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法事活动——设坛

合集下载

道教礼仪暨道教文化知识培训

道教礼仪暨道教文化知识培训
道教禮儀暨道教文化知识培训
主要内容
一 道教礼仪常识
二 道教常用术语 三 道教常用法器
一 道教礼仪常识
1、进庙门的讲究:
衣冠整洁
须走两边
左入迈左脚
右入迈右脚
门槛中间不可走
一 道教礼仪常识
2、跪拜礼圣的规范动作:
游人,香客先要将身上背的,手里提的包放在 拜垫旁边,然后在神像前左、右两边的蒲团后端立, 默祷所祈之事意,然后行三禮九叩。
三 道教常用法器
6、幢(chuáng)幡:
法坛仪仗常用法器。幢、幡 的区分在于:幢顶有盖,并有执 杆,可以手持;幡顶无盖,有手 持者,亦有悬挂于神像两侧。法 坛设置幢幡主要用于盟天告地、
昭真召灵。也用于供养、严饰 道场。
拱手还礼。 一礼三叩 三礼九叩 经坛法器、香案蜡烛、供奉物品(食品)不
可随意乱动。
一 道教礼仪常识
6、供品的讲究:



供品


二 道教常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术语
1、法事:
就是道教的斋醮(jiao)科仪,俗称 “道场”,谓之“依科演教”。
二 道教常用术语
2、早晚课:
二 道教常用术语
3、开光: 道教仪式之一。开光就是把宇宙中无形的、
三 道教常用法器
5、法剑:
又名“宝剑”、“令剑”、“七星 剑”。在钢铁锻制的剑身两面,各镶有 青铜制的北斗七星图样,靠近剑柄处有 龙、符的图案。道教认为宝剑是斩妖诛 魔的强力法器。也有一种是在剑身上刻 有符咒的木剑,多半使用可以避邪的桃 木雕制,又称“桃剑”。道士在行法时, 也有拿菜刀代替法剑者。
具有无边法力的真灵注入到神像中去,神像也就 具有无边法力的灵性。故而开光是神像被供奉后, 必不可少的仪式。

道教音乐简史

道教音乐简史

道教音乐简史道教音乐是道教斋醮音乐、养生雅乐等音乐的统称。

它的产生和发展与古代祭祀音乐及各地民间音乐有密切关系,因而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斋醮是道教举行祭祷的一个宗教仪式。

何谓斋,道书《云笈七签》卷三十七《斋戒序》说:“夫斋者,齐也。

齐整三业,乃为斋也。

”即使身、口、心均清净,整洁肃穆,以表示祭神的虔诚。

这与《礼心?曲礼上》:“斋戒以告鬼神”,《说文》云:“醮,祭也,或从示”。

战国时楚人宋玉的《高唐赋》有“醮诸神,礼太一”。

《汉书》卷二五《郊祀志》下:“(宣帝时)或言益州有金马碧鸡之神,可醮祭而致”,此种醮祭,为道教所继承。

道教建醮(作法事)要设坛,所谓“坛”,即在平地止,用土筑成高台,经师们在道坛上举行法事。

故建斋和坛醮,又来源於我国古代的坛祭。

道教斋醮时所使用的音乐也承袭了古代的祭祀音乐。

所以,中国早期的祭祀音乐是道教音乐的生成之源。

道教还有自己的音乐理论,见於道教的重要经书——《太平经》和《老子想尔注》等书。

大约成书于东汉顺帝(西元126至144年)的《太平经》(亦称《太平清领书》)对音乐的产生、用乐的目的以至乐律理论等方面均作了较详细的阐述。

自春秋战国时期,阴阳五行学说兴起,古代的音乐理论研究者吸取阴阳五行学说作为音乐乐律理论的哲学依据。

汉末直到北朝是道教音乐重要的创立期。

它发端于“三张”的五斗米道斋醮音乐,经过陶弘景富於创新的改革,再经过陆修静的整理规范,道教音乐便确定了自身的框架。

北魏时,道士寇谦之(365-448)上谷昌平(今属北京市人),早年学张鲁的五斗米道,後又从成兴入嵩山修道。

北魏明帝神瑞二年(415年)寇谦之撰《云中音诵新科之诫》,其中即有道教乐曲《乐夏诵》和《步虚声》,并改以往的直诵为乐诵,以锺、磬、鼓等法器伴奏,成为道教第一部经韵乐章。

