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带刺的朋友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带刺的朋友》PPT教学电子课件

23 带刺的朋友
第 2 课时
品读释疑
结构主旨
课堂拓展 当堂检测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动词,感受刺猬偷枣的高 明,能够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 说说刺猬 偷枣的过程。(重点)
2.学习作者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事情,感受刺猬的聪 明、伶俐,体会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难点)
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小刺猬是怎样偷枣的?
我会写
cōng
聪明 聪
结构:左右
音序:C 部首:耳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
组词:失聪 耳聪目明
“耳”上横和下边的提两
造句:读书能使我们变得更聪明。 边出头,右边要紧凑。
我会写
偷枣 偷
结构:左右 音序: 组词:小偷 偷偷摸摸 造句:小时候我经常到这儿来偷枣。
书写指导:右上边“人” 要舒展,下边一横要短, “月”和“刂”要写窄。
“钦佩”说明小刺猬的表现 让我对他产生了敬重佩服之情, 由衷地赞叹:聪明的小家伙,
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蹑手蹑脚”表现出“我”的小心谨慎,丝毫不愿 惊动到小家伙,正是上文钦佩的一种表现。
可是,它住在什么地方呢?离这儿远不远?窝里还有没有 伙伴?好奇心驱使我蹑手蹑脚地迫到水沟眼儿,弯腰望去,水 沟眼儿里黑洞洞的,小刺猬已经没有了踪影。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记叙了秋天的一个晚上亲眼看到刺猬 偷枣的过程,不由得钦佩起它聪明的事。
我会写
cì
带刺 刺
结构:左右
音序:C 部首:刂
组词:鱼刺 悬梁刺股
造句:这棵树枝带刺。
书写指导:左边中间是“ ”, 要扁,横折要带钩,中竖要长, 撇舒展。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带刺朋友》教案及反思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带刺的朋友》教课设计与反思教课目的:1、领会句子的不一样表达方式。
2、朗诵课文,归纳课文中记述的刺猬的两件案例。
3、领会作者对刺猬的喜欢之情4、学会介绍刺猬,领会如何用详细的案例来反应动物独到的本领。
教课要点:朗诵课文,归纳课文中记述的刺猬的两件案例。
教课难点:学会介绍刺猬,领会如何用详细的案例来反应动物独到的本领。
教课时间:1课时教课准备:多媒体课件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此刻是秋季,是瓜果成熟的收获季节。
瞧,图上画着什么呀?出示《秋枣》图,学生说图意,师指引学生用上动词“挂满”、数目词“一颗颗”,来表现红枣儿的大和多。
指引学生比较词句活动室2( 1)的两句句子,领会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能使句子重生动。
学生朗诵句子。
2、枣儿长得可真好!想不想摘些来尝一尝?这不,咱们这位带刺的朋友就急不可待,率先行动了。
出示刺猬图,出示课题,齐读。
它是谁呀?出示“——刺猬”,再读。
破折号有什么作用?二、检查预习状况。
1、大家课前都预习过课文了,此刻老师先来检查一下大家预习得怎么样。
出示预习要求:(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思虑:课文写了刺猬的几件事?分别是哪几小节?2、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论。
3、课文写了刺猬的几件事?分别是哪几小节?出示两幅课文插图,明确2~9 节讲了第一件事,10~15节讲了第二件事。
三、小组合作,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1、四人学习小组分别轻声朗诵2~9、10~15 节,议论:课文写了刺猬的哪两件事?2、集体议论沟通。
归纳板书:一天夜晚,刺猬偷枣儿。
次日夜晚,刺猬用刺击退了大黑狗。
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四、细读课文,领会作者感情。
1、刺猬是偷枣儿的呢?默读2~9 节,圈出刺猬偷枣时的动作。
学生沟通,归纳板书:爬停住脚摇摆掉归滚驮跑2、刺猬偷枣儿的本领如何?从哪些动作能看出?指引学生领会“摇摆、” “归”表现了刺猬的聪慧、灵巧。
3、刺猬不只偷枣儿的本领高妙,并且护身的本领也很大。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带刺的朋友》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带刺的朋友》《〈带刺的朋友〉教学方案》1. 教材分析1.1 《带刺的朋友》这篇课文出自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在一个秋天的夜晚,一只小刺猬爬上枣树偷枣的过程。
文章通过生动、细致的描写,将小刺猬偷枣时的机灵、可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小刺猬的喜爱之情。
1.2 在教材中,这篇课文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如何细致地描写小动物的动作。
同时,也能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对小动物的喜爱,引导学生热爱自然、关爱小动物。
2. 教学目标2.1 知识与能力目标2.1.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文中的生字词,如“刺”“枣”“颗”等。
2.1.2 掌握描写小刺猬偷枣动作的词语,如“爬”“摇”“归拢”等,并能运用这些词语进行仿写。
