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507萃取剂是什么

p507萃取剂是什么
p507萃取剂是什么

p507萃取剂是什么

P507属酸性磷型萃取剂,全名是2—乙基己基磷酸单2—乙基己基脂,为无色或微黄色油状透明液体,溶于醇、苯、酮等有机溶剂,不溶于水,燃点228℃,低毒,(三诺化工P507)广泛用于稀土元素和有色金属的萃取分离。

■CAS No:14802-03-0

■分子式:(C8H17)2PO3H

■分子量:306.4(按1987年国际原子量表)

■分子结构图:

■性状:本品为微黄色透明油状液体,溶于醇、苯、酮等有机溶剂,不溶于水,燃点228℃。

■用途:本品是一种酸性磷型萃取剂,广泛应用于有色金属和稀土的萃取分离。

■包装:净重200kg/塑桶;1000L/IBC吨桶。

■贮运:运输时小心轻放,严防撞击。贮存在阴凉、通风、干燥的仓库中,注意防火、防雨。

溶液);盐酸标准溶液(1N);氢氧化钠标准溶液(0.5N)

2.分析步骤:

准确吸取样品10mL于125mL分液漏斗中,准确加入盐酸标准液10mL,充分震荡3分钟,静置分层后将水相放人三角瓶中,然后用水洗涤有机相2次,水相并入三角瓶中,滴入甲基橙2滴,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至橙红色变亮黄色为终点,

3.计算:N=(N1*V1-N2*V2)/V{N-----------P507皂化值、N1*V1----------盐酸标准液的浓度和盐酸消耗体积的乘积----------mL、N2*V2-----------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浓度和氢氧化钠消耗体积的乘积----------mL;V--------------吸取样品的体积-------------mL}

稀土提取与分离技术 (发)

产业技术情报—————————————————————————————————————————————————————————————2013年12月18日第6期(总第6期) 编者按: 稀土提取及分离技术的基本内容有如下几个方面:稀土矿物的富集、稀土的提取、稀土富集物的制备、稀土元素的分离与提纯、稀土化合物的制备。本期通过专利分析,对稀土提取及分离技术的专利数量、专利国家和地区分布、专利技术布局,以及稀土提取与分离技术国家分布、技术主题、核心专利等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 本期重点:稀土提取与分离技术专利分析 ●中国在稀土提取与分离技术领域起步较早,但由于我国稀土技术保密规定等 原因,文献报道不多,2006年后迅速发展,专利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但专利影响力(核心专利)很小。 ●稀土提取与分离技术主要集中在提取与分离过程与方法、分离过程中使用的 体系和萃取剂、稀土分离、提取的设备与装置以及对稀土提取过程中废水的处理。 ●日本企业为该技术领域的主要专利持有人,专利均集中在从合金或其他混合 物中回收稀土元素以及提取与分离过程中所使用的萃取剂。此外,日本机构还擅长从一些废料(例如荧光粉材料和磁性材料)中回收稀土金属。 ●中国有5家高校、科研单位和5家企业专利申请量进入全球Top30,分别为 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包头稀土研究院、甘肃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等。 ============================================================= 主编:刘细文执行主编:贾苹本期策划:徐慧芳陆彩女陈枢舒联系地址:北京北四环西路33号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区域信息服务部邮编:100190 电话:82625972邮件地址:xxcykb@https://www.360docs.net/doc/538046556.html,

[实践]__萃取过程及设备的选择与操作

[实践]__萃取过程及设备的选择与操作萃取过程及设备的选择与操作 学习目标 1(了解液-液萃取操作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性,熟悉化工生产过程中常见的液-液萃取方案; 2(熟悉萃取剂的选择原则,掌握萃取剂的选择方法。会根据萃取相图等知识确定萃取剂用量并能进行单级萃取过程的计算。 3(掌握萃取设备的分类及萃取典型设备,能够根据萃取任务进行萃取设备的选择。 4(掌握连续逆流萃取过程及计算,萃取剂最少用量的计算。 5(掌握实训萃取装置的结构,萃取操作的要点及注意事项。能够独立进行萃取装置的操作。通过测定原料液和萃余相的浓度,对萃取效果进行评价。 引言 前已介绍,非均相物系的分离一般用沉降、过滤等操作方法;均相物系中气体 混合物的分离则用吸收与解吸的方法来完成,那么均相液体混合物又该如何分离呢,本学习情境四开始介绍均相液体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均相液体混合物的分离方法目前常用的有三种:蒸发、蒸馏和萃取。 当形成溶液的各组分中,至少有一种组分是不挥发的,通常选用蒸发的方法将不挥发性的组分与挥发性的溶剂分离。 当形成均相混合物的溶液中各组分的均具挥发性,且各组分之间挥发性相差较大时,如果分离任务量大,且不需要很高的温度就能使各组分汽化时,这类均相液体混合物的分离一般采用蒸馏的方法。 萃取也是分离均相液体混合物的常用方法。一般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混合液中各组分之间的挥发性相近,沸点相近,相对挥发度接近于1,甚至形成恒沸物时,用一般的蒸馏方法难以达到或不能达到分离要求的纯度。 (2)需分离的组分浓度很低且沸点比稀释剂高,用蒸馏方法需蒸出大量稀释剂,消耗能量很多。 (3)溶液中要分离的组分是热敏性物质,受热易于分解、聚合或发生其它化学变化。 需要说明的是当分离液体混合物用蒸馏或萃取方法均可应用时,其选择操作方式的依据主要是由经济性来确定。与蒸馏比较,整个萃取过程的流程比较复杂,且萃取相中萃取剂的回收往往还要应用精馏操作。但是萃取过程是在常温下操作,无相变化以及选择适当溶剂可以获得较好的分离效果等优点,在很多情况下,仍显示出技术经济上的优势。 本学习情境主要学习萃取过程的有关知识。下面我们基于双氧水生产工艺中氧化液分离任务的完成来学习有关萃取操作的知识。 制定从蒽醌氧化液中分离出双氧水的方案 双氧水是重要的无机化工产品,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目前国内双氧水生产主要采用蒽醌法,蒽醌法生产双氧水较电解法生产双氧水具有能耗少、成本低和易于实现大规模生产等优点。近20年,蒽醌法生产双氧水的能力迅速增加,国内陆续投产了几十套生产装置,尤其近几年,国内多家年产100kt(HO质量分数为27.5%,下同)和22 200kt大型双氧水企业的投产,大大促进了双氧水生产工艺和技术的进步。 某化工厂采用蒽醌法生产双氧水,工艺过程示意框图如下:

粘合剂介绍

胶粘剂的定义和历史 定义:胶粘剂又称粘合剂,简称胶(bonding agent, adhesive),是使物体与另一物体紧密连接为一体的非金属媒介材料。在两个被粘物面之间胶粘剂只占很薄的一层体积,但使用胶粘剂完成胶接施工之后,所得胶接件在机械性能和物理化学性能方面,能满足实际需要的各项要求。能有效的将物料粘结在一起。 历史:考古学证据显示粘合剂的应用历史已经超过6000多年,我们可以看到在博物馆里展出的许多物体在经 过3000多年后依然由粘合剂固定在一起。进入20世纪,人类发明了应用高分子化学和石油化学制造的“合成粘结剂”,其种类繁多,粘结力强。产量也有了飞跃发展。 胶粘剂的应用和分类 应用:电子,汽车,工业,化工,建筑业等各个领域都有用到胶粘剂。 分类:胶粘剂种类繁多,组分各异,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1 按化学类型分类 无机胶粘剂(sauereisen的高温水泥) 有机胶粘剂:分为天然胶粘剂和合成胶粘剂 合成胶粘剂按化学成分主要分为:Epoxy, PU, Silicone, Acrylic, etc. 2 按物理形态分类 水基型:基料分散于水中形成水溶液或乳液,水挥发而固化。 溶液型:基料在可挥发溶剂中配成一定黏度的溶液,靠溶剂挥发而固化。 膏状和糊状:基料在可挥发溶剂中配成高黏度的胶粘剂,用于密封和嵌缝。 固体型:把热塑性合成树脂制成粒状或块状,加热熔融,冷却时固化。 膜状:将胶粘剂涂于基材上,呈薄膜状胶带 3 按固化方式分类 热固化:通过加热的方式使粘合剂发生聚合反应而固化,温度和时间根据不同的产品有很大区别。 湿气固化:与空气中的水汽发生聚合反应达到固化。 UV固化:光引发剂紫外光照射下,形成自由基或阳离子从而引发粘合剂的聚合反应而固化。 厌氧固化: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发生自由基聚合反应,空气存在会阻碍聚合反应。 催化固化:在催化剂作用下使粘合剂发生聚合反应达到固化。 4 按工艺分类 粘合剂(Adhesive):特殊有导电胶,导热胶,芯片的粘结。 密封剂(Sealant) 灌封胶(Potting & Encapsulation) 敷形涂敷(Conformal Coating) 底部填充胶(Underfill) 顶部包封(Glob Top) 5 按受力情况 (1)结构胶(2)非结构胶 常见胶粘剂的固化机理 1 环氧树脂(Epoxy)

乳化反应的引发剂与乳化剂的种类与选择原则

引发剂: 引发剂,指一类容易受热分解成自由基(即初级自由基)的化合物,可用于引发烯类、双烯类单体的自由基聚合和共聚合反应,也可用于不饱和聚酯的交联固化和高分子交联反应。 引发剂一般是带有弱键、易分解成活性种的化合物,其中共价键有均裂和异裂两种形式。又称启动剂。能使正常细胞转变为显性肿瘤细胞的化学致癌物。引发剂具有下述特点:本身有致癌性,必须在促长剂之前给予,单次接触或染毒即可产生作用,其作用可累加,而不可逆,不存在阈量;可产生亲电子物质与细胞大分子(DNA)共价结合,绝大多数为致突变物。例如,反-4-乙酰氨基茋为引发剂。 引发剂能引发单体进行聚合反应的物质。不饱和单体聚合活性中心有自由基型、阴离子型、阳离子型和配位化合物等,目前在胶黏剂工业中应用最多的是自由基型,它表现出独特的化学活性,在热或光的作用下发生共价键均裂而生成两个自由基,能够引发聚合反应。 引发剂在胶黏剂和密封剂的研究和生产中作用很大,丙烯酸酯溶剂聚合制备压敏胶,醋酸乙烯溶剂聚合制造建筑胶和建筑密封胶,合成苯丙乳液、乙丙乳液、VAE乳液、丁苯胶乳、氯丁胶乳、白乳胶等,接枝氯丁胶黏剂,sBs接枝胶黏剂,不饱和聚酯树脂交联固化,厌氧胶固化,快固丙烯酸酯结构胶黏剂固化等,都必须璃用引发剂。引发剂可以直接影响聚合反应过程能否顺利进行,也会影响聚合反应速率,还会影响产品的储存期。 编辑本段分类 引发剂种类很多,在胶黏剂中常用的是自由基型引发剂,包括过氧化合物引发剂和偶氮类引发剂及氧化还原引发剂等,过氧化物引发剂又分为有机过氧化物引发剂和无机过氧化物引发剂。[2] 1、有机过氧化物引发剂 有机过氧化合物的结构通式为R—O—O—H或R—O—O—R,R为烷基、酰基、碳酸酯基等。. 有机过氧化合物分为如下6类 (1)酰类过氧化物(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月桂酰)。 (2)氢过氧化物(异丙苯过氧化氢、叔丁基过氧化氢)。 (3)二烷基过氧化物(过氧化二叔丁基、过氧化二异丙苯)。 (4)酯类过氧化物(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过氧化叔戊酸叔丁基酯). (5)酮类过氧化物(过氧化甲乙酮、过氧化环己酮)。 (6)二碳酸酯过氧化物(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过氧化二碳酸二环己酯)。 有机过氧化物的活性次序为:二碳酸酯过氧化物>酰类过氧化物>酯类过氧化物>二烷基过氧化物>氢过氧化物。 2、无机过氧化物引发剂 无机过氧化合物因溶于水,多用于乳液和水溶液聚合反应,主要为过硫酸盐类,如过硫酸钾、过硫酸钠、过硫酸铵,其中最为常用的是过硫酸铵和过硫酸钾。 3、偶氮类引发剂 偶氮类引发剂有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属低活性引发剂。常用的为偶氮二异丁腈,使用温度范围50~65℃,分解均匀,只形成一种自由基,无其他副反应。比较稳定,纯粹状态可安全储存,但在80~90℃也急剧分解。其缺点是分解速率较低,形成的异了腈自由基缺乏脱氢能力,故不能用作接枝聚合的引发剂。 偶氮二异庚腈活性较大,引发效率高,可以取代偶氮二异丁腈。而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AIBME)引发活性适中,聚合反应易控,聚合过程无残渣,产品转化率高,分解产物无害,是偶氮二异丁腈(AIBN)的最佳替代品。 4、氧化还原引发剂

