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B2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中央电大汉语言专科《中国古代文学(B)2》期末考试简答题、分析论述题题库

中央电大汉语言专科《中国古代文学(B)2》期末考试简答题、分析论述题题库

中央电大汉语言专科《中国古代文学(B)2》期末考试简答题、分析论述题题库中央电大汉语言专科《中国古代文学(B)2》期末考试简答题、分析论述题题库简答题题库31.举例简析关汉卿杂剧的思想内容。

答案要点:关汉卿杂剧主要表现的内容包括:(1)揭露与批判社会黑暗,如《窦娥冤》。

(2)充分关注下层民众的生活,尤其对妓女形象有全面、真切的展现,如《救风尘》。

(3)强调儒家的纲常伦理,肯定传统生活观念和道德,如《陈母教子》。

(4)表达了对文士风流的欣赏,如《玉镜台》。

(5)歌颂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表达对历史的看法,如《单刀会》。

32.简析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答案要点:(1)长于抒情。

善于创造新颖生动的艺术形象抒写女性特有的情感体验;善于用日常的细节来展现内心的情绪。

(2)语言自然、新颖、凝炼。

31.简要介绍欧阳修古文创作的成就。

答案要点:欧阳修的古文创作包括:(1)议论文:史论文主要是他历史著作中的绪论,体现了深刻的史学见解和政治思想,如《五代史伶官传序》。

政论文多针对现实政治问题而作,如《朋党论》。

(2)记叙文:平易畅达,富于感情,如《醉翁亭记》。

(3)赋体文,清新活泼,如《秋声赋》。

32.王实甫杂剧《西厢记》的结构方式有什么特点?答案要点:(1)以每本四折为基础,以五本二十一折的篇幅,表现崔张的爱情故事,题材集中,情节波澜起伏。

(2)两条线索交叉进行,相互推动。

以莺莺、张生、红娘和老夫人的矛盾构成基本线索,以莺莺、张生、红娘间的矛盾构成第二条戏剧线索,表现崔张追求爱情的复杂过程。

31.谈谈你对《聊斋志异》花妖狐魅形象的理解。

答案要点:(1)《聊斋志异》中花妖狐魅多美丽多情,贤慧能干,体现了蒲松龄对理想女性的企盼。

(2)《聊斋志异》中花妖狐魅对清贫书生的深挚爱情,在虚幻的小说世界里寄托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爱情和婚姻的渴望。

32.陆游诗歌的题材内容包括哪些方面?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答案要点:(1)呼吁抗战,表现以身许国、恢复中原的理想、对投降卖国的权奸的指斥和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懑。

大学中国古代文学2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大学中国古代文学2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2WX212009——在线考试复习资料2021版一、单选题1.惠崇是宋初那个诗体的代表诗人()。

A.西昆体B.白体C.晚唐体D.少陵体答案:C2.“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的作者是()。

A.王禹偁B.苏轼C.黄庭坚D.陈与义答案:C3.《醉翁亭记》的作者是()。

A.白居易B.欧阳修C.柳宗元D.欧阳询答案:B4.《刘知远白兔记》中的女主角是()。

A.钱玉莲B.王瑞兰C.李三娘D.赵贞女答案:C5.《降魔变文》中跟劳度叉斗法的是()。

A.舍利弗B.释迦摩尼C.给孤独长者D.六师外道答案:A6.岭树重遮千里目,()。

A.野花初放万山云。

B.碧水东流至此回。

C.江流曲似九回肠。

D.晓云暗托半溪红。

答案:C7.北宋孙洙编《杜工部集》收的谁的作品()。

B.李白C.高适D.王维答案:A8.“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作者是()。

A.李清照B.辛弃疾C.柳永D.苏轼答案:D9.“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作者是()。

A.王昌龄B.李白C.孟浩然D.王维答案:D10.“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出自()。

