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坳陷束鹿凹陷泥灰岩储层测井解释实践与认识
华北油田冀中坳陷勘探情况介绍

“占高点-打屋脊-探边界” 部署探井等
深潜山高压、高温油气井地层测试技术
油 气 层 改 造
11
三个阶段
区带优选评价配套 技术流程 圈闭落实评价配套 技术流程 圈闭预探评价配套 技术流程
1、资源评价选靶区
1、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研究细化等时格架
1、老井重新认识找线索, 确定勘探突破口
三 个 流 程
2、层序研究定格架
26
(二)沉积演化特征
中生代:为河流、沼泽环境,岩性以 碎屑岩为主,分布比较局限 晚古生代:为海陆过渡相沉积环境, 以碎屑岩为主,夹碳酸盐和煤系地层
中上元古代-早古生代:主要发育海相 碳酸盐岩沉积体系
前第三系基底
27
陆相碎屑岩沉积体系, 经历了断陷充填( Ek-Es4)扩张深陷( Es3-Es1下) -萎缩
岩性油藏
砾岩
火成岩
泥灰岩 砂岩
21
岔河集第三系背斜油藏
冀中最大的第三系油田岔河集油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 5089万吨,主要含油层系Ed3-Es1上,储层为河流相砂体 。
22
第三系岩性地层油藏勘探主要成果
淀南
西柳
在饶阳凹陷发现 了淀南、西柳、
大王庄
大王庄、留西等 一批规模岩性地
留 西
层油藏
23
第三系岩性地层油藏
中国石油
冀中坳陷油气 勘探概况及地质特征
汇报内容
一、华北油田公司简介
二、冀中坳陷勘探概况
三、基本石油地质特征 四、勘探前景技术需求
2
中国石油
3
华北油田勘探开发领域
二连探区
包括冀中、内蒙中部、 冀南-南华北和山西沁水 盆地四个探区,拥有勘 探登记区块28个,总面 积65502km2 目前年产原油450万吨,
中国石油勘探总目次2007年第12卷

张 玮 蔡 加 铭 吴 文 熙 梁春 燕
刘 海 波 全 海 燕 陈 浩林
等
窦 伟坦 侯 雨 庭
赵 睿
6 -人工智能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石油勘探开发中集成应用的一种设想 4
勘探 管理
6 油气勘探工作运行质量评价方法初探 ・ ・・・・ ・ ・・・・ 9
王 玉 青 宋景 明 孟 卫 工 等
苏明 军 何 亨 华 王 西 文 等 刘海 涛 孙 德 强 胡 宇 芳 等 胡 治 华 胡 明 毅 夏 锦 芬 等 宋子 齐 潘
艇 程
3 利用测井曲线研究沉积微相及其含油有利区展布 ・ ・ 7
英 等
4 井问地震技术在油气藏开发中的应用 ・・・・’・ ・ 2 4 井 地电法在黄土塬油藏评价中的应用 - 6 ~
周 海 民
石 油地 质
7 济阳坳陷石油资源综合评价与勘探方向 .. .. .. ... 1 大庆长垣砂岩储层构造油藏油水界面控制因素研究 . ... 3 1 辽河西部凹陷南段隐蔽油气藏的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 ・・ ・ ・ 7 2 酒泉盆地南缘老君庙构造带构造特征及油气勘探方向 ・ ・ 2 ・ 2 麻阳盆地古生界勘探潜力分析 ・・・ ・ ・-・・ ・ ・・・ 8
郝 以岭
高 鑫
陈 国胜
勘探管理
5 对油藏评价管理工作 的 识和探讨 --・・・-・・ ・-・・ 8 认 6 大庆油I油气勘探 “ 2 t t 五五”工程的实践与效果 ・ ・・・・
田 军
金成 志
刊、 智 杨 宏
平 等
海外 勘 探
6 地震相特征在阿曼 D l l t 6 a e油I碳酸盐岩储层预测研究中的应用 e t 7 南美洲油气资源与勘探开发潜力 ・・・ ・ ・・ ・・ o ‘ 李 方 明 苏 武 叶德 燎
冀中坳陷束鹿凹陷潜山分类与成藏模式

冀中坳陷束鹿凹陷潜山分类与成藏模式王鹏;张宇飞;杨丽丽;杨双涛;王芳;万照飞;贾昔东;魏一冰;姜宏宇;王永君【期刊名称】《现代地质》【年(卷),期】2022(36)5【摘要】冀中坳陷束鹿凹陷发育于太古宙变质岩结晶基底上,其经历了中晚元古代裂陷槽阶段、古生代克拉通盆地阶段、中生代构造转换调整阶段和新生代断陷型盆地等4个阶段,为一典型地台-断陷-坳陷多层结构的复合盆地。
盆地历经多次构造运动改造,潜山较发育,类型多样。
在总结前人对潜山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束鹿凹陷三维连片地震资料,对该地区潜山类型进行系统划分,并对典型潜山的构造特征及生储盖匹配关系进行了描述。
