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东欧剧变的原因及教训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原因教训和启示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原因教训和启示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是20世纪末重大的历史事件,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原因、教训和启示如下:原因:1.政治体制的失败:苏联的集权政治体制导致了决策与执行的不协调,阻碍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领导层的腐败、缺乏民主和人权保障,引发了人民的不满情绪。
2.经济崩溃: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长期存在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国家无法满足人民对物质生活提高的要求,导致经济不稳定和社会动荡。
3.民族矛盾的激化:苏联由多个民族组成,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着历史、宗教和文化的差异。
苏联集权体制无法有效解决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导致民族主义情绪的抬头。
教训:1.重视民主制度和人权保障: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表明,民主制度和人权保障是国家稳定和长期发展的基础。
应重视建立有效的制衡机制,保障公民的自由权利。
2.推动经济和市场化:计划经济不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应推进市场经济,注重发展私营经济和鼓励创业精神,提高经济效率和国家竞争力。
3.尊重多元文化和民族平等:不同民族之间的差异是现代社会的客观存在。
国家应尊重多元文化,建立和谐的民族关系,防止民族主义情绪的滋生,为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环境。
启示:1.地区一体化的重要性: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说明,地区一体化必须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
地区之间的政治经济合作可以促进共同发展和稳定,同时减少了国家间可能出现的冲突和矛盾。
2.领导层的廉洁和高效:领导层的廉洁和高效管理对于国家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领导层应以身作则,严格自律,追求对人民负责的执政理念。
3.民主转型的挑战: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显示了民主转型的艰难性。
政府和社会应有耐心和智慧,积极推动民主,同时避免过度急进和暴力冲突。
综上所述,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对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和启示。
通过重视民主制度、推进经济、尊重多元文化和民族平等,我们可以避免类似的历史悲剧再次发生,促进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试述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原因、教训和启示。

试述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原因、教训和启示。
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是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最重要的政治事件之一。
它们的原因非常复杂,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经济问题、政治原因、民主诉求、民族主义和外部压力。
首先,苏联和东欧国家面临的经济问题是导致解体和剧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长期以来,集中经济体制和计划经济模式使得经济效率低下,并导致资源分配不平衡和供应短缺。
此外,由于缺乏市场机制,经济体制对创新和竞争的反应较慢,进一步削弱了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其次,政治原因也是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重要原因。
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政治制度是高度集权的,政权垄断和缺乏真正的政治竞争导致了政府的腐败和无能。
人们对于政府的不满和对权力的渴望逐渐增加,最终导致了政治体系的崩溃。
第三,民主诉求是导致解体和剧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们渴望获得自由、民主和人权的诉求在苏联和东欧国家中越来越强烈。
由于缺乏真正的政治竞争和公民参与机制,人们认为只有通过彻底改革才能实现这些诉求。
第四,民族主义是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苏联的众多民族和东欧各国之间,民族冲突和矛盾成为导致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重要因素。
人们的民族认同在改革开放和自由思潮的激励下日益增强。
最后,外部压力也是导致苏联解体的因素之一。
冷战结束后,西方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进一步渗透到苏联和东欧国家。
西方的民主价值观和自由市场经济模式使得人们对社会主义模式产生怀疑,并进一步加剧了国内改革的呼声。
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给我们带来了一些重要的教训和启示。
首先,集中计划经济模式的局限性和市场机制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得到了验证。
