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实词一词多义汇释

合集下载

文言文复习之实词一词多义

文言文复习之实词一词多义

2、语境推断法
• 例如:
• 1、借助内部语境来推断
①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随着、和着)
②(屈原)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应答)
• 2、借助外部语境来推断
①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叙述)
②而渔工水师虽之而不能言
(用文字记载)
3、课文迁移法
如:高考题“扬州辟从事吏”同课文的“连辟公府不就”中的“辟”,征召。 高考“飞骑因番请见,先涕泣不自胜”同课文的“沛公不胜杯杓”中的 “胜”,禁得起,能承受。 上海卷中“不肖人也,不足爱也”同课文“向使六国各爱其地”中的“爱”, 爱惜,珍爱。 “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同课文的“便言多令才”,好的,美好的。 高考“城之不拔者二耳” 与 “拔石城”同,攻占,攻下。 “齐人追亡逐北” 同《过秦论》中的“追亡逐北”同,败北的军队。
当道,即除魏阉废 立即清理废弃的魏忠贤祠堂的 理
祠以葬之。
旧址以埋葬五位壮士。
予掌除握右丞一相词兼多枢密义需我多被读封官、为多右查丞相字兼典枢、密使多。积拜
累。使另外,要掌握一些多义词词义推断方法。官
多义词词义推断方法 1、字形分析法 3、课文迁移法 5、对句分析法 7、邻词推断法 9、合体拆分法
4、 成语印证法
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联系成语,加以印证,对判断文言词义会有 很大的帮助
例如: 腥操并御,芳不得薄兮(日薄西山,接近)。 又如:“在官清恪,未尝闻私”中的“恪”是“谨慎而恭敬”意,同成 语“恪守不渝”中的“恪”同; “吾亦望汝副其心”中的“副”与成语“名副其实”中的“副”同(符 合)。 “或妄嗔怒”中的“妄”与成语“轻举妄动”中的“妄”义同 (胡乱) 。
《陈涉世家》
了也不过是死。

初中文言实词一词多义汇释

初中文言实词一词多义汇释

初中文言实词一词多义汇释20


君 ①问君能有几多愁 ②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 前死后名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a代词: 妻子对丈夫的尊称b代词:古代对主人、对上司的 尊称c代词:彼此相称,或自指d代词:古代各级 据有土地的统治者的通称,后指君主制国家元首) 乐 ①此乐何极 ②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③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a形容词:快乐b作动 词用c使用用法,“感到……快乐”、“以……为 快乐”)
初中文言实词一词多义汇释21




疠 ①呼嘘毒疠 ②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a 名词:瘟疫、疫气b名词:恶疮) 临 ①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②渐近临之③把酒临风(a动词:面对、面临b介 词:靠近、从高处往下看) 虏 ①壮志饥餐胡虏肉②虏太子申以归(a动词:俘 获b名词:俘虏) 旅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a动词:外出(的)、在 外作客(的)b作名词用:指外出旅行的人)
初中文言实词一词多义汇释22



妙 ①众妙毕绝②以为妙绝(a形容词:奇妙 b名词:妙处) 名 ①不能名其一处也②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③命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④此“双龙”之名所由起(a名词:名字、 名称b动词:说出c动词:命名d名词:名声) 命 ①其命使各有所主②太医以王命聚之(a 名词:命令、指示b名词:命运c动词:派遣)初中文ຫໍສະໝຸດ 实词一词多义汇释9

度 ①春风不度玉门关②万里赴戎机,关山 度若飞③孙子度其行(a动词:度过、越过。 B音dúo,动词:估计。) 法 ①世传其兵法 ②则以法刑断其两足(a名 词:法律、制度、法令、刑法。b名词:谋 略、策略) 方 ①方七百里,高万仞②今方来,吾欲辱 之(a名词:方圆。b副词:正(好)、正要)

文言文4—一词多义(实词)

文言文4—一词多义(实词)

四、一词多义——实词归纳1.爱,ài(1)名词,恩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2)动词①给人恩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史记·陈涉世家》)——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愈《师说》)——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子鱼论战》)——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⑤通“薆”,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邶风·静女》)——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谢庄遂安。

(《冯婉贞》)——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①安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左传·曹刿论战》)——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三国演义·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④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初中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汇总

初中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汇总

初中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汇总
在初中语文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很常见。

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文言文一词多义的例子:
1.行
行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品德:高可行也。