研究区潜山根据成因可划分为剥蚀型潜山和拉张型潜山两大类,根据形态可划分为剥蚀残丘型潜山、不整合潜山、断阶型潜山、断槽冲蚀沟型潜山、断垒型潜山和断块型潜山等类型。
束鹿凹陷潜山的发育具有分带性,按潜山的构造位置,分为凸起潜山带、缓坡潜山带、洼槽潜山带和陡坡潜山带,不同构造带发育不同类型的潜山。
研究结果表明束鹿凹陷中新元古界、古生界潜山数量众多,规模较大,是束鹿凹陷实现油气突破的一种重要油气藏类型。
【总页数】12页(P1230-1241)【作者】王鹏;张宇飞;杨丽丽;杨双涛;王芳;万照飞;贾昔东;魏一冰;姜宏宇;王永君【作者单位】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地质研究中心;华北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塔里木物探处方法研究所;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海外部【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TE122.1【相关文献】1.冀中坳陷束鹿凹陷致密油成藏特征探讨2.冀中坳陷束鹿凹陷潜山多样性油气成藏特征3.冀中坳陷束鹿凹陷潜山不整合特征与油气运聚模式4.富油凹陷洼槽区油气成藏机理与成藏模式--以冀中坳陷饶阳凹陷为例5.冀中坳陷奥陶系潜山油气藏形成条件与成藏模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束鹿凹陷沙三下亚段致密泥灰岩储层特征与含油性

第30卷 第4期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Vol.30 No.4August20202020年8月JournalofGuangdongUniversityofPetrochemicalTechnology束鹿凹陷沙三下亚段致密泥灰岩储层特征与含油性刘哲1,鱼占文2,吕延防3,李佳静1(1.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石油工程学院,广东茂名525000;2.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任丘062552;3.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摘要:在岩心观察、薄片分析、核磁共振、扫描电镜、物性分析测试的基础上,对束鹿凹陷沙三下亚段致密泥灰岩储层特征与含油性进行了研究。
束鹿凹陷沙三下亚段发育一套暗色纹层状泥灰岩致密油储层,矿物成分以方解石为主,储层物性总体为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具有裂缝-孔隙型双重孔隙介质特征,富黏土暗层及纹层缝是主要富油部位,且呈连续性条带分布。
纳米级孔隙是致密泥灰岩储层的主要孔吼体系,大于55nm的孔隙及裂缝发育区是束鹿凹陷致密油“甜点”储层。
关键词:泥灰岩;致密油;束鹿凹陷;储层;含油性中图分类号:TE1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562(2020)04-0001-04近年来,致密油气已经成为非常规油气的重要勘探开发目标之一,其勘探开发所需的理论、工程技术条件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1-4],国内学者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致密砂岩和泥页岩储层,而对于细粒碳酸盐岩致密油储层的关注并不多。
位于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南部的束鹿凹陷在沙三下亚段沉积了最大厚度近1000m的富有机质致密细粒泥灰岩,凹陷内远景资源量约为1.2×108t,继2012年束探1H井获得原油243.6t/d、天然气7.41×104m3/d高产油气流之后,该凹陷5口井获得工业油流,展现了良好的致密油勘探前景[5]。
前人研究多关注束鹿凹陷沙三下亚段致密油储层的岩石类型、沉积特征和烃源岩评价等方面[6-9],但是随着勘探的深入,储层非均质性强、产量递减速度快等一系列地质问题日益凸显。
