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标准体系结构00

合集下载

我们国家的标准体系

我们国家的标准体系

中国的标准体系是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等四个层级构成。

这些标准涉及到各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产品标准、服务标准、管理标准、技术标准等。

国家标准是由国家权威机构制定,具有全国范围内的普遍适用性和强制性。

它对全国范围内的行业、企业具有指导意义,是制定其他标准的基础。

行业标准是在某一行业内统一制定的标准,由行业协会或政府机构制定,适用于该行业内企业的产品和服务。

地方标准是由地方政府制定,适用于该地区内的企业、组织和个人。

企业标准是在企业范围内制定的标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依据。

中国标准体系的建设,旨在提高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通过标准化建设,可以规范市场秩序、减少贸易壁垒、增强国际竞争力。

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国正积极推进标准化改革,加强与国际标准的对接,提高标准的国际化水平。

同时,也在加强标准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提高全社会的标准化意识和参与度。

总的来说,中国的标准体系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它将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为建设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我国的食品标准体系

我国的食品标准体系
10784-2019《罐头食品分类》、GB/T
10789-2019《软饮料的分类》、SB/T 100071992《冷冻饮品分类》、SB/T 10033-1992《中 式糕点分类》、SB/T10173-1993《酱油分类》、 SB/T 10174-1993《食醋分类》、GB 117821989《水产及水产加工品分类与名称》。
各类食品工业的名词术语标准如:GB/T 9289-
1988《制糖工业术语》、GB/T12140-2019
《糕点工业术语》、GB/T 12728-2019《食
用菌术语》、GB/T 15069 -1994《罐头食品机 械术语》、GB/T 8874 1988《粮油通用技术 设备、名词术语》、GB/T 8875 1938《碾米 工业名词术语》、GB/T 15070-1994《制盐工 业术语》、GB/T 15109--1994《白酒工业术
与食品微生物有关的标准有:细菌限
量标准、真菌及真菌毒素限量标准、 细菌及真菌检验方法标准、细菌性食 物中毒诊断处理标准、真菌毒素中毒 诊断标准等。
目前,我国共有约1193项食品工业国家
标准和1222项食品工业行业标准,涵盖 了谷物和豆类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 食用油脂、水果和蔬菜制品、肉制品 和蛋制品、水产制品、乳制品、饮料、 饮料酒、调味品、特殊膳食食品、发 酵制品、食品添加剂、罐藏食品、焙 烤食品等共19个专业。
由此可见,维护消费者的健康,最大限度
地在国际贸易中保护自身的利益,尽快建
立与国际接轨的食品标准体系,是我国食 品行业进入WTO 后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
为此,2019年卫生部专门组织专家审议,
对464个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及其检验方法进 行了清理,使得标准的安全指标及其他卫 生要求的提出与设置更符合CAC的有关原 则,并最大程度地采用CAC标准。

标准体系框架范文

标准体系框架范文

标准体系框架范文标准的制定过程是标准体系框架的基础。

它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需求识别、制定计划、起草标准、征求意见、审批发布、实施推广和定期修订。

首先,需要通过市场需求调研等方式,识别出需要制定标准的领域和问题。

然后,制定标准的计划,确定标准的范围、目标和时间表。

接下来,起草标准,包括制定标准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征求意见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通过与各方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听取意见和建议,以确保标准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审批发布阶段是最后的确认和批准标准的内容和格式,然后将其发布出来。

实施推广和定期修订是标准的推广和更新过程,通过各种推广方式,让标准被广泛采纳和应用,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和更新。

标准的组织结构是标准体系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指的是一个负责制定、管理和发布标准的组织机构或机构间合作的网络。

这个组织结构通常包括标准化委员会、技术委员会、工作组等。

标准化委员会负责对标准化工作进行指导和统筹;技术委员会则负责具体制定和修订标准;工作组则是技术委员会的下属单位,负责具体的标准制定工作。

标准化委员会和技术委员会的成员通常是来自政府机构、科研院所、企业和行业协会等各方利益相关者,他们通过合作和协商,共同制定标准。

标准的组织结构不仅有助于提高标准制定的质量和专业性,而且还有助于促进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和沟通。

