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组选择育种在草原家畜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合集下载

基因组学在农业育种中的应用

基因组学在农业育种中的应用

基因组学在农业育种中的应用农业作为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行业之一,一直以来都在寻求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农作物和动物的产量、抗病能力以及其他农产品的品质。

近年来,基因组学在农业育种中的应用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改善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潜力。

本文将探讨基因组学在农业育种中的具体应用。

一、基因组学在作物改良中的应用作物是农业生产的核心,如何改良作物的性状一直是农业育种的重要目标。

基因组学通过研究作物基因组的组成、结构和功能,提供了更全面、高效的作物改良方法。

例如,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可以对作物的基因组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其中与农业性状相关的关键基因。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精准地修改作物基因组,实现目标性状的改良。

此外,基因组学还可以通过遗传图谱的构建和分子标记的筛选,加速作物育种过程中的基因组选择。

二、基因组学在家畜改良中的应用除了作物,家畜的改良也是农业育种的重要方向。

基因组学在家畜改良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基因选择和基因编辑。

基因选择是通过分析家畜基因组中与产量、品质、抗病性等性状相关的基因,选择适合育种的优良基因型。

基因编辑则可以通过基因组编辑技术,精确地修改家畜基因组,实现目标性状的改良。

这些基因组学应用的发展,使得家畜改良更加高效、精确,并且有望大大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三、基因组学在草地改良中的应用草地作为重要的饲草资源,在畜牧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基因组学的进步为草地改良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通过对草地植物的基因组进行研究,可以挖掘出与抗逆、抗病性状相关的基因,从而培育出更适应不同环境的草地品种。

此外,基因组学还可以通过分析草地植物基因组的多样性和结构,为草地植物的保护和遗传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四、基因组学在病虫害防控中的应用农作物的病虫害一直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问题,基因组学的应用为病虫害防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对病原菌或害虫的基因组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它们的致病机理和耐药机制,从而研发相应的防控策略。

畜禽分子遗传育种技术的研究

畜禽分子遗传育种技术的研究

畜禽分子遗传育种技术的研究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畜牧业中的分子遗传育种技术也在逐渐得到重视和应用。

分子遗传育种技术可以通过分析生物体中的基因组和单倍型,预测不同个体之间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差异,有效促进畜禽品种的产量、品质和抗病能力的提升。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畜禽分子遗传育种技术在畜牧业中的研究和应用。

一、分子遗传学在畜牧业中的应用现代分子遗传学的进展为畜牧业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通过遗传标记技术,如单倍型分析、DNA序列分析和SNP技术等,可以研究家畜和家禽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变异的来源和遗传结构,以及个体间遗传差异的预测。

这些信息有助于育种者了解遗传结构的变异情况和性状之间的关系,并有助于预测劣性和基因缺失。

同时还可以运用分析策略将这些信息与生物学特性结合起来,以制定更好的育种计划。

例如,使用遗传标记技术,可以更准确地选择母畜和公畜,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换代效果。

二、基因组选择在畜牧业中的应用基因组选择是产业中现代化的一部分,旨在利用DNA标记,直观地评估动物品质。

在动物组织中挑选出代表性的核苷酸序列,和与基因相关的表型表明,解决所有基因组选择相关的难题。

这些标记可以直接和目标基因相关联,从而减少了许多繁琐的代际和后代的复制工作。

根据标记的质量和数量,包括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和单倍型,可以预测出不同个体间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差异,从而有效地改善动物品质,并提高畜禽条件下的适应性。

三、育种技术与现代养殖技术的结合随着畜牧业的现代化,育种技术并不能满足完全自然生产条件的需求。

无间断地通过养殖产业的生产实践,育种技术不断进化。

育种传统采用直觉和经验,猜测从繁殖到后代的内部相似度高低。

现代养殖机器的推广,带来了更多的数据评估机会,在这些技术评估中,复杂的统计算法可以识别一直未被观察的复杂相似群体间的复杂度。

在未来几年里,基于数据和广泛的统计评估,可以期望这些成果会有所增强。

四、基因编辑与分子遗传育种技术的整合基因编辑是一种新兴的生命科学技术,旨在通过更改DNA基因序列来直接改变动物品质。

基因组学研究在家畜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基因组学研究在家畜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基因组学研究在家畜遗传育种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因组学在人类和各个生物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而基因组学研究也逐渐成为家畜育种的热门方向之一。

