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欣赏《梨园风采》
《第二单元 梨园风采——欣赏——海岛冰轮初转腾课件》初中音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3854

诈、凶残的男性人物。分铜锤花脸、架子花脸、武花脸。 丑:扮演性格诙谐或品行不正的人物,分文丑、武丑。
生
旦
净
丑
今天,我们来欣赏传统京剧《贵妃醉酒》中的唱 段“海岛冰轮初转腾”,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
●这段唱腔表现了什么内容? ●演唱者的嗓音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杨贵妃”属于哪个行当?
作品介绍
请同学们听赏,你知道歌曲运用了我国的那种戏曲形式?
京剧同光十三绝
京剧的知识
1、京剧介绍 2、脸谱 3、行当:生、旦、净、丑 4、唱腔:二黄、西皮 5、四功:唱、念、坐、打
京剧 京剧是在清代乾隆年间形成于北京的一个戏曲剧种, 是中国最大的剧种。其音乐基础是徽调和汉调。2006年, 京剧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 视 为 中 国 的 “国粹”。
音乐卡片
京剧行当 根据人物的自然属性(性别、年龄)和社会属性(身 份、地位、职业),以及人物的品格、性情特征和创作者对人物 的褒贬不同予以划分,形成生、旦、净、丑四个行当。
生:是扮演男性人物的,分老生、小生、武生、红生和娃娃生。 旦:是扮演女性人物的,分青衣、花旦、花衫、刀马旦、武旦、
老旦。 净:又称“花脸”,扮演性格豪爽、刚强,或鲁莽、勇猛,或奸
音乐家相册
四大名旦
Mei Lanfang
梅兰芳 1894-1961
闻金岳教学设计:初中音乐梨园风采

《同光十三绝》是一幅工笔写生戏画像。该画绘有老生、武生、小生、青衣、花旦、老旦、丑角,均是画家选择的清代同治、光绪年间徽调、昆腔的徽班进京后扬名的13位著名京剧演员。
当时一画家叫沈蓉圃,他参照了清朝中叶画师贺世魁所绘《京腔十三绝》戏曲人物画的形式,把这十三位前辈画在一幅画面上,挂在北京前门廊房头条东口听诚一斋店铺里,很引人注意,所以流传很广,成为重要的戏曲史料。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逐步喜爱京剧艺术的内心情感。
培养学生对祖国艺术的自豪感
2.过程与方法
借助教材内容,结合课外资料,通过聆听、体验、思考的学习方式,初步了解京剧的艺术特点。
运用讲解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京剧的发展史。
3.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京剧四大行当;认识四大名旦。
(2)知道“梨园和同光十三绝”。
微课教学设计
微课名称
梨园风采
微课时长
7分49秒
文件格式
MP4
文件大小
12.24MB
适用学段
初中
适用学科
音乐
适用年级
八年级
适用章节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章《梨园风采》
作者姓名
闻金岳
所在单位
黄骅市常郭镇毕孟中学
创作背景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为了弘扬民族传统文化,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让学生了解并感兴趣于这种艺术形式。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京剧的历史,背景,来源等。并详细的介绍其中的内涵和专业方向。
程砚秋(1904.1.1 - 1958.3.9),男,著名京剧旦角,表演艺术家,四大名旦之一,程派艺术的创始人。程砚秋原名承麟,满族索绰罗氏,满洲正黄旗人。北京人,后改为汉姓程,初名程菊侬,后改艳秋,字玉霜。1932年起更名砚秋,改字御霜
初中音乐_梨园风采——京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梨园风采----京剧(八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戏曲的唱、念、做、打让学生初步了解戏曲的基本表现手段;通过鼓励学生学唱、学念、学做来增加感性认识,并锻炼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2、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欣赏、表现、思考、评论的过程中来,让学生在过程中形成有目标,有定向的音乐鉴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戏曲唱腔的感受能力,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树立健康、正确的审美观;拉近学生与戏曲这种民间、民族艺术的距离,引导学生渐成欣赏戏曲的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戏曲表演形式,并参与表演。