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春节的习俗分别是什么

合集下载

春节的10种民俗活动

春节的10种民俗活动

春节的10种民俗活动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民最为隆重庆祝的节日之一。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人们以欢聚、祭祖、祈福等形式表达他们对新年的祝福和对过去一年的回顾。

春节期间,各地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民俗活动。

本文将为您介绍春节期间最受欢迎的10种民俗活动。

一、除夕夜祭祖除夕夜是春节的最后一天,也是中国人民对祖先表示敬意的重要日子。

在这一天,家人会聚在一起,设立祭坛,燃起香烛,为祖先敬献美食和祭品,祈求祖先保佑家人平安、幸福、富裕。

二、放鞭炮放鞭炮是春节期间最具有代表性的民俗之一。

人们认为鞭炮的声音可以驱除邪灵和恶魔,同时也代表着一年的好运和繁荣。

在过去,鞭炮还用来庆祝新婚、乔迁等喜庆事宜。

三、贴春联春联是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装饰品。

人们将对联贴在门框上,以表达对新年的祝福和对吉祥的期盼。

春联上常用的字句包括“福、禄、寿、喜、财富”等,寓意着吉祥和幸福。

四、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一项非常受欢迎的民俗活动。

人们身穿龙、狮子的服装,在音乐的伴奏下,舞动着色彩缤纷的龙和狮子,象征着吉祥和幸福。

这项活动还包括表演者高难度的舞蹈和技巧。

五、走亲访友春节是与亲朋好友团聚的时刻。

人们会前往亲戚和朋友的家中拜年,互赠红包和礼物。

这个传统习俗强调了家人和亲人之间的情谊,同时也展现了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六、逛庙会庙会是春节期间最具娱乐性的一大活动。

人们可以在庙会上欣赏到传统表演,品尝各种美食,购买传统手工艺品等。

各种游戏和娱乐设施也会吸引着人们,使他们尽情享受春节的欢乐氛围。

七、观灯展灯笼是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装饰品。

各地都会举办精美的灯展,展示各种各样的灯笼艺术。

人们可以欣赏到五彩斑斓的灯笼、灯饰以及精彩的灯光秀,给春节增添了独特的氛围。

八、吃团圆饭团圆饭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一餐。

家人会围坐在一起,共同享用丰盛的菜肴,寓意着家庭团圆和幸福。

团圆饭的菜肴多样,有各种地方特色菜品和传统年菜。

九、拜年摆宴春节期间,人们会邀请亲朋好友到家中拜年,并准备一桌丰盛的宴席。

过年各个地方的过年习俗

过年各个地方的过年习俗

过年各个地方的过年习俗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更是一种亲情和友情的交流。

在中国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过年习俗,这些习俗既有恢弘的庆典,也有朴实的家庭团聚,今天我们就为大家介绍几种不同地方的过年习俗。