冀中坳陷束鹿凹陷潜山多样性油气成藏特征

Abstract: In view of complex buried-hill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and unknown controlling factors in the Shulu sag in Jizhong depression, the controlling factors on the buried hill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and accumulating models were studied using petroleum geology and sedimentary petrology. After analyzing the buried hill types, reservoirs and transport system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sag has the foundation for forming diverse buried hill reservoirs. The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verse accumulation mechanisms we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reservoir-cap assemblage and reservoir model. Finally the controlling factors on various buried hill reservoirs were identified.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effective floor is the controlling factor on the formation of the top-cut wedge-like buried hill reservoir, the basement oil source fault is the controlling factor on the formation of the buried hill reservoir in the uplifted fault block, and the lateral seal is the controlling factor on the formation of the fault terrace buried hill reservoir.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fault terrace and gully erosion buried hills in the slope area are the most favorable types and zones for future exploration. The study is a useful reference to identification of buried hill targets and well location in the Shulu sag, and helpful to make a new breakthrough to buried hill exploration.
束鹿凹陷西部斜坡带馆陶组油气成藏模式

第49卷第9期 辽 宁化工Vol .49, N o . 92020 年 9 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Liaoning Chemical Industr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September , 2020束鹿凹陷西部斜坡带馆陶组油气成藏模式梁越\杨丽丽2,王芳3,韩冰\王丹君4,王雅迪\刘贺、王德良、贾昔东2,王永君1(I .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地质研究中心.河北涿州072750; 2.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塔里木物探处方法研究所,新疆库尔勒841000;3.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华北分院,河北任丘062550;4.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X 程学院,云南昆明650093)摘 要:束鹿凹陷位于冀中坳陷南部,钻录井资料表明,束鹿凹陷馆陶组底砾岩是一套形成于邻近高地附近的剥蚀或冲积产物,西部斜坡带馆陶组油藏具有双向油源,油气来自北部深县凹陷以及东部的束鹿北洼。
