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如人生》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检测卷(word版 有答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检测卷(word版 有答案)

单元检测卷(五)[测试范围:第五单元时间:40分钟满分:60分]一、积累·运用(36分)1.阅读下面语段,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戏剧表演家常说:“戏如人生,人生如戏。

”在人生的舞台上,每个人都选择并扮演着或壮丽或暗淡,或伟大或平凡,或轰轰烈烈或平静如水,或波lán()壮阔或平淡无奇的角.()色。

人生中有许多角色是约定俗成的,充当角色者不能太死板、循规蹈jǔ(),也不能太灵活、违背规则,这样才能演得好,使戏剧熠.()熠生辉。

2.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4分)()A.鬼谲国殇伫立小提大做B.忌讳捣蛋凄惨雕梁画栋C.踌躇蓦然掸子囫囵吞枣D.眼馋侍候冤枉翘首远望3.下面是张云同学搜集的一则材料,请按要求进行修改。

(6分)(A)黄梅戏形成于湖北黄梅,广济一带。

清道光年间,(B)黄梅采茶戏流入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成为今天黄梅戏的前身。

早期黄梅戏以演出小戏为主。

由于安庆从清康熙元年到1937年,一直是安徽省省府所在地,(C)黄梅采茶戏在该地区演出并流入安庆,对黄梅戏在安徽的发展直至成为安徽省第一大戏曲剧种起到了重要作用。

(1)A句中的逗号应改为。

(2分)(2)请适当添改字词,把B句改成一个长句。

(2分)(3)C句语序不当,请进行修改。

(2分)4.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4分)()A.我不知道“想要生活过得去,必须自己加点戏”这句话是谁说的?你知道吗?B.在探险路上,如果困难出现,就要战斗到底;如果训练有素,就能够生还。

若疏于训练,大自然将把你“收为己有”。

C.每到春节,有副传统对联是很多人家的选择:“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风吹日晒,字迹或许会模糊,但好家风却会如化雨春风,护着家,护着国。

D.“我留任!”三年期满,颜亮亮再次主动申请,“再干三年,继续为群众排忧解难,帮助村里发展再上新台阶。

”5.下面情境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4分)()晚上,妈妈辅导弟弟做作业,弟弟总是做错,妈妈很生气,弟弟也委屈地哭了。

河北省邢台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河北省邢台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河北省邢台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家文化是体现我们民族特质和精神风貌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繁衍生息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家庭文化样态。

较之世界其他民族,中华民族的家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功能完备,地位独特,是其他民族家文化所无法比拟的。

家训是中华民族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训也称家诫、家规,族规、族训等等,主要是父祖长辈对家人和子孙的训示教诲。

家训的基本载体有两类:一是由族长或家长撰写、制定,有较强的教化意义和规范作用的族训或家教文献;二是对家人子弟进行的家庭教化、训诫活动。

前者是文本,后者是教化活动实践,这两方面相辅相成、彼此为用。

实际上,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训,只不过有些以文本传承,有些则是言传身教的。

家训既是居家生活的教科书,也是中华民族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的重要载体。

中国家训教化历史源远流长,从周文王临终前给武王的《保训》算起,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

此后经过历代发展、流传,传统家训资料更是卷帙浩繁。

从家训的作者看,既有君王帝后、达官显宦、硕儒士绅,也有农夫商贾、普通百姓。

从家训的内容看,几乎涉及家庭生活乃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既有家长治家处世的经验传授,也有其亲身经历的教训之谈;既有历代先贤大儒教导语录的汇编,也有名人模范事迹、美德懿行的辑录。

家训包括家训文献、家训教化活动和物质形态的文化样态等,其中每个组成部分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十分丰富。

仅就文献形式的家训文化而言,按照内容就可以分为家训专篇、诗词歌诀、家训书札、谱牒家训,家礼家仪等;物质形态的家训文化就有民居建筑、庭院设计、雕塑石刻、楹联匾额等。

虽然传统家训内容极其丰富,但核心始终围绕睦亲治家、为人处世、教子立身展开。

就睦亲治家而言,既有父子、夫妇、兄弟谨守礼法的居家之道,也有持家谨严、勤俭睦邻的治家之法。

【名师讲题】阎秀丽《下跪何人》阅读训练及答案

【名师讲题】阎秀丽《下跪何人》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

下跪何人阎秀丽戏台空落落的,早已不复初时盛况。

几面褪色的小旗子,哗啦啦地翻卷着老刘的记忆。

戏台是依场地斜坡露天搭建的土台。

老刘想起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们壁虎般趴在戏台前,仰脖看台上大人精彩纷呈地唱戏,有时不慎会被踢起的尘土眯了眼。