一、北方1. 年夜饭:年夜饭是北方最重要的过年习俗之一,一家人在一起享用年夜饭,代表家庭团圆、万事如意。

2. 贴春联:春联是用红纸剪出的对联,代表着喜气洋洋、万事如意,一般都贴在门上,以示热闹和吉祥。

3. 放鞭炮:打鞭炮是为了驱逐旧年的不祥和迎接新年的好运,北方人尤其喜欢放大鞭炮,让整个城市都沉浸在炮声中。

二、南方1. 拜年:南方人过年习俗中最重要的就是拜年,拜年代表着一种尊敬和温情,一般会带着一份礼物去拜访长辈和亲朋好友。

2. 吃年糕:年糕是南方人过年必备的食品,年糕蒸得软糯,寓意着一家人年年高升、步步高升。

3. 舞狮子:南方人过年不可少的就是舞狮子,狮子代表着吉祥和勇气,舞狮子可以带来好运和好兆头。

三、西南地区1. 赛龙舟:在西南地区的一些城市,人们会举办龙舟比赛来庆祝新年,赛龙舟是一种有力、健康、富有战斗气息的活动。

2. 买年货:在西南地区,人们过年前都会赶集买年货,年货种类很多,包括糖果、糕点、水果和各种食材。

3. 吃火锅:在西南地区,过年不吃火锅就不算完整,因为火锅寓意着“团圆”和“热闹”,一家人围坐在火锅周围,吃着美食,闲聊着家常,非常温馨。

四、东北地区1. 板鸭杀猪:在东北地区,人们过年前会买回一只板鸭和一头猪,制成糯米饭和各种腌制肉品,这是一种浓郁的东北味道。

2. 打冻中一:打冻中一是指在冰面上划出一个巨大的正方形,里面再分成许多小正方形,然后在每个小正方形上放上猪骨头、豆腐等食品,上面再加上一层冰,等到年三十晚上就可以来一场盛大的“冻肉宴”。

3. 吃饺子:在东北地区,过年要吃饺子,饺子馅儿里还要放上香菜、猪肉等食材,饺子代表着团圆和美好。

五、西北地区1. 火把节:在西北地区的宁夏、甘肃等地,人们在农历十五的夜晚点燃火把,跳舞、吟唱、祈福,放飞心灵,迎接新年的到来。

中国56个民族的春节习俗

中国56个民族的春节习俗

中国56个民族的春节习俗中国56个民族的春节习俗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

他们虽有不同的语言、文字,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但是他们大多数都以春节作为本民族的重大节日来欢庆。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中国56个民族的春节习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中国56个民族的春节习俗解析壮族壮族的春节从年三十至正月初一、初二,共三天。

除夕,家家杀鸡宰鸭,蒸制扣肉、粉精肉、叉烧肉等。

除夕的米饭要蒸得很多,象征富裕。

饭桌上要有白斩鸡,有老人的家庭,还要炖猪脚和炖整鸡。

粽子是壮族春节必不可少的食品,但在三十晚上却不吃。

壮族的粽子是较高贵的食品,大的一、二斤重,小的有二、三两。

除此还有一种“凤莫”,意为特大粽子,重达一、二十斤。

粽子味香堪称一绝。

正月初一和初二有客人至要吃粽子。

春节期间要举行对歌、打陀螺、跳舞、赛球等文体活动。

藏历新年据藏族学者说,在古老的年代,西藏并不是冬春之交过年,而是夏天过年,“麦熟为岁首”,“雪山下,麦子黄了,快乐的新年来了。

”现在,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都有秋收前过“望果”节的传统。

人们穿古代服装,骑着马,沿丰收的青稞地转圈祈祷,还要骑马射箭,围着篝火跳舞狂欢,既娱乐自己,又娱乐本地的保护神。

相传,这都是古代西藏六月过年的遗留。

还有在藏历十月初一过年的,“麦收为岁首”。

拉萨东面四百公里、雪山和原始森林环绕的工布(林芝)地区,到现在还是藏历十月初一过年,称为“工布洛萨”。

藏史记载,工布地区历史非常久远,早在吐蕃王朝建立之前,西藏的原始宗教苯教就在这里非常盛行。

藏历十月过新年,源起于那些古老的时代。

大约公元13世纪,萨迦王朝统治西藏的年代,藏胞便在藏历正月过年了。

但农民们往往提前在十二月初一过年,称“索朗洛萨”(农民新年)。

因为到藏历正月,春气萌动,备耕繁忙,农民已没有心思过年了。

新年要穿最漂亮的衣服,戴最珍贵的首饰,即使是经济条件较差的人,也要预备一件过年的袍子,或者一两样粗糙的装饰品,藏话叫‘萨举”,即新装。

春节的各地特色与地方习俗

春节的各地特色与地方习俗

春节的各地特色与地方习俗中国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自古以来就以其丰富多彩的特色和各地不同的地方习俗而闻名于世。

每年的春节期间,无论是在北方还是在南方,每一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习俗和特色活动,今天我们就来一一了解一下。

