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沧海》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诵读古诗的通病是:语速太快,缺乏韵味,这样对诗意的理解与感悟就大打折扣。其实,好的朗读就是分析,就是理解与鉴赏的前提。古诗词诵读有三个层次:读的正确流畅,读出节奏重音,读出感情与韵味。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多媒体可助一臂之力。通过诵读技法的指导以及配乐朗读示范,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养成了良好的朗读习惯。然后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积极用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发挥联想和想象力,品词句,赏意境,悟诗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诵读诗歌并学习诗歌朗诵的技巧,准确把握诗句的含义。

2、学习通过朗读、想象阅读诗歌的方法,体味诗的意境美。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诗中洋溢着的饱满激情,体会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慨。

教学重点

朗读并背诵这首诗。准确把握诗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

通过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及诗人情感。

教学思路

激趣导入—合作研读(顺读-品读-美读-拓展读)--拓展积累—小结作业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2、多媒体镜头②:学生掌握写诗背景

写诗背景

该诗写于东汉建安十二年(207)秋。公元207年八月,曹操亲率大军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的乌

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九月,在归

途中,诗人登临碣石山,登高望海,触景生情,留

下了这首千古传颂的写景抒情诗。

/碣石,以观/沧海。

ji é

d àn s ǒng zh ì

:牛刀小试,我来配乐读!《观沧海》

放飞想象:我来描述壮美诗境!

8、出示多媒体镜头⑦⑧,学生思考。

美读诗歌:我们一起体验思考!

1 、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诗人

的博大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你真棒!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我们一起诵读!

一代枭雄—曹操

读读背背,拓展积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1、教师小结后,同学们齐背这首诗。

全诗小结:

这首诗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描写了沧海

的壮丽景色;驰骋想象,借景抒情抒发了作

者博大宽广的胸襟和一统天下的雄伟抱负。

诗歌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

的代表作。

我们一起来:一齐背诵这首诗歌!

2、完成下列作业:多媒体镜头⑾

作业布置:

1、默写并翻译全诗。

2、课外收集学习毛泽东的《浪淘沙·北戴河》

并自学背诵。

结束语

掌握方法是诗歌学习的关键。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教会学生诗歌学习的方法:

首先是声情并茂的诵读——品味语言的优美。在教学中,我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掌握朗读方法,在读的过程中,学生自然便走进了诗歌学习的情境中去了,加深了情

感体验,受到了艺术美的熏陶,并初步感受了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其次是身临其境的感悟——再现意境美。多媒体借助图、文、声的综合运用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诗词的意境美,在学生描述画面时,多媒体镜头播放大海惊涛骇浪、汹涌澎湃的画面此番情境的渲染将学生一下子带到了惊涛拍岸的大海边,穿越时空似乎也感受到跃马登临碣石山的曹操豪迈博大、一统天下的胸襟,留给学生许多的想象空间。

第三是知人论世的分析——体验诗词的情感美。任何一则诗歌的教学都离不开写作背景的介绍,只有知道了诗人写作时的环境、际遇、心情才能真正理解诗意,参透诗人的情感。教读这首诗时,更应理解当时曹操写诗时境况,所以解读时,屏显了写诗的背景材料。孟子说:“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诚哉斯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