万里挑一的稀土萃取剂

“万里挑一”的稀土萃取剂 余东海、陆人杰、杜若冰、肖吉昌 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稀土元素有“工业维生素”的美誉,在催化、激光、农业、生物、电磁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是对国计民生有重要意义的战略资源。由于稀土元素的化学性质相近,并且经常是伴生的,其分离纯化一直是科学界难题,但各种高新技术的运用中往往需要高纯单一稀土。目前全世界约有90%的稀土使用溶剂萃取法分离,而正是由于徐光宪、袁承业等老一辈科学家在萃取分离方面的突破,才使我国从“稀土大国”变为“稀土强国”。 所谓溶剂萃取,就是在煤油、溶剂油等与水不相溶有机溶剂中加入萃取剂,使特定的金属离子从水相转移到有机相,两相分开后再通过简单的方法(通常是加入各种酸)使该金属离子脱离有机相,从而实现金属的富集和纯化。

在溶剂萃取分离中,萃取剂是其核心部分。那么什么样的化合物才能作为萃取剂呢?这对一个致力于成为萃取剂的化合物来说可是要“过四关斩五将”,可谓是万里挑一。为什么不是“过五关斩六将”,请听我慢慢道来。 在“过四关斩五将”之前,有机化合物必须具备一个基本素质才能开始优秀萃取剂的角逐。首先该化合物必须有与金属离子发生络合反应的活性基团,又有增加油溶性的疏水基团这一结构要求。为什么要有这个要求?这是由于理想的萃取模式是萃取剂能像九龙戏珠般的“咬住”金属离子,内侧“龙头”与金属离子发生作用,外侧“龙尾”却能溶于有机溶剂,这种组合被称作萃合物。这就要求活性基团的“龙头”能与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化学键,通常是O,N,S或-OH,-NH,-SH;亲油性的“龙尾”有利于萃合物溶于有机溶剂,主要是碳、氢原子为主的烷基或芳基链。萃合物倾向于溶解在有机相中,也就实现了被萃取金属离子与其它水相金属离子的分离。 当化合物能满足这一基本条件后,这些准萃取剂就开始正式“过四关斩五将”的角逐了:

稀土溶剂萃取

稀土溶剂萃取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不同稀土萃取剂及其性能和稀土溶剂萃取工艺。 关键词:稀土;溶剂萃取;萃取剂;萃取工工艺 一、前言 稀土金属(rare earth metals)又称稀土元素,是元素周期表ⅢB族中钪、钇、镧系17种元素的总称。稀土元素主要以单矿物形式存在,目前已发现的250多种,但适合现今选冶条件的工业矿物仅有10余种。中国占世界稀土资源的41.36%,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稀土资源大国。稀土资源极为丰富,分布为南重北轻,这为中国稀土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传统的稀土分离方法有分步结晶法、离子交换法、溶剂萃取法,现在溶剂萃取法是稀土萃取的主要方法。分步结晶法利用氧化或还原反应分步沉淀,需要冗长复杂的结晶步骤,不利于生产大量稀土;离子交换法只适用于溶度较低的稀土溶液。溶剂萃取技术的特点:仪器设备简单,操作简易快速,回收率高,纯度好,选择性好,应用范围广泛;除用于分离外,还能作为浓集手段.该法缺点是有机溶剂的毒性大,多级萃取操作费时、麻烦、操作强度大;有些试剂昂贵,成本高。[1] 二、各种稀土萃取剂及其性能 稀土溶剂萃取研究的关键是萃取剂的研制,几十年来科研工作者以溶液化学及络合物化学为基础,发展了不少有效的萃取体系。 1、酸性磷酸酯 酸性磷(膦)酸酯是各类萃取剂中分离性能最好的萃取剂.在二烷基磷酸中,酯烷基结构对分离性能没有显著影响.具有一定结构的烷基磷酸单烷基酯对稀土的平均分离因素较二烷基磷酸高,如2-乙基己基磷酸单2-乙基己基酯(P507)在硝酸体系的平均分离因数为3.04,高于已见报道的其它萃取剂,在盐酸体系也表现出较P204高的分离性能。[2]这类萃取剂中的甲基磷酸单仲烷基酯CH3P(O) (OR) OH,R=iso -C12H25 -C16H33 ,β-庚基十一烷基,对重稀土具有特别优异的萃取分离性能.酸性磷酸酯对稀土有较大的分离因数,可能与它们跟稀土离子形成螯合物时,对镧系离子具有更大的排水作用有关。 2、羧酸类萃取剂 在研究使用的众多萃取剂中,羧酸是一类有效的萃取剂。但在工业中广泛应用的萃取剂一般是混合物,这给机理研究带来了困难,为了搞清羧酸萃取稀土元素的机理,马淑珍等曾对特戊酸、环己烷甲酸、α-乙基丁酸、正己酸和二乙基己酸等不同结构的稀土羧酸盐进行了研究。羧酸类萃取剂对稀土的平均分离因数较低,这与它们在萃取稀土时,二聚体介聚,并且不形成螯合物有关,它们的分离性能与取代烷基支链化有密切关系,其次序如下:直链羧酸<β-支链羧酸、α-支链羧酸<α,α′-支链羧酸。[3] 3、中性磷酸酯 中性磷酸酯作为萃取剂尤其以甲基膦酸二(1-甲基庚基)酯[P305]体系居多。具有一定支链化程度的烷基取代的异丙基膦酸二(2-乙基己基)酯和异丙基膦酸二(1-甲基庚基)酯对镨/镧的分离系数分别为3.06和2.55,均比TBP的数值1.94高.这是由烷烃基的推电子效应,使-P=O键上电子的密度增大,因此萃取能力(RO)3PO<(RO)2RPO

萃取基础知识

第十三部分萃取基础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中级工) 1.处理量较小的萃取设备是( D )。 A.筛板塔 B.转盘塔 C.混合澄清器 D.填料塔 2.萃取操作包括若干步骤,除了( A )。 A.原料预热 B.原料与萃取剂混合 C.澄清分离 D.萃取剂回收 3.萃取操作的依据是( A )。 A.溶解度不同 B.沸点不同 C.蒸气压不同 D.挥发度不同 4.萃取操作温度一般选( A )。 A.常温 B.高温 C.低温 D.不限制 5.萃取操作应包括( A )。 A.混合一澄清 B.混合一蒸发 C.混合一蒸馏 D.混合一水洗 6.萃取操作中,选择混合澄清槽的优点有多个,不包括( C )。 A.分离效率高 B.操作可靠 C.动力消耗低 D.流量范围大 7.萃取剂S与稀释剂B的互溶度愈( B ),分层区面积愈( ),可能得到的萃取液的最高浓度y max,越高。

