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大学物理II-2总结

合集下载

大物2内容总结

大物2内容总结
静电场复习
场强与电势——重点 重点 场强与电势
注意叠加原理 注意典型场
一、场强概要 1、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 (1)点电荷 (2)试验电荷 ) ) (3)电偶极子: p = ql )电偶极子:
M = p× E
2、定律、定理、概念: 、定律、定理、概念: 1 q1q2 ˆ 库仑定律: (1)库仑定律:F = r 2 4πε0 r r r 场强: 场强 E = F / q0 点电荷q在外电场中受力: 点电荷 在外电场中受力: F = qE 在外电场中受力 定理: (2) Gauss定理: 定理 r r 电通量: 电通量: Φe = ∫ dΦe = ∫ E ⋅ d S
(2)利用电势叠加原理 )利用电势叠加原理 点电荷场: 点电荷场 ϕ =
q 4πε0r
n i =1
(ϕ∞ = 0 )
点电荷系场: 点电荷系场 ϕ = ∑ϕi 连续带电体场: 连续带电体场 ϕ = ∫qdϕ = ∫q 3、典型场: 、典型场:
q 4πε0 R (φ∞ =0) 均匀带电球面: 均匀带电球面: ϕ = q ( r > R) 4πε0r ( r ≤ R)
dq 4πε0r (ϕ∞ = 0 )
导体与介质概要 1、静电平衡导体的特点: 、静电平衡导体的特点: (1)场强与电势分布: )场强与电势分布: (2)电荷分布: )电荷分布: 净电荷只能分布在表面。 净电荷只能分布在表面。 实心导体: 实心导体: 导体空腔(内无电荷) 导体空腔(内无电荷) : 导体空腔(内有电荷): 导体空腔(内有电荷):
1
r E = −∇ϕ
4、典型场: 、典型场:
∂ϕ ∂ϕ ∂ϕ , Ez = − . Ex = − , Ey = − ∂y ∂z ∂x
典型场 无限长均匀 带电直线 无限大均匀 带电平面 无限大均匀带等量 异号电荷平行板间 均匀带电球面 均匀带电球体 无限长均匀 带电圆柱面

大学物理2深刻复习归纳

大学物理2深刻复习归纳

p-V图几何意义
(2) 内能变化
(3) 功和热量是过程量,内能是状态量。 2. 热力学第一定律
Q E W 对微小的变化过程 dQ dE dW
28 / 30
3. 摩尔热容 定体摩尔热容量 定压摩尔热容量
热容比
自由度i
29 / 30
3. 等值过程
过 程
特征
过程 能量转换 方程 方式
内能增量ΔE
25 / 30
7.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 8. 下列各式的物理意义:
26 / 30
9. 三种特征速率 (1) 最概然速率 (2) 平均速率 (3) 方均根速率
10. 气体分子平均碰撞频率及平均自由程
27 / 30
第13章 热力学基础
1. 功、热量、内能
(1) 准静态过程的功 W V2 pdV V1
暗明 纹纹
明纹 暗纹
dk dk+1
15 / 30
● 条纹间距b (明纹或暗纹)
2n D (大小三角形) bL
b
L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n1
n
D
/ 2n
16 / 30
四、单缝衍射 1.单缝衍射条件
很小
b
· P x
0 f
bsin 0
中央明纹
bsin k bsin (2k 1)
2
暗纹 明纹
(k 1, 2,3, )
驻波的形成:沿相反方向传播的两相干简谐波的相互 叠加形成驻波
波节 y
波腹
x o
11 / 30
相邻波腹(波节)的距离: 驻波的位相: 若相邻波节之间为一段,则同一段中各点的振动
位相相同,而相邻段振动的位相相反

大学物理知识点总结汇总

大学物理知识点总结汇总

大学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学物理知识点总结汇总大学物理知识点总结都有哪些内容呢?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大学物理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阅读参考学习!一、物体的内能1.分子的动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的平均值叫做分子的平均动能.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大.温度越低,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小.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2.分子势能由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相对位置决定的能量叫分子势能.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少,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

在平衡位置时(r=r0),分子势能最小.分子势能的大小跟物体的体积有关系.3.物体的内能(1)物体中所有分子做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2)分子平均动能与温度的关系由于分子热运动的无规则性,所以各个分子热运动动能不同,但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的平均值只与温度相关,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相同,则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相同,对确定的物体来说,总的分子动能随温度单调增加。

