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的小木屋》阅读指导课教案

合集下载

《草原上的小木屋》阅读指导课教案

《草原上的小木屋》阅读指导课教案

《草原上的小木屋》阅读指导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草原上的小木屋》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通过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2 教学内容简介《草原上的小木屋》的作者劳拉·怀尔德及其作品背景。

介绍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

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自然描写和人物心理描写。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小说中的重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运用任务驱动法,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2.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小说中的场景和人物形象。

提供小说原文和相关评论文章,供学生阅读和参考。

使用小组讨论和写作活动,促进学生互动和思考。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活动3.1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话题,介绍《草原上的小木屋》的作者和背景。

第二步:阅读小说中的重要章节,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描写和人物心理描写。

第三步:讨论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题。

第四步:进行写作活动,让学生发挥想象,创作自己的故事。

3.2 教学活动活动一:小组讨论,分享对小说中的自然描写的看法。

活动二:角色扮演,学生扮演小说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

活动三:小组写作,合作创作一个以小说中的情节为基础的短剧。

第四章:教学评估与反馈4.1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写作活动,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评估学生在讨论和写作中的思维深度和创造力。

4.2 教学反馈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提供具体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参考资料5.1 教学资源《草原上的小木屋》小说原文。

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素材。

5.2 参考资料劳拉·怀尔德的生平和作品介绍。

关于《草原上的小木屋》的评论和分析文章。

相关的教学指导和教案示例。

第六章:教学拓展与延伸6.1 教学拓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探讨《草原上的小木屋》对当代儿童的启示。

《草原上的小木屋》阅读指导课教案

《草原上的小木屋》阅读指导课教案

《草原上的小木屋》阅读指导课四年三班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对《草原上的小木屋》的阅读兴趣。

2、了解作者和这本书的大致内容。

教学过程:一、以平时读书照片导入同学们,前段时间我们共同阅读了一本书——《草原上的小木屋》,同学们都很开心地告诉老师,这是一本很好看的书。

看(出示相关照片),同学们看得多投入,写得多认真啊,今天让我们来重温那段共读的美好时光,一同来说说读后的感受,并一同来学习一些读书的方法。

二、出示封面常言道:看书看皮,看报看题。

读书要先看书的封面。

书的封面是书的眼睛;题目是文章的凝炼。

板书:读封面出示封面:①告诉大家,通过看封面,你看到了什么或知道了什么?②你第一次看到这个封面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高明的封面的设计是书的内容的概括延伸,让人一眼就爱上了他。

何不让我们快快打开书去看看吧。

三、出示目录,概括主要内容1.这是《草原上的小木屋》的目录,目录可以体现作者的思路,通过看目录可以了解所读之书的大概内容。

所以我们看书,还要学会看目录。

板书:读目录来,看看这本书的目录,再参照老师给你出示的书的插图,说说这本书讲了什么。

板书罗拉一家搬家建房再搬家师小结:通过读封面、目录,我们对书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同学们如果留意一下,许多书还有前言和后记,通过前言和后记我么还可以知道其他作家看书和作者写书的一些感受,可以进一步增加我们对这本书的整体印象。

应该说,读封面、目录、前言和后记,是我们初次接触一本书时,常用的一种略读的读书方法。

板书:前言后记略读2.出示书评这本书没有前言,如果让我们同学写一个前言,相信大家会把告诉给老师的“好看”“感人”写上去。

罗拉当时是个两岁的小女孩,就开始跟着父母拓荒。

到她成为老奶奶的时候写下了九部自传体的小说,被人称为“小木屋”系列。

《草原上的小木屋》荣获“纽伯瑞奖”,该奖项是世界上第一个儿童图书奖。

在美国,凡是获得纽伯瑞奖的图书,皆被列为少年儿童必读书。

四、了解作者:罗兰·英格斯·怀德《草原上的小木屋》是美国经典名著《小木屋》系列小说中最有名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草原上的小木屋》阅读指导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草原上的小木屋》阅读指导