其次,政治制度和政府的腐败是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威胁,需要建立更加透明和民主的政治体制。
此外,民主制度和民主价值观能够满足人们对自由和人权的诉求,激发社会的创新和发展。
最后,民族问题需要得到妥善处理,以确保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总的来说,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是复杂的历史事件,其原因包括经济问题、政治原因、民主诉求、民族主义和外部压力。
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的原因与影响

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的原因与影响1989年至1991年期间,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发生,对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一次元剧变从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解构了东欧社会主义阵营,重新定义了国际关系格局。
本文将探讨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原因,并分析这一事件对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冲击。
一、苏联解体的原因1.1 经济衰退及体制腐败苏联自1950年代起经济增长逐渐趋缓,衰退的经济情况导致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社会不满情绪逐渐增长。
同时,苏联的拖延反腐败行动导致了体制腐败的恶性循环,这加剧了人民的不满情绪。
1.2 民族矛盾激化苏联是一个由多个民族组成的大国,各民族之间存在激烈的民族矛盾。
部分非俄罗斯民族对俄罗斯民族的统治感到不满,并希望实现民族独立或自治。
这些民族矛盾在苏联解体前后不断升级,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1.3 政治体制僵化苏联的政治体制出现严重的僵化问题。
党和国家领导阶层的继任机制几乎没有民主程序,高层官员的晋升倾向于亲信权贵,导致领导层缺乏新鲜血液和改革动力。
政治体制的僵化限制了改革和调整的进行,最终加速了苏联的解体进程。
二、东欧剧变的原因2.1 民主浪潮与希望的光芒20世纪80年代,东欧地区爆发了民主浪潮。
苏联以及东欧国家的公民普遍渴望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不再接受共产党的专制统治。
他们对西方民主模式的向往,激发了对政府改革的要求,推动了东欧剧变的发生。
2.2 共产主义体制的失误共产主义体制的弊病和限制在东欧国家逐渐显露。
中央集权制度在经济上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低下;政治上导致了民主权利的剥夺和官僚主义腐败;社会方面导致了社会不平等和公民的权益被侵犯。
这些问题加剧了国内民众对民主和改革的呼声,同时削弱了共产党的合法性。
2.3 部分国家的经济危机东欧一些国家在1980年代后期面临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高通胀、失业率上升和经济衰退都导致了人民的困境,促使他们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质疑进一步加深。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原因和教训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原因和教训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曾经霸极一时的社会主义大佬土崩瓦解。
究其原因,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导致了苏联的瓦解。
苏联的剧变是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内因是苏联国内各种矛盾的发展和激化,外因是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
但和平演变之所以奏效,关键原因还是出在苏联内部,正是因为苏联传统模式已经过时又迟迟得不到更新,进而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社会内部危机日渐加重。
再者,苏联共产党的改革推行了错误的路线,导致了改革的失败。
在苏东剧变中,以戈尔巴乔夫“新思维”为代表的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迅速泛滥,是与帝国主义长期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分不开的。
苏东剧变中起来积极开展夺权斗争的反对派,没有一个不是在西方国家支持和资助下得以发展壮大的。
苏东政局的剧变,就是在西方帝国主义的策划和干预下,在党内修正主义与党外反对派相互勾结的情况下发生的。
曾是苏联持不同政见者的季诺维也夫在1991年9月苏联即将解体时指出:“没有西方的支持,戈尔巴乔夫分子以及激进分子恐怕连一个月也坚持不了。
他们之所以能维持下去,只是因为他们按西方的意志行事。
”而这个庞大国家的内部,更是腐朽不堪。
党内腐败严重,民主集中制原则遭到严重破坏,没有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同党内外各种错误思想作斗争,结果使许多党员和党员干部动摇了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使党内思想混乱,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失去了信心和希望。
再加上西方“和平演变”的全面攻势,苏联在内忧外患中解体。
另一方面,苏联的剧变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
历史的原因是深层的基础性的东西,而现实原因则是直接的导火线。
历史原因包括过时的僵化的经济体制与当代科技发展的内在要求之间的矛盾;严重的官僚主义与广大干部和群众之间的矛盾;霸权主义的外交政策和人民之间的矛盾。