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参与课堂互动。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前音乐《新贵妃醉酒》1、教师演唱歌曲《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预设问题(是戏曲中的哪种剧种?)2、教师出示曲名并简要讲解——提示本课的主要内容“京剧”——出示课题《梨园风采——京剧》二、分内容学习1、京剧的起源师:京剧的起源于哪里?生:分别说出不同的地名师:总结学生的回答——解答地名“安徽”——教师讲乾隆年间有关京剧起源的故事(出示课件)师:京剧表演的四个基本功是什么?——出示选择题————学生说出答案(唱念做打)——师总结京剧最主要的表演形式。
2、“唱”的学习师:提问——关于京剧的唱腔你了解有多少?生:举手示意,依次回答。
师:补充有关唱腔的知识,重点讲二黄腔与西皮腔的慨念(出示课件)师:表演京剧片段(卖水)——出示唱词——预设问题(辨别该唱段是二黄还是西皮)生:回答问题(教师做总结)师:讲解“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出示练声图(吊嗓子的方法)师:师按图式做练声。
生:模仿(教师提示练好声音的基本要领)师:按练声的感觉教唱《卖水》片段——出示唱词——分句教唱生:分句学唱——整体演唱(教师给与鼓励)3、“做”的学习师:播放视频《拾玉镯》中喂鸡的片段(预设问题:属于唱念做打中的哪一个?表现了什么场景?)生:回答问题1,问题2(不同回答)——教师做声音和动作来提示师:有无鸡?门?(生回答)——讲解身段表演的重要性。
梨园真风采

梨园真风采作者:文/张琳琳来源:《新课程·教师》2014年第05期摘要:讲述教学京剧的心得体会。
关键词:梨园风采;京剧;教学设计去年暑假开学,我任教八年级音乐,翻开目录感觉头都大了,第二单元《梨园风采》除了京剧的欣赏,还涉及京剧的学唱。
我认为:学生对这一单元肯定不感兴趣,课堂上又会出现死气沉沉的气氛。
去年听了省优质课《唱、念、做、打展梨园》,这节课可谓是教师讲得精彩,学生学得投入。
同样是学习京剧,在那节课中孩子们不也是兴趣盎然嘛!我就有一股也想尝试的冲动,有了这样的想法,我觉得还得先从自身努力,对这一单元的内容精心设计。
因此,在课余时间我就早早地对第二单元进行了备课,熟悉教材,网上收集相关知识,学唱唱段。
我觉得京剧教学最大的问题就是兴趣的培养,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我对课堂作了精心的设计。
课堂首先要让学生走进京剧的氛围,课堂导入我选取了2014年春晚上的戏曲联唱。
这一段作品短小精悍,能够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学生基本上都听过,相对比较熟悉,通过唱段中人物的特征又很好地衔接到京剧行当的教学。
京剧唱段的欣赏在这一单元占很大比重,在欣赏每段音乐前,我对提问进行了设计,做到了有效提问,同学们的“听”和“思考”就有了针对性。
如,在欣赏唱段《我正在城楼观山景》时,我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生角的嗓音有什么特点?唱段的节奏、速度怎样?通过对音乐要素的分析,引导学生总结人物的情绪、性格等。
学唱《儿行千里母担忧》时,我先带领学生“吊嗓”,找到演唱京剧的感觉。
再学习京剧的咬字,碰到不好学唱的句子时,我就谈自己对句子的感触。
一堂课下来,学生已经能跟着节奏、打着板唱得有模有样了,几个平日里调皮的孩子也唱得很带劲,这说明课堂已经激起学生学习京剧的兴趣。
在教学环节设计上,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实践和探究,唱一唱,做一做,念一念等,在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的活动中获得了京剧知识,感受了京剧的魅力。
在欣赏《打虎上山》时,学生对杨子荣策马扬鞭的动作很感兴趣,我就和他们一起模仿,同时又合理自然地融入了京剧的三大艺术特征“虚拟性、程式性、综合性”,学生由此对京剧的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论高度。
初中音乐_梨园风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梨园风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了解中国戏曲这种传统艺术,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艺术修养。
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鉴赏中国优秀戏曲。
引导学生对舞台艺术产生兴趣,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情趣。