《草原上的小木屋》课外阅读教案晋州市魏征小学卢彦婷教材分析《草原上的小木屋》作者是美国著名女作家罗兰.怀德,文字优美生动,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之中体会到大自然的美丽迷人,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感受到世界的美好、生命的精彩。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

2.学会作者的写作手法,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语言文字之中。

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拟人、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

2.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激发孩子们阅读兴趣,写作欲望。

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这几天校园的景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夏天怎样?秋天又是怎样?现在呢?)春天给你们的感觉是怎样的?(指名)2.看来同学们对季节的感悟还是比较丰富的,你还记得我们学的《桂林山水》吗?桂林山水怎样啊?是啊,我们可以在语言文字之中细细体会。

你能背诵一吓你喜欢的句段吗?让我们感受到其中的美丽诱人。

(指名背诵)3.同学们真是热爱生活啊,通过你们的背诵,让我们跟随作者感受了桂林迷人的山水。

在作者的笔吓感受到他对大自然的喜欢与热爱。

我知道这几天,同学们都在读《草原上的小木屋》这本书,那你们想不想把这本书推荐给在座的朋友呢?二、指导阅读(好书伴我阅读发布会)1.这是一本怎样的书?2.怎样扫清文字障碍?你遇到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3. 把你喜欢的片段读给大家听!为什么喜欢?4. 表情角色朗诵。

(可一个人,可多个人)找一个有对话的片段,片段里不是有各种人物吗?你就用表情朗诵。

这一段是小孩在说话,就用小孩子的声音大声念一段:“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下一段是爸爸说的话:“宝宝,给爸爸开门。

”要用爸爸的声音来朗诵。

要在家里有声有色地念文学作品,声音大一点,如入无人之境。

在家里用十分的声音讲话,出门用七分的声音讲话就不费力。

例如:“我已经没有钉子了,不过我也不能等到去一趟独立区回来才做这件事情。

”他说,“盖一个房子,装一扇门,不要钉子我照样能搞定。

《草原上的小木屋》阅读指导课课程教案

《草原上的小木屋》阅读指导课课程教案

《草原上的小木屋》阅读指导课四年三班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对《草原上的小木屋》的阅读兴趣。

2、了解作者和这本书的大致内容。

教学过程:一、以平时读书照片导入同学们,前段时间我们共同阅读了一本书——《草原上的小木屋》,同学们都很开心地告诉老师,这是一本很好看的书。

看(出示相关照片),同学们看得多投入,写得多认真啊,今天让我们来重温那段共读的美好时光,一同来说说读后的感受,并一同来学习一些读书的方法。

二、出示封面常言道:看书看皮,看报看题。

读书要先看书的封面。

书的封面是书的眼睛;题目是文章的凝炼。

板书:读封面出示封面:①告诉大家,通过看封面,你看到了什么或知道了什么?②你第一次看到这个封面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高明的封面的设计是书的内容的概括延伸,让人一眼就爱上了他。

何不让我们快快打开书去看看吧。

三、出示目录,概括主要内容1.这是《草原上的小木屋》的目录,目录可以体现作者的思路,通过看目录可以了解所读之书的大概内容。

所以我们看书,还要学会看目录。

板书:读目录来,看看这本书的目录,再参照老师给你出示的书的插图,说说这本书讲了什么。

板书罗拉一家搬家建房再搬家师小结:通过读封面、目录,我们对书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同学们如果留意一下,许多书还有前言和后记,通过前言和后记我么还可以知道其他作家看书和作者写书的一些感受,可以进一步增加我们对这本书的整体印象。

