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杂物的物理性能
半导体材料的物理性能与应用

半导体材料的物理性能与应用半导体材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材料,它具有特殊的物理性质,可以用于制造各种电子设备,如计算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等。
在现代社会中,半导体产业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产业,其重要性不在话下。
半导体材料的物理性能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半导体材料的物理性能。
半导体材料通常是一种固态材料,其特殊之处在于其导电性质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这是因为半导体材料中的电子数目非常少,很难激发足够的电子来进行电导。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例如升高温度、加入少量杂质等条件下,半导体材料会出现电导现象,这个现象被称为掺杂(Doping)。
掺杂是半导体材料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在掺杂过程中,材料中会加入一些杂质,这些杂质可以是电子供体或电子受体。
当杂质被加入后,会形成n型半导体或p型半导体两种类型的材料。
当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组合起来时,就会形成p-n结,这种结构是半导体器件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掺杂外,半导体材料还有一些其他的特性。
例如半导体的能带结构较为特殊,其能量带有禁带,当温度升高或者加入一定量的能量时,半导体中的电子就可以越过禁带进行导电。
此外,半导体的电阻率也非常特殊,其值一般在10^-6 ~ 10^5 Ω·cm之间,这是由于半导体物理结构的特殊性质所决定的。
半导体材料的应用半导体材料由于其特殊的物理性质,在当前的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半导体的应用领域。
首先是照明领域。
在传统的照明设备中,一般使用的是白炽灯和荧光管等,这些设备的效率非常低,而且易于造成环境污染。
而在当前,LED成为了广泛使用的照明设备,其特点在于高效、长寿命、环保等等。
其次是通讯领域。
在无线通讯领域,半导体器件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例如手机的射频前端,Wi-Fi模块等等,这些设备中使用大量的半导体器件。
另外,在光通讯方面,半导体激光器等也是重要的设备。
再次是电子计算机领域。
在当前,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设备。
尖晶石结构Ni掺杂ZnFe2O4纳米颗粒的性能表征

第 10 期
2019年10月 第113-119页
材 料 工 程
JournalofMaterialsEngineering
Vol.47 No.10
Oct.2019 pp.113-119
尖晶石结构 犖犻掺杂 犣狀犉犲2犗4 纳米 颗粒的性能表征
Propertycharacterizationofspinelstructure NidopedZnFe2O4nanoparticles
1 实 验
采用水热法制备 Zn1-狓Ni狓Fe2O4(狓=0,0.1,0.3, 0.5)样品。 使 用 的 试 剂 主 要 有 硝 酸 镍 (Ni(NO3)2 · 6H2O)、硝 酸 铁 (Fe(NO3 )3 ·9H2O)、硝 酸 锌 (Zn (NO3)2·6H2O)、十 六 烷 基 三 甲 基 溴 化 铵 (CTAB)、 氢 氧 化 钠 、无 水 乙 醇 和 去 离 子 水 等 ,均 为 分 析 纯 。 具 体 制备过程:根据 Zn1-狓Ni狓Fe2O4 的 化 学 公 式 和 金 属 离 子的 摩 尔 配 比,分 别 称 取 Ni(NO3 )2 ·6H2O,Zn (NO3)2·6H2O 和 Fe(NO3)3·9H2O,溶 解 于 蒸 馏 水 中得到0.02mol/L 混合金属盐 溶 液,并 在 室 温 下 进 行
114
材料工程
2019 年 10 月
近年来,尖晶石 结 构 铁 氧 体 纳 米 晶 的 独 特 结 构 和 优良性能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ZnFe2O4 是一种 多 功 能尖晶石结构半导体 材 料,也 是 一 种 重 要 的 软 磁 铁 氧 体材料,禁带宽度较窄(约为1.9eV),属于 犉犱3犿 空间 群 。 [1] 其具有无毒、化 学 性 质 稳 定、耐 光 化 学 腐 蚀、制 备 简 便 和 成 本 低 等 特 点 ,对 太 阳 光 敏 感 ,可 见 光 吸 收 范 围广,光催化活 性 较 强[23],在 生 物 医 学、光 催 化、磁 流 体 、光 电 转 换 、抗 菌 剂 和 磁 性 材 料 等 方 面 具 有 广 阔 的 应 用前景 。 [47] 尖 晶 石 结 构 铁 氧 体 的 通 式 为 犃犅2O4,其 中 犃 和犅 分别表示二价金属离子占据的四面体位置 和三价金属离子占据的八面体位置。