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体育基础理论课知识点罗列完整版
体育学科知识点汇总与梳理

体育学科知识点汇总与梳理体育学科是一门关于运动、身体健康和运动技能的学科,它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包括体育锻炼、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运动伤害预防等等。
本文将对体育学科的知识点进行汇总与梳理,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体育学科的重要概念和核心知识。
1. 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的定义:体育锻炼是指通过参与各种体育活动来改善身体健康、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发展的活动。
- 体育锻炼的目的: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肌肉力量、改善身体柔韧性、培养协调性和灵敏性。
- 体育锻炼的方法: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和协调性训练等。
2. 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的定义:运动生理学是研究运动对人体内部机能以及整体生理变化的学科。
- 运动生理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心血管系统的反应、肌肉系统的反应、能量代谢、运动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等。
- 运动生理学的重要概念:有氧运动、无氧运动、心率、血压、最大摄氧量等。
3. 运动心理学- 运动心理学的定义:运动心理学是研究运动中个体心理状态与行为的学科。
- 运动心理学的重要内容:包括运动动机、运动焦虑、运动与压力、自信心、集中力等。
- 运动心理学的应用:揭示运动员心理特点,帮助运动员提高训练和比赛表现,促进运动员的心理健康。
4. 运动训练- 运动训练的定义:运动训练是通过有目的的体育活动,使个体获得运动能力并改善技能水平的过程。
- 运动训练的内容:包括器械训练、基础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等。
- 运动训练的原则:包括个别性原则、渐进性原则、特殊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和循环性原则等。
5. 运动伤害预防- 运动伤害预防的意义:预防运动伤害是保障运动员身体健康和提高训练和比赛效果的重要环节。
- 运动伤害的类型:包括软组织损伤(如扭伤、拉伤)、骨折、脱臼、腰椎间盘突出等。
- 运动伤害预防的措施:包括合理的训练计划、适当的热身和拉伸、安全的训练场地和装备,以及及时的伤病治疗等。
总结起来,体育学科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广泛,包括体育锻炼、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和运动伤害预防等。
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要点

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要点第一章你的身体健康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关节和肌肉组成.关节:球窝关节滑车关节微动关节肌肉:骨骼肌平滑肌心肌骨骼、关节、肌肉和运动的关系:骨骼起着杠杆的作用,关节是运动的枢纽,肌肉收缩是运动的动力.身体形态:身体形态就是身体的外部形状和特征.身体形态一般是由长度、纬度、重量及其相互关系表现的.克托莱指数=体重/身高×1000初中生身体发育特点:女生11-12岁男生 13-14岁增长幅度最大为什么体育锻炼能够促进身体形态的发展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使骺软骨的细胞正常增值,促进骨骼的生长速度加快,从而使身体长高.体育锻炼还可以使肌肉发达.体育活动加速了新陈代谢,使肌纤维增粗,体积增大,肌肉变得粗壮,结实,发达而有力.形体练习中应注意的事项:养成正确的站、行、跑、跳的姿势;不宜做过重的负重练习;要变换体位练习,以促进身体的均衡发展.注意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注意全面发展.身体机能:是指人的整体及其组成的各器官、系统所表现的生命活动.安静心率肺活量血压为什么体育锻炼能够发展我们的身体机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使呼吸肌的力量增强,胸廓运动的幅度加大,从而改善呼吸机能.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心肌力量增强,血管壁弹性增大,从而改善心血管机能.发展身体机能应注意的事项:不要进行过多的力量性和静力性练习;注意正确的呼吸方法,即动作和呼吸正确配合,屈体动作应呼气,挺身动作应吸气,避免过多屏气;注意呼吸道卫生;注意选择良好的锻炼环境.体能:是指足以胜任日常的生活和学习而又不易疲劳的身体适应能力;此外,还有余力去享受休闲和能够应付所遇到的压力.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心肺耐力、柔韧性、身体成分、肌肉力量、肌肉耐力与运动有关的体能:力量、速度、灵敏、平衡、反应时、神经肌肉协调性怎样发展体能1.选择合适的项目,全身心的投入到快乐的运动中去;2.发展心肺耐力和灵敏.人体所需的营养素: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水食物五大类:谷物类、蔬菜水果类、动物性食物类、奶制品和豆制品、油脂类体重指数:千克/米2=体重/身高2第二章积极自觉地参与身体锻炼参加体育锻炼的好处:1、提高人体机能;2、促进正常生长发育;3、控制体重健美体形;4、展示能力增强自信;5、促进人与人的交流;6、预防各种疾病;7、愉悦身心调节疲劳;8、接触大自然科学健身的重要性:如果不注意科学锻炼,不但不会取得良好的锻炼效果,还会损害健康,甚至发生伤害事故.科学锻炼的基本原则:1、了解自己,实事求是.2、树立目标,积极进取.3全面锻炼,注重实效.4、运动有恒,坚持经常.4、运动有度,循序渐进.5、遵循规律,自我保健.