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重庆市经济运行情况

合集下载

2018年前三季度重庆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前三季度重庆市经济运行情况
l7.0%。
譬 南 销 售 定增 长 网 上消 赞繁 荣 发疑 前三季度 ,全市社会消 费品零售总额 同比增 长 9.5%。按 经营单位所在地 分 ,城镇 消费品零售额 增 长 9.4%; 乡村 消 费 品 零 售 额 增 长 11.8%。 从 消 费 形 态 看 , 商 品 零 售 增 长 9.1%, 餐 饮 收 入 增 长 1 1.9%。
前三季 度 ,全市 实现地 区生产 总值 14773.30亿 元 ,按可 比价格计 算 ,同比增长6.3%。分产 业看 , 第 一产业 实现增加值959.67亿元 ,增 长4.3%;第二 产 业 实 现 增 加 值 5842.75亿 元 ,增 长 3.7%; 第 三 产 业 实 现 增 加 值 7970.88亿 元 ,增 长 8.9%。
五 、 固 定 资产 投 资 稳 中 向好 , 民 间 投 资 明 显 回 升
前三季 度 ,全市 固定 资产投 资同 比增长7.2%。 其 中 , 国有 投 资增 长 7.1%, 民 间投 资 增 长 l0.8%。 分 产 业 看 , 第 一 产 业 投 资 下 降 22.6%, 第 二 产 业 投 资 增 长 2.6%, 第 三 产 业 投 资 增 长 9.8%。 从 分 版 块 看 , 基 础 设 施 投 资 增 长 14.7%, 工 业 投 资 增 长 2.5%, 房 地 产 开 发 投 资 增 长 8.8%。 民 间 投 资 增 速 回 升 明显 , 较 全 市 固 定 资 产 投 资增 速 高 3.64"百 分 点 。
一 、 农 业 生 产 形 势 总 体 稳 定 ,畜 牧 业 生 产 平 稳 发 展
前三 季 度 ,全 市 农林 牧 渔业 总 产 值 1423.9亿 元 ,按 可 比价 计 算 同 比增 长 5.0%。全 市 蔬 菜产 量 1501.9万 吨 , 同 比 增 长 3.8%; 水 果 产 量 283.3万 吨, 同比增 长6.8%。全市生 猪 出栏 1 131.2万头 ,同

践行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2018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

践行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2018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

践行新发展理念 推进高质量发展——《2018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解读 重庆市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 黄 可生产率达到118647元/人,比上年提高6.6%。

二、创新驱动加快实施,创新发展有效推进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产业链从低端向中高端不断提升,全市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加快,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

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创新投入持续增加。

2018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1.95%,比上年提高0.07个百分点。

创新主体和平台加快培育。

截至年底,高新技术企业达2504家,同比增长23.5%。

市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共180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8个。

市级及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538个,其中国家级中心10个。

创新成果持续增长。

2018年全市共受理专利申请量7.21万件,增长10.9%,获得专利授权4.57万件,增长30.6%。

新动能积聚壮大。

新产业快速成长。

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3.7%,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速13.2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18.0%,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

战略性新兴产品、智能产品产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33.0%,智能手机增长59.4%,液晶显示屏增长56.2%,工业机器人增长68.8%。

新模式新业态发展良好。

伴随“互联网+”与产业深度融合,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快速发展。

2018年,全市426家限额以上批零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开展零售业务,较上年增加56家,共实现网上商品零售额239.37亿元,增长28.6%,高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9.9个百分点。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协调发展成效显著按照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全市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奋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促进区域协调、产业协调,积极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经济转型升级态势持续,全市协调发展稳步推进。

2018年1-8月重庆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情况

2018年1-8月重庆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情况

2018年1-8月重庆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情况
1-8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1.6%(以下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

分三大门类看,1-8月,采矿业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0.7%,制造业增长1.3%,电力、燃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0.1%。

分经济类型看,1-8月,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5.1%,集体企业下降23.1%,股份制合作制企业下降33.6%,股份制企业增长3.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5.8%。

分行业看,1-8月,39个大类行业中有24个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6+1”支柱产业中,汽车制造业下降11.3%,电子制造业增长17.5%,装备制造业增长1.6%,化工医药行业增长4.7%,材料行业增长9.0%,消费品行业增长0.3%,能源工业增长4.2%。

