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人教版地理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及其影响》优质课公开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二《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二《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知识和技艺〔1〕了解交通运输对聚落形状的影响。
〔2〕了解商业网点的含义。
〔3〕了解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密度、位置、兴衰的影响。
2.进程和方法〔1〕经过详细的案例,剖析交通运输对聚落形状的影响。
〔2〕经过详细的案例,剖析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散布的影响。
〔3〕经过调查活动的方式,了解聚落的形状、商业网点的规划及构成的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过火析交通运输规划对聚落和商业网点的影响,培育先生的人地协调观;培育对周围事物的观察才干、实际才干、效果探求的才干。
【教学重点】运用案例教学,剖析交通运输规划对聚落和商业网点的影响。
【教学进程】〔课前预备〕将教材P86的活动提早,活动中两个标题区分适用于城市和乡村的先生。
把先生分红两组〔甲组是寓居在城市的先生、乙组是寓居在乡村的先生〕,课前一周内停止活动调查。
1.甲组:调查柯桥轻纺城商贸中心的规划,画好地图,课上展现。
2.乙组:调查本镇的集贸市场的散布,并列出乡镇赶集日的时间表格。
〔温习引入〕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依据地域经济的开展和人们活动的需求,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结合,各种交通运输线、点交织,构成了不同方式和层次的交通运输网。
交通运输线和点的规划要遭到诸多要素的影响,且随着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的开展,处在不时的开展变化之中。
那么,交通运输规划变化带来哪些影响呢?〔进入新课〕一、对聚落空间形状的影响〔1〕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形状的影响展现〝株洲城市略图〞〝日本筑波略图〞〔经过两幅图,协助先生了解〝聚落空间形状沿交通线扩展〞的含义〕〔看图说明〕株洲市是沿着铁路途开展起来的,是个典型的〝火车拉来的城市〞;日本筑波科技城,城市是沿着一条长达9千米的中轴路而开展的。
〔总结〕聚落空间形状往往沿交通支线扩展,交通支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开展轴。
可以看出,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形状的影响很大。
〔阅读资料〕案例2«嘉兴聚落形状的变化»,剖析说明嘉兴在不同时期,其聚落空间形状沿交通线而扩展。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5.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主要内容涉及交通运输方式的分类、特点及布局。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其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本节课旨在通过分析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及其布局特点,使学生理解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人地协调观。
4.问题导向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反馈,引导学生正确思考,解决问题。
(三)小组合作
1.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2.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小组任务,如分析某一地区的交通运输布局、提出改进建议等。
3.鼓励学生互相借鉴、学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和指导。
针对高中生的认知水平,本节课通过引入真实案例、运用多媒体手段和开展小组合作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同时,注重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地理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分类及特点,如公路运输的灵活性、铁路运输的连续性、水运的低成本等。
2.使学生认识到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通过分析我国交通运输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4.引导学生树立人地协调观,认识到交通运输发展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保护环境,促进人地和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第2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优质课件)(共32张PPT)

扬州在建国后聚落空间形态。
聚
落
影空
响间
形
态
的
对 商 业 影网 响点 分 布 的
对 聚 落 空 间 形 态 的 影 响 对 商 业 影网 响点 分 布 的
对 聚 落 空 间 形 态 的 影 响
对
山区
平原
商
业
影网
响点
分
布
的
思观考察 山区商业哪一网幅点图的是密山度区为?为什什么么比?平原小?
对
聚
落
空
聚
落
空
间 形
“好地段,成功一半”
态
的
影
响
对 在宜州,好地段在哪里?
商
业
影网
响点 分
找一找?