标准的管理活动是标准体系框架的核心部分。

它是指对标准进行有效管理的一系列活动和措施,包括标准的实施、监督和维护。

标准的实施是指将标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确保标准得到有效落实。

监督是指对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以确保标准的有效性和符合性。

维护是指对标准进行定期的修订和更新,确保标准始终保持与时俱进。

在标准的管理活动中,还需要制定和实施相关的政策、指南、培训和宣传等措施,以支持标准的有效管理。

对标准的评估和持续改进是标准体系框架的重要环节。

它通过对标准的使用和实施过程进行评估,了解标准的效果和问题,并进行改进。

标准的分类和标准体系

标准的分类和标准体系

标准的分类和标准体系一、标准的分类标准化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标准为适应不同的要求从而构成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为便于研究和应用,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和属性将标准进行分类,这里我们从我国标准化法实施中提出以下分类方法。

(一)根据适用范围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以下简称《标准化法》)的规定,我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等四类。

1、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需要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称为国家标准。

2、行业标准: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标准,称为行业标准。

3、地方标准: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的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标准,称为地方标准。

4、企业标准: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由企业制定的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的相应的企业标准,或在企业内制定适用的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主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由企业自行组织制定的并按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规定备案(不含内控标准)的标准,称为企业标准。

这四类标准主要是适用范围不同,不是标准技术水平高低的分级。

(二). 根据法律的约束性分1、强制性标准强制标准范围主要是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

对不符合强制标准的产品禁止生产、销售和进口。

根据《标准化法》之规定,企业和有关部门对涉及其经营、生产、服务、管理有关的强制性标准都必须严格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更改或降低标准。

对违反强制性标准而造成不良后果以至重大事故者由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罚,直至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强制性标准是国家技术法规的重要组成,它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贸易技术壁垒协定关于"技术法规"定义,即"强制执行的规定产品特性或相应加工方法的包括可适用的行政管理规定在内的文件。

我国工程质量标准体系的结构组成

我国工程质量标准体系的结构组成

我国工程质量标准体系的结构组成一、工程标准概述我国工程标准总的来说具有两种性质、四个级别、十种类型。

按性质划分,我国工程质量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两类,强制性标准对推荐性标准有指导和制约作用。

按照效力划分,我国工程质量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按功能划分,我国工程标准分为十种类型:即基础标准、安全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工程建设标准、管理标准、环保标准、项目建设标准、服务标准和卫生标准等。

为了便于理解、掌握和进一步更好的应用,下面我们结合实例,从层次、原则、效力、联系等方面做更深一步的论述。

1、我国工程质量标准的两个性质强制性和推荐性(1)GB/50300—200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为强制性标准,条文强制;GB/T19001---2000 《质量管理体系》为推荐性标准。

(2)DL/5009.1—2002《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火力发电厂部分)》为强制性标准、全文强制;DL/T5161.1—5161.17---200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为推荐性标准、条文强制。

2、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的区别和联系a.强制性条文与强制性标准的其它条款都应认真执行(a)对违反强制性条文规定者,无论其行为是否一定导致事故的发生,都将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建设部81号令的规定进行处罚,即平常所说的“事前查处”。

(b)在无充分理由且未经规定程序评定时,强制性标准中的非强制性条文内容也应认真执行,不得突破。

当发生质量安全问题后,强制性标准中的非强制性条文也将作为判定责任的依据,即所谓的“事后处理”。

b.现行强制性标准条文并不能覆盖工程建设领域的各个环节,一些推荐性标准所覆盖的领域、环节中可能也有直接涉及质量、安全、环保人身健康和公众利益的技术要求。

所以,作为工程技术人员,要确保工程质量安全,除必须严格执行强制性条文和强制性标准外,还应积极采用国家推荐性标准。

我国标准分为

我国标准分为

我国标准分为我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个层次。

国家标准是国家制定的,对全国范围内实施的强制性标准,具有统一性和强制性。

国家标准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的重要手段。

行业标准是由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行业组织制定,对本行业内的产品、服务、技术、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地方标准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有关部门制定,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产品、服务、技术、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企业标准是由企业依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制定,对企业内部产品、服务、技术、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国家标准是我国标准体系的基础,具有法律效力,对产品质量、安全、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等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行业标准是行业自律的重要手段,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提高产品质量,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地方标准是地方政府履行行政管理职责的重要依据,有利于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企业标准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内部管理工具,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我国标准体系是一个完整的、层次分明的体系,各个层次的标准相互衔接、相互配套,共同构成了我国的标准体系。

国家标准是核心,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是国家标准的延伸和细化,共同构成了我国的标准体系。