现实原因是苏联共产党把体制改革变成了社会制度的转轨,即执政的共产党在改革中的路线失误,就成了苏联剧变的直接原因。
东欧剧变的原因和影响

东欧剧变的原因和影响在二十世纪末,东欧国家发生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政治变革,这场变革被称作东欧剧变。
这场政治变革不仅仅改变了东欧国家的政治制度,也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东欧剧变的原因和影响。
一、原因东欧剧变的原因主要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经济因素在1980年代,东欧国家的经济状况非常不乐观。
这些国家的GDP远低于西欧和北美的发达国家。
加上政治制度的封闭性和僵化性,导致经济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这使得东欧国家的民众开始质疑现有的经济体制,并呼吁改革。
2.政治因素东欧国家在二十世纪中期都曾经历过社会主义革命。
但是,封闭的政治制度导致了社会和经济的停滞不前,使得社会矛盾不断升级。
在这种情况下,东欧国家的民众对政治体制的不满情绪越来越强烈,并呼吁政治改革。
3.文化因素东欧国家在社会主义时期受到了苏联文化和思想的影响,这使得这些国家的文化和思想相对封闭和保守。
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东欧国家的民众开始接触到西方文化和思想,这让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和思想。
这也加速了东欧剧变的发生。
二、影响东欧剧变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政治影响东欧剧变打破了冷战格局,结束了苏联对东欧国家的支配。
东欧国家开始走向民主制度和市场经济,这也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这场政治变革也为全球民主化潮流奠定了基础。
2.经济影响东欧剧变对东欧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这场政治变革让东欧国家开始走向市场经济,结束了半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
虽然过渡期间存在问题,但市场经济让东欧国家的经济增长实现了质的飞跃。
3.文化影响东欧剧变结束了东欧国家长达几十年的文化封闭和思想禁锢,让东欧国家的文化和思想得到了开放和自由的发展。
这也为东欧国家的民主和自由奠定了文化和思想基础。
总之,东欧剧变是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政治变革。
这场变革不仅仅改变了东欧国家的政治体制,也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虽然过渡期间存在问题,但东欧剧变释放出的信仰和热情,让人们相信自由民主制度的力量。
苏联东欧剧变的原因和历史教训浅析

苏东剧变的原因与历史教训浅析一、苏联东欧剧变概述苏联东欧剧变也被成为1989年革命,它是指从1989年到1991年左右,在苏联及东欧各个国家发生的政治、经济制度的根本性的转轨。
苏东各国执政几十年的工人阶级政党丧失政权,推行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制度改变性质,被资本主义制度所代替,苏联、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三国四分五裂、土崩瓦解,作为独立主权的国家已经不复存在,民主德国也与联邦德国合二为一1。
想要了解苏联东欧剧变的原因,首先不得不了解剧变前的世界局势。
1947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刚刚消散,美国和苏联这样两个昔日曾联合起来对抗纳粹的超级大国便开始了对对方的戒备,他们都试图用自己的威力来控制整个世界。
而直接对战意味着全面核战争的爆发,这会带来可能使整个人类毁灭的危险,所以双方都选择了间接对抗的方式——军备竞赛、经济竞争、科技竞争。
自此开始,美国对苏联和其他采用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均采取了敌视态度和遏制政策,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阵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再西欧及大西洋两岸成立,而为了与之形成抗衡力量,苏联将大多数东欧国家集结在一起,建立了社会主义阵营——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
两个组织默认的规则是:只要有一个成员国遭到侵犯,就会被视为对整个组织的挑衅,而遭到挑衅的组织会立即对侵犯来源国发动反击。
冷战局势形成。
在冷战后期,东欧各国在各方面的矛盾日益突出,同时,民主化的思想随着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传入,共产党的地位受到了威胁,而他们一贯的专制政策在群众中也失去了支持力量。
终于在1989年,剧烈的政治风暴席卷了苏联和东欧地区,(原)杰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原)民主德国、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原)南斯拉夫、苏联这9个社会主义国家发生了政局的交替。
群众性的示威游行、罢工数不胜数,各民主政党步步威逼进行夺权,导致共产党在自由选举中纷纷倒台,甚至通过武力冲突,实现了政权的更迭。
面对如此剧烈的动荡,我们不得不去思考,到底是什么力量促成了此次剧变,而我们又能从中获得什么教训与经验。
苏东剧变的经验教训

苏东剧变的经验教训苏东剧变是20世纪最引人注目的历史事件之一。
在苏东,一个个执政党、一个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没有任何有效抵抗的前提下顷刻间轰然倒塌,留给人们无尽的感叹和反思。
一、苏东剧变的原因1、体制僵化、经济衰退是根本性的原因。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和过度集权的体制。
在这种情况下,处在冷战局面中的东欧各国,脱离了本国实际,大多照搬了苏联的经济发展模式,整个社会处于僵化、封闭和麻木的状态。