布
的
对
聚 落
A:品牌服装店
址 选 B:汽车大卖场
空
间
形
态
的
影
响
对 商 业 影网 响点 分 布 的
对
聚
落 空
A:品牌服装店
B:汽车大卖场
间 形
市场最
态 的
优原则 位置 附近是 附近住 附近主 附近
影
否还有 宅分布 要交通 主要
远看像城墙 近看一排房 日行千里路 能载万吨粮
各打一交通工具
水面一座楼 没腿四处走 载人又送货 江海任它游
耳听赛雷鸣 眼看像只鹰 早晨去拉萨 晚上回北京
对 聚 落 影空 响间 形 态 的
对
商
业
影网
响点
分 布
观察聚落形态图与中交有通哪些线地的理延要伸素有?何联系?
的
对 聚 落 影空 响间 形 态 的
是我国贸易最繁荣的城市。
人教版高中地理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优秀教案一等奖范文

人教版高中地理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优秀教案一等奖范文《人教版高中地理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优秀教案一等奖范文》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人教版高中地理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优秀教案一等奖范文【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了解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2)了解商业网点的含义。
(3)了解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2.过程和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2)通过案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和商业网点的影响,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培养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问题探究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本乡本土的认识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运用案例教学,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比较法消息提取法【教学过程】〔复习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和现代的五种交通运输方式。
(学生回顾)交通运输的发展可以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不仅如此,它还会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今天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进入新课) 第二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一、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形态的影响(教师引导学生边复习相关知识边析标题)交通运输方式的古今变化:水运→铁路、公路运输→综合交通;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因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交通运输线和点的布局变化;2、人教版高中地理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优秀教案一等奖范文【设计思想】以高中地理新课标的精神为指导,全面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核心思想,采用新颖、恰当、易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全面深刻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学习本教材的基础、能力、心理。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5.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第二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通过分析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让学生了解交通运输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从而提高他们对地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在实际教学中,我以我国不同地区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为案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掌握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势和局限,以及它们对地理环境、经济和人们生活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成果展示等形式,使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提高课堂效果。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优缺点及适用范围,能够分析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在实际运输中的作用和地位。
2.了解交通运输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对地形、气候、人口、城市等方面的影响,能够分析不同交通运输方式对地理环境的不同影响。
3.掌握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规律,了解我国交通运输布局的历史演变和现状,能够预测未来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趋势。