以了解中国戏曲为中心,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
二、学情分析1、学生在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对初中音乐教学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本学期要继续加强他们对音乐知识的了解,扩大他们的音乐视野,学生正处于变声期,要注意保护嗓子。
2、八年级学生喜欢音乐,音乐素质较好,在歌唱方面较突出,但偏爱流行音乐,要正确引导。
八年级学生相对来说上课较认真,学习主动较教高,学习兴趣较浓。
三、教材分析1、本册教材内容有:歌曲六课,每课还包括“聆听”、“演唱”、“活动”等内容,这些内容均有机的联系在一起。
2、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
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重难点分析京剧是本节课的重点,主要学习京剧的形成,京剧的角色还有传统京剧与现代京剧的不同之处。
4、课时:两节四、教学措施1、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力求做到备课认真,规范,教研活动有内容有总结,有实效,有提高。
注重课堂活动的设计、教学内容的扩充和深化、注意课时教学计划案例的积累。
2、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的更新教学手段,给学生直观,全新的艺术感觉,发展学生想象力促进思维,开发智力。
通过了解不同年代、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民族地域的音乐文化,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3、积极组织教师参与校内外的各种教学竞赛活动,积极组织教师观摩各种形式的教学公开课及教学研讨活动,加强教师基本功培训,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4、抓好校社团活动的训练工作,打造学校艺术教育特色。
根据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具体要求,积极开展课外兴趣小组的活动。
时间有保证,推动学校文艺工作的开展。
《观——《梨园风采》有感》

《观——《梨园风采》有感》山东省沂南县张庄初级中学张璐“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这句话在我国人尽皆知,甚至全世界对中国的了解,也少不了京剧这一项。
很多老外来到中国都被要求唱上两句。
说明京剧真是我国不可或缺的一种象征,是我国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一种体现。
有人说,一位无产者可以凭借着《国际歌》找到自己的同志,那么,我们中国人凭借着京剧的曲调就可以找到自己的同胞。
xx年教育部确立了全国十个省市自治区为“京剧进课堂”的试点,明确表示“京剧进课堂”有利于强化学生的民族文化学习意识。
京剧进课堂不仅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审美水平,更有利于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引领青少年接受优秀民族文化的熏陶,以及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
然而,对很多老师来说,让京剧走进课堂,教学生学唱欣赏京剧是一件很头痛的事情,真正教学过程中的效果并不理想。
因为目前大多数初中生对京剧的态度都是“敬而远之”的。
他们觉得京剧剧情节奏太慢,不符合现代生活节奏的需要。
唱腔拖沓冗长、音色尖锐明亮、唱词道白似乎高深莫测、音乐形式上也不符合现代年轻人的欣赏习惯。
他们更喜欢流行乐这种贴近自己生活的歌曲,更多接受的是时尚文化和稍纵即逝的新鲜事物。
作为教师如何让学生们有效的学唱欣赏京剧,体验到京剧的力呢。
通过观看毕孝丹老师的《梨园风采》我深深的认识到兴趣激发是京剧教学的重要途径。
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
“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
”大多数老师在京剧教学时,只管从音乐本身出发,也不管学生喜不喜欢,开不开心。
“灌输”下去再说,兴趣的激发也是教师想当然地进行,完全忽略了“学生一切的学习都应从自身兴趣发展入手,应引导其自发、自觉、自主地学习”这一原则。
在这样的学习反应下,学生当然会从内心“讨厌、排斥”学习京剧,更别提对京剧更深层次的了解了。
而毕老师的这节课却带给了我新的认识。
首先从导入来看,新课伊始毕老师采用多媒体播放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进行导课,并和学生们一起演唱。