2.食
吃:食不饱,力不足。

食物: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言
说:言出必行。

言语:言行相悖。

4.道
路:道不通,度已失期。

方法:策之不以其道。

5.文
文章:不以文害辞。

文化:文胜质则史。

6.之
的:近塞上之人。

往:辍耕之垄上。

7.然
是这样:然则何时而乐耶?
然而: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8.虽
虽然: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虽人有百手。

9.乃
是: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于是: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10.舍
舍弃:舍生而取义者也。

房子:屋舍俨然。

以上只是一部分常见的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的例子。

在学习文言文时,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词义,并注意积累和归纳。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180个实词详解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180个实词详解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180个实词详解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 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 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 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8.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1、编次。

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

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
1、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 此乎。 《师说》 圣人高明的缘故,愚人糊涂的缘故,大概是从这种 情形产生的吧!
2、因出己虫,纳比笼中。《促织》 接着拿出自己的蟋蟀,放进比试蟋蟀的笼子里。
2、“期”本意:一个塑望月内的各种月相所对应的 刻度线(时间记号)
①规定的时日,期限。 ②等待。 ③期望、要求。 ④ 读“ji”期功,为亲属服丧一年。 ⑤约会。
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
正确把握文言文实词含义不仅仅是我们 解读文言文内涵的关键,而且是每年中 考文言文考查的重点之一。 对于这一方面的学习,除了我们平时注 意积累,加大对一些一词多义、古今通 假、古今异义、偏义复词的识记之外, 还需要我们掌握一些推断实词的解题技 法。
1、“出”本意:长出。
①出、出来。②出去、外出。③逃出。④拿出、交 纳。⑤产生、发生。⑥出现,显露。⑦超出,超过。 ⑧出任、调任。⑨出兵、出征。⑩使......流出。
1、杀适立庶。
《鲁周公世家》
杀掉嫡子,立庶妻所生之子。
2、余适客稷下。
《地震》
我正好在稷下做客
3、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Biblioteka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怎么处分要符合哥哥的心意,我哪里敢自作主张啊!
4、“覆”本义:反,引申为“翻” ①颠覆,灭亡,覆没。②倒,倾倒,使...... 倾倒。③保护,庇护。
1、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病梅馆记》
用五年作为期限,一定让它完全复原。
2、期我乎桑中。
《诗经·桑中》
约我到桑中(地名)
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归去来兮辞》
富贵不是我所期盼得到的东西,而天帝居住的琼楼玉 宇 也不是我所能期望得到的。
3、“适”本义:往、到、到......去,动词。

初中语文40个常见文言实词解释及例句

初中语文40个常见文言实词解释及例句

初中语文40个常见文言实词解释及例句一、天解释:指天空或上天。

例句:陈蕃对魏世子说:“世子不修短所以长君,自以为亡国之灾必坐视之,故志在高天,两全上下。

”(《史记·陈丞相世家》)二、地解释:指地面或下地。

例句:作为农民,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土地,追求丰收的目标。

三、人解释:指人类,人的名词。

例句:与人为善,互相帮助,是我们应该具备的美德。

四、心解释:指内心、思绪或情感。

例句:他的心里充满了愉快和满足的感觉。

五、身解释:指人的身体。

例句:我感到疲劳的时候,整个身体都变得无力。

六、面解释:指物体表面或人的脸。

例句:在初升的太阳下,海面上波光粼粼。

七、手解释:指人的手,也指用手操作的工具。

例句:他用手指仔细摸索了一下,找到了隐藏的按钮。

八、足解释:指人的腿和脚。

例句:病好之后,他终于能够自己走路了,心情格外愉快。

九、目解释:指眼睛。

例句:她目光深邃,透露出内心的聪慧和睿智。

十、耳解释:指耳朵。

例句:他一耳朵听进去,马上明白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十一、口解释:指嘴巴。

例句: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信口开河,毫无根据。

十二、舌解释:指舌头。

例句:她舌灿莲花,口齿清晰,是一位演讲高手。

十三、齿解释:指牙齿。

例句:她笑起来露出了整齐洁白的牙齿。

十四、毛解释:指人或动物体上长的细小而密集的毛发。

例句:冬天来了,他穿上厚厚的毛衣,不怕寒冷。

十五、燥解释:指环境或人的心情干燥、焦躁。

例句:夏天的时候,湿度太低,空气显得很燥热。

十六、湿解释:指物体或环境潮湿。

例句:下雨后,地面变得湿滑,小心走。

十七、冷解释:指低温或寒冷。

例句:冬天的时候,外面非常冷,你一定要穿厚一点。

十八、热解释:指高温或炎热。

例句:夏天的时候,阳光晒得大地异常热烈。

十九、分解释:指把整体分为若干部分。

例句:他将食物分成了五份,每个人吃得都很饱。

二十、后解释:指时间或位置在前面的人或物之后。

例句:老师进来后,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二十一、前解释:指时间或位置在后面的人或物之前。