馆陶组底砾岩油藏分布主要受构造背景和沉积相带控制,深部油气沿断层和不整合面向上运移,形成古生新储塑油藏。
储集层主要由馆陶组辫状河沉积砂体组成,与砾岩相伴生的砂岩可以构成良好的油气储层,形成岩性上倾尖灭、透镜体等多种类型的油气藏。
馆陶组底部馆三段上部发育泥岩盖层,成藏和保存条件优越。
关键词:束鹿凹陷;馆陶组;底砾岩;岩性油藏中图分类号:P618.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4-0935 (2020) 09-1166-04束鹿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南缘,主要 包括西部斜坡带、中部洼槽带以及东部陡坡带,为 前第三系基底背景上发育的东断西超的单断箕状凹 陷[1_3],勘探面积1 200 km 2 (图1 )。
研究区新近系 馆陶组以河流相沉积为主,地层厚度超过250 m , 自上而下可划分为馆陶组一、二、三段,通过不整 合与接触下伏古近系地层接触。
早期在凹陷内钻探 了大量探井,馆陶组只在西部斜坡带北部外带多口 井见良好显示,对其中8 口井进行试油,只有JG 16 井为含油水层,其余均为水层,馆陶组勘探一直未 获突破。
冀中坳陷束鹿凹陷泥灰岩储层测井解释实践与认识

( 表3 ) 。
原油 ××吨 , 大 大高于试 油前 的预期 , 初步 展现 了测 井 的岩 性特 征 、电性特 征和物 性特 征 ,通过 交会 图技 术 , 新 技术在 复杂 储层 中的应用效 果 。
维普资讯
冀中坳陷束鹿凹陷泥灰岩储层测井解释实践与认识
郝以岭 高 鑫
( 中国石油华北油 田分公 司勘探 开发研 究院 ,河北省任丘市 0 6 2 5 5 2 )
陈 国胜
( 中国石油东方地球 物理 公司华北物探 公司 ,河北省任丘市 0 6 2 5 5 2 )
摘 要:泥灰岩是一种过渡类型沉积岩 ,泥灰岩储层具有强烈的各向异性和非均质性 ,仅仅利用常规测井系列难 以
满足地质任务 的需要。以双重 孑 L 隙解释模型 为基础 ,通过对 束鹿 凹陷泥灰岩储层特 征和测井响应特征的分析 ,总结探讨 泥灰岩地层 中测井系列 优选原则 , 并分析系列 优选后对解释工作的帮助及对勘探 工作所起 的作用 。确立 了泥灰岩储层评 价标准 ,并借助成像 、偶极子声波等新技术 测井资料 ,结合实例,指出了泥灰岩地层有效储层 的富集规律 ,对泥灰岩储 层勘探及测井解释 均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关键词 :泥灰岩 ;测井解释 ;富集规律 ;束鹿 凹陷;冀中坳陷 中图分类号 :TEl l 2 . 2 文献标识码 :A
1 储层基本特征
身具 有 良好 的生油能 力 , 而且 被包 围在 生油岩之 中 , 油 气源 充足 , 成藏 模式表 现为裂缝 发育 区油气富集 , 为自
泥灰岩 是介 于粘 土岩 与碳 酸盐 岩之 间的过 渡 类型 生 自储式岩性 油气藏 。 其最大特 点是 非均 质性 强 、 多 层 沉 积岩 , 由粘土 和碳酸盐 微粒 组成 , 呈微 粒状 或泥状 结 段含 油 、油水关 系复杂 ,给 测井解释 带来 了很 大困难 。
冀中坳陷束鹿凹陷横向调节带成因分析

冀中坳陷束鹿凹陷横向调节带成因分析
孔冬艳;沈华;刘景彦;尹微
【期刊名称】《中国地质》
【年(卷),期】2005(32)4
【摘要】束鹿凹陷是冀中坳陷西南部的一个典型的伸展单断凹陷,构造格局简单,存在北东向伸展断裂系统和北西向横向调节带.通过凹陷演化史以及钻井资料分析,探讨横向调节带形成机制和形成时期,提出Ⅰ级调节带形成于凹陷强烈伸展期,Ⅱ级调节带形成于凹陷弱伸展时期.研究认为,边界断裂不均匀伸展和基底古隆起控制Ⅰ级横向调节带的形成,岩性组合差异是Ⅱ级横向调节带形成的引发机制,控洼断层的侧列状交替发育是构造Ⅱ级横向调节带形成的动力机制.