2.2 过程与方法目标2.2.1 通过阅读课文,学会按照一定顺序描写事物的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2.2 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描写小刺猬动作的句子,分析小刺猬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2.3.1 感受小刺猬的机灵、可爱,体会作者对小刺猬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3. 教学重难点3.1 教学重点3.1.1 学习文中描写小刺猬偷枣动作的词句,体会小刺猬的机灵。
例如文中“小刺猬爬上树,用力摇晃树枝,红枣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它然后把红枣归拢到一起,打了个滚儿,把红枣都扎在背上就跑了”这一系列动作描写非常精彩。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字逐句分析这些动作描写,让学生体会到小刺猬偷枣时的聪明伶俐。
3.1.2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现出小刺猬的可爱和作者对它的喜爱。
3.2 教学难点3.2.1 理解小刺猬偷枣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并且能够用自己的话进行准确的描述。
因为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完整地理解小刺猬这些动作背后的机智,并准确地表述出来有一定难度。
3.2.2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细致观察小动物,学习作者的描写方法,进行写作练习。
三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第七单元 23《带刺的朋友》(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

m éng l óhu ǎn m àm áng l ù 1.我赶忙..贴到墙根, 2儿的本事..真高明啊 3四、选词填空。
“本事”与“本领”“本事”指胜任工作的技能,包含了本领的意思;“本领”即能力,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
1.很多人都夸她有( )。
2.各种动物都有与生俱来的( )。
五、想想课文写了刺猬的哪两件事?用“谁干什么?”的句式写下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话练习。
请你用“先....接着....再....最后....”的句式,以刺猬的口吻把偷枣的经过写完整。
(友情提示:可用上“爬、摇、归、打、滚、扎、驮、跑”这些动 词。
) 说起这偷枣啊,可惊险啦!我先缓慢地往树上爬,生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与感悟: 七 、课内语段阅读。
1.划去不正确的读音。
径(j ìn j ìng )直 钦(q īng q īn )佩 2.“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儿,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
《带刺的朋友》的读后感(通用14篇)

《带刺的朋友》的读后感(通用14篇)《带刺的朋友》的读后感(通用14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带刺的朋友》的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带刺的朋友》的读后感篇1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叫《带刺的朋友》,这本书讲了:“有一天,三个好朋友,小兔、小鸭、小猴,它们一起在草地上跳皮筋,过了一会,一只满身长“箭”的小箭猪来了,小箭猪说,你们好,我因为满身是刺所以没朋友,你们能和我玩吗?小猴说,我们不和你玩,因为你身上有会扎人的刺。
小鸭也说,对呀对呀,我们不和你玩就是嫌你的刺扎到我们,你还是在旁边看着吧,于是小箭猪就垂头丧气的在地上坐着,小兔看了,说,小箭猪,你和我们一起玩吧,它们两个只是刚在说笑而已,小箭猪问,是真的吗?小猴和小鸭脸红着说,嗯,对,你和我们一起玩吧,我刚只是在说笑。
于是,小箭猪就和小兔、小猴、小鸭开始了游戏,可刚过一会,一只狐狸盯上了它们。
小猴首先发现了敌情,所以,它叫小箭猪拔下几根刺,然后就让小鸭拿着橡皮筋把刺射到狐狸那里,它们照做了,于是,小鸭、小猴、小箭猪、小兔,又一起玩起了游戏。
”我觉得,我们要宽容的接纳别人,这样你才可以交到朋友,如果你对别人大喊大叫,那么别人就会认为你是个不可以交朋友的人,所以,宽容的接纳别人。
《带刺的朋友》的读后感篇2《带刺的朋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让我来为大家揭开谜底吧!新月斜挂的夜晚,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儿,风儿一吹,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摇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
这时,“我”走到后院的枣树旁,忽然看见一个圆乎乎的东西,正缓慢的往树上爬,后来它停住了脚,然后在枣树上用力的摇晃,把从树上掉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在一起,打一个滚儿,把枣子全都扎在背上的尖刺上了。
这是什么动物呢?相信大家都已经知道了,它就是刺猬。
在文章中,“我”通过爸爸的讲解,给我们介绍了刺猬的生活习性。
《带刺的朋友》 原文

带刺的朋友作者:宗介华一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儿,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
一天晚上,新月斜挂,朦胧的月光透过树枝,斑斑驳驳地洒在地上。
我刚走到后院的枣树旁边,忽然,看见一个圆乎乎的东西,正缓缓地往树上爬。
我惊愕地赶忙贴到墙根,注视着它的行动。
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仍旧诡秘地爬向老权,又爬向伸出的枝……挂满红枣儿的枝杈,慢慢弯下来。