应该说,读封面、目录、前言和后记,是我们初次接触一本书时,常用的一种略读的读书方法。

板书:前言后记略读2.出示书评这本书没有前言,如果让我们同学写一个前言,相信大家会把告诉给老师的“好看”“感人”写上去。

罗拉当时是个两岁的小女孩,就开始跟着父母拓荒。

到她成为老奶奶的时候写下了九部自传体的小说,被人称为“小木屋”系列。

《草原上的小木屋》荣获“纽伯瑞奖”,该奖项是世界上第一个儿童图书奖。

在美国,凡是获得纽伯瑞奖的图书,皆被列为少年儿童必读书。

四、了解作者:罗兰·英格斯·怀德《草原上的小木屋》是美国经典名著《小木屋》系列小说中最有名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草原上的小木屋》阅读指导课 ppt课件

《草原上的小木屋》阅读指导课 ppt课件

爸爸查尔斯 妈妈卡罗琳
劳拉
《草原上的小木屋》阅读指导课
• 于是,爸爸就卖掉了小木屋,卖掉了母牛和小牛。 他用核桃树木做成了篷架,然后把篷架竖着固定 在马车车厢上。
• 爸爸在星光下拉起了音调柔和的小提琴,有时他 还唱上一两句,有时就拉小提琴。甜美祥和的琴 声慢慢飘向了远方,爸爸一边拉一边唱。
• 一连好几天,爸爸都在河边砍木头,再把木头搬 回来。已经堆好两堆了,一堆用来建房子,一堆 用来盖马厩。爸爸总是驾着车来来去去的,从河 边到帐篷之间渐渐走出一条路来。
在《小木屋》这套书中,罗兰以她 细腻、诚恳的笔法,将一个女孩的 成长写得生动感人,更将父母手足 间的亲情,她和阿曼乐含蓄隽永的 夫妻之情,以及拓荒时代人们的勤 奋,勇敢,对大自然的虔敬等,表 现得淋漓尽致。《小木屋》系列的 可贵之处就在于——它不但记录了 美国拓荒时代的历史,更记录了个 人的成长。
这本书是美国著名作家斯宾塞.约翰逊的作 品.这本书主要讲一个青年人在事业上遇到了困 难.于是他向他友好的朋友--老人求助.老人告诉 他:是因为他没有找到生活中的“礼物”,只要 找到那个“礼物”,就可以活动生活的快乐.于是, 这个青年人在生活中努力的寻找老人说的“礼 物”,可是他一直找不到,十分烦闷,工作一落千 丈.于是,他又去找到老人,老人就开导他,其实寻
B:谭医生
C:怀德医生
B
9.发烧打冷颤的学名叫什么?
A:疟疾
B:麻疹
A
C:流感
10.谁带来了圣诞老人的包裹? A:爸 B:谭医生 C:爱德华兹先生
C
《草原上的小木屋》阅读指导 课
向你的朋友或者弟弟妹妹推荐这本书吧!
亲爱的王华: 我是你的朋友——XXX,今天我向你推荐我喜
欢的一本书——《礼物》,我知道你没看过这本 书,还知道你喜欢看好书,所以我向你郑重其事地 推荐这本书.

《草原上的小木屋》阅读指导课教案

《草原上的小木屋》阅读指导课教案

《草原上的小木屋》阅读指导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让学生了解《草原上的小木屋》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

1.2 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1.3 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1.4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介绍《草原上的小木屋》的作者吴承恩以及作品的背景。

2.2 引导学生阅读《草原上的小木屋》第一至第四章,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3 分析故事中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引导学生认识作品的价值。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3.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受故事中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

3.3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理解故事内容。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介绍作者和作品背景。

4.2 学生自读第一至第四章,教师巡回指导。

4.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阅读心得和问题。

4.4 教师总结讨论结果,解答学生疑问。

4.5 学生展示对故事情节和人物的理解,进行互动交流。

第五章:作业设计5.1 请学生完成阅读笔记,记录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5.3 鼓励学生进行创意绘画,展示自己对故事情节的想象。

5.4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相关作品,扩展阅读视野。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学生对《草原上的小木屋》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的了解程度。

