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法国与德国
在胜利中失败的战争:一战后英法没能占领德国本土的原因是什么?

在胜利中失败的战争:一战后英法没能占领德国本土的原因是什么?1918年11月10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国战场,德军谈判代表坐着一辆插着白旗子的汽车穿过前线来到法国指定的谈判地点,传达停战投降的意向。
第二天,也就是1918年11月11日,德军代表正式签署投降书,空前恐怖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国的失败告终。
作为一个战败国,德国将为一战付出代价。
一战战败德军签字停战作为对德国的惩罚,德国被迫交出了全部海外殖民地,以及本土百分之十三的土地。
还有2300亿金马克的战争赔款在等着德国,此外还有许多另德国人愤怒的条款。
但是我们发现,无论一战后的巴黎和会对德国提出的条约多么苛刻,然而一战的胜利者并没有派军队占领德国本土。
反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本土被美英苏法四国分区占领肢解,后期还把德国分成了两个国家。
那么一战结束后战胜国没有占领德国本土的原因是什么呢?二战后德国被肢解仔细的品读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我们就会发现,德国在二战中败得比一战更彻底。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协约国根本就没没打到德国本土,相反德军士兵还留在距离巴黎不远的郊外。
一战后期德国的战略物资储备已经耗尽,军力疲惫至极,国内因为战争的重压,民怨沸腾。
到当年10月发生了政变,德意志第二帝国政府倒台,在这种情况下德军继续战争已经不可能取得胜利,所以普鲁士的军事精英们借破下驴,宣布结束战争。
一战后法国痛宰德国的巴黎和会而当时的一战胜利者英国和法国,其实也被战争折腾的死去活来,虽然胜利了,但是元气也在一战中耗尽,在打下去的话恐怕也要像德国那样发生政变了,他们也希望赶快结束战争。
如果坚持占领德国本土,德国誓死抵抗的话,最后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呢。
所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时一种双方妥协的结果,是一种“协约休战”。
二战结束后德军又来了一个11月11日而二战末期盟军已经深入到德国纵深,德国的国家战争潜力已经在战争中消耗殆尽。
当时盟军已经认识到普鲁士军国主义的巨大威力,所以必须将德国本土彻底占领,使它永远无法东山再起,在当时盟军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德国被分区肢解占领也就不可避免。
2019年世界区域地理之德国、法国和英国(21张PPT)

英格兰
一、世界最早工业化的国家 1.传统工业及其分布 纺织、钢铁、造船等
靠近煤矿区 (伯明翰、曼彻斯特)
2. 新兴工业及其分布 汽车、飞机、电子、石油加工
北海沿海地区 (阿伯丁)
伦敦周围、英格兰中部、苏格兰南部
思考:读图分析英国降水的分布特征,原因是什么? 降水分布:自西向东逐渐减少
原因:受山脉阻挡,西部沿海为盛行西风的迎风坡, 多地形雨;东部为盛行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少。
◆新兴工业区:慕尼黑 ——宇航、飞机制造、微电子
借鉴美国“硅谷”发展的区位优势条件可分析该新兴 工业区的区位优势条件?