3.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展示交通运输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受。同时,采用案例分析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手段,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本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交通运输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的责任感。通过分析我国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使学生深刻理解到交通运输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柱,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必修二5.2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优秀教学案例

(二)讲授新知
1.介绍交通运输布局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原则,通过示例和案例进行讲解和阐述。
2.讲解交通运输布局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包括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城市竞争力等方面。
3.讲解交通运输布局对社会进步的影响,包括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公平等方面。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小组合作
1.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共同完成交通运输布局的设计和决策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设计小组讨论和分享环节,让学生相互交流交通运输布局的想法和观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2.提醒学生完成作业时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逻辑的严密性。
3.强调作业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认真完成,并将作业作为学习的一部分。
五、案例亮点
1.对接学生生活实际:本节课以城市交通布局为主题,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展示城市的交通地图和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交通运输布局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对其他小组的交通运输布局方案进行评价和提出改进意见,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交通运输布局学习和实践中的优点和不足,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2.设计评价量表,让学生对交通运输布局的设计和决策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4.引导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提高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交通运输布局的实例,如城市交通拥堵、轨道交通建设等,引发学生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兴趣和关注。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四章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四章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2017)“内容标准2.6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以一个“情境设计”和提问导入,从阐释交通运输布局促进区域发展入手,进而讲述交通运输布局影响聚落发展,从而得出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本节教材依次安排“交通运输布局促进区域发展”、“交通运输布局影响聚落发展"两个标题。
为了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教材在第一个标题内容里设计了“案例”和“活动”教学。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案例和活动教学,增强说服力,同时,让学生参与知识探究活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
结合实例,说明交通运输布局影响区域发展。
(二)核心素养
人地协调观:组织学生开展对所在地发展情况及交通运输布局的实地考察,收集相关资料,绘制图表,分析该区域交通布局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关系。
通过所学知识在现实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高中地理必修二《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创新教案及教学反思

高中地理必修二《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创新教案及教学反思高中地理必修二《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创新教案及教学反思高一地理《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教案设计一、课标分析(一)课标要求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的影响。
(二)课标分解及解读行为条件:“结合实例”;行为动词:“分析”;认知内容:“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的影响”。
本标准要求的知识认知水平属于理解水平。
二、教材分析(一)教材()与课标的对应关系1.教材通过株洲市、日本筑波市城市形态的例子,概述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并说明“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的原理。
2.教材通过“嘉兴聚落形态的变化”以及“清末大运河沿线城市发展”的例子,说明交通线的发展和衰落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3.通过“山区和平原商业网点分布”以及“不同时期北京商业中心与交通的发展变化”例子,说明影响商业网点分布密度的各种因素以及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4.通过“实地调查活动”,进一步加强“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空间形态、商业网点布局影响”标准的实施。