一、北方地区的春节特色与地方习俗1. 北京:在北京,除夕夜的时候,人们会放烟花爆竹来驱邪,同时还有传统的庙会活动,人们可以在庙会上品尝到各种传统美食和手工艺品,还可以欣赏到传统的表演节目。

2. 天津:天津有着独特的年画和鲜花市场,每年春节期间,天津的年画和鲜花市场都非常热闹,人们可以在这里购买到精美的年画和各种鲜花,同时还可以欣赏到由年画和鲜花组成的各种艺术展览。

3. 河北:河北省的农村地区有着浓厚的年味,人们会在除夕夜的时候贴春联、贴福字,还会举行祭祖祈福的仪式,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共度团圆时光。

二、南方地区的春节特色与地方习俗1. 上海:上海的春节庆祝活动中,灯笼是必不可少的元素,人们会在除夕夜的时候悬挂各式各样的灯笼,美丽的灯笼给城市增添了一抹亮色。

2. 广州:广州的春节以花市和花车巡游而著名,人们会在花市上购买各种花卉,如桃花、梅花等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还可以观赏到花车巡游的盛况。

3. 长沙:长沙的春节习俗中,湘菜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们会在春节期间品尝到各种美味的湘菜,同时还会进行舞龙舞狮等传统的表演活动。

三、其他地区的春节特色与地方习俗1. 四川:四川的春节庆祝活动中,舞狮和放鞭炮是必不可少的,人们穿上狮子舞服,舞动着灵动的身姿,同时还会放鞭炮来驱散邪气。

2. 新疆:新疆的春节习俗中,人们会进行美食分享,亲朋好友相聚在一起,品尝各种传统美食,如羊肉串、包子等,共同庆祝新年的到来。

综上所述,中国春节的各地特色和地方习俗非常丰富多样,无论是北方地区还是南方地区,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庆祝方式和活动。

这些特色和习俗不仅让人们享受到团圆的喜悦,也展示了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我国各地过春节的风俗

我国各地过春节的风俗

我国各地过春节的风俗1、浙江省,乌程县元旦以长竿束草于上,点火燃烧,并敲锣打鼓,称为“庆田蚕”。

又点天灯于竿上,直至三月三日止。

宁波元旦祭祖后要吃豆粥,晚上要关门前,再点一次“关门炮”。

绍兴新年以“茶碗茶”待客,里面还要加上橄榄和金桔,同时用茶叶蛋待客,称为“捧元宝”。

2、山西省,山西现在拜天祭祖的规矩不多见了,但年三十儿的晚饭上不能说话的规矩被保留了下来。

春节的第一顿饭都是吃饺子。

煮饺子时,要鸣放鞭炮。

为驱邪恶、求吉利,有的地区烧火煮饺子要用芝麻秸,意味着新的一年像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越过越好。

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意在有余头。

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两碗,意在希望人丁兴旺。

3、福建省,厦门人元旦出门前,都得当空拜祷玉皇大帝,称为“祭神”。

清晨祭神用鲜花素果,中午祭神则用牲醴,及一碗春饭。

春饭就是在白饭上插上红纸做的春花。

春饭是取其“年年有余”的好口彩。

漳州初四称为“接_”,除了进庙烧香外,还要预备一个糖果糕饼盒,叫做“荐盒”,供在厅上迎神下降。

4、辽宁省,很多辽宁人在大年三十要点长寿灯,彻夜通明。

大年三十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家家都要挂红灯笼,大年三十晚上要点亮灯笼,而且要点一宿,不能关灯,意味着益寿延年。