至唐代,道教音乐有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唐玄宗和一些音乐家参与道教乐章的创作和演奏,更使期盛况空前。

[资料]斋醮法事

[资料]斋醮法事

斋醮法事是道教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称之为“道教法事”、“道教科仪”。

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服务于社会中广大的信教群众。

道教通过斋醮科仪的形式和内容的结合,来体现道教的教义思想和教徒的信仰行为。

主要表现道,神,济贫救苦等诸方面。

道教科仪中运用了许多的赞颂词章,和具有古老神韵的道教音乐,通过个司职道士形象的表现出来。

斋醮科仪有清醮和幽醮之分。

清醮有祈福请恩,却病延寿,祝国迎祥,祈雨祷晴,解厄消灾,祝寿庆贺等意义,属于太平醮事之类的法事。

幽醮有摄召亡魂,沐浴渡桥,破狱破湖,炼度施食等属于济幽度亡斋醮类的法事。

我道观住观道士均毕业于江苏茅山道院系茅山宗上清派正宗传承。

住观主持宫观教务活动和从事斋醮法事活动。

1.进表科仪进表亦称“化表”“焚疏”。

是道教斋醮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科仪。

大体分三大步骤举行。

第一步为启坛:法师和道众入坛敬香,跪奏祝告,将醮坛幻化为瑶坛仙境。

第二步为请圣:五方神圣降临法场。

第三步为拜表:法师和道众奉请三师相助,行祭礼于司表仙官,以劳仙官递送表文到天庭,然后封表,行送表礼,众法师和道士致谢天神,献供上表结束退堂。

此为上表科仪的核心内容。

通过此科仪,道士将书写信众的名册、祈愿表文呈达天庭,祭告上苍,众圣降临法场赐福延龄,先灵受度。

我道观斋醮科目中的“茅山宗三茅真君天表”极具进表科仪的特色。

2.炼度科仪炼度科仪中《萨祖铁罐施食焰口大法》是一种常用的炼度科仪,另外也有《水火炼度科》也是炼度科仪中的一仪式单元。

举行炼度法事时,通过法师(高功)存想,以神度鬼,使亡魂早升天界,脱离鬼道。

通过道众设坛、请神、安位,收招亡魂至道场中接受救苦天神的“炼度”。

其根本目的是使阴间超升阳间太平,斋主也可在度亡科仪中寄托哀思,将思亲之痛表现出来,以告先人。

炼度科中鲜明的表现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的“忠”“孝”礼仪。

3.上清派早晚坛功课早晚功课是住观道士的每日例行的科仪,在观道士每日卯、酉之时上殿做功课。

早晚唱赞功课经集。

宗教学:道教文化试题预测及答案解析

宗教学:道教文化试题预测及答案解析

宗教学:道教文化试题预测及答案解析1、问答题在家居士怎样供祖师神位?正确答案:这个问题经常被人问起,也就是说在家信道需要供奉祖师么?如果需要该如何供奉呢?这就要看个人的实际情况而定,不能一概而论。

如果住处小或是公共宿舍(江南博哥),当然不便设坛供奉祖师。

可请一张祖师的照片或写一个祖师牌位,在早晚或初一、十五、祖师圣诞日,把祖师的照片或牌位放置在一个合适的位置,不必设置香炉、灯台,也不必供水、果、花、香,仅在神像前礼叩即可。

或者把祖师像请到一个洁净的地方,或夹在书中存放起来。

道法自然,心理长存善念即可,不必强行拘谨。

家中窄小,只一人信道,也当比照在公共场所的办法,以免引起家人的反感。

如果家人能理解并支持,住房又宽裕,可以设神位供奉。

设置神位,应该选择客厅的正位,也就是主人所坐的位置。

神像背不可临窗,面不可对厕所、炉灶或直接对自己的卧床。

应当面对门、窗,阳光充足,使人进门便一目了然。

神像的其他供品要配置合适。

请回的神像大,其他的供品也要相应的大些。

请回的神像小,其他的供品也要相应的小些。

所燃的香,以细清香为原则,香类以自然的檀香、沉香为佳品,不宜用化学香料或动物香料调制而成的香。

家庭可以用电灯代替蜡烛。

应经常清理供桌、香炉、灯台,更换新的供品,每天要早晚一柱香,并要供水,外出之前,或回家之后应在神位前礼叩。

2、问答题四御是哪几位?正确答案:道教信奉的天神。

御,对帝王的敬称。

此指仅次于三清的四位天帝:一,中天紫微北极大帝;二,南极长生大帝;三,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四,承天效法土皇地祗。