标准体系的完善和健全对于促进经济发展、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我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个层次,各个层次的标准相互衔接、相互配套,共同构成了我国的标准体系,对于促进经济发展、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标准的重要性,严格遵守标准,促进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出积极贡献。

我国把标准分为四级

我国把标准分为四级

我国把标准分为四级我国标准体系是一个逐级递进的体系,根据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象,我国将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个级别。

这一分级体系有利于统一标准制定的程序和要求,有利于提高标准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有利于促进标准的实施和执行。

首先是国家标准,国家标准是国家制定的,对全国范围内实施的强制性标准。

国家标准是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由各行业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共同制定的,具有权威性和普遍适用性。

国家标准的实施对于保障国家的安全和公共利益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国家标准的制定和修订都经过严格的程序和审核。

其次是行业标准,行业标准是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由各行业协会或者行业组织制定的,是对某个特定行业产品或者服务的规范要求。

行业标准的制定是为了规范行业内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提高行业的整体水平。

行业标准的实施对于提高行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个级别是地方标准,地方标准是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基础上,由地方政府或者地方标准化组织制定的,是针对地方特定需求的标准。

地方标准的制定是为了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特点,推动地方产业的发展,提高地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地方标准的实施对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提升地方的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是企业标准,企业标准是企业为了自身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管理和控制而制定的标准。

企业标准是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基础上,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的,是企业内部自律的标准。

企业标准的实施对于提高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我国将标准分为四级,有利于统一标准制定的程序和要求,有利于提高标准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有利于促进标准的实施和执行。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各有侧重,共同构成了完善的标准体系,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我国标准体系架构概要介绍

我国标准体系架构概要介绍

我国标准体系架构概要介绍张璇1,朱睿华2,穆宜3(1.江西清华泰豪三波电机有限公司,江西南昌330066;2.兰州电源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兰州730050;3.国网兰州供电公司,兰州730000)摘要:本文针对我国标准体系架构的一些基础性知识作一简单介绍,帮助从事内燃机电站行业的从业人员对我国标准分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关键词:标准体系架构;介绍doi:10.3969/j.issn.1003-4250.2020.04.0013中图分类号:T-6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4250(2020)04-0053-04引言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标准是技术法律,从产品的生产单位到使用者都离不开它,是标准化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从事内燃机电站行业的所有人员,就其该行业的所有标准是绕不开的,但他和我国标准体系架构的关系是怎样的,每个人都应该有所了解。

作为挂靠在“兰州电源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的“全国移动电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329),是国内唯一的负责起草、编制、管理和解释内燃机电站行业内所有标准的机构。

TC329归属“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工作的开展也是在其领导下进行。

TC329就标准工作而言,对象是内燃机电站和军用改装车辆两个行业,涉及的标准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和国家军用标准。

“兰州电源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及其国内有关涉及内燃机电站和/或军用改装车辆的单位,一切从事科研开发、设计、生产、试验销售和售后服务等活动均离不开标准。

因此,下面就标准的相关知识作一介绍。

1定义标准化——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的活动。

标准体制——是与实现某一特定的标准化目的有关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根据一些要求所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标准体系结构
【标准架构】
中国现行的标准架构是由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等五级构成。

其中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又分别有强制性和推荐性两大类。

涉及到国家安全、卫生、健康、环保、反欺诈的,即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可以制定强制性标准,其他标准只能申请推荐性标准。

【效力级别】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标准化法实施条例》规定了各级标准的制定单位和程序。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从效力上是递减的。

【制定程序】
根据《国家标准制定程序的阶段划分及代码》(GB/T16733-1997),我国国家标准制定程序阶段划分为几个阶段,即预阶段、立项阶段、起草阶段、征求意见阶段、审查阶段、出版阶段、复审阶段、废止阶段。

【管理机构】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疫总局属下的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是国家标准唯一合法的官方制定单位。

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

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有关行业协会(联合会)、行业标准计划单列单位对行业标准制定过程的起草、技术审查、编号、报批、备案、出版等工作进行管理。

【标准分类】
按照标准化对象,通常把标准分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三大类。

- 技术标准是指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技术标准包括基础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工艺标准、检测试验方法标准,及安全、卫生、环保标准等。

- 管理标准是指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管理标准包括管理基础标准,技术管理标准,经济管理标准,行政管理标准,生产经营管理标准等。

- 工作标准是指对工作的责任、权利、范围、质量要求、程序、效果、检查方法、考核办法所制定的标准。

工作标准一般包括部门工作标准和岗位(个人)工作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