(二)不同版本的教材内容和呈现方式差异1.教材内容的知识结构、表述形式和呈现方法[知识结构][表述形式]教材采用直接叙述为主、间接表述为辅以及对比的方式,对课标的要求加以表述。
[呈现方法]本节教材以文字、图片、示意图、读图思考、案例、活动等方式呈现课标要求。
2.其它版本教材内容和呈现方式对比1.以武汉市为例,说明交通运输方式(水路、铁路、公路、综合)布局变化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2.通过“北京城市的变化”“交通工具与城市空间形态”例子,说明交通发展与聚落形态。
3.通过“中国唐代商业城市和现代商业中心城市分布图”“上海地铁一号线与商业网点”例子说明交通发展与商业网点的布局。
1.交通运输与聚落(①聚落的形成与交通运输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S5U2010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及其影响》教案【专题要点】1、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特点2、交通运输线、点组成的交通运输网的布局及其影响区位因素分析3、分析铁路、公路、水运等交通点线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发展速度的影响4、分析交通运输条件对商业网点分布和商业兴衰的影响【考纲要求】1、理解并掌握交通运输线路及站点的布局设计原因2、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各生产活动的地域联系对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需求情况3、各种交通运输线路和站点的区位因素及交通运输布局对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生产的影4、举例说明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知识纵横】【教法指引】1从考核内容上看:侧重交通线、重点工程建设的区位选择、世界农矿产品的贸易、交通线路的影响等2从考核形式上:多以区域图为背景,注重交通线路区位综合分析及考查3从考核能力上:注重考查从材料、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4、注重对各种图表的考查。
由单纯记忆运输路线转变为实用性运输方式的选择;由考查重点交通路线转变为选线的区位分析及其意义方面5、各种交通点、线的区位选择与各地自然条件之间的关系;各种交通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当地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考核形式上,多以区域图作为背景材料命题【典例精析】【例1】我国正在兴起参观革命纪念地的红色旅游活动。
完成下列要求。
(1)京九铁路干线通过的革命纪念地中,属于省会城市的是___________;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的是_________(山)革命老区。
(2)某旅游团从上海出发,乘火车到遵义、重庆、郑州和徐州等地的红色旅游景点参观游览。
请按照便捷的原则,依次填出在下列城市之间通过的铁路线名称。
上海—遵义:__________线、__________线、__________线、___________线重庆—徐州:_________线、___________线、__________线。
[解析] 本题结合时事热点——红色旅游,考查考生对地理事物在地图上的空间位置的识记能力,首先掌握京九铁路经过的省会城市和革命纪念地的分布,其次要明确我国铁路的分布情况。
属于无图考图题,要求学生有较深厚扎实的基本功底。
[答案] (1)南昌大别山 (2)沪杭浙赣湘黔川黔襄渝焦柳(焦枝、安康一西安) 陇海【例2】.读下图分析回答:(1)简要分析促进A城市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2)纽约港是美国最大的对外贸易港,简要分析纽约港的主要区位因素:。
解析:图示区域为美国东北部,其发展主要是建立在丰富的资源、便利的水运、平坦的地形、充足的水源、开发历史早等有利因素上。
港口的区位主要依赖良好的陆域、水域,发达的腹地,便捷的交通辐射,城市的促进作用等。
答案:(1)①位于中部平原,地形平坦;②临密歇根湖,供水充足,水运便利;③附近煤、铁资源丰富;④铁路等交通便利;⑤周围农牧业发达(2)①地势平坦开阔,为港口设备、建筑及进行合理的平面布局提供了有利的条件;②哈得孙河为港口提供淡水;③避风深水的海湾和哈得孙河保证了入港航道应有宽度和船舶抛锚所需的空间;④以纽约市为依托;⑤纽约港背靠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有铁路和公路与美国本土各地相连接,经济腹地广,集散的客货流量大。
【例3】读下面《南昆铁路地理位置示意图》及有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的南昆线是1997年新开通的一条现代化铁路。
铁路线穿过的地形区主要是云贵高原,地质条件复杂,多喀斯特地貌和地质灾害,这里贫困人口较多,同时也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
南昆线建成后对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脱贫致富有巨大的作用。
(1)从影响铁路建设的区位因素考虑,致使南昆铁路至今才得以成功修建的原因有哪些?从自然条件方面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从社会经济技术方面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图中信息分析证明,南昆铁路修通后,可带动当地哪些产业的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以航空运输代替南昆铁路,作为当地地域联系与经济发展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是否可能?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南昆铁路经过山高坡陡的地形和地质不稳的喀斯特地貌区,气候湿润多雨,多地质灾害,且铁路经过的地区为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资金和技术力量不足,所以影响当地交通运输的建设。
南昆铁路沿线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矿产资源,地势落差大,水能丰富。
铁路开通后能够促进这些资源的开发。
航空运输主要运输的为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而南昆铁路沿线为经济落后地区,向外运输资源的成本较高,所以不适合航空运输,因此以铁路运输为主。
【答案】 (1)自然环境中存在很多难以克服的不利条件。
如:山高坡陡的地形,地质基础不坚固的地貌,河流多峡谷,气候湿润多降水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资金积累少,投资不足,技术难度大且克服的力量不足(2)旅游业,水果加工业,矿产开采及加工业,水能开发等(3)不行。