本文将从基因组学研究的概念、方法和进展入手,探讨基因组学研究在家畜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一、基因组学研究的概念基因组学是研究生物体基因组结构、功能和演化的学科,是基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生物信息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

基因组包含所有基因,也包括非编码区域和基因间区域。

基因组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生物基因组的构成和生物信息,从而为生物的功能、特性和演化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二、基因组学研究的方法(一)基因组测序技术基因组测序技术是基因组学的基础,它是指通过构建DNA文库或RNA文库,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基因组进行测序的技术。

常见的基因组测序方法包括Sanger测序、Illumina测序、Ion Torrent测序、Nanopore测序等。

通过基因组测序技术,我们可以对不同物种甚至不同个体的基因组进行比较分析,洞察基因组间的相同性和差异性。

(二)转录组分析技术转录组分析技术是研究生物体转录组(即mRNA的转录产物)的组成和功能的技术。

其方法主要包括RNA提取、cDNA合成、基因芯片或RNA测序等。

转录组分析技术可以揭示生物体的基因表达规律、信号通路和代谢途径等,从而为家畜的选育和优化提供理论支持。

(三)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技术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技术(GWAS)是通过对大量样本进行全基因组SNP标记检测,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基因和表型之间的关系,揭示不同基因型与表型相关性的技术。

通过GWAS,我们可以了解基因对不同表型特征的影响,找到影响表型的基因位点,并进行基因型选择、标记助选等相关应用。

三、基因组学在家畜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基因组学研究在家畜遗传育种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家畜品种鉴定和遗传谱系分析基因组学研究可通过全基因组SNP分析技术,进行个体基因组的遗传谱系分析,揭示家畜品种和种群间的遗传关系。

基因组学技术在家畜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基因组学技术在家畜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基因组学技术在家畜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在现代农业中,家畜遗传育种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通过育种技术,我们可以选择最优秀的品种并不断改良它们,以生产更高质量的肉、奶、蛋、羊毛等产品。

然而,传统的遗传育种方式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有时甚至需要几十年,这对于农民们来说可能是不太现实的。

而现代基因组学技术的出现却为家畜遗传育种带来了新的机遇。

基因组学技术是通过研究生物体的基因组来揭示其遗传机制的一种技术。

在家畜遗传育种中,基因组学技术可以帮助农民们更快速地选择最优秀的品种,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升农业经济效益。

下面,我们将具体地讲述基因组学技术在家畜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1. 基因标记辅助选择(MAS)基因标记辅助选择(MAS)是一种利用基因标记预测动物遗传质量的方法。

通过对家畜种群的基因标记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精确地预测出它们的遗传特征,如性状、性别、繁殖性能等,进而选择最优秀的品种进行育种。

MAS技术大大提高了家畜育种的效率和准确性,使农民们能够更快速地培育出高质量的家畜,提升了农业的经济效益。

2. 基因编辑基因编辑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兴遗传技术。

它可以精确地编辑生物体的基因,使其具备更加优秀的遗传特征,例如更高的生产性能、更高的抗病能力等。

对于家畜遗传育种,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筛选出具备优秀生产性能的家畜品种,并通过编辑其基因来增强其生产能力,进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 基因测序基因测序是一种检测生物体基因组序列的技术。

通过对家畜种群的基因测序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它们的遗传特征,例如遗传性状、疾病抗性等。

此外,利用基因测序技术,我们还可以筛选出具有优秀品种特性的家畜个体,进而快速、准确地进行遗传改良。

4. 人工智能技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它也被广泛应用于家畜遗传育种中。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我们可以更准确地分析家畜遗传数据,预测种群变化趋势,识别并筛选出具有优秀遗传特征的个体等。

基因组选择技术及其在猪育种中的应用探讨

基因组选择技术及其在猪育种中的应用探讨

基因组选择技术及其在猪育种中的应用探讨一、简介基因组选择技术是一种利用先进的遗传学和生物信息学技术,通过对个体基因组的全面分析,选取优良基因组的方法。

本文将探讨基因组选择技术在猪育种中的应用,包括其原理、技术手段和在猪育种中的具体应用案例。

二、基因组选择的原理基因组选择技术的核心原理是基于遗传多态性,通过测定个体基因组上的关键位置的基因型,来评估这些个体的遗传潜力。

对于猪育种来说,关键位置一般指的是对性状和经济性状有重要影响的基因。

三、基因组选择的技术手段基因组选择技术的应用离不开以下几种主要的技术手段:1. SNPs分析SNPs(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是基因组中常见的遗传变异形式,是在基因组中单个核苷酸位置上的单碱基突变。

