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探索及启示

合集下载

近代中国不同阶级对国家出路进行了不同的探索

近代中国不同阶级对国家出路进行了不同的探索

辛亥革命前中国社会不同阶级、阶层和政治团体对民族和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评析近代中国面临两大危机: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因此,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就是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要获得民族独立,必须推翻帝国主义,要实现社会进步,必须推翻封建主义,这就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两大主题。

围绕这两大主题,近代中国不同阶级对国家出路进行了不同的探索一、太平天国——农民的革命运动(一)简要经过1851年1月,洪秀全等率众在广西桂平的金田村“团营”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从这年开始,直到1864年的最后失败为止,这场历时十四年之久革命运动,以1856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的主要事件有,金田起义、永安建制、胜利建军、定鼎天京以及北伐和西征。

到1856年天京事变发生之前,天国达到了它的全盛进期:拥百万之众,据江南之地,建立起与北方清政府相对峙的强大的农民革命政权。

自1856年下半年开始,天朝内部发生了一系列变故:从杨秀清的“逼封万岁”,经“韦杨内江”和韦昌辉的“天京叛乱”,到洪秀全诛杀韦昌辉,再到次年的石达开出走……“天京之变”这场历史性悲剧,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至1864年天京陷落,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运动最终走上了失败的末路。

(二)对运动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在近代中国革命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它猛烈地冲击了中国的封建秩序,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根基,同时也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起了阻止和延缓中国的半殖民化进程的作用;它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历史要求,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社会方案,同时,在实践上一定程度地破坏了封建生产关系,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方式,无法克服小生产者自身的弱点。

其后期的内部分裂,可以说是中国历代农民革命都无法挣脱的宿命的(或曰规律性的)结局。

总之,如果没有先进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革命的指南,囿于落后的封建生产方式中的农民阶级是不可能自己解放自己的。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浅论近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浅论近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浅论近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探索浅论近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内容提要: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加深,为了救中国,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分别从各自的阶级出发分别发动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

虽然最终,这些对国家出路探索的道路皆以失败告终,但在探索的道路上对中国人民思想上的启蒙、对推翻封建统治的促进、对继而的发生的一系列革命运动的成功都有不可忽略的重大影响。

关键词:太平天国起义、洋务运动、维新运动、推动作用正文: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不断加深,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中国人民开始探索实现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

农民阶级为了推翻清政府统治的太平天国运动;地主阶级在维护封建制度前提下,为实现自强和求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中的改良派希望通过自上而下的变法改革,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挽救民族危亡的维新变法运动。

都是中国近代各阶级对中国国家出路所做的努力和探索,虽然这些探索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挫折和失败,但也是中国人民探索民族独立国家富强道路上的重要一环,为以后的革命斗争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1.太平天国的建立自鸦片战争失败以后,清政府为支付对列强的赔款,弥补财政空缺,加重了对本就受地主压迫的广大农民税款的征收,且各级官吏的浮收勒扣,横征暴敛,使农民的负担更为加重,致使老百姓“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而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残酷的压迫和剥削,迫使农民群众走上反抗斗争的道路,其中典型的就是太平天国起义。

1851年1月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立太平军,建号太平天国。

1853年,攻占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建立与清政府统治对峙的农民政权。

2.太平天国的经过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先后进行了北伐、西征和天京城外的破围战后达到了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3.简述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探索国家出路的艰辛历程,从中有什么特别启发

3.简述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探索国家出路的艰辛历程,从中有什么特别启发

如何理解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探索国家出路的艰辛历程及其历史意义?历程:①起步阶段(1840~1895):主要是洋务运动。

②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包括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

③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国民政府统治前期,近代化有所发展;抗战时期,近代化进程被打断;解放战争时期,近代化被推入绝境。

④近代化发展的新时期(1949年以后)。

历史意义:(1)无论是农民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不能使中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都不能使中国革命获得成功。

(2)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永远不会向帝国主义或外国侵略者低头。

(3)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中国近代史,既是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勾结中国封建统治者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抗本国的封建统治的抗争史;同时更是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各政治派别探索国家出路的探索史。

这种抗争与探索,对外以反侵略、捍卫民族独立为旗帜;对内以反专制独裁、争取社会进步为核心,抗争与探索互相交织,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1.地主阶级抵抗派(改革派)背景和主张: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一些地主阶级的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开始注目世界、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其主张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结果:因清政府腐败、闭关政策和地主阶级的局限性而没明显实效评价: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的提出使中国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激励着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积极探索强国御侮之道。