嫁出去的闺女不可以在娘家过年的,否则这一年会对娘家兄弟不利。

所谓年三十晚上“不许看娘家灯”说的其实也就是这个意思。

5、广东省,海丰一带,小辈向长辈贺年时,长辈会以红包或柑橘赏给晚辈。

潮州春节节食有菜_、腐圆、酵包、管煎、五果汤。

初四夜里,家家要点一盏灯,准备一缸水,叫做“等神水”。

东莞正月初一祭神,要供上糖上煮芋头,叫做“富贵有缘”。

6、江苏省,江宁县元旦贵家于房门口贴画雄鸡。

吴县多于元旦至通元寺礼拜观音大士。

苏州人元旦一早开门要于三爆竹,叫做“高升三级”。

清晨出门,要遵循黄历上所指定的方向,叫做“喜神方”,并到城隍、土地等庙去烧香,必历经十庙乃止,称为“烧十庙香”。

自元旦至元宵,火炉中烧巨煤墼,称为“欢喜团”。

中国春节传统习俗

中国春节传统习俗

1、祭灶神: 祭灶,是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

扫尘:二十四,扫尘日”。

迎新首先要除旧。

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掉。

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民间素有的传统习俗。

2、贴红春联: 贴春联这种春节期间的活动从宋代开始盛行,每到过年时家家有贴春联的习俗.
3、贴年画:江苏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杨家埠,是我国三个重要的年画产地。

4、倒贴福字:在我国,人们往往用一个“福”字来表达对福运、福气、幸福的向往和追求。

5、年夜饭:全家人在一起吃顿团圆饭是除夕的重要习俗。

6、守岁: 守岁,俗称“熬年”,是从吃年夜饭开始。

7、放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劈劈啪啪的爆竹声辞旧迎新。

8、压岁钱: 除夕守岁之时,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也叫压胜钱.
9、拜年:拜年,是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它与除夕夜的团圆饭一样,是最能体现“年味”的春节习俗。

10、逛庙会:春节庙会最早是民间的宗教仪式,庙会之时,通常由僧人、道士做“法事”或“道场”以祭祀神佛,人们也要进香朝拜、许愿、还愿、求福。

11、中国结:中国结又称盘长结,每一个结都是从头到尾用一根红绳编结而成。

不同地区的春节习俗

不同地区的春节习俗

不同地区的春节习俗
中国春节习俗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不同地区有着各种各样的习俗。

以下是一些地区的春节习俗:
1. 北方:北方地区的春节习俗较为传统和守旧。

人们会进行扫房、除旧迎新的活动,以清除旧年的晦气和不祥之物。

此外,北方还有贴春联、贴福字、祭祖、吃饺子等习俗。

2. 南方:南方地区的春节习俗较为热闹和繁琐。

人们会进行舞龙舞狮、放鞭炮、踩高跷等庆祝活动,以求辟邪和欢乐。

此外,南方还有烧香拜神、祭拜祖先、包粽子等习俗。

3. 西南地区:西南地区的春节习俗多与民族文化有关。

例如,在云南地区,人们会进行泼水节,以洗涤一年的烦恼,迎接新的一年。

在西藏地区,人们会进行活动、舞蹈和传统的供奉仪式。

4. 江浙地区:江浙地区的春节习俗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人们会在农历腊月二十三举行祭祖仪式,然后进行"破五"活动,意味
着告别旧年,迎接新年。

此外,江浙地区还有煮年糕、书写福字等习俗。

5. 广东地区:广东地区的春节习俗也非常丰富多样。

人们会进行祭拜祖先、祈福、舞狮、打太平鼓等传统活动。

此外,广东地区还有吃汤圆、挂花灯等习俗。

无论是哪个地区的春节习俗,都体现了人们迎接新年、祈福团
圆的愿望。

每个地区的习俗都有其特色和意义,为春节增添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春节习俗大全

春节习俗大全

春节习俗春节习俗大全中华五千年历史源远流长,祖国各地的春节习俗许许多多,各地还有些许不同,正是这些春节的习俗,构成了除夕浓浓的年味。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春节习俗,欢迎大家分享。

1.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2.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3.贴窗花和倒贴“福”字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

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4.贴年画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5.守岁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各地春节的习俗分别是什么德国的新年,钱包放鱼鳞钟响跳椅子。