A.大大 B.小大 C.小小 D.大小 8.萃取剂的加入量应使原料与萃取剂的交点M位于( B )。 A.溶解度曲线上方区 B.溶解度曲线下方区 C.溶解度曲线上D.任何位置均可 9.萃取剂的温度对萃取蒸馏影响很大,当萃取剂温度升高时,塔顶产品( A )。 A.轻组分浓度增加 B.重组分浓度增加 C.轻组分浓度减小 D.重组分浓度减小 10.萃取剂的选用,首要考虑的因素是( C )。 A.萃取剂回收的难易 B.萃取剂的价格 C.萃取剂溶解能力的选择性 D.萃取剂稳定性 11.萃取剂的选择性系数是溶质和原溶剂分别在两相中的( D )。 A.质量浓度之比 B.摩尔浓度之比 C.溶解度之比 D.分配系数之比 12.萃取剂的选择性系数越大,说明该萃取操作越( A )。 A.容易 B.不变 C.困难 D.无法判断 13.萃取是分离( D )。 A.固液混合物的一种单元操作 B.气液混合物的一种单元操作 C.固固混合物的一种单元操作 D.均相液体混合物的一种单元操作

选择单体的基本原则

选择单体的基本原则 在为某种用途选择单体时需要考虑下列性质:自身的黏度、稀释能力、溶解性、挥发性、闪点、气味、毒理性质、对UV的活性、官能度、均聚物和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聚合时的百分收缩率和表面张力等. 1.低黏度、稀释能力和易溶解性 单体的主要功能之一是降低黏度.若单体有较强的降低黏度的能力,则可使其用量达到最低.这样,可使材料的主体---齐聚物对固化后材料性能的影响得到最大挥发.应指出的是,低黏度的单体未必降低黏度的能力就强.同一单体的稀释能力往往对不同的体系相差很大.但高黏度的单体一般少用于降低黏度用.至于易溶性,它包括对光引发剂的溶解能力以及与体系其他组分相互间的溶解情况. 2.挥发性、闪点和气味 对单体官能单体更为重要.因为它们的分子量低,常为闪点而气味强烈的挥发材料.3.毒性 这是在选择单体时,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在辐射固化材料应用早期出现的问题之一就是忽视了它们的危害以及缺乏健全的管工作.其中大部分问题可能与采用的单体有关.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人们开始注意单体的毒理性质,尤其是对皮肤的刺激.由此开发了一系列刺激性非常低的新单体.利用这些新单体又可配制出对操作者健康影响比许多常规的热固化型材料更小的体系. 4.活性、官能度和聚合收缩率 对材料的特性(例如固化速率、柔顺性、硬度、耐用性以及对各种不同基材的附着力等)有很大影响.聚合反应期间,涂层密度随双键消耗而增高,这就造成了总体积收缩.这种收缩可能非常严重(使用某些单体时可大于20%),从而对涂层性质的影响颇----UV固化材料的主要缺点之一就是固化后的收缩,从而影响固化膜对基材特别是金属基材的附着力.因些,使用低收缩的单体在很多场合是很重要的. 5.聚合物的Tg 对于某些用途来说,Tg可能是一个重要的指标.至于希望所得材的Tg高还是低要视用途而异.例如,同为光纤涂料,希望内层涂料的Tg很低,以获得较好的柔顺性;而外层则希望有较高的Tg,以具有更好的机械及耐化学品的性能.固化材料的Tg与材料的每个组分皆有关,因此,单体的性质也是一重要的影响因素. 宁波大桥化工有限公司

萃取剂及安全选择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萃取剂及安全选择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4 页

萃取剂及安全选择 萃取时溶剂的选择是萃取操作的关键,它直接影响到萃取操作能否进行,对萃取产品的产量、质量和过程的经济性也有重要的影响。萃取剂的性质决定了萃取过程的危险性大小和特点。因此,当准备采用萃取操作时,首要的问题就是萃取溶剂的选择。一个溶剂要能用于萃取操作,首要的条件是它与料液混合后,要能分成两个液相。但要选择一个安全、经济有效的溶剂,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分析、比较。 (1)萃取剂的选择性萃取时所采用的萃取剂,必须对原溶液中欲萃取出来的溶质有显著的溶解能力,而对其他组分(稀释剂)应不溶或少溶,即萃取剂应有较好的选择性。 (2)萃取剂的物理性质萃取剂的某些物理性质也对萃取操作产生一定的影响。 密度萃取剂必须在操作条件下能使萃取相与萃余相之间保持一定 的密度差,以利于两液相在萃取器中能以较快的相对速度逆流后分层,从而可以提高萃取设备的生产能力。萃取剂大多为易产生静电的有机溶剂,在相混和流动过程中要消除静电的积累。 界面张力萃取物系的界面张力较大时,细小的液滴比较容易聚结,有利于两相的分离,但界面张力过大,液体不易分散,难以使两相混合良好,需要较多的外加能量。界面张力小,液体易分散,但易产生乳化现象使两相难分离,因此应从界面张力对两液相?昆合与分层的影响综合考虑,选择适当的界面张力,一般说不宜选用张力过小的萃取剂。常用体系界面张力数值可在文献中找到。 黏度萃取剂的黏度低,有利于两相的混合与分层,也有利于流动与传质,因而黏度小对萃取有利。有的萃取剂黏度大,往往需加入其他溶 第 2 页共 4 页