后来,那个东西停住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枣枝哗哗作响,红枣劈里啪啦地落了一地。
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扑”地一声,径直掉下来。
听得出来,摔得还挺重呢!很快,它又慢慢活动起来了。
看样子,劲头比上树的时候足多了。
它匆匆地爬向四周,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地归到一起,又“扑噜”一下,就地打了一个滚儿。
你猜怎么着?归起的那堆枣儿,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
立刻,它的身子涨大了一圈。
兴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
哎,这不是刺猬吗?!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儿的本事真高明啊!可是,它住在什么地方呢?好奇心驱使我蹑手蹑脚地迫到水沟眼儿处,弯腰望望,水沟眼儿里黑洞洞的,小刺猬已经没有了踪影。
二夜幕悄悄地降落下来,大地被笼罩在铅色一样的暗纱里了。
我偷偷地躲在树丛的背后。
过了好长时间,还没见到刺猬的影子,我忐忑不安起来。
昨天晚上刚刚偷了枣儿,窝里一定还有吃的。
兴许不来了……不,爸爸说过,刺猾的食量可大呢,一天一夜,它准会饿坏了。
那么,一旦它发现墙根儿处都撒了沙子,会不会感到奇怪,猜到了我的心里:噢,想顺着沙子上的脚印找窝呀,我才不去了呢……不,不会的,昨天晚上偷枣儿并没被人看见,今天晚上还得去,红枣儿多甜呀……我静静地蹲在那里,替刺猬问着、答着。
不知过了多少时候,皎洁的月光又把庭院洒满了。
啊,时候已经不早了。
我的心慢慢凉下来,断定小刺猬发现了沙子,是不会再来的了。
突然,我眼前一亮,奇妙的现象终于出现了。
《带刺的朋友》说课稿

《带刺的朋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带刺的朋友》,下面我将以上7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带刺的朋友》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十三课。
这篇课文写了刺猬偷枣的本事高明,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全文用词准确,语言生动,条理清楚,充分表现了刺猬的聪明和机灵。
二、说学情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语文学习内容也由词句向篇章过渡,对于较深层次的内容即使感悟较深,也往往表述不清。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基本掌握了本课的生字词,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较为流利地朗读课文了,对学习本文有了一定信心和兴趣,但是要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对他们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学情和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我们结合教材本身的特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通过抓关键词句,感受刺猬偷枣的高明,并复述故事。
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说教法和学法【说教法】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遵循师生的双主体原则,我们以“启发式教学”贯穿教学始终,并辅以词语突破,图文结合,感情朗读,读中悟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说学法】课堂是学生活动的舞台,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读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读一读、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等方法学习本课。
五、说教学过程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环节:第一环节是回顾导入我们首先提出问题:“带刺的朋友是谁?它做了一件什么事?它是如何偷枣的?”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梳理刺猬偷枣的过程,使学生逐步养成将旧知识系统化的习惯。
第二环节:品味语言的生动性接下来进入第二环节,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生动性。
这一环节既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为了让学生走近文本,我们设置了情景:“是什么样的枣让小刺猬如此想偷呢?我们去看看”。
同时,课件展示课文描述枣的句子让学生读,感受枣的多、色鲜、味美、让人眼馋,然后出示去掉修饰语后的句子让学生读,引导学生从对比阅读中去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带刺的朋友》4课件

刺猬偷枣——
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 那个家伙“扑”地一声,径直掉 下来。
很快,它又慢慢活动起来了。看 样子,劲头比上树的时候足多了。它 匆匆地忙碌着,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地 归到一起,又“扑噜”一下,就地打 了一个滚。你猜怎么着?那堆枣儿, 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立刻,它的身 子涨大了一圈。兴许是怕被人发现, 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 眼儿,飞快地跑去了。
此时此刻,刺猬一家又如何呢?