A.《莺莺传》B.《李娃传》C.《张生煮海》D.《虬髯客》答案:A11.白云一片去悠悠,()。

A.青枫浦上不胜愁。

B.何处相思明月楼。

C.何处春江无月明。

D.皎皎空中孤月轮。

答案:A12.《南柯太守传》的作者是()。

A.李公佐B.沈既济C.白行简D.李朝威答案:A13.宋初“白体”推崇学习的诗人是()。

A.元稹B.白居易C.韦庄D.温庭筠答案:B14.人世几回伤往事的下句是()。

A.金陵王气黯然收。

B.一片降幡出石头。

C.故垒萧萧芦荻秋。

D.山形依旧枕寒流。

答案:D15.“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作者是()。

A.白居易B.元稹C.韩愈D.贾岛答案:B16.《渔翁》的作者是()。

A.钱起B.卢纶C.刘禹锡D.柳宗元答案:D17.但教心似金钿坚,()。

A.天上人间会相见。

《中国古代文学》B(2)重点知识树

《中国古代文学》B(2)重点知识树

《中国古代文学》B(2)重点知识树中国古代文学(2)是文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开放专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讲授从宋代至晚清古代文学的发展情况,并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及作品。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讲授使学生获得关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欣赏和分析古典文学作品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本课程课内学时为72,共4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本课程按历史线索和文学发展脉络分为宋代文学、元代文学、明代文学、清代文学(清初至清中叶)、近代文学五编,分别系统介绍各个时期文学发展的基本情况,并较为详细地解析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和作品。

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分为三个层次:一般了解、掌握、重点掌握。

一般了解是要求学生对教材中的知识点有初步的认识;掌握是要求学生对教材内容有较为深入的理解,能够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提炼和总结;重点掌握要求学生对文学史上的代表作家和作品有更进一步的认识,能够在教材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思考进行综合的分析。

与学习要求相对应,本课程的教学要求也分为三个层次:(一)对于要求学生做一般了解的内容,教学中只需做简要的介绍,部分内容可以要求学生自学;(二)对于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教学中需对教材作较为系统的讲授,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三)对于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教学中除了详细讲授教材内容外,还可作适当的补充,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引导他们自己进行思考和分析。

(注: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各章节的学习要求见第三部分)第二部分教学媒体本课程的教学媒体以文字教材为基础,并在文字教材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媒体形式进行教学,主要有录像课程、网络课程、IP课网上辅导等。

选择媒体形式的总体指导思想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特点,从电大教学的实际情况和电大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辅助学生自学,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教学内容,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也为那些有志参加本科学习的同学提供进一步的学习帮助。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学(二)复习提纲yanzi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学(二)复习提纲yanzi

中国古代文学(二)复习提纲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识记:1. 建安风骨:即建安文学(“三曹”、“七子”,蔡琰等人的创作),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格,又被称为“汉魏风骨”。

其内涵为: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表现,浓郁的悲剧色彩。

2. 曹丕的文学成就:①《燕歌行》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风格清丽婉转,低徊哀怨,体现出文人化的特点。

②《典论·论文》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专门性的论著。

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初步探讨各种文体的特点]曹丕现存的四十首诗主要分为三类,一类食宴游诗,二类食抒情言志之作,三类食写征人思妇的相似离别及思乡之情。

3.“七子之冠冕”:王粲在建安七子中的文学成就最高。

刘思勰评其作品为“七子之冠冕”。

4. 竹林七贤: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是“竹林七贤”,其名称始见于《世说新语·任诞》,包括阮籍、嵇康、阮咸、刘伶、向秀、山涛、王戎。

理解:1.曹操、曹植的文学成就:曹操:文学造诣不浅,风格“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①用乐府记时事。

例《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从视觉和听觉勾画出百姓的悲惨生活。

②借乐府抒壮怀。

例《短歌行》感叹时光易逝,人生短促;渴慕贤才的心情和建功立业的壮志;运用比兴手法,情调深沉慷慨。

《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表达深刻的人生哲理:生命有限而壮志无限,故应以不懈的努力,获得生命的价值。