初中音乐_梨园风采——京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梨园风采----京剧(八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戏曲的唱、念、做、打让学生初步了解戏曲的基本表现手段;通过鼓励学生学唱、学念、学做来增加感性认识,并锻炼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2、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欣赏、表现、思考、评论的过程中来,让学生在过程中形成有目标,有定向的音乐鉴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戏曲唱腔的感受能力,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树立健康、正确的审美观;拉近学生与戏曲这种民间、民族艺术的距离,引导学生渐成欣赏戏曲的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戏曲表演形式,并参与表演。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参与课堂互动。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前音乐《新贵妃醉酒》1、教师演唱歌曲《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预设问题(是戏曲中的哪种剧种?)2、教师出示曲名并简要讲解——提示本课的主要内容“京剧”——出示课题《梨园风采——京剧》二、分内容学习1、京剧的起源师:京剧的起源于哪里?生:分别说出不同的地名师:总结学生的回答——解答地名“安徽”——教师讲乾隆年间有关京剧起源的故事(出示课件)师:京剧表演的四个基本功是什么?——出示选择题————学生说出答案(唱念做打)——师总结京剧最主要的表演形式。
2、“唱”的学习师:提问——关于京剧的唱腔你了解有多少?生:举手示意,依次回答。
师:补充有关唱腔的知识,重点讲二黄腔与西皮腔的慨念(出示课件)师:表演京剧片段(卖水)——出示唱词——预设问题(辨别该唱段是二黄还是西皮)生:回答问题(教师做总结)师:讲解“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出示练声图(吊嗓子的方法)师:师按图式做练声。
生:模仿(教师提示练好声音的基本要领)师:按练声的感觉教唱《卖水》片段——出示唱词——分句教唱生:分句学唱——整体演唱(教师给与鼓励)3、“做”的学习师:播放视频《拾玉镯》中喂鸡的片段(预设问题:属于唱念做打中的哪一个?表现了什么场景?)生:回答问题1,问题2(不同回答)——教师做声音和动作来提示师:有无鸡?门?(生回答)——讲解身段表演的重要性。
第二单元梨园风采《海岛冰轮初转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

第二单元梨园风采——《海岛冰轮初转腾》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海岛冰轮初转腾》是一段四平调唱腔,羽调式。
杨贵妃出场之前,在上场口帘内一声“摆驾〞,随后小锣伴奏,宫女仪仗缓缓出现在舞台上。
贵妃身穿大红贴金彩绣蟒,彩裙彩鞋,一出场〝帘末启而已众耳睽暌,居未张而已声势夺人”,雍容华贵,仪态万千。
二、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京剧唱段《海岛冰轮初转腾》,学生能够热爱传统文化,弘扬民族音乐精神。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探究等方法,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养成对京剧的热爱之情。
【知识与技能】了解“国粹”京剧的唱腔特点并能哼唱戏曲片段。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京剧的唱腔特点。
【难点】能够哼唱戏曲片段,了解南梆子和四平调的唱腔特点。
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播放音频《新贵妃醉酒》,并提问学生歌曲中融入的音乐元素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京剧元素。
教师继续提问学生,你知道哪些京剧剧目?顺势引出本课主题《海岛冰轮初转腾》。
(二)初听乐曲1.讲解京剧的起源观看课件出示的图片,图片展示的是四大徽班,向学生简介四大徽班的由来,并且说明四大徽班进京预示着京剧的开始。
京剧是中国最大的剧种,是国粹。
京剧的声腔分类和板式。
2.京剧的行当生:小生,老生,武生,红生等。
旦:正旦(青衣),花旦,老旦,武旦。
净:正净,副净,武净,俗称“大花脸”丑:文丑,武丑。
