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焊接电弧
电弧焊基础第一章

(2)弧柱区导电特点
弧柱即是维持电弧持续放电所必需电子和阳离子的产生源,同时也是 电能有效转化成热能的发热体
(3)阳极区导电特点
电子受阳极压降加速,与阳极区中的中性粒子碰撞并使其电离,由此 产生向弧柱区运动的阳离子,即是阳极压降区起到向弧柱区提供阳离 子的作用。
中性粒子存在于电弧空间,当处于高能量状态时,其 电子轨道上的电子脱离约束,分离成电子和离子称为 电离
3 带电粒子的扩散与复合
带电粒子在定向运动过程中从电弧内部向外部周边区 域移动称为带电粒子的扩散
复合即电子与正离子相遇后重新组合成中性粒子
1.1.3 电弧导电机构 1.维护电弧放电的条件
电弧的磁偏吹起因示意图
1.3电弧焊中的保护气 1.3.1 保护气种类与纯度 1.3.2 保护气的分解及在金属中的溶解 1.保护气的分解 2.气体在焊接金属中的溶解 1.3.3 混合气体的选择及作用 1.3.4 保护气气流与保护效果 1.保护气气流 2 气体保护效果的决定因素 (1)气体流量(2)喷嘴至工件的距离(3)焊接速度和
1、电弧静压力(电磁收缩力 )2、电弧动压力(等离子流 力)3、斑点力 4、爆破力 5 、熔滴冲击力
液态导体中电磁力的收缩效应
焊接电弧模型
6 电弧力的影响因素 (1)气体介质 (2)电流和电压(弧长) (3)电极(焊丝)直径 (4)电极(焊丝)极性 (5)钨极端部几何形状 (6)脉动电流的影响
熔滴短路产生的爆破力
1.1.6直流电弧与交流电弧 1 直流电弧
极性不发生变化的电弧,其最大特点是稳定性好,根据电流形式的 不同,可以有恒定电流下的直流电弧和变得电流下的直流电弧
电弧焊-基础知识

27
(二)电子的发射
(2)场致发射
当阴极表面空间有强电场存在时,金属 电极内的电子在电场静电库仑力的作用下, 从电极表面飞出的现象称为场致发射。
冷阴极电弧正是主要依靠这种方式获得足 够的电子以维持电弧稳定燃烧的。
28
(二)电子的发射
(3)光发射
当金属电极表面接受光辐射时,电极表面的 自由电子能量增加,当电子的能量达到一定值时 能飞出电极的表面,这种现象称为光发射。
9
(一)气体的电离
(1)电离与激励
电离能通常以电子伏(eV)为单位, 1电子伏就是1个电子通过1V电位差的空间所 获得的能量,其数值为1.6×10-19J。为了便 于计算,常把以电子伏为单位的能量转换为 数值上相等的电压来处理,单位为伏(V), 此电压称为电离电压。电弧气氛中常见气体 的电离电压如表1-1所示。
(1)热发射 金表面承受热作用而产生电子发射的现象称 为热发射。金属电极内部的自由电子受到热作用 以后,热运动加剧,动能增加,当自由电子的动 能大于该金属的电子逸出功时,就会从金属电极 表面飞出,参加电弧的导电过程。电子发射时从 金属电极表面带走能量,故能对金属产生冷却作 用。当电子被另外的同种金属表面接受时,将释 放能量,使金属表面加热。
二、焊接电弧的导电特性
其中,暗放电和辉光放电的电流较小,电 压较高,发热发光较弱,而电弧放电的电流最 大,电压最低,温度最高、发光最强。正是因 为电弧具有这样的特点,因此在工业中广泛用 来作为热源和光源,在焊接技术中成为一种不 可缺少的能源。 综上所述,从电弧的物理本质来看,它是一种 在具有一定电压的两电极之间的气体介质中所 产生的电流最大、电压最低、温度最高、发光 最强的自持放电现象。
第一章电弧焊基础知识
电弧焊基础知识

第一章电弧焊基础知识一、教学目的:能正确认识焊接电弧中带电粒子的产生原理了解焊接电弧的工艺特性及电弧力的种类了解阴极斑点及阳极斑点的定义了解熔滴上的作用力掌握熔滴过渡的主要形式及其特点能正确认识焊缝形成过程了解焊接工艺参数对焊缝成形的影响了解焊缝成形缺陷的产生及防止二、教学重点:焊接电弧中带电粒子的产生原理熔滴过渡的主要形式及其特点焊接工艺参数对焊缝成形的影响三、教学难点:电离和激励极斑点及阳极斑点最小电压原理焊缝成形缺陷的产生及防止四、参考学时数:4~6学时五、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焊接电弧一、焊接电弧的物理基础(一)电弧及其电场强度分布电弧是一种气体放电现象,它是带电粒子通过两电极之间气体空间的一种导电过程。
电弧有三个部分构成:阴极区、阳极区、弧柱区。
