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模拟试题

合集下载

2024届高考高效提分物理模拟演练卷 全国乙卷

2024届高考高效提分物理模拟演练卷 全国乙卷

2024届高考高效提分物理模拟演练卷全国乙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8题)第(1)题某冰壶比赛赛道的简化图如图所示。

A、B、C、D是水平冰面直线赛道上的四个点,其中A是掷出点,D是营垒中心,。

运动员将冰壶从A点以初速度掷出,冰壶沿直线做减速运动,经过B点时速度恰好为,另一运动员用冰刷摩擦B、D之间的冰面以减小动摩擦因数,冰壶恰好到达营垒中心D。

若未用冰刷摩擦冰面时,冰壶与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假设摩擦后的冰面光滑程度处处相同,则摩擦后冰並与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A.B.C.D.第(2)题某项研究需要引入“加速度变化快慢”,它的单位是( )A.m/s B.m/s2C.m/s3D.m2/s2第(3)题北京冬奥会于2022年2月4日开幕,在2月8日进行的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比赛中,中国选手谷爱凌获得了该项目历史上第一块金牌。

下图为“大跳台”赛道的示意图,由助滑道、起跳区、着陆坡、终点线、停止区组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助滑道上运动员下蹲,双臂向后紧贴身体,以减小起跳时的速度B.运动员在助滑道上加速下滑时,运动员处于超重状态C.所有运动员在着陆坡落地时,他们的速度方向一定相同D.着陆时运动员控制身体屈膝下蹲,是为了减小平均冲击力第(4)题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成功与在轨的“天宫”空间站核心舱对接。

已知对接后的“神舟十七号”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在轨高度约为,运行周期为。

地球半径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取,引力常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于B.组合体在轨运行速度约为C.地球的平均密度大于D.由于不受重力,空间站中的烛焰呈近似球形第(5)题湖面上停着A、B两条小船,它们相距。

一列水波正在湖面上沿A、B连线的方向传播,每条小船每分钟上下浮动30次。

当A船位于波峰时,B船在波谷,两船之间还有一个波峰,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水波的周期为B.该水波的频率为C.该水波的波长为D.该水波的波速为第(6)题假定“嫦娥X号”测得月球表面物体做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已知引力常数为G。

高考模拟试卷 物理试卷+答案

高考模拟试卷 物理试卷+答案

内部★启用前2024年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演练)物理本试卷共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共4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4分;第8~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6分,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 如图,齐齐哈尔到长春的直线距离约为400km。

某旅客乘高铁从齐齐哈尔出发经哈尔滨到达长春,总里程约为525km,用时为2.5h。

则在整个行程中该旅客()A. 位移大小约为525km,平均速度大小约为160km/hB. 位移大小约为400km,平均速度大小约为160km/hC. 位移大小约为525km,平均速度大小约为210km/hD. 位移大小约为400km,平均速度大小约为210km/h【答案】B【解析】【详解】位移是起点到终点的有向线段,则在整个行程中该旅客位移大小约为400km,平均速度大小约为400km /h 160km /h 2.5x v t === 故选B 。

2. 2023年8月,我国首次在空间站中实现了微小卫星的低成本入轨。

在近地圆轨道飞行的中国空间站中,航天员操作机械臂释放微小卫星。

若微小卫星进入比空间站低的圆轨道运动,则入轨后微小卫星的( )A. 角速度比空间站的大B. 加速度比空间站的小C. 速率比空间站的小D. 周期比空间站的大【答案】A【解析】【详解】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得 222224GMm v m r ma m m r r r Tπω==== 可得ω=2GM a r =,v =,T =由于微小卫星的轨道半径小于空间站的轨道半径,则入轨后微小卫星的角速度比空间站的大,加速度比空间站的大,速率比空间站的大,周期比空间站的小。

2024届全国高三高考实战模拟(全国1卷)物理试题(二)

2024届全国高三高考实战模拟(全国1卷)物理试题(二)

2024届全国高三高考实战模拟(全国1卷)物理试题(二)一、单选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共7题)第(1)题如图甲是滚筒式洗衣机。

洗衣机脱水完成前的某段时间内,可认为水已脱干,衣物紧贴着滚筒壁在竖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乙所示。

若一件小衣物在此过程中随滚筒转动经过最高位置a、最低位置c、与滚筒圆心等高位置b、d,则该件小衣物在( )A.衣物a、b、c、d四点的线速度相同B.衣物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所受的合外力不变C.衣物在c位置对滚筒壁的压力大小等于重力D.衣物在b位置受到的摩擦力和在d位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相同第(2)题如图所示,在同一竖直面内,物块1从a点以速度水平抛出,同时物块2从b点以速度抛出,两物块在落地前相遇,两物块均视为质点,除重力外不受其他作用力。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遇点在二者初速度连线交点的正下方B.只改变的大小,两物块仍可相遇C.只改变的大小,两物块仍可相遇D.只把的方向向左转动,两物块仍可相遇第(3)题取一条较长的软绳,用手握住一端拉平后连续周期性地向上、向下抖动,可以看到在绳上产生一列波,a、b、c为绳上的质点,某时刻波刚好传播到质点c,绳上形成的波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手开始抖动时运动方向向上B.之后质点a比质点b先回到平衡位置C.该时刻质点a的速度比质点b的速度大D.图中为波源开始振动后1.5周期时刻的波形第(4)题某中学航天课外活动小组在发射飞行器,升空后,飞行器斜向上运动,方向与竖直方向成角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如图所示。

若空气阻力大小为重力的倍,g为重力加速度,飞行器的质量为m保持不变,则飞行器推力(不再考虑其它作用力,)的大小是( )A.B.C.D .第(5)题绝缘天花板上悬挂有带正电的带电绳,绳的质量和带电量都分布均匀,若在虚线下方加上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绳静止时的形状应为( )A .B .C .D .第(6)题2024年4月3日,遥感四十二号01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卫星的轨道如图所示,其中Ⅰ和Ⅲ为高度不同的圆轨道,椭圆轨道Ⅱ分别与Ⅰ和Ⅲ相切于P 点和Q 点。

山东省潍坊市2024届高三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全真演练物理试题

山东省潍坊市2024届高三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全真演练物理试题

山东省潍坊市2024届高三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全真演练物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8题)第(1)题如图(a)所示,太阳系外的一颗行星P绕恒星Q做匀速圆周运动。

由于P的遮挡,探测器探测到Q的亮度随时间做如图(b)所示的周期性变化,该周期与P的公转周期相同。

已知Q的质量为,引力常量为G。

关于P的公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周期为B.半径为C.角速度的大小为D.加速度的大小为第(2)题涡流内检测技术是一项用来检测各种金属管道是否有破损的技术。