纵使改革了30年,直到解体,旧体制的基本框架仍几乎原封不动,以军事和重工业为主题的经济方针导致国内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人民生活水平长期低下,导致矛盾不断积累和激化。
直到苏东剧变前夕,苏东各国的经济形势严重恶化。
2、历史问题的沉淀所造成的潜伏危机是苏东剧变的历史原因十月革命开辟了新时代,但是改革本身没有解决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
斯大林的改革模式有其历史的合理性,尤其是在二战期间,对于抗战的胜利起了关键的作用,但是改革却没有适时调整,在社会主义建设上不但没有起到作用,反而被严重扭曲了,从而在整体上减缓了社会主义的发展。
此后几任领导人推行的改革,都没有从根本上脱离原有模式的束缚。
长期冷战思维导致不断扩军备战,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在稳固社会主义国家的同时,却延缓了经济建设、削弱了国力;对社会主义阵营内部推行的霸权主义,导致各国对社会主义丧失信心,严重损害了社会主义形象。
这些问题的长期积累,对东欧各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带来了极大影响,而这些历史问题的积淀造成的苏东社会潜伏的危机,是苏东剧变的深刻的历史原因。
3、西方敌对势力推行“和平演变”战略是苏东剧变的外部原因。
从20世纪50年起,西方国家就没有停止对苏东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他们通过各种手段进行渗透和破坏,最突出也最有效的就是支持这些国家的政治反对势力,从波兰的团结工会、匈牙利的民主论坛,到捷克斯洛伐克的公民论坛,无一不是依靠西方的赞助和扶持下发展起来的。
第六讲 苏联东欧剧变及其教训

二、苏东剧变的原因分析
• 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 (l)历史原因。苏联由于体制上的弊端和 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起来 许多问题和矛盾。 (2)内部原因。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 的错误路线和政策。 (3)外部原因。西方和平演变。
三、苏东剧变应吸取的教训
• 1.执政党建设关系列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 和国家的兴亡。 • 2.改革必须坚持并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 3.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人民 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 4.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 5.要努力解决好民族问题
二、苏东剧变的原因分析
• 李凤林(前中国驻俄罗斯大使、现任国务院发展 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苏共实 际上被广大民众抛弃了。”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工 人阶级、先进分子都对它寄予厚望,但苏联社会 主义实践的结果却令人失望。”他进而指出: “为什么苏联没能实现十月革命的理想,未能满 足人们对和平、土地、面包、自由的要求?我们 应该从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失败中吸取什么教训? 值得每一个共产党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 者思考。”
二、苏东剧变的原因分析
• 5)“经济没搞好说” 。首要的决定因素是在苏 美竞赛中失败了,特别是在最近的技术革命期间, 苏联的中央集权经济不能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经 济并驾齐驱。 • 6)“斯大林模式说”。这种说法认为苏联演变是 实行“斯大林模式”的结果,苏联高度集中的政 治经济体制窒息了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阻碍 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 • 7)“错误路线说”。该观点认为苏联演变的决定 性因素是党的主要领导人推行错误的“改革”路 线,即所谓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把 国家引上了资本主义复辟的道路。
二、苏东剧变的原因分析
• 摘自经济学家黄苇町 :对苏共亡党的原因,我国 理论界已谈得很多,如帝国主义的颠覆破坏和和 平演变活动;苏共长期拒绝改革开放,坚持高度 集中的计划体制导致的经济停滞和落后;还有后 来推行错误的改革路线,背弃马克思主义原则, 削弱党的领导等等。但还有一个不能忽略的重要 事实,人们谈得相对较少,即苏联共产党不仅被 国内外的反共势力搞垮,还被她一直代表的工人 阶级和苏联人民抛弃。而这后一点,是导致苏共 亡党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联东欧剧变的原因及教训被人称之为历史之谜”的苏东剧变至今已时过近20年。
在苏东,一个个执政党、一个个社会主义国家,怎么会在未作任何有效抵抗的情况下,就自行覆灭了呢学术界有人把决定性原因归结为经济因素,有人断言政治因素是最重要的原因,也有人认为体制问题是根本原因,有人认为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即僵化的苏联模式的弊端是根本原因。
以上观点都有失偏颇。
在总结苏东剧变的历史教训时,学术界同样也存在不同的看法和争论。
对此,我们只有站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上来看待和分析,才能得出科学的、有价值的结论。
这篇论文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苏东剧变的原因;第二部分是苏东剧变的教训与启发。
一、苏东剧变是多种因素形成“合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任何重大的社会变迁和历史事件,都是一种“合力” 的结果。