(二)电弧中带电粒子的产生1、气体的电离在外加能量作用下,使中性的气体分子或原子分离成电子和正离子的过程称为气体电离。
其本质是中性气体粒子吸收足够的能量,使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成为自由电子和正离子的过程。
电离种类:(1)热电离气体粒子受热的作用而产生电离的过程称为热电离。
其本质为粒子热运动激烈,相互碰撞产生的电离。
(2)场致电离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加速,和其中的中性粒子发生非弹性膨胀而产生的电离。
电离程度:电离度:单位体积内电离的粒子数浴气体电离前粒子总数的比值称为电离度。
(3)光电离中性气体粒子受到光辐射的作用而产生的电离过程称为光电离。
2、阴极电子发射(1)电子发射:阴极中的自由电子受到外加能量时从阴极表面逸出的过程称为电子发射。
其发射能力的大小用逸出功A w表示。
(2)阴极斑点阴极表面光亮的区域称为阴极斑点。
阴极斑点具有“阴极清理”(“阴极破碎”)作用,原因:由于氧化物的逸出功比纯金属低,因为阴极斑点会移向有氧化物的地方,将该氧化物清除。
(3)电子发射类型1)热发射阴极表面受热引起部分电子动能达到或超过逸出功时产生的电子发射。
热阴极以热发射为主要的发射形式。
焊接工艺学

焊接工艺学第一章焊接电弧1.什么叫焊接电弧?电弧是两电极之间或电极与母材之间的气体介质中产生强烈而持久的放电现象2.最小电压原理在电流和周围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稳定燃烧的电弧将自动选择一个适当的断面,以保证电弧的电场强度具有最小的数值,即在固定弧长上的电压最小。
这意味着电弧总是保持最小的能量消耗。
3.电离电子发射电弧放电两个最基本物理现象气体介质的电离和电极的电子发射4.电离种类1)热电离气体粒子受热的作用而产生的电离称热电离。
其实质是气体粒子由于受热而产生高速运动和相互之间激烈碰撞而产生的一种电离。
根据气体分子运动理论可知,气体的温度高低意味着气体粒子(包括中性粒子、电子和离子)总体动能的大小,亦即气体粒子平均运动速度的快慢。
2)场致电离当气体中有电场作用时,气体中的带电粒子被加速,电能被转换为带电粒子的动能,当其动能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能与中性粒子产生非弹性碰撞,使之电离,这种电离称为场致电离。
3)光电离中性粒子接受光辐射的作用而产生的电离现象称为光电离。
不是所有的光辐射都可以引发电离,气体都存在一个能产生光电离的临界波长,气体的电离电压不同,其临界波长也不同,只有当接受的光辐射波长小于临界波长时,中性气体粒子才可能被直接电离。
5.电子发射种类根据外加能量的不同,电子发射可分为:(1)热发射:金属表面承受热作用而产生电子发射的现象称为热发射。
(2)场致发射:当阴极表面空间有强电场存在时,金属电极内的电子在电场静电库仑力的作用下,从电极表面飞出的现象称为场致发射(自发射)。
(3)光发射:当金属电极表面接受光辐射时,电极表面的自由电子能量增加,当电子的能量达到一定值时能飞出电极的表面,这种现象称为光发射。
(4)粒子碰撞发射:高速运动的粒子(电子或正离子)碰撞金属电极表面时,将能量传给电极表面的电子,使电子能量增加并飞出电极表面,这种现象称为粒子的碰撞发射。
6.阳极区导电机构电弧燃烧时,阳极区的任务主要是接受来自弧柱占总电流 99.9% 的电子流,同时还要向弧柱区发送约占总电流 0.1% 的正离子流。
焊接电弧及其电特性

由原子形成正离子所需要的能量称为电离能 由原子形成正离子所需要的能量称为电离能
2.气体原子的电离 (1)撞击电离:在电场中,被加速的带电质点(电子,离子) 撞击电离: 电场中 被加速的带电质点(电子,离子) 和中性质点(原子)碰撞后发生的电离. 和中性质点(原子)碰撞后发生的电离. (2)热电离:在高温下,具有高动能的气体原子(或分子)互 热电离: 高温下 具有高动能的气体原子(或分子) 相碰撞而引起的电离. 相碰撞而引起的电离. (3)光电离:气体原子(或分子)吸收了光射线的光子能而产 光电离:气体原子(或分子)吸收了光射线的光子能而产 光子能 生的电离. 生的电离. 常见气体及元素的电离能E 常见气体及元素的电离能EL(eV)