ZnFe2O4 是 正 尖 晶石结构,Zn2+ 占 据 四 面 体 的 犃 位 置,Fe3+ 占 据 八 面 体的 犅 位置,犃 位 和犅 位 金 属 离 子 可 以 相 互 替 换,导 致其性质具 有 多 变 性 。 [89] 铁 氧 体 纳 米 晶 的 微 观 结 构 和物理性能主要取决 于 其 合 成 方 法 以 及 工 艺 条 件,可 以通过过渡金属离子掺杂来调整半导体的晶体结构和 能 带 结 构,以 达 到 有 效 控 制 新 型 半 导 体 的 物 理 性 能 。 [1011] 制备纳 米 结 构 ZnFe2O4 的 技 术 主 要 有 机 械 球磨 法[12]、水 热 法[13]、化 学 共 沉 淀 法[14]、溶 胶 凝 胶 法[15]、微 乳 液 法[16]、共 沉 淀 法[17]、喷 雾 热 解 法 和 [18] 静 电纺丝法 等 [19] 。与传统技术相 比,水 热 法 由 于 在 分 子 水平上进行反应物之 间 的 相 互 作 用,化 学 计 量 比 便 于 控 制 、反 应 温 度 低 、合 成 产 物 的 粒 度 均 匀 、纯 度 高 、分 散 性 好 ,同 时 操 作 工 艺 简 单 、成 本 低 廉 、重 复 性 好 、产 物 的 组成和结构容易控制等,是一种理想的制备技术 。 [20]
掺杂对钽丝电性能影响的研究

掺杂对钽丝电性能影响的研究
近年来,钽丝的应用得到广泛的发展,它的电学性能也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为了改善电学性能,在钽丝表面掺杂其他金属和元素,以提高钽丝的电学性能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以“掺杂对钽丝电性能影响的研究”为标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一、掺杂对钽丝电学性能的影响
掺杂元素能够有效地影响钽丝的电学性能。
实验发现,掺杂铝元素在钽丝表面有显著的增强作用,能够提高钽丝的电阻率。
此外,研究表明,在钽丝内部掺杂其他金属离子,如锂、钠、硅等,能够极大地改善其电学性能,使其电阻率和易碳性能更加稳定。
二、掺杂对钽丝物理性能的影响
掺杂对钽丝物理性能也有显著影响。
例如,当钽丝表面掺杂硅元素时,可以大大改善其力学性能,使钽丝能够承受更大的外力,增加其刚度和强度。
此外,掺杂硫元素能够大大提高钽丝的抗拉强度,使其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力。
三、掺杂对钽丝结构的影响
掺杂不仅对钽丝的电学和物理性能有显著影响,还对钽丝的结构有重要影响。
实验表明,掺杂碳元素可以改变钽丝的结构,增加其分子间距,改善其热稳定性,并且可以提高其焊接性能。
四、掺杂对钽丝耐腐蚀性影响
最后,掺杂对钽丝的耐腐蚀性也有显著影响。
实验表明,掺杂锆元素可以提高钽丝的抗腐蚀性,使其在各种腐蚀环境中的耐腐蚀性能
大大提高。
综上所述,掺杂对钽丝的电学、物理、结构和耐腐蚀性能均有显著影响,是改进钽丝性能的有效手段之一。
但是,在掺杂时,也要注意量的控制和元素的选择,以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因此,基于对钽丝的掺杂效应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钽丝的性能,以及如何有效改善它们的电学性能。
稀土离子掺杂铁氧体的制备及其物理性质研究

稀土离子掺杂铁氧体的制备及其物理性质研究在近年来,稀土离子催化铁氧体成为了热门的研究领域。
稀土离子的加入对铁氧体的晶格结构、磁学和光学性质产生影响,因此稀土离子掺杂铁氧体成为化学比较独特的物质。
本文将讨论稀土离子掺杂铁氧体的制备方法以及它的物理性质研究。
一、制备方法稀土离子掺杂铁氧体的制备方法有很多,常见的有共沉淀法、溶胶凝胶法、机械合金法等。
其中,共沉淀法得到的产品具有化学均匀性和微观多相结构良好的特点。
其具体操作流程为:将铁离子和稀土离子在一定pH值下混合成水溶液,加入氢氧化铵沉淀,并在700 ℃左右的高温下煅烧制得稀土离子掺杂铁氧体。
此方法的优点是简单高效,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缺点是常常使用的NaOH和NH4OH的反应性差,产物难以达到纯度要求。
相比之下,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稀土离子掺杂铁氧体具有更纯净、较小的颗粒尺寸、更均匀的颗粒分布、更优良的分散性和较高的比表面积等优点。
其操作流程如下:首先在酸性条件下,将铁氧化物和稀土盐,在含有丙醇、乙酸铝等物质的溶液中均匀搅拌,通过乙酸铝介质控制反应速度,使反应平稳进行,形成一定浓度的溶胶,然后在150 ℃左右的低温下干燥得到凝胶,最后在900 ℃左右的高温下煅烧得到稀土离子掺杂铁氧体。
机械合金法则是通过磨碾机械强制混合高纯度铁粉、稀土离子和固相反应助剂,然后高温下烘干,虽然可批量生产,但产品晶形不规则,常常含有杂质,不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二、物理性质稀土离子掺杂铁氧体因其在一定场强下表现出异常磁学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物理学和工业生产领域。