密封粘合剂有哪些分类

密封粘合剂可按不同方法进行分类 一、按化学成分分类 按化学成分可将密封粘合剂分为橡粘合剂型、树脂型、复合型与无机型几类。 二、按应用范围分类 1、嵌缝类 用密封粘合剂镶嵌连接处的缝隙达到密封作用,如密封腻子、液体密封垫料。 2、灌注类 把密封部件置于壳体里面,然后注入密封粘合剂,使整个部件完全浸透,待其硬化后即得封装成品,壳体不再取下,这种方法大多用于绝缘密封。 3、包封类 该法也称包粘合剂,把密封部件置于模具里,然后注入密封粘合剂,部件不必被浸透,待其硬化后部件外面形成一个保护套,再去掉模具,这种方法大多用于防震、隔热或防水等。 4、埋封类 该法也称埋置或嵌进,它是灌注与包封两种方法的结合。把一个或几个部件,或整个线路置于壳体里面,然后注入密封粘合剂填满其空隙,待其硬化后使其与外界环境隔绝以达到密封作用。灌注、包封和埋封统称灌封或封装,也有人把它称为浇铸,但不够确切。浇铸的主要着眼点是材料的结构性质如硬度、尺寸稳定性、机械强度和加工等性能,封装的主要着眼点是防潮、绝缘、耐化学腐蚀、抗冲击、粘合等性能。 5、浸渗类 易流动的粘合剂液渗入到被密封物件的微孔中以达到密封的目的,这种方法多用于设备细孔的封堵。 6、锁固类 亦称锁紧防松类,主要用于动力机械螺纹的紧固防落、防锈。 三、按强度分类 1、结构类

粘合剂层有较高的强度和承载能力,主要用于耐压密封。 2、非结构类 强度不高,承载能力较小,主要用于定位静密封或低压密封。 四、按固化特性分类 1、化学反应固化密封粘合剂 固化过程中密封粘合剂组分发生化学变化,固化时间取决于配方和固化温度。 2、非化学反应固化密封粘合剂 固化过程中没有化学变化,例如采用溶剂挥发、热熔冷固等方法固化。 五、按涂膜特性分类 1、不干性粘着型密封粘合剂 一般以合成树脂为基体,成膜后长期不固化,保持粘接性和浸润性。粘料有聚醋酸乙烯酯、有机硅树脂、聚酯树脂,聚丁二烯及聚氨酯等。 2、半干性粘弹型密封粘合剂 其介于不干性和干性密封粘合剂之间,溶剂迅速挥发后成软粘合剂膜,具有永久性的粘弹性。一般采用柔韧而富有弹性的线型合成树脂,如聚氨酯树脂、石油树脂、聚四氟乙烯树脂以及聚丙烯酸酯和液体聚硫橡粘合剂为粘料。 3、干性固化型密封粘合剂 液态粘合剂涂敷后,溶剂迅速挥发而固化,膜的粘弹性及可拆性较差。 4、干性剥离型密封粘合剂 液态粘合剂涂敷后,溶剂挥发成膜,快干并可剥离,一般以合成橡粘合剂或纤维素树脂等为粘料,如氯丁橡粘合剂、丁腈橡粘合剂、乙基纤维素和聚酰胺树脂(如醇溶性共聚尼龙)等。 5、粘接型密封粘合剂 以液状涂布密封面后固化为固状填料,其粘接强度高于非粘接型密封粘合

稀土萃取分离技术

稀土溶剂萃取分离技术 摘要 对目前稀土元素生产中分离过程常用的分离技术进行了综述。使用较多的是溶剂萃取法和离子交换法。本文立足于理论与实际详细地分析了溶剂萃取分离法。 关键词稀土分离萃取 前言 稀土一般是以氧化物状态分离出来的,又很稀少,因而得名为稀土。“稀土”一词系17种元素的总称。它包括原子序数57—71的15种镧系元素和原子序数39的钇及21的钪。由于钪与其余16个元素在自然界共生的关系不大密切,性质差别也比较大,所以一般不把它列入稀土元素之列。 中国、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四大稀土拥有国,中国名列第一位。中国是世界公认的最大稀土资源国,不仅储量大,而且元素配分全面。经过近40余年的发展,中国已建立目前世界上最庞大的稀土工业,成为世界最大稀土生产国,最大稀土消费国和最大稀土供应国。产品规格门类齐全,市场遍及全球。产品产量和供应量达到世界总量的80%一90%[1]。 稀土在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合金工业、石油工业、玻璃及陶瓷工业、原子能工业、电子及电器工业、化学工业、农业、医学以及现代化新技术等方面有多种用途。由于稀土元素及其化合物具有不少独特的光学、磁学、电学性能,使得它们在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稀土元素原子结构相似,使得它们经常紧密结合并共生于相同矿物中,这给单一稀土元素的提取与分离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2]。 常用稀土分离提取技术 萃取分离技术:包含溶剂萃取法、膜萃取分离法、温度梯度萃取、超临界萃取、固—液萃取等萃取方法。 液相色谱分离技术:包含离子交换色谱、离子色谱技术、反相离子对色谱技术、萃取色谱技术、纸色谱技术、以及薄层色谱技术。 常用方法为溶剂萃取法和离子交换法[3]。 稀土溶剂萃取分离技术

萃取剂的选择原则和进行萃取操作的要点

萃取的原理及操作要点 (四川省平昌县云台中学冉俊霞) 萃取是利用某物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使该物质从溶解度较小的溶剂中转移到溶解度较大的溶剂中的过程。 一、选取萃取剂的原理 萃剂原液互不溶,质溶程度不相同。充分振荡再静置,下放上倒切分明。 解释: 1、萃剂原液互不溶,质溶程度不相同:“萃剂”指萃取剂;“质”指溶质。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在萃取操作实验中,选萃取剂的原则是:萃取剂和溶液中的溶剂要互不相溶,溶质在萃取剂和原溶剂中的溶解度要不相同(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要大于在原溶液中的溶解度)。 2、充分振荡再静置:意思是说在萃取过程中要充分震荡,使萃取充分,然后静置使溶液分层。 3、下放上倒切分明:这句的意思是说分液漏斗的下层液从漏斗脚放出,而上层液要从漏斗口倒 二、萃取的操作要点 1、检漏 使用漏斗前要检验漏斗是否漏水。方法为:关闭活塞,在漏斗中加少量水,看活塞处是否漏水。如果不漏,塞好塞子,用右手握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左手食指根部压紧塞子,将漏斗倒转过来,看是否漏水。如果不漏水,再将瓶子倒回来,将顶部玻璃塞转动180°,再倒过来看漏不漏,如果不漏就可以用来进行萃取。 2、加液,加萃取剂,振荡 取10ml饱和碘水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中,再加入4mLCCl4,盖好玻璃塞,注意玻璃塞上的小槽不能对准漏斗颈部的圆孔,振荡。