超量恢复:超量恢复是体育锻炼中常见的一种生理现象.人体运动时,身体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体内异化作用加强,能量物质储备逐步下降.这一时期称为工作阶段.由于能量物质大量消耗等原因,运动后便会产生一定的疲劳,但经过休息调整,消耗的能量物质又逐渐恢复到接近或达到运动前的水平,疲劳也随之逐渐消失.从疲劳到疲劳消失的这一过程叫恢复过程.恢复过程不但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而且经过合理的休息后,在一定的时间内,机体的能量物质贮备及体能等方面还会超过原来的水平.这种现象叫做“超量恢复”.运动负荷:通常又叫运动量,包括负荷量和负荷强度.负荷量一般用练习的次数,时间,距离重量来表示.负荷强度一般用速度,负重量,密度,难度来表示.怎样合理安排运动负荷首先,要根据自己的体能和健康状况,本着量力而行的原则,实事求是地安排运动量的大小.其次,要根据负荷强度和负荷量相互制约的特性来确定负荷强度和量,一般负荷强度大时,负荷量则应减小;反之负荷强度小时,负荷量则应加大.另外,还要注意大、小运动负荷的结合,使大、小运动负荷交替出现.尤其在安排强度大的负荷时一定要格外注意,不能连续几天进行大强度的锻炼.每周大强度的锻炼不应超过1-2次.合理安排休息.负荷疲劳恢复提高怎么算是合理的休息通过休息,在参加下次锻炼前,自我感觉精神饱满,体力充沛,有参加锻炼的兴趣,就说明休息的比较充分;相反,如果休息后仍然觉得体力不佳,精神不振,缺乏锻炼欲望,则说明休息不够,恢复的不好.检测运动负荷的简便方法测定脉搏适宜的运动脉率=最高脉率-安静时脉率65%+安静时的脉率运动后心脏恢复率的测定心脏恢复率=运动心率-恢复心率/10怎样判断运动负荷大小1、用晨起安静脉率判断运动负荷大小.在正常情况下,通过体育锻炼后心脏机能增强;安静时的脉率应逐渐减少.但是如果相反,脉率反倒增加了,就表示运动负荷大.若第二天早晨的安静脉率超过前一天的早晨的安静脉率,说明运动负荷太大,应适当减小运动负荷.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测定晨起安静时的脉率来判断运动负荷的安排是否合理.2、自我感觉判断法如果锻炼后,经过合理的休息后感到全身舒服,精神愉快,精力充沛,食欲增加,睡眠良好,说明运动负荷安排的比较合理.相反,如果感到十分疲劳,四肢酸沉,至第二天仍然没有消除,出现心慌,头晕,没有食欲,睡眠不好,并对再次参加锻炼感到厌恶等不良症状,则说明运动负荷过大,需要好好休息调整.第三章体育与心理健康健康: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等各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身心之间的关系:1.身体不健康对心理有影响.2.心理状态会影响身体健康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的作用:1、运动愉快感是坚持体育活动的主要动因运动与快感是个体参加体育活动后所产生的满足,快乐,舒畅,振奋以及积极参与的感觉,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2、长期坚持体育锻炼,可以健体强身,增进友谊,体验快乐,因而促进身心协调发展,增进健康.心理方面:信心情绪稳定独立性良好心境做事果断智力水平提高;怒气焦虑抑郁紧张慌张恐惧感降低身体方面:改善有氧能力强健骨骼强健关节增强柔韧性改善睡眠质量提高高血压患病率冠心病发病率糖尿病发病率结肠癌患病率降低青春期心理健康特征智力水平:智力正常,在学习,生活,劳动中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来处理解决遇到的问题.心理状态:与大多数人心理一致,并且符合年龄阶段的心理要求,如朝气蓬勃,奋发向上,富于幻想等.情绪调控:能体察和表达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情感,能控制,调节情绪,合理宣泄.人格塑造:具有独立性,进取心和较强的耐受挫折的能力.人际关系:和老师,伙伴和家长的关系融洽和谐,能做到互助,互动,合理解决冲突,知道如何拒绝.学习水平:动机明确,态度积极,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正确有效地方法指导.青春期常见的心理问题:抑郁:总觉得苦闷,无精打采,提不起劲儿焦虑:总感到莫名其妙的紧张,坐立不安,心情烦躁,不踏实.人际关系敏感:总觉得别人对自己不好,不理解,不同情自己;与异性在一起时感到不自在.情绪不稳定:心情时好时坏,学习劲头时高时低,对同伴,家长和老师一会儿亲近,一会儿疏远.心理不平衡:如果同学比自己成绩好,比自己有钱或穿的好就不舒服,总觉得别人对自己不公平适应不良:对学校的各种渠道都不喜欢,对学校生活不适应,学习困难.强迫症状:总在想一些没有必要的事情,如总想考不好该怎么办,说错了话该怎么办;女生总担心自己衣服不整洁,爱照镜子等.对抗倾向:常发脾气,摔东西,大喊大叫,爱抬杠,有理不让人,没理搅三分,控制不住自己.引起青春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生长加速:进入青春期后,身体快速增长,开始更多关注自己的外在形象;渴望独立的愿望日益强烈,但由于青少年认识社会的能力还不成熟,思考问题时常表现出感性化,情绪化,极端化.当真正的我和理想中的我之间产生较大差距时,就可能导致焦虑,过分敏感或强迫症.性的觉醒:进入青春期后,性激素分泌急剧增多,第一,第二性征快速发育,青少年对此既感到神秘,困惑又充满好奇.自己必须调控这种突如其来的性的唤醒,以达到和自己尚未成熟的心理水平保持平衡.这种既想探求性的好奇,又对自己的行为不能做出合理解释的矛盾会产生不安等心理现象.学习的压力:初中学生由于学习负担过重,成绩不理想,常会产生沉重的心理压力,如长期得不得缓解和指导,就会对学习产生反抗情绪,导致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考试焦虑,学校恐惧症甚至旷课、逃学等.家庭的意外变故:由于初中生正处在发育阶段,此时如果发生家庭变故,如父母离异,亲人病故或自身的意外伤害,都能产生抑郁,逃避,自暴自弃等不良心理现象.调节心理健康的途径:1、积极地体育锻炼是调节和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手段.首先,体育锻炼能有效地调节内分泌,促进身体的良好发育.而健美的身体正是青少年追求自我完美心里的反映.