老刘往四周看了看,寂静无人,便走到戏台上,嘴里哐切切哐切切地打着节拍,从一侧提甲出场,云手、踢脚、跨腿、整袖、正冠,凭着记忆,却也把一套“起霸”做得如行云流水。

没想到骑马蹲裆时,老刘一个趔趄,差点儿摔在戏台上。

老刘怔了一下,总感觉差点儿意思,遂清清嗓子,将中指和食指并拢,指着台下,厉声道:“呔,来将通名!”没有回音,哗啦啦的小旗子倒也增了千军万马的气势。

老刘瞬间有了大敌当前、披甲上阵的英雄气概,便很想唱两句。

老刘歪着脖子想了好久,唱点儿什么呢?小时候老爹教的那些唱段,什么时候忘得这么干净了呢?那时候的老刘叫小刘,他爹才是老刘。

老刘会唱戏,是小戏团的团长。

团长没有工资,义务奉献,并且还身兼多职——导演、演员、指导、打杂的、采购……用老刘媳妇的话说:“就没有你不能干的,不知道图啥!”“嘿嘿,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哪个人不是在唱戏?活得心安愉悦便可。

你呀,妇人之见!”老刘字正腔圆地来了一段念白,一甩袖子,把目光转向小刘,“儿啊,你又会是戏中何人?”小刘把长长的鼻涕猛一下吸回鼻腔,看着老刘的手指点在他的额头上。

“懒得管你!”媳妇冲着老刘翻白眼。

老刘哈哈一笑,跑了出去。

到了晚上,锣鼓声一响,老刘往台上一站,唱得真个是金声玉振、气吞山河。

小刘听不懂,只知道看热闹,摇头晃脑地跟着哼哼。

哼的啥?不知道。

等到小刘成了老刘,依旧喜欢唱戏,走路说话也常如戏中人,却还是记不住唱词,只是哼哼。

媳妇问:“病了?一天到晚哼哼,也不知道哼哼的是啥!”老刘眼睛一翻,说“在唱戏”。

他从家里一直哼哼到公司,公司里的人知道他喜欢“哼”戏,便也跟着“哼哼”。

来公司洽谈业务的老总频频竖起大拇指,说:“公司在文化传承方面做得很好,是个有深度有底蕴的公司,而您的做派更有西楚霸王的威猛霸气……”说完,便让秘书小虞来了一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老刘连连嗟叹“虞兮虞兮奈若何”,大手一挥,签下了对方久攻不下的合作协议。

重庆市綦江县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考前模拟卷(3)含解析

重庆市綦江县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考前模拟卷(3)含解析

重庆市綦江县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考前模拟卷(3)一、选择题1.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戏曲演员从小就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培养的,虽然有的演员擅长唱功(唱功老生),有的行当以做功(花旦)为主,有的以武打为主(武净)②“唱”指演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戏曲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③唱、念、做、打是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④但是要求每一个演员必须有过硬的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才能充分发挥作为歌舞剧的戏曲艺术表演的功能,更好的表现和刻画戏中的各种人物⑤“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戏曲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A.②④⑤③①B.②④①⑤③C.③②⑤④①D.③②⑤①④【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所给句子主要是谈“唱、念、做、打”的,③点明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由此说起;②先谈“唱”“念”;⑤再谈“做”“打”;①接着谈“戏曲演员从小就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培养的”;④“但是”,话锋一转,点明“唱、念、做、打”的重要作用。

由此判断,这段文字的正确排序应为:③②⑤①④。

故选D。

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三国演义》主要人物中,被称为“三绝”的分别是:“奸绝”曹操、“智绝”诸葛亮、“义绝”刘备。

B.鲁迅在《父亲的病》和《藤野先生》中分别写到了“庸医害人”和“国人围观枪杀中国人”,这两件事触发了他先想“医学救国”,而后决定“弃医从文”。

C.“垂髫”“加冠”“而立”“花甲”“耄耋”在古时代指不同年龄的人,这五个代称是按年龄从小到大排列的。

D.“说”是一种带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跟现代杂文相似。

【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义绝”刘备表述错误。

《三国演义》一书中,智绝——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也就是三国中智商最高的人;奸绝——曹操,字孟德,三国中最奸诈的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义绝——关羽,字云长,最讲义气的人,和刘备、张飞桃园结义,后来身在曹营心在汉,华容道义释曹操等等;故选A。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4_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4_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试卷满分:150分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仔细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需运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需运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请依据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保持卡面整齐,不折叠不破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人类文学巨擘们的创作史上,在人类哲学大师们的书本堆里,在人类历史学家们的笔触之下,在人类普罗大众们的口碑当中,有个话题恒久绕不开,那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为什么须要英雄?英雄是时代的象征。

