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法国的工业革命与英国的比较
两次工业革命对比(表格)

3、英国较早通过海外殖民掠夺,积累起了进一步发展生产的资本
4、圈地运动获得了充足的劳动力
5、拥有丰富的原料产地和广阔的产品销售市场
②第一次工业革命扩展:19世纪初,工业革命从英国扩展到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以及美国,拉开了欧美社会工业化及现代化进程
时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19世纪后半期~20世纪初
发源地
英国①(原因)棉纺织部门
几乎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兴起
标志
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瓦特——英)
电力革命——电气时代
重大发明
1、瓦特的新型蒸汽机
2、史蒂芬孙的蒸汽机车
1、电动机—格拉姆(比利时)1870
2、电话—贝尔(美国)1876
3、电灯—爱迪生(美国)1879“发明大王”
两次工业革命的启示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实力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国家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注重科技创新,重视人才
关于世界整体趋势
1、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2、20世纪初(即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或工业革命完成后)整体世界最终形成
备注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进行的原因:1、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的拓展,扩大了商品生产的需要, 特别是纺织品的生产。
4、汽车:本茨(德)1885 戴姆勒(德) 1886 福特(美)20世纪初 “汽车大王”
莱特兄弟(美) 1900~1902
影响
1、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飞跃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工业化出现,工厂制取代了手工工场
3、资本主义开始超越东方并逐渐统治世界
4、社会关系发生变化,产生了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美国、德国、英国、法国四国的发展历程以及整体比较!

美国、德国、英国、法国四国的发展历程以及整体比较!首先说一下美国的发展历程:(1)美国独立战争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阻碍北美资本主义发展爆发标志: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颁布文献:《独立宣言》1776年7月4日转折点:萨拉托加大捷领导人:华盛顿性质: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历史意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欧洲和拉美的革命运动。
(2)美国南北战争根本原因:南北两种不同经济制度的矛盾导火线:主张限制奴隶制的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战争时间:1861年~1865年颁布文献:北方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和《宅地法》历史意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3)罗斯福新政原因: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特点:国家干预经济措施:1、改革银行制度,恢复银行信用2、整顿农业3、调整工业(中心措施)4、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意义:美国经济恢复过来;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与管理得到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利加强。
(4)战后美国经济的特点20世纪五六十年代:持续发展,呈现繁荣景象。
20世纪七八十年代:70年代危机,经济地位下降;80年代调整,经济发展受限。
20世纪九十年代: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5)冷战政策概念: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遏制”共产主义。
表现: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建立北约组织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美国发展历程独立战争——→诞生南北战争——→统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经济强国罗斯福新政——→摆脱危机二战后经济发展——→繁荣→危机→持续稳定冷战——→超级大国法国发展史:公元前1世纪,罗马的高卢人总督恺撒占领了全部高卢,从此受罗马统治达500年之久。
两次工业革命对比(表格)

莱特兄弟(美)1900~1902
影响
1、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飞跃发展,人类进入蒸汽 时代。
2、工业化出现,工厂制取代了手工工场
3、资本主义开始超越东方并逐渐统治世界
4、社会关系发生变化,产生了两大对立的阶级一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5、城市化开始,出现贫富分化,人口膨胀,住房 拥挤,环境污染等弊端
1、美国和德国后来居上,率先实现了电气 化,工业发展的势头超过了英国
2、 生产力取得了又一次的飞跃,人类进入电 气时代
3、率先发展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加快了殖 民扩张的步伐,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4、 亚非拉国家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开展了 自救的改革,和民族独立运动
备注
1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进行的原因:1、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的拓展,扩大了商品生产的需
要,特别是纺织品的生产。
2、英国较早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扫除了束缚生产的障碍
3、英国较早通过海外殖民掠夺,积累起了进一步发展生产的资本
4、圈地运动获得了充足的劳动力
5、拥有丰富的原料产地和广阔的产品销售市场
2第一次工业革命扩展:19世纪初,工业革命从英国扩展到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以及美国,拉 开了欧美社会工业化及现代化进程
时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19世纪后半期~20世纪初
发源地
英国①(原因)棉纺织部门
几乎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兴起
标志
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瓦特央)
电力革命电气时代
重大发
明
1、瓦特的新型蒸汽机
2、史蒂芬孙的蒸汽机车
1、 电动机一格拉姆(比利时)1870
工业革命教案初中历史:了解工业革命在不同国家的发展