其次,体育活动的竞争,团结协作,表现了现代人追求成功,尝试冒险,挑战,靠努力和奋斗赢得胜利,超越自我的心理倾向.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责任感,调节了个人情感,使人的情感更加丰富、高尚和平衡,同学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再次,适当的体育锻炼,还可以使人心里积聚的压力得到宣泄,心情愉悦,能以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面对挫折.2、解决心理问题的途径:自我调节:认真分析原因,运用合理的方法对自己进行调控,如转移注意,自我积极暗示,合理宣泄,学会幽默.进行心理咨询:大部分的心理问题是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产生的,一般通过心理健康咨询和自我调节就能得到解决,当心里问题较严重,自我调解无效,要向对待感冒等身体疾病一样,及时诊治.情绪: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它产生于人的内心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当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产生积极情绪;当得不得满足时,便产生消极情绪.如:快乐恐惧愤怒痛苦喜欢忧虑难过讨厌调节情绪的方法:参加有氧运动、呼吸法、肌肉放松法、自我暗示法意志:是人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支配自己的行动,并在行动中自觉克服各种困难的心理过程.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是意志行动缺一不可的“三剑客”应具备的意志品质: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力游泳中长跑滑雪滑冰——坚韧性自制力独立性体操,射击举重田径——坚韧性自制力果断性主动性武术滑雪跳水摩托车——勇敢果断性坚韧性独立性球类运动——自觉性独立性果断性勇敢自制力为什么要掌握体育和健康知识体育是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文化生活内容;健康是人追求的目标和权利;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因此,掌握一定的体育和健康知识不仅是我们更加科学地参加体育锻炼和维护健康的需要,也是每个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文化素养.怎样获取体育与健康知识1.学好体育与健康课程2.积极参加课余体育文化生活3.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公平竞争:公平竞争是一种重要的体育精神,也是一切运动比赛的基本准则,学好公平竞争和善于公平竞争不仅是初中学生应该注意培养的体育精神,也是将来走向社会时应具有的一种心理素质.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培养坚强的意志,不怕困难,坚持到底团结合作第五章田径跑是单脚支撑与腾空相交替、蹬与摆相配合的周期性运动.掌握正确的跑步技术:上体姿势基本正直,腿的后蹬快速有力,前摆抬腿高、步幅大,两臂前后摆动协调配合,重心位置高,步频快.如何发展快速跑的能力:发展反应速度;发展动作速度;发展加速跑能力;发展最高速度能力;发展速度耐力.发展速度和快速跑能力为主的练习:1.各种预备姿势、突发信号的反应起动练习.如:从站立、蹲、跪、仰卧、背向等姿势起动,做20-50米的加速跑.2.一对一、二对一、有指定或者无指定对象的追逐跑.3.双人、三人或多人的牵手追逐跑,二人三足跑.4.各种负重跑,重物不宜太重,搬运的物体应以方便提、抱、背、抬2人以上的物品为宜.5.各种障碍跑如跨跳钻绕爬过障碍物的跑.6.接力跑.如:迎面接力、往返接力、圆周接力、男女异程混合接力.7.50米或100米全程跑.耐久跑锻炼的好处经常练习耐久跑,能使心脏室腔增大,心壁增厚,心肌收缩力加强,提高心脏泵血能力和身体有氧代谢能力.正确的耐久跑身体和心理都要放松,上体正直,重心平稳,步幅与快速跑相比稍小,速度均匀,摆臂放松,呼吸轻松自然.怎样练习耐久跑1.在日常生活中练习自己的生理耐力和心理耐力.只要时间允许就要多走多跑,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轻松慢跑的习惯,坚持每天跑步.2.上体育与健康课和课外活动时,自觉地多练习走与跑、慢跑与快跑的交替和定时跑.3.不间断地往返跑和不断减少间歇时间的重复跑,是提高耐久跑能力的有效手段.4.在跑道上进行领先跑、追逐跑以及让距离的跑,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同学们应练习自然地形跑和越野跑.5.在不断提高身体耐力和心理耐力,掌握基本技术的基础上,练习和测试自己的12分钟慢跑记录距离和800米,1000米的全程跑.耐久跑的呼吸方法:练习耐久跑时,为了保证身体对氧气的需要,呼吸需要有相当的频率和深度,用鼻和半张开的口同时呼吸,一般采用跑2步或3步一呼气,跑2步或3步一吸气的方法.极点和二次呼吸同学们在耐久跑时可能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当跑出一段距离时,会感到腿发软,呼吸困难,肌肉酸痛,动作迟缓、情绪低落的状况.如果是一个健康人,这是一种正常现象,这种状态叫做“极点”.这时只要稳定情绪,加深呼吸、调整跑速,“极点”即可消失,继续跑下去,身体会感到轻松许多,呼吸正常,进入一种稳定状态,这是“第二次呼吸”.在锻炼中不断克服“极点”,才能逐步提高人体机能.发展跳跃能力的练习各种简单的跳跃练习能发展腿部肌肉力量、爆发力和肌肉耐力,提高弹跳能力.有双脚跳、单脚跳、跨步跳、双脚交换跳,在物体上跳上跳下等.跨越式跳高技术动作:1.助跑放松自然,均匀加速,最后几步重心稍下降,步点准确.2.起跳脚跟先着地并迅速滚动到全脚掌,在两臂和摆动腿快速摆动配合下,起跳腿充分蹬伸完成快速起跳.3.过杆当摆动腿摆越过横杆时,上体前倾,脚尖内旋下压;起跳腿积极高抬,摆动腿同侧肩向横杆方向扭转,使臀部和起跳腿迅速移过横杆.4落地过杆后,摆动腿先着地,屈膝缓冲.蹲踞式跳远技术动作:1.助跑放松自然,逐渐加速,最后几步加快步频,步点准确.2.起跳起跳腿踏上标志后,蹬伸用力起跳快,摆臂摆腿配合快.3.腾空腾空步后,起跳腿向上方提举,身体呈团身蹲踞姿势.4.落地两腿前伸落沙坑,屈膝缓冲安全着.