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系统中的光束限制

合集下载

光学系统中的光束限制

光学系统中的光束限制

上一页
下一页

当系统在像面或是物面上以及中间像面上没有专 门设置视场光阑时,系统的成像范围将由某个透 镜框或类似器件限制,起限制作用的边框也称作 视场光阑。此时由于物面(或像面)与视场光阑 不重合,系统的成像范围没有清晰的边界,随着 视场的增大,成像的光束逐渐减少直至为零,这 种随视场增大成像光束逐渐减弱的现象称为渐晕 (如图2-54)。
上一页
下一页
2.4.1.3.渐晕光阑

我们已经知道,视场光阑与像(物)面不 重合,必然会产生渐晕。但是也经常会有 这种情况,视场光阑设置在像(或物)面 上,但为了减小系统的横向尺寸或改善轴 外物点的成像质量,其它的通光元件适当 地减小尺寸而拦去部分光线,人为地在成 像范围内产生渐晕,起这种光束限制作用 的称之为渐晕光阑。
上一页 下一页

例题2-8 :如图2-52(a),D1为一透镜,D2为
一光孔,用作图法判断何者为孔径光阑.

解:将D1、D2在物方求“像”。由于D1前面无 透镜,它在物方的像D1′就是其本身,D2对D1 成像于D2′,如图2-52(b)。 由物点A连接D1′、D2′的边缘,张角分别为 U1、U2,比较得出U2 <U1 ,所以D2为孔径光阑。
2.4.1 光阑的种类及其应用
光学系统中的光束最基本的限制有两种, 一是对系统成像光束孔径的限制,二是对 系统成像视场范围的限制。 我们把对光束起限制作用的元件统称作光 阑,两类基本限制的光阑被分别称为孔径 光阑和视场光阑。此外还有起部分拦光作 用的渐晕光阑和消杂光光阑。

上一页
下一页
2.4.1.1 孔径光阑
上一页
下一页

我们把孔径光阑在物方空间的共轭“像”称为 入瞳,在像方空间的共轭像称为出瞳。 因此例题2-8中D2′为入瞳,D2在像方所成的 像D2″(图中未标出)为出瞳。由光束限制的共 轭关系可知,孔径光阑对光束的限制就是入瞳 对物方入射光束的限制或出瞳对像方出射光束 的限制。

工程光学 第4章 光学系统中的光束限制

工程光学 第4章 光学系统中的光束限制
lz'=20.5mm
2,物镜上 hz物=0mm hz分=8mm hz目=9.35mm
lz'=21mm
3,物镜右侧10mm hz物=0.82mm hz分=8mm hz目=9.51mm
lz'=21.3mm
三、阑位对轴外光束位置的选择
2. 用焦距=450mm 的翻拍物镜拍摄文件,文件上压一块折射率n=1.5,厚度
d=15mm 的玻璃平板,若拍摄倍率
,试求物镜后主面到平板玻璃第一面的距
离。
解:
此为平板平移后的像。
3. 画出经图中棱镜后的输出坐标系
第四章 光学系统中的光束限制
➢光阑 ➢照相系统中的光阑 ➢望远镜系统成像光束的选择 ➢显微系统中的光束限制与分析 ➢光学系统的景深
下,我们都用半视场ω来表示。
2、入射窗、出射窗 1)入射窗:视场光阑经前面的光组在物空间所 成的像; 2)出射窗:视场光阑经后面的光组在像空间所 成的像;
3)判断入射窗的方法: 将光学系统中所有的光学元件的通光口径分别 对其前(后)面的光学系统成像到系统的物 (像)空间去,并根据各像的位置及大小求出 它们对入(出)瞳中心的张角,其中张角最小 者为入射窗(出射窗)。
为圆形或矩形。
孔径光阑位置
第三节 望远系统中成像光束的选择
一、望远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光学数据:
1、光学结构 2、光学数据:视角放大率Γ、视场角2W、出瞳
直径D’、出瞳距离lZ’ 、物镜焦距f物’、目镜 焦距f目’
双目望远镜系统
望远镜系统简化图
分划板(视场光阑)
孔径光阑
出瞳
二、望远系统中的光束限制:
第一节 光阑
一、概念: 光阑、孔径光阑、视场光阑
1、定义:光学系统中设置的带有内孔的金属薄 片