《道法会元》称“三清”、“四御”为“七宝”,认为三清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四御是统率天地万神者。

此外,四御还协助玉皇执掌天道。

3、问答题道教关于修道的主张是什么?正确答案:道教追求长生,追求成仙。

4、问答题三茅真君是何来历?正确答案:三茅真君,为汉代修道成仙的大茅君,茅盈、二茅君,茅固、三茅君,茅衷三兄弟,是道教茅山派的祖师。

道教文化

道教文化

道教仪式
• 除了日常的早晚功课,还有大型的功德法事, 除了日常的早晚功课,还有大型的功德法事, • 统称为“斋醮”。“斋”就是齐,祭祀之前, 就是齐,祭祀之前, 统称为“斋醮” 整洁 • 身心;“醮”就是设坛修建祈禳法事。道教斋 身心; 就是设坛修建祈禳法事。 醮 • 又可区分三类:黄箓、金箓、玉箓。黄箓,专 又可区分三类:黄箓、金箓、玉箓。黄箓, • 用于超度亡录;金箓,除了超度外,还包含延 用于超度亡录;金箓,除了超度外, • 寿受生的内容;玉箓,专用于消灾祈福,祈求 寿受生的内容;玉箓,专用于消灾祈福, • 国泰民安。道场以天为计,有一、三、七、四 国泰民安。道场以天为计,有一、 • 十九天不等。 十九天不等。
道教文化
道教概览

道教是中国固有的一种宗教,距今已有 道教是中国固有的一种宗教,距今已有1800 年的历史。 余 年的历史。它的教义与中华本土文化紧密 相连, 深深扎根于中华沃土之中, 相连, 深深扎根于中华沃土之中,具有鲜明的 中国特 色,并对中华文化的各个层面产生了 深远影响。 深远影响。 道教的名称来源,一则起于古代之神道; 道教的名称来源,一则起于古代之神道;二则 起于《老子》的道论,首见于《老子想尔注》 起于《老子》的道论,首见于《老子想尔注》。 道家的最早起源可追溯到老庄, 道家的最早起源可追溯到老庄,故道教奉老子 为教主。但是,一般学术界认为, 为教主。但是,一般学术界认为,道教的第一 部正式经典是《太平经》 完成于东汉, 部正式经典是《太平经》,完成于东汉,因此 将东汉时期视作道教的初创时期。 将东汉时期视作道教的初创时期。
• • • •
宫观是道士修道、祀神和举行仪式的场所。 宫观是道士修道、祀神和举行仪式的场所。道 教另有一些经济组织(如素食部、茶厂等)、 教另有一些经济组织(如素食部、茶厂等)、 教育组织(道学班、道教经学班等)、 )、慈善组 教育组织(道学班、道教经学班等)、慈善组 安老院、施诊给药部等)。 织(安老院、施诊给药部等)。

广西壮族丧葬风俗中的道公、师公信仰

广西壮族丧葬风俗中的道公、师公信仰

在广西壮民族的眼里,葬礼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礼仪,“事死如事生”。

壮民族信仰道(公)教、师(公)教,由道公、师公主持、完成的各种人生礼仪,贯穿了壮民族每个人的一生。

道公、师公信仰是壮民族最基本的传统的民间的信仰。

一、壮族的道公、师公信仰(一)道公的性质、职能、组织形式和教义内容广西壮族的道公不像中原传统的道教徒,在广西壮民族中,从事道公这个行业的多半是半职业性的农民,他们平时下地干活,只有在日常需要超度亡灵、禁压恶鬼和举办丧礼的时候,才作为神职人员出现,举办道场,他们也可以婚娶成家,荤素不忌,只忌狗肉。