通过对SNPs的分析,可以快速、高效地评估个体基因组的多样性和遗传水平。

2. GWASGWAS(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是一种通过对大量个体基因组数据进行关联分析,来寻找基因与性状相关性的方法。

通过GWAS可以发现与猪育种有关的重要基因,并为进一步的基因组选择提供依据。

3. QTL分析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i)是指影响数量性状的基因或位点,通过对QTL的定位和分析,可以确定这些基因在个体中的具体位置,进而预测个体的遗传性状。

四、基因组选择在猪育种中的应用案例基因组选择技术在猪育种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应用案例:1. 疾病抗性育种基因组选择技术可以帮助猪场选育更具抗病力的猪种。

通过对猪基因组中与抗病相关的基因的分析,可以选取携带有这些基因的个体进行繁殖,提高整个猪群的抗病力。

2. 生长性能改良基因组选择技术可以用于改良猪的生长性能。

通过对一些与生长发育相关的基因进行筛选,可以选取具有快速生长、高瘦肉率等优良性状的个体进行繁殖,提高猪的生产性能。

3. 品质优化基因组选择技术在优化猪肉品质方面也有广泛应用。

基因工程技术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

基因工程技术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

基因工程技术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因工程技术逐渐应用于畜牧业生产中。

基因工程技术通过对动物基因的改造,可以改善畜牧业生产的效益和品质,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畜产品。

本文将对基因工程技术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改良畜种品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通过改变动物的基因组来改良畜种品质。

例如,通过选择具有优良基因的动物,然后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将这些基因导入到其他动物中,可以实现对畜种品质的改良。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畜种的生长速度、肉质、抗病能力等方面的性状,使畜产品更加优质。

二、提高抗病能力基因工程技术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另一个重要应用是提高畜禽的抗病能力。

通过对动物的基因进行修改,可以使其具有更强的免疫力,抵抗各种疾病的侵袭。

例如,将某些抗病基因导入到畜禽的基因组中,可以提高其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减少疾病对畜禽的危害,从而提高畜禽的生产效益。

三、提高繁殖效率基因工程技术还可以应用于提高畜牧业的繁殖效率。

通过对动物的基因进行编辑和改造,可以使其具有更高的繁殖能力和生殖率。

例如,通过改变动物的性染色体组合,可以实现性别选择,提高繁殖效率。

此外,基因工程技术还可以用于提高动物的生殖器官发育和功能,从而提高繁殖效果。

四、改善饲料效益基因工程技术还可以应用于改善畜牧业生产的饲料效益。

通过对饲料作物的基因进行改造,可以使其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和抗逆性,从而提高饲料的效益。

例如,通过改变玉米的基因组,可以使其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和氨基酸,从而提高畜禽对饲料的利用率,减少饲料浪费,降低饲料成本。

基因工程技术在畜牧业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通过改变动物的基因组,可以改善畜种品质、提高抗病能力、提高繁殖效率和改善饲料效益等方面的性状,从而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效益和品质。

然而,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争议,例如食品安全问题和道德伦理问题等,需要科学家和决策者共同努力解决。

通过科学、合理、可持续的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畜产品,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基因组编辑技术在家畜育种中的应用

基因组编辑技术在家畜育种中的应用

基因组编辑技术在家畜育种中的应用基因组编辑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基因工程技术,它的出现为家畜育种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基因组编辑技术在家畜育种中的应用,从提高育种效率、改良畜种品质和增强畜种抗病力等方面进行论述,并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基因组编辑技术在提高育种效率方面的应用基因组编辑技术可以通过精确的基因修饰来改变家畜的遗传特征,提高育种效率。

例如,利用CRISPR/Cas9系统,可以精确地编辑家畜基因组中的特定位点,实现基因的敲除、插入或修饰,从而促进家畜育种的进展。

这种技术不仅能够加速遗传改良进程,还可以减少育种成本和周期。

二、基因组编辑技术在改良畜种品质方面的应用基因组编辑技术能够针对家畜的特定性状进行精确调控,从而改良畜种的品质。

例如,通过编辑奶牛基因组中与乳制品品质相关的基因,可以提高乳品的蛋白质含量和品质;通过编辑猪基因组中的肉质相关基因,可以改善猪肉的理化特性和口感。

这种精确的基因调控为畜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三、基因组编辑技术在增强畜种抗病力方面的应用畜牧业中疾病是制约生产力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

