弧垂表计算公式(检验确定版)

合集下载

弧垂计算公式

弧垂计算公式

如何计算弧垂?教你用简单公式轻松搞定弧垂是指某条线缆在两个支点之间垂下的长度,它是衡量线缆张力和抗拉性能的重要指标。

想要计算弧垂,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公式:弧垂(m)= [(线缆水平跨距m÷2)^2 +(线缆长度m)^2] ^ 0.5 - (两端间高度差h1 - h2)
其中,m为线缆的垂直弧垂, h1和h2为线缆两端地面高度差,注意单位要保持一致,一般为米。

具体操作时,我们可以根据线缆的水平跨距和长度,计算出线缆在中间点的坐标,从而计算出中点与两端点之间的距离,再使用上面的公式计算出弧垂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此公式仅适用于线缆较为细长的情况,如果线缆较为粗短,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修正。

总的来说,掌握计算弧垂的公式和方法,对于搭建电力、通讯以及各种桥梁、塔吊等工程的安装和维护至关重要。

档内角度法检查弧垂和邻档弧垂推算法检查弧垂

档内角度法检查弧垂和邻档弧垂推算法检查弧垂
的垂 : 离 ( 苴距 m);
规程规 定 ,档端 角度法 经纬仪 望远镜 的切线 角 0 应符
合 : 0 0 + 0 。 一1 。 1 1 。
如 检 查 弧 垂 时 0 角 超 出 上 述 范 围 ,那 么 测 量 的 结 果 将
d —— 望远镜 视线 的延长线与 近侧杆塔 导线悬 点铅垂
的档 距 的 弧垂 检 查 ,不 能 用 在 大 跨 越 档 距 中 的 测 量 。
为 经纬仪 的安置 点 ( 目测尽量 使经 纬仪 的视线 与导 线的切 线 角 5 ,将 山坡稍做铲 平 ; “) 然后 ,将经 纬仪安置 在 导 线的正 下方 C点处 ,量 出仪 高 i ,测 出 C点到 B杆塔 问 的水 平距 离 L ,调节望 远镜视线使其 与导 线悬挂 曲线相切 , 读 出此时的竖直 角 0I 最后 ,抬高 望远 镜视线瞄准 B杆塔 ; 悬点 ,读 出此时的竖直角 0 ,则弧垂检查完 毕。
二 、相 关 的 弧 垂 测 量知 识 1 观测弧垂 .
观测 弧垂 是指 线路施 工安 装紧 线时 ,在选 择 的 1~ 3
垂验 收往往 因为不 好检查 测量而被 忽略 ,但 是,人跨越特 个 弧垂 观 测档 内,施 工人 员通 过 目测、望远 镜或 经纬 仪 , 殊 档距与被 跨越物 的交叉安全距 离是否合 格对线路通 电后 用一 定的方法 使观测档 内紧 线后 的导线 弧垂恰好或 近似地
1 ——观测点到对侧 杆塔 中心桩间的水平距离 ( m) .
四 邻档弧垂推算法检 查弧垂 如 图 4所示 ,为 同一 耐 张段 的两相 邻档 距 ,L 为大跨 ,
点移 到档距 内检查 ,则可减小 观测 视线 的斜率 ,使 0 尽 量 越档 无法 用异常 法或档 端 角度 法检查 弧垂 ,而其邻档 L

档端档外档内弧垂测量

档端档外档内弧垂测量
.
作业:制作弧垂测量记录表
.
一、档内弧垂测量法
1、(观测切角为俯角)
根据计算公式: f =[ a1—tgθ2×L1 + (tgθ1 + tgθ2) ×L2 ]2/4 L---被检测档档距;
L1---测量点距被检测档两基杆塔中最近杆塔间的水平距离; L2---测量点距被检测档两基杆塔中最远杆塔间的水平距离; θ1---最远杆塔导线悬挂点的角度值;
延伸:档外法的特殊情况隔档法,.应用较为频繁。
一、档内弧垂测量法
1、(观测切角为仰角)
根据计算公式: f =[ a1+tgθ2×L1 + (tgθ1—tgθ2) ×(L—L1) ]2/4 L---被检测档档距; L1---测量点距被检测档两基杆塔中最近杆塔间的水平距离;
L2---测量点距被检测档两基杆塔中最远杆塔间的水平距离; θ1---最远杆塔导线悬挂点的角度值; θ2---导线弧垂切点的角度值;.
1、(观测切角为俯角)
将仪器支在被检测相悬垂串的正下方,观测出 ①对侧导线悬挂点的仰角θ1; ②导线弧垂切点处的俯角θ 。
2
根据计算公式:f= (√a + √b )2 /4
b

