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爱上习作这片芳草地

合集下载

=习作芳草地,根据求写一写,不少于4字,0分 为弘扬祖国优秀

=习作芳草地,根据求写一写,不少于4字,0分 为弘扬祖国优秀

=习作芳草地,根据求写一写,不少于4字,0分为弘扬祖国优秀习作芳草地,根据要求写一写,不少于400字。

为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经典的兴趣,学校决定举行古诗文经典诵读比赛。

比赛时可以穿插舞蹈、吟唱、书画等艺术表演形式来提升诗文诵读的艺术表现力、感染力。

你非常想参加本次比赛,请你从性格、特长、诗文积累等方面写一篇作文,向老师推荐你。

题目自拟。

我爱诗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每当我念到这首诗时,我就会想起那次背书的事。

星期五快放学时,语文老师来到教室布置家庭作业,作业大部分都是要回家背诵的。

为了尽快完成任务,星期六,我一早就起来了,把其它作业做完后,就开始背书了。

开始背书前,我突然想起星期五放学时,班上其他同学都说,这些内容只要读两三遍就会背了,而且一个字都不会错,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也来试试,看看有没有用,说干就干,我拿来《光明的心曲》,翻到第90页,然后,学着诗人的样子,手拿着书,另一只手背在后面,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头还时不时晃一晃,嘿嘿,还真有点像诗人朗诵时的样。

可是,我读了五六遍了,还是背不掉。

我决定下午再读,先玩一会儿再说。

到了下午,我正在玩时,忽然想起还有东西要背呢!可又一想,没关系,再玩一会儿,于是自言自语道:“晚上再背吧!反。

正有的是时间!”说着,我就跑出去疯玩了。

到了晚上,玩够了,疯够了,我回到家里,收拾书包时,才想到还有内容要背,可我心里的小魔鬼说道:“没关系,再玩吧,明天还有一天的时间呢”“不行! "我心里的小天使说道。

就这样,我心中的两个小东西说来说去,最终,我还是想明天再背书。

于是,我爬到床上,伸了一个懒腰,便躺下了。

虽然我躺在了床上,可是,我的眼睛却合不起来,一直在想背书的事。

我突然想起老师说过地话:“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做事一一直拖,一一直拖,今天说明天做,明天说后天做,这样什么事也做不了。

所以,我们今天的事,就必须今天来做。

芳草地——精选推荐

芳草地——精选推荐

芳草地
学校后边的那⽚草地……
很少有⼈注意,许多⽬光⾥,它只是⼀个摆设……
草地青青,芳草萋萋。

在我眼⾥,好美,于是草地成了我的放松毯,成了我的依靠,我常去那⾥,躺在这⽚绿⾊的地毯上全⾝松松的,贪婪地呼吸者芳草散发出的淡淡的泥⼟⾹,头上是蓝蓝的天空,雪⽩的丝带飘在空中,可爱的仙⼦字在这些丝带中嬉戏,好惬意!
草地成了我的常居,渐渐的,我爱上了这⽚草地……
我爱上了草地上⼀切,幽幽的草⼉,蛐蛐⼉,草地的夹着泥⼟味⼉的芳⾹,还有⼩鸟⼉……
不久,就要期考了,进⼊了紧张的复习冲刺阶段。