据说英雄一词,最早出处为《汉书·刑法志》。

志云:高祖刘邦“总揽英雄,以诛秦项。

”三国时期魏国刘邵《人物志》卷中说明说:夫草之精秀者为英,兽之特群者为雄,两者兼得,方为英雄。

所谓英雄者,有亵渎一切之实力,傲视群雄之气概,敢为人之所不敢为,敢当人之所不敢当,能够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

英可以为相,雄可以为将。

若一人之身兼有英、雄,则能长世。

人类历史那么漫长,芸芸众生,不管是史学家,还是寻常百姓,要登记历史上的每一个人,明显做不到,也不须要做到,只好选取一些代表人物,尤其是英雄,来反映一个时代,代表一个时代。

战乱时代,英雄往往以武略而胜出:和平年头,英雄往往以文韬而成就。

否定英雄,就是否定一个时代,否定一段历史。

因为没有英雄,人们就会对历史失去记忆,人类文明史就会出现空白。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必定是一个尚未由动物进化为人类的民族,在强权政治依旧盛行的当今世界必定走向灭亡。

司马迁写《史记》,以纪传体,记载的就是这样一些代表人物。

这些人物是时代的产儿,而又跨越时空。

河北省衡水市北卷子中学高二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河北省衡水市北卷子中学高二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河北省衡水市北卷子中学高二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9分)戏剧与戏曲“戏”字在几千年前的商周鼎文中就出现了,意思是指一种祭祀性仪式。

秦汉时期,娱乐性表演又称“百戏”,包括乐舞、杂技、魔术、马戏等。

后来,娱乐性的玩耍时叫“游戏”。

所以“戏”原本有仪式、百戏、游戏的含义。

戏剧是人物扮演故事的表演艺术。

表演是手段,故事才是核心。

有了“故事”,戏剧便区别于广泛意义上的“戏”与“百戏”。

故事内涵在戏剧中的存在和被强调,意味着文学性成分的增强,于是,便有了剧本。

尽管戏剧是一种剧场中的表演艺术,没有剧本也可以有戏剧,但是,文学的参与使思想内涵深化了。

实际上,斯坦尼体系和布莱希特体系与梅兰芳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戏曲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产物,三者并列,在理论上,逻辑上都不严密。

如果要讲体系的话,那么中国戏曲是“神形兼备”(即写意)的戏剧表演体系。

在世界戏剧史上,东西方古典戏剧(或传统戏剧)可以进行比较,但不宜将西方现代戏剧与中国传统戏剧加以类比。

中国戏曲有古老的传统,通常以公元12世纪左右的杂剧和南戏为戏曲成熟的标志,从那时起,戏曲的艺术传统一脉相承,从未间断,到现在已有800余年历史。

目前中国戏曲有300多个剧种,剧目数以万计,戏曲工作者数十万人。

如此深厚的文化积淀、如此庞大的艺术队伍、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相比。

7.下列判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在戏剧中,表演是手段,故事才是核心,所以没有剧本就没有戏剧。

B.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与话剧、歌剧、舞剧不同,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戏剧。

C.西方戏剧的代表是斯坦尼和布莱希特体系,而中国戏剧的代表是梅兰芳体系。

D.虽然“戏”字出现很早,但中国戏曲的成熟至今还不到1000年。

8.根据《红楼梦》等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从表演体系来说与其最为接近的一项是(3分)A.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 B.布莱希特体系C.梅兰芳体系D.写意体系9.作者是否赞同“世界三大戏剧体系”的说法,为什么?(3分)答:参考答案: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浙江选考)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能力训练十二散文阅读(B)

(浙江选考)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能力训练十二散文阅读(B)

专题能力训练十二散文阅读(B)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粉墨人生韩静霆①那些天,画戏曲人物,着了魔。