L×(tgθ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tgθ ) 2
a = 该基塔被测量相导线距仪器横轴中心的垂直距离;
.
一、档外任一点弧垂测量法
根据计算公式: f =[ (tgθ1—tgθ2)×L1 + (tgθ3—tgθ2) ×(L+L1) ]2/4 L---被检测档档距; L1---测量点距被检测档两基杆塔中最近杆塔间的水平距离; θ1---最近杆塔导线悬挂点的角度值; θ2---导线弧垂切点的角度值; θ3---最远杆塔导线悬挂点的角度值;

弧垂计算

弧垂计算

公式
有冰无风的条 件下,需计算 “综合比载”
3)、注释:导线自重 和冰重的综合比载
公式
Hale Waihona Puke 无覆冰但有风对导线产 生的比载需计算“无病 时风压比载”
4)、注释:无冰时作 用在导线上的风压荷载 称为“无冰时风压比 载”
公式
3、计算各种条 件下的导线比 载
比载:导线单位长 度、单位截面的荷载 称之为——比载
有覆冰,有风 压的情况下 唉,需用“覆 冰风压比载”
条 件
表达式
5)、导线在当 档距中的状态 方程
应用状态方程式求解待求气象条 件下导线应力时,必须首先选定 某一气象条件及其相应的控制应 力作为起始计算条件,且把此起 始计算条件称为导线应力计算的 控制条件。控制条件包括控制应 力和出现控制应力时的气象条 件。
(1)临界档距 和有效临界档 距
表达式1
表达式2
5)、注释:覆冰导线 单位长度、单位截面的 风压荷载称为“覆冰风 压比载”
公式
注释:比同G4公式 中导线直径区别 D=2b+d
当导线有覆冰时计 算G5 风载体型系 数(c)取值为1.2
无冰,有风时 的综合比载
6)、无冰有风时,导线 上作用着垂直方向的比 载为g1和水平方向的比 载为g4,按向量合成可 得综合比载为g6
公式
有冰有风
7)、导线覆冰有风时, 综合比载g7为垂直比载g3 和覆冰风压比载g5向量和
公式
导线年平均运 行应力
公式
查表典设上册, P17 表2~1~8
4)、导线应力 的计算(最大 应力)
公式
当档距为L的导线,m气象条件 (即温度tm,比载gm)下,最 低点应力为σm,求在n气象条 件(即温度tn,比载gn)下应 力σn的导线状态方程为:

弧垂计算简易公式

弧垂计算简易公式

弧垂计算简易公式弧垂是指从圆弧上某一点到弦线的垂线长度,是在工程测量中常用的一种计算方法。

弧垂计算简易公式是指通过一定的公式计算出弧垂的长度,本文将详细介绍弧垂计算的公式及其应用。

一、弧垂计算公式弧垂计算公式是通过圆弧的半径、圆心角和弦长来计算弧垂的长度。

具体公式如下:h = R - Rcosθ其中,h表示弧垂的长度,R表示圆弧的半径,θ表示圆心角的大小(单位为弧度)。

这个公式的推导过程比较简单,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得到:1. 画出圆弧和弦线,并标出圆心角θ。

2. 连接圆心和圆弧上的某一点,得到垂线。

3. 根据正弦定理可得:sin(θ/2) = h/2R4. 化简得:h = 2Rsin(θ/2)5. 再根据半角公式可得:sin(θ/2) = cos(π/2 - θ/2)6. 代入上式得:h = 2Rcos(π/2 - θ/2)7. 化简得:h = R - Rcosθ这就是弧垂计算的简易公式。

二、弧垂计算的应用弧垂计算的应用非常广泛,特别是在道路、铁路、桥梁等工程建设中。

下面以道路工程为例,介绍弧垂计算的应用。

在道路工程中,弧垂常用于计算曲线的设计和施工。

曲线是指道路中的弯道,它的设计和施工需要考虑到车辆的行驶安全和舒适性。

曲线的设计需要满足一定的几何条件,其中之一就是弧垂的限制。

具体来说,曲线的设计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 曲线的半径不能太小,否则车辆容易失控。

2. 曲线的弧垂不能太大,否则车辆行驶不稳定。

3. 曲线的长度不能太长,否则车辆行驶时间过长。

因此,在曲线的设计中,需要根据车辆的行驶速度、车辆类型和道路的地形条件等因素,计算出合适的曲线半径和弧垂。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1. 根据车辆的行驶速度和车辆类型,确定曲线的设计速度。