草地,我也好久没去了,⼼⾥空荡荡的,总觉得少了什么,幽幽的草⼉,蛐蛐⼉,草地的夹着泥⼟味⼉的芳⾹,还有⼩鸟⼉?或许吧。

终于,考完了,紧绷的思绪⼀下松了。

⾛,去草地!⾛在去往草地的幽幽⼩径上,有着⼀种“秩秩斯⼲幽幽南⼭”的感觉。

到那⾥了,⼼伤了,草地不见了,代替它的是⼀个杂货店!好难过,好⽆奈。

芳草地……。

兴趣,让习作充满生命的活力

兴趣,让习作充满生命的活力

例 如 :在作 文教 学 中,我通过 “ 游 写 。而是他们没有真正走进生 活,没有体
弓 导学生在观察中勤于思考 。这样学生作 戏”激发兴趣 . l 体验写作的快 乐。因为游 验到成功的快乐。因此 ,在作文教学中要 文时不仅有 内容可写 ,还会表现 出独特的 戏是学生乐此不疲的活动 ,小学生 的感情 注意培养学生 习作兴趣 ,冲破旧观念 。还 感受 。如 : 三八妇女节我让学生写一写为 容易受感染 .当受到某种事物 、环境 、气 孩子一片芳草地 。让孩子在这片芳草地上
求学生摘录优美词句 ,积累语言 :在批改
唯独忘 了关注学生 的生活 ,让学生 “ 为生
二、培养兴趣 ,激发热情 ,张扬生命 还可 以让学生走出课堂 ,走向社会 。走进 自然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但能积累丰
兴趣是 最好 的老师 .兴趣是 作文 最 富的写作素材 ,还能体验生活 的快乐 .在



一。
i 杂 I ouN TN 谈 I YAz A 翻 J A A
: i 薹 . . _ j
兴 趣 9 让 习 作 充 满 生 命 的 活 力 但有写作内容和写作热情 ,还调动 了写作
兴趣 。利用 “ 活动、实验”激发兴趣。有
学生 以此 为内容进行写作。这样 .学生不

二 、多 感悟 少 分析
多读书少做题
而是靠多读 书来完成的。读书是培养语感 自 身规律 。语文属 于人文科学 ,讲求主观 生运用语言的机会 。阅读教学要想落到实 的主要手段 ,在讲 读教 学 中可以做适 量 性 、具体性 ,因此 ,在讲读教学 中,我们 处 ,搞得扎 扎实实 ,扭转 高耗低效 的局 的 、典型的 、综合性习题 .尽量避免机械 不能用分析替学生读书 ,代替学生的 自悟 面.我认为老师精讲少讲很重要 。另外增

微作文,让学生爱上写作

微作文,让学生爱上写作
文, 为成 就 “ 大手笔 ” 奠基 。
[ 关 键词 ] 写作 ; 兴趣 ; 宽松 ; 激励 [ 中图分 类号 ] G 6 2 3 [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章 编号 ] 2 0 9 5 — 3 7 1 2 ( 2 0 1 3 ) 2 3 — 0 0 6 2 — 0 2


什么 是“ 微 作文 ”
二、 “ 微 作文 ” 的产 生
( 一) 微型 随笔 , 彰显个 性
剖析 当下 作 文 教 学 的现 状 , 笔者发现 , 部 分语 文教 师为 了使学 生作文 考试取 得 高分 , 总 是 千方百 计地 给学 生 传 授 “ 作文秘技” , 要 求 学 生一 定 要 如 何开 头 、 如 何 结 尾 等 。这 种 统 一 标 准 式 的作 文 训 练, 使 学 生 的 个 人 思 维 和 个 性 发 展 受 到 了严 重束
( 三) 思 辨论 事 , 对 话 生活
结 合点 及 细节 点 , 紧扣 课 文 引导 学 生 练 笔 , 为 学 生 的“ 随文而 作 ” 寻找 素材 。
1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白中想 象
了一 项无趣 的任 务 。甚 至 , 在应 试 教 育 的 高压 下 , 学生 跟着 教 师 的指 挥 棒 走 , 走入 了“ 麻木不仁” 的
状态 。
由此 , 笔 者认 为 当下作 文 教 学 面 临 的最 实 际 、
[ 作 者简介 ] 钱卫秋 ( 1 9 8 1 一) , 女, 江苏靖江人 , 本科 , 江苏省靖江市外 国语学校教师, 小学一级。
把握 , 也是 对文 本 内涵更 深层 次 的挖 掘 。 如在 教学
《 装满昆虫的一袋》 一文 时, 笔者请学生以“ 自己就

芳草地的作文350字

芳草地的作文350字

芳草地的作文350字
芳草地。

在人们的呼唤中,春姑娘终于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了人间,用灵巧温暖的双手将大地装扮得灿烂无比:光秃秃的山冈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冰冻的小河也哗啦啦地唱起了歌儿,干枯的树枝上也终于有了小鸟的影子。