各种投掷练习和游戏:1.向远处投掷投撇扔掷的方法,用投掷的方法做各种游戏.如打靶、向水平目标和垂直目标投准、掷准、套圈等.2.打活动目标.3.抛接沙袋、篮球足球排球手球.4.自己和同伴自选投掷游戏.各种投推抛实心球双手向前掷实心球跪姿单手推实心球上步双手向前掷实心球跪姿双手掷实心球侧向上步掷实心球前抛实心球后抛实心球双手自抛自接双手胯下向后抛双手体侧向后抛练习掷实心球的方法:1.充分发挥两腿力量:用力蹬地2.充分调动全身力量:送髋展胸3.充分发挥两臂力量:用力将球抛出4.上步投掷加快出手速度,加大投掷力量,全身协调用力练习有强度:每组练习8-10次,组数自定.第六章足球足球:是一项以脚支配球为主,两队攻与守相对抗,以射入门多少判定胜负的球类运动.足球是世界上开展最广泛,影响最大的体育运动项目,被誉为“世界第一运动”世界杯足球赛是世界上水平最高的足球大赛,每四年举行一次.足球场地:长100-110米,宽64-75米.犯规:1.铲球犯规;2.打人犯规;3.拉人犯规;4撞人犯规;5.手球犯规;6.阻挡犯规 7.危险动作;8.踢、踩人犯规;9.绊人犯规;10.推人犯规. 要求判别越位:一般来讲,进攻队员在对方半场踢触球一瞬间,在离对方端线区域内,对方队员少于两人,即为处于越位位置.中圈开球:上下半场开始或某一队胜一球时进行中场开球.中圈开球不能直接射门得分,开球队员不得连踢.罚点球:守方队员在罚球区内故意犯规,被判罚点球.足球基本技术:踢球、运球、接球、头顶球、掷界外球、抢截球、守门员技术等脚背正面踢球技术要领:1、踢球腿以髋关节为轴,大腿带动小腿加速摆动;2、触球一刹那,脚背绷直,用脚背正面击球的中部.脚背内侧踢球技术要领:1、身体稍向支撑腿一侧倾斜;2、用脚背内侧踢球的后中下部.接球技术:脚内侧接反弹球要点:球落地反弹起的瞬间,注意脚内侧触球的时机和部位.大腿接球:在大腿触球的刹那,接球腿开始下撤,用大腿中部挡住球.脚背正面运球:1、足跟提起,脚背绷紧 2、用脚背正面推拨球的中部第七章篮球1891年美国的奈史密斯发明篮球.场地:长28米,宽15米.篮球运动发展趋势1、比赛进攻的速度越来越快2、争夺高度越来越高3、队员技术越来越全面4、队员投篮越来越准确侵人犯规:1.阻挡犯规 2.背后防守犯规 3.非法用手犯规 4.非法掩护等篮球比赛常见的违例:1.带球走违例 2.非法运球违例 3.球回后场违例 4.罚球违例 5.跳球违例 6.球出界与掷界外球违例 7.干扰球违例 8.脚踢球违例 9.时间方面的违例等带球走违例:腾空接球,两脚先后着地,先着地脚为中枢脚.两脚同时着地两脚都可以做中枢脚.抬起中枢脚可以传球和投篮,但是不能运球.抬起中枢脚传球或投篮时,球离手前,中枢脚不能着地.运球开始时,必须是球先离手,然后才能提起中枢脚.违反上述规定既是带球走违例.非法运球违例:队员控制球后,将球掷、拍,反弹或滚,在球接触其他队员之前再与球接触为运球.但每次运球必须使球与地面接触.队员运球后用双手接触球的一刹那,或使球在手中停顿的一刹那,运球就算结束.在失去对球的控制之前,如果再运球即为非法运球.就是人们通常说的两次运球违例.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持球正确,上下肢用力协调,伸臂,抬肘,屈膝、拨指柔和有力.控制球的练习:1、腰围绕球 2、颈围绕球 3、胯下围绕球 4、双手互拨球 5、踢腿围绕球篮球基本战术:传切配合;二攻一配合;盯人防守配合传切配合:是进攻队员之间利用传球和切入技术组成的简单配合.要求:1.切入队员要善于掌握时机.⑴当防守者只注意球或因封断传球而失去防守位置的刹那乘机而入.⑵对方防守较紧时,要用假动作或动作方向、速度的变化摆脱对手,切入篮下.2.持球队员要作瞄篮、突破、运球或其他进攻假动作,牵制对手,当切入者摆脱对手并能接到球时,要及时地将球传给他.。
(完整版)体育基础理论试题和答案

理论课试题1、体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是以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基本特征的教育过程和___c___活动。
A、生产B、劳动C、社会文化2、现代体育的范畴包括竞技体育、__c____和群众体育三个方面。
A、中学体育B、大学体育C、学校体育3、学校体育是指通过体育课教学、__c___和训练以及运动竞赛等形式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健康与智力发展、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与个性特征的教育过程。
A、早操B、课间操C、课外体育锻炼4、群众体育是指广大国民以锻炼身体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调节精神和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为目的的___b___活动。
A、经济B、体育C、商业5、体育的功能包括___a___、教育功能、娱乐功能。
A、健身功能B、健美功能C、健康功能6、高等学校体育的目的就是以运动和 b 为基本手段,对大学生机体进行科学的培养,在提高人的生物潜能和心理潜能及社会适应潜能的过程中,进得、益智、促美,达到全面发展的教育总目的。
A、合理营养B、身体练习C、体育竞赛7、高等学校体育的目的是通过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健康,掌握体育三基, a 培养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来具体实现的。
A、培养道德品质 B、提高运动水平 C、提高身体机能8、高等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有 c 、课余体育活动。
A、体育训练B、体育竞赛C、体育课程9、竞技体育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或集体的运动能力去争取优异成绩而进行的 a 和竞赛。
A、运动训练B、理论教学C、基础练习10、公元前300年,古希腊伟大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提出“ b ”名言。
A、运动是一切生命的源泉B、生命在于运动C、活动是生活的基础11、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具有提高心理素质宣泄情绪 a 、调节生活和实现自我价值的作用。
A、增强社交能力B、解除疲劳和精神紧张C、完美人格个性12、心理健康是指人在 c 、认知意志、平衡人际和社会关系等方面处于良好状态。