七八年级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总结

七八年级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总结

七八年级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总结一、概述文言文作为我国语文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词多义是其特点之一。

在七八年级语文学习中,掌握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使用对于理解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总结七八年级语文文言文中常见的一词多义,并对其意义和用法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归纳,以便同学们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常见一词多义1. 心(1)意思:内脏,心脏之义。

(2)例句:君子居之,何心何忧。

(3)意思:心理、内心之意。

(4)例句: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如行夷狄之地,如何忧。

2. 行(1)意思:走,步行之意。

(2)例句:不闲于行。

(3)意思:做,进行、实行之意。

(4)例句:天子之政,行不来故。

3. 道(1)意思:路径,途道之意。

(2)例句:前无落鹞之猎,后有徐行之民。

(3)意思:儒家学说,哲学思想。

(4)例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4. 安(1)意思:平静,安定之意。

(2)例句:何安的无聊。

(3)意思:安置,放置之意。

(4)例句:黄帝以为本,将建于安。

5. 生(1)意思:出生,诞生之意。

(2)例句:生而不有者、虽小必大。

(3)意思:生长,滋生之意。

(4)例句:沧海微生白,與此心齊。

三、一词多义的使用1. 根据上下文选择意义在阅读文言文时,应当根据上下文,结合整个句子的意思,进行合理理解。

比如在句子“不闲于行”中,“行”应当理解为“做,进行、实行”的意思,而不是简单的“走,步行”。

理解一词多义的使用需要全面把握上下文,合理推断词义。

2. 举一反三在掌握了一词多义的基本意思后,可以通过举一反三,推断相关词义。

比如在句子“天子之政,行不来故”中,“行”应当理解为“进行、实行”的意思,而“来”则为“成功、实现”的意思。

通过举一反三,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的词义。

3. 增强语感在阅读和写作中,掌握了一词多义的使用,可以增强语感,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的能力。

对于七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更是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文言实词一词多义汇释把①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②把酒临风(a动词:端,持b动词:端起、端着)白①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③往来无白丁(a动词:使露出白色b形容词:白色c白丁:指没有学问的人)悲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②余悲之(a动词:悲伤b动词:同情)备①众妙毕备②前人之述备矣③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a动词:具备b形容词:详尽、完备、周全c动词:准备d防备)比①其两膝相比者②比肩继踵而在③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a动词:靠,挨着b动词:比较,比起c动词:等到)鄙①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②肉食者鄙③先帝不以臣卑鄙(a名词:边远地区b形容词:鄙陋、庸俗、浅陋c形容词:粗俗、知识浅陋)毕①此印者才毕②众妙毕备③吾与汝毕力平险(a副词:全部、都b动词:完成、完)兵①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②轻兵锐卒③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④王于兴师,修我甲兵⑤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⑥田忌欲引兵之赵⑦世传其兵法(a名词:士兵b名词:兵器c名词:军队d名词:军事)策①策之不以其道②执策而临之(a动词:驱使,鞭打b名词:马鞭)病①病入膏肓②寡人反取病焉③未果,寻病终④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a动词:生病b名词:疾病c形容词:困苦不堪d名词:耻辱)薄①薄如钱唇②薄暮冥冥(a动词:迫近b形容词:与“厚”相对)称①先帝称之曰能②不以千里称也(a动词:著称b动词:称赞)重①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②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a.音chóng,副词:重新、再次b音zhòng,形容词:重新,再次。

严格地说不是一词多义。

)处①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②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a辞①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②齐之习辞者也(a动词:告别、离开b言辞、交际场合应酬的言语)赐①楚王赐晏子酒②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a动词:赏赐b动词:给予,上给下谓赐)从①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②小惠未遍,民弗从也③可以一战。

战者请从(a动词:听从b动词:跟随)当①当世无双②当春乃发生③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④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⑤今臣使楚,不当此门入⑥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a介词:可译作“在”、“正当”、“到”等b介词:对着,面对c副词:一定,必定d动词:应当e音dàng,动词:两者相抵,对、当)道①是非君子之道②傧者更道从大门入(a名词:作为、行为。