但是,最美丽的要数那些小草了。

它们趁人们劳动的时候偷偷地从泥土里钻出来,伸一个懒腰,呼吸一口新鲜的空气,然后尽情拥抱这美丽的世界。

远远望去,大地上到处都是绿油油的一片,可走到近处却什么也看不到,真是“草色遥看近却无”啊!小草好像很喜欢跟我们捉迷藏似的,一看到有人来,它们就很淘气地躲起来。

可用不了多久,它们就会真正地长起来。

长大后的小草比以前稳重多了,不再和我们开玩笑了。

那厚厚的草地成了我们玩耍的好地方。

有时我会躺在上面望着蓝蓝的天空发呆,有时我会和小伙伴们一起疯玩,偶尔还会在上面打几个滚。

傍晚时分,草地上只留下一串串笑声。

我爱美丽的家乡,更爱那块令人难忘的芳草地,是它使我的生活充满了欢乐。

作文芳草地300字以内

作文芳草地300字以内

作文芳草地300字以内
口语化的作文芳草地。

哇,这片草地真绿啊,感觉就像是大自然的绿色地毯,踩上去
软绵绵的。

那边的花海简直美翻了!红的、黄的、紫的,各种颜色的花都有,看得人眼花缭乱。

蜜蜂们忙得不亦乐乎,像是在给这片花海打
工呢。

小河里的水好清澈啊,都能看到河底的石头和小鱼。

阳光照在
水面上,闪闪发光,真想跳进去游个泳!
草地上,一群小孩子在疯狂地玩耍。

他们跑来跑去,笑声、叫
声响成一片。

看得我都有点羡慕了,想当年咱也是这么无忧无虑的。

为学生习作开辟一片芳草地

为学生习作开辟一片芳草地

我国著名作家刘绍棠先生为 Ⅸ 小学 作 文 报 题 词 , 重心 长 地 指 出 : 文 章 乃 经 语 “ 国大 事 , 也要 从 娃 娃 抓 起 ” 。特 级 教 师 陈秉 章 也 提 出 :少年 时 期 打 下 坚 实 的 为 文 做 人 的 基础 , 成 严谨 、正直 、朴实 、 言行 一致 养 的 作风 , 有 益于 人的 一生 。 由此 可 见 , 将 作 文 教 学 是 语 文 教 学 中 的 重 中之 重 。 然 而 , 纵 观我 们 的 作文 教 学 , 顿不 尽 人 意 ,教 师摇 头 , 生 叹 气 , 些 学 生甚 至 宁 愿 多做 些 基 学 有 础 知识 题 也 不愿 做 作 文 。这 种 状 况 着 实 令 人 担 忧 , 们 多 么希 望作 文能 成 为 ・ 学 我 片 生 喜 爱 的 芳 草 地 , 他 们 在 这 片 芳 草地 上 让 快 乐地 、 自由地 描 绘 多彩 的 童 心 世 界 啊 ! 可这似乎成 了可望而不 可及的理想境 界。 许 多老 师 都 在 思 考 同一 个 问题 : 生 为 何 学 如 此 畏 惧 作 文 呢 ? 对 此 ,我 结 合 实 践 找 r 三大 原 因 。 ( ) 过 高 的要 求 , 1 让学 生 望而 生畏 。传 统 的 作 文 教 学 不 顾 学 生 的 客 观 实 际 , 为 人 的 拔 高 要 求 ,以 成 人 化 的 作 文 标 准 来 要 求 小 学 生 作 文 ,不 仅 要 求 做 到 语 句 通 顺 、 内 容具 体 、有 中 心 、有 条理 , 要 讲究 表达 的 还 技 巧 , 构 的安 排 等 , 面俱 到 , 高 的 要 结 面 过 求 , 学 生 望 而生 畏 。 使 ( 2) 贫 乏的 积 累 , 学生 无 米下 锅 。① 让 语 言词 汇积 累的 贫 乏 。 由于 教 师 在 教 学 中 分 析讲 解 太 多 , 注 意 引导 学 生 大 量地 阅 不 读和 背 诵 , 学 生 胸 无点 墨 , 何谈 妙 笔生 使 又 花 呢 ? ②写 作 素 材 积 累 的 贫 乏 。 由 于教 师 不注 意 引导 学 生 联 系 生 活 实 际 ,观 察 身 边 的人 和 事 。不 注 意 组 织 学 生 搞 一 些 有意 义 的 活 动 ,使学 生 写 作 时 无 内容 可 写 。种 种 的原 因 , 学生 的习作空洞乏 味 , 如 白 使 淡