第五章 光学系统中的光束限制

第五章 光学系统中的光束限制

视场光阑对成像范围的影响
视场光阑对主光线的限制
视场光阑对轴外点光束的限制
其他光阑对轴外点成像光束的阻拦
E
照相机系统
望远镜系统
望远系统简图
显微系统
光学系统的景深
在景象平面上获得清晰像的空间深度:成像空间的景深 成清晰像的最远平面为远景平面,距对准平面距离为远景深度 成清晰像的最近平面为近景平面,距对准平面距离为近景深度
孔径光阑例
光阑的像
入瞳:孔径光阑被其前面光组在系统物空间 所成的像称为系统的入射光瞳 出瞳:孔径光阑被其后面光组在系统像空间 所成的像称为系统的出射光瞳 物方孔径角:物面中心至入瞳边缘引线夹角 像方孔径角:像面中心至出瞳边缘引线夹角
视场光阑、入窗、出窗
视场光阑:限制物体成像范围的光阑 判断:
前景深与后景深

正确透视距离观察:入瞳直径越小,景深越大;拍摄距离越大,景深越大 明视距离观察:景深还与焦距有关,焦距越小,景深越大
相同光圈,不同物距
不 同 焦 距
相同物距,不同光圈
远心光路
物方远心光路
光学量仪测量原理
1. 物镜与像面距离按放大倍数确定,固定不变 2. 带有刻度的分划板在物镜像面上,格值考虑了放大倍 数 3. 通过调整整个系统相对物的距离,使被测物成像于分 划板平面上 4. 按刻度读出物的长度
求每个光阑被前面光组所成像 由入瞳中心向各光阑在物空间的像的边缘引线 对入瞳中心张角最小的光阑像对应的Fra bibliotek阑即为 视场光阑
视场光阑例
入窗:视场光阑被其前面光组在系统物空间 所成的像称为系统的入射窗 出窗:视场光阑被其后面光组在系统像空间 所成的像称为系统的出射窗 物方视场角:入窗边缘对入瞳中心所张的角 像方视场角:出窗边缘对出瞳中心所张的角

工程光学 第四章_光学系统中的光阑与光束限制

工程光学   第四章_光学系统中的光阑与光束限制
A 2 1
2′
B'
30 26.565o 2 (30) D2 2( l1 l2 )
) U1 ) U 2
U 2 (
U 2 arctg arctg
B
A'
44 23.749o 2 (30 20)
D2′的张角最小,最能限制轴上物点 A的成像光束, 为入瞳,即光孔2为孔径光阑,U2为物方孔径角。 光孔2后面无透镜,孔径光阑与出瞳重合,U2′为像方 孔径角。
★景像平面(照片)上弥散斑直径的允许值 y D pp z2 D p z z1 y ★对准平面上对应弥散斑的允许值:z z1 z2 ★远景、近景到入瞳的距离:
z1 2a p1 p p1
z2 2a p p2 p2
z

p
2ap 2ap p1 p2 2a z1 2a z 2


以照相机为例,分析人眼看照片认为是清晰图像的情况:
★ 正确透视距离:观察距离满足照片上各点对人眼睛的 张角,与直接观察空间时各对应点对眼睛的张角相等。
y y' ' tan tan p D
y' D p p y
以下推导 不考虑正负号
眼睛
u
:人眼的
极限分辨角
p
p
清晰像:弥散斑直径对人眼的张角< 人眼的极限分辨角 1 ~ 2
2、透视失真
—— 投影中心前后移动,所得投影像与景物不成比例。
3、景像畸变
二、光学系统的景深
★ 成像空间的景深: 在景象平面上所获得的成清晰像的物空间深度。
近景平面 远景 平面
1 2
入瞳中心: 物空间参数 的起算原点

光学系统中的光束限制

光学系统中的光束限制

[ 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了解三种典型的目视光学仪器中的光束限制、系统的景深和远心光路。