磁学性质是这种材料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掺杂稀土离子后,铁氧体的磁学性质发生改变。
例如,Gd3+ 掺杂的铁氧体表现出弱的反铁磁相互作用,导致饱和磁化强度降低。
La3+ 掺杂的铁氧体表现出强的铁磁相互作用,导致饱和磁化强度升高。
这些性质改变可由掺入的稀土离子的数量和几何形状等因素来调控。
此外,稀土离子掺杂铁氧体的晶格结构和光学性质都受到高度关注。
掺杂石墨导热性能的研究_张光晋

收稿日期:2000-11-17; 修回日期:2001-02-1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19789503)及国家大科学工程资助项目作者简介:张光晋(1977-),男,山西介休人,硕士生,主要从事高导热,低电阻石墨材料的研究。
文章编号: 1007-8827(2001)01-0025-04掺杂石墨导热性能的研究张光晋, 郭全贵, 刘占军, 要立中, 刘 朗(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山西太原 030001)摘 要: 制备了一系列掺杂石墨并研究了其导热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与相同条件下制得的纯石墨相比,掺杂石墨的导热系数均有较大的提高。
掺杂钛组元可使石墨材料的导热性能有所提高,而硅组元的加入可大大提高石墨材料的导热性能,硼组元的加入则使石墨材料的导热性能明显下降,这与硼原子可溶入石墨晶格而造成晶格缺陷有关。
XRD 分析结果表明掺杂石墨都具有大的晶格尺寸,高的石墨化程度,这与掺杂组元的催化石墨化作用有关。
关键词: 掺杂石墨;导热性能中图分类号: TQ 165 文献标识码: A在某些特殊的应用领域,如:核聚变等离子体面对材料(PFM ),航空部件散热元件等,要求材料具有高的导热系数[1]。
石墨材料由于其自身的特点而成为很有竞争力的备选材料。
但由于人造石墨属多晶石墨,其导热率不是很高,一般在100W P m #K 以下[2],因此如何提高材料的导热率,从而研制出重量轻、导热系数高的石墨材料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问题。
掺杂,作为一种材料改性的方法而广泛用于特种炭材料的制备工艺中。
有报道表明,石墨材料中掺入钛、硅等陶瓷组元可有效提高其导热率[3];C.Garcia -Rosales 等人研究了钛掺杂再结晶石墨RG -Ti 做为PFM 的应用,结果表明,在所有无纤维增强的材料中,钛掺杂再结晶石墨综合性能远远优于其它石墨材料,而其良好的导热性能无疑为其应用提供了保证,但其机械性能仍有待提高[4]。
且从现有的报道来看,对掺杂石墨主要集中在应用研究上[5-11],而对其导热机理的研究却鲜有报道。
锰掺杂的差分电荷密度

锰掺杂的差分电荷密度
锰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常用于合金制造和电池生产中。
而锰掺杂的差分电荷密度则是指在锰元素与其他原子结合形成合金时,所产生的电荷密度的差异。
在锰合金中,锰离子的电子与其他原子的电子相互作用,形成了一种差分电荷密度。
这种差分电荷密度的变化对于合金的物理性质具有重要的影响。
锰掺杂的差分电荷密度可以改变合金的导电性。
由于锰离子的电子与其他原子的电子相互作用,形成了电子云的重叠区域,导致电子的移动受到阻碍。
这使得锰合金的电导率降低,从而影响了合金的导电性能。
锰掺杂的差分电荷密度还可以影响合金的磁性。
锰合金中的锰离子具有自旋磁矩,而差分电荷密度的变化会影响锰离子的自旋磁矩的方向和大小。
这使得锰合金的磁性能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了合金在磁场中的性质。
锰掺杂的差分电荷密度还可以改变合金的化学反应性。
锰离子的电子与其他原子的电子相互作用,影响了合金中原子之间的键合性质。
这使得合金的化学反应性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了合金在化学反应中的活性和稳定性。
总的来说,锰掺杂的差分电荷密度对于锰合金的物理性质有着重要
的影响。
通过调控锰掺杂的差分电荷密度,可以改变合金的导电性、磁性和化学反应性,从而实现对合金性能的调控和优化。
这对于合金材料的设计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元素掺杂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元素掺杂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元素掺杂是一种常见的方法,用于改善材料的性能。
它通过向材料中添加其他化学元素来改变原有的化学结构和物理特性。
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材料科学、能源产业、电子技术以及医学等。
首先,元素掺杂在材料科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选择合适的元素进行掺杂,可以显著改善材料的导电性、机械强度和抗腐蚀性能等。
例如,在硅材料中掺入五个价态元素,如磷、砷等,可以显著提高它的导电性,并将其用于半导体器件的制造。
此外,掺杂可以改变材料的晶体结构,从而改变其光学和磁学性质。