下图是检测仪在管道内运动及其工作原理剖面示意图,当激励线圈中通以正弦交流电时,金属管道壁内会产生涡流,涡流磁场会影响检测线圈的电流。

以下有关涡流内检测仪的说法正确的是( )A.检测线圈消耗功率等于激励线圈输入功率B.在管道内某处检测时,如果只增大激励线圈中交流电的频率,则检测线圈的电流强度不变C.在管道内某处检测时,如果只增大激励线圈中交流电的频率,则检测仪消耗功率将变大D.当检测仪从金属管道完好处进入到破损处检测时,管道壁中将产生更强的涡流第(3)题如图所示,在“研究共点力的合成”实验中,把橡皮筋一端用图钉固定于P点,同时用两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将橡皮筋拉长,这时不用记录的是()A.橡皮筋另一端到达的位置O点B.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C.橡皮筋伸长的长度D.两条细绳的方向第(4)题如图所示,滑翔伞是一批热爱跳伞、滑翔翼的飞行人员发明的一种飞行器。

现有一滑翔伞沿直线朝斜向下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若空气对滑翔伞和飞行人员的作用力为F,则此过程中F的方向可能是( )A.B.C.D.第(5)题如图所示,、、、为四个质量均为的带电小球,恰好构成“三星拱月”之形。

小球、、在光滑绝缘水平面内的同一圆周上绕点做半径为的匀速圆周运动,三个小球带同种电荷,电荷量大小为,三小球所在位置恰好将圆周三等分。

2024年全国高考调研模拟试卷理综物理试题(四)

2024年全国高考调研模拟试卷理综物理试题(四)

2024年全国高考调研模拟试卷理综物理试题(四)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8题)第(1)题质量为M的小孩站在质量为m的滑板上,小孩和滑板均处于静止状态,忽略滑板与地面间的摩擦.小孩沿水平方向跃离滑板,离开滑板时的速度大小为v,此时滑板的速度大小为.A.B.C.D.第(2)题如图所示,每一级台阶的高度,宽度,将一小球从最上面台阶的边沿以某初速度水平抛出。

取重力加速度大小,不计空气阻力。

若小球落在台阶3上,则小球的初速度大小可能为( )A.1m/s B.2m/s C.3m/s D.4m/s第(3)题质量为1kg的物体以初速度v。

从固定斜面底端冲上斜面,物体在斜面上运动过程中的图像如图所示(g=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斜面与水平面夹角为37°B.2s内该物体重力势能变化的最大值为12.5JC.该物体在斜面上运动过程中机械能一定不守恒D.该物体在斜面上运动过程中合外力冲量为零第(4)题如图所示的水平轨道足够长,只有部分是粗糙的,其长度为,其余部分是光滑的,质量为1kg,长度为的粗细相同的匀质软绳静止在点的左侧(绳的右端在点),软绳与粗糙部分的动摩擦因数为,现用的水平向右的恒力作用在软绳上,软绳始终保持伸直状态且长度不变,重力加速度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在软绳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软绳先做匀加速后做匀减速运动B.软绳的左端能经过点C.软绳的最大动能为0.5J D.软绳克服摩擦力做功4.0J第(5)题如图所示,用同种细导线做成两个闭合单匝线圈,正方形线圈的边长与圆形线圈的直径相等,把它们放入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均匀变化的同一匀强磁场中,线圈所在平面均与磁场方向垂直,若正方形,圆形线圈中感应电动势分别用,表示,感应电流分别用,表示,则()A.B.C.D.第(6)题木星有4颗卫星是伽利略发现的,称为伽利略卫星,其中有两颗卫星的轨道半径之比约为。

2024届高考全国名校模拟考物理试题(附答案)

2024届高考全国名校模拟考物理试题(附答案)