[ 考试内容 ]与光阑相关的定义,光阑的种类和作用,照相系统、显微系统、望远系统中的光束限制和特点,远心光路的定义、光路和应用,景深的定义等。

[作业]P73: 1、 3、 4第四章光学系统中的光束限制§4-1 光阑在光学系统中的作用一、光阑1、定义:光学系统中设置的带有内孔的金属薄片,是专用光阑。

光阑一般垂直于光轴放置,且其中心与光轴中心相重合。

2、形状:光阑多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有些光阑的尺寸大小是可以调节的(即可变光阑)。

例如:人眼瞳孔就是光阑,瞳孔的大小随着外界明亮程度的不同是可以变化的,白天最小 D=2mm,晚上最大,可达 D=8mm。

3、光阑作用:是用内孔限制成像光束大小的,提高成像质量。

孔径光阑图 4— 1孔径光阑对轴上点光束的限制二、光阑种类主要分为:孔径光阑和视场光阑。

1、孔径光阑(有效光阑):指限制进入系统的成像光束口径的光阑。

1)对轴上点:孔径光阑决定了轴上点孔径角的大小。

结论 1:轴上点孔径角的大小受光阑大小和位置的影响,孔径角U 由光阑决定,光阑的位置不同,其口径应不同。

2)对轴外点:MA M' A'NL N' L(a) (b)图 4— 2孔径光阑对轴外点光束的限制结论 2:对轴外点B发出的宽光束而言,在保证轴上点U 不变的情况下,光阑处于不同位置时,将选择不同部分的光参与成像,这样通过改变光阑的位置,就可以选择成像质量较好的部分光束参与成像,提高(改善)成像质量。

小孔A A'图 4—3孔径光阑和物体位置的关系结论 3:在保证成像质量的前提下,合理选取光阑的位置,可使整个系统的横向尺寸减小,结构匀称。

结论 4:系统中的光阑只是针对某一物体位置而言的,若物体位置发生了变化,则原光阑会失去限光作用。

2、视场光阑:用以限制成像范围的光阑。

视场光阑的形状多为正方形、长方形。

第5章 光学系统中的光束限制

第5章 光学系统中的光束限制

第五章 光学系统中的光束限制本章要点1. 光阑的概念2. 孔径光阑及其判断3. 入瞳、出瞳的概念及其与孔径光阑的共轭关系4. 入、出瞳在光学系统中的作用5. 主光线6. 视场光阑概念、位置、入射窗、出射窗7. 视场光阑在光学系统中的作用8. 拦光及渐晕光阑9. 渐晕系数10. 对准平面、景像平面、远景平面、近景平面、远景深、近景深、景深11. 景深与焦距、相对孔径、对准距离的关系12. 物(像)方远心光学系统引言前几章主要讨论理想光学系统的特性。

理想光学系统不仅可以实现点对点成像, 前几章主要讨论理想光学系统的特性。

理想光学系统不仅可以实现点对点成像,而且可以对任意物以 理想光学系统的特性 任意宽的光束给出某一定倍率的像。

当共轭距一定时,物的大小与像的大小成比例。

任意宽的光束给出某一定倍率的像。

当共轭距一定时,物的大小与像的大小成比例。

但实际光学系统的成 倍率的像 像光束将会受到限制。

透镜的大小和像面的大小有限,从而限制了成像光束的宽度和成像范围。

像光束将会受到限制。

透镜的大小和像面的大小有限,从而限制了成像光束的宽度和成像范围。

透镜的大小限制 A 点发出的 成像光束的孔径角,像面的 大小限制成像范围,它们都 是对光束的限制,称为光阑。

§ 5-1 概述• 光阑的概念返回本章要点光阑:起限制成像光束作用的透光孔。

光阑:起限制成像光束作用的透光孔。

孔径光阑 视场光阑 渐晕光阑 消杂光光阑限制轴上点成像光束中边缘光线的最大倾角(孔径角 限制轴上点成像光束中边缘光线的最大倾角 孔径角) 限制物平面或物空间能被系统成像的最大范围(视场 限制物平面或物空间能被系统成像的最大范围 视场)限制物空间轴外点发出的、本来能通过上述两种光孔的成像光束 限制物空间轴外点发出的 本来能通过上述两种光孔的成像光束 限制杂散光(从视场外射入系统,或由镜头内部的光学表面 限制杂散光 或由镜头内部的光学表面、金 属表面及镜座内壁的反射和散射所产生) 属表面及镜座内壁的反射和散射所产生• 光阑的位置孔径光阑随系统而异,目视光学系统要求孔阑或孔阑的像一定要在外面 随系统而异 目视光学系统要求孔阑或孔阑的像一定要在外面, 以与眼瞳重合 重合;远心光学系统要求孔阑在焦面上。