刚开始时勤放气,后面放气频率可降低,之后将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 ☆注意:①加入液体的总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②振荡过程中要注意放气(放气指震荡完后将瓶倒置,转动活塞,将气体放出,因为四氯化碳像酒精一样容易蒸发,所以要放气) 3、静置分层 静置后漏斗中的液体分为两层,下层为紫红色,这一层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因为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上层溶液颜色变浅。说明碘水中的碘已经被萃取到四氯化碳中了,达到了碘和水分离的目的,这就是萃取。 4、分液。 ①将玻璃塞上的小槽对准漏斗颈部的圆孔,再将活塞打开,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注意拧开活塞的操作,而且漏斗下端口要紧靠烧杯壁。 ②剩下的上层液体应从上口倒出而不是从下口放出,这是为了防止上层液体混带有下层液体。 [例题]某化学课外小组用海带为原料,制取了少量碘水。现有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并用分液漏斗分离两种溶液,其实验操作可分为如下几步: A、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 B、检验分液漏斗活塞和上口的玻璃塞是否漏液; C、把50ml碘水和15mlCCl4加入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塞; D、倒转漏斗用力振荡,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最后关闭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 E、旋开活塞,用烧杯接收溶液; F、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水溶液; G、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 H、静置,分层。 就此实验,完成下列填空:

萃取剂

萃取 (extraction) 铜的萃取技术是现代铜湿法冶金的核心技术。从含铜物料中回收铜的化学浸出-萃取-电积工艺能够迅猛发展,与铜的高效萃取剂研究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是密不可分的。针对不同的湿法冶金体系,每一种萃取剂都有它的适用范围。我国在铜的高效萃取剂的研究发那个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选用的萃取剂的原则:①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②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③要不易于挥发; ④萃取剂不能与原溶液的溶剂反应。虽然我们过对于萃取剂作了许多研究工作,但是最终都未能在大规模工业生产中得到应用。目前工业化生产中使用的萃取剂都是国外著名公司生产的。由此可见,我国在萃取剂的研究和应用方面与国外纯在巨大的差距。 萃取剂(Extractant) 能与被萃取物形成溶于有机相的萃合物的化学试剂。在湿法冶金中,萃取剂的作用是与被萃取的金属通过配合化学反应生成萃合物萃入到有机相,又能通过某种化学反应使被萃取的金属从有机相反萃取到水相,由此而达到金属提纯与富集的目的。萃取剂是影响萃取工艺成败的最关键因素。 分类萃取剂的种类繁多(见表),至今没有统一的分类方法。鉴于它是一类有机化合物,因此,通常根据质子理论按有机化合物酸碱性的划分,分为中性萃萃cui取剂,酸性萃取剂和碱性萃取剂;此外,有一类萃取剂多数为质子酸,通常具有螯合剂的性质故归属为螯合萃取剂。

醇、醚、酮、酯、酰胺、硫醚、亚砜和冠醚等中性有机化合物属中性萃取剂。在这一类的酯中还包括羧酸酯(如乙酸乙酯)和磷(膦)酸脂(如磷酸三丁脂),它们在水中一般都呈中性。 羧酸、磺酸和有机磷(膦)酸等属酸性萃取剂,它们在水中呈现酸性,可电离出氢离子。 伯胺、仲胺、叔胺和季胺等属碱性萃取剂,这些有机胺在水中能加合氢离子,显示碱性,其碱性一般强于无机氨,而季胺则有强碱性质。 螯合萃取剂是一类在萃取剂分子中同时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配位原子(或官能团),可与中央离子形成螯环的有机化合物。如羟肟类化合物(Lix64等)的分子中同时含有羟基(一0H)和肟基(一NOH)。再如8一羟基喹啉及其衍生物(KelexlOO等)的分子中,同时含有酸性的酚羟基和碱性的氮原子。

提高萃取率选择性的方法

提高萃取率及选择性的方法 引言 螯合物是一种金属离子与多价配位体形成的具有环状结构的配合物,难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 螯合物萃取就是利用金属鳌合物这一特性进行分离的。 一、萃取平衡 萃取剂一般是有机弱酸(HR) 萃取平衡:Mn+水 + nHR 有= MRn 有 + nH+水 萃取平衡至少包括四个平衡过程: (1) 萃取剂在水相和有机相中的分配平衡 (2)萃取剂在水相中的离解平衡 水 水水水 有 MLn M nL HL HL n ?++- 水 有HL HL ?水 有 ][]['HL HL K D = + -+?水 水水H L HL ][] [L H -+

(3)被萃取离子和萃取剂的螯合平衡 (4)生成的螯合物在水相和有机相中的分配平衡 整个萃取过程的分配比: MLn 在水相中溶解度很小,与[Mn+]相比[MLn]可以忽略: 整理得: 一、提高螯合物萃取的萃取率及选择性的方法 1.改变酸度 根据萃取平衡方程,可以计算出不同价态金属离子的萃取率和分配比与 pH 的关系。必须根据情况选择和控制酸度。 2.提高螯合剂浓度[HA]愈高,分配比D 水水水n n ML M nL ?++-n n n L M MLn 水 水水][][][-+=β水有n n ML ML ?水 有 ][][MLn MLn K D =

有利的。 3.有机溶剂选择 螯合剂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愈高,其分配比也愈大。 对大多数配位数和氧化数都已满足的中性螯合物而言,溶剂的影响并不太重要。一般可以使用CHCl3、苯、醇、酮等低介电常数有机溶剂。 对于配位数未饱和的螯合物萃取,有机溶剂的适用性按以下次序排列:醇类>酮类>混合醚>简单醚>烃类的卤化衍生物>烃类。 选择萃取溶剂: 一般应使螯合物有较大的溶解度; 螯合剂有较小的溶解度; 溶剂的比重与水相差较大; 粘度较小; 毒性、挥发性较小。 4.萃取温度 萃取通常在室温下进行。 5.选择掩蔽剂 当两种或多种金属离子与螯合剂均形成可萃取的螯合物时,可加入掩蔽剂使其中的一种或多种金属离子形成易溶于水的配合物而相互分离。这是提高溶剂萃取选择性的重要途径之一。 常用的掩蔽剂:EDTA,酒石酸盐,柠檬酸盐,草酸盐及焦磷酸盐等。例如,用二苯氨基脲-CHCl3萃取汞时,可用焦磷酸盐掩蔽锌、铅、钴、镍、铁及铜等元素。用亚硝基- -荼酚-CHCl3萃取钴时,可用柠檬酸和硫脲联合掩蔽铁和铜等元素。 注意:在某些情况下,掩蔽剂会影响D或E值,甚至会改变定量萃取的pH 范围。 6.利用协同萃取 1954年Cunningham用TTA+TBP的苯溶液从硝酸介质中萃取镨,钕时已注意到这一现象。1956年美橡树岭在研究以酸性磷酸酯HDEHP萃取U(VI)时为防止生成第三相,加入TBP,发现使分配比增加很多倍,正式提出协同萃取这个名词,60年代进行过广泛的研究。 主要研究的体系仍是螯合剂+中性萃取剂:螯合剂主要为β-二酮中的TTA、PMBP;中性萃取剂主要为TBP、TOPO等,又叫协萃剂。 协同萃取效应:在一些萃取体系中,两种或两种以上萃取剂的混合物同时萃取某一金属离子或其化合物时,其分配比显著地大于每一种萃取剂在相同浓度条件下单独萃取的分配比之和。 协同萃取产生原因:是由于混合配合物的形成。 协同萃取效应的程度通常用协萃系数S 衡量: S= D协同/ D加和 式中,D协同为协同萃取分配比,D加和为每一种萃取剂在相同条件下单独萃取的分配比之和。S>1:正协同效应或协同效应(协同萃取体系)S<1:反协同效应(反协同萃取体系) 几个例子: 硝酸介质([HNO3]=0.01 mol/L)中,用环己烷熔剂以TTA+TOPO体系萃取铀时知