第二节
焊接电弧的结构以及伏安特性
弧柱区
一,焊接电弧的结构以及压降分布
三个区域: 三个区域:阳极区 阴极区
阴极区:长度极短10 电压较大, 阴极区:长度极短10-510-6cm ,电压较大,E电场强度极高 阳极区:长度也极短10 电压较大, 阳极区:长度也极短10-210-4cm ,电压较大,E极高 弧柱区:长度基本上等于电弧长度, 弧柱区:长度基本上等于电弧长度,E较小
Ⅰ Ⅱ
Ⅲ
Uf
影响电弧静特性的因素: 影响电弧静特性的因素: 电弧长度
Ua
L2 >L1 L2 L1 电弧长度对电弧静特性的影响
周围气体种类
焊接电弧静特性的应用 对于不同的焊接方法,电弧静特性曲线有所不同. 对于不同的焊接方法,电弧静特性曲线有所不同.静特性下 降段电弧燃烧不稳定而很少采用. 降段电弧燃烧不稳定而很少采用. 焊条电弧焊,埋弧焊多半工作在静特性水平段. 焊条电弧焊,埋弧焊多半工作在静特性水平段. 水平段 熔化极气体保护焊,微束等离子弧焊, 熔化极气体保护焊,微束等离子弧焊,等离子弧焊也多半工 作在水平段,当焊接电流很大时才工作在上升段. 作在水平段,当焊接电流很大时才工作在上升段. 水平段 上升段 熔化极气体保护焊和水下焊接基本上工作在上升段. 熔化极气体保护焊和水下焊接基本上工作在上升段. 上升段
《电弧焊基础》重点整理

第一章焊接电弧基础1. 电弧的本质是气体放电,是气体放电的一种表现形态。
2. 三种放电形式:(自持,非自持,辉光)放电3. 带电粒子来源:一是电源通过电极(阴极)向气隙空间发射电子。
二是气隙中的中性粒子被电离产生电子和离子。
4. 阳离子和电子来源:阳离子(电离)电子(阴极电子发射,包括热发射,场致发射)5. 电弧压降包括哪三部分:(阳极,弧柱,阴极)压降6. 维持电弧放电的条件:1、放电气隙内带电粒子的生成。
2、保持阴极、阳极与电弧间电的连续性。
7. 焊接电弧的热量的来源:焊接电弧的热量来自电源提供的电能,电源向电弧的弧柱区、阳极区和阴极区即电弧整体提供的电能:Pa=IUa=I(Ua+Uc+Up)8. 焊接电弧的热效率影响因素:热效率的数值与焊接方法、弧长因素、母材情况等有关。
热效率:相对于电弧功率(电弧电压X电弧电流),向母材传送的热量(热输入量)所占的比例称作焊接电弧热效率。
9. 电弧静压力(电磁收缩力)在两根互相平行导体中,通过同方向的电流时,导体间产生相互吸引的力,若电流方向相反,则产生排斥力。
10. 交流电弧:是指电弧(电极)极性随时间交替变化的电弧,也就是焊接电流方向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变化,一般用在TIG焊接、等离子弧焊接和焊条电弧焊中。
11. 直流正/反接的区别:直流正接的热量比反接的热量要高,所以焊接厚板的时候多用直流正接。
焊接薄板的时候为了防止焊穿,采用直流反接的方法。
而焊接铝镁合金的时候直流反接,钨极为正极,电流大,对氧化膜有冲击清理的作用,但是容易烧穿,所以用交流焊接交替电波焊接,这样可以有效清理氧化膜还防止烧穿。
12. 焊接电弧静特性产生原因:小电流区,电弧温度低,其间粒子电离度低,电弧导电性较差,需要有较高的电场推动电荷运动在电弧极区,特别是阴极区,由于电极温度较低,极区的电子提供能力较差,不能实现大量的热电子发射,会形成较强的极区电压降,表现出较高的电压值。
增大电流值弧柱温度增加,电弧中的粒子电离度增加,电弧的导电性增加,同时电极温度提高,阴极热发射能力增强,Uc值降低,阳极蒸发量增加UA值降低,两极区电场相对减弱,电弧电压下降。
第一章焊接电弧

热发射:当所用的电极是热阴极型且电流较大时, 主要依靠热发射向电弧提供电子; 场致发射而当所用的电极是冷阴极型时,热发射不 能提供足够的电子,此时场致发射起主要作用; 碰撞发射由于焊接电弧的阴极区前面有大量正离子 聚集,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电场,能使正离子加速 撞击阴极,因而在一定条件下,粒子碰撞发射能够 成为向电弧提供导电所需电子的主要途径; 光发射:在阴极电子发射中则居于次要地位。