A、智力B、兴趣C、情绪13、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 c 和道德健康。
体育运动训练基础知识点清单

体育运动训练基础知识点清单引言:体育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进行体育运动训练,掌握基础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体育运动训练的基础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实践体育运动。
一、运动生理学基础知识点1. 肌肉组织与运动:介绍肌肉组织的构成、功能和运动时的作用。
2. 呼吸系统与运动:讲解呼吸系统在运动中的重要性,呼吸与心率的关系以及呼吸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3. 心血管系统与运动:探讨心血管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心脏对运动的适应性等相关知识。
4. 能量代谢与运动:详细介绍能量代谢的机制、热量消耗与体重控制的关系,以及不同运动负荷下的能量供应。
二、运动训练理论基础知识点1. 运动训练原理:介绍运动训练的目标、原则和方法,包括适应性原理、超负荷原理等。
2. 运动训练计划与设计:讲解运动训练计划的编排和设计,包括周期化、负荷和休息的安排等。
3. 运动技术与技巧:介绍不同体育项目中的技术与技巧,并提供相关训练方法。
4. 运动心理学基础:探讨运动心理学对运动训练的重要性,包括压力管理、目标设定和焦虑控制等。
三、营养与运动基础知识点1. 营养与运动关系:详细阐述营养对运动性能的影响,包括能量摄入、水分补充和微量营养素的重要性。
2. 运动前后饮食:介绍运动前后饮食的合理搭配,包括碳水化合物的摄取、蛋白质的补充等。
3. 运动员体重控制:讲解体重控制在运动中的重要性,涉及到减重和增重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四、运动损伤与预防知识点1. 运动损伤类型与分类:列举常见的运动损伤类型,包括扭伤、拉伤和骨折等,进行分类和解说。
2. 运动损伤的处理与康复:介绍运动损伤的急救处理方法和康复阶段的注意事项。
3. 预防运动损伤的策略:提供预防运动损伤的基本策略,包括热身、适度运动和合理训练等。
结语:通过学习体育运动训练的基础知识点,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体育运动的运作原理与规律,为自己的训练提供科学的指导。
体育理论知识大全

体育理论知识大全(一)1.练习密度是指一堂课中,学生练习时间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
2、评价一个人的健康状况要从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三个方面去评价。
3、运动参与是指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与行为表现。
4、肌肉工作时的直接能源是ATP,它贮存在细胞中,以肌细胞为最多。
5、人体的运动,离不开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相互作用。
骨骼起着杠杆的作用,关节是运动的枢纽,肌肉收缩是运动的动力。
6、体育锻炼之所以能够增强体能,主要是由超量恢复的生理机制决定的。
7、竞技健美操比赛的项目有:男子单人操、女子单人操、混合二人操、三人操、六人操8、由一列横队变成二列横队时,应先1-2报数。
9、耐久跑中的途中跑,要求跑的节奏与呼吸的节奏相配合。
以鼻呼吸为主,以嘴呼吸为辅,呼吸均匀要有节奏。
10、三级跳远由快速助跑,沿直线向前的连续三次跳跃组成。
单脚跳、跨步跳和跳跃11、体育锻炼的六项原则:(自觉性)、(经常性)、(个别性)、(全面性)、(渐进性)、(适量性)。
12、篮球场地的长为(28m),宽为(15m),3分线半径(6.25)米;排球场地的长为(18m)宽为(9m)。
13、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
14、马拉松全长(42.195公里)。
15、现代奥运会于(1894)年由法国教育家(顾拜旦)发起成立。
16、人体所需营养素主要有(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17.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规定:学生每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且成绩合格可获得2个学分。
高中三年中,学生修满11个学分方可达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毕业要求。
其中体育知识理论和田径系列为必修必选内容。
18.中学体育课属于教学课,根据每次课教材种类的多少分为室外课和室内课,根据每次课的任务可分为新授课、复习课和综合课。
19.某学校高二年级8个班举行篮球比赛,采用单循环制,一共要进行28场比赛,共有7 轮。
轮数=N-1场数=N (N-1)/220.新课程标准将课程总目标细分为五个方面的具体目标,它们分别是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
体育基本理论教程应考最全归纳记忆

一、目的任务:1、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P91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所需人才。
体格和良好的姿势;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增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②使学生掌握体育和卫生保健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锻炼和卫生习惯,学会科学地锻炼身体方法,以适应终身体育的需要。
③发展学生的竞技能力,特别是对体育基础较好且有一定运动才能的学生,应进行科学的训练,提高其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和输送竞技体育人才。
④通过学校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意志品质、现代意识和美育教育。
