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重大科技专项
2020年咸阳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2020年咸阳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2020年咸阳市科技计划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新发展理念,践行“五个扎实”要求,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通过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全面落实市委七届十次全会和实现“十三五”目标任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进步,加快建设富强人文健康新咸阳提供科技支撑。
一、咸阳市科学技术重点研发计划(一)重点支持范围1.农业科技重点研发计划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导向,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围绕“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总体目标,聚焦3+x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应用以及当地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产与产业提升增效科技创新,针对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加强应用技术研究和新技术推广、新产品开发,建立高水平的蔬菜、苹果、桃、杏、葡萄、猕猴桃、石榴、核桃及畜禽养殖等科技示范园或示范基地,就地转化应用一批重点科技成果,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工程,构建新型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促进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生态美好和科技进步水平提升,培育农村住宅、环保、清洁能源等发展新动能,为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1)农业新品种选育与引进示范①优质高产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选育与引进。
②优质、高产玉米、小杂粮新品种选育与引进。
③高产、高油分、低芥酸、低硫苷杂交油菜新品种选育。
④果蔬新品种引进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⑤畜禽新品种的引进示范及养殖技术研究。
(2)现代农业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应用①小麦、玉米超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②水果、蔬菜、花卉等优质高效与品质提升新技术引进与示范。
③主要农作物、果树、蔬菜病虫害预测预报、综合防治、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农药化肥减量施用技术研究与示范,高效低污染新型肥料、新型农药研制与生产示范;农业高效节水及水肥一体化技术研究与设备开发。
《咸阳市科学技术局》课件

02
科技创新政策与规划
科技创新政策解读
01
政策背景
介绍政策出台的背景和目的,包 括国内外科技发展形势、国家战 略需求等。
主要内容
02
03
适用范围
详细解读科技创新政策的主要内 容,包括支持方向、重点任务、 政策措施等。
明确科技创新政策的适用范围和 对象,包括企业、高校、科研机 构等。
科技发展规划与目标
国际科技交流活动
活动时间
2023年5月
活动地点
咸阳市某酒店会议中心
活动成果
为中美两国科技领域的交流搭建了平台,促进了 双方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国际科技合作成果与影响
成果一
智能农业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成功研发出一套智能农 业管理系统,并在咸阳市内的各个季节进行试验和应 用,取得良好效果。该项目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减 少了资源浪费,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 益。同时,该项目的成功实施也提升了咸阳市在国际 上的形象和地位,吸引了更多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和 投资。
历史沿革
自成立以来,咸阳市科学技术局在科 技管理、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等 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咸阳市的经 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组织架构与部门设置
组织架构
咸阳市科学技术局设有局长、副局长、总工程师等领导职务,下设办公室、科技管理科、科技成果转化科等部门 。
部门设置
各部门职责明确,协同工作,共同推进咸阳市的科技事业发展。
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合作期限:5年
参与单位:咸阳市科学技术局、韩国某大学、当地农业企业
合作成果:成功研发出一套智能农业管理系统,并在咸阳市内的各个季节进行试验和应用,取得良好效 果。
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咸阳科技计划项目申报.doc

2018年咸阳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2018年咸阳市科技计划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通过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为推进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全面落实五新战略任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转移,加快爬坡过坎、追赶超越,建设富强人文健康新咸阳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一、咸阳市科学技术研究攻关计划(一)重点支持范围1、农业科技领域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导向,围绕“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总体目标,聚焦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产与产业提升增效科技创新,加强应用技术研究和新技术推广、新产品开发,建立高水平的蔬菜、苹果、桃、猕猴桃、石榴、核桃及畜禽养殖等科技示范园或示范基地,就地转化应用一批重点科技成果,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工程,构建新型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促进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生态美好和科技进步水平提升,培育农村住宅、环保、清洁能源等发展新动能,为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1)农业新品种选育与引进示范①优质高产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选育与引进;②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选育与引进;③高产、高油分、低芥酸、低硫苷杂交油菜新品种选育;④果蔬新品种引进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⑤畜禽新品种的引进示范及养殖技术研究。
(2)现代农业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应用①小麦、玉米超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②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综合防治技术研究;③农业高效节水及水肥一体化技术研究与设备开发;④高效低污染新型肥料、新型农药研制与生产示范;⑤新型农田、果园作业机具及设施农业装备开发;⑥设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⑦主要农作物和果树化肥、农药减量施用技术研究与示范;⑧畜禽优质高效规模化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⑨特色经济林丰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和农林产品保鲜、储藏、包装及深加工技术研究与示范;(10)水果、蔬菜、花卉等园艺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引进与示范;(11)物联网感知农业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基于“互联网+”的村镇建设信息平台开发与应用。