分产品看,1-8月,368种主要产品中205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

汽车下降17.7%,摩托车同比增长0.2%,微型计算机设备增长9.7%,打印机增长15.8%,手机增长38.2%,液晶显示屏增长51.9%,钢材增长43.7%,铝材增长4.1%,水泥增长6.9%。

1-8月,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8.2%,同比增长0.5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2101.50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1.5%。

2018年1-11月重庆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情况

2018年1-11月重庆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情况

2018年1-11月重庆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情况
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0.6%(以下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

分三大门类看,1-11月,采矿业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2.9%,制造业增长0.4%,电力、燃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8.5%。

分经济类型看,1-11月,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6.8%,集体企业下降21.7%,股份制合作制企业下降38.7%,股份制企业增长3.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9.0%。

分行业看,1-11月,39个大类行业中有29个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6+1”支柱产业中,汽车制造业下降15.9%,电子制造业增长14.4%,装备制造业增长1.5%,化工医药行业增长4.3%,材料行业增长10.4%,消费品行业增长1.8%,能源工业增长2.4%。

分产品看,1-11月,368种主要产品中194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

汽车下降25.2%,摩托车同比增长3.7%,微型计算机设备增长13.7%,打印机增长10.9%,手机增长29.1%,液晶显示屏增长51.9%,钢材增长39.1%,铝材增长7.4%,水泥增长7.3%。

1-11月,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8.2%,同比增长0.4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3107.18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2.4%。

2018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8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
图1 2014-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图2 2014-2018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单位:%
权威发布 AUTHORITATIVE RELEASE
图3 2014-2018年全员劳动生产率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元/人、%
全市常住人口3101.79万人,比上年增加26.63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031.59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5.50%,比上年提高1.42 个百分点。全年外出市外人口479.29万人,市外外 来人口177.44万人。
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1.02‰,死亡率为7.54‰,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48‰。全市常住人口性别比 (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1.63,出 生婴儿性别比为107.55。
表1 2018年年末常住人口数及其构成
指 标
年末数 (万人)
比重 (%)
全市常住人口 按城乡分 城镇 乡村 按性别分 男性 女性 按年龄段分
外资企业0.66万户,个体工商户168.62万户,农民 专业合作社3.50万户。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全年规模以上工 业产能利用率为72.4%。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产能利用率为73.4%,比上年提高8.0个百分点;黑 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2.0%,提 高2.4个百分点。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1750.74万平 方米,比上年末减少300.95万平方米。其中,商品 住宅待售面积383.63万平方米,减少194.45万平方 米。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7.7%, 比上年末下降1.5个百分点。全年生态保护和环境治 理业、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分别比上年增长121.6% 和13.8%。
脱贫攻坚成效显著。2018年末全市农村贫困 人口1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万人;贫困发生率 0.6%,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全年全市贫困地 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70元,比上年增长 10.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4%。

2018-2019年重庆市财政情况解析报告

2018-2019年重庆市财政情况解析报告

2018-2019年重庆市财政情况解析报告目录摘要 (1)一、2018 年重庆市整体经济和财政情况分析 (3)(一)经济情况 (3)(二)财政情况 (4) (14)二、2018 年重庆市各区县财政情况分析 (14)三、结论 (25)图标附件图 1:重庆市 2014~2018 年经济财政及增速情况 (4)图2:2018 年重庆市税收收入明细及增速 (6)图3:2018 年重庆市非税收入明细及增速 (6)表 1:2016~2018 年重庆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资金平衡表(单位:亿元) (8)表 2:2016~2018 年重庆市获得的中央补助收入情况表(单位:亿元,%) (9)表 3:2016~2018 年重庆市地方政府债务收入情况表(单位:亿元,%) (10)表 4:2016~2018 年重庆市财政存量资金盘活情况表(单位:亿元) (11)图 4:2016~2018 年重庆市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情况表 (11)表 5:2016~2018 年重庆市调节资金情况表(单位:亿元) (12)图 5:2014~2018 年重庆市政府性基金收入情况 (13)表 6:2018 年重庆市各区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增速情况(单位:亿元、%)15 表 7:2017 年和 2018 年重庆市各区县税收收入及占比情况(单位:亿元)18 图 6:2018 重庆市部分区县 GDP 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增速情况 (20)图 7: 2018 年重庆市三大片区地方政府债务余额情况(单位:亿元) (24)图 8: 2018 年重庆市各区县地方政府债务余额情况(单位:亿元) (24)摘要➢2018 年,重庆市 GDP 增速下降至 6.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同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大幅下降,财政收支缺口进一步扩大。