6.2 评价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和阅读能力的发展。

6.3 评价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程度。

6.4 评价学生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思考。

第七章:教学难点与解决策略7.1 识别故事中的复杂情节和人物关系,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

7.2 激发学生对作品主题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7.3 解决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语言障碍,提供必要的解释和帮助。

7.4 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草原上的小木屋》阅读指导课教案

《草原上的小木屋》阅读指导课教案

《草原上的小木屋》阅读指导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草原上的小木屋》的经典故事情节。

1.2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尤其是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

1.3 通过阅读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故事背景介绍:让学生了解《草原上的小木屋》的故事背景,了解作者及作品的相关信息。

2.2 故事情节梳理:引导学生关注故事的主要情节,理解故事的主题和情感。

2.3 文学特色分析:分析作品的文学特色,如语言、情节、人物塑造等。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阅读指导: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解答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疑问。

3.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和感悟。

3.3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分享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故事背景介绍:教师简要介绍《草原上的小木屋》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4.2 学生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

4.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

4.4 教师点评和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分享进行点评和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5 文学特色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草原上的小木屋》的文学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阅读理解测试: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对《草原上的小木屋》的理解程度。

5.2 学生阅读感悟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展示阅读效果。

5.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进行评价,总结教学成果。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电影欣赏:组织学生观看根据《草原上的小木屋》改编的电影,对比小说和电影的不同之处。

6.2 写作练习:鼓励学生写一篇关于《草原上的小木屋》的读后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6.3 手工制作:学生可以制作与《草原上的小木屋》相关的手工艺品,如小木屋模型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第七章:教学难点7.1 理解较为复杂的情节:部分学生可能对故事中的一些复杂情节难以理解,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和解释。

《草原上的小木屋》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

《草原上的小木屋》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

《草原上的小木屋》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阅读、交流等方法,初识《草原上的小木屋》的作者和本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通过默读、朗读、猜读、批注等阅读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训练阅读能力。

3.通过品读小说的片段,学习阅读本书的基本方法,初步感知查尔斯的性格特点,学习他勤劳、有责任、勇担当的品质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观察、阅读、交流等方法,初识《草原上的小木屋》的作者和本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通过品读小说的片段,学习阅读本书的基本方法,初步感知查尔斯的性格特点,学习他勤劳、有责任、勇担当的品质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准备《草原上的小木屋》读本50册,课件四、教学流程:课前谈话,由推荐书和买书引入。

(一)初识作者,概览小说内容谈话交流,拿出推荐书籍,提出概览要求:快速阅读封面、封底和飘口。

你能获取到哪些信息呢?(学生阅读、交流,抽生反馈。

)1.识作者投影出示作者照片及简介,交流。

2.读序言指导学生读第七页序言关于本书内容的选段,了解本书主要内容。

3.读书评引导学生关注封底,三个书评,抽生交流。

小结:关注书评和读者口碑是初识一本书的重要方法。

4.看译者一本书,由不同的出版社的发行,质量会不一样。

一本外国名著,翻译的人不一样,阅读的感受更不一样。

好的翻译会为名著增色,让我们更好地读懂作品,读懂作者。

来看看这本名著有哪些人翻译过,我们又有哪些选择呢?本书译者是四川大学教授伍厚恺翻译,他从事世界文学教学和研究,长期进行外国作品的翻译。

我们选择一段话来看看他的翻译,和别人的翻译有什么不同?5.选版本出示伍厚恺(天地出版社)和杨筱艳(云南美术出版社)翻译的第一段,默读,比较。

同样一段原文,不同的翻译家,会有不同的表达,大家读读看,你觉得那一段读起来更有味道?小结:选择一本好的外国名著书,就是要选作者、选译者、选版本。

(二)猜读故事情节,激发阅读兴趣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小说?对那本书,你最关注或者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学生交流,教师点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原上的小木屋》班级读书会第一次读书会:导读课【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对《草原上的小木屋》的阅读兴趣。