2024届高考全国名校模拟考试题物 理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两种放射性元素A 、B 的半衰期分别为t A 、t B ,且t A t B=12 ,A 、B 衰变产物稳定.某时刻一密闭容器内元素A 、B 原子核个数(均足够多)之比n A n B=12 ,经过时间t =t B ,该容器内元素A 、B 的原子核个数之比变为( )A .12 B .21 C .14 D .412.如图所示,小球通过两根轻绳1、2悬挂于车中,其中绳2沿水平方向.小车在水平面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两绳一直保持拉直状态.若加速度稍稍减小,则( )A .当加速度方向向右时,绳1张力变大,绳2张力变小B .当加速度方向向右时,绳1张力变小,绳2张力变小C .当加速度方向向左时,绳1张力不变,绳2张力变大D .当加速度方向向左时,绳1张力不变,绳2张力变小3.如图所示是一半圆柱形玻璃砖的横截面,一束复色光射入玻璃砖,从圆心O 处射出的折射光线分成了a 、b 两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玻璃砖对a 光的折射率较大B .a 光在真空中的波长较长C .a 光在玻璃砖中的速度较小D .若逐渐增加入射角,最先消失的是a 光4.工程上经常利用“重力加速度法”探测地下矿藏分布,可将其原理简化,如图所示,P 为某地区水平地面上一点,如果地下没有矿物,岩石均匀分布、密度为ρ,P 处的重力加速度(正常值)为g ;若在P 点正下方一球形区域内有某种矿物,球形区域中矿物的密度为12 ρ,球形区域半径为R ,球心O 到P 的距离为L ,此时P 处的重力加速度g ′相比P 处重力加速度的正常值g 会偏小,差值δ=g -g ′可称为“重力加速度反常值”.关于不同情况下的“重力加速度反常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球心O 到P 的距离变为2L ,则“重力加速度反常值”变为12 δ B .若球形区域半径变为12 R ,则“重力加速度反常值”变为18 δC .若球形区域变为一个空腔,即“矿物”密度为0,则“重力加速度反常值”变为4δD .若球形区域内为重金属矿物,矿物密度变为32 ρ,则“重力加速度反常值”变为-32 δ5.如图所示,将一粗细均匀且由同种材料制成的线圈放入匀强磁场中(磁场的方向垂直线圈所在平面向里),线圈的上部分为半圆,下部分为等边三角形的两边,线圈的A 、B 两端接一电源,线圈下部分所受安培力的大小为F 0,则整个线圈所受安培力的大小为( )A .π+4π F 0 B .2π+4π F 0 C .π+4π+2 F 0 D .π+4π-2 F 06.一根长绳沿x 轴放置,现让绳子中间的P 点作为波源,从t =0时刻开始沿竖直方向做简谐运动,振幅A =10 cm.绳上形成的简谐波沿绳向两侧传播,波长λ=1 m .t =7.5 s 时刻绳上形成的波形如图所示,此时波源位于平衡位置上方y =52 cm 处.则0~7.5 s 内x =1 m 处的质点经过的路程为( )A .45 cmB .35 cmC .(40+52 ) cmD .(40-52 ) cm 7.如图所示,小车甲、乙的质量均为m,小车甲在外力(图中未画出)作用下,一直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v0;小车乙左侧固定一轻质弹簧,开始时静止在小车甲的右侧,弹簧处于自由伸长状态,小车压缩弹簧过程,弹簧一直处在弹性限度内.不计小车乙与地面间的摩擦阻力,则()A.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储存的弹性势能为12m v 2B.弹簧被压缩到最短的过程,弹簧弹力对小车甲做的功为-12m v2C.弹簧被压缩到最短的过程,弹簧弹力对小车甲的冲量大小为2m v0D.弹簧从被压缩到复原的过程,除弹簧弹力外,合外力对小车甲做的功为m v208.如图所示,发电机输出电压峰值一定的正弦式交流电,接入理想变压器原线圈,导线电阻r=2 Ω,原线圈匝数n1=50,副线圈有两个绕组,匝数分别为n2=50,n3=150,负载定值电阻R=8 Ω,下列不同连接方式中,电阻R功率最大的是()A.a端接1,b端接2B.a端接3,b端接4C.2、3连接,a端接1,b端接4D.1、3连接,a端接2,b端接4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9.下列现象及关于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等温膨胀过程中,气体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B.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是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能量守恒定律C.0 ℃的冰融化为0 ℃的水,此过程系统吸收热量,内能增加D.“覆水难收(泼出去的水难以收回)”反映了与热现象有关的宏观过程具有方向性10.玩具小车在水平地面上从静止开始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再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下.已知小车加速和减速过程的位移之比为3∶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车加速和减速过程的平均速度之比为3∶5B.小车加速和减速过程的时间之比为3∶5C.小车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通过的位移之比为9∶4D.小车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通过的位移之比为3∶211.如图所示,空间中有八个点分别位于同一正方体的八个顶点,a点和f点固定有正点电荷,c点和h点固定有负点电荷.已知四个点电荷带电荷量的绝对值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正方体中心处的合场强为0B.e、d两点的电势相等C.将一带正电的试探电荷从d点移动到g点,电场力做的功为0D.b、e两点场强大小相等、方向不同12.如图所示,半径为R、圆心为O的圆形区域内存在一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a、b 为圆形边界上的两点,a、O、b三点共线,ab水平.电子带电荷量为-e、质量为m,以速率v从a处射入磁场,当电子在a处的速度方向与aO夹角为30°、斜向下时,离开磁场时的速度方向相比进入时的改变了60°.不计电子的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圆形区域中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m v 2eRB.改变入射方向,当电子经过O点时,电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为2πR 3vC.改变入射方向,电子离开磁场时的速度方向不变D.改变入射方向,两次入射方向不同,电子可能从同一位置射出磁场三、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60分.13.(7分)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利用以下装置研究两小球的正碰.安装好实验装置,在水平地面上铺一张白纸,白纸上铺复写纸,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O.接下来的实验步骤如下.步骤1:不放小球B,让小球A从斜槽上G点由静止释放,并落在地面上.重复多次,用尽可能小的圆,把小球A的所有落点圈在里面,其圆心就是小球A落点的平均位置.步骤2:把小球B静止放在轨道前端边缘位置,让小球A从G点由静止释放,与小球B 碰撞.重复多次,并使用与步骤1中同样的方法分别标出碰撞后两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步骤3: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三个落地点平均位置M、P、N到O点的距离,即线段OM、OP、ON的长度.(1)上述实验除需要测量线段OM 、OP 、ON 的长度外,还需要测量小球的质量,为了防止碰撞后A 球反弹,应保证A 球的质量m 1________B 球的质量m 2(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若两个小球碰撞前后动量守恒,需验证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m 1、m 2、OM 、OP 和ON 表示)(3)若两个小球的碰撞为弹性碰撞,测量出长度比值k =MNOP ,则k =________.(用数字表示)(4)本实验中下列可能造成误差的是________. A .小球在斜槽上运动时有摩擦 B .轨道末端未调节水平C .小球A 未从同一高度释放D .轨道末端到地面的高度未测量14.(7分)实验室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电流表,为了尽量准确测量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E 和内阻r ,某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电路图.电流表的内阻记为R g ,具体值未知.主要实验步骤如下:①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②断开开关S 2,闭合开关S 1,调节电阻箱R 取不同的值,记录对应的电流表的示数I ,利用数据描点作图,画出的1I - R 图像如图2中Ⅰ所示;③闭合开关S 2,调节电阻箱R 取不同的值,记录对应的电流表的示数I ,利用数据描点作图,画出的1I - R 图像如图2中Ⅱ所示.请完成下列问题.(1)在图3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实物图.(2)实验中调节电阻箱R 的阻值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 .应从大向小逐渐调节 B .应从小向大逐渐调节C .从大向小或从小向大调节都可以(3)某次电流表指针如图4所示,则电流表的读数为________ mA.(4)测出图2中拟合的直线Ⅰ、Ⅱ的斜率均为k =0.71 V -1,纵截距分别为b 1=15.1 A -1,b 2=8.0 A -1,可计算出干电池电动势E =________ V ,内阻r =________ Ω;电流表的内阻R g =________ Ω.(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15.(8分)某学习小组设计了一个简易温度计,一根细长的均匀玻璃管一端开口,管内用水银柱封闭有一段气柱.如图所示,当管口竖直向上时,气柱长度为L 1=40 cm ,当管口竖直向下时,气柱长度为L 2=60 cm ,管内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环境温度T 0=300 K.