基因组编辑技术可以通过针对家畜基因组的特定调控,增强畜种的抗病力。

例如,通过敲除鸡基因组中的易感病因子基因,可以降低家禽疾病的发生率;通过编辑鱼类基因组中的免疫相关基因,可以提高鱼类的抵抗力。

这种基因调控的应用将有效地提升畜牧业的抗病能力,保障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基因组编辑技术在家畜育种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它可以提高育种效率、改良畜种品质和增强畜种抗病力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然而,基因组编辑技术的应用也面临一些伦理和安全问题,需要加强监管和规范。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相信基因组编辑技术将在家畜育种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助力于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家畜饲养中的遗传改良技术

家畜饲养中的遗传改良技术

家畜饲养中的遗传改良技术家畜饲养一直是人类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人类生活中重要的食物来源之一。

为了提高家畜的生产性能和适应性,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遗传改良技术。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家畜饲养中广泛应用的遗传改良技术,并探讨其在提高家畜品质和生产效益方面的优势和局限性。

一、选择育种选择育种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改良技术,在家畜饲养中被广泛应用。

通过对家畜个体的外部形态、性状和生产性能进行评估和测定,选取具有优良遗传性状的个体,作为繁殖的父母代,以期通过基因的遗传传递,得到下一代具有更好性状表现的家畜。

这样的育种方法既可用于改良品种的整体性状,也可以针对特定的性状进行选择。

例如,对于肉牛养殖来说,可以通过选择育种的方法,通过选取肉质、生长速度等指标优良的个体,培育出生长快、肉质好的肉牛品种。

同样,对于奶牛饲养来说,通过选择产奶量高、乳脂肪含量高的个体进行繁殖,可以培育出产奶性能更好的奶牛品种。

尽管选择育种方法可以达到一定的改良效果,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选择育种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时间投入,特别是需要对大量个体进行评估、测定和选择。

其次,基于外部形态和性状的选择并不能完全反映个体的遗传潜力,也就是说,外貌和性状优良的个体未必具有较好的遗传基因。

因此,选择育种方法在提高家畜品种整体性状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在提高特定性状方面的效果有限。

二、人工授精与胚胎移植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是利用生物技术手段来进行家畜遗传改良的方法。

通过选择具有优良基因型的个体,提取其精子或卵子进行实验室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精子或卵子移植到优良母体中,使得优秀基因得以传递和表达。

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的优势在于可以快速传递优良遗传因子,提高家畜质量和产量。

通过精确选取和处理精子或卵子,可以避免一些家庭自交等恶性基因失活的问题,提高了克隆子代的质量。

然而,与选择育种相比,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的成本更高,技术要求也更为复杂,需要进行精细的操作和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刘金(1971-),男,内蒙古通辽人,畜牧师,主要从事动物防疫、检疫及畜牧改良工作。

*通讯作者:吴金亮(1970-),内蒙古通辽人,主要从事动物防疫、检疫及畜牧改良工作。

收稿日期:2013-11-07基因组选择育种方法已经在奶牛、肉牛、猪、鱼等动物育种获得了革命性突破。

基因组选择可以允许育种者提前选择那些获得优越染色体片段的种畜,加快和提高遗传改良的速度和效率,降低后裔测定的成本,甚至最终取代整个后裔测定方法。

基因组选择能有效提高畜禽育种的遗传进展,同时还能降低群体的近交量,是近年畜禽育种界的研究热点。

1基因组选择育种基因组选择育种是分子育种在高通量测序时代的产物,即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群体进行研究,定位到控制某个目标性状的基因,然后通过序列辅助筛选或者转基因的方法来选育新的品种。

基因组选择育种的基本思想:育种值估计是动物遗传育种的核心内容之一。

育种值估计方法的实质就是利用个体本身和(或)亲属的性状记录,进行适当加权来提高选择的准确性[1]。

标记辅助选择主要是将影响目标性状的基因或标记信息加入到遗传评估中来提高育种值估计的准确性。

然而,标记信息所能带来的额外准确性主要取决于它能够解释的遗传变异。

畜禽遗传改良的多数目标性状都是数量性状,受多个基因控制,每个基因只能解释很小比例的遗传变异。

因此,通过候选基因(candidategene)、数量性状基因座定位(quantitativetraitlocimapping,QTLmapping)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associationstudy,GWAS)等策略发现的基因或标记也只能解释较小比例的遗传变异。