作为20 世纪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苏东剧变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原因;既有内部原因,又有外部原因;既有直接原因,又有根本原因。
因此,我们应该进行客观的、历史的、全面的、辨证的分析。
当然,强调全面分析不是不分重点,强调诸因素综合作用,不是不讲主次,而是要分析其中哪一个是关键的、决定的因素,从中找出根本原因。
这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l、西方敌对势力推行“和平演变” 战略是苏东剧变的外部原因。
从20 世纪50 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就采用各种手段,对苏东国家推行“和平演变” 战略: 他们利用人员往来,“以接触促演变”;利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以维护“人权” 为名,干涉社会主义国家的内政;大力扶植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反对派组织,支持他们搞动乱,乱中夺权;利用经济贸易和援助,对社会主义国家施加压力,迫使其作出政治上的让步,等等。
在上述手段中,最突出的就是支持这些国家的政治反对派。
东欧国家的反对派,从波兰的团结工会、匈牙利的民主论坛,到捷克斯洛伐克的公民论坛和保加利亚的“生态公开性”组织,无一不是依靠西方的赞助和扶持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如果没有西方敌对势力推行的“和平演变” ,东欧国家不可能发生如此迅速的演变。
在苏联,西方敌对势力也从未停止过支持政治反对派即所谓“不同政见者”的活动。
特别是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随着“ 民主化” 、“公开性” 方针的推行,西方敌对势力支持苏联政治反对派向共产党夺权、颠覆社会主义的活动进一步加剧。
这在1991 年“八·一九事件” 中表现得最为露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明目张胆地从各方面施加压力,对“八·一九事件” 的迅速失败起了很大作用。
所以说,西方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对苏东剧变起了催化作用。
2、历史问题的积淀所造成的潜伏危机是苏东剧变的历史原因。
十月革命开辟了新时代,指出了新道路,但革命本身并没有、也不可能同时解决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问题。
“斯大林模式”(即“苏联模式”)是在列宁逝世后经过多年的实践逐渐形成的。
这一模式的形成有其历史合理性,并发挥过重要作用。
但由于其存在的严重弊端在实践中长期得不到纠正,使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原则不仅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反而被严重扭曲变形了,从而在整体上减缓了社会主义的发展。
首先,在思想理论方面,存在着严重的教条主义,使社会主义理论停止、僵化。
其中突出的问题就是忽视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基本前提,将自己定位在各方面都已经比资本主义更高的阶段上。
其次,经济发展战略失当,囿于产品经济,在经济联系中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同时,优先发展重工业、军事工业,导致经济结构畸形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斯大林逝世后的苏联几任领导人,不重视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也不力,官僚主义严重,对干部缺乏监督,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导致严重脱离群众,逐渐失去群众的支持和拥戴。
在民族关系上,大俄罗斯主义根深蒂固,地方民族主义严重,民族矛盾复杂化、尖锐化。
同时,在国际战略与对外政策方面出现严重失误,尽管一度在世界大战可能避免等问题上有过局部性的比较合理的看法,但苏联领导人却热衷于扩军备战,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既延缓了经济建设,削弱了国力,又损害了社会主义的形象。
这对东欧各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带来了极大影响,所有这些历史问题的积淀造成的苏东社会潜伏的危机,是苏东剧变的深刻的历史原因。
3、经济长期没有搞好是苏东剧变的基础性原因。
有资料显示,从上世纪50 年代到80 年代中期这30 年,苏联的国民经济收人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比例一直是在走下坡路,主要是由于经济管理体制和国民经济军事化造成的,而这两者又交互影响。
对此,从赫鲁晓夫到勃列日涅夫一直是改革不力的。
安德罗波夫上台执政的短暂时期,虽然在经济上一定程度做出了进步性改革,但是由于他本人不懂经济,也不热衷经济,所以大体上还是没有改变苏联的计划体制。
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以后,虽然首先推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方案,却没有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而是把改革推进了政治斗争的旋涡,使原来就处于停滞状态下的国民经济进一步走到了崩溃的边缘,从而严重地削弱了社会主义制度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
所以,苏联改革了30 余年,直到解体,旧体制的基本框架仍几乎原封不动,致使矛盾不断积累和激化。
这一时期,东欧国家除民主德国和捷克斯洛伐克外,普遍经济不发达,使人民生活长期处于低水平。
到苏东剧变前夕,苏东各国的经济形势严重恶化,有的国家社会生产已从原来的低速增长变为负增长。
这不仅损害了社会主义的形象,而且导致了群众思想混乱及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信仰危机,为国内外、党内外社会主义敌对势力的进攻及“和平演变” 图谋得手提供了条件,也为戈尔巴乔夫等人的反马克思主义路线提供了温床。
这无疑是苏东剧变的基础原因。