因为当地聚落较密集,物资运量大,而航空运输成本太高,发展航空仍难以解决当地大量资源外运及当地居民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问题例4(2008年全国卷)阅读分析资料和下图,完成下列问题.抗日战争爆发后,苏联援华物资通过西北陆路运到中国,英美物资通过香港、越南和1938年开通的滇缅公路运到中国。
威廉凯宁在《飞越驼峰》一书中指出:“从这方面看,中国维持战争的能力完全变成了一个供应问题。
”1942年3月,中国和美国合作,开辟了从印度阿萨姆邦汀江至中国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空中航线——驼峰航线。
3年中,中、美通过这条航线,将大量物资空运到中国境内,并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
(1)简要说明驼峰航线穿越地区的主要地形特征(2)当时的运输机沿该航线飞行面临的主要困难有哪些?解析:根据材料和图示信息在图中从印度阿萨姆邦汀江至中国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划一条直线,得到驼峰航线的主要经过地形区是青藏高原边缘或喜马拉雅山东缘、横断山脉,这里海拔高,地势高差大,山高谷深、山河相间,由于纬度比较低,山谷中多强对流天气,空气运动紊乱,严重影响驼峰航线的正常运行。
答案:(1)平均海拔高,山河相间,山高谷深(地形复杂,地势崎岖)(2)飞行高度高,空气稀薄,地形复杂,气流紊乱,对流比较旺盛,天气多变,多云雨等例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08年4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宣布京沪高速铁路(如图15)全线开工。
京沪高速铁路贯穿7个省(市),环渤海与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区的联系更加紧密。
材料二环渤海经济区是我国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后的又一经济活跃地区。
环渤海经济区将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城市群、产业群、港口群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
提升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
⑴简要说明影响京沪高速铁路选线的主要因素。
⑵京沪高速铁路的建设,有利于()A.缓解铁路运输的紧张状况 B.改变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C.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D.提高我国自主创新的能力⑶京沪高速铁路建设将促进长江三角洲与环渤海经济区之间产业活动的哪些联系?解析:京沪高速铁路选线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京沪高速铁路,经过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城市密度大,城市化水平高,人流物流量大。
京沪高速铁路的建设将大大缓解东部地区缓解铁路运输的紧张状况,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京沪高速铁路建成后将大大促进东部沿海地区之间多方面的联系。
答案:(1)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科技发达运输需求量大(2)ACD(3)生产协作.商贸联系.科技与信息联系例6(08汕头二模)2007年我国实施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并于2006年10月29日至31日,对京沪、沪杭、浙赣线和京广线部分线段进行提速牵引试验成功。
据此回答1—3题。
1.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巨大成就不仅体现在速度的提高,而且形成了密集的交通网络。
下列地区中交通网络最稠密的是 ( )A.东北地区B.华北地区C.长江三角洲地区 D.珠江三角洲地区答案:1.B解析[华北地区平原面积广,地形平坦,经济发达,形成了我国最密集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区内高速公路、铁路、航空运输四通八达,面向大海,港口众多,有利于对内、对外联系和交流。
]2.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都位于我国东部平原地区,但交通网络修建的成本远高于环渤海地区,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土地价格昂贵 B.劳动力工资水平高 C.河网密集,多洼地 D.降水丰富,洪涝灾害频繁答案:2.C解析[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形低洼,河网密布,因此交通网络修建的成本高。
]3.交通线路的维修是交通运输业的一部分,假设京九铁路一年之中南下的火车比北上火车的数量多了将近一半,则最需要维修的铁轨是 ( ) A.北段的铁轨B.南段的铁轨C.东侧的铁轨D.西侧的铁轨答案:3.D 解析[若京九铁路一年之中南下的火车比北上火车的数量多,则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西侧的铁轨受磨损更厉害一些。
](2008·天津)香港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有著名的天然良港,结合图文信息回答4~5题。
4.香港建港的有利自然条件是A.地平坡缓B.岛多浪小C.滩阔岸直D.河多沙厚5.填海造陆对香港的影响有A.港区行船更加通畅B.经济活动远离了海岸C.海洋生态得以维护D.利于沿海功能区布局【答案】4.B 5.D【解析】第4题的考点:港口的区位。
自然条件包括水域条件和陆域条件。
地平坡缓是不利条件,岛多浪小是有利条件,便于停泊,滩阔岸直不对,因为从图中看海岸曲折,等高线直逼海岸;河多沙厚实不利条件。
第5题的考点:填海造陆和港口建设。
我们观察到填海造陆的地区,平原狭小,等高线直逼海岸,建港的陆域条件不佳,所以填海造陆可以改善陆域条件,便于筑港和安排商贸、文化、居住等用地(见图例)。
填海造陆会使航道变窄,所以A错,可以使经济活动沿海岸布局,所以B错,填海造陆破坏海洋生态环境。
C也错。
例 7 、2005年10月12日9时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顺利成功发射,在距地面约343千米高度约飞行77圈,于10月17日4时33分在内蒙古主着陆场顺利着陆,圆满完成太空之旅。
此次执行任务的全球海上测控通信网,由4艘远望号测量船构成。
其分布位置如下图,回答6~7题。
6.关于图中卫星发射场建立的区位条件,叙述错误的是()A.纬度较低,地球自转偏向力小 B.位于非季风区,降水少晴天多C.人口稀少,交通较便利 D.符合国防安全需要7.飞船选择在图中B处着陆的原因不正确的是()A.地表开阔平坦 B.大气层薄C.干燥少雨 D.人口密度小答案:6.A 7.B 【解析】本题组考查飞船发射地和回收地的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