显然,通过此策略实施标记辅助选择难以显著提高育种值估计的准确性[2]。

基因组选择育种方法的提出解决了标记辅助选择所面临的上述问题。

基因组选择也是一种标记辅助选择,但与常规的标记辅助选择中只使用少数标记不同的是,基因组选择同时使用覆盖全基因组的标记进行育种值估计,由此得到的估计育种值称为基因组育种值(genomicestimatedbreedingvalue,GEBV)。

基因组选择的一个基本假设是,影响数量性状的每一个QTL都与高密度全基因组标记图谱中的至少一个标记处于连锁不平衡(linkagedise-quilibrium,LD)状态[3]。

因此,基因组选择能够追溯到所有影响目标性状的QTL,从而克服传统标记辅助选择中标记解释遗传方差较少的缺点,实现对育种值的准确预测。

在育种史上,有3个时代:第1个时代:根据性状来选育品种。

人们有意识地根据性状对后代进行选择,包括传统的杂交育种,例如对高产易感病水稻和产量较低但抗病性较强的水稻杂交,从后代中筛选出高产且抗病较强的水稻来繁殖。

其特点是不需要了解性状形成的机理,直接对性状进行选择。

但是由于性状受环境影响很大,所以直接对性状进行选择并不一定总能够选择到控制优良性状的基因,育成一个品种需要较长的时间。

第2个时代:根据分子标记来选育品种。

在这个时代,人们已经了解性状的形成是由染色体上某段DNA序列决基因组选择育种在草原家畜育种中的应用前景刘金1,许艳玲1,包玉霞1,刘玉珍1,吴迎朝2,吴金亮3*1.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乌额格其牧场畜牧兽医站,内蒙古通辽0291092.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83.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嘎达苏种畜场兽医站,内蒙古通辽029109摘要:文章综述了基因组选择育种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基因组选择育种在奶牛和内蒙古绒山羊上的应用前景和面临的挑战。

利用基因组选择育种对奶牛和内蒙古绒山羊的遗传改良进展速度尤为重要。

关键词:基因组选择育种;奶牛;内蒙古绒山羊;应用前景中图分类号:S8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04X (2014)02-0042-03ProspectofApplicationofGenomicSelectionBreedingtoGrasslandLivestockBreedingLIUJinetal.(AnimalHusbandryandVeterinaryStationofWuegeqiPastureinZhaluteCountyinTongliaoMunicipality,Tongliao,InnerMongolia029109)AbstractTheadvancesintheresearchofthegenomicselectionbreedingaresummarizedandtheprospectsandthechallengefacedinapplicationofthegenomicselectionbreedingtothecowsandInnerMongoliacashmeregoatsareanalyzed.TousethegenomicselectionbreedingisespeciallyimportanttotheprogressofthegeneticimprovementofcowsandInnerMongoliacashmeregoats.KeywordsGenomicselectionbreeding;Cows;InnerMongoliacashmeregoats;Prospectofapplication宁夏农林科技,NingxiaJournalofAgri.andFores.Sci.&Tech.2014,55(02):42-4442定的。

但是由于DNA测序费用很高,所以人们从染色体上选择一些分子标记,与性状进行连锁分析,找到一些与性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在选育后代品种时对这些标记进行选择,最后达到对性状进行定向选择的目的。

这种方法不需要知道是哪个基因控制某个性状,只需要知道与某个性状连锁的分子标记即可。

但是分子标记距离控制优良性状的基因还是有一定的距离,有可能在后代发生重组,所以这种方法有时候也不是那么可靠。

第3个时代:基因组选择育种时代,即通过对群体进行高通量测序,通过关联分析等途径定位到控制某个性状的关键基因,直接通过转基因或对后代基因型进行选择的方法来选育新的品种。

目前挖掘功能基因是全世界生物学家的研究热点,这也是基因组育种时代生物学家的主要目标。

基因组选择育种简单来讲就是全基因组范围内的标记辅助选择。

这种方法是将染色体分成若干个片段,即每相邻的两个标记就是一个染色体片段,然后通过标记基因型结合表现性状及系谱信息分别估计每个染色体片段的效应,最后利用个体所携带的标记信息对其未知的表现型信息进行预测,即将个体携带的各染色体的效应累加起来,进而估计基因组育种值并进行选择。