(3)分子势能与体积的关系分子势能与分子力相关: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

而分子力与分子间距有关,分子间距的'变化则又影响着大量分子所组成的宏观物体的体积。

这就在分子势能与物体体积间建立起某种联系。

因此分子势能分子势能跟体积有关系,由于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跟温度有关系,分子势能跟体积有关系,所以物体的内能跟物的温度和体积都有关系:温度升高时,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因而物体内能增加;体积变化时,分子势能发生变化,因而物体的内能发生变化.此外, 物体的内能还跟物体的质量和物态有关。

二.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1.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2.热传递也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能够改变物体内能的物理过程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注意: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但是在本质上有区别:做功涉及到其它形式的能与内能相互转化的过程,而热传递则只涉及到内能在不同物体间的转移。

大学物理II-2总结

大学物理II-2总结

k 固有角频率: J l 固有周期: T 2 g
mgl 2 ml
g l
14.25 设摆偏离平衡位置的微小角度为,则摆受力矩
1 3 M ( mgl mgl ) sin mgl k 2 2 3 其中 k mgl 2
力矩为正比回复力矩,摆动为谐振。
0

v v f (v)dv
0

平均速率
例:那些速率大于 v0
的分子的平均速率
v

v0
v dN N
2


v0
v Nf (v)dv




v0
v f (v)dv

v0
Nf (v)dv

v0
f (v)dv
方均根速率
v Βιβλιοθήκη 0v f (v)dv
2
最概然速率
vp
六 、理想气体的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
准静态过程的曲线表示
(1) p-V图
•图中的一个点表示一个平衡 态。 •图中的一条曲线表示一个准 静态过程。 •过程方程为:p=p(V) (2) p-T图
T
b
T
(3) T-V图
V
第二节
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热力学第一定律
在热运动过程中,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等 于系统内能的增量与系统对外界所做的功之和。 这个结论叫热力学第一定律。
是t=0 时刻简谐振动的相位,叫初相。
相位变化: 3、周期与频率
d 叫角频率,且 dt 表示相位变化的速率。
t
周期
T
2

频率
1 T 2
曲线表述和旋转矢量法 解: 振幅A=2cm 初位相:=/3

大学物理2复习总结

大学物理2复习总结

大学物理2复习总结一、知识点回顾大学物理2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涵盖了力学、电磁学、光学、热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在复习过程中,我首先对各个知识点进行了回顾,包括: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电场强度、电势、磁场、光的干涉和衍射、波动等。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复习,我巩固了基础,为后续的解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重点难点解析在复习过程中,我发现有一些知识点是特别重要的,也是我在学习中遇到的难点。

比如,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电磁场的理解、光的干涉和衍射的原理和计算等。

对于这些重点难点,我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理解,通过大量的例题和练习题来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三、解题方法总结大学物理2的解题方法非常重要,掌握了解题方法,才能更好地解决各种问题。

在复习过程中,我总结了一些常用的解题方法,如:牛顿运动定律的矢量表示、动量守恒定律的代数表示、能量守恒定律的综合应用、电场强度的计算、电势的计算、磁场的计算、光的干涉和衍射的计算等。

通过这些方法的掌握,我能够更好地解决各种问题。

四、错题总结与反思在复习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一些问题上容易出错,比如: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不够深入、对电磁场的理解不够准确、对光的干涉和衍射的计算不够熟练等。

对于这些问题,我进行了总结和反思,分析了出错的原因,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避免类似的错误再次发生。

五、知识框架构建在复习结束后,我构建了大学物理2的知识框架,将各个知识点有机地在一起。

通过这个知识框架,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大学物理2的知识点,也能够更好地应用这些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

六、备考策略优化在备考过程中,我还优化了自己的备考策略。

我制定了详细的复习计划,将每个知识点都安排在合理的复习时间内。

我注重了课堂听讲和笔记整理的结合,确保自己对每个知识点都有深入的理解。

我注重了练习和反思的结合,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同时不断反思自己的解题方法和思路。

通过这次复习总结,我对大学物理2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大二下学期物理知识点总结

大二下学期物理知识点总结

大二下学期物理知识点总结一、力学1. 动力学动力学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是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在大二下学期的物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牛顿运动定律、平抛运动、圆周运动以及万有引力等内容。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直至外力作用终止。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会发生加速,其加速度大小与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且在同一直线上与外力方向相同。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时,彼此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平抛运动是指物体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同时,竖直方向存在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情况。

在学习中,我们掌握了平抛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相关计算方法。

圆周运动是指物体在圆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规律,包括圆周运动速度、圆周运动加速度以及向心力等相关内容。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圆周运动的加速度计算方法,以及向心力与离心力的区别与计算方法。