三下语文园地四习作芳草地范文

三下语文园地四习作芳草地范文

三下语文园地四习作芳草地范文我心中有一片绿意盎然的芳草地,它特别而富有内涵。

它的绿来自朱自清笔下动人的梅雨潭,那晶莹的露珠来自靳国君别有韵味西湖之雨。

就连草地上偶尔掠过的影,也是郭沫若笔下精巧如诗的白鹭留下的。

它的美好比宝石,在朴素的衬托下更显华丽。

语文,我心中的芳草地。

在这片芳草地上,一轮明月令人遐想,我一直很喜欢被后世誉为“一诗立诗坛”的张若虚的那一首诗——《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每每想起这首诗,眼前就会有一幅亮丽的画面在流动: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张若虚就这样轻松地,将我们引领进了一个唯美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每个字都蕴含着美的遐思,每个字都浸透的美的体味。

那醉人的明月,那滟滟的湖水,那洁净的天空,那汀上的白沙,诗人用唯美的文字,描绘了一幅唯美的画卷。

这一美景,不仅成为诗人记忆中难以磨灭的印记,也感动了千年间的一代代人,沉淀在中华文明的血液里,成为永恒的经典。

不知道有多少文人墨客,沉醉于这春江花月夜。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仙用寥寥二十个字将月的月的冷、月的净、月的明全部淋漓尽致地揉进思乡的情中。

而在中秋月圆之夜,东坡先生吟出了后世代代相诵的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我仿佛望见月夜下一个落寞孤单的身影,将人生的无奈与希望都付与一轮明月,让她充满了人情。

我沉醉在这月光中,让它透进我的心,散发出真正的光辉。

在这片芳草地里我读懂了月的情思。

在这片芳草地上,春雨,淅淅沥沥。

我闭上眼,聆听着,享受着,脑海里浮现那个略带哀婉的丁香姑娘。

烟雨蒙蒙,弥漫成一种情调,细雨滴答成一曲乐章,在耳畔回荡。

那轻轻踱步的淡紫色身影,朦胧的,哀婉的,“青鸟不识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一种幽婉的情思掠过心湖。

但雨不总是哀的,它也有那轻快调皮的模样,“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生爱上习作这片芳草地《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

我国著名作家刘绍棠先生曾语重心长地指出:“文章乃经国大事,要从娃娃抓起。

”由此可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然而,纵观我们的作文教学,颇不尽人意,教师摇头,学生叹气,有些学生甚至宁愿多做些基础知识题也不愿做作文。

这种状况着实令人担忧,我们多么希望作文能成为一片学生喜爱的芳草地,让他们在这片芳草地上快乐地、自由地描绘多彩的童心世界啊!可这似乎成了可望而不可及的理想境界。

许多老师都在思考同一个问题:学生为何如此畏惧作文呢?对此,我结合实践找到三大主要原因:其一,过高的要求,让学生望而生畏传统的作文教学不顾学生的客观实际,人为的拔高要求,以成人化的作文标准来要求小学生作文,不仅要求做到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有中心,有条理,还要讲究表达的技巧,结构的安排等,面面俱到,过高的要求,使学生望而生畏。

其二,贫乏的积累,让学生无米下锅1、语言词汇积累的贫乏。

由于教师在教学中分析讲解太多,不注意引导学生大量地阅读和背诵,使学生胸无点墨,又何谈妙笔生花呢?2、写作素材积累的贫乏。

由于教师不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观察身边的人和事,不注意组织学生搞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写作时无内容可写。