光学系统中的光束限制 知识点

光学系统中的光束限制 知识点

4-1#光阑#限制成像光束和成像范围的光孔或框。

#孔径光阑#限制轴上物点成像光束孔径角大小,或者说限制轴上物点成像光束宽度、并有选择轴外物点成像光束位置作用的光阑。

#光瞳#孔径光阑的像。

#入射光瞳#孔径光阑经其前面的光学系统所成的像,简称入瞳。

#出射光瞳#孔径光阑经其后面的光学系统所成的像,简称出瞳。

#主光线#通过入射光瞳中心的光线。

#视场光阑#限定成像范围的光阑。

#入窗#视场光阑经其前面的光学系统所成的像。

#出窗#视场光阑经其后面的光学系统所成的像。

#物方视场#能清晰成像的物面范围。

#像方视场#能清晰成像的像面范围。

#物方视场角#是入瞳中心对入射窗边缘的张角。

#像方视场角#是出瞳中心对出射窗边缘的张角。

#渐晕#轴外点充满入瞳的光束被其他光孔或框所遮拦,造成轴外点成像光束宽度比轴上点窄,像平面边缘部分就比像平面中心暗的现象。

#渐晕系数#轴外点成像光束与轴上点成像光束在光瞳面上的线度之比。

4-2#光瞳衔接#前面系统的出瞳和后面系统的入瞳重合。

4-3#物方远心光路#孔径光阑位于物镜的像方焦平面处,对应的入瞳位于无穷远处,轴外点主光线平行主光轴。

#场镜#放置位置与像平面重合或者和像平面很靠近的透镜称为场镜。

4-4#空间像#把空间中的物点成像在一个像平面上,称为平面上的空间像。

#景深#在景像平面上所获得的成清晰像的物空间深度称为成像空间的景深。

#远景平面#能成清晰像的最远的平面。

#近景平面#能成清晰像的最近的平面。

#正确透视距离#使照片上图像的各点对眼睛的张角与直接观察空间时各对应点对眼睛的张角相等。

第五章1 光学系统中光束的限制解析

第五章1 光学系统中光束的限制解析
距为 f '1 80mm ,通光口径D1 40mm , L2透镜的焦
距为,f '2 30mm 通光口径 D2 40mm , L2在L1的后
面50mm的位置处,现一束平行于光轴的光射入,1)试判
断系统的孔径光阑;2)求系统入瞳的大小和位置;3)求
系统出瞳的大小和位置
分析:该系统是一个没有专设光阑的双光组系统,故双透 镜的边框都可能是潜在的孔径光阑,又根据题意要求射入 系统的是平行光,故而孔径光阑的判断需要根据物在无限 远时的方法来加以分析,即将两个透镜的边框都通过前面 的光组进行成像,直径最小的像就是系统入瞳,各像的大 小和位置可以根据高斯公式进行计算。再根据入瞳判断出 孔径光阑,而孔径光阑经过后面系统在像空间所成的像就 为出瞳,
物点和入瞳中心的连线称为主光线,主光线也通过 孔阑和出瞳的中心。
入瞳中心P是所有主光线的交点。
物方孔径角2U,像方孔径角2U′, 2U最小2U′也必最 小。
孔径光阑的设置原则
(1)对目视仪器,人眼瞳孔起着限制光束的作用。 因此,应确保光学系统的出瞳和人眼瞳孔在位置 上重合,大小也应匹配合适。
(2)入瞳和光学零件重合时,零件口径最小;越远离 光学零件,则零件尺寸越大;
渐晕光阑——限制物空间轴外点发出的、 本来能通过上述两种光孔的成像光束
所有光 学系统 都有
消杂光光阑——限制杂散光(从视场外 射入系统,或由镜头内部的光学表面、 金属表面及镜座内壁的反射和散射所产 生)
二、光阑的位置
视场光阑 一般是在实像面或中间实像面上,也可以没有
孔径光阑随系统而异,目视光学系统要求孔阑或孔阑的 像一定要在外面,以与眼瞳重合;远心光学系统要求孔 阑在焦面上。其他无特殊要求的可以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要求]要求考生了解三种典型的目视光学仪器中的光束限制、系统的景深和远心光路。