万有引力是由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提出的重要物理学定律。

在大二下学期的物理课程中,我们系统学习了万有引力的大小计算、万有引力与万有引力势能的关系,以及地球表面引力的计算等内容。

2. 动能与功率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以及运动速度有关。

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动能的计算公式,以及与势能的转化关系等内容。

功率是描述单位时间内对物体所做的功或能量转换速率的物理量。

我们学习了功率的计算公式,以及功率与动能、动力的关系,掌握了功率的单位和量纲等内容。

3. 质点系与刚体运动在学习动力学的过程中,我们还系统学习了质点系与刚体运动的相关知识。

质点系的运动规律涉及到多个物体的运动相互影响,我们学习了质点系的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以及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等内容。

在刚体运动方面,我们学习了刚体的平动运动和转动运动规律,掌握了刚体的绕定轴转动的运动方程、角动量守恒定律等内容。

二、热学1. 热力学基本概念热力学是研究热现象和热能转换的学科,我们在大二下学期的物理课程中系统学习了热力学的基本概念。

大学物理知识要点汇总(2-2)

大学物理知识要点汇总(2-2)

十一.原子的电子壳层结构
1. 泡利不相容原理 在一个原子中, 不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电子处在完全相同的量子态 ,即它们不能具有一组完全 相同的量子数( n, l ,ml , ms )。
2 容纳电子的最大数目 Z n 2(2l 1) 2n 0 n 1
2. 能量最小原理 原子处于正常状态时,每个电子都趋向占据可能的最低能级 主量子数 n 决定 能级高低 影响 角量子数 l
4
1. 能量量子化
1 me E1 En 2 ( 2 2 ) 2 主量子数 n = 1 ,2 ,3 ,…… n 8 0 h n
2.电子云
电子云密度
10
概率密度ψnlm2(r,θ,)
电子在这些地方出现
r1 0.529 10
m
……
的概率最大
(玻尔氢原子理论中, 电子的轨道位置)
牛顿运动定律 具有伽利略变 换的不变性
二. 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
1. 光速不变原理 在所有的惯性系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率具有相同的值。
c 299 792 458 m/s
光速不随观察者的运动、光源的运动而变化。 2. 相对性原理 u S' S 一切物理规律在所有惯性 P (x, y, z; t ) 系中具有相同的形式。
势能函数 V (x) = 0 V (x) = ∞ 0<x<a 0<x或x>a

V(x)
Ψ( x) 0
Ψ( x) 0
0 > x 或 x < a 区域
Ψ( x) 0
0 a
0 < x < a 区域,定态薛定谔方程为
x
d 2Ψ x 2mE 2 Ψ x 0 2 dx

大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大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大二物理知识点总结一、力学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关系。

大二力学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1. 运动学运动学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规律,主要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

重要知识点包括:(1)位移: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位置的变化量。

(2)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路程。

(3)加速度:速度的变化率,即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4)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是否恒定的情况。

2. 动力学动力学研究物体受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主要包括牛顿三定律、动量定理、动能定理等概念。

重要知识点包括:(1)牛顿三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

(2)动量定理:物体受力作用时,动量的变化率等于所受合外力。

(3)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变化等于所受合外力做功。

(4)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和距离的平方成正比。

3. 转动力学转动力学研究物体绕轴的旋转运动规律,主要包括角度、角速度、角加速度等概念。

重要知识点包括:(1)角度:物体在圆周上所对的角。

(2)角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绕轴旋转的角度。

(3)角加速度:角速度的变化率,即单位时间内角速度的变化量。

(4)转动惯量:物体对围绕着的轴的转动难易程度。

(5)角动量:物体绕轴旋转时的动量大小。

二、电磁学电磁学是研究电荷的相互作用和电磁场的性质的学科。

大二电磁学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1. 静电学静电学研究带电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电场的性质,主要包括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电势等概念。

重要知识点包括:(1)库仑定律:两个带电物体之间的电力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它们的电量乘积成正比。

(2)电场强度:在某一点的电场力与单位正电荷所受到的力。

(3)电势:单位正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的电势能。

2. 电动力学电动力学研究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规律,主要包括洛伦兹力、磁感应强度、磁场能量等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元机械能不守恒,呈周期性变化。波的传播过程,
能量也被传播出去。 y
u
0
2
x
波的叠加与干涉
1、相干波 两列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相位差恒定的波
称为相干波。 2、干涉的极值条件
yS1A S1cots(1) yS2A S2cots (2)
y1A1cost(12r1) y2A2cots(22r2)
大学物理II-2期末总复习
第十四章 振 动
谐振方程: xAcos(t)
1、振幅 A 2、相位
相位 t
是t=0 时刻简谐振动的相位,叫初相。
叫角频率,且 d 表示相位变化的速率。
dt
相位变化: t
3、周期与频率
周期 T 2
频率 1 T 2
合振幅: AA1 A2 若:A 1A 2,则 A2A 1
干 涉 极 小 点 : ( 2 k 1 )( k 0 , 1 , 2 , . . . )
合振幅: AA1A2 若:A1A2,则 A0干涉静止点
•干涉的极值条件,用波程差表示:
若两个相干源的初相相同,即: 1 2
k J
mgl ml2