白天,执笔如同使剑,左右开弓,有时候,咿咿呀呀地边画边唱,管他有调无调,吼得出汗便好。

到了夜里,蘸满色彩的笔放下了,人虽然像僵尸一般在床上睡着,白天画的那些戏曲人物却全来了。

咱不知从哪儿弄了个“令箭”,举着,喊叫着,在戏曲人物队列中间穿行。

最后的结果是“扑通”一声,我摔下了床,眼眶磕青了,牙床磕破了,流着血,原来是梦。

戏曲人物画就是这么让你美,美个死。

伤你也伤得狠,让你流了血、挂着彩。

②我从小就和戏曲结缘了。

小小的戏园子是摄魂夺魄的地方。

我经常趴在那个后台的小窗户往里面瞧,看那些化完装的和没化完装的红脸、白脸、黑脸、花脸来来去去。

最让我醉心的就是他们那个扑脸的香粉。

演员们画好了眉眼,定装时拿粉去扑。

香粉在后台飘起来,让眼前一切真实的人和道具变得虚幻,都飘到了半空。

③在后台看到了同班一个姓郝的同学,他的父亲在地方戏院门口检票,我就想办法去巴结这个同学。

有时候他父亲不在那儿检票,我就往里闯。

有一次帽子被人家抓去了,但是人却留到戏园子那个最黑的角落里,足足看了半场戏,过了半场瘾。

④我绝对是那些二人转演员的铁杆粉丝。

他们的唱功、他们的绝活和灵活多变的表演方式,包括和观众密不可分的插科打诨,都让我倾倒。

他们是真真正正的“角儿”。

他们的名字,像姓李的三姐妹——梦霞、彩霞、晓霞,我永远不会忘记。

二人转有“九腔十八调”,音乐是非常复杂的,具有现代戏剧的最前卫的观念和特色,要观众和舞台有一种间离感。

两个演员在台上,说说笑笑,忽然那边一说“去拿弦子吧”,这就开始动弦子了,开始唱了,唱一段又说上了。

演员在说书人和角色中间转换,那种观剧的亲切感是让人迷醉的。

⑤后来,我和郝同学决心拥有自己的乐器,我们便一起到成人干活的工地上去做小工,挖土方啊,挑土啊,干了整整七天,弄得灰头土脸,每人挣了六块四毛四。

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如此这般“巨大”数目的人民币给我们带来的喜悦!我们一人买了一个龙头的破二胡,一人买了一支笛子,迫不及待地在街边上吱扭吱扭地拉起二胡,开始了我们的音乐之旅!⑥等我学会拉琴之后,地方戏院邀请我跟他们一起去演出。

2023年八年级下册语文补充习题答案

2023年八年级下册语文补充习题答案

初中语文补充习题(八年级下册)参考答案第一单元1社戏【夯实基础】1.B[A.归省(xǐng):C.踊跃(yuè):D 皎洁(jiǎo)]2.C3.B 4C【研习文本】片段研读1.甲文写看戏途中的见闻感受;乙文写看完社戏后月夜归航。

2.心理描写,写出了“我”看戏的急切心情。

3.写老渔父的喝采从侧面写船行之快,烘托孩子的驾船技术之高超。

4.正面写船快的句子: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侧面写船快的句子: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拓展阅读】1.①儿时,受外婆影响喜欢上看戏。

②读大学,逢戏必看。

③去陶然亭看野戏班子演戏。

2.形容音乐高昂激荡,虽过了很长时间,好像仍在回响。

3.与开头写自己儿时爱戏,深受外婆影响相呼应。

韶华易逝,点出人生短暂如戏,为下文感悟“人生真味”作铺垫。

4.作者感悟的“人生真味”即戏如人生,人生也如戏,二者相似,但即使淡泊,也要认真、无悔度过。

2回延安【夯实基础】1.C[A.历害(厉);B.满窖(窑);D.采虹(彩)]2.D3.C(夸张)4.D(说不尽/这/三千六百/天)【研习文本】片段研读1.回忆当年在延安的革命生活。