工业革命是世界现代历史的巨大变革之一,它极大地加速了人类社会的进程。
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末,从英国开始发展,随后在欧洲和美国迅速蔓延。
工业革命的进程,不仅改变了制造业的面貌,也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和政治发展。
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将了解工业革命在不同国家的发展,了解它们对现代工业的形成和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一、英国的工业革命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轫,它的出现源于英国的无产阶级和新的商业活动的起飞。
在英国,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工业革命的关键因素,随着人类对自然科学的认识不断深入,科技创新不断加速,从而迅速催生了新的工业。
英国的工业革命于1760年代末开始,逐渐蔓延到整个19世纪,这个过程中英国的工业化程度急剧提高,从而成为了当时全世界工业生产的中心之一。
它的发展还伴随着摩根铁路、电话等种种创新的出现,开创了工业革命时代的新纪元。
二、法国的工业革命法国的工业革命并不如英国那么迅速,但它在19世纪中期逐渐取得了进展。
直到19世纪50年代,法国石油工业和化学工业的发展开启了新的一章。
随着法国工业的发展,它的文化、经济和社会结构也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法国工业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劳动时间和工作条件等问题,因此立法和工会运动也迎来了显著的发展。
三、德国的工业革命德国工业革命发生在1870年代,这里的技术进步促进了制造业的发展,先进的电气工业也在这里发展起来,如电报和电话等。
实际上,德国的经济、科技和工程都得到了巨大促进,随着德国工业的进步,它的影响范围不仅局限于本国,而且影响全球。
德国的高质量和先进科技产品,如汽车和化学制剂,使其在工业领域名列前茅。
四、美国的工业革命美国的工业革命发生在19世纪初,它的出现与商业升级、技术创新以及更好的铁路运输有关。
美国工业的特点在于拥有广泛的矿产资源和崛起的商业文化。
美国的发展使其成为工业外销的主流,这也有助于资本和经济的积累。
美国的工业革命影响了生产力和整个社会结构,尤其是在交通、电力和通讯等方面。
德国工业革命的特点

德国工业革命的特点概述德国工业革命开始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在最初的二十年里,德国工业革命发展相对缓慢,直到1848年革命后,德国革命才开始蓬勃开展起来。
到七十年代末德国工业革命终于宣告完成。
德国工业革命虽然开始较晚,但进展快,进程短,英、法两国所望尘莫及,从工业革命的时间看,英国用了七八十年,法国花去六七十年,而德国仅用了四五十年,并且在接近尾声时工业总产值超过法国。
背景:众所周知,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母国的英国早在19世纪30—40年代就已经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法国和美国等国也紧随英国之后于是18世纪末相继展开了工业革命。
相比之下,由于深受分裂割据的困扰,德国却直到19世纪30年代才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浪潮的冲击下,迟缓地开始了它的工业革命步伐(注:也有观点认为,德国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40年代。
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建立德意志邦联,由德意志的34个邦和4个自由城市组成,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松弛邦联,各邦享有独立的主权。
既没有中央政府又没有武装力量,在内政外交方面都各自为政普鲁士和奥地利是其中的两个大国,其他小邦都依附于他们。
119世纪初,是德国工业革命的展开创造条件的时期。
首先,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意志诸邦国受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仓战争的洗涤,封建因素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各邦统治者为稳定自己的统治,纷纷进行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旧的封建制度逐步瓦解,以至德国著名史学家托马斯·尼佩代称这一德国历史上的“大改革时期”,“创造了德意志近代国家和近代社会的基础”[1](p22-23)。
因此,进入19世纪以后,德国的社会和政治环境较之以往更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更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展开。
其次,以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普鲁士式道路”为特点的农奴制改革为德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农奴制改革的过程中,容克地主们通过收敛农民为获得人身自由和份地而交付的赎金,积累了一定的资本,许多农民则在人身获得自由的同时,成了不得不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无产者。
德国两次工业革命对比怎么样_德国两次工业革命比较

德国两次工业革命对比怎么样_德国两次工业革命比较早期德国大学以中世纪为源头,受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的影响,在“束缚”与“自由”的交替更迭中,今天给大家整理了德国两次工业革命比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相同点:两次工业革命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巩固了资产阶级在全世界的统治地位不同点:①规模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②标志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的和使用为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以冶金、内燃机技术、发电机、电动机、合成化工为标志;③科学的作用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大多来源于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最终动力;④部门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主要集中在重工业部门;⑤组织形式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工厂制度成为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大企业时代的到来,出现了国际联合企业、跨国公司等新的经济组织形式。
时间第一次珍妮纺纱机的出现18世纪中叶第二次1870年主要国家第一次英国第二次,主要的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发明第一次珍妮纺纱机(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1779年克伦普敦走锤纺骡(骡机) 1807年富尔顿造出用蒸汽机做动力的轮船1825年斯蒂芬森发明的蒸汽机车试车成功第二次发电机汽车飞机内燃机新式炼钢法化学工业1、工业革命引起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使用机器为主的工厂制取代了手工工场。
(第一次独有) 两次共有2、工业革命带来了城市化和人口向城市的转移。
3、工业革命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4、但是,工业化和城市化也产生了新的社会问题。
比如:贫富分化,城市人口膨胀,住房拥挤,环境污染等弊端。
5、工业革命同时引起社会结构的改变。
6、从根本上说,后来出现的波澜壮阔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正是工业革命的直接产物。
高中历史两次工业革命全面对比总结