2.了解作者和这本书的大致内容。

【教学过程】:一、以平时读书照片导入同学们,前段时间我们共同阅读了一本书——《草原上的小木屋》,同学们都很开心地告诉老师,这是一本很好看的书。

看(出示相关照片),同学们看得多投入,写得多认真啊,今天让我们来重温那段共读的美好时光,一同来说说读后的感受,并一同来学习一些读书的方法。

二、出示封面常言道:看书看皮,看报看题。

读书要先看书的封面。

书的封面是书的眼睛;题目是文章的凝炼。

板书:读封面出示封面:①告诉大家,通过看封面,你看到了什么或知道了什么?②你第一次看到这个封面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高明的封面的设计是书的内容的概括延伸,让人一眼就爱上了他。

何不让我们快快打开书去看看吧。

三、出示目录,概括主要内容1.这是《草原上的小木屋》的目录,目录可以体现作者的思路,通过看目录可以了解所读之书的大概内容。

所以我们看书,还要学会看目录。

板书:读目录来,看看这本书的目录,再参照老师给你出示的书的插图,说说这本书讲了什么。

板书劳拉一家搬家建房再搬家师小结:通过读封面、目录,我们对书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同学们如果留意一下,许多书还有前言和后记,通过前言和后记我么还可以知道其他作家看书和作者写书的一些感受,可以进一步增加我们对这本书的整体印象。

应该说,读封面、目录、前言和后记,是我们初次接触一本书时,常用的一种略读的读书方法。

板书:前言后记略读2.出示书评这本书没有前言,如果让我们同学写一个前言,相信大家会把告诉给老师的“好看”“感人”写上去。

劳拉当时是个两岁的小女孩,就开始跟着父母拓荒。

到她成为老奶奶的时候写下了九部自传体的小说,被人称为“小木屋”系列。

《草原上的小木屋》荣获“纽伯瑞奖”,该奖项是世界上第一个儿童图书奖。

在美国,凡是获得纽伯瑞奖的图书,皆被列为少年儿童必读书。

四、了解作者:劳拉·英格斯·怀德《草原上的小木屋》是美国经典名著《小木屋》系列小说中最有名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它的作者是劳拉·英格斯·怀德。

劳拉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费了十年的心血完成了《小木屋》系列小说。

这套书记录了在美国西部拓荒热潮中,劳拉从两岁开始,就跟着爸爸妈妈四处迁移,艰苦开拓;直至拥有幸福生活的人生经历。

凭着这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小木屋》,劳拉成为美国儿童文学作家“梦之队”的成员(“梦之队”成员全美仅三个)。

从拓荒女孩到驰名世界的文学作家,劳拉的一生充满了曲折。

劳拉1867年出生于美国中部的威斯康星州,她从六十五岁才开始写作,直到七十五岁,一共写了九部“小木屋”系列小说。

小说文辞妙趣横生,谈及自然、探险、动物、亲情、成长等许多青少年关注的兴趣点,引起了青少年极大的阅读兴趣,出版后很受欢迎,被译成多国语言,在世界各地发行,成为了世界儿童文学的经典名著。

1957年,劳拉在密苏里州的落矶山农场去世,享年九十岁。

劳拉在家中排行老二,上有姐姐玛莉,下有妹妹琳琳、葛丽丝和弟弟菲德烈克。

玛莉十四岁时因感染猩红热而失明,菲德烈克在九个月大时就夭折了。

姐姐、弟弟的不幸与开拓家园的艰辛,使劳拉从一个天真的小女孩长成坚强勇敢的少女。

在《小木屋》这套书中,劳拉以她细腻、诚恳的笔法,将一个女孩的成长写得生动感人,更将父母手足间的亲情,她和阿曼乐含蓄隽永的夫妻之情,以及拓荒时代人们的勤奋,勇敢,对大自然的虔敬等,表现得淋漓尽致。