g l
固有周期: T 2 l g
简谐振动的能量(弹簧振子为例)
(1) 动能
Ek

1m2
2
1 m 2 A2 sin 2 ( t )
2
(2) 势能
1 kA2 sin 2 ( t )
2
Ep

1 kx2 2
1kA 2co2(st)
2
(3) 机械能 EEkEp1 2kA 2 机械能守恒
合振幅: AA1A2 若:A1A2,则 A0干涉静止点
驻波
驻波的产生:两列同振幅、反方向传播的相干波 叠加的结果。
波腹
波节
特点: (1)波腹和波节等间距排列 (2)同段内各质点振动的相位相同 (3)相邻段内各质点振动的相位相反 (4)相位在两段间发生突变,没有相位传播
半波损失
由波疏介质入射到波密介质界面并反射时, 会发生半波损失,即发生相位的突变。
同方向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
x1A1cos(t1)
A
x2A 2cos(t2)
它们的合振动为:
A2
2
A1 1
xAcos(t) x2 x1
x
AA 1 2A 2 22A 1A 2co2s(1)
tgA1sin1A2sin2 A1cos1A2cos2
T
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
平面简谐波的特点:介质中各质点振动频率、振 幅相同。只有相位在波的传播方向上依次落后。
设已知O(x=0)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
y0(t)Acos(t)
沿x正方向传播的波动方程
y
u
y(x,t)Acos[(tx)]
u
O
y(x,t)Acos(t2x)
x x
固定弦上形成的驻波(固定端点为波节)
波沿x轴负向传播的波动方程:y(x,t)Acos[t2x]
波的能量
W kW p1 2 V A 2 2sin 2(tu x)
结论:质元在参与波动的过程中,内部的动能和 势能的变化是完全相等(同相)的。
质元的总机械能为:
W W k W p V A 2 2sin 2(tu x)
第十五章 机械波
机械波传播的两个基本特点: 1、各个质点的振动周期和波源相同; 2、同一时刻,在波的传播方向上,各个质点振动的相 位依次落后。或不同时刻,同一相位是由近到远向前 推进。 波的传播实质上是相位的传播。
u
·····················u··T··x
u
x 0 A c o s, v 0 A s in
A
x02
022
tg1( 0 ) x0
弹簧振子
(1)水平弹簧振子 Fkx
固有角频率: k m
固有周期: T 2 m k
k为劲度系数
(2)竖直悬挂的弹簧振子
弹性力与重力(恒力)的合力为:
Fmgkx
平衡点满足: mg kx0
掌握谐振曲线和旋转矢量法
简谐振动的速度和加速度
由简谐振动的方程 xAcos(t)可得:
vdx Asin(t )
dt
Acos(t 2)
a

d2x dt2
2Acos(t
)
2Acos(t )
质点所受合外力为正比回复力,则质点的运动是
简谐振动 谐振方程:
yy 1 y 2A co t s) (
A A 1 2A 2 22A 1A 2cos
212r2r1
•合振幅:
A A 1 2A 2 22A 1A 2cos •相位差:
212r2r1
•干涉的极值条件:
干 涉 极 大 点 : 2 k( k 0 , 1 , 2 , . . . )
F kx
xAcos(t)
固有角频率: k
m
固有周期: T 2 2 m

k
对刚体的转动,若其受到的合外力矩为正比回复力
矩,则刚体的转动是简谐振动
Mk cos(t)
固有角频率: k 固有周期:T 2 2 J
J

k
由初始条件(t=0)求振幅和相位
准弹性力
F k x 0 k x k (x x 0 ) k x
固有角频率: k m
固有周期: T 2 mg siln
若θ很小,则有: sin
M m glk
l
θ
m
mg
其中: k mgl
固有角频率:
21 2r 2 r 1 r 1 r 2 2
干 涉 极 大 点 : r 1 r 2 k ( k 0 , 1 , 2 , . . . )
合振幅: AA1 A2 若:A 1A 2,则 A2A 1
干 涉 极 小 点 : r 1 r 2 ( k 1 2 ) ( k 0 , 1 , 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