高中历史两次工业革命全面对比总结第一次工业革命一、工业革命含义:18世纪60年代,在英国资本主义生产中,大机器生产开始取代工场手工业,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发展,在生产领域中、社会领域中都引起根本性变化。
二、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1、前提1688年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18世纪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发展,社会稳定。
2、条件①劳动力——圈地运动为其提供了自由的劳动力。
②资本——通过海外贸易、殖民掠夺、贩卖黑奴等活动,积累大量资本③技术——手工工场日益兴旺,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④市场——“日不落”殖民帝国的建立,海外贸易市场扩大(直接和必要条件)三、工业革命的进程1、工业革命开始——标志机器的发明和使用——18世纪60年代珍妮机问世2、工业革命进入新阶段(工业革命的关键)——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使用,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1)动力革新: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推动机器的普及和发展。
(2)交通运输的发展:美国人富尔顿——汽船;英国人史蒂芬孙——蒸汽机车。
3、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1840年前后,大机器工业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
4、工业革命的拓展19世纪中期,法国、美国等也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
主要发明:领域发明国别发明人新兴棉纺织业珍妮纺纱机英国哈格里夫斯动力革新改良蒸汽机英国瓦特交通运输工具汽船美国富尔顿蒸汽机车英国史蒂芬孙四、工业革命的影响1、生产工具的变革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提高社会生产力,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注意:生产工具的变革是指从手工工具到珍妮机再到蒸2、生产手段、方式的变革对人类文明的影响(1)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生产组织形式)变化——工厂制度出现,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2)引起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工业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
(3)引发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城市化进程发展。
(4)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革①新的阶级关系出现,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完整版)两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总结