由于实践有限,没有产生实际的效果。

2.地主阶级洋务派背景和主张:在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双重打击下,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统治集团在如何解决内政外交上的众多危机时发生分歧,形成了洋务派和顽固派。

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即“师夷长技以自强”。

结果:由于外国阻挠,封建顽固势力的破坏、力量分散等导致洋务运动破产。

近代史: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近代史: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官督商办
① 官督商办是半殖半封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在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夹缝中求生存
“专派大员一人认真督办,用人理财悉听调度”
机器采购、技术人员培训 ② 洋务派是官督商办企业的创办者和保 护者,又是阻碍者和压制者。 “钦商”盛宣怀 如何评价洋务运动经济政策?
(三)创建新式海陆军
“筹办海防,欲与洋人争衡,非治土寇可比,必须时 加戒备。方今强邻环逼,藩属倾危,岂可稍存侥幸无事 之心,顿忘厝火积薪之诫”;“日本狡焉思逞,更甚于 西洋诸国,今之所以谋创水师不遗余力者,大半为制驭 日本起见。” ——李鸿章 1875年筹建北洋水师 1885年建立海军衙门 1888年北洋舰队成军 丁日昌提 出《海洋水 师章程》, 建议设立新 式海军。
——李鸿章
3.洋务派与顽固派之争 洋务派
中央
地方Biblioteka 恭亲王奕 李鸿章 曾国藩军机大臣文祥 张之洞 左宗棠
顽固派 大学士倭仁、徐桐、李鸿藻 “立国之道,尚礼义 不尚权谋,根本之图, 在人心不在技艺。” “以忠信为甲胄, 礼义为干橹。”
4.洋务运动得以兴办的条件
① 理论上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 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② 获得统治阶级内部支持 ③中外暂时“和好”的外部环境
2、如何向西方学习, 求强求富?
各阶级登台表演与探索
1、农民阶级发动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企图用武装 斗争和农民改革方案改造社会。
2、地主阶级洋务派进行洋务运动,企图通过学习 军事技术来挽救封建统治和实现国家富强。 3、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戊戌维新,企图通过自上 而下的政治改良道路来实现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小 结
洋务运动虽然引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中国近 代化开启了道路,但其本质还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不 可能真正担负起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使命,也没有使中 国真正富强起来。

近现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启示

近现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启示

近现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启示鸦片战争后的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致使中国人民除了继续遭受残酷的本国封建压迫以外,还遭受了外国帝国主义势力残暴的民族压迫。

为了挽救中国,无数的仁人志士实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

农民阶级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中国的农民阶级展开了自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其中典型的就是太平天国起义和义和团运动。

1851年-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对腐朽的封建王朝发起了猛烈冲击,加速了封建制度的崩溃。

它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此外,它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义和团运动打出“扶清灭洋”口号,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者,为后来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但它们最终在中外势力的联合绞杀下都失败了。

因为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最终导致了太平天国起义和义和团运动等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失败。

太平天国起义和义和团运动的失败表明:在中国出路的早期探索中,因为缺乏先进的阶级力量和准确的理论指导,农民阶级无法承担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反动统治的使命,中国出路的探索需要代表新生产力的先进阶级力量和政党的领导。

地主阶级洋务派l9世纪后半期,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打出“自强”、“求富”的旗号,发动“洋务运动”,历时30多年,虽然办起了一批企业,建立了海军,但却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甲午战争一役,洋务派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启示二洋务运动的失败表明,即使地主阶级引进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为近代化开启了道路,但本质上却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虽然有些微的成效,但是从本质和实际进程来看,洋务运动不可能承担起发展资本主义的使命,也不可能真正使中国实现近代化。

资产阶级维新派甲午战争失败后,在新的民族危机下,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为主要代表人物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光绪帝的支持下展开了百曰维新。

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近代中国不同阶级对国家出路进行了不同的探索

近代中国不同阶级对国家出路进行了不同的探索

辛亥革命前中国社会不同阶级、阶层和政治团体对民族和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评析近代中国面临两大危机: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因此,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就是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要获得民族独立,必须推翻帝国主义,要实现社会进步,必须推翻封建主义,这就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两大主题。