庆祝时间前后有一周。

这期间,家家户户都要摆上一棵枞树和可树,树叶间系满绢花,表示繁花如锦,春满人间。

德国人在除夕午夜新年光临前一刻,爬到椅子上,钟声一响,他们就跳下椅子,并将一重物抛向椅背后,以示甩去祸患,跳入新年。

孩子们组成乐队,穿上新衣服,拿着口琴和手风琴,列队在街上吹奏。

成年人则手持彩旗,跟在后面呐喊唱歌,欢庆新年,德国的妇女在新年里要即兴表演家庭题材的喜剧小品。

在德国的农村流传着一种过新年的风俗----“爬树比赛”,小伙子们顺着光秃秃的树比赛爬高,第一名被誉为“新年英雄”,以示步步高升。

德国人元旦还有穿新衣的习俗,他们认为新年换新衣,一切都如意;新年乱穿衣,全年不顺利。

此外,他们还会在钱夹里放几片鱼鳞,因为鱼鳞是新年吉祥物,预示着财源滚滚;不少人还把马蹄铁钉在墙上,用来“驱妖辟邪”。

西班牙新年:争着吃葡萄当除夕夜12点的钟声刚开始敲第一声,人们便争着吃葡萄,如果能按钟声吃下12颗,便象征着新年的每个月都平安如意,而且每颗葡萄还有不同的含意,如第一颗“求平安”、第五颗“和睦”、第六颗“避难”、第七颗“祛病”……元旦这天,西班牙家长特别“仁慈”,他们会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因为按照当地风俗,孩子们骂人、打架和哭啼都是不祥之兆。

同时,大多数西班牙人身上会携一枚金币或铜币以示吉祥。

印度从每年10月31日起为新年共5天,第四天为元旦。

新年第一天,谁也不许对人生气,更不准发脾气。

印度有的地区,元旦早上,家家户户哭声不断,人人脸上涕泪横流,他们以岁月易逝、人生苦短,用哭来迎新年,是对人生的慨叹。

有些地区的人们以禁食一天一夜来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开始直到午夜为止。

由于这种怪异的习俗,印度的元旦被人称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

印度人在过年的前5天,各地都要演出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意为罗摩的游行),扮演史诗中的英雄与纸扎巨人“作战”,“英雄”引发点着火的箭,纸扎巨人便在观众的欢呼声中着火烧毁,除夕前,家家户户门前都张贴上各种精美图画。

元旦早上,人们提着精制的小灯,拿着红粉包,出门向老人和亲友拜年。

见面道喜后,就互相将红粉涂在对方的额上,表示吉祥如意,抬头见喜。

年青人把红墨水装进水枪里,射到亲友身上,称为“洒红”,表示吉祥如意。

印度青年喜欢在过新年时不管熟悉与否,见面徒手格斗。

围观者叫好助威风,往往成为姑娘追求的对象。

印度中部土著民族勃希勒人,为庆祝新年,在游戏场中竖立一根圆滑粗大的木杆,杆顶有一只盛着礼品的小袋,姑娘们手持禾竹竿竭力阻挠向杆上爬去的小伙卫子,小伙子们则在杆下围成一圈,努力防御姑娘们对爬杆者的攻击,直到爬竿者夺得小袋取得胜利为止。

美国新年30万人集体“干杯”。

新年前夜,美国赌城拉斯维加斯聚集了大约三万名手持香槟的狂欢者。

拉斯维加斯市计划在新年钟声敲响时,3万人将一齐举杯庆祝XX年的到来。

拉斯维加斯将打破它们在XX年新年时创造的293000人的同时干杯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据市长戈德曼说,今晚将由大型的明星演出,天鹅绒帘幕装饰的派对。

XX年钟声敲响时,价值50万美元的焰火将在天空绽放。

加利福尼亚州的元旦庆祝别有特色,新年来临之际,大街小巷到处摆着玫瑰花,几十辆鲜花装点的彩车载着身着礼服的妙龄少女徐徐而过。

人们会在节日期间选出当年的玫瑰皇后和玫瑰公主,在赞赏中迎来新年。

英国新年40万人集体狂欢。

XX年12月31日晚,英国伦敦特拉法尔角广场将举行盛大狂欢,人们身着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汇到灯光辉煌的舞场,在美妙的乐声中翩翩起舞,成千上万的人群,还云集到各个广场,围绕着广场中心的喷泉和厄洛斯神象,载歌载舞,尽情狂欢。