【总页数】6页(P690-695)
【作者】孔冬艳;沈华;刘景彦;尹微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北京,1000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34.5
【相关文献】
1.冀中坳陷束鹿凹陷致密油成藏特征探讨 [J], 宋涛;李建忠;姜晓宇;吕维宁;李欣;钟雪梅
2.冀中坳陷束鹿凹陷潜山多样性油气成藏特征 [J], 朱洁琼; 张以明; 黄远鑫; 明锦; 赵伟森; 吴岚; 甘运才; 王元杰
3.冀中坳陷束鹿凹陷潜山不整合特征与油气运聚模式 [J], 蔡川; 邱楠生; 刘念; 李振明; 王元杰; 鱼占文; 焦亚先
4.冀中坳陷霸县凹陷横向调节带对物源体系的控制作用 [J], 谢晓军;邓宏文
5.冀中坳陷束鹿凹陷泥灰岩-砾岩致密油气成藏特征与勘探潜力 [J], 赵贤正;朱洁琼;张锐锋;鱼占文;王吉茂;郭永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屑灰岩、中层状角砾岩、泥屑灰岩一钙质泥岩薄互层、块状泥质泥屑灰岩、块状云质泥屑灰岩、泥灰岩以及厚层泥屑灰岩等岩石类型对有效裂缝的形成较有利,但其有利程度是逐渐降低的。
构造应力是影响裂缝发育的重要因素。
从裂缝的类型看,无论是水平缝还是斜交缝,都是微裂缝,大的裂缝不很发育,但是层间缝和高角度缝互相切割形成了网状缝,大大地改善了储集物性。
泥灰岩本身的孔隙也不发育,裂缝是其主要储集空间,产生裂缝的主要因素是区域构造应力。
分析认为,第三纪以来区域构造应力的方向为北东向,在这种应力的作用下,岩石滑动形成层间缝,并形成高角度的张性缝,从而改善了储集性能。
图1为晋116X和晋古13井依据成像测井资料提取的张性缝方位统计,产状与区域上应力缝产状基本一致。
图1裂缝产状与区域应力的关系Fig.1RelationshipbetweenfractureattitudeandregiOnalstrain3孔隙特征岩心裂缝实际上反映的是岩心上宏观裂缝的特征,对于微裂缝则由于受肉眼观察和分辨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往往统计不出来。
而有效孔隙度是通过测井解释方法获得的孔隙度数据,它实际上包括了宏观裂缝和微观裂缝以及孔隙的发育状况,因此它比岩心宏观裂缝的分析具有更高的准确度。
研究中经过大量薄片的鉴定以及岩性标定,并把岩性标定成果和测井解释成果相对比,得出了各种岩石类型和有效孔隙度之间的发育关系(表1、图2)。
由表1及图2可以看出,泥屑灰岩、泥质泥屑灰岩、泥屑灰质云岩总体对有效孔隙度的发育有利;角砾岩则具有较低的有效孔隙度。
彳巧‘,r中国石油勘探2。
07年第2期52表1岩性对有效子L隙度影响统计表TabeI1LithoIogiccharacterinfluencestatisticaIIistoftheeffectiVeporOsity有效孔隙度(%)岩石类型样品数排序最大最小平均钙质泥岩69.60.95.678钙质页岩2ll8.69.8l泥晶灰岩58.96.27.15泥屑灰岩912.337.44泥质泥屑灰岩20122.26.156泥屑云质灰岩77.23.65.77泥屑云岩145.18.92泥屑灰质云岩89.2O.98.323角砾岩929.6l3.669 万方数据图2岩石类型和有效孔隙度的关系Fig.2Relationshipbetweenrocktypesandeffectiveporosity4储层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4。
1储层测并响应特征泥灰岩地层中储集空间主要有基质孔隙、溶蚀孔洞、缝合线、层间缝、压溶缝、构造缝和构造一溶蚀缝等7种储集空间,图3为部分含油岩心照片,岩心实测基质孔隙度一般小于4%,渗透率小于1×l旷3“m2。
根据其储集类型和导电作用,可将其复杂的储层结构简化为双重孔隙结构…2|,双重孔隙解释模型是把岩石的总孔隙度等效为孔洞孔隙和裂缝孔隙两部分组成的地质结构模型。
4.1.1裂缝型储层测井响应特征泥灰岩储层的裂缝以微细裂缝居多,高角度缝和低角度缝同时存在,形成网状,常规测井资料很难区分不同产状的裂缝,成像测井资料判断裂缝发育程度(包括裂缝产状)比较有效。