这种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LED等领域,以提高能源转换效率和光电转换效能。
其次,元素掺杂对能源产业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锂离子电池领域,掺杂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电极材料的改良。
通过掺入一些过渡金属元素,如镍、铁等,可以提高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和放电容量。
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显著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并提高其能源密度。
此外,元素掺杂还可以改善储能材料的导电性能,如在石墨烯中通过掺杂硼、氮等元素,可以提高其导电性和储能性能,为新型储能设备的研发提供了可能。
除了在能源产业中的应用,元素掺杂还对电子技术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半导体材料领域,通过对硅和锗等材料进行不同的掺杂,可以改变其导电类型,从而实现集成电路中的逻辑门、放大器和开关等功能。
此外,元素掺杂还可以改变材料的能带结构,用于制造光电器件和传感器等。
这种技术的应用不仅扩大了电子技术的应用范围,还提高了电子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
最后,元素掺杂在医学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掺杂技术被用于制备材料用于组织工程、药物传递以及生物传感器等。
通过掺入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如生长因子和药物,可以改善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并促进组织再生和修复。
此外,掺杂技术还可以改变材料的表面性质,包括疏水性和抗菌性,从而应用于医疗器械的制造和生物传感器的开发。
综上所述,元素掺杂是一种有效改善材料性能的方法。
通过选择合适的元素和掺杂条件,可以显著改善材料的导电性、机械强度、抗腐蚀性能等。
材料掺杂概念

材料掺杂概念材料掺杂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加工方法,通过向原有材料中引入外来的元素或化合物,改变材料的物理、化学或电学性质。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调节材料的导电性、磁性、光学性能等,从而满足特定的应用需求。
材料掺杂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常见的包括离子注入、功率线加热、化学蒸镀等。
离子注入是一种常用的掺杂方法,通过将需要掺杂的材料置于离子源中,将离子注入到材料表面或内部。
掺杂的离子能量和注入剂量可以调节,以控制掺杂层的厚度和浓度。
功率线加热是一种将掺杂元素附加到材料表面,并在高温条件下使其扩散入材料内部的方法。
化学蒸镀则是利用化学反应在材料表面形成气相化合物,并在高温条件下使其分解并扩散入材料中。
材料掺杂可以改变材料的导电性。
常见的例子包括对半导体材料进行掺杂,将杂质原子引入到半导体晶格中,形成n型或p型半导体。
在n型半导体中,掺杂杂质的电子增加,导致电导率增加;而在p型半导体中,掺杂杂质的空穴增加,导致电导率增加。
这种掺杂方法常用于制备电子器件、太阳能电池等。
材料掺杂还可以改变材料的磁性。
例如,将Fe或Co等过渡金属掺杂到非磁性材料中,可以使材料具有磁性。
这种掺杂方法常用于制备磁性材料,如硬磁材料、磁记录材料等。
此外,材料掺杂还可以改变材料的光学性能。
例如,将稀土元素掺杂到玻璃中,可以改变玻璃的发光性质,制备发光材料。
这种掺杂方法在光通信、显示技术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材料掺杂的方法和应用还较为广泛。
通过控制掺杂剂量和掺杂方法,可以在材料中形成不同的掺杂层。
掺杂层可以改变材料的表面性质、增加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还可以用于改善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增加材料的热稳定性等。
因此,材料掺杂是一种重要的材料改性方法,为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总之,材料掺杂是向材料中引入外来元素或化合物,改变材料性质的一种常见方法。
掺杂可以改变材料的导电性、磁性、光学性能等,并应用于制备半导体器件、磁性材料、发光材料等。
通过控制掺杂方法和剂量,可以定制材料的性能,满足特定的应用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ZrO2的晶体结构及其晶格常数
ZrO2颗粒强度很高, 穿晶断裂基本不会发生, 所以材料的断裂大多数是沿晶断裂, 同时由于颗粒间的结合力相较于颗粒本身较弱, 当裂纹扩展遇到颗粒时,虽然传递给颗粒的应力小于颗粒的断裂强度, 但当产生的剪切应力大于界面结合力时, 颗粒便拔出, 从而形成韧窝状结构 .