(1)求玻璃管水平放置时的气柱长度L 0.(2)①当玻璃管水平放置时,环境温度上升了Δt =1 ℃,求水银柱在玻璃管中移动的距离Δx ,并判断温度计的标度是否均匀.②请举出一条提高温度计灵敏度的措施(ΔxΔt 越大,装置灵敏度越高).16.(8分)如图所示,带有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A 、B 竖直放置,极板A 、B 间电压为U ,A 极板电势高于B 极板,两极板长度均为H .一可视为质点的质量为m 、带电荷量为q 的带正电小球,从A 极板正上方h =H3 处以某一速度水平抛出,进入电场后做直线运动,恰从B 极板下边缘飞出,电容器内部电场可视为匀强电场,不考虑边界效应,重力加速度为g ,忽略空气阻力.求:(1)小球在电容器上方与电场中的运动时间之比t 1∶t 2; (2)小球的初速度大小v 0及两极板间距离d .17.(14分)如图所示,a 、b 两根完全相同的金属棒放置在倾角为θ=37°的两平行导轨上,导轨的顶端接有定值电阻R =0.4 Ω和开关S(初始时开关闭合),整个导轨放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1 T 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导轨所在平面向上.现在给金属棒a 施加一平行于导轨向下的恒力F =0.212 N ,使其从t =0时刻由静止开始运动,t 0=1 s 时,金属棒b 刚好开始滑动,已知两金属棒的质量均为m =0.1 kg 、电阻均为r =0.4 Ω、长度均为L =1 m ,两金属棒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78 ,重力加速度为g =10 m/s 2,导轨间距为L =1 m ,金属棒始终与导轨垂直,且与导轨接触良好,导轨电阻不计,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sin 37°=0.6.(1)求0~t 0时间内,金属棒a 下滑的位移大小; (2)求0~t 0时间内,金属棒a 上产生的焦耳热;(3)若金属棒b 开始滑动的瞬间,立即断开开关S ,在t 1时刻,金属棒a 中的电流恰好达到最大值,已知在t 1~2t 1时间内,金属棒a 下滑的位移为s 0,求这段时间内金属棒b 的位移大小.18.(16分)如图所示,木板B 和物块A 质量均为m ,开始木板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物块位于木板最左端.物块与木板、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木板和物块用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线绕过光滑定滑轮连接,初始时细线绷紧.现对物块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定拉力,当物块运动到木板正中间时撤去拉力,最后物块恰好停在木板的最右端.已知细线足够长,整个过程木板不会撞到滑轮,物块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为g ,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1)求物块向右加速和减速所用时间之比t 1t 2.(2)求拉力F 的大小.(3)若已知木板长度为L ,当物块运动到木板正中间时,撤去拉力的同时细线断裂,通过计算判断最终物块能否停在木板上.若能,求物块停在木板上的位置;若不能,求物块离开木板时的速度大小.参考答案1.答案:C答案解析:结合题述可知,经过时间t =t B ,元素A 经过两个半衰期,原子核个数变为n ′A =14 n A ,元素B 经过一个半衰期,原子核个数变为n ′B =12 n B ,容器内元素A 、B 的原子核个数之比变为n ′A n ′B=n A 2n B=14 ,C 正确.2.答案:C答案解析:第一步:沿竖直方向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设绳1、2上的张力大小分别为T 1、T 2,绳1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小球质量为m ,小车在水平面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小球竖直方向受力平衡,有T 1cos θ-mg =0,得T 1=mgcos θ ,两绳一直保持拉直状态,θ不变,可知T 1一直保持不变.第二步:加速度沿不同方向时,沿水平方向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在水平方向上,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当加速度方向向右时,有T 2 -T 1sin θ=ma ,得T 2=T 1sin θ+ma =mg tan θ+ma ,若加速度稍稍减小,则T 2减小.当加速度方向向左时,有T 1sin θ-T 2=ma ,得T 2=T 1sin θ-ma =mg tan θ-ma ,若加速度稍稍减小,则T 2增大.综上,C 正确.3.答案:B答案解析:由折射定律有n =sin αsin β ,假设光沿折射光线的反方向从空气射入玻璃砖,由光的可逆性可知a 、b 两束光在玻璃砖中的折射角相同,b 光的入射角大,玻璃砖对b 光的折射率大,A 错误.在真空中由c =λf 可得λ=cf ,可知a 光在真空中的波长较长,B 正确.由折射知识有n =cv ,可知a 光在玻璃砖中的速度较大,C 错误.若临界角为C ,有sin C =1n ,可知b 光的临界角较小,若逐渐增加入射角,b 光最先达到临界角而发生全反射,最先消失的是b 光,D 错误.4.答案:B答案解析:当球形区域中矿物的密度为12 ρ时,在球体中补上密度也为12 ρ的等体积物质,球体中物质的密度变成正常密度ρ,此时P 处质量为m 的质点受到的重力为mg ,可看成补上的密度为12 ρ的物质对P 处质点的引力与原来引力mg ′的矢量和,即mg =mg ′+G 43πR 3ꞏ12ρm L 2 ,则δ=g -g ′=2πGR 3ρ3L 2 .若球心O 到P 的距离变为2L ,则“重力加速度反常值”变为14 δ,A 错误.若球形区域半径变为12 R ,则“重力加速度反常值”变为18 δ,B 正确.若球形区域变为一个空腔,在球体中需补上密度为ρ的物质,此时P 处质量为m 的质点受到的重力为mg ,有mg =mg ′3+G 43πR 3ρm L 2 ,δ3=g -g ′3=4πGR 3ρ3L 2 ,则“重力加速度反常值”变为2δ,C 错误.若球形区域中矿物的密度变为32 ρ,矿物可看成密度为ρ和密度为12 ρ的两部分物质的叠加,此时P 处重力加速度的值比正常值大,有mg ′4=mg +G 43πR 3ꞏ12ρmL 2 ,“重力加速度反常值”为δ4=g -g ′4=-2πGR 3ρ3L 2 =-δ,D 错误.5.答案:A答案解析:由电阻定律可知,线圈上、下两部分的电阻之比为R 1R 2=πr 4r =π4 ,由并联电路特点可知I 1I 2=R 2R 1=4π ,线圈上、下两部分有效长度相等,则线圈上、下两部分所受安培力大小之比为F 1F 0=I 1I 2=4π ,线圈上、下两部分所受安培力方向相同,可得整个线圈所受安培力大小为F 1+F 0=π+4π F 0,A 正确.6.答案:D答案解析:由题图可知波源P 起振方向向下,0~7.5 s 内质点P 的振动图像如图甲所示.此过程波源P 经过的总路程s P =8A -y =(80-52 )cm ,x =1 m 处的质点Q 平衡位置到波源P 平衡位置的距离恰好为λ,波从波源P 出发经过一个周期到达Q ,以后P 、Q 步调一致,Q 比P 少了一次全振动.此过程Q 的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此过程Q 经过的总路程s =s P -4A =(40-52 )cm ,D 正确.7.答案:A答案解析:小车甲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以小车甲为参考系,小车乙以大小为v 0的初速度冲向甲,相对甲的速度为0时,弹簧压缩到最短,小车乙的动能全部转化为弹性势能,弹簧储存的弹性势能为12 m v 20 ,A 正确.以地面为参考系,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小车乙的速度大小为v 0,弹簧被压缩到最短的过程,由功能关系可知,除弹簧弹力外,合外力对小车甲做的功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增加量,弹簧弹性势能增加了12 m v 20 ,小车乙动能增加了12 m v 20 ,则系统机械能的增加量为m v 20 ,可知合外力对小车甲做的功为m v 20 ,对小车甲,其动能保持不变,由动能定理可知,弹簧弹力对小车甲做的功为-m v 20 ,B 错误.由动量定理知,弹簧被压缩到最短的过程,弹簧弹力对小车乙的冲量大小为m v 0,由于弹簧对小车甲、乙的弹力始终等大反向,可知弹簧弹力对小车甲的冲量大小也为m v 0,C 错误.以小车甲为参考系,小车乙以大小为v 0的初速度冲向甲,弹簧先压缩后复原,弹簧恢复原长时小车乙相对小车甲的速度大小为v 0、方向水平向右,相对地面的速度大小为2v 0,由功能关系可知,除弹簧弹力外,合外力对小车甲做的功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增加量,为2m v 20 ,D 错误.8.答案:D答案解析:第一步:计算出变压器及右侧部分在原线圈电路中的等效电阻如图所示,将变压器及右侧部分等效为一个电阻R ′,当a 、b 端与副线圈绕组按不同方式连接时,副线圈等效匝数设为n ′2,设原线圈两端电压、流过的电流分别为U 1、I 1,电阻R 两端的电压、流过的电流分别为U 2、I 2,则有R ′=U 1I 1 =n 1n ′2 U 2n ′2n 1I 2 =n 21 n ′22 U 2I 2 =n 21 n ′22 R .第二步:判断等效电阻取何值时功率最大设发电机输出电压有效值为E ,等效电阻R ′的功率为P ′=I 21R ′=⎝⎛⎭⎫Er +R ′ 2R ′=E 2r 2R ′ +R ′+2r,可知当r 2R ′ =R ′时,等效电阻R ′的功率P ′有最大值,此时R ′=r . 第三步:判断哪种接法能满足功率最大当a 端接1,b 端接2时,副线圈等效匝数为n 2=50,R ′=n 21n 22 R =8 Ω,当a 端接3,b端接4时,副线圈等效匝数为n 3=150,R ′=n 21 n 23 R =89 Ω,当2、3连接,a 端接1,b 端接4时,副线圈等效匝数为n 3+n 2=200,R ′=n 21 (n 3+n 2)2 R =12 Ω,当1、3连接,a 端接2,b 端接4时,副线圈等效匝数为n 3-n 2=100,R ′=n 21 (n 3-n 2)2 R =2 Ω,此时R ′=r ,等效电阻R ′的功率P ′有最大值,即电阻R 的功率最大,D 正确.9.答案:ACD答案解析: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在等温膨胀过程中,气体对外做功,内能不变,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气体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A 正确.