我们之所以说,苏东经济长期没有搞好是其剧变的基础性原因,而不是根本原因,是因为,经济没有搞好,如果党的领导人头脑清醒,路线对头,就可以进行深刻反思,探究症结所在,摸索出一条发展的新路子。
换句话说,如果党的路线正确,即使经济没有搞好也不至于发展到丢掉政权的地步。
甚至可以这样说,苏东的经济还没有恶化到非要更换政权不可的地步。
所以说,如果过分强调经济原因,把苏东剧变主要归因于经济落后和经济建设没有搞好,就会在政治上得出有害的结论。
4、“改革” 变成“改向” 是苏东剧变的直接原因。
苏东各国的改革困难虽多,阻力虽大,但如果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坚持正确的路线和方向,并非找不到一条可行的改革途径,关键在于,戈尔巴乔夫等人的错误路线葬送了改革。
19 8 5 年,戈尔巴乔夫人主克里姆林宫后就推行改革。
但他在执政的6 ~ 7 年中,在如何进行改革,改革的突破点选在何处,沿着什么方向进行改革等一系列问题上犯了重大错误,使改革的性质、方向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以至最后搞得苏联居民面临挨饿的地步,人民并没有从改革中得到实惠,反而怨声载道,对改革失去信心。
经济体制改革受挫,戈尔巴乔夫继而转向搞政治体制改革。
这一政治改革,最初说是为了“ 克服改革障碍机制” ,但很快就变成了对社会主义和整个苏维埃制度的低毁和攻击。
1 98 8年6 月,戈尔巴乔夫在苏共召开第十九次代表会议的报告中强调,“公开性” 、“ 民主化” 和“舆论多元化” 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条件,从而把政治体制改革引人了歧途。
因此,到80 年代末90 年代初,苏共对社会和改革进程的领导权不断削弱直至丧失,导致社会、政治、经济、民族的全面危机和失控,最终解体。
东欧各国的改革,尽管各自的变化过程和方式不尽相同,但他们与苏联一样,大都是朝着放弃共产党的领导、放弃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向发展。
所以显而易见,苏东国家的改革导致了社会主义制度彻底崩溃的悲剧,其直接原因就是苏东国家把“ 改革” 变成了“改向” ,不是“彻底改革旧体制” ,而是“彻底抛弃了社会主义制度” 。
5、执政党的理论和路线错误是苏东剧变的决定性原因。
一个政党的理论、路线和纲领就是一面旗帜。
江泽民指出:苏联东欧之所以发展到今天这样,确有西方敌对势力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因素,但是归根到底,是苏联东欧党的领导者推行了一条错误的路线,错误的方针和政策,严重脱离了群众所造成的。
考察苏东演变的全过程,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决定性原因归根到底是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共领导集团在错误理论指导下推行了一条错误路线—“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背弃了社会主义道路的结果。
而东欧是戈尔巴乔夫推行“新思维” 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的实验田,所以结果是一样的。
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 是什么货色呢一是鼓吹“全人类共同利益高于一切”,“高于阶级利益” ,即“ 世界是一个整体,我们大家都是地球这条船上的乘客,不能让这条船翻沉。
第二条诺亚方舟是不会有的。
”二是宣扬“公开性” 、“ 民主化” 和“舆论多元化” 。
三是建立一个所谓“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并将此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在“ 社会主义”前面加上“人道的” 、“ 民主的” 两个定语,实际上意味着从科学社会主义的立场上倒退到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水平,这是理论上的一个大错误。
戈尔巴乔夫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 经济多元化,鼓励私有制经济发展,放弃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思想、舆论多元化,让马克思主义以外的各种思想和意见自由存在和传播;政治多元化,允许多党制存在。
在苏东各国处于动乱的关键时刻,无一例外地实行了多党制,这个闸门一打开,形势急转直下,立即使党陷人深刻的危机之中。
反对党纷纷出笼,先是要求对话,接下来要求席位,继而通过选举把共产党一个个赶出政坛,自己登台执政,接着就是依靠手中的权力,改变原来的经济基础,使整个国家“ 换了人间” 。
戈尔巴乔夫还荒谬地提出,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极权社会主义”,它使得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形成“垄断” ,因此改革就是要“根本改造整个社会大厦—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 ,“形象地说,要炸毁一切” 。
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抛弃十月革命道路,否定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全面实现资本主义化。
这对东欧各国影响极大。
他把人们的思想搞乱了,把党搞乱了,把反共反社会主义的势力扶植起来了。
所以说,苏东演变的过程,正是共产党自我否定、自我丑化,从而为自我垮台创造了条件。
这是苏东剧变的最根本的内因和本质。
二、从苏东剧变中汲取积极的历史教训1、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实践相结合,注重理论创新。
邓小平在1956 年就说过: “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这句话本身就是普遍真理。
” “离开本国的特点去硬搬外国的东西,这条普遍真理就不能实现。
”事实上,把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决不能丢,否则就丢了灵魂、丢了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