围绕这两大主题,近代中国不同阶级对国家出路进行了不同的探索一、太平天国——农民的革命运动(一)简要经过1851年1月,洪秀全等率众在广西桂平的金田村“团营”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从这年开始,直到1864年的最后失败为止,这场历时十四年之久革命运动,以1856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的主要事件有,金田起义、永安建制、胜利建军、定鼎天京以及北伐和西征。

到1856年天京事变发生之前,天国达到了它的全盛进期:拥百万之众,据江南之地,建立起与北方清政府相对峙的强大的农民革命政权。

自1856年下半年开始,天朝内部发生了一系列变故:从杨秀清的“逼封万岁”,经“韦杨内江”和韦昌辉的“天京叛乱”,到洪秀全诛杀韦昌辉,再到次年的石达开出走……“天京之变”这场历史性悲剧,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至1864年天京陷落,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运动最终走上了失败的末路。

(二)对运动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在近代中国革命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它猛烈地冲击了中国的封建秩序,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根基,同时也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起了阻止和延缓中国的半殖民化进程的作用;它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历史要求,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社会方案,同时,在实践上一定程度地破坏了封建生产关系,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方式,无法克服小生产者自身的弱点。

其后期的内部分裂,可以说是中国历代农民革命都无法挣脱的宿命的(或曰规律性的)结局。

总之,如果没有先进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革命的指南,囿于落后的封建生产方式中的农民阶级是不可能自己解放自己的。

分析1840年以来中国社会各阶级对中国出路的探索及其历史启示

分析1840年以来中国社会各阶级对中国出路的探索及其历史启示

分析1840年以来中国社会各阶级对中国出路的探索及其历史启示近代的中国史是一部充满血泪的屈辱史,自鸦片战争失败以来,中国沦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这使得中国人民不仅继续受到封建地主压迫外还受到了外国帝国主义对中国残暴的民族压迫。

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加深,社会各阶级都面临着“怎么办”的问题。

在这样的情况下,无数的中国的各阶级的爱国志士都在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探索,想要找到一条能够挽救这一东方巨龙的道路。

这些仁人志士来自各个阶级,他们有地主阶级抵抗派(改革派)、地主阶级洋务派、农民阶级以及资产阶级维新派(改良派),他们从各自的阶级立场出发,对国家的出路进行了探索,先后提出了不同的主张和方案。

在此,我对各个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进行简单介绍!一:农民阶级:农民是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的主要压迫对象和反抗力量。

在鸦片战争失败以后,政府为支付对列强的巨额赔款,弥补财政亏空,加大了各项税收。

并且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这些都使得农民的生活愈加艰难。

残酷的压迫和剥削,迫使广大农民群众走上了反抗斗争的道路。

1842~1850年间,全国各族人民的反清起义在数百次以上。

其中最主要的便是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废除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具有反封建性,但是,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

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这一切都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使他们最终失败!二:地主阶级洋务派:洋务派发起的洋务运动是在19世纪60年代初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烟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

清政府统治集团在如何解决内政外交上的众多危机时发生分歧,形成了洋务派和顽固派。

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即“师夷长技以自强”。

近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近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近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探索1840年,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英国发动侵华的鸦片战争,用强权和大地轰开了古老中国长期封锁的大门.鸦片战争的炮声惊醒了一向以“天朝上国”自居、鄙夷外国、妄自尊大的大清王朝,揭开了中华民族屡遭西方列强侵略、侮辱、欺凌的悲惨史页,也唤起了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顽强探索,对祖国前途命运的担忧、思考和关注。

1.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代表人物是洪秀全。

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中国的农民阶级开展了自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其中典型的就是太平天国起义。

他们用“天国梦想”发动了农民,但领导者没有很好的利用好这种民愤。

在取得一些胜利后,领导者贪图享乐,只有空口白话的《天朝田亩制度》,没有继续发动农民,停滞不前,没有坚持到底.究其原因是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由于缺乏先进的阶级力量和正确的理论指导,农民阶级无法承担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反动统治的使命。

2.封建地主为主力的洋务运动,代表人物有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

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打出“自强”、“求富”的旗号,发动“洋务运动”,历时30多年,虽然办起了一批企业,建立了海军,但却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洋务运动的失败是因为尽管地主阶级引进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为近代化开启了道路,但本质上却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又由于外国阻挠,封建顽固势力的破坏、力量分散等原因决定了洋务运动不可能承担起发展资本主义的使命,也不可能真正使中国实现近代化。