俗称“小花脸”讲解京剧的伴奏场面:文场和武场京剧的声腔:西皮和二黄3.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4.介绍梅艳芳大师传奇的一生并讲解他对中国京剧的改革创新,做出的贡献。
5.分段欣赏第一乐句“海岛冰轮初转腾”,介绍自然环境:天将晚,月已升。
演唱时要注意表现贵妃娘娘的华贵大气。
第二、三乐句“见玉免,玉免又早东升。
那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明。
” 这几句唱腔是杨贵妃手拿折扇,载歌载舞的演唱,体现杨贵妃要与唐明皇共赏明月的欢悦之情。
第四乐句“皓月当空,恰便似嫦娥离月宫,奴似嫦娥离月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欣赏《梨园风采》
一、概述
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题一。
计划一课时。
教学内容以生活经验为基础,以人物故事为线索,以经典唱段为蓝本,主要介绍了京剧的起源、行当、唱腔、伴奏乐器、代表艺术家。
通过欣赏、比较等实践活动,渗透京剧的相关知识,感受京剧的韵味及魅力。
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和感受京剧优美的唱腔、精湛的表演、多彩的角色、夸张的脸谱、华美的服饰。
在“兴趣”中感受和认识京剧艺术,增进学生对京剧艺术的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二、教学内容
欣赏京剧《海岛冰轮初转腾》、《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三、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京剧的发展概貌,明确京剧唱腔的特点。
2、认识四大名旦,让学生自学四大须生。
3、通过欣赏《海岛冰轮初转腾》、《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这两个经典唱段,了解梅兰芳和马连良两位著名的艺术大师,以及他们的表演风格。
(二)过程与方法。
1、课堂中重点围绕欣赏多彩的京剧的,拓展延伸到其故事情节的概括与人物形象分析。
2、能在欣赏过程中初步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体验京剧的韵味,并产生了解京剧的意愿。
3、结合教材内容,课外资料,通过聆听、体验、思考的学习方式,初步了解两个经典唱段的艺术特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感受各京剧唱段的艺术魅力。
2、通过对京剧的关注与鉴赏,提高关注京剧中的美的热情,促
进学生对这一门艺术的探究。
3、在“兴趣”中感受和认识京剧艺术,增进学生对京剧艺术的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
1、通过欣赏《海岛冰轮初转腾》《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这两个经典唱段,了解梅兰芳和马连良两位著名的艺术大师,以及他们的表演风格。
2、明确京剧唱腔的特点,能感受各京剧唱段的艺术魅力。
3、通过对京剧的关注与鉴赏,如何提高学生关注京剧中的美的热情,促进学生对这一门艺术的探究。
4、如何让学生在“兴趣”中感受和认识京剧艺术,增进学生对京剧艺术的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五、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是中宁二中八年级(2)班的学生。
2、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学生有机会接触大量的民族音乐,但是对京剧艺术没有进行过深入接触和学习。
3、学生对京剧兴趣不太浓厚。
4、学生没有弹唱民族音乐、民族乐器的基础。
六、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媒体教学法:在教学中,辅以影视媒体,激发兴趣、拓展视野。
学生对京剧大多所知甚少,欣赏京剧的主要形式自然是“看”,欣赏的重点在京剧的“戏”。
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这种“看戏赏剧”的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京剧的兴趣。
该教学策略的关键是以遵循循序渐进欣赏、教授的教学原则。
七、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
2、资源准备:教学PPT、京剧中经典唱段的剪辑。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范唱京剧《三家店》中秦琼的一段唱腔选段《儿行千里母担忧》。