思维分析:可从影响高新 技术工业区的科技与人才、 环境、高速交通、政策和 环境等方面分析。
四、人口和城市
1.本区人口最多的国家:超过8000万(2014年) 目前,呈现人口负增长。
2.主要的城市:(1)首都:柏林、最大城市 (2)汉堡:北部经济中心,最大港口、造船中心 (3)法兰克福:最大航空港、铁路枢纽、重要金融 中心
四、人口和城市
3、城市分布特征: 点状事物分布特点从几个角度分析:
整体(均匀或不均、数量或密度、形 态、规模或等级)
局部(哪边多哪边少;相对集中 于……)
德国城市分布特征:城市分布较为 均匀;数量多,密度较大;以中小型 城市为主;大多沿海、沿河或沿交通 线分布。
经济效益高;知名度高,国内外市场广阔;航空运输发达;旅游 业发达,便于开拓海外市场。
法国
5、经济: (4)发达的旅游业
巴黎圣母院
凯旋门
卢浮宫
巴黎铁塔 凡尔塞宫
西欧的岛国—英国
1.名称及组成
大不
列颠
和北
爱尔
英
兰联
国
大国角力英法对德国

大国角力英法对德国大国角力:英法对德国随着近代欧洲的工业化发展,各个国家之间的角力也日益激烈。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期,英国和法国作为欧洲两个重要的大国,对德国的角力尤为突出。
本文将讨论这一时期英法对德国的角力情况,并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和结果。
1. 背景介绍19世纪末,德国经历了一系列变革,从分散的小邦联合成为了一个统一的国家。
这引起了英法等既有大国的注意。
德国的迅速崛起威胁到了英国和法国在欧洲的主导地位,因此两国开始了一系列角力行为。
2. 经济竞争经济是大国之间竞争的重要领域。
英国和法国在工业化方面具有先发优势,而德国则在后来迅速迎头赶上。
英国和法国开始采取各种手段,限制德国商品的进入以保护自己的市场份额。
德国则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技术创新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3. 军事对抗军事力量是大国之间角力的重要手段。
英国和法国为了抑制德国的军事崛起,以及保护自己在殖民地的利益,经常通过军事手段对抗德国。
这种军事对抗从殖民地争夺到军备竞赛,进一步加剧了各国之间的紧张局势。
4. 外交斗争政治上的角力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英国和法国利用外交手段,试图孤立德国,削弱其在欧洲的地位。
他们通过建立同盟关系、制定政治协议等方式,试图控制德国的政治行动,并将其排除在欧洲大国的核心决策层之外。
5. 文化交锋文化影响力是大国争夺的重要方面。
英国和法国在文化领域具有较强的影响力,而德国在音乐、文学、哲学等领域有着较高的成就。
在这方面,英国和法国也试图通过文化传媒的宣传来争夺德国的影响力,以确保自己在欧洲的主导地位不被动摇。
6. 结果与启示英法对德国的角力虽然激烈,但德国最终在两国的压力下逐渐崛起,成为了一个强大的大国。
这一过程中,德国利用自身的优势,通过经济发展、军事壮大和外交策略等手段,成功应对了英法的挑战,坚定地保护了自己的国家利益。
这一时期的英法对德国的角力,不仅仅是三个国家之间利益的争夺,更是整个欧洲建立新秩序的过程。
欧洲西部国家(德国、法国、英国)

一、德国地理位置
1.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
纬度:47 ºN -55ºN (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经度:5 ºE -15ºE(中欧)
(2)、海陆位置
欧洲中部,北临北海,波罗 的海;南临阿尔卑斯山;陆 上和9个国家接壤,是本区邻 国最多的国家(欧洲大陆十字 路口)
欧洲陆上的 “十字路 口” ?
欧洲陆上的“十字路口”——交通发达
伦敦周围、英格兰中部、苏格兰南部
※20世纪60年代:石油加工工业区
●依托:煤铁、殖民 掠夺 ●分布:英格兰中部
—工业中心: 伯明翰—钢铁、 曼彻斯特—纺织、 格拉斯哥—造船
(3)英国工业区的分布
②新工业区 影响因素:
新原料产地、环境、 技术 分布:
伦敦周围 英格兰中部 苏格兰南部(电子) 北海沿岸(阿伯丁)
二、英国
四、英国的主要城市
伦敦:最大城市和港口 ,曾是著名的雾都 阿伯丁:石油城 曼彻斯特:棉纺织工中 心 伯明翰:钢铁工业中心
伦敦:0°经线穿过,英国最大 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 中心,也是英国最大的港口、综 合性工业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之 一。(思考:伦敦形成的最主要 的区位因素是什么?)
伦敦位于英格兰东南部,跨泰 晤士河两岸。泰晤士河河口宽阔, 涨潮时,海轮可抵达伦敦市内。
(水源、河海运、军事防卫)
英国为何被称为“雾都”(秋冬)?