作业:
(1) 背诵5--7节 (2)完成词句活动室1、2题
刺猬偷枣——
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 那个家伙“扑”地一声,径直掉下来。
很快,它又慢慢活动起来了。看 样子,劲头比上树的时候足多了。它 匆匆地忙碌着,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地 归到一起,又“扑噜”一下,就地打 了一个滚。你猜怎么着?那堆枣儿, 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立刻,它的身 子涨大了一圈。兴许是怕被人发现, 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 眼儿,飞快地跑去了。
再读文章,找出对应的小节
偷枣 2--9 刺狗 10--15
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 儿。
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 儿,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 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 眼馋。
“我”对刺猬有怎样的感情, 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我暗暗钦佩:刺猬这小东 西,偷枣儿的本事真高明啊!
“真有意思,刺猬的本事 太大了”
v
v
v
刺猬偷枣——
我刚走到后院的枣树旁边,忽 然,看见一个圆乎乎的东西,正缓 缓地往树上爬。
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 监视它,仍旧诡秘地爬向老杈,又 爬爬向伸出的枝丫… …
后来,那个东西停住脚,兴许 是在用力摇晃晃吧,树枝哗哗作响, 红枣“劈里啪啦”地落了一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带刺的朋友
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儿,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
一天晚上,新月斜挂,朦胧的月光透过枝叶,斑斑驳驳地洒在地上。
我刚走到后院的枣树旁边,忽然,看见一个圆乎乎的东西,正缓慢地往树上爬。
我赶忙贴到墙根,惊愕地注视着它的行动。
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仍旧诡秘地爬向老杈,又爬向伸出的枝丫……
挂满红枣儿的枝杈,慢慢弯下来。
后来,那个东西停住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树枝哗哗作响,红枣"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
我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家伙"扑"的一声,径直掉下来。
听得出摔得还挺重呢!
很快,它又慢慢地活动起来了。
看样子,劲头比上树的时候足多了。
它匆匆地忙碌着,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地归到一起,又"扑噜"一下,就地打了一个滚。
你猜怎么着?那堆枣儿,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
立刻,它的身子“长”大一圈,兴许是怕被人发现,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飞快地跑去了。
哎,这不是刺猬吗?
我暗暗钦佩:刺猬这小东西,偷枣儿的本事真高明啊!
第二天晚上,月亮在云缝里缓缓地游动着,时隐时现,像是在捉迷藏。
我吃完饭,刚到草棚前,几个圆乎乎的东西,正从草棚里滚出来。
啊,刺猬一家子出来散步了!