《小木屋》系列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不但记录了美国拓荒时代的历史,更记录了个人的成长。

这套书的插图由享誉全球的插画大师贾士·威廉斯绘制。

贾士·威廉斯曾为《精灵鼠小弟》、《夏洛的网》、《桥下一家人》等名著配图。

在《小木屋》这套书中,贾士·威廉斯的插图精确地再现了拓荒年代人们的生活,富有美感,充满诗意。

五、推荐这本书的理由:“每一次静下心来,走进‘小木屋’,走进劳拉的世界,我都会被深深地感动;在那样艰辛的拓荒过程中,劳拉的世界里总是充满着爸爸的小提琴声和妈妈温柔的笑容。

那琴声、那笑容,是多么让孩子安心,让家充满爱和希望。

每一次,我都会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我好希望有一个小女儿,我会常常给她讲劳拉故事;等她长大一定能像劳拉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而我,也一定会像劳拉的爸妈一样,哪怕是身边最艰难困苦的境地,也要将最美的琴声,最美的微笑送给我的女儿,让她在每一个夜晚,穿着洁净的睡衣,心满意足地安然入睡。

”六、老师朗读书中的片段。

(第一章p1-p5)七、布置阅读作业。

完成阅读卡。

《草原上的小木屋》班级读书会第二次读书会:熟悉内容【教学目标】1.交流读书卡,熟悉故事的内容。

2.交流阅读感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一、导入。

播放音乐,欣赏美丽的大草原。

出示书中描写草原的段落(草、蓝天、小动物等),美读(p34、p35、p127、p223、p252)任选我们今天读书会交流的是一部长篇儿童小说,题目叫——《草原上的小木屋》。

二、交流读书卡,熟悉故事的内容。

师: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故事呢?1.小组交流读书卡,互相补充。

2.集体交流主要内容。

《草原上的小木屋》描述劳拉一家离开威斯康星大森林,坐着篷车迁徙到堪萨斯大草原的经过,这正是当时美国西部垦荒者的典型写照。

这次搬家,劳拉一家惊险万分地渡过涨水的河流,到了大草原以后,他们也曾遇到印第安人,并遭受狼群包围、草原大火以及热病的侵袭,但最后他们还是住进了爸爸亲手所盖的小木屋中,在荒无人烟的大草原上,爸爸凭着他的斧头盖起了小木屋,驯养了母牛,而且耕种了玉米和番茄,在草原上度过了一段靠打猎维生的甜美时光。

三、欣赏品读优美段落出示文章的最后一篇《离开大草原》的结尾部分:劳拉一家人,正在旷野中、群星下,度过一个安全而温暖的夜晚。

马车再一次成为了他们的家。

小提琴已经转到一首进行曲上了,爸爸声若洪钟地唱着:“我们要团结在高扬的旗帜下,亲爱的朋友,我们要再次团结起来,为自由而高声呐喊!”劳拉也想大声呐喊出声,但是她看到妈妈正悄悄地从车篷的圆洞里看着她。

“查尔斯。

”妈妈说,“劳拉还没睡呢,这样的音乐可能让她难以入睡。

”爸爸没有说话,但是乐曲变了。

爸爸现在拉的是一首悠扬、清缓的曲子,似乎是在轻声地哄劳拉入睡。

劳拉的眼皮慢慢沉下来,马上就要进入梦乡了。

爸爸的歌声,让她再一次回到了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划呀,划呀,在蓝色的海面划桨,橡树小船轻若羽毛一般,亲爱的,我们日夜泛舟在大海之上,我愿意一生陪伴你左右。

”1.轻轻地读读,你感受到了什么?2.自由朗读后谈感受。

(多么幸福和谐的一家啊!)3.美读。

4.我们的家庭也很幸福,请你说说你们一家人最开心最幸福的时候。

四、总结提升劳拉一家几乎两手空空地离开印地安区草原的时候,劳拉爸爸说他们收获的都比来时多。

他们收获了什么?(收获了朋友的友谊、收获了美好的回忆、收获了向生活挑战的勇气和自信……)离开了大草原,离开了小木屋,劳拉一家又将会是怎样呢?猜想是啊,尽管生活很艰辛,但他们有勇气、有智慧、有爱,所以他们必将克服种种困难,必将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