热力学第一定律反映了热现象中的能量守恒,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与热现象有关的宏观过程具有方向性,B 错误.0 ℃的冰融化为0 ℃的水,系统分子势能增加,分子平均动能不变,分子总动能不变,系统内能增加,C 正确.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意义是一切自发过程总是沿着分子热运动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泼出去的水相比盆中的水,分子无序性增加了,反映了与热现象有关的宏观过程具有方向性,D 正确.10.答案:BD答案解析:设小车的最大速度为v m ,则加速和减速过程的平均速度均为12 v m ,A 错误.设小车加速和减速过程的时间分别为t 1、t 2,加速和减速过程的位移分别为x 1、x 2,则有x 1=12 v m t 1,x 2=12 v m t 2,t 1t 2=x 1x 2=35 ,B 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t 2=53 t 1,则小车运动的总时间t 总=t 1+t 2=83 t 1,一半时间为t 总2 =43 t 1,设减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为a 2,43 t 1时小车的速度为v 1,有v 1=v m -a 2(t 总2 -t 1)=v m -13 a 2t 1,可得v 1=45 v m ,前一半时间小车的位移x 前=12 v m t 1+12 (v m +v 1)⎝⎛⎭⎫t 总2-t 1 =45 v m t 1,后一半时间小车的位移x 后=12 v 1ꞏt 总2 =815 v m t 1,小车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通过的位移之比为x 前x 后=32 ,C 错误,D 正确.11.答案:CD答案解析:第一步:根据电场叠加判断正方体中心的电场强度正方体中心处,两正点电荷产生的合场强方向平行于ad 方向由a 指向d ,两负点电荷产生的合场强方向也是平行于ad 方向由a 指向d ,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同,所以该处的合场强不为零,A 错误.第二步:根据到点电荷的距离和对称性判断电势大小关系a 和h 处等量异种点电荷产生的电场中,e 、d 两点的电势相等,c 和f 处等量异种点电荷产生的电场中,根据距离正电荷近的点电势高可判断出e 点的电势高于d 点的电势,B 错误;根据到点电荷的距离可知a 处点电荷在g 处产生的电势与f 处点电荷在d 处产生的电势相等,a 处点电荷在d 处产生的电势与f 处点电荷在g 处产生的电势相等,同理,两负点电荷在d 、g 两点产生的电势也相等,则d 、g 两点的电势相等,将一带正电的试探电荷从d 点移动到g 点,电场力做的功为0,C 正确.第三步:根据对称性和选取不同点电荷叠加判断电场强度由对称性可知b 、e 两点场强大小相等、方向不同.判断如下:根据电场强度的叠加原理可得,a 、f 、c 处的三个点电荷在b 处产生的合场强方向平行ec 由e 指向c ,大小为3 k qr 2 ,h 处负点电荷在b 处产生的场强方向平行bh 由b 指向h ,大小为k q3r 2 ,同理,a 、f 、h 处三个点电荷在e 处产生的合场强方向平行bh 由b 指向h ,大小为3 k qr 2 ,c 处负电荷在e 处产生的场强方向平行ec 由e 指向c ,大小为k q3r 2 ,在bche 平面上表示如图所示,D 正确.12.答案:BC答案解析:设电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迹圆心为C ,出射点为d ,如图甲所示,由于电子离开磁场时的速度方向相比进入时的速度方向改变了60°,可知∠aCd =60°,由三角形全等可知∠aCO =∠dCO =30°,电子从d 点射出时的速度方向竖直向下,可知Cd ∥aO ,∠aOC =30°,△aCO 为等腰三角形,可知电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迹半径r =R ,根据洛伦兹力提供电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可得r =m v eB ,代入半径可得B =m veR ,A 错误.改变电子在a 处的入射方向,当电子经过O 点时,如图乙所示,轨迹圆心在圆形边界上的D 点,出射点在e 点,可知四边形aOeD 为菱形,三角形aOD 、eOD 为等边三角形,电子从e 点射出时速度方向仍竖直向下,在磁场中运动轨迹对应的圆心角为120°,电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为t =120°360° T =2πR3v ,B 正确.改变电子在a 处的入射方向,设电子从一般位置f 射出,轨迹圆心为P ,同理可知四边形aOfP 为菱形,出射点对应轨迹半径fP ∥aO ,可知电子射出磁场时速度方向仍竖直向下,即改变入射方向,电子离开磁场时的速度方向不变,C 正确.电子在a 处的速度方向与ab 夹角为30°、斜向下时射出磁场的位置为d ,入射方向再向下偏,电子会在d 、a 间离开磁场,若入射方向向上偏,电子会在d 、b 间离开磁场,电子入射方向与出射点位置是一一对应的,两次入射方向不同.电子不可能从同一位置射出磁场,D 错误.13.答案:(1)大于 (2)m 1ꞏOP =m 1ꞏOM +m 2ꞏON (3)1 (4)BC答案解析:(1)为了防止碰撞后A 球反弹,应保证A 球的质量m 1大于B 球的质量m 2.(2)由于竖直方向上两球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运动,且下落到同一水平面上,故两球运动的时间相同,碰撞过程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得在水平方向有m 1v 0=m 1v 1+m 2v 2,等式两边同乘以时间t ,有m 1v 0t =m 1v 1t +m 2v 2t ,即需验证m 1ꞏOP =m 1ꞏOM +m 2ꞏON .(3)若两个小球的碰撞为弹性碰撞,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 1v 0=m 1v 1+m 2v 2,由能量守恒定律有12 m 1v 20 =12 m 1v 21 +12 m 2v 22 ,解得v 1=m 1-m 2m 1+m 2 v 0、v 2=2m 1m 1+m 2 v 0,或v 1=v 0、v 2=0(不符合题意,舍去),则比值k=MNOP=ON-OMOP=v2-v1v0=1.(4)小球在斜槽上运动时有摩擦,由于每次都从同一点释放,则每次摩擦力做的功一样,小球A每次运动到轨道末端时的速度相同,不会造成实验误差,A错误.本实验要求小球离开轨道末端后做平抛运动,若轨道末端未调节成水平,小球离开轨道末端后将做斜抛运动,会造成实验误差,B正确.小球A未从同一高度释放,会导致小球A运动到轨道末端时的速度不同,会造成实验误差,C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不需要测量轨道末端到地面的高度,D错误.14.答案:(1)如图所示 (2)A(3)50(4)1.41 1.2710.0答案解析:(1)实物连接图如图所示,注意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电流应从正接线柱流入.(2)实验中调节电阻箱R的阻值时,应从大向小逐渐调节,这样回路中电流从小到大变化,可以避免电流超过电流表量程,故选A.(3)毫安表最小分度值为10 mA,可估读到1 mA,则读数为50 mA.(4)开关S2断开时,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I=Er+2R g+R,整理得1I=1E R+r+2R gE.开关S2闭合时,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I=Er+R g+R,整理得1I=1E R+r+R gE.可得1I- R图像的斜率k=1E,得E=1k,直线Ⅰ的纵截距B1=r+2R gE,直线Ⅱ的纵截距B2=r+R gE,可解得r=2b2-B1k,R g=B1-B2k,把数据代入可得E=1.41 V,r=1.27 Ω,R g=10.0 Ω.15.答案解析:(1)设大气压强为p0,水银柱长度为h,管内横截面积为S.由玻意耳定律可知,当玻璃管从平放到管口竖直向上时,有p0L0S=(p0+ρgh)L1S当玻璃管从平放到管口竖直向下时,有p0L0S=(p0-ρgh) L2S可得L0=2L1L2L1+L2=48 cm(2)①当玻璃管水平放置时,原来环境温度T0=300 K,环境温度上升了Δt由盖- 吕萨克定律有L0St0=(L0+Δx)St0+Δt可得Δx=Δtt0L0=1.6 mm由于Δx与Δt成正比,可知在大气压强一定时温度计的标度是均匀的②由以上分析得ΔxΔt=L0t0措施一:可封闭更多的气体,这样L0增大,ΔxΔt增大,可提高测量灵敏度措施二:封闭气体后,可让管口竖直向下,这样L 2>L 0,同理有Δx Δt =L 2t 0,ΔxΔt 增大,也可提高测量灵敏度16.答案解析:(1)小球进入电场前做平抛运动,进入电场后在重力和电场力共同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整个过程竖直方向只受重力,竖直方向的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小球在做平抛运动时有h =12 gt 21小球从被抛出至运动到B 极板下端的全过程,有h +H =12 g (t 1+t 2)2解得t 1∶t 2=1∶1.(2)小球进入电场时速度水平分量为v x 1=v 0,竖直分量为v y 1,小球从右极板下边缘飞出,设飞出时速度水平分量为v x 2,竖直分量为v y 2,小球在电场中加速度水平分量为a x小球做平抛运动阶段,竖直方向有v y 1=gt 1小球在电场中运动时,竖直方向有v y 2=v y 1+gt 2小球进入电场后沿直线运动,有v x 1v y 1 =v x 2v y 2小球进入电场后水平方向有v x 2=v x 1+a x t 2设两极板间电场强度为E ,有qE =ma x 、U =Ed设小球平抛运动阶段水平位移为x 1,在电场中运动阶段水平位移为x 2,有x 1=v x 1t 1 x 2=12 (v x 1+v x 2)t 2 d =x 1+x 2 联立解得d =5qUH3mg ,v 0=2qU 5m17.答案解析:(1)金属棒b 刚好滑动时,有mg sin θ+BI 1L =μmg cos θ 解得I 1=0.1 A则干路上的电流I =⎝⎛⎭⎫I 1r R +I 1 =0.2 A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E =I ⎝⎛⎭⎫r +Rrr +R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有E =BL v 解得v =0.12 m/s对金属棒a ,由动量定理有Ft 0+mg sin θꞏt 0-μmg cos θꞏt 0-B I -Lt 0=m v -0 即Ft 0+mg sin θꞏt 0-μmg cos θꞏt 0-qBL =m v -0 又q =ΔΦr +Rrr +R=BLx r +Rr r +R 联立解得x =0.06 m(2)对金属棒a ,由动能定理有(F +mg sin θ-μmg cos θ)x -W 安=12 m v 2-0。