对明显的裂缝段,常规测井资料具有一定的特征显示,自然伽马为中低值,电阻率为低值,孔隙度为中高值。
4.1.2孔洞型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溶蚀孔隙型储层是以孔隙型为主的储层,一般较小的溶蚀孔隙,常规测井资料无明显的特征反映,必须借助于成像测井资料来识别。
典型的溶蚀孔洞,常规测井资料反映比较明显,表现为自然伽马低值、电阻率低值,声波时差、补偿中子高值,补偿密度低值。
4,2耪性秘电救蘸关系对于泥灰岩地层而言,由于其属双重孔隙结构,受非连通孔洞、孔隙填充及裂缝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孔隙度并不是渗透率的很好指示器,并且由于泥灰岩地层的强烈非均值性,真实的岩样渗透率也很难通过实验分析得到。
斯通利波通常认为是由井眼诱导产生的一种压力脉冲,它将使流体向地层运动,这取决于地层的有效渗透率。
根据低频斯通利波传播理论,用纵、横波时差、斯通利波时差和密度曲线、孔隙度曲线以及钻井液时差等资料可以计算出理论上的斯通利波时差,它图3泥灰岩储层主要储集空间岩心照片F培.3PhotographsofthecoresinthemainoilaccumulationspaceSofmarlitereserVoir53chlnaPetroIeumE×p№tm心万方数据和实际测量的斯通利波时差的差别即流体移动指数,指示储层渗透性高低和储层孔隙连通性好坏以及裂缝的有效性,从而定性判断储层物性的好坏。
本次研究中,采用流体移动指数代替渗透率来指示地层的渗透性。
在束鹿地区,晋116x、晋古13等多口井进行了偶极子声波测井,并计算得到了流体移动指数。
为了研究储层物性和电性之间的关系,先后研究了流体移动指数一泥质含量、孔隙度一泥质含量、孔隙度一流体移动指数、流体移动指数一岩石密度等的关系,并制作了相关的图件,其中,孔隙度由三孔隙度曲线交会得到,泥质含量由自然伽马曲线计算得到。
图4可知,总的来说,泥灰岩的渗透率和孔隙度随泥质含量的增加而减少。
泥灰岩的孔隙度和渗透性之间并没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图5),但是随着密度的增大,在部分井段出现渗透性增大现象(图5),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随岩石的固结程度以及密度的相对提高,岩石越致密,对裂缝的形成较有利。
4.3储瑟评价江苏油田的测井工作者在认真分析YC凹陷阜二段地层储层岩性特征和孔隙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对双重孔隙结构模型常规测井曲线响应特征的分析,从裂缝评价的角度对泥灰岩储层测井解释方法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一套裂缝发育程度评价和储层参数计算方法[3]。
对基于常规资料的泥灰岩储层评价而言,这些方法是适用的,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极易漏失有效储层和测井误解释。
在束鹿凹陷的泥灰岩勘探中,针对制约测井解释图4泥灰岩储层孔渗特性与泥质含量的关系F远.4RelationshipbetweentheporosityandpemeabnityandtheshalecontentinmarlitereserVoir图5泥灰岩储层流体移动指数与孔隙度、密度的关系Fig.5Relationshipbetweenflowingindex,porosity,anddensityofmaditeIIeserVoirnuid乡二矿中国石油勘探2007年第2期54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5.1测并系裂优选强烈该井测井项目选择及综合评价所遵循的原则是[5’6】:(1)根据成像测井图拾取裂缝产状,主要了解斜交缝的分布规律和井段。
(2)研究裂缝与断层组合、岩性及地层产状的关系,定性识别主要储层段。