《草原上的小木屋》班级读书会第三次读书会:体会表达手法【教学目标】1.在交流中进一步感受书中各人物的性格特点,学习他们身上的美好品质。

2.交流阅读感受,领悟书中道理。

3.了解儿童小说的特点。

一、走进人物1.此书中写了哪些人物?你对谁印象最深,为什么?举例说说。

爸爸:能干(用一把斧头、一把猎枪、一把小提琴创造幸福的生活,)勇敢(渡河、智斗狼群、深井救人……)有爱心(化解与印第安人的矛盾、为孩子买发夹、鼓励安慰孩子,他喜欢住在一个野兽不会害怕的森林中,喜欢看着小梅花鹿和鹿妈妈从树阴之间好奇地望着他,他打猎从来不贪多。

而且总是让小动物死的毫无痛感……)妈妈:温柔,善解人意,充满母爱。

(她用慈祥的微笑把简单粗糙的食物制作成香甜可口的美餐,她总是温柔地提醒她的男人哪些话不应该在孩子们面前讲,她细致得连在大篷车里进餐都不忘了给孩子们围上干净的围兜,她每晚都给孩子们换上洁净的睡衣入梦后再去洗刷餐具。

她从不抱怨,在他们因政府征兵不得不放弃辛苦一年建立起来的家园时再度迁移时,她只是轻轻叹口气说:“查尔斯,我们浪费了一年。

”)劳拉:勇敢、懂事(如《着火的烟囱》这一章)还有爱德华先生的幽默、友好,姐姐的乖巧听话,阿吉的忠实等等,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品读优美段落1.在书上圈画出文中的优美段落,随手写下自己的感受。

2.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己圈画的优美段落,谈谈自己的感受。

3.全班交流。

三、交流阅读感受,领悟书中道理。

1.你喜欢这本书吗?说明理由。

我喜欢这本书。

我喜欢(引导学生从内容、人物、情节、语言上说,把话说清楚,有逻辑性)2.劳拉想用这个故事表达什么?说说你的想法。

鼓励学生多角度解读文本。

四、了解儿童小说的特点。

1.谈谈儿童小说的特点。

你读过哪些儿童小说?你觉得儿童小说最大的特点是什么?2.教师小结。

一、主题积极鲜明而有针对性儿童小说由于它的特定对象,尤其应有鲜明、积极的主题。

二、题材广泛、深刻而有选择性儿童小说同其它儿童文学样式一样,都是以反映和儿童相关的社会生活为主。

社会生活内容的无比多样性和丰富性决定了儿童小说的题材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中外著名的儿童小说题材及其范围都是很广阔的。

作家的笔触深入许多领域,描绘了处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国家的儿童生活。

三、人物形象性格鲜明,以少年儿童为主儿童小说主要刻画和塑造少年儿童形象,但并不排斥成人形象。

因为少年儿童不是孤立于成人之外而生活的,他们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和成人的影响和熏陶,成人的言谈举止时时微妙地影响着他们。

儿童整本书的阅读最有效一个孩子必须阅读规模较大的作品,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是如此,因为大规模的作品在结构方式上,与短篇作品很不一样的。

短幅作品培养的是一种精巧和单纯的思维方式,而长篇作品培养的是一种宏阔、复杂的思维方式。

当孩子进入三、四年级之后,认识字的数量,对于文字的理解力都有了有一定的进步,孩子们除了在校课本上的语文阅读,更应该走进更广泛的课外中去。

除了让孩子提升学习成绩,更应该培养他的思维模式,提升阅读品味,更多对于书中内容有所思考,而不是一味只看文字的表面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