2024届湖南高考物理仿真模拟测试练习卷

2024届湖南高考物理仿真模拟测试练习卷

2024届湖南高考物理仿真模拟测试练习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8题)第(1)题如图所示,卫星A是2022年8月20日我国成功发射的遥感三十五号04组卫星,卫星B是地球同步卫星,若它们均可视为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卫星P是地球赤道上还未发射的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卫星A的运行周期可能为48hB.卫星B在6h内转动的圆心角是45°C.卫星B的线速度小于卫星P随地球自转的线速度D.卫星B的向心加速度大于卫星P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第(2)题以下四种情景中产生正弦交变电流的是( )A.图甲中矩形线圈绕与匀强磁场方向垂直的中心轴沿顺时针方向转动B.图乙中矩形线圈的一半放在具有理想边界的匀强磁场中,线圈按图示方向绕轴线匀速转动C.图丙中圆柱形铁芯上沿轴线方向绕有矩形线圈,铁芯绕轴线以角速度转动D.图丁中矩形线圈绕与匀强磁场方向平行的中心轴转动第(3)题下列能量条形图表示了一作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在释放处和下落至一半高度处,其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对大小关系,可能正确的是()A.B.C.D.第(4)题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托举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天问一号探测器将在地火转移轨道飞行约7个月后,到达火星附近,通过“刹车”完成火星捕获,进入环火轨道,并择机开展着陆巡视等任务,进行火星科学探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7月23日12时41分”指的是时间间隔B.“7个月”指的是时刻C.“天问一号”从地球到火星的位移大小就是其运行轨迹的长度D.研究“天问一号”探测器在地火转移轨道飞行的轨迹时可以将探测器看成质点第(5)题物理学的发展丰富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促进了物质生产的繁荣与人类文明的进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开普勒通过对行星观测记录的研究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B.伽利略指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C.卡文迪许测出了引力常量G的数值D.牛顿运动定律是自然界普遍适用的基本规律之一第(6)题某滑雪赛道如图所示,滑雪运动员从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经圆弧滑道起跳。