初稿 酰胺类萃取剂的研究发展

酰胺类萃取剂的研究发展 摘要: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飞快发展和科学研究技术的不断提高,萃取分离技术有了很大的飞跃,人们对萃取分离的研究也取得不断的更新。通过萃取分离,能够使产品具有提纯率高,纯度好,对环境污染少能耗低等优点。而萃取剂是分离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元素,本文主要论述了酰胺类萃取剂的合成以及发展,总结新型酰胺类萃取剂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关键字萃取剂酰胺研究发展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dustry 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leve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xtraction technology had the very big enhancement, the people of the study of extraction separation has been updated. By extraction separation, people can make the products with high purification rate and good purity, low energy consumption advantages with less pollution to the environment. And extracting agent is an important element in the separation process,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amide class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extraction agent,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new type of amides extractant and prospect Keywords:Extracting agent amid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1.前言 对于高放废液的处理一直是人们比较关注的问题,近些年随着对节能环保的重视,萃取分离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萃取分离法是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是将样品中的目标化合物选择性的转移到另一相中或选择性的保留在原来的相中,从而使目标化合物与原来的复杂基体相互分离方法。萃取剂是萃取分离过程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因此对萃取剂的研究也吸引了更多的目光,对萃取剂的研究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人们进行了大量的实验,不断取得新的进展。随着科技的更新和进步,萃取分离技术越加成熟,使这种方法不仅在化工医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而且在食品,烟草,香料,稀土行业得到极大认可[1]。 2.1酰胺萃取剂的提出 2。酰胺类萃取剂因其具有可彻底燃烧,稳定及无二次污染等优点而备受关注,可以作为放射性元素、锕系和镧系金属、稀土金属等的萃取分离过程的萃取剂[6-8]。但是酰胺类萃取剂也有自身的缺点,萃取分离由于萃取剂浓度、水相的酸度、稀释剂及萃取物的浓度等工艺条件不同而会引起第三相的产生,而且萃取剂的种类和结构也是制约其对锕系元素的萃取能力。研究发现采用微胶囊技术可避免以上缺点,提升萃取剂的适应性。随着人们对酰胺类萃取剂的萃取性能逐步深入研究,证明了酰胺是一种比较有发展前途的萃取剂[9,10] 萃取剂的萃取效率还与稀释剂的选择有重要关系,不同的稀释剂对同类型萃取剂性能的影响很大,同一稀释剂对不同萃取剂同样有很大差距。N,N′-二甲基-N,N′-二辛基-3-

萃取剂的选择原则和进行萃取操作的要点

萃取剂的选择原则和进行萃取操作的要点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萃取的原理及操作要点 (四川省平昌县云台中学冉俊霞) 萃取是利用某物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使该物质从溶解度较小的溶剂中转移到溶解度较大的溶剂中的过程。 一、选取萃取剂的原理 萃剂原液互不溶,质溶程度不相同。充分振荡再静置,下放上倒切分明。 解释: 1、萃剂原液互不溶,质溶程度不相同:“萃剂”指萃取剂;“质”指溶质。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在萃取操作实验中,选萃取剂的原则是:萃取剂和溶液中的溶剂要互不相溶,溶质在萃取剂和原溶剂中的溶解度要不相同(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要大于在原溶液中的溶解度)。 2、充分振荡再静置:意思是说在萃取过程中要充分震荡,使萃取充分,然后静置使溶液分层。 3、下放上倒切分明:这句的意思是说分液漏斗的下层液从漏斗脚放出,而上层液要从漏斗口倒 二、萃取的操作要点 1、检漏 使用漏斗前要检验漏斗是否漏水。方法为:关闭活塞,在漏斗中加少量水,看活塞处是否漏水。如果不漏,塞好塞子,用右手握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左手食指根部压紧塞子,将漏斗倒转过来,看是否漏水。如果不漏水,再将瓶子倒回来,将顶部玻璃塞转动180°,再倒过来看漏不漏,如果不漏就可以用来进行萃取。 2、加液,加萃取剂,振荡 取10ml饱和碘水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中,再加入4mLCCl4,盖好玻璃塞,注意玻璃塞上的小槽不能对准漏斗颈部的圆孔,

振荡。刚开始时勤放气,后面放气频率可降低,之后将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 ☆注意:①加入液体的总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②振荡过程中要注意放气(放气指震荡完后将瓶倒置,转动活塞,将气体放出,因为四氯化碳像酒精一样容易蒸发,所以要放气) 3、静置分层 静置后漏斗中的液体分为两层,下层为紫红色,这一层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因为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上层溶液颜色变浅。说明碘水中的碘已经被萃取到四氯化碳中了,达到了碘和水分离的目的,这就是萃取。 4、分液。 ①将玻璃塞上的小槽对准漏斗颈部的圆孔,再将活塞打开,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注意拧开活塞的操作,而且漏斗下端口要紧靠烧杯壁。 ②剩下的上层液体应从上口倒出而不是从下口放出,这是为了防止上层液体混带有下层液体。 [例题]某化学课外小组用海带为原料,制取了少量碘水。现有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并用分液漏斗分离两种溶液,其实验操作可分为如下几步: A、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 B、检验分液漏斗活塞和上口的玻璃塞是否漏液; C、把50ml碘水和15mlCCl4加入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塞; D、倒转漏斗用力振荡,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最后关闭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 E、旋开活塞,用烧杯接收溶液; F、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水溶液; G、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 H、静置,分层。