学校体育不仅要育体,而且要育心。
2、竞技体育的目的任务P98目的:不断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在竞赛中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挖掘和表现人类身体、精神的巨大潜力,为国家和民族争取荣誉。
任务:①全面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②完善训练体制和竞赛体制;③开展科学研究,促进竞技体育科学化;④完善竞技体育场馆、设施、器材等物质条件,改善体育的人文与自然环境,为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环境保障。
3、我国体育的目的和任务P118a 增强人民体质,提高民族素质;b 提高竞技水平,攀登世界高峰;c 丰富文化生活,促进精神文明;d 参与市场运作,创造社会财富;4444、体育体制改革的根本任务:P283⑴构建新时期体育组织机构;⑵构建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⑶构建利于“奥运争光”的竞技体育体系;⑷构建规范发展的体育产业体系———————————————————————————————————————二、地位和意义、地位和作用、意义⑴地位和意义:A1P89答:⑴学校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重要内容。
体育和教育都是人类社会的文化现象,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同时,它以越来越复杂的形式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体育老师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点

体育老师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点一、运动生理学1.人体系统的构成及其功能:骨骼肌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
2.运动代谢的机制及对人体的影响: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糖原代谢、脂肪酸代谢等。
3.运动对心肺功能的影响:最大摄氧量、心率、血压等指标。
4.运动对肌肉力量和耐力的影响:肌肉结构、力量训练方法、肌肉疲劳原理等。
二、运动心理学1.运动行为与人格特质:运动个性、运动动机、运动信念等。
2.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运动与压力、抑郁症、焦虑症等。
3.运动技能的学习与提高:运动学习理论、技能迁移等。
4.运动领导与团队合作:领导风格、团队建设等。
三、训练学1.运动训练方法:力量训练、耐力训练、敏捷训练、柔韧性训练等。
2.训练计划的编制与评价:目标设定、训练时期划分、训练负荷控制等。
3.运动伤害与预防:常见运动伤害、预防措施、急救处理等。
4.运动技能与战术训练:技术要求、训练方法、比赛策略等。
四、运动生态学1.运动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体育与社会、文化、教育、经济等。
2.运动对健康的影响:运动与慢性病、生活习惯、长寿等。
3.运动的社会化过程:运动社会化与运动参与、运动社交化等。
4.运动市场与体育产业:体育市场、运动经济、体育产业等。
五、教育学1.教育理论与方法:教育目标、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
2.体育教育的特点与任务:身体素质教育、运动技能教育等。
3.课程设计与评价:课程开发、评价方式、教材选择等。
4.班级全体教育管理:班级管理、学生体育组织与活动等。
综上所述,体育老师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点主要包括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训练学、运动生态学和教育学等。
这些理论知识可以帮助体育老师更好地理解和指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发展,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同时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全面发展和良好的体育习惯。
2013年 体育基础理论(最新整理)

喷血力荐——教师招聘考试体育专业知识复习材料1:教师招聘考试体育专业知识复习材料1第一部分名词解释1、体育:一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结合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和卫生措施,达到增强体能、增进健康、丰富社会文化娱乐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
体育对于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使他们形成体育锻炼意识,提高体育活动能力,增进健康的教育活动。
体育既是教育的有效手段,又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2、竞技体育:指为培养优秀运动人才、创造优异成绩而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训练和竞赛。
3、社会体育:指公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4、社区体育:主要是在街道办事处的辖区内,以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要对象,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
5、终身体育:是人们在一生中为了多种需要,不间断地进行的体育的总和。
6、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7、健康:指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并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
