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高中音乐鉴赏―第十六单元 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冼星海) (共15张PPT)
高中音乐鉴赏《人民音乐家——聂耳》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人民音乐家——聂耳》教案【教材分析】聂耳,人民音乐家的杰出代表,主要作品有《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卖报歌》《码头工人歌》《铁蹄下的歌女》《梅娘曲》《金蛇狂舞》等,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强烈的时代精神。
这节课主要欣赏的是《金蛇狂舞》和《毕业歌》。
《金蛇狂舞》以活泼跳跃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表现了江南人民在节日的夜晚赛龙舟的热烈场景和欢腾的情绪,以鲜明的民族色彩,简练的笔墨,勾勒了一幅生动的民间生活风俗画面。
全曲由三段构成循环结构,其中第二段采用“螺丝结顶”旋法,上下对答呼应把龙舟比赛你追我赶、交替前行的场面写活了,是同学重点分析的乐段。
《毕业歌》是电影《桃李劫》的插曲,此歌作于1934年,该片讲述的是“9.18”后中国青年学生坎坷的生活道路,刻画了学生们热血沸腾、勇往直前,担负天下兴亡的坚强意志。
【教学目标】1.自主欣赏、主动探究、合作创造等方法,在愉悦中感受与体念音乐,并通过学生的主动欣赏和积极创造,来提高音乐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充分地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所创设的情景及运用举例分析、感受、体验等方法,让学生体验到作品情感内涵,体验到乐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通过聆听《金蛇狂舞》和《毕业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感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积极乐观向上的信念。
【教学重点】欣赏、分析聂耳的两部音乐作品《金蛇狂舞》和《毕业歌》【教学难点】创设情景,激发情感,感受作品内涵,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教具】多媒体、钢琴【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放映国歌视频,让学生起立唱国歌。
引导学生思考唱国歌时要注意什么?想到了什么?(唱国歌时要立正、严肃,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2.老师:“国歌每个学生都要会唱。
大学、中学、小学的重要集会要唱国歌,那么你们知道《国歌》的作曲者是谁吗?”学生:“聂耳”“冼星海”老师:嗯,同学们有人答对了,聂耳和冼星海都是我国著名的人民音乐家,但这首《国歌》是由聂耳所创作的。
人音版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第16单元第29节 冼星海 课件(共16张PPT)

《黄河大合唱》第一乐章 《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
A“乌云哪,遮满天……拼命哪,莫胆 寒” 展示了什么样的场景?
《黄河大合唱》第一乐章 《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
B 想一想 :“我们看见了河岸,我们登 上了河岸,心哪安一安,气哪喘一喘!” 这几句的音乐情绪应该是什么样的?
《黄河大合唱》第八乐章 《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
《黄河大合唱》第八乐章 《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
第四部分: 尾声 ,号声震天、激流澎湃(同音重复)
《怒吼吧!黄河》作为《黄河大合唱》
的终曲,他给予了大合唱主题思想以总的更 高更深的概括,发出了强大无比的战斗号召。 觉醒了的中国人民已经团结成一个无比坚强 的整体,她要联合全世界革命人民,向法西 斯侵略者发起总的攻击,战斗的警号震天动 地!
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 第三乐章 第四乐章 第五乐章 第六乐章 第七乐章
第八乐章
黄河大合唱 作词:光未然
作曲:冼星海
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 黄河颂(男中音独唱) 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 黄水谣(女声、混声合唱) 河边对口曲(男声二重唱、混声合唱) 黄河怨(女高音独唱) 保卫黄河(齐唱、轮唱)
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
作业:课后 完整欣赏《黄河 大合唱》体会其 各个章节的表现 形式与创作手法。
冼星海共创作了数百部(首)音乐作品, 其中大合唱4部、歌剧1部、管弦乐组曲4部、 狂想曲1部,以及其他器乐独奏、重奏等大量 作品。
代表作品有:《救国军歌》、《在太行山 上》、《到敌人后方去》、《生产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等。
创作特征
冼星海的音乐作品既富有时代特点又超越 了时代的局限,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和生命 力。他的音乐民族音乐语言鲜明,表现了中华 民族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被誉为“人民音乐 家”。
高中音乐鉴赏《冼星海》教案【可编辑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高中音乐鉴赏《冼星海》教案高中音乐鉴赏《冼星海》教案一一、学习目标(一)聆听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部分乐章及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感受、体验其丰富多彩的音乐情绪,认识这部作品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
(二)认识、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光辉一生,记住他的代表作品,了解他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地位及其贡献。
(三)了解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所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声乐套曲和协奏曲的基本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聆听、感受《怒吼吧,黄河》及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引导学生把握该作品的音乐情绪及音乐力度的变化。
难点:理解并思考音乐要素在该作品中发挥的作用。
三、教学内容的安排(一)聆听《怒吼吧,黄河》整体感受作品情绪。