子状态的气体也可以直接被电离。但由于一般情 况下电子脱离气体分子需要克服原子对电子和分 子对电子的两层约束,因此分子状态时的气体电 离电压比原子状态时的电离电压值要高一些。 例如氢原子为13.5V,而氢分子为15.4V。但 是有些气体分子的电离电压反而比原子的电离电 压低,如NO分子的电离电压为9.5V,而N原子 和O氧子的电离电压分别为14.5V和13.5V。
1.1.3 电弧中带电粒子的消失
电弧导电过程中不仅有带电粒子的产生过程,而且 有带电粒子的消失过程,而且,当电弧稳定燃烧时这两 个过程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即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带电 粒子数目等于消失的带电粒子的数目。 主要有两种方式: “扩散”:即带电粒子离开它们原来的地方,而逃逸到 电弧的四周,不再参加放电过程; “复合”:即正的带电粒子和负的带电粒子结合成中性 的原子或分子,这里既有电子与正离子的复合,也有负 离子与正离子的复合。在复合的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热 和光。包括:空间复合和电极表面复合。
2.电子的发射
电极表面接受一定外加能量作用,使其 内部的电子冲破电极表面的束缚而飞到电弧 空间的现象称为电子发射。 电子发射在阴极和阳极皆可能发生,但 是从阳极发射出来的电子因受到电场的排斥, 不能参加导电过程,只有从阴极发射出的电 子,在电场的作用下才能参加导电过程。
第一章---焊接电弧基础.

光电离:再次之。
热解离:吸热对电弧有冷却作用。
(三)带电粒子的扩散与复合
1 带电粒子的扩散 :电弧空间中如果带电粒子的分布不 均匀,则带电粒子将从密度高的地方向密度低的地 方迁移而使密度趋于均匀;危害:使弧柱中心带电
粒子数减少,还将中心的一部分热量带到电弧周边 ,
影响导电。
2 复合:电弧空间的正负带电粒子(正离子、负离子、电 子)在一定条件下相遇而结合成中性粒子的过程 。
3) 光电离
a. 定义:中性气体粒子受到光辐射的作用而产生的电离过
程称为光电离。
b. 电离条件:
h eui
c
hc
e ui
焊接电弧的光辐射只能对K、Na、Ca、A1等金属蒸气可能
直接引起光电离,而对其它气体则不能,因此,光电离只是 电
弧中产生带电粒子的一种次要途径。
带电粒子产生小结
电子发射:
2)特点:阳极区的压降较低;出现在大电流弧焊时。
四 电弧产热及温度分布
(一) 焊接电弧的产热
1 弧柱的产热
一般电弧焊时,弧柱损失的热能中对流损失约占80% 以上,传导与辐射损失约占10%左右,所以仅剩很少 一部分能量通过辐射传给焊丝和焊件。当电流较大有 等离子流产生时,等离子流把弧柱一部分热量带给 工件,从而增加焊件的热量。
4 焊接电弧的热效率
焊接电弧一部分热量因对流、辐射及传导等损失掉
了。用于加热、熔化填充材料及工件的电弧热功率占总电
弧功率的比例称为热效率系数,用η表示。
目前的测量方法有两种(P21),所得数据有较大差异,因此, 只能是粗略估计。
常用焊接方法的热效率系数见P21表1.2。
5 电弧的温度
电弧温度的分布特点可从轴向和径向两个方面比较: 1) 轴向分布 阴极区和阳极区的温度较低,弧柱温度较高。原因: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压降与电场强度、电流密度、电导率 的关系? 阴极斑点和阳极斑点?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昂ÿ
1.3 焊接电弧的构造及其导电机构
1.3.2 焊接电弧的导电机构 电弧各区粒子流的构成
从图中看到:I = Ie + Ii 但是各区中Ie/Ii的比例不一样。 0.1%正离子流和99.9%电子流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昂ÿ
1.1电弧物理基础-气体放电与焊接电弧 1.1.1 电弧的物理本质
焊接电弧的产生 电弧是一种气体放电现象,它 是带电粒子通过两电极之间气体空 间的一种导电过程。 气体导电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① 两电极之间有带电粒子; ② 两电极之间有电场。 带电粒子在电场 作 用 下运动形 成 电 流 , 从而 使两电极之间的气体 空间成为导体,也就形成了电弧。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昂ÿ