基因组选择主要利用的是连锁不平衡信息,即假设每个标记与其相邻的QTL处于连锁不平衡状态,因而利用标记估计的染色体片段效应在不同世代中是相同的。

由此可见,标记的密度要高,以确保控制目标性状的所有的QTL与标记处于连锁不平衡状态。

随着一些畜禽基因组序列图谱的完成,为基因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标记,确保有足够高的标记密度,而且大规模高通量的SNP检测技术相继确立应用,如SNP芯片技术等,SNP分型的成本明显降低,使得基因组选择育种应用成为可能[4]。

基因组选择可以允许育种者提前选择那些获得优越染色体片段的种畜,加快和提高遗传改良的速度和效率,降低后裔测定的成本,甚至最终取代整个后裔测定方法。

技术的进步,效率的提高使得现在可以廉价地获得高密度覆盖整个基因组的单核苷酸。

基于SNP基因组遗传评估可以获得动物DNA时计算,允许在种畜生命早期对两个性别的动物进行基因型选择。

现在各个国家都在进行基因组选择育种研究,基因组选择育种掀起了新的热潮。

2基因组选择育种在奶牛上的研究新成果及应用现状基因组选择育种作为一项育种新技术在奶牛育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已经成为各国的研究热点。

美国、加拿大等北美国家已经建立统一的公牛冷冻精液遗传物质(DNA)集中存储系统。

经过北美科学家近年的努力,基因组在奶牛育种中达到实用阶段。

但是在目前奶牛育种工作中却无法大规模推广应用标记辅助选择。

因为奶牛的生产性状和健康性状均受大量基因座位共同影响,通过有限数量的已知标记无法大幅度加快遗传进展;其次,通过精细定位策略鉴定主效基因需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而且利用标记信息估计育种值的计算方法也很复杂。

模拟研究证明,仅仅通过标记预测育种值的准确性可以达到0.85(指真实育种值与估计育种值之间的相关,而可靠性则指其平方)。

如果在犊牛刚出生时即可达到如此高的准确性,对奶牛育种工作则具有深远意义。

对于一头刚出生的公犊牛而言,如果GEBV估计准确性可以达到经过后裔测定估计得到E-BV准确性,相当于可以利用2岁公牛代替5岁乃至更老的公牛作为种用,遗传进展率将提高1倍,与奶牛常规后裔测定体系相比,可节省92%的育种成本。

加拿大奶牛基因组选择项目由加拿大圭尔夫大学的家畜遗传改良中心(CGIL)、加拿大奶业网(CDN)与美国相关机构合作同平台开展。

加拿大基因组测定工作始于2008年。

2009年8月,加拿大首次公布其育种体系下的奶牛基因组选择遗传评估结果,2010年4月、2011年8月相继公布了娟姗牛、瑞士褐牛等基因组评估结果。

加拿大目前开展的基因组服务由美国农业部每月向CDN发送基因组评估数据和系谱,CDN每月计算基因组测定动物的GEBVs和EBVs,公布新母牛的GEBVs及向人工授精组织提供候选功能的GEBVs[5]。

加拿大所发布的官方公牛排名仍使用传统后裔测定育种值进行排序,但对各公牛进行基因组育种值的标注。

针对母牛而言,加拿大官方同时公布传统育种值排名及基因组育种值排名。

中国奶牛基因组选择育种起步虽然晚于加拿大,但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建立了中国荷斯坦牛基因组选择技术平台,提出了基因组育种值计算的新方法,扩展了SNP效应估计的Bayes方法,研究了低密度标记基因组选择的策略和效率,探索了基因组选择中缺失基因型填充策略,发展了多群体基因组选择方法。

已建立了51个公牛家系,50个牛场(北京、上海)的6000头母牛和22个公牛站400头验证公牛的参考群体[6]。

随着基因组选择技术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全基因组选择必将对我国的奶牛育种产生划时代的影响,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3基因组选择育种对内蒙古家畜育种的广阔应用前景及巨大挑战内蒙古黄牛、绒山羊是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物种,基因组选择育种的应用对内蒙古乃至全国意义重大。

内蒙古绒山羊是由蒙古山羊经过长期选育而形成的绒肉兼用型地方良种。

其体质结实,公、母羊均有角,公羊角粗大,母羊角细小,两角向上向后向外伸展,呈扁螺旋状、倒八字形。

背腰平直,体躯深而长。

四肢端正,蹄质结实,尾短而上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