急性前列腺炎9. 慢性肾炎患者尿中常见的管型肾功能衰竭患者尿中可以出现发热患者尿中可以出现A.红细胞管型B.颗粒管型C.透明管型D.脂肪管型E.蜡样管型10.肌红蛋白尿可见于A.挤压综合征B.多发性肌炎C.电击伤后D.急性心肌梗死E.肌肉疼痛性发作数小时后11.干化学试带法测尿糖(++)者其颜色反应为A.蓝色B.砖红色C.土黄色D.绿黄色E.绿色12. 目前尿蛋白筛检试验首选A.加热醋酸法B.干化学试带法C.丽春红法D.磺柳酸-硫酸钠比浊E.考马斯亮蓝法13. 干化学试带法是检测尿中那种白细胞的酯酶A.单核细胞B.中性粒细胞C.淋巴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14. 管型形成机制中哪项是错误的A.是蛋白质在肾小管凝聚而成的长条形圆柱体B.肾小管上皮细胞脱落后变性融合而成C.有可供交替使用的肾单位D.与T-H蛋白存在与否无关E.尿液浓缩和酸化与管型形成有关15. 患者因“红尿”就诊,尿常规为红细胞++++/HP,白细胞+/HP,蛋白++,红细胞形态完整,无红细胞碎片,未见管型。

尿液标本收集的注意事项

尿液标本收集的注意事项

尿液标本收集的注意事项
尿液标本收集的注意事项:
1、新鲜尿液标本检测。

应嘱患者用洁净容器收集尿液后送检。


集的最佳时间是早晨排空膀胱二小时后留取的尿液。

2、尿液标本易受细菌和真菌污染,使其有机成份易被分解。

如尿
液收集后,不能够立即检测,应采取临时性的保存措施,最好的方法
是冷藏或添加防腐剂。

3、尿蛋白、内生肌酐清除率等检测应取大号容器,收集24小时尿。

在收集尿液前一天,应嘱患者不要刻意多喝水。

要使尿液比重大于1.0 10,一般以酸性尿(PH在6.0以下)为宜。

标本收集后,应记录尿液总量。

夏季气温较高,为防止尿液变性,可适当加入防腐剂,常用的有甲苯、烯酚等。

一般用量为10%浓度的防腐剂。

24小时尿总量中加入5ml.
4、细菌培养用尿液的收集应按无菌操作方式。

用无菌容器收集,
一般应取中段尿做培养。

24h尿电解质留取标本要求

24h尿电解质留取标本要求

24h尿电解质留取标本要求
24小时尿电解质留取标本时,需注意以下事项:
留取时间:晨起某一点到次日同一点,即24小时,一般是取晨起7点到次日7点。

尿液收集:将这个时间段中所有的尿液收集在一个无菌容器中,一次都不能少。

防腐剂添加:留取第一次尿液时,同时加入约5ml防腐剂(甲醛)。

标本量:次日收集结束后需称重、记量、混匀,留取量大于
10ml。

饮食饮水:留取尿标本时,要正常饮食饮水,运动休息。

标本保存:标本要及时送检,如不能则需冰箱保存。

尿电解质标本留取的要求较高,如有留取标本的需求,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检验人员,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影响尿液储存稳定性的常见因素

影响尿液储存稳定性的常见因素

影响尿液储存稳定性的常见因素罗伊, 王从容摘要关键词: 尿液; 存储; 稳定性Show Figures 尿液检验因其获取简便、收集无创和可提供大量生理变化发展进程的信息, 被临床广泛运用。

尿液中存在许多潜在的生物标记物, 包括代谢物质、细胞、蛋白、核酸等。

这些生物标记物在检测药品的安全性、监测急慢性肾脏疾病和其他泌尿道的生理情况上具有突出的作用。

为了发现新的生物标记物以及分析这些生物标记物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除了依靠高精密的现代化仪器和技术(蛋白组学、多肽组学、脂质组学、代谢组学),高质量的样本更是必不可少。

因此, 建立高质量的尿液标本保存体系是开展代谢性疾病、肿瘤等重大疾病转化医学研究的重要环节。

然而, 温度、酸碱度等许多因素对尿液中的生物标记物产生一定的影响。

我们主要综述了外界因素对尿液检测指标的影响情况及环境因素对尿液代谢组和蛋白质组学分析的影响情况。

一、未添加防腐剂情况下的尿液存储稳定性有报道[1]指出, 通常情况下, 尿液的存储不应当添加任何防腐剂。

大量关于尿液中生物标记物存储稳定性的研究报道都对无防腐剂添加的尿液进行了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不同温度条件下, 各种尿液检测指标的稳定性有所差异。

临床常见的尿液检测指标有尿肌酐(creatinine, Cr) 、尿酸(uric acid, UA) 、白蛋白(albumin, Alb) 、总蛋白(total protein, TP) 、尿钾(K+)等。

大量文献聚焦于对尿Cr、Alb存储稳定性的研究。

尿Cr是临床重要检测指标。

Cr存储的稳定性较好, 在4 ℃或25 ℃环境下, 将Cr存放30 d, 仍能保持稳定, 在55℃环境下2 d内能保持稳定[2]。

但Cr存储的稳定性会受到pH值变化的影响。

当pH值在0.5~7范围内时, 室温或是4 ℃条件下存放尿液1周, Cr量都没有显著变化;当pH=10时, 无论是室温或是4 ℃条件下, Cr值都有降低[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尿液检验最好留取新鲜标本及时检查,否则尿液生长细菌,使尿液中的化学成分发-anti小时或2412小时尿液时,尿液标本应置冰箱保存或加入防腐剂(生变化。

在留取septic),常用的防腐剂有:
1.浓盐酸
盐酸使尿液保持酸性,阻止细菌繁殖,同时防止一些化学物质因尿液碱化而分解,
通常用量为0.5~1.0ml浓盐酸/100 ml尿液,适用于24小时尿儿茶酚胺、香草扁桃酸(V M A)、17-羟皮质类固醇和17-酮类固醇等定量测定。

2.甲苯
甲苯可在尿液表面形成薄膜,防止细菌繁殖,用量1.0~2.0ml甲苯/100ml 尿液,
适用于尿肌酐、尿糖、蛋白质、丙酮等生化项目的测定。

3.冰醋酸
用量5~10ml冰醋酸/24小时尿液,适用于24小时尿醛固酮测定。

4.麝香草酚
可抑制细菌生长,用量为0.1g麝香草酚/100ml尿液。

用10%的麝香草酚异丙醇溶液可增加麝香草酚的溶解量,达到抑菌及保护代谢物的作用,适用于尿钾、钠、钙、氨
基酸、糖、尿胆原、胆红素等测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