从区县情况来看,2018 年重庆市下辖的各区县财政分化程度加大,部分区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出现下滑,且下滑区县的数量较上年显著增加。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重庆市处于产业转型和财政提质增效的“阵痛期”。

2017-2018年重庆市本级及各区县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分析

2017-2018年重庆市本级及各区县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分析

2017-2018年重庆市本级及各区县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分析2017-2018年重庆市本级及各区县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报告一、重庆市经济与财政实力分析(一)重庆市经济实力分析重庆市是我国西南地区最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区位优势突出,同时享有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多重政策支持。

2017年以来重庆市经济保持增长,但2018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速明显下滑,汽车制造业的持续下行拖累工业增长乏力,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承压;重庆市消费市场仍维持较快增长,对外贸易有所回暖,但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年放缓。

重庆市位于我国内陆西南部,是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金融、科创、航运和商贸物流中心,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及“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

重庆市土地面积为8.24万平方公里,下辖38个区县(26区8县4自治县),截至201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3075.16万人,较上年末增加26.73万人,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城市,城镇化率为64.08%。

作为西南地区最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重庆市是我国长江上游地区唯一集水、陆、空交通优势的超大型城市,综合交通网平均密度及公路网、铁路网、内河航运密度均居西部第一,已形成以长江黄金水道、渝新欧国际铁路等为支撑的对外开放通道。

重庆市域内长江、嘉陵江及其支流构成了以市区为中心的长江上游水运网,通航河流达136条,沿江建有万州、涪陵等港口和货运码头数十个,2017年全市内河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97亿吨,同比增长13.5%,完成国际标准集装箱吞吐量141.76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1.7%,其中重庆港为长江上游地区最大的内河主枢纽港和西南地区的水路交通枢纽,是中西部内河港中吞吐量过亿的唯一港口。

截至2017年末,重庆市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3023公里,公路路网密度为179公里/百平方公里,处于中西部领先地位;2017年重庆市铁路运营里程达2371公里,已形成“一枢纽八干线”的铁路网格局,“渝新欧”国际集装箱班列已成为中欧陆上贸易主通道。

2018年重庆市金融运行报告

2018年重庆市金融运行报告

重庆市金融运行报告(2018年)[内容摘要]2017年,重庆市金融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的经济效率和水平,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全年全市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719.5亿元,同比增长9.1%。

融资链条长、成本相对较高的表外融资占比下降至不足1%,直接投向实体经济的贷款占比接近8成,且结构不断优化。

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29.1%,绿色信贷增速高于全市贷款增速平均水平,精准扶贫贷款余额同比增长近3成,涉农贷款增速有所提高。

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牵头推进实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专项行动”,创新支小再贷款精准发放方式、撬动信贷资源投入,带动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超20%。

在企业融资渠道和投资者风险偏好变化、市场利率中枢上移等影响下,债券融资增长阶段性放缓,但多类创新融资产品落地,年内全国首只扶贫超短期融资券、全市首只熊猫债和首只绿色标准企业债成功发行。

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总体适度。

受主要经济体加息政策效应溢出、国内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变化和通胀预期升温等影响,全市贷款名义利率小幅上升,但若剔除通胀因素的影响,实际利率同比有所降低。

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坚持回归本源,发展稳中有进。

银行机构主动调整业务降低内部杠杆,理财产品余额增速和股权及其他投资增速比上年同期大幅下降,业务扩张步伐更为稳健,但在成本压力上升、拨备计提增多等因素的叠加影响下,盈利水平有所降低。

主要法人银行业务资质不断丰富,获批储蓄国债承销、尝试做市商和基础类衍生品交易等业务资格。

证券市场平稳运行支撑市场参与主体发展向好。

沪深股市、“新三板”和区域OTC市场上市、挂牌和展示企业数量持续增长。

6家企业成功在沪深股市首次公开募股,为近5年来最多。

法人证券公司全牌照经营格局进一步深化。

保险市场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三峡人寿获批开业,全市保险总公司数量增至5家,数量居西部第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重庆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363.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0%。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378.27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328.79亿元,增长3.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656.13亿元,增长9.1%。

一、农业生产形势总体稳定,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
2018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52.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4.8%。