突然,身边传来“汪汪”的叫声,原来我家的大黑狗——大老黑来了。
我刚想叫住它,大老黑已经向那几只刺猬扑去。
刺猬可真鬼,一个个把身子紧紧地缩成一团,洒满月光的庭院里,如同长着几个“仙人球”似的。
大黑狗很快掉过头去,“呜呜”地哀叫着溜走了。
爸爸笑着说:“俗话说:狗啃刺猬——没处下嘴。
你瞧,大老黑的嘴被刺猬扎破了吧。
”追上大老黑一看,可不是,嘴上正滴着血哩。
“刺猬身上的刺,是很好的护身法宝。
”爸爸接着说,“甭说猫、狗,就是老虎,都拿它没有办法呀。
”
“真有意思,刺猬的本事太大了。
”我高兴得直拍手。
15、带刺的朋友(教学设计)
将剑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读准本课第1-9节生字新词。
能分别说出和“惊愕、径直”意思相同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1-9节,能根据提示抓住动词把刺猬偷枣儿的过程说清楚,尝试背诵第5-7小节。
3、能概括文中刺猬的两件事,尝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4、能品味文中的有关语句,体会“我”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揭示课题并板书,注意“刺”的第三笔是横折钩
指名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1、预习反馈交流:课文写了几件事?哪几件事?
2、把两件事连起来,用一句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随机板书两件事,引导学生关注“枣”字,比较“刺”和“枣”第三笔的区别
4、课文哪几节写了刺猬偷枣儿?读一读,找一找
5、指名交流
【说明】归纳主要内容是本单元训练的重点。
学生在练习表达的过程中提升了概括能力,也开始尝试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理清文章脉络。
三、研读1-9节
1、正确朗读含有多音字的词语,媒体出示:
老杈、兴许、劲头、怎么着、散落、扎在背上、满背的红枣
2、指名读1-9节,正音,找近义词理解“惊愕、径直”
【说明】本课的难读字词较多,学生通过预习未必完全掌握,课堂上仍需进一步夯实字词。
3、抓要素,用“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式说说第一件事情的主要内容
4、借助动词复述刺猬偷枣儿的过程
(1)默读2-9节,找找刺猬偷枣时的动词并标记出来
(2)用上这些动词把刺猬偷枣的过程说通顺,说连贯
(3)自由练说后交流
【说明】着力为学生搭建语言实践的平台,让他们读读、找找、说说,引导他们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内化语言,运用语言。
(4)品味词句,体会刺猬的聪明
(5)指名读4-7节,其他同学闭目聆听,想象画面
读出自己的体会
5、找出5-7中的象声词,并说说从中听出了什么
读好象声词“噼里啪啦”和“扑噜”组成的短句
6、练习有感情朗读5-7节
7、尝试背诵5-7节
【说明】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表达基础,但对于如何把事情写具体,写出味道缺少方法。
作者用词精准、描写生动,把刺猬的聪明、机灵、敏捷写得淋漓尽致。
学生得以在读中品味词句,积累语言。
8、指名读第8、9两小节,感受作者情感的变化
(1)指名读第8节。
你读出了什么?
(2)媒体出示:哎,这不是刺猬吗?
【说明】一个“哎”字,蕴含了多少惊讶,多少喜欢。
让学生通过朗读,读出味道,读出体会,读出作者对小刺猬由陌生到熟悉的惊喜。
为何之前没发现这是刺猬?联系前文理解
(3)引读第2节,看图理解“斑斑驳驳”
【说明】课文读到这里,许多谜团均迎刃而解。
为何作者在描写刺猬偷枣的过程中使用象声词?为何直到“现在”才发现这是刺猬?这些都与第2节中描绘的朦胧月色密不可分。
天黑,光线暗,树影婆娑,给小作者的观察带来了困难,于是,许多情景只能靠听,靠猜想。
引导学生在读中发现前后文之前的联系,不仅训练了他们的思维,也让他们在学习作者谋篇布局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4)小结引读第9节
(5)小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与钦佩溢于言表,齐读8、9两小节
四、总结铺垫
1、总结,为第二件事情的学习铺垫
2、鼓励学生适当拓展,阅读原文
五、布置作业
1、背诵5-7小节。
2、尝试用抓要素的方法归纳第二件事情的主要内容。
【说明】作业1旨在语言的积累,作业2旨在方法的运用。
板书设计:
带刺的朋友
聪明、可爱……(此内容依据学生回答而定)
偷枣
斗大黑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第10-15节,读准生字新词。
2、能用抓要素的方法归纳第二件事情的主要内容。
3、品味文中有关语句,并适当拓展,了解到“我”把刺猬当做朋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