[考试内容]与光阑相关的定义,光阑的种类和作用,照相系统、显微系统、望远系统中的光束限制和特点,远心光路的定义、光路和应用,景深的定义等。

[作业]P73:1、3、4第四章光学系统中的光束限制§4-1 光阑在光学系统中的作用一、光阑1、定义:光学系统中设置的带有内孔的金属薄片,是专用光阑。

光阑一般垂直于光轴放置,且其中心与光轴中心相重合。

2、形状:光阑多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有些光阑的尺寸大小是可以调节的(即可变光阑)。

例如:人眼瞳孔就是光阑,瞳孔的大小随着外界明亮程度的不同是可以变化的,白天最小D=2mm,晚上最大,可达D=8mm。

3、光阑作用:是用内孔限制成像光束大小的,提高成像质量。

图4—1 孔径光阑对轴上点光束的限制二、光阑种类主要分为:孔径光阑和视场光阑。

1、孔径光阑(有效光阑):指限制进入系统的成像光束口径的光阑。

1)对轴上点:孔径光阑决定了轴上点孔径角的大小。

结论1:轴上点孔径角的大小受光阑大小和位置的影响,孔径角U由光阑决定,光阑的位置不同,其口径应不同。

2)对轴外点:(a)(b)图4—2 孔径光阑对轴外点光束的限制结论2:对轴外点B发出的宽光束而言,在保证轴上点U不变的情况下,光阑处于不同位置时,将选择不同部分的光参与成像,这样通过改变光阑的位置,就可以选择成像质量较好的部分光束参与成像,提高(改善)成像质量。

图4—3 孔径光阑和物体位置的关系结论3:在保证成像质量的前提下,合理选取光阑的位置,可使整个系统的横向尺寸减小,结构匀称。

结论4:系统中的光阑只是针对某一物体位置而言的,若物体位置发生了变化,则原光阑会失去限光作用。

2、视场光阑:用以限制成像范围的光阑。

视场光阑的形状多为正方形、长方形。

例如:显微系统中的分划板就是视场光阑,照相系统中的底片也是视场光阑。

§4-2 入瞳、出瞳一、定义:1、入瞳:孔径光阑经前面的透镜组(光学系统)在物空间所成的像。

入瞳决定了物方最大孔径角的大小,是所有入射光的入口。

2、出瞳:孔径光阑经后面的透镜组(光学系统)在像空间所成的像。

出瞳决定了像方孔径角的大小,且是所以出射光的出口。

图4-43、判断入瞳、出瞳的方法:将光学系统中所有的光学元件的通光口径分别对其前(后)面的光学系统成像到系统的物(像)空间去,并根据各像的位置及大小求出它们对轴上物(像)点的张角,其中张角最小者为入瞳(出瞳)。

二、主光线、相对孔径1、主光线:通过入瞳中心的光线叫主光线。

主光线不仅通过入瞳中心也通过孔径光阑中心及出瞳中心。

2、相对孔径('f D 入):系统的入瞳直径与系统的焦距之比; 3、光瞳数(F 数):相对孔径的倒数即,入D f K '4、数值孔径NA :11sin U n NA =,物方孔径角的正弦与物方折射率之积。