(二)了解冼星海的生平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三)欣赏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
四、教学资源建议(一)利用教材提供的文字、图片、曲谱、学生用的mp3和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
(二)运用录音机、电视机、VCD机、电脑等多媒体资源。
(三)利用网络、阅览室、图书馆等资源,搜集整理所需要的文字、音响和音像等学习资料。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一)课前指导学生分专题搜集、整理与本课相关的学习资料。
(二)课前引导学生用mp3先自听全曲《黄河大合唱》。
(三)课上老师引导学生重点赏析《怒吼吧,黄河》及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
(四)拓展鉴赏:聆听殷承宗、郎朗演奏钢琴协奏曲《黄河》的不同版本,开阔学生眼界,感受其中不同的演奏风格。
六、教学过程七、教学评价的建议(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老师提出问题,学生用对比、讨论,抢答等方式,了解和掌握相关音乐知识。
(二)学生通过已掌握的历史知识,对冼星海及其相关作品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作出评价。
(三)学生结合实际浅谈该作品的现实意义。
高中音乐鉴赏《冼星海》教案二教学目标1、聆听冼星海经典名曲《黄河大合唱》,感受、体验其丰富多彩的音乐情感,体会这部作品的社会价值。
高中《音乐鉴赏》第十六单元第29节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教学内容分析版本: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鉴赏模块章节:第十六单元第29节由于本节课教学内容容量大,所以本节课具体教学内容选择安排以下几个方面:1、对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生平简介。
2、合唱套曲《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内容、结构。
3、对《黄河大合唱》的赏析,侧重于第一、四、七等章节的欣赏。
4、《黄河大合唱》与钢琴协奏曲《黄河》的对比欣赏。
■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对于《黄河大合唱》作品的第七乐章《保卫黄河》并不陌生,在初中教材也有涉及,但是对于冼星海以及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创作的这部里程碑式的巨作的更详尽的内容,学生是陌生的,所以在本课内容安排和教学方式上要有所创新和突破,力求通过本堂课使学生对《黄河大合唱》有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
■设计思想音乐新课程目标指出:通过对我国优秀音乐作品的审美体验,增进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本课的教学内容在这方面将凸显其功能。
所以,教师在教学内容环节的设置上应有意识的体现以上目标。
在教学活动中应坚持“以聆听为主”的原则,结合探究、实践(演唱),引导学生更深入的感受与理解音乐。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课前查阅资料,教师讲解,学生初步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生平、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贡献,及《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
2、能力目标: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和分析,学生进一步提升理解音乐的能力;通过学唱第五乐章《黄水谣》和第七乐章《保卫黄河》,学生较深入的体会音乐情感;通过对比《黄河大合唱》和钢琴协奏曲《黄河》的不同音乐表现风格,初步分析两种音乐形式的特色。
3、情感目标:通过对冼星海生平的了解及其作品的赏析,初步认识这部作品的艺术和社会价值,学生能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和歌唱实践,学生对《黄河大合唱》第四乐章《黄水谣》、第七乐章《保卫黄河》有较深入的理解。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挖掘作品的内涵,学生初步认识此作品艺术和社会价值。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十六单元《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第二十九节第一课《黄河大合唱》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欣赏课《黄河大合唱》一、教学目标通过欣赏《黄河大合唱》,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英勇抗击侵略者,前赴后继的爱国主义精神,并通过《黄河大合唱》这部音乐作品的感染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大合唱,并对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作品进行分析。
二、教学重点感受作品内涵,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欣赏分析《黄河大合唱》的情感发展。
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启发学生的想像,讲解精练并且通过谈话等交流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情景体验、探究讨论,视听结合。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教师播放视频《黄河颂》片段作为背景音乐,同时学生一边聆听音乐一边欣赏图面。
(设计意图主要让学生一进入教室就容入课堂)师:刚才我们欣赏到的是黄河的风光和音乐,有哪位同学能够来谈谈你听到的这部作品的名称及词曲作者?生:《黄河大合唱》光未然冼星海师: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来走近黄河,了解黄河。
(二)新课导入1、作品简介师:大家都知道了《黄河大合唱》的曲作者和词作者那么曲作者其他的代表作品还知道那些?(设计意图在这里提出这样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生:《生产大合唱》等师:很好,大家对这部作品还是有初步的了解的。
我们现在通过一段视频短片来详细地了解《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与产生过程。
(播放视频短片)生:欣赏视频短片。
2、师:看完了这段视频短片,我们对《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有了一定的了解。
这部作品共分8个乐章,大家一起来说下它们分别是哪些呢?(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在将其显示在幻灯片上)生:《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师:大家现在最想先听到第几乐章?生:不定。