胶粘剂分类材料来源分天然粘合剂它取自于自然界中的物质包括

胶粘剂分类 材料来源分 ①天然粘合剂 它取自于自然界中的物质。包括淀粉、蛋白质、糊精、动物胶、虫胶、皮胶、松香等生物粘合剂;也包括沥青等矿物粘合剂。 ②人工粘合剂 这是用人工制造的物质,包括水玻璃等无机粘合剂,以及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等有机粘合剂。 使用特性分 ①水溶型粘合剂 用水作溶剂的粘合剂,主要有淀粉、糊精、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等。 ②热熔型粘合剂 通过加热使粘合剂熔化后使用,是一种固体粘合剂。一般热塑性树脂均可使用,如聚氨酯、聚苯乙烯、聚丙烯酸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等。 ③溶剂型粘合剂 不溶于水而溶于某种溶剂的粘合剂。如虫胶、丁基橡胶等。 ④乳液型粘合剂 多在水中呈悬浮状,如醋酸乙烯树脂、丙烯酸树脂、氯化橡胶等。 ⑤无溶剂液体粘合剂 在常温下呈粘稠液体状,如环氧树脂等。 粘合剂是标签材料和粘结基材之间的媒介,起连结作用。按其特性可以分为永久性和可移除性两种。它有多种配方,适合不同的面材和不同的场合。粘合剂是不干胶材料技术中的最重要的成分,是标签应用技术的关键。 按原材料分 1 MS改性硅烷 改性硅烷聚合物末端为甲氧基硅烷,1975 年由美国ANGOG公司合成发现,在此基础之上,比利时诺万科技经过不断的研发创新,生产了一系列应用于建筑、工业、汽车交通、民用等的高品质密封胶和粘黏剂。 2 聚氨酯 聚氨酯全称为聚氨基甲酸酯,是主链上含有重复氨基甲酸酯基团的大分子化合物的统称。它是由有机二异氰酸酯或多异氰酸酯与二羟基或多羟基化合物加聚而成。 3 硅酮

硅酮(Silicones)俗称硅油或二甲基硅油,分子式:(CH3) 3SiO(CH3)2SiOnSi(CH3)3 ,系有机硅氧化物的聚合物,是一系列不同分子量的聚二甲基硅氧烷,黏度随分子量增大而增加。 三者某些性能比较 性能MS 改性硅烷聚氨酯硅酮 不起泡10 9 5 低温下出胶10 6 10 防垂坠性10 10 10 固化速度10 7 10 存放稳定性10 7 9 抗老化性9 6 10 10 5 8 对各种基质的粘黏 性 机械性能10 10 10 耐温性9 8 10 防污性10 10 5 对水性油漆亲和性10 10 3 防渗色性8 8 3

课题_稀土萃取槽CAD图纸

稀土萃取槽CAD图纸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单元稀土萃取槽,属于稀土元素萃取提纯设备技术。 背景技术已有的稀土萃取提纯,是由若干个相互串联的稀土萃取槽分区段实施的。每一个萃取区段使用1个单元萃取槽。 已有的稀土萃取槽的单元稀土萃取槽的技术结构是,包括槽体;槽体由上端与槽体的顶板固定联结的第一挡板和下端与槽体的底板固定联结的第二挡板分隔成混合室和澄清室,在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之间保持距离;在混合室内设有搅拌器;在澄清室紧挨槽体的侧壁板部位,分别设有可与上一级槽体的混合室相贯通的入口设在上部的上回流通道和可与下一级槽体的混合室相贯通的入口设在下部的下泄放通道。将若干个所说结构的单元萃取槽串联在一起便组成稀土萃取槽。 已有稀土萃取槽的萃取工作过程是,稀土溶液持续缓慢地加入混合室,在搅拌器的搅动下,经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之间所保持的距离间隙进入澄清室,经沉淀分成由下而上分布的水相层(I)、第三相层(III)和有机相层(II),如附图2所示。其中存在于中间段的第三相层,是一种粘稠体物质,其所含有的有用物质量很少,而水相层富含有用物质,有机相层所含的有用物质的量与水相层相同。浮在上层的有机相层物质通过上回流通道,回流至上一级单元萃取槽的混合室,进行再度搅拌萃取,而存在于最低层的水相层物质,则通过下泄放通道,下泄至下一级单元萃取槽混合室进行更进一步的搅拌提纯,直至最终达到稀土高纯度含量指标为止。 由以上所简要描述的萃取工作过程可以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即由于第三相粘稠体层的存在,而阻断有机相与水相的交换,影响了稀土萃取过程的正常进行。为了使稀土萃取过程的正常进行,就必须对存在于澄清室内的第三相层粘稠体物质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清理。而这种清理第三相层粘稠体物质的操作是很困难的。因为它很容易破坏上下两相正常分层,使通过混合室与澄清室的混合液中的水相,因其渗透通道被第三相阻断而影响正常渗透,且压迫有机相流失,使第三相下降。一旦第三相混入混合室再返回澄清室,则将进一步加重所说问题的出现。这是目前已有的稀土萃取槽所存在的严重不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萃取过程正常、清理第三相粘稠体前后间隔时间较长的单元稀土萃取槽,以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解决所要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单元稀土萃取槽,包括槽体;槽体由上端与槽体的顶板固定联结的第一挡板和下端与槽体的底板固定联结的第二挡板分隔成混合室和澄清室,在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之间保持距离D1;在混合室内设有搅拌器;在澄清室紧挨槽体的侧壁板部位,分别设有可与上一级槽体的混合室相贯通的入口设在上部的上回流通道和可与下一级槽体的混合室相贯通的入口设在下部的下泄放通道,其改进点在于在澄清室内设有呈“L”形结构的澄清隔板;澄清隔板的两侧边分别与槽体的两侧壁固定联结;澄清隔板的纵向隔板的顶端靠近槽体的顶板,且与第二挡板之间保持距离D2,所说的距离D2由挨近槽体的顶板部位向挨近槽体的底板部位逐步缩小;澄清隔板的横向隔板的自由端靠近槽体的侧壁板且与槽体的底板之间保持距离D3,所说的距离D3由挨近第二挡板的部位向挨近槽体的侧壁板部位逐步缩小。 由以上所给出的本实用新型解决所说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可以明了,本实用新型由于在不改变已有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