曹植:第一位大力创作五言诗的文人,五言诗在他的手中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

他的诗作风格兼有父兄之长,“骨气奇高,辞采华茂”,达到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成为建安诗坛最杰出的代表。

他的诗歌是政治悲剧与诗歌才华的展现。

他的前期诗歌创作反映战争动乱,抒发政治理想,积极进取,乐观自信,如《白马篇》;他的后期诗歌,表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及其所引起的苦闷悲愤情绪,如《野田黄雀行》对恶势力的憎恨和无能为力的悲愤心情,通篇运用比喻手法。

中国古代文学第二册期末复习材料

中国古代文学第二册期末复习材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册(考题方向)一、填空(分值不确定)1.建安风骨中,被称为“七子之冠冕”的是王粲。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2.鲁迅称曹丕的时代为文学自觉的时代。

3.锺嵘评曹植的诗歌“骨气奇高,辞采华茂”。

4.阮籍的《咏怀诗》八十二首开创了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

5.《与山巨源绝交书》是嵇康的作品。

与《幽愤诗》合读,能感受到诗人的词锋爽利、语气清俊。

6.太康诗人潘岳以美貌和歌赋权贵著称。

太康诗人以陆机和潘岳为代表。

7.左思的《三都赋》名动全城,一时洛阳纸贵。

8.陶渊明任彭泽令八十余日后,奔丧弃官,从此过上了隐居生活。

9.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10.南朝民歌保留在《乐府诗集》中,主要有吴歌和西曲两类。

11.谢灵运的山水诗大部分写在任永嘉太守后。

12.锺嵘在《诗品》中评鲍照“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

13.南朝诗人谢朓注重声韵之美,说“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

14.杜甫称由南入北的诗人庾信:“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15.江淹的别赋和恨赋是南朝抒情小赋的名篇。

16.陶弘景被称为“山中宰相”。

17.《水经注》的作者是郦道元。

18.“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

19.《唐诗品汇》将唐诗分为四个阶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20.李泽厚的《美的历程》一书中称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蕴含着“得风气之先的伟大孤独感”。

21.王国维称李煜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公之词为士大夫之词。

”。

22.闻一多评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23.王昌龄被称作“七绝圣手”和“诗家天子”。

24.《辋川集》二十首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别业写的一组小诗,将诗人自甘寂寞的山水情怀表露得极为透切。

25.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都是他第二次入幕的作品。

26.李白有着浓厚的神仙道教信仰。

27.元结的《箧中集》收了沈千运、赵微明、梦云卿、张彪、元季川、于、王季友的二十四首诗。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合集5篇)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合集5篇)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合集5篇)第一篇: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中国古代文学史(二)(2)作诗注意修辞,重格律和借代,颇具李商隐的“沉愽绝丽”之风。

(3)大量用典(2)诗中常用语助词,或散文式介词。

(3)他利用诗歌议论时政,探讨学术问题,鉴赏文物书画,歌咏日常常见的事物,在命意上追求创新,秀过表面现象进一步表现他对事物的认识,对生活的态度,以议论为诗。

(4)在诗之由唐而宋的转变过程中,欧诗实为枢纽。

叶燮《原诗》认为,开宋诗一代之面目者,梅尧臣、苏舜钦二人。

4、梅尧臣诗的特点(1)题材非常广泛,其内容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反映现实人民的疾苦,另一类是写个人日常生活的琐碎事物。

(2)常以哲理性的人生思考贯穿其间,使之有理趣,如食橄榄,耐人咀嚼,这也是宋诗的特色。

(3)诗歌创作经历了由前期的清丽平淡到后期的古朴深远转变。

(4)以朴素的语言表现真实的感情,从而有耐人咀嚼的艺术吸引力。

(5)梅尧臣做诗追求“苦硬”、“瘦劲”,喜欢平淡的风格,其实是要求平淡其表,而深邃其里的。

梅诗的“平淡”具备这样的特点,构思奇巧而取材平平,用意深远而出之淡然,感情浓厚而语句平淡,寓意峭工朴素,淡而有味,这不仅是梅尧臣的创作追求,也是宋诗的一种审美倾向。