2024届山东省高考仿真模拟卷物理试题(一)

2024届山东省高考仿真模拟卷物理试题(一)

2024届山东省高考仿真模拟卷物理试题(一)一、单选题 (共6题)第(1)题如图所示,一束单色细光束从M点沿平行于直径AB方向射入玻璃球,经两次折射后从B点射出,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则玻璃球对细光束的折射率为( )A.B.C.D.第(2)题钓鱼可以修身养性,颇受人们喜爱。

如图为某鱼漂的示意图,鱼漂上部可视为圆柱体。

当鱼漂受到微小扰动而上下振动,某钓友发现鱼漂向下运动时圆柱体上的M点恰好可以到达水面,向上运动时圆柱体上的N点恰好可以露出水面。

忽略水的阻力和水面波动影响,则( )A.鱼漂的振动为简谐运动B.鱼漂振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C.M点到达水面时,鱼漂的动能最大D.N点到达水面时,鱼漂的加速度最小第(3)题中国空间站在轨运行周期为1.54h,地球半径为6400km,重力加速度取9.8m/s2。

在2022年,曾经两次遭遇星链卫星的恶意靠近,为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中国空间站不得不通过变轨积极规避。

首先变轨到更高的轨道(A到B过程),待星链卫星通过之后,再回到原运行轨道(C到D过程)。

已知卫星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间站距地面的高度大约400kmB.第一次加速后的速度比第二次加速后的速度小C.变轨避险的过程,空间站先经过两次减速进入更高轨道,再经过两次加速回到原轨道D.空间站轨道如果在赤道平面内,一天内经赤道上空同一位置最多16次第(4)题在轴上两点分别放置两电荷和为两电荷中垂线上一点,且,在轴上的电场强度与的图线如图所示,规定场强沿轴正方向为正,则( )A.两电荷为等量异种电荷B.点电势小于0C.电子从到运动过程中电势能增大D.电子从到运动过程中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第(5)题如图所示的电路中,a、b接在电动势恒定、内阻为r的正弦交变电源上,变压器为理想变压器,A、V均为理想交流电表,电压表示数为U、电流表示数为I,电源的总功率为P。

移动滑片改变滑动变阻器的电阻R,下列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A.B.C.D.第(6)题杭州亚运会中,女子决赛时,中国队在第四道,并遥遥领先于其他队获得冠军,关于这次比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队的平均速度最大B.起跑时,助跑器对脚的力大于于脚蹬助跑器的力C.接棒时,后面的运动员可以把前面的运动员看成质点D.运动员以相同大小的线速度转弯时,跑内圈的加速度比跑外圈的加速度大二、多选题 (共4题)第(1)题如图,在直角坐标系的一、四象限内有大小为、方向沿y轴正方向的匀强电场,虚线OM与x轴夹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温州市五校高考物理模拟试题浙江温州市五校201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物理试题及答案(2015.07)A卷一、选择题:1/4/6/8为多项选择,其余为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50分。

1.下列实例属于超重现象是:A.汽车驶过拱形桥顶端B.荡秋千的小孩通过最低点C.跳水运动员被跳板弹起,离开跳板向上运动D.火箭点火后加速升空解析本题考查了超、失重现象的本质.物体运动时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属于超重现象.A、C两个选项中的汽车和运动员都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均不正确;B、D两个选项中的小孩和火箭都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处于超重状态,均正确.2.一辆总质量为1500kg的汽车,由静止开始沿平直公路以额定功率p=90kw启动,并保持额定功率行驶.汽车匀速运动过程中,突然发现前方有障碍物,立即以大小5m/s的加速度开始刹车,汽车最后停下来.整个过程中,汽车位移为765m,刹车之前汽车受到的阻力恒为3000N.汽车刹车过程位移大小和汽车保持额定功率运动的时间分别是:A、90;30B、60;20C、60;30D、90;20答案A3.如图3-3-14所示,不可伸长的轻绳AO和BO下端系一个物体P,细线长AOBO,A、B两端点在同一水平线上,开始时两线刚好绷直,BO垂直于AB,如图所示.现保持A、B在同一水平线上,使A逐渐远离B,在此过程中,细线上的拉力FA、FB的大小随A、B间距离的变化情况是:A.FA随距离增大而一直增大B.FA随距离增大而一直减小C.FB随距离增大而一直增大D.FB随距离增大而一直减小解析:开始(OB垂直与AB)时,FB=G,而FA=0;移动A后,受力如图1,此时明显FBG,那么从图1到图2过程,FB是增大的,也可以用极限思想,把AOB拉到几乎直线时,FB是无穷大,也可以说明这个增大的过程.综合得,FB是先减小,然后增大.但是,最小值不一定是垂直时,我们的问题里,除了G不变外,其他都在变化,假如OA位置保持不变(OA和水平夹角不变),垂直时FB才是最小,至于何时达到最小值,要用到数学里余弦定理,建议用极限思维考虑。