(3)通过中子、密度视孔隙度与声波视孔隙度的差别定性判别孔隙的连通性。
三孔隙度一致则表明孔隙连通性好;中子、密度视孔隙度增大而声波视孔隙度减小,则表明孔隙连通性较差。
(4)通过低频斯通利波渗透性指示系数定性识别储层的渗透性。
(5)通过成像测井资料计算的孔隙度与常规测井资料计算的孔隙度差别,定性判别孔洞及横向缝发育层段。
图6是晋116x井3651~4222m测井解释综合成果图,仔细分析储层与测井曲线、重建的岩性剖面及井旁构造恢复结果,可以看出:(1)主要储层发育段为3898~4013m、4029~4061m、4090~4118m。
(2)储层与断层、地层产状和岩性有密切联系。
图6清楚地表明,在4065~4090m处发育该井泥灰岩中最大的断裂带,受该断裂带的影响,3850~图6晋116x井泥灰岩储层段综合解释成果图Fig.6MapshowingtheintegratedinterpretationresultSofmarlitereservoirinWellJin一116x,彳二‘厂中国石油勘探2007年第2期564090m发育一系列的断层或褶皱。
在3850~4090m井段中,地层走向发生了明显变化,4090~4222m地层走向为南东东向,4090m地层走向变成近北东向,从4090m到3850m地层走向逐渐由近北东向变成东西向,往上地层又恢复成南东东向。
在3850~4090m井段中,地层倾角也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在每一个小断层处地层倾角最大,往上倾角逐渐变小,直到下一个断层或褶皱,地层倾角又重复上述变化,但4090m至3850m地层倾角的总体趋势是逐渐减小的。
3850~4090m是该井裂缝发育的主要层段,反映裂缝明显受断层、地层产状变化等构造因素控制。
该井泥灰岩地层中划分的一、二类储层绝大部分发育有季节性砂岩沉积条带,从沉积及成岩作用等方面分析,砂岩条带更有利于孔隙的形成和保存,而泥灰岩主要发育一些次生孔隙。
通过分析该井储层与断层、岩性组合关系,表明在本区块的泥灰岩地层中,岩性较纯且发育有季节性砂岩条带,断层发育及地层产状变化较大的层段是储层的有利发育带。
5,2舆毯屡分析3942.8~3944.4m井段为晋116x井解释层段中唯一的I类油层,泥质含量低,孔隙度为11%,斯通利波渗透性指示为全井段最好,成像测井见本次处理井段中最好的斜交缝和孔洞特征。
但是如果仅从常规曲线分析,深侧向电阻率测井值为1500~2500Q·m,声波测井值为190~210us/m,密度测井值为2.45~2.59/cm3,中子孔隙度测井值为0.1~0.15,与上、下的致密层没太大区别,最初依据常规曲线进行解释时就不慎将该层漏掉。
该层试油酸压后日产油××吨,日产水××立方米,累计产油××吨,累计产水不足井容(图7)。
6结论与认识通过对束鹿凹陷多口井泥灰岩地层测井解释成效的分析,有如下认识:(1)采用成像、偶极子声波测井并结合常规测井项目开展泥灰岩裂缝性储层综合评价,也具有较强针对性。
(2)构造运动对储层发育有较大影响。
泥灰岩地层具有较强的塑性,一般情况下不易发育裂缝,但是构造应力作用可产生大量的微裂缝,在地层变形较强的位 万方数据图7晋116x井泥灰岩段I类储层电阻率成像综合图F堙.7IntegratedmapshowingtheresistivitytomographyoftypeIofmarlitereserVoirinWeⅡJin—116x置,可形成储集空间和有效运移通道的富集。
(3)泥灰岩中不同的泥质含量决定裂缝的发育程度,泥质含量较高的泥灰岩不易形成裂缝,而较纯的泥灰岩在应力作用下易形成有效的裂缝。
(4)对于泥灰岩地层,由于基质孔隙不发育,溶孔和裂缝是油气的主要储集空间,其中裂缝又是主要的运移通道,故其油藏规模主要受裂缝发育规模的控制。
通过以上认识,建议加强泥灰岩地层薄泥条、层理缝测井识别研究。
借助常规测井资料和成像测井资料,一般可有效识别缝、洞,但是在泥灰岩地层中,薄的泥岩条带、裂缝和层理缝的常规曲线测井响应特征基本相同,在成像测井图上也很难把水平缝与泥岩条带和层理分开,如何有效识别泥质条带、裂缝和层理是泥灰岩地层测井解释的一个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