工业革命1、两次工业革命异同点。
相同点:两次工业革命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巩固了资产阶级在全世界的统治地位不同点:1)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大多来源于经验,主要发明者是工匠,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最终动力;3)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轻工业开始,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从重工业的变革开始,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
启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推动社会的进步;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品质。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2、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生产力方面: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资本主义各国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2)生产关系方面:工业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3)世界格局方面:工业革命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形成,东西方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4)都有负面影响。
如环境问题、交通拥堵问题。
★【问题归纳】★1、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史实,谈谈科技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1)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推动社会的进步)(2)使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
(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3)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8、【两次工业革命启示与思考】1、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也改变我们人类的生活;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负面影响。
2、如何应对科技革命①我国应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生产力;②我们还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趋利避害,使科技更好地为人类服务;③青少年要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和品质,艰苦奋斗,立志报国,为实现民族振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法国的工业革命与英国的比较
1、工业革命背景简介
工业革命最早始于英国,在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了工厂手工业生产,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是一次重大的技术革命。
19世纪,工业革命逐渐地从英国扩散到欧洲大陆和世界其他地区,继英国之后,美、法、德等不少国家也都开始了工业革命,体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共同规律。
工业革命使得欧美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力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工业制成品成倍增长。
2、德国、法国工业革命与英国的比较
在不同的国家、地区,社会发展程度不一样、社会环境也不一样,因此各国进行工业革命发展过程、特点也各不相同。
2.1 英国工业革命
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
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这场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
这一次技术革命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变革,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者产业革命。
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
2.2 法国工业革命
法国直至19世纪中叶仍然是仅次于英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
它的工业革命开始很早,还在大革命爆发之前,就已从英国引进了蒸汽机、珍妮纺纱机。
在全欧洲都占有首屈一指地位的勒克勒佐冶金公司,作为全欧最大采煤企业之一的昂赞矿业公司,都配备有蒸汽机、汽锤、马拉铁路等先进设备。
个别的纺织厂使用了珍妮纺纱机。
但是,随着1789年大革命的爆发,1792年起又进行了反对外来武装干涉的战争,随后又有连年不断的拿破仑战争,再加上内部局势的长期动荡不宁,这种战连祸结的情景,使得刚刚起步的工业革命不得不停下步来。
虽然也曾在某些空隙之时有所动作,但毕竟是极为滞缓,难成气候。
拿破仑帝国垮台之后,工业革命有些起色。
尤其是英国政府于1825年解除了机器出口的禁令,使法国工业界有机会较多地引进先进的机器设备,迈出了工业革命复兴的步伐。
然而,当时是复辟王朝统治时期,投资环境颇为不利。
1824年即位的国王查理十
世更是倒行逆施,妄图全面恢复封建制度,工业革命愈发举步惟艰。
1830年的七月革命推翻复辟王朝,建起资产阶级的奥尔良王朝(七月王朝),情况才有明显好转。
七月王朝以大革命的继承者自居,工业革命的环境由此而大为改善,于是开始起飞。
到40年代末,蒸汽机数量从625台增加到5212台,而且平均马力由16降到12.5。
蒸汽机马力的降低说明,蒸汽机已开始小型化,使用得更普遍了。
以往蒸汽机主要是用于采矿时从矿坑中抽水,需要大马力。
这时已可安装到轻纺工业中作为动力装置。
法国的纺纱机已有了11.6万台。
作为工业发展重要标志的铁路,修筑速度相当缓慢。
整体看来,法国工业中仍然是小生产占绝对优势,使用机器的大工业为数不是很多,工业革命尚有很长的路要走。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
其中有两点最为重要:第一,大革命以来政治局势长期动荡不宁,拿破仑战争结束后虽然安定了一些,但是复辟王朝是靠反法联军刺刀的保护重建统治的,前景如何难以测知。
在这种情况下,资产阶级不愿甘冒风险去投资工业,宁肯将资金投放到信贷业务上,甚至贷出国外,坐食利息。
第二,自16世纪以来,经济实力最雄厚的就是金融资产阶级。
这个阶级以包债、放国债而起家发财,几个世纪来形成了传统。
在他们看来,以食利而致富,既得利快又少担风险,还可利用手中的资金影响操纵有价证券市场。
因此,他们更热衷于放债和股市交易,而不愿大量直接投资于工业。
七月王朝正是由金融资产阶级操纵的政权,自然以金融贵族的意志为转移去施政,这就阻碍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这种矛盾在开始之时还不明显,到工业资产阶级得到一定程度发展之后,就日益尖锐起来了。
这说明,法国工业革命真正起飞后不久,又因统治者的政策而受阻。
法国工业革命尽管起步很早,但是进进退退、走走停停,多次受阻,以至资金不足,投资心理难以形成,半个多世纪下来,仍然水平不高。
这正是它的突出特点。
工业革命的最大转机,是在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之后。
由拿破仑三世统治的第二帝国以强力的手段稳定了形势,又以种种顺应经济发展的政策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第二帝国时期被称作“农业黄金时代”。
到60年代后期,重工业、机器制造业发展迅速,表明法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完成。
2.3 德国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开始时,德意志还是个四分五裂的国家,有数十个邦国和自由市。
同时,各地发展极不平衡,并非所有邦国都同时开始了工业革命。
以普鲁士为带头人,并不断扩大在全德意志的影响,从而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是德国工业革命的一大特点。
19世纪30年代德国工业革命开始起步。
普鲁士的资产者逐步引进英国的机器,使用机器的纺织厂开始建立。
就在这时,普鲁士政府出面,联合了18个相邻的邦国,于1834年建立起关税同盟。
18个同盟国互相取消商品进口关税,还
统一了税制。
这个全德性质的关税同盟,率先突破了政治上的分裂局面,在经济领域促成了全德意志的统一市场,为工业革命的腾飞注入了新的血液。
50年代正是普鲁士经济改革告一段落的时期,农业机械化程度也大为提高,产值增长迅速,在提供原料、市场、劳动力等方面,到工业革命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德国工业革命进入了高潮时期,50、60年代出现了一大批股份公司,铁路线长度迅速增加,铁路运货量增长27倍,生铁产量增长5.6倍,钢产量增长近28倍。
1871年德意志统一的完成,货币制度、税收制度、度量衡单位、商业法规、交通管理等等的统一,更使工业革命如虎添翼。
普法战争后从法国攫取来的50亿法郎赔款,充实了工业资本;割占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拥有十分丰富的非金属矿钾盐和铁矿石,为化学工业和冶金业提供了巨量的原料。
德国工业革命开始得比较晚,但是在其腾飞之时,恰逢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交错之际,这就有利于它在更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基础上得到开展。
同时德国政府又十分重视教育和科学研究,这就使工业革命有了比英法两国工业革命更为坚实的根基,从而使得德国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就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工业大国。
3、总结
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在欧美范围内的推广促进了社会的快速发展,虽然在不同的国家、地区的发展过程、特点各不相同,但在发展生产力、在人同自然作斗争方面具有划时代的巨大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