英国人在XX年12月31日深夜,常带上糕点和酒出去拜访,他们不敲门,就径直走进亲友家。

按英国人风俗,除夕千夜过后,朝屋里迈进第一只脚的人,预示着新的一年的运气。

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黑发男人,或是个快乐、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将全年吉利走好运。

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浅黄头发的女人,或是个忧伤、贫穷、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将遭霉运。

除夕在亲友家作客的人,在未交谈前,要先去拨弄壁炉的火,祝福主人“开门大吉”。

澳大利亚新年上万警民齐观焰火。

XX年12月31日晚,悉尼将举行建城以来最大规模的新年焰火活动。

XX年焰火主题是国际著名焰火设计师布莱恩·汤姆逊设计的“劳动者之心”—点燃的焰火形成一个巨大心状,令市民叹为观止。

这次焰火规模“史无前例”。

新加坡新年光交织呈现迷人景色。

新加坡的滨海湾从XX年12月31日晚上开始举行大型的跨年活动。

主办者滨海艺术中心特别在30日晚上进行了灯光表演彩排,只见漂浮在滨海湾水面上的这些“许愿球”在水中亮起,照耀新加坡河面,形成一幅迷人景色。

31日午夜,当迎接XX年的钟声一响,滨海湾的上空也会燃放起五颜六色的烟花,绚丽的天空将与水面上的灯球相映成趣,构成了“光”和“水”交织的奇景,为XX年掀开璀璨的序幕。

巴西新年登山寻幸福见面揪耳朵。

新年钟声敲响后,巴西人高举火把,蜂拥登山,他们争先恐后地寻找象征着幸福的金桦果,这个活动被称为“寻幸福”。

据说,只有不畏艰险的人,才能找到这种罕见的果子。

在乡村地区,新年期间还有一个独特的风俗习惯—————互相揪耳朵,人们在元旦见面时,会使劲揪住对方的耳朵,表示祝福。

法国新年:喝光家藏酒风向卜年景喝光家藏酒风向卜年景。

朝鲜新年:稻草人中塞钞票,黄昏时分烧头发朝鲜和我们中国一样,在新年也有贴窗花、桃符的匀俗。

朝鲜人在新年时,家家户户贴对联和年画。

有的人家在门上贴上寿星或仙女的画像,祈求上天保佑,驱走鬼魅,赐给幸福。

元旦黎明,人们把一些钞票塞进了除夕预先扎好的稻草人中,扔到十字路口,表示送走邪恶,迎接吉祥福星。

黄昏,人们又将全家人一年中脱落的头发烧掉,祝愿家人四季平安。

新春佳节,朝鲜的妇女穿戴一新。

元旦日少女们头戴一种麻制的帽子,称为“福巾”,身穿带花纹的五色彩衣,进行荡秋千比赛。

她们以一处树花为目标,看谁先踢到或咬到为胜。

也有在高处挂上铜铃的,以先碰响者为冠军。

新年期间,朝鲜人除了享以美酒佳肴外,还必须要做一种用糯米加上松子、栗子粉、枣泥和蜂蜜等,蒸煮成与我国的八宝饭相类似的甜饭食用,以预示家里人丁兴旺日子过得象蜜一样甜。

比利时新年:给牲畜拜年比利时的新年动物最受宠。

元旦这天,比利时人清早起床后做的第一件事是给动物们拜年。

他们会走到牛、羊以及自己的宠物猫宠物狗身边,煞有介事地向它们问候:“新年快乐!”意大利新年:年夜摔东西意大利传统认为,元旦前夜弄得响声连天可以驱邪,这样就可以新年如意。