2020年咸阳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2020年xx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2020年咸阳市科技计划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新发展理念,践行“五个扎实”要求,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通过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全面落实市委七届十次全会和实现“十三五”目标任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进步,加快建设富强人文健康新咸阳提供科技支撑。
一、xx科学技术重点研发计划(一)重点支持范围1.农业科技重点研发计划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导向,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围绕“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总体目标,聚焦3+x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应用以及当地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产与产业提升增效科技创新,针对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加强应用技术研究和新技术推广、新产品开发,建立高水平的蔬菜、苹果、桃、杏、葡萄、猕猴桃、石榴、核桃及畜禽养殖等科技示范园或示范基地,就地转化应用一批重点科技成果,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工程,构建新型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促进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生态美好和科技进步水平提升,培育农村住宅、环保、清洁能源等发展新动能,为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1)农业新品种选育与引进示范①优质高产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选育与引进。
②优质、高产玉米、小杂粮新品种选育与引进。
③高产、高油分、低芥酸、低硫苷杂交油菜新品种选育。
④果蔬新品种引进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⑤畜禽新品种的引进示范及养殖技术研究。
(2)现代农业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应用①小麦、玉米超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②水果、蔬菜、花卉等优质高效与品质提升新技术引进与示范。
③主要农作物、果树、蔬菜病虫害预测预报、综合防治、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农药化肥减量施用技术研究与示范,高效低污染新型肥料、新型农药研制与生产示范;农业高效节水及水肥一体化技术研究与设备开发。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陕西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重大科技专项管理办法》的通知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陕西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重大科技专项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3.23•【字号】陕政办发[2007]31号•【施行日期】2007.04.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陕西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重大科技专项管理办法》的通知(陕政办发[2007]31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陕西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重大科技专项管理办法》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七年三月二十三日陕西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重大科技专项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经济竞争力的决定》(陕发〔2006〕16号)精神,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13115”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陕政发〔2006〕52号),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全省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和重点行业的共性技术攻关,基本原则是加强集成、突出重点、反应快捷、强化监督、注重实效。
第三条在装备制造、能源化工、新材料、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现代医药、水资源和环境保护、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等10个重点领域,设立精密数控机床、汽车与工程机械、特高压输变电设备、专用设备、提高石油和煤炭采收率、煤油气转化及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开发、高性能有色金属材料、复合材料、节能材料与技术、软件开发、集成电路、通信设备、民用飞机关键技术、航空航天关键部件及装备、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高效畜牧业养殖、优果工程、主要农副产品深加工、特色生物资源开发、主要动植物重大疫病防治、新型生物农药和肥料、重大疾病防治、重大新药及生物医药材料创制、中药材规范化栽培及中药新药研发、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水技术、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清洁生产、安全生产、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等30个重大科技专项。
咸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咸阳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咸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咸阳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咸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3.02•【字号】咸政发〔2024〕3号•【施行日期】2024.03.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其他规定正文咸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咸阳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咸政发〔2024〕3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派出机构、直属事业机构:《咸阳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市九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咸阳市人民政府2024年3月2日咸阳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2024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纵深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加快打造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切实稳预期提信心、促改革聚活力、惠民生增福祉、防风险保安全、强党建抓落实,努力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加快建设现代化“西部名市丝路名都”,为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贡献咸阳力量。
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6.5%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8%左右,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以内。
重点工作任务:(一)扬优补短聚链成群,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取得新提升。
以新型工业化为方向,以制造业为本,以实体经济为重,依托“16+8+3”产业链架构,着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
一是壮大重点产业。
做优清洁低碳能化产业,抓住政策机遇加快新民高端能化园发展,积极推进CFB等项目,推动甲醇、乙二醇向下游延伸。