5、苏舜钦诗的特点(1)他力主改革弊政,忧国忧民的政治热情,悲愤的生活经历,豪迈刚烈的性格,都促使他用豪犷激切,直抒胸臆的方式写诗。

(2)作诗充满激情,其诗歌作品的主要风格是豪犷雄放。

(3)他的观察力虽没有梅尧臣那样细密,情感比较激昂,语言比较畅达,只是修辞上常犯精糙生硬的毛病。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有《临川先生文集》。

带有鲜明的功利主义,主张为文要“以适用为本”,“务为有补于世”,主张文道合一。

王安石的散文特色:(1)他的散文大致贯彻了他的文学主张,笔力雄健,文风峭刻。

(2)以议论说理见长,有些文章给人以一种形象性、艺术感染力较弱的感觉。

(3)语言简炼明快。

6、简析王安石早晚诗风的不同(1)早年诗多直抒胸臆,不少咏史诗或怀古的诗篇寄托了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和批判精神。

《中国古代文学(B)(2)》历年考题论述

《中国古代文学(B)(2)》历年考题论述

《中国古代文学(B)(2)》历年考题论述第一篇:《中国古代文学(B)(2)》历年考题论述1.以《窦娥冤》为例分析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答:《窦娥冤》在艺术上是关汉卿当行之作的代表:(1)全剧对冲突的组织简练、紧凑,同时在情节的推进中插入科浑,使剧情的展开张弛有致。

(2)窦娥形象鲜明,她的善良与刚强在生与死的尖锐冲突中一点一点地得到展示。

(3)语言朴素、畅达,突出体现了关汉卿剧作的语言风格。

2.试述苏轼古文创作的成就。

答:(1)众体兼备:议论文中政论眼光敏锐,风格铺张扬厉;杂说、书札、序跋随意发挥、挥洒自如。

记叙文叙述、描写与议论错杂并用,结构布局又随内容、主题的不同而各有变化。

(2)善于议论,常“以论为记”。

(3)文元定法、随物赋形,形成"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风格。

3. 试述柳永对宋词发展的主要贡献。

答:(1)创新词调,大量创作慢词。

(2)拓展词的表现范围,扩展词的艺术境界。

在词中表现世俗女性的爱情追求和痛苦心声z多方面地展现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影的市井风情;注重表现个人的情感体验,尤其是羁旅行役的感受。

(3)开创抒情艺术的新范型。

以赋为词铺叙展衍的抒写方法;开创了新的通俗生动的语言风格。

4. 结合作品分析《牡丹亭》的艺术成就。

答:(1)杜丽娘形象的塑造。

(2)情节结构上充满离奇、变幻的色彩。

(3)将抒情、写景、刻画人物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曲词优美含蓄,有丰富的抒情意味。