在1100℃以上形成四方晶体,在1900℃以上形成立方晶体。
氧化锆有三种晶体形态:单斜、四方、立方晶相。
常温下氧化锆只以单斜相出现
2. Y2O3的晶体结构及其晶格常数
1简单六方a=b=3.81,c=6.08
2体心立方a=10.60
3面心立方a=5.264
4单斜a=13.89b=3.493c=8.611β=100.27°
5单斜a=13.88,b=3.513 c=8.629 β=100.09
3. La2O3的晶体结构及其晶格常数
1简单六方a=b=3.937
2体心立方a=11.32
3简单六方a=b=4.039, c=6.403
4简单立方a=b=4.057, c=6.430
5 体心立方a=b=c4.51
Song与Wang曾通过外加ZrCp颗粒的方式制备了ZrCp用基复合材料,实验证实,ZrC与W相溶性好,热膨胀系数相近,在W合金中加一定量的ZrC能极高增强材料的高温强度以及提高抗氧化、抗烧蚀性能。
ZrC也可与W形成(Zr,W)C固溶体而达到固溶强化效果。
ZrC的加入还可抑制W晶粒的长大,有利于提高断裂韧性。
在金属基复合材料中,所用的颗粒类增强材料主要有碳化物(如SiC、TiC、WC等)、氮化物(Si3N4、AlN等)、硼化物(TiB2、B4C等)、氧化物(A12O3、TiO2、ZrO2等)等,其中最常用的为碳化物及氧化物。
氧化物中熔点超过3000℃的只有ThO2(熔点3050℃),虽然氧化物有最好的抗氧化烧蚀性能,但要用于高温环
境(>3050℃)下其熔点还不够高。
对于W/A12O3和W/ZrO2来说,W与A12O3界面发生反应的临界温度约为1980℃,W与ZrO2界面发生反应的临界温度约为1900℃,这种界面反应会严重损害界面性能以至于影响复合材料性能。
在综合分析前人和本文作者自己先期工作的基础上,本文认为采用W作基体和难熔碳化物作增强体来构成复合材料是一种结合了难熔金属好的高温塑性、高热导率、高抗热震性能及碳化物较好的耐氧化性、抗烧蚀性的较优方案。
在选择碳化物作为增强体材料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l)碳化物与钨基体要有好的界面结合强度,不应发生有害于性能的化学反应;(2)碳化物与钨的热膨胀系数和弹性模量相差尽量小以降低二者之间的热残余应力和热负荷过程中的热失配应力;
(3)在保证(l)、(2)点的前提下,碳化物的熔点要高,以保证抗熔化烧蚀和高的高温强度;
(4)碳化物价格要低,来源丰富,以降低成本。
TiC是满足以上条件的碳化物之一。
TiC是过渡族元素Ti与C形成的一种非化学计量的碳化物,即TICx,(0.5<x<l),它具有NaCl型的晶体结构,在Ti的面心立方点阵中,C处于八面体间隙中,TiC中C含量对TiC的性能有很大影响。
由Ti-C平衡相图可知,当C含量(原子比x)在0.4~0.9之间时,C能与Ti形成许多
中间有序相,如Ti2C、Ti3C2、Ti2C3等,它们的晶体结构和性质的不同将对Ti 的性能产生很大影响。
TiC的密度低(4.939/cm)、熔点高(3067℃)、硬度高(Hv=32.9GPa),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烧结过程中晶粒长大趋势小,抗热震性能优良,抗氧化性较好,在2230℃时的蒸气压为1.10×10-2Pa;TiC能被Ni、Co、Fe和Cr等元索所润湿,且能与MoC、WC、TaC、NbC、VC等碳化物形成固溶体,以及具有好的力学性能。
TiC作为一种增强相被广泛用于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和陶瓷基复合材料。
选择TiC为增强相,以W为基体,制备TiC颗粒增强W基复合材料,研究材料的致密度、低温脆性、低温强度、维氏显微硬度、热负荷等性能,以期达到最佳的性能,指导聚变装置面对等离子体第一壁材料的设计与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