种种的原因,使学生的习作空洞乏味,淡如白水。

其三,僵化的模式,令学生兴味索然作文教学模式的呆板、僵化,令学生对习作不感兴趣,老师把作文指导课设计得头头是道,作文应写些什么内容,开头怎样,中间怎样,结尾怎样,面面俱到,生怕遗漏了什么,为了完成作业,学生就按老师设计的模子一钻,算是完成了一篇作文,其过程是按步就搬,平平淡淡,毫无感情色彩。

久而久之,学生对习作失去了自主性,对作文就没了兴趣。

当然,学生不喜欢作文的原因还有很多。

作为一线的耕耘者,为学生习作开辟一片芳草地,责无旁贷。

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进行作文教学:一、消除心理障碍——让学生轻松地写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教育家罗杰斯说:“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

”因此,要让学生写好作文,首先要给学生一个自由习作的心境。

1、正确认识作文学生往往把作文看得高不可攀,认为写好作文决非是一件容易的事。

其实,我们不必为作文套上神秘的光环,让学生望而生畏。

叶老说:“作文就是用笔来说话。

”他还说:“写文章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事,写文章就是说话,要说诚实的、自己的话,怎样想,就怎样说,必须把它看成一件寻常的事。

用笔,是小学生都会的,说话,也没人当作一件困难的事。

只要会说话,加上会识字写字,就能够写文章了。

”于是每学期的第一堂作文课我总是以叶老的一番话作为开场白,让学生正确认识作文,也以此来唤起学生写好作文的信心。

当然,还得告诉学生,既要把作文当作一件寻常事,又要把作文当作一件认真事,就一定会写出好文章来。

2、适当降低要求《新课程标准》避开“作文”二字,低年级叫“写话”,中高年级叫“习作”。

强调小学生要“对写话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写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要求教师要“为学生的自由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降低对写作内容、结构上的要求,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的表达,有创意的表达,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根据自己的认识、感受自由表达。

”唯有消除了学生怕写作文的心理障碍,学生才能轻松自如的写,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我心抒我情。

二、帮助积累材料——让学生自信地写小学生的写作素材大体来源于阅读和生活两种渠道,从这两种渠道搞好双向积累是解决写作素材的前提。

1、在阅读中积累小学语文课文文质兼美,是祖国语言文字的典范,在讲读时注重对学生语言文字的感悟,摘录一些好词佳句,这样学生从课本中收集了大量的语言文字信息,在大脑中储存下来,长期积淀就为写作奠定了基础。

学生除了从课本中获取信息外,还可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来获取信息。

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阶段学生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让学生广泛涉及各种题材、各种体裁的课外读物,充分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学习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

再让学生摘记,归类整理,就为写作构建起一座写作资料库,长期积累,就会潜移默化地运用到写作中去,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在生活中积累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程度,方会成什么文字。

”作文教学必须把学生从课堂上和课本里解放出来,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灿烂多姿的大自然作为学生作文的“活水源头”。

①走入自然。

组织学生春游、秋游、观展、野炊、爬山等,把学生的“情”与大自然的“景”互相交融,写成习作。

②深入社会。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民生活得到改善,让他们观察自己身边欣欣向荣的变化,他们一定会感触良多。

如养鸡养鸭专业户、美国红提种植户和个体私营企业,是与日俱增。

放手让他们在田野里去观察、去寻找、去收集和积累运用写作材料,写作文就有了丰富的基础。

像我们班有位学生联想到二爸家里种植的美国红提,就写了《家乡的红提》,写得真实具体,反映了家乡的特色和巨大变化,这都是党的政策好。

一位学生到同学家玩,发现他家由低矮的平房变为三层楼房,家里又添置了各种新式的家用电器,安装了电话,写了一篇《他家变了》,原来这位同学家里承包了几十亩土地,依靠科学种田,变得富裕起来了。