(三)新课讲授1 欣赏《河边对口曲》(设计意图通过演唱让学生真正走进音乐,感受作品内涵)师:很好!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河边对口曲》。
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第十六单元《第二十九节:冼星海》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第十六单元《第二十九节:冼星海》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
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①介绍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
②作品创作的年代、背景
③“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2、能力:培养学生感受、体验、理解音乐的能力,朗诵及语言表达情感的能力。
3、情感:感受作品情感内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为中华之崛起而发奋学习的信念。
2教学构思
《黄河大合唱》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著名诗人光未然创作的大型声乐套曲。
它旋律激昂,
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因此,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
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通过视觉的画面和音乐来激发学生心中彭湃激昂的民族感情。
3教材分析
一、《黄河大合唱》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1939年3月创作的著名大型声乐作品,是我国近代音乐史上一部具有强大艺术生命力的壮阔无比的史诗。
作品痛诉了华夏摇篮——黄河遭受的苦难;揭示了黄河伟大坚强的气概;歌颂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坚强必胜的英雄气概。
这部作品以其巨大的艺术魅力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像战斗的号角、讨伐的文一样震撼。
高中音乐鉴赏课件(聂耳冼星海)

毕业歌
〈〈毕业歌〉பைடு நூலகம்是影片〈〈桃 〈〈毕业歌〉〉是影片〈〈桃 毕业歌〉〉是影片〈〈 李劫〉〉的主题歌,1934年作 〉〉的主题歌 年作。 李劫〉〉的主题歌,1934年作。 鲜明地反映了当时最迫切的主 ——唤起同学们走上抗日第 题——唤起同学们走上抗日第 一线,不做亡国奴! 一线,不做亡国奴!
思考题
猜一猜
这部作品叫什么? 这部作品叫什么? 作者是谁? 作者是谁?你听完 后有什么感想? 后有什么感想?作 品描绘了什么? 品描绘了什么?
黄河怒吼 太行巍峨
欣赏《黄河大合唱》 欣赏《黄河大合唱》
),广东番禺人 冼星海(1905-1945),广东番禺人,人民 ),广东番禺人, 音乐家。出身于贫苦的船工家庭。 音乐家。出身于贫苦的船工家庭。在中学时开始 学习音乐。 年入“ 学习音乐。1926年入“北京艺术专门学校”学习 年入 北京艺术专门学校” 小提琴及作曲理论。 小提琴及作曲理论。1928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学 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学 年赴法国巴黎深造。 院。1929年赴法国巴黎深造。1935年结业于巴黎 年赴法国巴黎深造 年结业于巴黎 音乐戏剧学院由著名作曲家杜卡领导的高级作曲 并于同年回国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班,并于同年回国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任 年任 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 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 黄河大合唱》
最杰出的代表作品。该作品完成于 最杰出的代表作品。该作品完成于1939年3 年 作品以黄河为背景, 月。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了具有 悠久文明历史的伟大祖国, 悠久文明历史的伟大祖国,歌颂了中国人 民坚强不屈的战斗意志, 民坚强不屈的战斗意志,描绘了一幅幅中 华民族抗日卫国的壮丽图景。 华民族抗日卫国的壮丽图景。在艺术上具 有独创性,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有独创性,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高中音乐鉴赏第十六单元——人民音乐家_聂耳_冼星海ppt课件

金蛇狂舞
<<金蛇狂舞>>是聂耳在1934年根据传统音 乐<<倒八板>>改编创作的一首民族器乐合奏 曲.<<倒八板>>是将<<老八板>>的尾部变化 发展作为乐曲的开始部分形成的,故称<<倒八 板>>.在改编中,聂耳运用了传统的“隔凡”、 “螺蛳结顶”的手法,加强了锣鼓欢快的节 奏,速度加快了,突出了欢快的热烈气氛, 充满了生机,表现了江南人民在节日的夜晚 赛龙舟的热烈场景和欢腾的情绪。
最杰出的代表作品。该作品完成于1939年3 月。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了具有悠 久文明历史的伟大祖国,歌颂了中国人民坚 强不屈的战斗意志,描绘了一幅幅中华民族 抗日卫国的壮丽图景。在艺术上具有独创性, 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
《黄河大合唱》
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 (混声合唱)、 第二乐章《黄河颂》(男 声独唱)、 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 来》(配乐诗朗诵)、 第四乐章《黄水谣》(女 声合唱)、
拓展与探究
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
混声合唱《保卫黄河》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 麓,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 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 九个省区,注入渤海,全长5500公里, 是我国第二大河,流域面积约75万平 方公里。上游多湖泊,含沙量少。中 游流经黄土高原,泥沙含量显著增加, 其输沙量约占全河的90%。所以民间 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黄河一碗水, 半碗泥。”下游流经华北平原,因水 流缓慢泥沙积聚而形成“地上河”, 全靠人工筑堤。
《黄河船夫曲》的主要动机-----象征着斗争和力量 《黄水谣》的主题-----象征着民族精神的宽广崇高 和自由奔放 《怒吼吧,黄河》-----号召中华儿女奋起打败日 本侵略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观看河边对口曲视频,思考歌曲演唱 形式是什么?情节如何发展?