2.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我”对延安母亲的眷恋就像羊羔羔吃奶望着妈一样。

3.概括了延安对“我”在生活、思想上的抚育和培养。

4.运用第二人称,增加亲切感,更能直接抒情,增强感染力。

【拓展阅读】1.表达技巧:运用比喻(或“化抽象为具体形象”);具体含义:“夕阳”比喻奋斗者洒下的鲜血;“杜鹃”比喻染血的荆棘。

2.“山高路远”表面意思是前方路途坎坷充满挑战,实则表明了诗人不畏艰险、乐观进取的精神。

(意对即可)3 安塞腰鼓【夯实基础】1.A[B.亢奋(kàng);C.战栗(zhàn);D.羁绊(bàn)]2.A[B.眼花瞭乱(缭);C.独竖一帜(树);D.粗制烂造(滥)]3.D[A. “节奏和声响”与“看得”搭配不当:B. 把“两千多年前”放到“的陕北黄土高原”前面;C.“向往”和“希望”重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戏如人生》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戏如人生
一位台湾老人游东京,携介绍函到新宿公寓找我。

我见他鹤发童颜,气宇不凡,不免对他肃然起敬。

他说明来意,要我介绍一家东京歌剧院,由他购票入场,唯请特准他在散场时到后台参观一下。

霎时间,他的形象在我眼里缩小了。

原来他是个老不羞,初到东京,什么正经的不看,但图亲近日本戏子。

但我受人之托,不得不挂个电话给那家剧院,替他订了当晚票位,并拜托票房经理指定一位服务员,在散场时引带这位老者进入后台参观。

第二天早上,这老人特来致谢辞行。

他很得意地说,此次游日,过境签证只限两天,他只能重点考察三个目标,虽很强微,却能由微而窥大;尤其最后一项,得我之助,混入后台,所见所闻,极有心得。

这时,他的形象稍微放大,也扭正了一些。

我问道:“是哪三项?”
“我是缺德鬼,素来察人观耳后;穿堂过户,乐看人家厨房的抹布;考察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这次我来东京,千街万夏,不在眼里,但看,一、菜篮,二、公厕,三、后台。

我首先站在东京旧式菜市场门口,看一个个日本主妇提着菜篮出来,篮中食物相当丰富,尤其是种类分配均匀,这是日本最足以自傲的一点;其次,我到新宿高架电车道下面,观察日本人随地小便的集密区,这是日本最丢脸的一面;最后,承你安排到剧院后台参观,使我非常感动,借此了解日本民族的特质。


他的形象再放大了,我急问道:“您看到什么?”
“昨夜演出《茶花女》悲剧,散场时,我被带到后台去,这时,女主角正由一个老妇扶着走下台来,她仍不停地唏嘘、呜咽着,表情非常悲怆,似乎戏还在上演。

那老妇一边替她拭泪,一边安慰道:‘姑娘啊!别再伤心!现在是1980年,戏已经落幕了,我们不在巴黎,在北京,你不是苦命的茶花女,而是日本最幸运的姑娘,你慢慢回过来吧!乖,好姑娘,回过来吧!……慢慢的……’后台这一幕,使我大开眼界,我活在中国社会,惯看‘人生如戏’,昨夜得见‘戏如人生’,非常过瘾,也感慨万千!”
这时,那老人大大膨胀起来,形同巨从。

我再三请他留下长叙,却留不住,他才走到门口,又折回来道:“差一点忘了奉告主人,方才经过你的储蓄室旁边,偷看一下,发现有一条抹布不够干净,再见!”
他的形象终于消失在人海中。

1.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巧妙地将老人的言谈举止纺织进去?
2.“我”对老人的看法从前到后发生怎样的变化:不免对他肃然起敬→→他的形象,再放大→。

3.结合文意谈谈“人生如戏”与“戏如人生”有何不同?
4.老人千街万厦不去盾,只是看菜篮,公厕和剧院的后台,表现老人怎样的精神?
5.老人看菜篮、公厕和剧院后分别得出怎样的结论?
6.考察一个国家的民族特质,单从菜篮、公厕和剧院的后台就看出来吗?《戏如人生》答案:1.文章以“我”对这位台湾老人的不同看法作为线索2.他的形象在我眼里缩小了;他的形象稍稍放大,也扭正了一些;那老人大大膨胀起来,形同巨人
3.“人生如戏”是贬义词,是游戏、玩弄人生之意,文章对这种玩世不恭的人生态度进行了揭露;“戏如人生”是褒义词,作者对认真演戏的艺术家的美德发出感慨与赞叹
4.表现老人求真务实的态度
5.菜篮,篮中食物相当丰富,尤其种类分配均匀,这是日本足以自傲的一点;公厕随地小便,这是日本最丢脸的一面;后台昨夜见“戏如人生”,非常过瘾,也感慨万千
6.意对即可。

供参考:由微窥大,人们往往忽略细小不节之处,然而于细微之处见精神,一滴水可以折射人生的七彩光环。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