所以当地人在元旦前会不停地放烟花爆竹,还打碎一切可以打碎的东西制造声响。

到了元旦这一天,意大利人家家户户都要燃一炉旺火,而且要使其一整天不灭,因为意大利人认为,火来自太阳,元旦断了火,来年就会不见天日。

墨西哥新年:新年前禁笑墨西哥人比较奇怪,他们的传统规定,元旦到来的时候不许笑,以便于获得好运气。

庆贺新年伊始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普遍习俗。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其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民族习惯不同,因此也都有自己不同的庆祝元旦的习俗。

缅甸——泼水嬉戏泰国——抬着“宋干女神”游行柬埔寨——堆沙丘祝丰收尼泊尔——朝拜神像菲律宾——纪念民族英雄日本——敲钟一百零八下新加坡——走亲访友韩国——放风筝玩跳板印度尼西亚——检查过错、请求原谅埃尼日利亚——洗澡戏水塞俄比亚——燃篝火庆丰收坦桑尼亚——驱散妖魔祈求幸福苏丹——老年跳舞青年唱歌埃及——“涨水新年”法国——从一天看一年保加利亚:堆雪塔迎新年美国—烧旧物狂歌意大利——摔摔打打过新年北美的印第安人——红球挂在高柱上德国——“跳进新年” 西班牙——吃十二颗葡萄葡萄牙——观看斗牛表演加拿大——筑雪墙挡妖魔英国——预测命运的“第一只脚”智利——通宵歌舞巴西——进山寻果阿根廷——“花海”沐浴巴拉圭——冷餐五天印度尼西亚人吃石榴以示吉祥泰国大象泼水祝贺新年12月29日,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孩子在商业区与废纸嬉戏。

该区的工作人员在年终将撕碎的纸片从窗户向外抛撒,以庆祝这一年的终结。

这是当地岁末的习俗。

伊朗新年习俗伊朗实行的是伊斯兰历,它的季节和月份是不固定的。

在伊朗,庆贺新年就是庆祝春天到来,往往是在公历3月下旬,过新年要隆重庆祝一周,人们涌上街头生起“篝火”---“夜火”,然后全家人依次从夜火上跳来跳去,表示烧掉“晦气”,迎来光明,驱邪灭病,幸福永存。

除夕夜要吃“七道菜”,每道菜的名称都要以字母“s”开头的,以示吉祥。

初一到初三,人们走亲访友,互祝春节快乐。

新年最后一天,全家出游踏青,以避邪恶。

12月29日,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孩子在商业区与废纸嬉戏。

该区的工作人员在年终将撕碎的纸片从窗户向外抛撒,以庆祝这一年的终结。

这是当地岁末的习俗。

新年夜,法国人合家团聚,围桌痛饮香槟酒,这一夜所有人都应该喝得酩酊大醉,这样新一年才会有新开始。

法国人认为元旦的天气预示着年景:刮南风,预兆风调雨顺,;刮西风上丰收年;刮东风,水果高产;刮北风,则是歉收年。

中国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

自西历传入我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

而在此之前,元旦一直是指农历岁首第一天的。

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英国元旦前一天,家家户户都必须做到瓶中有酒,橱中有肉。

英国人认为,如果没有余下的酒肉,来年便会贫穷。

除此之外,英国还流行新年“打井水”的风俗,人们都争取第一个去打水,认为第一个打水人为幸福之人,打来的水是吉祥之水。

英国人在除夕的深夜,常带上糕点和酒出去拜访,他们不敲门,就径直走进亲友家去。

按英国人的风俗,除夕千夜过后,朝屋里迈进第一只脚的人,预示着新的一年的运气。

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黑发的男人,或是个快乐、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将全年吉利走好运。

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浅黄头发的女人,或是个忧伤、贫穷、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将遭霉运,会遇上困难和灾祸。

除夕在亲友家作客的人,在未交谈前,要先去拨弄壁炉的火,祝福主人“开门大吉”。

在英国中部的一些地区,新年早上出门时,不管熟识还是陌生,都会互送铜钱,他们认为这样做,不但对方一年有财气,同时也会给自己带来幸运。

印度印度的元旦被人称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

他们在新年第一天,谁也不许对人生气,更不准发脾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