•
•
《河边对口曲》
• 1、作品采用了对唱、齐唱两种演唱形式 • • 2、情节是从两个老百姓相遇、相互问答倾 诉,最后一同走上抗日道路。
•
•
•
学习《河边对口曲》
(朗诵词)妻离子散,天各一方!但是,我们难道永远逃亡?你听听吧,这是黄河边 上,两个老乡的对唱. (对唱,合唱) 张老三,我问你,你的家乡在哪里? 我的家,在山西,过河还有三百里. 我问你,在家里,种田还是做生意? 拿锄头,耕田地,种的高梁和小米. 为什么,到此地,河边流浪受孤凄? 痛心事,莫提起,家破人亡无消息. 张老三,莫伤悲,我的命运不如你! 为什么,王老七,你的家乡在何地? 在东北,做生意,家乡八年无消息. 这么说,我和你,都是有家不能回! (齐唱) 仇和恨,在心里,奔腾如同黄河水! 黄河边,定主意,咱们一同打回去! 为国家,当兵去,太行山上打游击! 从今后,我和你,一同打回老家去!
•
• 冼星海代表作 • 在冼星海的创作中,数量最多、影响最广的是多种多
样的群众歌曲
• 1、正面表现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采用号召性、战斗性的进行曲形 式的《到敌人后方去》、《保卫黄河》等。
• 2、具体展示人民战争壮美的战斗图景、将抒情性与鼓动性或描绘性 与概括性结合在一起的《在太行山上》等。 • 3、有表现工农群众的劳动生活、采用特定的劳动音调和节奏写成的 《做棉衣》等。 • • • 表现激昂慷慨的情绪和威武豪壮的气势;或以气息宽广的旋律、
•
•
• • • • • • • • • • • • •
•
•
•
欣赏《保卫黄河》,思考歌曲的演唱形 式,以及作品想表达的思想内容是什么?
• •
《保卫黄河》 该作品用了齐唱以及轮唱的演唱形式, 表现出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团结抗日, 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抗日决心和斗争精 神,把敌人淹没在抗日的洪流中。
• 学唱《保卫黄河》(采用合唱、轮唱两种 方式)
• a:该作品选自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第八乐章,《怒 吼吧,黄河》,选段,作品属于合唱作品。
• b:该段作品风格气势磅礴乐句铿锵有力,作品采用了齐 唱、轮唱以及朗诵三种方式成功的表达了作曲家冼星海满 怀热血的报国热情,以及坚定的革命信念。
• 作者简介 冼星海(1904.6.13-1945.10.30),祖 籍广东番禺,出生于澳门,中国近代著名 作曲家、钢琴家,有“人民音乐家”之称。 • 在冼星海短促的一生中,创作生活约10 余年,共作歌曲数百首(现存250余首), 大合唱4部、 歌剧1部、交响曲2部、管弦 乐组曲4部、狂想曲1部以及小提琴、钢琴 等器乐独奏、重奏曲多首。
பைடு நூலகம்
•
通过对《黄河大合唱》两个乐章的学习,学会了齐 唱、轮唱、对唱三种演唱方式了解了《黄河大合唱》的创 作题材,体会到了冼星海创作作品的革命主义精神。
• 作业: • 听赏《黄河大合唱》其他乐章。
舒缓沉着的节奏和抒情含蕴的音调,体现革命人民丰富的内心世界。
• 《黄河大合唱》
• • • • • • • • • 全曲由《序曲》(管弦乐) 《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 《黄河颂》(男声独唱) 《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 《黄水谣》(女声合唱) 《河边对口曲》(对唱、轮唱) 《黄河怨》(女声独唱) 《保卫黄河》(齐唱、轮唱) 《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九个乐章组成。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 何为合唱
• •
合唱指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 术门类,常有指挥,可有伴奏或无伴奏。 它要求歌唱群体音响的高度统一与协调, 是普及性最强、参与面最广的音乐演出形 式之一。
• 合唱方式
• 重唱、对唱、齐唱与合唱(有时穿插朗诵)
• 欣赏视频,思考视频中的合唱作品应用了哪些合唱方式演 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