2. 根据曲线的设计速度和地形条件,确定曲线的最小半径。

3. 根据曲线的最小半径和设计速度,计算出曲线的最大弧垂。

4. 根据曲线的最大弧垂和设计速度,计算出曲线的最大长度。

5. 根据曲线的最小半径、最大弧垂和最大长度,确定曲线的具体形状。

弧垂计算

弧垂计算

f D-----代表档距弧垂(m)L D-----代表档距(m)L观-----观测档档距【实际(m)】『θ为仪器看对面一基挂线点的角度』挂点高差:Φ=tg-1(h/L观)注:h为基与基的高差。

f =f D/(cosΦ)*(L观/L D)2注:一般在弧垂资料上有个计算公式。

a =呼高—塔尺读数—瓷瓶长度注:当在耐张塔看弧垂时就不减瓷瓶长。

b =(2f—a)2c =(2f—a)注:当c为负值时弧垂看不到。

检查公式f =1/4×{a+)tgL}2注:tgθ为挂线点,tgΦ为观tgθ—(*Φ弧垂切点计算代表弧垂(f D-----代表档距弧垂(m))1、在综合表找查数据。

2、要把地线,导线分开.不要搞混。

计算!(如:观测档距为220m)在表中找到220m左右的数据来进行计算。

例:在表中找到220m档距左右的数据分别为.200(0.5),250(0.7)设:220(X ) 如下:(200)(0.5)、(220)(X)、(250)(0.7) 5.0200220--X =X --7.0220250 求出X 值,X 就是F d(1)在孤立档ΔL=L316f ×Δf f —观测档设计弧垂。

Δf —弧垂变量(弧垂大为正,小为负)(需要调整的数)(2)在连续档ΔL=16L db 2×f c /(3L c 4)×Δf c ×ΣL (备用) L c —观测档的档距。

f c —观测档要求的弧垂。

Δf c --观测档的弧垂变量(大为正,小为负)(同上Δf ) ΣL —紧线段长度L db —代表档距ΔL=8 L db 2/3L C 4×(2f c ×Δf c +Δf c 2)×ΣL (专用)。

架空线弧垂计算公式

架空线弧垂计算公式

架空线弧垂计算公式一、引言架空线是指高压电力线路、电缆线路等悬空在空中的输电线路。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线弧垂计算,以确保线路的安全运行。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架空线弧垂计算公式。

二、线弧垂的定义线弧垂是指架空线路两个支柱间的导线在自重和外力作用下的垂直偏移量。

线弧垂的大小与线路的材料、跨距、温度和风速等因素有关。

三、架空线弧垂计算公式架空线弧垂的计算公式可以通过力学原理推导得到。

一种常用的计算公式如下:线弧垂 = (L^2 * w)/(8 * T)其中,L表示两个支柱间的跨距,w表示线路的单位长度重量,T表示线路的张力。

四、公式的解释1. 跨距(L):跨距是指架空线路两个支柱之间的距离。

跨距的大小决定了线弧垂的大小,通常以米(m)为单位。

2. 单位长度重量(w):单位长度重量是指线路每米长度的重量。

单位长度重量的大小与线路的材料有关,通常以千克/米(kg/m)为单位。

3. 张力(T):张力是指线路受到的拉力。

张力的大小与线路的材料、跨距、温度和风速等因素有关,通常以牛顿(N)为单位。

五、应用示例为了更好地理解架空线弧垂计算公式的应用,下面给出一个示例。

假设某条架空线路的跨距为100米,单位长度重量为1千克/米,张力为1000牛顿。

根据上述公式,可以计算出线弧垂的大小为:线弧垂 = (100^2 * 1)/(8 * 1000) = 1.25米因此,在该示例中,线弧垂的大小为1.25米。

六、注意事项1.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考虑其他因素对线弧垂的影响,如温度、风速等。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计算。

2. 线弧垂的大小应符合相关的设计规范。

不同类型的线路在设计时会有不同的线弧垂要求。

3. 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线路的材料、张力等参数的准确测量,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七、总结架空线弧垂计算公式是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工程师准确计算线路的线弧垂。

通过合理的线弧垂计算,可以确保线路的安全运行,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引流弧垂计算公式

引流弧垂计算公式

引流弧垂计算公式引流弧垂计算公式是用来计算引流线的弧垂的公式,它是在引流线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计算工具。

引流线是一种用来排水的管道或渠道,它通常被用于排除雨水或废水,以确保工程或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在引流线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弧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它直接影响着引流线的排水效果和稳定性。

因此,正确地计算引流线的弧垂是非常重要的。

引流线的弧垂是指引流线在两个支点之间的最低点与支点之间的垂直距离。

在实际工程中,引流线通常是呈现出一定的曲线形状,因此弧垂的计算就显得尤为重要。

正确地计算引流线的弧垂可以确保引流线的排水效果和稳定性,避免因弧垂不合理而导致的排水不畅或引流线变形等问题。

引流线的弧垂计算公式通常是根据引流线的材料、直径、长度、支点间距等参数来确定的。

一般来说,引流线的弧垂计算公式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钢制引流线的弧垂计算公式,另一种是混凝土引流线的弧垂计算公式。