① 工业废气:英国工业发达,燃烧煤、石油、天然气 以及交通尾气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杂质和污染气体。 ②海陆位置:四面环海,水汽充足。 ③洋流:位于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冰洋南下的冷水交汇 处,温暖的海水遇冷容易凝结成雾。 ④大气环流:来自大西洋的温暖西风带来大量水汽, 与陆地上的冷空气相遇凝结成雾。 ⑤地形:伦敦所处的盆地地形,不利于水汽、尘埃和 烟雾扩散。(尤其是秋冬季节,地面温度低,暖湿的 海洋气流遇到下层较冷的空气和弥漫于空气中的烟灰、 尘埃,形成弥天大雾。)
英国-法国-德国-区域地理知识总结精华

英国(p117)一、位置及领土组成1、海陆位置:英国位于欧洲西部的西部,是西欧的一个岛国东北临北海,南隔英吉利海峡、多佛尔海峡与法国相望。
2、经纬度位置:50°N~60°N 5°W~0°3、领土组成:全名: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岛(包括苏格兰、英格兰和威尔士三部分)、 北爱尔兰岛及设得兰群岛等组成。
二、自然环境1、地形及特征: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原为主、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中部有奔宁山脉。
2、主要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温和、夏季凉爽。
3、主 要 河 流: 泰晤士河4、资源及分布:煤、铁:奔宁山脉石 油:北海三、经济特征1、农业奔宁山区及以西地区:乳畜业发达--迎风坡降水多,日照少,气候凉爽,有利于牧草生长。
东南部:小麦、甜菜产区--背风坡降水少,日照充足,气温较高,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2、工业:世界上资本主义工业化最早的国家 老工业区 依托:煤铁、殖民掠夺分布:英格兰中部新工业区 影响因素:新原料产地、环境、技术分 布:伦敦周围、英格兰中部苏格兰中部(电子) 北海沿岸(阿伯丁)四、主要城市A 、伦敦:是英国最大城市、港口和综合性工业中心,也是国际的金融中心伦敦位于英格兰东南部,跨泰晤士河两岸。
泰晤士河河口宽阔,涨潮时,海轮可抵达伦敦市内。
B 、阿伯丁、伯明翰、曼彻斯特等慕尼黑鲁尔区工业由北向南发展法国一、位置和范围1、经纬度位置43°N-52°N 5°W-8°E2、海陆位置:法国位于欧洲西部。
西北隔海与英国相望,西临大西洋,东南临地中海,三面临海,三面靠陆3、组成及轮廓:六边形本土、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岛二、自然地理特征(一)地形地势1、地势:东南高西北低,由东南向西北倾斜2、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二)主要地形区:布列塔尼半岛、诺曼底半岛、巴黎盆地、洛林高原、中央高原、阿尔卑斯山脉、比利牛斯山脉、比斯开湾、英吉利海峡、多佛尔海峡、勃朗峰(三)气候特征:法国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丰沛,冬季温和,夏季凉爽。
欧洲五强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欧洲地区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欧洲五强,即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和西班牙,作为欧洲经济的重要支柱,其经济发展状况对全球市场具有重要影响。
本报告将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贸易、投资、就业等方面对欧洲五强的经济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和投资者提供参考。
二、经济增长1. 德国德国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近年来经济增长保持稳定。
2019年,德国GDP为3.7万亿美元,同比增长0.6%。
从产业结构来看,德国制造业发达,占GDP比重约为25%。
此外,德国服务业和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
2. 法国法国经济规模位居欧洲第二,2019年GDP为2.8万亿美元,同比增长0.1%。
法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消费和服务业,其中服务业占比约为70%。
此外,法国制造业和农业对经济增长也有一定贡献。
3. 英国英国经济规模位居欧洲第三,2019年GDP为2.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0.1%。