1.2焊接电弧的产生过程(引燃)
电弧引燃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种 1.2.1 非接触式引弧
根据引弧电压特点又有: 高压脉冲式引弧和 高压脉冲式引弧 高频震荡式引弧
Uyh
3000-5000v
第一章 焊接电弧
Weld Arc
燕山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金属材料工程系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ÿ
本章主要内容
Ø Ø Ø Ø Ø Ø Ø
焊接电弧物理基础 焊接电弧的产生过程 电弧构造及其导电机构 焊接电弧的电特性 电弧的产热及温度分布 电弧力及其影响因素 电弧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
热发射:主要形状 光电发射 负离子 激发能 气体原子激发 电离能 电离电压 电离 离子(+) 电子发射 重粒子撞击发射 维 持 ? 电 弧 电场作用下的自发射 焊接电弧
动态平衡 场 至 电 离 热 电 离 光 电 离 复合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3f
电子发射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3昂ÿ
1.1电弧物理基础
负离子的产生
在一定条件下,中性粒子或分子可以吸附一个电子而成为 负离子。形成负离子倾向取决于其与电子的亲和能。
几种原子的电子亲和能
原子种类 电子亲和能(eV) F 3.94 Cl 3.70 O 3.8 H 0.76 Li 0.34 Na 0.08 N 0.04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昂ÿ
电离种类
n
热电离:是弧柱区产生带电粒子的主要 途径。 场至电离:阴极区和阳极区的电场强度 非常高,高达105~107V/cm,气体电离 以电场作用下的电离为主。 光电离:次要途径。
n
碰撞电离
Ca 2.12 1.8
Mg 3.78 3.31
钨及其合金钨极的逸出功
钨的成分 逸出功(eV) w 4.54 W-Cs 1.36 W-Ba 1.56 W-Th 2.63 W-Zr 3.14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3
1.1电弧物理基础
各导电区电弧电流的构成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3昂ÿ
1.3 焊接电弧的构造及其导电机构
1.3.2 焊接电弧的导电机构 1 阴极区的导电特点
阴极的作用:接受正离子和发射电子 阴极电子产生机构: Ø阴极表面的热电子发射、电场发射、碰撞发射 Ø局部等离子体阴极产生热电离 热阴极(钨、碳等):热发射 冷阴极(铁、铝等):电场发射 碰撞发射 等离子体导致热电离
温度最高
1.1电弧物理基础-电弧中带电粒子产生过程
电离与激励
基本概念:一次电离、二次电离;激励能
外界能量——碰撞和光辐射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ÿ
电离与激励
基本概念: 电离能 (eV) —— 使电子脱离原子束缚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值 电离电压(V) —— 把以电子伏特为单位的能量转换为数值相等的电压值 常见粒子的电离电压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3
1.1电弧物理基础
扩散和复合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3昂ÿ
1.1电弧物理基础
电弧中各种粒子的产生及相互关联图
采取非接触引弧有两项原因: 一是不允许电极与工件接触; 二是电极无法与工件接触 非接触式引弧是指在电极和工件之间存在一定间隙, 施以高电 压击穿间隙使电弧引燃的方法,常见于钨极氩弧焊和等离子弧焊.