§4-3 视场光阑一、视场度量的二种方式1、线视场物方线视场y2――二倍的物高;像方线视场'2y――二倍的像高。

视场光阑多为矩形、方形及圆形。

若为圆形,用直径度量;但若为矩形,应用对角线来表示。

这就是线视场的度量。

2、视场角物方视场角――ω2像方视场角――'2ω对不同的物面上的点其视场角不相同。

注意:1)方视场角定义的时候是ω2,很多情况下,我们都用半视场ω来表示。

2)场角也有符号,它也遵循符号原则。

二、入射窗、出射窗1、入射窗:视场光阑经前面的光组在物空间所成的像;2、出射窗:视场光阑经后面的光组在像空间所成的像;入、出射窗之间是共轭的,也可以将出射窗看作是入射窗经系统所成的像。

3、判断入射窗的方法:将光学系统中所有的光学元件的通光口径分别对其前(后)面的光学系统成像到系统的物(像)空间去,并根据各像的位置及大小求出它们对入(出)瞳中心的张角,其中张角最小者为入射窗(出射窗)。

三、渐晕1、定义:轴外点发出的充满入瞳的光被透镜的通光口径所拦截的这种现像。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用图来表示一下图4—5 轴外光束的渐晕实际上,渐晕现像是普遍存在的,我们用不着片面的消除渐晕。

一般系统允许有50%的渐晕(拦一半),甚至30%的渐晕。

2、消除渐晕的条件只要入射窗(决定了物方视场的大小)与物平面重合,出射窗与像平面重合就可消除渐晕。

3、线渐晕系数线渐晕系数表示式为: hbK 22=ω 式中,2b 是轴外点发出光束的宽度;2h 是轴上点发出光束宽度(它们都是在垂直于光轴的平面上度量);若2b,2h 在入瞳面内度量,则上式变为:DD K ωω=,分子是斜光束在入瞳平 面上垂直于光轴方向上的宽度;分母是入瞳直径。

(b)§4-4 景深一、景深1、定义:在景像平面上所获得成清晰像的空间深度(∆)2、产生原因:接收器件本身不完善性造成的(衍射的影响)。

对准平面景象平面B假设现有一物面,根据共线成像理论,那么它经系统成像有个共轭面。

称此物面为对准平面,像面为景像平面。

现取物面上一点A,它发出的光经系统成像后,一定会聚于共轭面上一点,它们是一对共轭点。

有一物点B1不在对准平面上,那么按照共线成像理论,其共轭点也一定不在景像平面上,B1点发出的光在对准面上成一弥散斑,而在景像平面上也成一弥散斑。

如果我们仍在景像平面进行观察B1不能成清晰像。

这是从原理上进行分析,但实际上由于景像平面作为接收器来说可能有缺陷,从而导致B1点也被认为成像清晰。

相类似的,再取空间任一点B2,若它在景像平面上也成一足够小的弥散斑,则系统也将认为它能成清晰像。

从而产生了一个沿轴方向的空间深度,我们称这个空间深度为景深。

二、公式1、远景、近景、远景平面、近景平面1)远景平面、远景深度:能成清晰像的最远的平面;远景对对准平面的距离叫远景深度(1∆)。

2)近景平面、近景深度:能成清晰像的最近的平面;近景对对准平面的距离叫∆)。

近景深度(2而景深就是21∆+∆。

图4-6给出了入、出瞳,对准平面(它与入瞳之间的距离用P 表示)、景像平面,及能够看到的最近的平面(近景,它与入瞳之间的距离用P 2表示)与能够看到的最远的平面(远景,它与入瞳之间的距离用P 1表示),P 1,P ,P 2均以入瞳中心为原点。

现设入瞳的直径为a 2,人眼极限分辨角rad 00029.0'1==ε则由于景深的存在,除了对准平面外,所有的空间点在对准平面上都将形成一个弥散斑,在正确透视距离条件下,该弥散斑允许的直径为:εp z z z ===211z 为远景平面上的点在对准平面上形成的弥散斑大小;2z 为近景平面上的点在对准平面上形成的弥散斑大小;P 为对准平面与入瞳之间的距离; 则根据三角形相似关系可得:(下角标为2是指近景,为1是指远景相关的各量)εεp a apz a ap P p a apz a ap P +=+=-=-=222222222211而远景深度 εεp a p p p -=-=∆2211而近景深度 εεp a p p p +=-=∆2222,故有景深为:222222214444εεεε-=-=∆+∆=∆U tg tgU p p a ap这就是景深的求取,它是用入瞳表示的;此外也可以表示成用孔径角表示 显然从公式中可见,景深与入瞳的大小(孔径角)大小有关,入瞳直径越小,景深越大;孔径角越小,景深越大。