英国经济增长主要受服务业驱动,服务业占GDP比重约为80%。
近年来,英国制造业和农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渐减弱。
4. 意大利意大利经济规模位居欧洲第四,2019年GDP为2.1万亿美元,同比增长0.1%。
意大利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服务业,服务业占GDP比重约为70%。
此外,制造业和农业对经济增长也有一定贡献。
5. 西班牙西班牙经济规模位居欧洲第五,2019年GDP为1.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2%。
西班牙经济增长主要受消费和服务业驱动,服务业占GDP比重约为70%。
近年来,西班牙制造业和农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渐减弱。
三、产业结构1. 德国德国产业结构以制造业为主,汽车、机械、化工等行业在全球具有重要地位。
此外,德国服务业发展迅速,金融、保险、医疗、教育等行业占GDP比重较高。
2. 法国法国产业结构以服务业为主,金融、保险、零售、交通等行业占GDP比重较高。
此外,法国制造业和农业也有一定规模。
资本主义的崛起:英法德美四国发展特点解析

资本主义的崛起:英法德美四国发展特点解析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经济制度,自其诞生以来,就在不同国家展现出了各自独特的发展特点。
英国、法国、德国和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国家,它们的发展历程不仅塑造了各自的国家特色,也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这四个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进行详细解析。
英国:工业革命的先驱与帝国主义的典范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这一历史性的变革为英国的工业迅速发展创造了前提。
早在18世纪末,英国就开始了工业革命,这一过程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到了19世纪中叶,英国不仅完成了工业革命,还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
随着工业的发展,英国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扩张,占有了大量的殖民地领土。
这些殖民地为英国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和广阔的市场,使得英国在世界市场上占据了垄断地位。
英国的帝国主义特征在这一时期表现得尤为明显,它通过殖民扩张和贸易垄断,积累了巨额的财富,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法国:银行资本的集中与“食利阶层”的形成与英国相比,法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有着不同的特点。
在法国,银行资本的集中速度远远超过了工业资本。
这一现象使得法国的金融业迅速发展,但同时也导致了工业发展的相对滞后。
此外,法国的资本输出具有明显的高利贷性质,这使得法国成为了一个典型的“食利阶层”国家。
法国的资本家通过对外贷款获取高额利息,而不是通过国内的工业生产来获取利润。
这种经济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法国工业的发展,但也使得法国在金融领域拥有了较大的影响力。
德国:统一后的工业强国德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起步较晚,但在统一后,其工业生产实现了大幅增长。
德国的统一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政治环境,同时也为其工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国内市场。
在这一时期,德国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成为了世界上的工业强国之一。
德国的工业产品以其高质量和技术创新而闻名,这使得德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了强大的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德国的垄断资本在经济和政治上与容克地主紧密结合在一起。
英国、法国、德国