(4)语言具有个性化,与人物的身份、性格、地位协调一致。

5.试结合作品分析辛弃疾词的艺术特色。

答:(1)豪放中见沉郁的独特风格。

(2)善于运用幻想、夸张和拟人化等手法。

(3)擅长采用比兴寄托的方式藏微曲折地抒写内心。

(4)大量使用典故。

(5)高超的语言能力,广泛地吸收前代诗文、经史及当时口语。

6.以林冲为例,分析《水浒传》是如何结合人物处境表现人物性格的变化的。

答:(1)相国寺初次露面时豪爽、英武。

中国古代文学b2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b2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b2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诗经”中的“风”指的是什么?A. 风土人情B. 风花雪月C. 国风D. 风俗习惯答案:C2.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屈原的作品?A. 《离骚》B. 《九歌》C. 《天问》D. 《史记》答案:D3. “唐诗三百首”中收录了多少首诗?A. 300首B. 320首C. 350首D. 400首答案:A4. “宋词”中的“宋”指的是哪个朝代?A. 宋朝B. 唐朝C. 明朝D. 清朝答案:A5. 下列哪位诗人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A. 韩愈B. 柳宗元C. 苏轼D. 李白答案:D6.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A. 曹雪芹B. 罗贯中C. 施耐庵D. 吴承恩答案:A7.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首领是谁?A. 宋江B. 吴用C. 林冲D. 武松答案:A8. “三国演义”中,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拜的地方是?A. 桃园B. 竹林C. 松林D. 梅林答案:A9.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师傅是谁?A. 唐僧B. 观音C. 太上老君D. 玉皇大帝答案:A10. “聊斋志异”的作者是谁?A. 蒲松龄B. 纪晓岚C. 吴敬梓D. 曹雪芹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诗经”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答案:风、雅、颂2. 屈原的代表作是______。

答案:《离骚》3. “唐诗三百首”的编辑者是______。

答案:蘅塘退士4. “宋词”的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其中苏轼的字是______。

答案:子瞻5. “红楼梦”的另一个名称是______。

答案:石头记6.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绰号“及时雨”指的是______。

答案:宋江7.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字是______。

答案:孟德8. “西游记”中,唐僧的俗名是______。

答案:玄奘9. “聊斋志异”是一部______。

答案:短篇小说集10. “儒林外史”的作者是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中国古代文学(B)(2)试题一、填空1.“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是宋初“白体”诗人王禹偁《村行》一诗中的句子。

2.北宋时期险怪晦涩的“太学体”文风是在担任国子监直讲的古文家石介的影响下形成的。

3.诗派所谓的“一祖三宗”中“一祖”指的是唐代诗人杜甫。

4.登临咏怀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词作的重要题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即是这一类代表作。

5.北宋词人周邦彦擅长在咏物词中抒发身世飘零之感,如他的名作《兰陵王·柳》等。

6.“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元计”是宋代作家仲淹《渔家傲》词中的句子。

7.王国维称元代作家纪君祥的杂剧《氏孤儿》“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8.元代作家光祖的杂剧《倩女离魂》借肉体和灵魂的分离写出了女性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和现实中女性的压抑。

9.元代散曲作家杜仁杰的《般涉调·耍孩儿》(庄家不识勾栏)套曲透过庄稼汉的眼睛对金末元初的勾栏表演进行了描述。

10.所谓“荆、、拜、杀”是四部商戏《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和《杀狗记》的合称。

11.明代四大奇书中的《金瓶梅》是中国古代“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

12.中国戏曲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流派吴江派是在明代琼的理论和创作影响下形成的。

13.明代徐渭的四部杂剧《狂鼓史》、《女状元》、《雌木兰》、《翠乡梦》合称为《四声猿》。

14.明代的文学流派“公安派”以代表作家袁宏道提出的“独抒性灵”作为文学理论核心。

15.清代汝珍的小说《镜花缘》中表现出尊重女性的思想,其中的“女儿国”更写出了他对女性的理想。

16.清代孔尚任的传奇《桃花扇》以复社名士侯方域和淮歌妓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展示了南明王朝兴亡的历史。

17.清代诗人德潜作诗特别重视格律声调,创“格调派”。

18.所谓“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指的是《官场现形记》、《老残游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和《孽海花》。

19.《少年中国说》是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的散文代表作。

20.清代作家枕创作的《水浒后传》是《水浒传》的续书,故事、人物都上承《水浒传》而来。

二、默写题1.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勘冷落清秋节。

作者柳永2.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作者欧阳修3.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作者陆游4.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作者辛弃疾5.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作者王实甫6.挑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作者黄庭坚7.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作者汤显祖8.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淮水栅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

作者孔尚任9.封侯万里班超,生逼做叛国的红巾,背主的黄巢。

作者开先10.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作者梁启超三、简答题1.“三言”“二拍”从哪些方面表现了市民阶层的思想情趣?答:(1)表达了市民阶层的人生价值观念,如《众名姬春风吊柳七》《唐解元一笑姻缘》中柳永和唐寅。