三、讨论二种特殊情况的景深1、 使对准平面以后整个空间都能成清晰像从对准平面往后至远景平面直至无限远的的整个空间全部都能成清晰像。

不仅如此,在对准平面之前还有个近景平面,这个小空间内也能成清晰像,所以要想求系统的整个景深,只要求出近景平面就可以了。

由εεp a p -=∞=∆221可知:要想1∆为无穷,即εεap p a 202=⇒=-εεεεεεεεεεaaa aa p a app a p p ap p a p p p p =⋅+⋅=+=+-+=+-=∆-=22222222222222即近景平面位于入瞳前εa位置处。

为此可得如下结论: 结论:当把照相物镜调焦于εa p 2=时,在景像平面上可得到自入瞳前εa~无限远整个空间内的物体都能成清晰像。

2、 把物镜调焦于无限远根据已知条件有:∞→p 即对准平面位于无限远处,远景平面也位于无限远,则:εεεa pa a p a ap p 222222=+=+=上式是分子分母同时除以p 得到的。

故有:结论:此时景深为自物镜前εa2~无限远整个空间都能成清晰像。

§4-5 远心光路远心光路是比较重要也是在实际应用中使用比较多的一类光路类型,主要用于计量仪器之中。

常用的计量仪器分为二种:一种是测量长度的如工具显微镜,一种是测量距离的如:水准仪、经纬仪等。

一、物方远心光路1、定义:光学系统的物方主光线平行于光轴,主光线的会聚中心位于物方无限远处。

物方远心光路的特点及优点可以工具显微镜为例进行说明。

2、光路:(a) (b)图4—8 物方远心光路3、作用:消除(减少)由于视差所引起的测量误差。

二、像方远心光路1、定义:光学系统的像方主光线平行于光轴,主光线的会聚中心位于像方无限远处。

2、作用:消除/减少测距误差。

图4—9 像方远心光路如果把刻尺当作物,则系统带着分划一起移动调焦,由于调焦不准造成视差,同样影响测距精度,为此也用孔径光阑来控制主光线。

这样物面上一点A发出的过焦点的光,经系统之后将变为平行光,由于孔阑放于F处,所以这条光线就是主光线,这样不论像面与分划面是否重合,我们读的都是主光线的位置,从而消除(减少)了测距误差。

§4-6 典型系统的光束限制一、放大镜(一般说来低倍的放大镜都是由平凸/双凸单透镜构成)图4-10 放大镜的光束限制放大镜成一正立、放大的虚像。

人眼是孔径光阑(出瞳),限制的是成像光束,放大镜本身是视场光阑(入射窗),限制的是成像范围。

其最大的视场由入瞳的下边缘与入射窗的上边缘决定。

二、望远镜1、望远系统的特点:是平行光射入,平行光射出,其光学间隔0=∆。

2、光瞳衔接原则:前一个系统的出瞳与后一系统的入瞳相重合,否则就会出现光束拦截现像。

3、光束限制:在望远系统中,一般情况下,物镜镜框是它的孔径光阑,也是系统的入瞳。

它经目镜所成的像就是系统的出瞳。

一般与人眼瞳相重合。

而出瞳的位置与目镜最后一面之间的距离就是出瞳距。

一般出瞳距mm mm P 10~8'≥,若加防毒面具则出瞳距至少要为几十毫米。

分划板是其视场光阑。

它放置于实像平面上,主要用于限制视场的大小。

图4-11三、显微系统由物镜与目镜构成,在中间也有一实像面,可放置分划板,用于观察近处的物体。

显微系统它的物镜焦距与目镜焦距都比较短,从而出现较大的光学间隔。

当物经显微系统成像时,实现的是二次成像过程,物位于物方焦面附近,经物镜成一放大的、倒立的实像,实像面一般位于目镜的物方焦面附近,之后再经目镜成一正立、放大的虚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