师:京剧是我们的国粹,它承载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和传统,在世界艺术之林也是独树一帜。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领略我们的梨园风采。
(出示课题《梨园风采》)
【设计意图:教师现场范唱会引起学生的很大兴趣,这样引课要比用教学媒体引课的效果好很多。
轻松导入“京剧”这一课题】(二)授新课
1、音乐知识。
⑴讲解“梨园”的含义。
梨园:原是唐代宫廷歌舞艺人集体习艺地方。
后人加以引申,把梨园一词作为戏曲的代名词,称演员为“梨园弟子”,产出剧本为“梨园传本”。
(京剧就是梨园中最大的一个戏曲剧种,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京剧。
)
⑵讲解“京剧”的含义。
京剧是在清代乾隆年间形成于北京的一个戏曲剧种,是中国最大的剧种。
其音乐基础是徽调和汉调。
以皮黄腔为主,兼有昆腔、吹腔、高拨子、南梆子以及众多的丝弦曲牌和锣鼓经。
皮黄腔包括西皮、二黄、反西皮、反二黄。
主要板式有导板、回龙、原板、慢板、快三眼、散板、摇板以及二六、流水、快板等。
2006年,京剧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⑶京剧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①了解这四大行当。
②知识反馈——让学生看四大行当视频。
(同学们我们了解了这么多京剧音乐知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京剧中的四大行当是怎样用他们的肢体语言把生活故事表现出来的。
)
【设计意图:讲完内容教师要用引语引出下段内容。
给学生设置一个悬念,让学生的思维急于往下走。
这段教学培养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
2、欣赏京剧片段《海岛冰轮初转腾》。
(刚才我们了解了什么是京剧,以及京剧的四大行当,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京剧《贵妃醉酒》中杨贵妃的一段唱腔《海岛冰轮初转腾》)
⑴简介剧情。
《贵妃醉酒》是由梅兰芳大师改编的一出旦角戏。
剧情是唐玄宗先一日与杨贵妃约,命其设宴百花亭,同往赏花饮酒。
第二天,杨贵妃遂先赴百花亭,但是唐玄宗车驾迟迟未到。
太监来报竟说皇帝已去江妃宫中,杨贵妃闻讯,懊恼不已。
纵有万种情怀,一时竟
难排遣,便开始自饮自乐,“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个唱段节奏不缓不急,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杨贵妃的抑郁的心情。
⑵播放京剧《海岛冰轮初转腾》片段。
(带问题欣赏)(同学们我们不光要听,还要带着思想来欣赏这段唱腔。
)
●这段唱腔整体给我们什么感受?
●演唱者的嗓音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节奏咋样?表演如何?
●“杨贵妃”属于哪个行当?
(讲解什么是用嗓?)
●师:(同学们都说的很好,确实如此,梅派唱腔雍容大气、平和中正,节奏不急不缓,恰如其分的表现了杨贵妃当时的心情和身份。
从板式上讲,这一段属于“一眼板”相当于四二拍,旋律流畅明朗。
衬字轻柔,表现了女性的柔美。
京胡的伴奏亮而又韧性,显得十分灵活。
⑶认识四大名旦。
(让学生课下自学四大名旦的生平及代表作。
)
(4)看梅兰芳大师的精彩
(5)、比较京剧唱腔和秦腔唱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受京剧“唱”故事的魅力。
了解京剧中的“男旦”,知道京剧的四大名旦。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
3、欣赏《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⑴导语:刚才我们欣赏了旦角的唱腔,下面我们再来欣赏由京剧大师马连良先生演唱一段生角唱腔,《空城计》中诸葛亮的唱段《我正在城楼观山景》,体会一下旦行和生行的不同之处。
⑵简介唱段内容。
《空城计》是京剧传统剧目。
主要剧情是:诸葛亮驻西城,闻听司马懿乘胜攻击西城,万分危急中,以空城计惊退司马懿的一段故事。
⑶带问题欣赏。
(让学生课下了解作者马连良,以及前四大须生和后四大须生。
)
A、这段唱腔的嗓音有什么特点?
B、唱腔有什么特点?
C、诸葛亮属于哪个行当?
⑷回忆听过的《海岛冰轮初转腾》,对比旦行与生行的不同。
【设计意图:感受京剧唱腔的特点,分析旦行和生行的不同之处。
】
(三)总结
1、同学们,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与欣赏,大家对京剧有一个什么样的了解?(讨论发言)
2、教师的看法:京剧唱腔优美、服饰华贵、脸谱夸张,表演精湛。
其魅力就蕴涵在那既有铿锵之力,又有婉转之美的腔韵与表演中。
这就是京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