1、德国(1)欧洲大陆上“十字路口”,本区邻国最多的国家.(9个)(2)北部和南部的地形差异: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
北部是北德平原,地势低平,气温较低,冬冷夏凉、土壤较贫瘠,主要发展畜牧业,粗放经营,人口较稀;中部谷地和宽广的山地,宜于农耕和放牧;南部巴伐利亚高原和阿尔卑斯山脉,广布森林和草地(3)发达的工业现代化工业高度发达的国家欧洲经济实力最强,贸易额居世界前列。
有利:丰富的煤炭、便利的水陆运输条件、雄厚的科技力量不利:石油、铁石、有色金属进口,产品一半依赖国际市场分布:莱茵——鲁尔区:埃森、杜伊斯堡是中心,南部慕尼黑宇航、飞机、微电子分布特点:分布较为均衡,工业由北向南发展鲁尔区:工业部门、区位条件、衰落原因、综合整治措施(4)主要城市柏林:德国首都,位于东部,是全国最大城市汉堡:位于易北河下游,最大港口城市和造船中心法兰克福:德国最大航空港,铁路枢纽和化学工业城市,世界重要金融中心。
慕尼黑:南部工业中心,德国宇航、飞机、微电子工业中心,啤酒之都。
2、英国(1)西欧的岛国全称:“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简称“联合王国”领土:主要包括大不列颠岛和爱尔兰岛的东北部。
大不列颠岛分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三部分,其中英格兰是政治、经济中心地区(2)工业化最早的国家第一次工业革命:曼彻斯特的纺织和伯明翰的钢铁工业(煤炭产地)。
二战后,出现的汽车、飞机、电子工业分布在伦敦周围以及英格兰中部、苏格兰南部、石油加工业在北海沿岸地区,原油自给有余(3)农业西部——不适合种植粮食作物,乳畜业发达:降雨较多,日照较少,多汁牧草生长好。
东南部——种植业集中地区(小麦、大麦):降水较少一些,日照较多,气温较高,生长季节较长。
(4)首都伦敦伦敦跨泰晤士河两岸,最大城市和港口。
曾是著名的雾都,现在工厂大多将燃煤改为使用石油、煤气或电能,雾已少见。
3、法国(1)自然地理环境欧洲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地势东南高、西北低,西部北部为丘陵平原、东部南部山地高原(阿尔卑斯山、中央高原、洛林高原),北部有著名的巴黎盆地,塞纳河流经巴黎盆地,注入英吉利海峡,水量丰富航运便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德平原 中德山地 巴伐利亚高原
三.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 1.仅次于美国、日本的第三大工业国。
丰富的煤炭 有利 便利的水陆运输
2.发展条件
雄厚的科技力量
资源(油铁金属矿)主要靠进口 不利 产品一半依赖国际市场
3.四大支柱:机械制造、汽车、电气、化学
硬煤
褐煤
4.主要工业区
鲁尔区
慕尼黑 斯图加特
部 门
但有利于牧草生长,对发展畜牧业有利 • 4.北海有丰富的石油,岛上有丰富的煤和铁
矿,为发展重工业提供了保证 • 5.苏格兰的电子工业非常发达
• 老工业:伯明翰—钢铁、曼彻斯特—纺织、格拉 斯哥—造船
• 新工业:电子—苏格兰南部、 • 石油工业—北海沿岸阿伯丁 • 英国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与乳畜业、种植业的关系
西部——不适合种植粮食作物,乳畜业发达 (降雨较多,日照较少,多汁牧草生长好)
东南部——种植业(小麦、大麦)集中地区 (降水较少一些,日照较多,气温较高,生长季节较长)
英国
全称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简称“联合王国
领土:主要包括大不列颠岛和爱尔兰岛的东北部。
大不列颠岛分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三部分,
济
南部高原、山地
慕尼黑啤酒节
天鹅堡
德国山村
英国
1、位置 10°W---°0; 50°N----60°N
范围 大不列颠岛+北爱尔兰
苏格兰
北爱尔兰 威尔士
英格兰
英国地图(位置、范围、地形、河流)
北
海
威 尔 士
英吉利海峡及英法海底隧道
海底隧道(多佛尔海峡)
爱 尔 兰 人
皇家卫士
2、气候湿润、农业发达 (1)降水分布:自西向东逐渐减少 西风带势力自西沿海向东逐渐减弱(地形影响)
煤炭、钢铁 机械、化学
电子电器、 宇航 、飞机
制造
煤炭丰富 知识技术
区 水陆交通便 优美环境
位利
便利交通
案例:鲁尔区的兴衰
案例:鲁尔区的兴衰
兴起的区位 条件
衰落的原因
振兴的措施
①煤炭资源 丰富 ②水陆交通 便利 ③水源充足 ④市场广阔 ⑤离铁矿区 近
①煤炭能源地位的 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
下降
②新技术革命的冲 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汉堡
多瑙河
四大河流
莱茵河
• 莱茵河的航运在德国内河航运中最为 发达,同时其货运量居世界各河的首 位,被称为德国的“黄金水道”。
莱茵河航运最为发达的原因是什么?