B通“导”,引导)得①卖炭得钱何所营?②卒得五千金③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④然得而腊之以为饵⑤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⑥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a.动词:得到。

b.动词:适合,中意。

c.动词:能够)点①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②沙场秋点兵(a.动词:征。

b.检阅。

)毒①若毒之乎②呼嘘毒疠③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a动词:怨恨。

B名词:毒物,有毒的c名词:危害、毒害)度①春风不度玉门关②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③孙子度其行(a动词:度过、越过。

B音dúo,动词:估计。

)法①世传其兵法②则以法刑断其两足(a名词:法律、制度、法令、刑法。

b名词:谋略、策略)方①方七百里,高万仞②今方来,吾欲辱之(a名词:方圆。

b副词:正(好)、正要)复①复前行,欲穷其林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③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④更若役,复若赋(a副词:再、又。

b恢复。

)赋①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②岁赋其二③更若役,复若赋④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a动词:抒发。

B动词:征收、敛取。

C名词:赋税。

)负①至于负者歌于途②负其异与众也(a动词:背、以背载物b动词:依仗)更①三更半夜②子能更鸣③傧者更道从大门入④更若役,复若赋⑤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a动词:改变,更换。

b名词: 夜里计时单位c副词:因gèng,更加)顾①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②三顾臣于草庐之中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a动词:回头看b动词:拜访,探望c副词:难道,反而)故①鸠曰:“何故?”②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③故直使楚矣④公问其故⑤故自号曰醉翁⑥故为之说⑥彼竭我盈,故克之⑦故逐之⑧西出阳关无故人⑨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a名词:缘故,原因b形容词:老、旧c连词:所以,因此)观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②予观夫巴陵胜状③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④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⑤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⑥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a动词:看b名词:景观,景色c动词:考察)归①归亦捧心而颦其里②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③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④微斯人,吾谁与归(a动词:回,返回b归依)规①圆规②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a名词:原形b动词:计划)国①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②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③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a名词:都城、京城b名词:诸侯国)果①魏果去邯郸②未果,寻病终(a副词:果然、果真b动词:实现c名词:果实)号①故自号曰醉翁②阴风怒号③齐号为怯(a动词:取别号b动词:呼啸c动词:称)和①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②越明年,政通人和③若春和景明④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a动词:伴着b形容词:安乐、和睦c形容词:和暖d动词,音huò:拌和,混合会①会宾客大宴②迁客骚人多会于此(a动词:回合、聚会b动词:适逢,正赶上)火①持就火炀之②火烧令坚③再火令药熔(a名词:火b用作状语:译为“用火”c用作动词时,译为“用火烤”)及①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②鞭长莫及③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a动词:到、至b动词:接触到c动词:比得上d 连词:和)疾①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②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③讳疾忌医④风疾知劲草(a名词:病b动词:通“嫉”,妒忌c 形容词:快速)骑①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②翩翩两骑来是谁(a名词:骑兵b名词:骑着马的人d动词:跨)间①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②中间力拉崩倒之声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a名词:两个事物的当中b动词:音jiàn,夹杂)见①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②见楚王,王曰:“……”③曹刿请见孙膑以刑徒阴见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④风吹草低见牛羊(a动词:拜见、谒见b动词:通“现”,显露c动词:看见)将①子将安之②晏子将使楚③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④公将鼓之⑤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⑥君将哀而生之乎⑦威王欲将孙膑⑧齐使田忌将而往⑨于是乃以田忌为将(a名词:将领、将军b动词:率领c动词:使……做将领d动词:持、扶e副词:将要、快要、打算)进①于是忌进孙子于齐王②是进亦忧,退亦忧(a动词:推荐b动词:到朝廷做官)景①至若春和景明②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a名词:景物、景致b名词:日光)就①瞬息可就②持就火炀之(a动词:靠近b动词:完成)居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②面山而居③居辎车中,坐为计谋(a动词:居住b动词:处,在某一地位或地方)具①政通人和,百废具兴②具答之③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a动词:齐备、准备好b副词:通“俱”,全、都)绝①以为妙②群响毕绝③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a动词:完全没有b动词:断绝c形容词:陡峭的、无路走的d 