答案:A4.某人在地面上用弹簧秤称得其体重为490N.他将弹簧秤移至电梯内称其体重,t0至t3时间段内,弹簧秤的示数如图3-3-15所示,电梯运行的v-t图可能是:(取电梯向上运动的方向为正)解析从图可以看出,t0~t1时间内,该人的视重小于其重力,t1~t2时间内,视重正好等于其重力,而在t2~t3时间内,视重大于其重力,根据题中所设的正方向可知,t0~t1时间内,该人具有向下的加速度,t1~t2时间内,该人处于平衡状态,而在t2~t3时间内,该人则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所以可能的图像为A、D.答案AD5.如图3-3-16是“神舟”系列航天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的示意图,假定其过程可简化为:打开降落伞一段时间后,整个装置匀速下降,为确保安全着陆,需点燃返回舱的缓冲火箭,在火箭喷气过程中返回舱做减速直线运动,则:A.火箭开始喷气瞬间伞绳对返回舱的拉力变小B.返回舱在喷气过程中减速的主要原因是空气阻力C.返回舱在喷气过程中所受合外力可能做正功D.返回舱在喷气过程中处于失重状态解析火箭开始喷气瞬间,返回舱受到向上的反作用力,所受合外力向上,故伞绳的拉力变小,所以选项A正确;返回舱与降落伞组成的系统在火箭喷气前受力平衡,喷气后减速的主要原因是受到喷出气体的反作用力,故选项B错误;返回舱在喷气过程中做减速直线运动,故合外力一定做负功,选项C错误;返回舱喷气过程中产生竖直向上的加速度,故应处于超重状态,选项D错误.答案 A6.如图3-3-17所示,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水平外力F拉动小车和木块一起做无相对滑动的加速运动.小车质量为M,木块质量为m,加速度大小为a,木块和小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在这个过程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A.μmgB.M+m(mF)C.μ(M+m) gD.ma解析m与M无相对滑动,故a相同.对m、M整体F=(M+m)·a,故a=M+m(F)m 与整体加速度相同也为a,对m:f=ma,即f=M+m(mF),又由牛顿第二定律隔离m,f=ma,故B、D正确.答案BD7.如图3-3-18所示,小车质量为M,小球P的质量为m,绳质量不计.水平地面光滑,要使小球P随车一起匀加速运动(相对位置如图3-3-18所示),则施于小车的水平作用力F是:(θ已知)A.mgtanθB.(M+m)gtanθC.(M+m)gcotθD.(M+m)gsinθ解析小球与小车共同沿水平方向做匀加速运动,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tanθ=ma,故a=gtanθ.对球和车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m)a,即F=(M+m)gtanθ.答案 B8. 如图3-3-19所示,一辆小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bc是固定在小车上的水平横杆,物块M穿在杆上,M通过细线悬吊着小物体m,m在小车的水平底板上,小车未动时细线恰好在竖直方向上.现使小车向右运动,全过程中M始终未相对杆bc移动,M、m与小车保持相对静止,已知a1∶a2∶a3∶a4=1∶2∶4∶8,M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依次为f1、f2、f3、f4,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图3-3-19A.f1∶f2=1∶2B.f2∶f3=1∶2C.f3∶f4=1∶2D.tanα=2tanθ解析已知a1∶a2∶a3∶a4=1∶2∶4∶8,在题干第(1)图和第(2)图中摩擦力f=Ma,则f1∶f2=1∶2.在第(3)、第(4)图中摩擦力f3=(M+m)a3,f4=(M+m)a4,f3∶f4=1∶2.第(3)、(4)图中,a3=gtanθ,a4=gtanα.则tanα=2tanθ.答案ACD9.如图3-3-20所示,足够长的传送带与水平面夹角为θ,以速度v0逆时针匀速转动.在传送带的上端轻轻放置一个质量为m的小木块,小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解析小木块被释放后的开始阶段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所受摩擦力沿斜面向下,加速度为a1.当小木块的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同后,小木块开始以a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此时小木块所受摩擦力沿斜面向上,所以a1a2,在v-t图像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故选项D对(传送带模型).答案 D10.如图3-3-21甲所示,绷紧的水平传送带始终以恒定速率v1运行.初速度大小为v2的小物块从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地面上的A处滑上传送带.若从小物块滑上传送带开始计时,小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v-t图像(以地面为参考系)如图3-3-21乙所示.已知v2v1,则:图3-3-21A.t2时刻,小物块离A处的距离达到B.t2时刻,小物块相对传送带滑动的距离达到C.0~t2时间内,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先向右后向左D.0~t3时间内,小物块始终受到大小不变的摩擦力作用解析相对地面而言,小物块在0~t1时间内,向左做匀减速运动,t1~t2时间内,又反向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当其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同时(即t2时刻),小物块向右做匀速运动.故小物块在t1时刻离A处距离,A错误.相对传送带而言,在0~t2时间内,小物块一直相对传送带向左运动,故一直受向右的滑动摩擦力,在t2~t3时间内,小物块相对于传送带静止,小物块不受摩擦力作用,因此t2时刻小物块相对传送带滑动的距离达到值,B正确,C、D均错误(传送带模型).答案 BB卷二、解答题:共50分,11/12/13三小题。

11.两个叠在一起的滑块,置于固定的、倾角为θ的斜面上,如图3-3-22所示,滑块A、B质量分别为M、m,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B与A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已知两滑块都从静止开始以相同的加速度从斜面滑下,求滑块B 受到的摩擦力.(15分)解析把A、B两滑块作为一个整体,设其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m)gsinθ-μ1(M+m)gcosθ=(M+m)a得a=g(sinθ-μ1cosθ).由于a向上的摩擦力,设摩擦力为FB(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θ-FB=ma得FB=mgsinθ-ma=mgsinθ-mg(sinθ-μ1cosθ)=μ1mgcosθ(程序思维法).12. 水平传送带被广泛地应用于机场和火车站,如图3-3-23所示为一水平传送带装置示意图.紧绷的传送带AB始终保持恒定的速率v=1m/s运行,一质量为m=4kg的行李无初速度地放在A处,传送带对行李的滑动摩擦力使行李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随后行李又以与传送带相等的速率做匀速直线运动.设行李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A、B间的距离L=2m,g取10m/s2.(15分)(1)求行李刚开始运动时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加速度的大小;(4分)(2)求行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5分)(3)如果提高传送带的运行速率,行李就能被较快地传送到B处,求行李从A处传送到B处的最短时间和传送带对应的最小运行速率.(6分)解析(1)滑动摩擦力f=μmg=0.1×4×10N=4N,加速度a=μg=0.1×10m/s2=1m/s2.(2)行李达到与传送带相同速率后不再加速,则v=at1,t1=a(v)=1(1)s=1s.(3)行李始终匀加速运行时间最短,加速度仍为a=1m/s2,当行李到达右端时,有vmin2=2aL,vmin==m/s=2m/s,所以传送带对应的最小运行速率为2m/s.行李最短运行时间由vmin=a×tmin得tmin=a(vmin)=1(2)s=2s(传送带模型).答案(1)4N1m/s2(2)1s(3)2s2m/s13.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表面粗糙的斜面固定在地面上.斜面的倾角为30°;两个光滑的定滑轮的半径很小,用一根跨过定滑轮的细线连接甲、乙两物体,把甲物体放在斜面上且连线与斜面平行,把乙物体悬在空中,并使悬线拉直且偏离竖直方向60°.现同时释放甲、乙两物体,乙物体将在竖直平面内摆动,当乙物体运动经过点和最低点时,甲物体在斜面上均恰好末滑动.已知乙物体的质量为,若重力加速度取10m/s2.求甲物体的质量及乙物体运动经过点时悬线的拉力大小。

(20分)解析:由于甲一直保持不动可以知道乙的机械能守恒,那么与竖直夹角60度为乙的点.此时速度为零,则向心力为零,延绳方向分解重力可得:mgcos60=1*10*0.5=5N判断可知(绳子受力=向心力+mgcos乙夹角),在最低点绳子受力.已知最低点拉力为20N.由于甲在最低点和点均恰未滑动,所以得两个方程:mgsin30-5N=摩擦力(由乙在点甲恰静止得),mgsin30+摩擦力=20N(由乙在最低点甲恰静止得),解出来可得m=2.5k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