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
体育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
8、身体健康:指人的体能良好、机能正常、精力充沛的状态。
作为学习领域的身体健康,要求学生了解与运动有关的营养、环境、卫生保健等知识,发展体能,提高身体健康水平9、心理健康:状态包括两层含义:一种是指心理健康,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契合和谐的状态;另一种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体育功能(详见P5~6)本质功能:健身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
非本质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情感功能、促进个体社会化功能二、体育概念(详见P4)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媒介,以谋求个体身心健康发展、全面发展为直接目的,并以培养完善的社会公民为终极目标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或教育过程。
第二、三讲三、人体基本生理指标(血糖、血红蛋白、血压、乳酸等)及其医务监督作用1、血糖:人体运动的能量来源。
正常值范围:3.90—6.10mmol/L2、血红蛋白:红细胞中的主要物质。
也是平常所说的血色素3、血压:血液对血管壁的测压90~120/60~90mmHg4、乳酸:人体运动时会产生乳酸,乳酸堆积造成疲劳5、自我医务监督:是指锻炼者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对自身生理机能和健康状况观察和和评定的一种方法,也是全面体格检查的一种补充。
自我医务监督(1)有助于及时了解自己在锻炼过程中生理机能变化状况;(2)有助于预防过度疲劳;(3)有助于调整锻炼计划和运动负荷;(4)并为合理安排教学、训练内容和方法提供依据;(5)也为医生体格检查提供参考。
自我监督主要包括主观感觉和客观检测。
四、神经系统基本活动方式五、牵张反射定义:当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时,该肌就会产生反射性收缩,这种反射称为牵张反射。
分类:1、腱反射: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
2、肌紧张:缓慢持续牵拉肌肉收缩时发生的牵张反射。
六、能量代谢及其应用定义:三磷酸腺苷(ATP)是肌肉活动的唯一的直接能量来源。
肌肉活动时ATP的再合成磷酸肌酸(CP)的分解--磷酸原系统。
CP是贮存在肌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化物,当肌肉收缩时,随着ATP迅速分解,CP即迅速分解放能,使ADP磷化合成ATP。
应用:1、肌糖原的酵解--乳酸能系统:在大强度、持续时间较长,机体供氧不足的情况下,运动所需要的能量,只能靠肌糖原的酵解来合成ATP。
机体所产生的乳酸在氧供应充足时,一部分氧化释放能量,另一部分合成肝糖原。
乳酸是强酸,当它在体内集聚过多时,会使机体工作能力下降。
2、糖和脂肪的有氧氧化--有氧氧化系统:在氧供应充足下,机体利用糖和脂肪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大量的能量来合成ATP。
这种有氧氧化供能过程称为有氧氧化过程。
如果持续小强度的运动12分钟以上,就可以消耗储藏在体内的脂肪,达到减肥健美的目的。
七、肌肉收缩基本形式1、向心收缩:当肌肉收缩时,所产生的张力大于外加阻力负荷后时,肌肉长度缩短。
2、离心收缩:即肌肉虽积极收缩,但仍然被拉长了3、等长收缩:即肌肉虽积极收缩,但长度不变八、影响肌肉收缩力量因素1、肌肉的生理横断面:肌纤维越多,生理横断面越大,肌肉力量就越大。
锻炼可以使肌肉纤维增粗,从而使肌肉力量增大。
如我们常形容力量大的人是彪形大汉,因为他们的肌肉块大2、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在肌肉收缩前适当的拉长,能增加肌肉的力量。
如起跳前屈膝、屈髋,事先拉长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和臀大肌,就有利于发挥肌肉的收缩力。
踹脚要先收腿,而后蹬脚;冲拳要将臂收回,然后再出拳,就是为了获得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
3、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取决于精神状态和心理因素。
心理状态好,兴奋性就高。
一个人如能够轻松专注,就能够较好的发挥现有的水平。
运动员由于长期的训练,他们的这种能力得到了某些训练,所以他们容易调动潜在的能力。
准备活动可以使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达到理想的水平4、肌群的协调能力5、肌肉收缩的代谢适应九、运动中合理呼吸运动中采用正确地呼吸,对于提高呼吸效率,保持环境的恒定,充分发挥人体的机能能力,以及创造良好的运动成绩,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1、口鼻并用:安静时,由鼻道与烟腔进行呼吸,运动时由于需氧量增加,呼吸加强,肺通气量也相应提高。
因而人们常采用口鼻并用的方法进行呼吸。
其有利因素:(1)可以减少呼吸道阻力,增加气体流量。
(2)减少呼吸肌为克服阻力而增加的额外负担,推迟疲劳出现。
(3)暴露满布血管的口腔潮湿面,增加散热途径。
在冬季运动时,口不宜开过大,尽可能使吸入空气由口腔加温后再通过咽喉入肺部。
2、加大呼吸深度,调整呼吸频率:运动时肺通气量的增加是通过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来实现的。
剧烈的运动时如果呼吸频率使肺通气量上升,呼吸深度反而减少,这种会出现呼吸表浅、急促,并会感到胸闷、呼吸困难等不适感。
这是由于呼吸肌收缩太快,导致其无氧代谢比例加大、氧债积累增多,呼吸肌很快衰弱,运动很难坚持,甚至还无法坚持运动。
因此,在运动中加大呼吸的深度,控制呼吸频率,是有效加大肺泡通气量,提高气体交换的途径。