汉堡
多瑙河
•莱茵河水量丰富 •水位变化较小 •无结冰期
•水流平稳,航运 便利
•沿岸经济发达
三、交通条件
德国铁路运输非 常发达,连同欧 洲东西部和南北 部的铁路都经过 这里。公路密度 更居世界之首。
贸易构成:工业为主,农业不占主要地位,农产品大量进口。
英国是世界城市化最早、水平很高的国家。
首都伦敦跨泰晤士河两岸,是英国最大的城市和港口
英伦风情
英国伦敦塔桥
概况
法国
击 ③环境污染严重 ④工业结构单一
②改造传统工业 ③治理污染,美化环境
⑤世界性钢铁生产 过剩
④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⑤发展科技和高等教育
贸易
德国是世界贸易大国,其贸易额居世界各国贸易额的 前列,对外贸易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主要城市
柏林:德国的首都,位于德国东部易北河上游,是全国最大 的城市。
汉堡:位于易北河下游,是德国最大的港口城市和造船工业 中心。 法兰克福:位于莱茵河支流美茵河畔,是德国最大的航空港、 铁路交通枢纽和化学工业中心。
主 要 国 家
德国
位置和范围
海陆:欧洲中部,是欧洲大 陆的十字路口:西欧通往中 欧,北欧通往南欧的必经之 路,水陆空交通便利。
邻国最多:9个,荷 比 卢 法瑞奥 捷波丹
便利的水运
• 德国汉堡港是欧 洲最现代化的大 港之一,有约 300条航线和世 界上的1100个港 口保持联系,被 称为德国通向世 界的门户。
然 环 德境 国
地 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分布
形
三大地形区
北:北德平原 中:中德山地
南:巴伐利亚高原和阿尔卑斯山地
多瑙河、莱茵河、易北河、威悉河
以及基尔运河、莱茵——多瑙河运河等
气候:温海气候(以及温陆、高山气候等)
发展条件:地势低平,土壤贫瘠,
北德平原
夏温凉,冬阴冷
农业: 经 (南北差异大)
部门:畜牧业、粗放的种植业
陆上交通
通往法国的高速路
北部和南部的地形差异
10oE
• 北部
平原为主
– 波德平原
• 南部
高原山地
– 中德山地
– 巴伐利亚高原
– 阿尔卑斯山地
地势
二.自然条件与农业
北部 南部
地 北德平原, 高原山地, 形 地势低平 河流谷地
气 候
夏温凉, 冬阴冷
日照时间较长
土 较贫瘠 壤
河谷土壤肥沃
农 业
畜麦牧类业 种为植主,河业和谷 , 牧水山场果地园森艺林
慕尼黑:位于德国南部,是仅次于柏林、汉堡的第三大城市。 慕尼黑也是经济高度发达的现代化都市。工业门类齐全多样, 电子、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技术密集型产业尤其突出,传 统的啤酒业声名远扬。
概况:领土、面积、人口、宗教及两德统一
位 经纬度:10°E、52°N
自
置
海陆位置
北部:北海、波罗的海
十字路口:欧陆东西与南北向铁路交汇
西欧的
其中英格兰是政治、经济中心地区
岛国
工业化最 第一次工业革命形成了曼彻斯特的纺织和
早的国家
伯明翰的钢铁工业煤炭产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汽车、飞机、电子
工业分布在伦敦周围以及英格兰中部、
苏格兰南部,石油加工业在北海沿岸地
区(阿伯丁),原油自给有余
农业:气候潮湿不利于粮食作物生长,
有利牧草的生长,乳畜业发达
(2)乳畜业分布在西部 西部降水多,日照少,不适合农作物生长, 适合牧草生长
(3)种植业(小麦、大麦)在东部 东部降水相对少,日照强,适合种植业
3、首都:伦敦-----0°经线穿过,泰晤士位
工业革命 标志 部门
波及地区
第一次 蒸汽机 纺织、钢铁 英(伯明翰和 曼彻斯特—煤)
第二次 第三次
电气化 电力、 德(鲁尔区)日(太沿岸) 石油化工 英(中部)、美(五大湖)
汽车、飞机制造
微电子 技术
航天、核能 半导体 高分子合成
美(西海岸硅谷)
日(北九州硅岛) 德(南部慕尼黑) 英(苏格兰)
英国概况
• 1.本初子午线经过 • 2.工业革命的起源地 • 3.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不利于谷物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