同时这也使他明白了一个更深的道理,即没有知识就没有本领,就难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从而学习也变得更加勤奋努力了。

生活是取之不尽的源泉,只要把学生引向生活,让他们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以饱满的热情去观察、去体验,就会摄取到源源不断的生活素材,就会用自己的笔去歌颂生活,赞美生活。

三、培养习作兴趣——让学生快乐地写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说明只有乐学,才能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

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作文产生了兴趣,就会为之付出努力,而且乐此不疲。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让学生想写和多写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有效动力,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有效的心理成分。

因此,小学生能否写出好作文,很大程度取决于是否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1、环境体会孕育兴趣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小学生作文,其中重要的因素就是言之有物,创造良好的写作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消除和减低畏难情绪。

良好的写作环境就是要把作文课当成观察课、活动课,如在动笔之前可以先做游戏,或先组织活动,或先讲故事,或先听音乐,或先参观某个地方,或先观察某种动物、植物、情景、景色等,让学生尽情地玩玩、看看、说说,进而让学生用眼看、用脑想、用心体会,然后再指导他们进行口头交流(交流做法、感受、经验等),最后再相机指导他们进行写作。

这样,一方面减轻了学生对写作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使其说话、作文言之有物,兴趣盎然。

2、关心鼓励激发兴趣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教子千过,莫如奖子一长。

”在训练学生口头作文时,尽管学生有说话的积极性,但却常常缺乏说话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作为语文老师,对此决不能求全责备,而是要以最浓的兴趣细心地倾听,以最大的耐性让学生把话听完,以最无私的爱去鼓励和激发学生乐观向上、不骄不馁和热情自信的情感。

哪怕有一点可取的,有一丁点进步也应及时表扬,使每个学生在作文课上,都能信心十足地站起来,胸有成竹地说下去,心悦诚服地坐下来,兴致勃勃地听到底。

为了让学生克服说话时前言不搭后语或重复啰嗦,拖泥带水的毛病,教师要不时失机地给学生梳理口头作文内容的脉络,让学生顺着清楚的脉胳有序地叙述,越讲胆子越大,口齿越清楚,伶俐。

说得好就为写得好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成功激励,发展兴趣,让学生乐写和善写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感力量,对激发和发展学生写作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催化作用。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给学生更多的情感和支持,让他们经常能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他们的写作兴趣经久不衰。

1、善于捕捉“闪光点”,让优生更优秀对学生作文绝不能一味地高标准严要求,苛求完美,而是要注意将其同过去相比,慧眼识“珠”,发现其进步和与众不同之处,而对有重大进步或独具特色的好作文,教师更要特别注意要把它发掘好、运用好。

如在课堂上宣读、分析,引导学生赏析,或把它张贴在教室里,或推荐给其他班级的同学看,或通过电话向家长报喜,或送到学校广播站进行广播,甚至可以把它们集中起来,打印成优秀作文集,或者送到报刊杂志上发表,让学生感受到成功感。

而对那些从整体来看不是佳作,但有个别段落写得不错的学生作文也应引起足够重视。

有的是外貌描写特别传神,有的是选材令人耳目一新,有的重点段写得具体生动,有的开头、结尾别具一格等,把这些内容精选出来,特别向同学们推荐,多加赞赏,引导学生共同品味,照样可以让这些学生拥有成功感。

2、巧妙创设机会,让差生也进步著名教育专家丁有宽曾说过:“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要提高后进生的作文水平,首先要对他们充满爱,还要偏爱。

比如在批改作文时,教师应有意识地花大力气把他们的作文中的某些段落改好,在班上宣读,引导大家欣赏,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课余时间多与他们聊聊,了解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活动,拓宽他们的练笔的渠道,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指点他们的观察和写作,尽力为他们的成功提供机会,让他们逐步和充分地感受到写作的无穷乐趣。

总之,教师应指导学生扎根在社会生活这个“大课堂”,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理解所学知识,将所学知识去实际应用,写出自己的生活感受。

我们只有顺应儿童心理,疏其阻碍,导其志趣,畅其情流,才能让学生喜欢作文这片芳草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