下面分别介绍这两种情况下的引流线弧垂计算公式。

钢制引流线的弧垂计算公式通常是根据引流线的长度、直径和材料的弹性模量等参数来确定的。

一般来说,钢制引流线的弧垂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S = (PL^3)/(24EI)。

其中,S表示引流线的弧垂,P表示引流线的单位长度重量,L表示引流线的长度,E表示引流线材料的弹性模量,I表示引流线的惯性矩。

通过这个公式,可以根据引流线的参数来计算出引流线的弧垂。

混凝土引流线的弧垂计算公式通常是根据引流线的长度、直径、混凝土的弹性模量等参数来确定的。

一般来说,混凝土引流线的弧垂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S = (PL^3)/(8EI)。

其中,S表示引流线的弧垂,P表示引流线的单位长度重量,L表示引流线的长度,E表示混凝土的弹性模量,I表示引流线的惯性矩。

通过这个公式,可以根据混凝土引流线的参数来计算出引流线的弧垂。

在实际工程中,根据引流线的具体情况和要求,可以选择合适的弧垂计算公式来计算引流线的弧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弛度计算公式
弛度计算要考虑温度的变化. 温度(℃) 序号 代表档距区间(L0大) 代表档距区间(L0小) 代表档距(L0) 300 250 285 弛度(f0大) 弛度(f0小) 7 5.04 40 25 6.37 4.47 30 5.94 4.08
4
1 2 3 7
耐张段观测档距(L观) 287 弧垂值 6.50231 5.88169 5.45780
弛度计算公式
弛度计算要考虑温度的变化. 温度(℃) 序号 代表档距区间(L0大) 代表档距区间(L0小) 代表档距(L0) 160 140 155 弛度(f0大) 弛度(f0小) 15 1.236 0.934 25 1.408 1.073 35 1.608 1.238
1
1 2 3 7
耐张段观测档距(L观) 155 弧垂值 1.16050 1.32425 1.51550

弛度计算公式
弛度计算要考虑温度的变化. 温度(℃) 序号 代表档距区间(L0大) 代表档距区间(L0小) 代表档距(L0) 450 400 416 弛度(f0大) 弛度(f0小) 20 13.08 10.2 25 13.34 10.45 30 13.59 10.7
3
1 2 3 7
耐张段观测档距(L观) 466 弧垂值 13.95573 14.27345 14.58716
弛度计算公式
弛度计算要考虑温度的变化. 温度(℃) 序号 代表档距区间(L0大) 代表档距区间(L0小) 代表档距(L0) 550 500 524 弛度(f0大) 弛度(f0小) 35 21.13 17.38 2.9 1.66 25 30 16.83 13.59
6
1 2 3 7
耐张段观测档距(L观) 694 弧垂值 33.64379 3.95586 26.56632
弛度计算公式
弛度计算要考虑温度的变化. 温度(℃) 序号 代表档距区间(L0大) 代表档距区间(L0小) 代表档距(L0) 450 400 416 弛度(f0大) 弛度(f0小) 40 14.84 11.9 25 14.1 11.18 30 13.59 10.7
5
1 2 3 7
耐张段观测档距(L观) 322 弧垂值 7.69338 7.25817 6.96483
弛度计算公式
弛度计算要考虑温度的变化. 温度(℃) 序号 代表档距区间(L0大) 代表档距区间(L0小) 代表档距(L0) 500 450 462 弛度(f0大) 弛度(f0小) 16.3 13.08 20 25 16.57 13.34 30 16.83 13.59
6
1 2 3 7
耐张段观测档距(L观) 402 弧垂值 10.48831 10.68698 10.87808
弛度计算公式
弛度计算要考虑温度的变化. 温度(℃) 序号 代表档距区间(L0大) 代表档距区间(L0小) 代表档距(L0) 550 500 524 弛度(f0大) 弛度(f0小) 35 21.13 17.38 2.9 1.66 25 30 16.83 13.59
7
1 2 3 7
耐张段观测档距(L观) 694 弧垂值 33.64379 3.95586 26.56632
弛度计算公式
弛度计算要考虑温度的变化. 温度(℃) 序号 代表档距区间(L0大) 代表档距区间(L0小) 代表档距(L0) 160 140 155 弛度(f0大) 弛度(f0小) 10 0.576 0.753 20 0.612 0.8 30 0.653 0.853
2
1 2 3 7
耐张段观测档距(L观) 155 弧垂值 0.62025 0.65900 0.703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