引弧电压的施加方式有并联引弧和串联引弧两种,并联方式是直接把 引弧电压接续到电极和工件上.串联方式是把引弧电压串联到焊接主 回路中, 通过变压器回路或旁路电容施加到电极和工件. 实践表明,串 联方式引弧效果好,而且主回路构成简单.不需要有大的电抗器.在 目前的焊机中被广泛采用。
电子发射是阴极特有的一种带电粒子的产生过 程,是电源持续向电弧供给能量的唯一途径。
热发射-电子电流密度是温度的函数 电场发射-电子电流密度是电场强度的函数 光发射 粒子碰撞发射
电子发射种类
实际焊接中往往是多种电子发射机构共同完成电子发射的任务。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3昂ÿ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电离种类
正离子获得的能量: Wk=λEe λ-平均自由行程 E-电场强度 e-一个电子的电荷量
1
U1
电子、离子和中性粒子 平均自由行程之比为: λe:λi:λg=4.56:1.41:1 电子的贡献最大; 两极区的贡献最大;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ÿ昂ÿ
1.1焊接电弧基础-气体放电与焊接电弧
焊接电弧的放电过程是可 控的,不同电弧焊方法中 的电弧放电本质相同。
自然界的雷电就是最常见的气体放电现 象,但是其很难被人类控制并利用。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ÿ昂ÿ
n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3昂ÿ
电离种类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3昂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1电弧物理基础
一价电离度表达式:(教材中单一气体的公式与下式的相似处)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昂ÿ
1.1电弧物理基础-气体放电与焊接电弧 1.1.1 电弧的物理本质
电压最低
非自持放电
自持放电
电流最大 非自持放电:在较小的电流区间,气体导电所需要的带电粒子不能通过导电过程 非自持放电:在较小的电流区间,气体导电所需要的带电粒子不能通过导电过程 本身产生而需要外加措施来造成带电粒子(加热,施加一定能量的光量子等)。 这种气体导电现象称为非自持放电。
L 2
E
U2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电离种类
产生光电离的条件:
h γ ≥ e Ui
λ0=1236∗(1/Ui) λ0-临界光辐射波长(nm) Ui-电离电压(V)
常见气体电离的临界波长
气 体 K
4.8 287.4
Na
自持放电: 当 电流 大 于 一定数值时 , 取消外加诱发措施,放电过程 仍可以继 续下 发光最强 去,放电过程自身可以产生维持放电所需要的带电粒子,这种放电现象称为自 持放电。 电弧放电的特点:电弧是自持放电中 :电弧是自持放电中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5.1 242.3
Al
5.69 207.3
Ca
6.1 202.6
Mg
7.61 162.4
Cu
7.7 160.6
Fe
7.8 168.6
O
13.5 91.5
H
13.5 91.5
CO
14.1 87.6
N
14.5 85.2
Ar
15.7 78.7
He
24.5 50.4
电离能(eV) 临界波长(nm)
这些气体光电离所要求的临界波长皆在紫外线光谱区内0.8-400nm 可见光的光辐射波长在400-700nm区间,几乎对所有气体都不能直接引起光电离 电弧的光辐射波长在170-500nm区间,包括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 对小临界波长或处于激励状态的大临界波长气体粒子可直接电离,是电弧产生 带电粒子的一个次要途径。
式中 #p— 实效 电离 度压 :力(大气压);
T — 温度(K); 如果某 气体中 有 Vi — 电 离电压混 (V) ;其他 成分 时 ,此 时 电子 密度 与电离 前中性粒子 密度 z+ —离 子的 内部分配函数 ; z比值 —原 子的内部分配函数; 的 。 h — 普朗克常数 =6.626×10-34(J·s); 混合 实效 电离电 压主 要 取决; k —气体的 玻尔兹曼 常数 =1.380 ×10-23(J/K) 于 其 中电离电 压=9.109 较 低的气体成分, m e— 电子质量 ×10-31(kg); 这 稳弧剂 机 理。 e也 —是 电子电 荷的作用 =1.602 × 10-19(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