咸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科技领域市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咸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科技领域市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咸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08.12•【字号】咸政办发〔2021〕49号•【施行日期】2021.08.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咸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科技领域市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咸政办发〔2021〕4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派出机构、直属事业机构:《科技领域市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第七十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咸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1年8月12日科技领域市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实施方案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全面释放创新驱动效能,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科技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9〕26号)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科技领域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实施方案》(陕政办发〔2020〕25号)精神,按照“科学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合理划分市级与县级权责、统筹推进当前与长远改革”的原则,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策。
一、科技研发方面利用财政资金设立的用于支持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研究开发等方面的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确认为市级与县级共同财政事权,由市级财政和县级财政区分不同情况承担相应的支出责任。
(一)基础研究。
对聚焦全市发展战略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升整体原始创新能力、结合我市实际开展的基础研究,由市级财政承担主要支出责任,通过市科学技术研究攻关专项等予以支持。
县级财政根据相关科研任务部署,结合本县区实际承担相应的支出责任。
同时,县级根据相关规划等自主设立的基础研究相关的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由县级财政承担支出责任。
2018年咸阳科技计划项目申报

2018年咸阳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2018年咸阳市科技计划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通过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为推进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全面落实五新战略任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转移,加快爬坡过坎、追赶超越,建设富强人文健康新咸阳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一、咸阳市科学技术研究攻关计划(一)重点支持范围1、农业科技领域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导向,围绕“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总体目标,聚焦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产与产业提升增效科技创新,加强应用技术研究和新技术推广、新产品开发,建立高水平的蔬菜、苹果、桃、猕猴桃、石榴、核桃及畜禽养殖等科技示范园或示范基地,就地转化应用一批重点科技成果,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工程,构建新型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促进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生态美好和科技进步水平提升,培育农村住宅、环保、清洁能源等发展新动能,为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1)农业新品种选育与引进示范①优质高产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选育与引进;②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选育与引进;③高产、高油分、低芥酸、低硫苷杂交油菜新品种选育;④果蔬新品种引进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⑤畜禽新品种的引进示范及养殖技术研究。
(2)现代农业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应用①小麦、玉米超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②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综合防治技术研究;③农业高效节水及水肥一体化技术研究与设备开发;④高效低污染新型肥料、新型农药研制与生产示范;⑤新型农田、果园作业机具及设施农业装备开发;⑥设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⑦主要农作物和果树化肥、农药减量施用技术研究与示范;⑧畜禽优质高效规模化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⑨特色经济林丰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和农林产品保鲜、储藏、包装及深加工技术研究与示范;(10)水果、蔬菜、花卉等园艺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引进与示范;(11)物联网感知农业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基于“互联网+”的村镇建设信息平台开发与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咸阳市重大科技专项
验收申请表
验申字[ ]第号
项目名称:
项目承担单位:(盖章)
申请验收日期:
组织验收单位:
受理日期:经办人(签字)
咸阳市科学技术局印制
—1 —
填写说明
1、项目名称:应与市科技计划中所列项目名称一致;
2、项目承担单位:指承担该项目的主要研制任务的单位,由二个以上单位共同完成时,原则按计划合同书中研制单位的顺序由第一完成单位填写;如有变化,填写前完成单位必须协商一致;
3、申请验收日期:由项目完成单位填写,并以盖章日期为准;
4、组织验收单位:指向有组织验收权,并向其提出验收申请的单位,由项目承担单位填写;
5、受理日期:指项目承担单位将本验收申请表送达组织验收单位的日期,由经办人填写并签字;
6、项目计划类别:指市重大科技计划;
7、项目编号:指计划中所列编号;
8、项目起始时间:指该项目开始研究或开发的时间,应以计划合同书上的时间为准;
9、项目终止时间:指该项目的最终完成时间;
10、项目承担单位:
—2 —
(1)单位名称:即封面上的项目承担单位;
(2)隶属关系:指项目承担单位的行政隶属关系属于哪个地方或部门,如果本单位有双重隶属关系,请按本单位最主要的隶属关系填写;
(3)单位属性:指项目第一完成单位在:①独立科研机构;②大专院校;③企业;④其他等四类性质中属于哪一类,在括号中填相应的数字即可。
(4)联系人:指项目承担单位的该项目的负责人。
11、内容简介,应包括如下内容:
(1)技术领域和技术原理;
(2)性能指标(写明计划合同书要求的主要性能指标和实际达到的性能指标);
(3)与省内外同类技术比较及项目的创造性、先进性;
(4)作用意义(直接经济效益和对本地区、本行业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5)本项目应用推广的前景、范围、条件,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
(6)下一步的目标和打算。
—3 —
12、项目有关资料目录,包括
(1)咸阳市科技计划项目申请书;
(2)项目可行性报告或项目建议书;
(3)计划项目合同书;
(4)项目实施总结报告;
(5)项目技术总结报告;
(6)项目技术或产品检测报告;
(7)项目科技经费使用情况及经费决算、审计报告;
(8)其它有关的资料。
13、主要研究人员:由项目承担单位根据研究人员对项目的贡献大小顺序填写,并应得所有承担单位的认可;
14、项目承担单位意见:由项目承担单位填写,经领导签字后,加盖单位公章;
15、归口管理部门意见:由项目归口管理部门填写,经部门领导签字后,加盖单位公章;
16、项目下达单位意见:由该项目的下达单位填写,经单位领导签字后,加盖单位公章;
—4 —
17、组织验收单位意见:由组织验收单位填写,由经办人和单位领导签字;
18、验收形式:由组织验收单位填写。
—5 —
—6 —
主要参加人员名单
—7 —
—8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