3.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戊戌变法,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张骞。

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性运动,维新派主张用君主立宪制取代君主专制制度,但是由于维新派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其思想主张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内容,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这必然导致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事实上推行维新变法主张依靠的阶级基础也只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开明绅士,所以失败是必然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现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探索及启示
(2011-03-25 )
【内容摘要】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办封建社会,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对国家的出路进行探索,先后提出了不同的主张和方案。

但无论是农民阶级自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还是资产阶级建立西方式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努力,都先后以失败告终。

历史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武装下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目标才能够真正实现。

【关键词】鸦片战争后的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致使中国人民除了继续遭受残酷的本国封建压迫以外,还遭受了外国帝国主义势力残暴的民族压迫。

为了救中国,无数的仁人志士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

农民阶级
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中国的农民阶级开展了自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其中典型的就是太平天国起义和义和团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对腐朽的封建王朝发起了猛烈冲击,加速了封建制度的崩溃。

它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此外,它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义和团运动打出“扶清灭洋”口号,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者,为后来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但它们最终在中外势力的联合绞杀下都失败了。

启示一
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最终导致了太平天国起义和义和团运动等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失败。

太平天国起义和义和团运动的失败表明:在中国出路的早期探索中,由于缺乏先进的阶级力量和正确的理论指导,农民阶级无法承担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反动统治的使命,中国出路的探索需要新的先进阶级力量和政党的领导。

地主阶级洋务派
l9世纪后半期,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打出“自强”、“求富”的旗号,发动“洋务运动”,历时30多年,虽然办起了一批企业,建立了海军,但却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甲午战争一役,洋务派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启示二
洋务运动的失败表明,尽管地主阶级引进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为近代化开启了道路,但本质上却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虽然有些微的成效,但是从本质和实际进程来看,洋务运动不可能承担起发展资本主义的使命,也不可能真正使中国实现近代化。

资产阶级维新派
甲午战争失败后,在新的民族危机下,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为主要代表人物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光绪帝的支持下开展了百曰维新。

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维新派主张用君主立宪制取代君主专制制度,但是由于维新派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害怕人民群众,从而最终导致了失败。

资产阶级革命派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选择了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力求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在他们的不懈斗争下,取得了推翻2000年之久的皇权专制的伟大胜利,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这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第一次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但好景不长,革命成果很快落到旧军阀手中,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理想落空了。

资产阶级激进派
辛亥革命失败虽然失败了,但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袁世凯的尊孔复古的逆流为民主知识分子所不容,于是爆发了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由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发动的。

它有伟大的功劳,也有严重的缺点。

运动的倡导者忽视人民群众,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广大群众相结合,使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里。

他们还回避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

启示三
中国资产阶级没有科学的革命理论武装,缺乏革命政党和武装力量的支持,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天生的软弱性导致他们不可能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

由于缺少一个深入的启蒙过程,人们不了解民主共和的精神,因而也无法建立组织严密、团结战斗、坚强无比的革命政党。

他们也不敢深入地发动群众,因而始终缺少广大群众的支持。

辛亥革命时期和民国初年移植西方民主共和制度失败的实践表明,资产阶级的共和国方案不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仍需进行新的探索。

无产阶级
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它同时引发了各种新思潮进入中国,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围绕如何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问题进行了29年的艰苦探索,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同志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党的十七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继往开来, 与时俱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大踏步前进。

启示四
正是在中国共产党这一新的革命政党的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这一新的革命理论的武装下,在社会主义这一新的中国发展道路的指引下,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目标才得以真正实现。

在四川大地震的救援工作中,中国共产党再一次向世人展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坚持把抢救人员放在第一位的方针,“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尽100%的努力”,不惜一切代价抢救震灾中的每一位幸存者,切实反映了尊重所有生命、注重心理关怀的人文思想和仁者态度。

结语
通过学习中国近代仁人志士对国家出路的探索,我深刻地了解了国情,坚定了信念: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了国家富强做出了不朽的牺牲,使我深感肩负的重任。

当代社会要求我们有开阔的眼界和博大的胸襟,又要求我们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不迷惘,不惶惑。

这就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便是这个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相信年轻的我们在党中央的领导下,通过不断完善自己,一定能能够肩负起历史赋予振兴中华的神圣使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