3、呼吸与运动技术的配合:运动时呼吸的形式、频率、深度以及节奏如能根据运动动作、运动的强度等进行调整,不仅能有效地发挥运动技术水平,还能推迟疲劳的产生。
周期性运动时,如长跑采用2~4步一呼,2~4步一吸。
游泳可采用2~4划臂一呼,2~4划臂一吸。
非周期运动时,在完成两臂前屈、外展、外旋、扩胸、提肩或展体时采用吸气为好;在完成与上述动作相反的动作时,则以呼气为好。
4、合理运用憋气:在吸气之后闭声门用力呼气称憋气。
憋气可反射性地加大肌张力,固定胸廓便于更好发力。
但憋气时要注意:(1)憋气前的吸气不要太深,深吸气后的憋气可微启声门,当呼气肌强劲收缩压迫胸腔时让少许气体有节制地从声门挤出。
(2)憋气运用于决胜的关键时刻,如赛跑者在临近终点的最后冲刺,举重者在上举杠铃过头时才憋气,而且时间不宜过长。
(3)儿童少年要少作憋气动作,因这对心脏发育不利。
十、有氧耐力练习方法耐力素质是反映人体肌肉连续长时间紧张工作的能力。
或者说,人在一段时间内所完成的最大功,抗疲劳的能力。
分为有氧和无氧耐力。
有氧耐力素质是通过有氧锻炼来实现的。
从事有氧的目的是使身体在一定时间内加大吸氧量,这时锻炼者会快速吸入大量空气,加速氧气与二氧化碳的气体交换,同时加强氧运输能力,以便使身体的各个角落都得到氧的供应,这就需要心肺和血管系统的功能保持强而有力。
有氧耐力的负荷强度:心率一般控制在每分钟140~170次,大约为锻炼者所能承受最大强度的75%~85%。
如果负荷强度太低,心率在每分钟140次以下,心输出量达不到较大值,同时吸进的氧气也少。
如果强度高于每分钟170次,机体就会产生氧债,不利于发展有氧耐力。
有氧耐力锻炼持续时间最少5分钟,一般在15分钟以上。
发展有氧耐力经常采用持续负荷的方法进行,具体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连续负荷法,在较长时间内速度保持不变;另一方面是交换负荷法,是在连续负荷的基础上,短时间加大负荷强度,使机体的呼吸能力和血液循环产生良性刺激。
锻炼手段多采用跑步、跳绳、原地跑、球类、自行车、游泳、登山等。
有氧能力锻炼时,应注意速度由慢到快,距离由短到长,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密度。
十一、力量练习方法1、静力练习法:(1)身体处于特定位置,推或蹬住固定重物,以肌肉最大收缩坚持收缩力几秒钟,或负一定重量使身体固定不变(如杠铃半蹲),重复一定次数。
又如双杠上的直角支撑,倒立。
(2)静力性力量练习还可以用很慢的速度,不借助反弹和惯性力,单纯依靠肌肉的紧张收缩来完成。
如肩负80~85%强度的重量深蹲慢慢起。
静力性练习对提高绝对力量的作用很大,可用静力性练习发展静力性力量和静力性耐力。
在运动练习中,采用静力性练习只能增加与练习有关关节中某一角度的力量,并不能使整个关节运动范围内的力量普遍得到发展。
所以,采用静力性练习发展力量时,需要不断更换动作角度。
2、动力性练习法:(1)发展绝对力量:采用负荷大,重复次数少的练习手段最有利于力量的增长,即用接近本人的极限负荷85~95%的重量练习4~8次,重复3~5组,每组间隔约1~3分钟,每周3次左右。
(2)发展速度力量:主要是采用中等负荷,尽量多次快速重复完成动作。
一般采用本人最大负荷的60~70%的重量进行练习。
每周3~4次,每组练习5~15次,重复4~6组,每组间隔2~5分钟。
(3)发展爆发力量:一般采用轻重量,快速度进行重复练习,练习时重复的次数越多,对提高爆发力的效果越好。
由于爆发力量必须要以一般力量作为基础,因此在进行爆发力练习时,必须要结合上述两种力量练习,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4)发展力量耐力:一般采用本人负荷的40~50%的强度进行练习,每组练习次数比较多,约30~40次,重复3~5组,每组间隔1~2分钟,每组的练习要做到出现疲劳为止十二、速度练习方法及种类(详见P19~20)1、速度素质的分类: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位移速度。
2、速度素质练习的方法:间歇训练法、重复训练法。
以10秒以内的最大强度练习,如30-60米行进间跑、30-60米起跑、篮球训练中的折返跑、运球跑、曲线变速等,但组间的休息间歇一般不应小于30秒。
速度素质训练时,发展快肌纤维的练习负荷应大些,动作速度要快些。
速度素质的训练主要是改善和提高神经系统的灵活性、磷酸原系统供能能力以及肌肉的协调放松能力。
十三、准备活动准备活动应根据运动水平的高低和运动项目的特点决定准备活动的时间长短,如果时间长,可能会因为消耗能量过多而影响体能。
如果准备活动与正式的活动间隔过长,体温会下降,影响身体的激活水平。
在人体从普通的状态进入到运动状态之前,都要进行适应性的活动,使身体的各项机能水平调动到当前所需要的水平,这一系列的活动称为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的意义:1)一切的人体状态需要心理作为其基础,要使生理的水平调整到运动所需要的状态,采用适合其运动特点的准备活动有利于良好的进入运动状态。
如篮球、平衡木、射击,他们对运动者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而准备活动就是帮助运动者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灵活性、适应性,尽快地进入与之相应的状态。
2)准备活动以后体温有所升高,可以提高体内酶系统的活性,使新陈代谢加强,从而提高体内各器官系统的机能能力。
3)可以提高心血管系统的机能,使心率增加,心输出量增加,流向肌肉的血液增加,开放血管数量增高,使肌细胞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和物质交换加强,以利于保证人体对氧和营养物质的需要。
4)可以提高呼吸系统的机能,动员潜在的能力,使呼吸加深,肺通气量增加,使氧债减少。
5)可以降低肌肉和韧带的粘滞性,提高其弹性和伸展性,从而有利于肌肉的力量、速度、耐力、爆发性、柔韧等水平的发挥。
同时还可以增加关节的活动幅度,避免肌肉的拉伤和关节损伤。
十四、运动负荷运动负荷是指人做练习时所承受的胜利负荷负荷量指运动强度(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运动时间(每次锻炼的持续时间)和运动密度(每一次锻炼中,运动与运动之间间隔的次数和时间的长短)三个部分的总和。
十五、运动处方内容及其制定步骤(详见P27~29)运动处方是以身体练习为手段(含意念性练习),为改进、完善、提高、增强身体某一部分或某一些器官的功能而有针对性地实施的系列练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