全市粮食作物产量1079.3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

全市生猪出栏1758.2万头,增长0.4%;家禽出栏21349.2万只,增长0.2%;牛、羊分别出栏54.5万头和447.0万只,下降2.2%和0.4%。

二、工业经济转型调整,新兴制造业贡献突出
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0.5%。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下降7.7%,股份制企业增长3.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10.7%。

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下降13.1%,制造业增长0.4%,电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8.0%。

在“6+1”支柱行业中,电子制造行业增加值增长13.6%、材料行业增长11.0%、化医行业增长4.9%、装备制造业增长3.2%、消费品行业增长1.9%、能源工业增长1.7%、汽车制造业下降17.3%。

2018年,全市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7%,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411.7 %。

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1%,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495.2%,是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新材料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分别增长22.2%、10.0%、6.5%和13.4%。

新产品产量实现较快增长,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33.0%,智能手机增长59.4%,液晶显示屏增长56.2%,工业机器人增长68.8%,风力发电机组增长
45.2%,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增长74.1%。

三、服务业发展总体平稳,新兴服务业发展势头较好
1-11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5%。

数字经济产业助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截止11月末,全市从事数字经济产业相关业务的规
上服务业企业共有633家,占规上服务业总数的16.3%;1-11月实现营业收入861.65亿元,同比增长16.1%。

科技型服务业企业发展较好,1-11月,规模以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6.3%,营业利润增长25.1%。

四、市场销售稳定增长,网络零售发展良好
2018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7%。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8.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1.2%。

从消费类型看,商品零售增长8.1%,餐饮收入增长11.6%。

网络零售发展良好,全市限额以上法人企业网上零售额增长28.6%,高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9.9个百分点;占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的比重为7.4%,较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五、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民间投资保持活力
2018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0%。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9.5%,第二产业投资增长7.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7.4%。

分版块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1.5%,工业投资增长7.3%,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6.8%。

民间投资较快增长,全年民间投资增速达12.8%,民间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
54.9%,较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六、房地产市场稳步发展,商品房销售面积小幅回落
2018年,全市商品房新开工面积7386.1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0.0%,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5145.20万平方米,增长36.9%。

商品房销售面积6536.25万平方米,下降2.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5424.76万平方米,下降0.5%。

商品房销售额5272.70亿元,增长15.7%,其中住宅销售额4442.87亿元,增长23.4%。

七、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工业生产者价格走势平稳
2018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较上年上涨2.0%。

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全面上涨,其中,食品烟酒类、衣着类、居住类、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交通和通信类、教育文化和娱乐类、医疗保健类、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价格分别上涨1.4%、1.5%、2.8%、1.7%、0.1%、3.0%、5.7%、0.9%。

2018年,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1%,购进价格同比上涨2.5%。

八、对外贸易持续增长,加工贸易支撑明显
2018年,全市进出口总值5222.62亿元,同比增长15.9%。

其中,出口3395.28亿元,增长17.7%;进口1827.34亿元,增长12.5%。

全市加工贸易进
出口2632.40亿元,增长26.9%,占同期全市外贸总值的50.4%,比重较上年提升4.4个百分点。

一般贸易进出口1931.90亿元,增长5.6%,占比37.0%,比重降低3.6个百分点。

保税物流进出口636.85亿元,增长10.6%,占比12.2%,比重降低0.6个百分点。

九、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居民收入稳步提升
2018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265.5亿元,同比增长0.6%。

其中,税收收入1603.0亿元,增长8.6%。

2018年,重庆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86元,同比增长9.2%。

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889元,增长8.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1元,增长9.0%。

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企业预期保持景气
产能利用率保持稳定,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2.4%。

工业企业杠杆率持续下降,11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8.3%,比上年同期下降2.6个百分点。

企业运行效率有所增强,11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产成品周转天数7.9天,比上年同期下降0.8天。

民生领域补短板力度加大,2018年,全市民生领域完成投资3505.94亿元,同比增长11.0%。

四季度,全市工业企业家预期信心指数为113.1,预期景气指数为114.5,表明企业家对未来工业经济运行充满信心。

从大类行业看,制造业中26.3%的企业对下季度总体运行状况持“乐观”预期,高于“不乐观”预期12.3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2018年全市经济稳定运行,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在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动能在集聚,经济发展的质效在提升。

同时也要看到,目前全市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任务依然艰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