形容词:独特、独一无二)君①问君能有几多愁②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死后名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a代词:妻子对丈夫的尊称b 代词:古代对主人、对上司的尊称c代词:彼此相称,或自指d代词:古代各级据有土地的统治者的通称,指国家元首)空①长烟一空,皓月千里②莫等闲,白了少年头(a副词:白白地b动词:消失,消散,没有了)乐①此乐何极②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③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a形容词:快乐b作动词用c使用用法,“感到……快乐”、“以……为快乐”)疠①呼嘘毒疠②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a名词:瘟疫、疫气b名词:恶疮)临①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②渐近临之③把酒临风(a动词:面对、面临b介词:靠近、从高处往虏①壮志饥餐胡虏肉②虏太子申以归(a动词:俘获b名词:俘虏)旅商旅不行,樯倾楫摧(a动词:外出(的)、在外作客(的)b作名词用:指外出旅行的人)履①直堕其履圯下②父曰:“履我!”③因长跪履之④良业为取履⑤下取履(a名词:鞋子b动词:替……穿鞋)妙①众妙毕绝②以为妙绝(a形容词:奇妙b名词:妙处)名①不能名其一处也②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③命之者谁?太守自谓也④此“双龙”之名所由起(a名词:名字、名称b动词:说出c动词:命名d名词:名声)命①其命使各有所主②太医以王命聚之(a名词:命令、指示b名词:命运c动词:派遣)能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②先帝称之曰能(a形容词:能干,有才能b动词:能够)年①年且九十②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a名词:十二个月为一年b名词:年纪、岁数)平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②吾与汝毕力平险(a动词:铲平、削平b形容词:平坦)行①必能使行阵和睦②行者休于树③性行淑均(a动词:行走b名词:行列c名词:品德)期①盈缩之期,不但在天②与老人期,后,何也③暮见火举而俱发(a动词:约会、约定b期限)轻①素悍勇而轻齐②尔安敢轻吾射③轻兵锐卒④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a形容词:重量小、轻便b动词:轻视c名词:轻装的部队)穷①四时之景不同,而其乐无穷也②复前行,欲穷其林③子子孙孙无穷匮也④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a动词:到尽头b形容词:完、尽、穷尽c形容词:困厄、处境艰难d形容词:贫困)去①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②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③去死肌,益三虫④父以足受,笑而去⑤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⑥挈妻子而去之走⑦魏果去邯郸⑧攧不可去(a动词:离开b动词:距,距离c动词:表示动作趋向d动词:除掉、去掉)却①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②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a动词:退,退回b动词:完成)攘①攘除奸凶,兴复汉室②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a动词:偷、窃b动词:排斥、排除)日①而乡邻之生日蹙②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a名词:每天b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乳①儿含乳啼②妇抚儿乳(a动词:喂奶b名词:乳房)辱①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②今方来,吾欲辱之(a动词:侮辱b名词:耻辱)色①富者有惭色②满面尘灰烟火色③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a名词:脸色b名词:色彩,色泽)善①为善的受贫穷更短命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③陈康肃公尧咨善射④京中有善口技者⑤田忌善而客待之(a动词:善于、擅长b动词:赏识c名词:善事、善言)身①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②身上衣裳口中食(a名词:身体b名词:自己c动词:宛曲地说“死”)请①曹刿请见②战则请从(a动词:请让,请允许b动词:请求)然①则弛然而卧②若听茶声然③然得而腊之以为饵④满座寂然⑤康肃忿然曰(a连词:但是,可是b形容词或副词的词尾:相当于“的”或“地”,……的样子c代词:这样d动词:认为……对、认为……正确、对,正确)甚①孰之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②闻崖上有声甚厉③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④言之,貌若甚戚者(a形容词:厉害b副词:很、极c)胜①高处不胜寒②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③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a动词:胜过、超过b动词:禁受得住,能承受c形容词:优美的d形容词:胜利)生①君将哀而生之乎?②而乡邻之生日蹙③赢得生前身后名④可怜白发生(a名词:生活b动词:活、活着、生存c动词:生长d使动用法:让……活下去、使……活下去)师①十年春,齐师伐我②读此则为君王师矣(a名词:师傅b名词:军队c动词:学习、效法)实①名存实亡②其实味不同③此皆良实,志虑忠纯(a名词:果实b形容词:作名词:诚实的大臣c副词:实际)时①谨食之,时而献焉②学而时习之③春花秋月何时了(a名词:时间b副词:经常,按一定时间c副词:按时、到时候)食①此率兽而食人也②身上衣裳口中食③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④谨食之,时而献焉⑤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a名词:食物b动词:吃c动词:通“饲”,喂养)使①晏子使楚②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乎③齐无人耶?使子为使④使齐军明日为十万灶⑤齐命使各有所主⑥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a动词:派、派遣b动词:出使c名词:使者d动词:让、使(表使令))e动词:命令)始①始作俑者,其无后乎?②寒暑易节,始一反焉(a副词:才,刚b副词:最初)市①东市买骏马②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③一人去为市④昨日入城市⑤若所市于人者(a名词:集市、市场b动词:交易、做买卖c动词:买d动词: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