(2)表现了市民阶层的爱情观念和贞操观念,如《卖油郎独占花魁》、《兴哥重会珍珠衫》。

(3)描写日常生活里道德与现实的冲突,如《程朝奉单遇元头妇》等。

2.简析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答:(1)长于抒情。

善于创造新颖生动的艺术形象抒写女性特有的情感体验;善于用日常的细节来展现心的情绪。

(2)语言自然、新颖、凝炼。

四、分析论述题1.以《窦娥冤》为例分析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答:《窦娥冤》在艺术上是关汉卿当行之作的代表:(1)全剧对冲突的组织简练、紧凑,同时在情节的推进中插入科浑,使剧情的展开弛有致。

(2)窦娥形象鲜明,她的善良与刚强在生与死的尖锐冲突中一点一点地得到展示。

(3)语言朴素、畅达,突出体现了关汉卿剧作的语言风格。

2.试述轼古文创作的成就。

答:(1)众体兼备:议论文中政论眼光敏锐,风格铺扬厉;杂说、书札、序跋随意发挥、挥洒自如。

记叙文叙述、描写与议论错杂并用,结构布局又随容、主题的不同而各有变化。

(2)善于议论,常“以论为记”。

(3)文元定法、随物赋形,形成"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风格。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中国古代文学(B)(2)试题一、填空题1.北宋初年流行的西昆体诗歌学习晚唐诗人商隐,在艺术上以雕章丽句为宗旨。

2.北宋欧阳修擅长作史论,他的《五代史伶官传序》通过后唐庄宗存勖宠幸伶宫误国的事例,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

3.北宋诗人王安石晚年写景抒情绝句,构思新颖别致,语言千锤百炼,古人称之为“半山体”,《书湖阴先生壁》可为代表。

4.“点铁成金”说是北宋诗人黄庭坚提出的诗歌理论,这个理论对诗派诗人影响很深。

5.南宋诗人陆游、成大、万里和尤袤被称为“中兴四大诗人”。

6.元代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多鲜明生动,如《望江亭》一剧中智胜花花太岁衙的谭记儿。

7.白朴杂剧《墙头马上》中的千金是一个大胆追求爱情、勇敢维护自己尊严的女性形象。

8.《倩女离魂》是元代杂剧作家光祖的代表作,剧本借倩女灵魂、躯体的分离写出了当时女性的压抑痛苦。

9.清初玉等派作家创作的《清忠谱》反映了明末东林党人和闻党忠贤的斗争。

10.明代开先创作的传奇《宝剑记》取材于小说《水浒传》,搬演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

11.白话短篇小说《兴哥重会珍珠衫》通过兴哥和王三巧的爱情婚姻故事反映出一种新的爱情观念和道德观念。

12.晚明作家岱的小品文《西湖七月半》描写了七月半的赏月风俗。

13.清代才子佳人小说的名篇《好速传》描写了秀才铁中玉和名门之女水冰心的爱情故事。

14.清代诗人德潜作诗特别重视格律声调,创格调派。

15.近代著名作家梁启超撰写的报章文字,文字平易畅达,号“新文体”,《少年中国说》是其代表作。

16.明代以袁宏道为代表的文学流派“公安派”以“独抒性灵”为文学理论核心,对当时文坛影响很大。

17.著名的咏梅词《暗香》(旧时月色)和《疏影》(苔枝缀玉)是南宋词人夔的代表作。

18.清代作家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中进的故事表现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毒害。

19.宋代词人辛弃疾擅长采用比兴寄托的方式,如《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就以香草美人寄托政治寓意。

20.明代剧作家徐复诈的杂剧《一文钱》借帝释点化吝啬鬼卢至的故事表现了自己对金钱的看法。

二、默写题21.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作者晏几道2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作者轼2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作者现24.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作者舜钦25.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作者夔26.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作者捷27.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作者轼28.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作者孔尚任29.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作者清照30.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作者马致远三、筒答题31.谈谈你对《聊斋志异》花妖狐魅形象的理解。

答:(1)《聊斋志异》中花妖狐魅多美丽多情,贤慧能干,体现了蒲松龄对理想女性的企盼。

(2)《聊斋志异》中花妖狐魅对清贫书生的探挚爱情,在虚幻的小说世界里寄托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爱情和婚姻的渴望。

32.陆游诗歌的题材容包括哪些方面? 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答:(1)呼吁抗战,表现以身许国恢复中原的理想、对投降卖国的权奸的指斥和自己壮志难酬的愤嚣。

(2)对日常生活的吟咏。

(3)表现真挚深沉的爱情。

四、分析论述题33. 试述柳永对宋词发展的主要贡献。

答:(1)创新词调,大量创作慢词。

(2)拓展词的表现围,扩展词的艺术境界。

在词中表现世俗女性的爱情追求和痛苦心声z多方面地展现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影的市井风情;注重表现个人的情感体验,尤其是羁旅行役的感受。

(3)开创抒情艺术的新型。

以赋为词铺叙展衍的抒写方法;开创了新的通俗生动的语言风格。

34. 结合作品分析《牡丹亭》的艺术成就。

答:(1)杜丽娘形象的塑造。

(2)情节结构上充满离奇、变幻的色彩。

(3)将抒情、写景、刻画人物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曲词优美含蓄,有丰富的抒情意味。

(4)语言具有个性化,与人物的身份、性格、地位协调一致。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汉语言专业中国古代文学(B)(2)试题一、填空题1.北宋作家欧阳修的名作《秋声赋》强化了赋体文的散文化倾向,变古赋为清新活泼的文赋。

2.北宋作家王安石咏昭君故事的名作《明妃曲》二首在当时诗坛引起很大反响,欧阳修、司马光等人都有和作。

3.“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北宋词人柳永描写的名作《望海潮》中的句子。

4.宋代词人辛弃疾擅长采用比兴寄托的方式,如《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就以香草美人寄托政治寓意。

5.著名的咏梅词《暗香》(旧时月色)和《疏影》(苔枝缀玉)是南宋词人夔的代表作。

6.宋代诗人万里以“活法”作诗,形成了轻快活脱的“诚斋体”。

7.元代马致远的杂剧《青衫泪》是根据自居易的《琵琶行》敷衍而成的。

8.盼儿是关汉卿杂剧《救风尘》中的女主角。

9.元代作家睢景臣的套曲《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是元散曲咏史题材的代表作。

10.“四大南戏”中的《拜月亭》写了书生世隆和尚书之女王瑞兰的爱情故事。

11.话本小说《碾玉观音》中璩秀秀对宁的追求表现了市民女性对美满爱情的强烈渴望。

12.晚明作家岱的小品文《西湖七月半》描写了七月半的赏月风俗。

13.明代作家徐渭的杂剧《狂鼓史》描写了祢衡在阴间击鼓骂的故事。

14.明代开先创作的传奇《宝剑记》取材于小说《水浒传》,搬演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

15.清代才子佳人小说的名篇《好逑传》描写了秀才铁中玉和名门之女水冰心的爱情故事。

16.清代作家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借进的故事表现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毒害。

17.清初玉等派作家创作的《清忠谱》反映了明末东林党人和阉党忠贤的斗争。

18.清代诗人德潜作诗特别重视格律声调,开创“格调派”。

19.清代影响最大的一个散文流派是桐城派,鼐是这一流派的代表。

20.近代诗人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表达了诗人对社会沉闷压抑的不满,对变革的期待。

二、默写题1.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作者清照2.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作者王安石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作者轼4.朱门沉沉按歌舞,既马肥死弓断弦。

作者陆游5.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作者夔6.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作者关汉卿7.风一更,雪一更,晤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作者纳兰性德8.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作者黄景仁9.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作者汤显祖10.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