他们并不是社会宗教的领袖,也没有在意识形态上脱离社会,他们是普通的社会人,区别于其他的人为宗教的教徒,他们是壮族民间宗教的鬼神代言人。

壮族人民尊敬道公、师公,并信仰他们通天地晓鬼神的能力,但人民并不是教徒。

道公没有成型的宗教组织,没有固定的专门的宗教活动场所,但是他们有临时的宗教活动场所,它的神职人员一般都是专门的,相对固定的,除了师父和徒弟,他们没有更多的级别分类。

法师是通过严格的学习、仪式和考核才具有资格的,他们都是通过后天学习而成为道公的,没有人天生下来就是道公的,一个人在成为道公前,他们要拜师受戒、背诵经文,并用毛笔抄写所有的经文、随师父练习设道场做法事,只有经过了这些过程,他们才能顺利出师。

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并没有年龄限制,有些人是老了之后才开始学,有些人是少年时候开始学,终身以此为生。

道公、师公出师后,要在主持过很多场道场、学过很多经文并在地方上有声望之后,才能带徒弟做师父,他的资格取决于他从事本行业的时间长短,而不取决于年龄。

道公有大量的成文经书,有统一的教义,那些经书教义中虽然有伦理的成份,却并不是主要用来指导人们自身行为的,它们更重要的是能超度亡灵,安抚死者。

(二)师公的性质、职能、组织形式和教义内容师公跟道公差不多,其神职人员也是半职业性的农民,也要经过严格的学习和考核,只是师公在出师前还要学会舞蹈、杂技等“师公”的看家本领。

道教常用称谓、礼仪和节目-王雅军

道教常用称谓、礼仪和节目-王雅军
三清节:冬至日元始天 尊圣诞,夏至日灵宝天 尊圣诞。二月十五道德 天尊圣诞。 三元节:正月十五上元 节(元宵节),七月十 五中元节(鬼节),十 月十五下元节。 此外,正月初九为玉皇 大帝诞辰;三月初三为 王母娘娘诞辰即蟠桃节; 四月十四为吕洞宾祖师 诞辰。
谢谢观赏!
• 建醮:即作道场。 每年清明、农历七 月十五和十月初一 要做道场,为羽化 的道士超度亡灵, 也可以出资请道士 作道场。为羽化 (即死去)的道士 超度亡灵。寻常信 徒百姓为了祛病延 寿、祝寿庆贺或超 度亡灵,也可以出 资请道士作道场。
(三)道教的节目
道教以各位神仙以及各 派祖师的生日为节目, 比较庞杂,每逢节日要 举行隆重的斋醮,有的 还举办庙会集市。
道教常用称谓、礼 仪和节目
旅A1401-王雅军

(一)道教的主要称谓
1:男教徒称道士 2:女教徒称道姑 或女冠 3:道观负责人称 监院和住持 4:教外人对道姑 和道士一般可称为 道长
(二)道教的仪式
·斋醮:亦称斋醮科仪,道教 仪式。道士们身着金丝银线的 道袍,手持各异法器,吟唱着 古老的曲调,在坛场里翩翩起 舞,犹如演出一场折子戏,这 就是道教斋醮科仪,也就是法 事。其法为设坛摆供,焚香、 化符、念咒、上章、诵经、赞 颂,并配以烛灯、禹步和音乐 等仪注和程式,以祭告神灵, 祈求消灾赐福。很有名族特色。

道教“施食”道场中的供品的宗教涵义

道教“施食”道场中的供品的宗教涵义

道教“施食”道场中的供品的宗教涵义道教“施食”道场中的供品的宗教涵义“施食”是道教斋醮道场的一种,其主要内容是由斋主邀请道士设置神坛,摆设供品,由高功法师书写青词表章,诵念咒语,上达告知神灵天尊,祈使斋主的九世父母以及一切亡魂从地狱幽冥中得到解脱,往生天界,脱离苦海。

向神灵祭祀主要敬献的供品有香、花、灯、水、果、斋饭等。

上述六类供品在施食道场中的神学涵义和作用是:香:道教认为,焚香的主要用途有二。

其一是香味,能够调节、净化庙观的空气,有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同时,也能够消除鬼神世界的一切杂秽。

其二,也是最主要的意义。

道教认为,香是做法事道场的道人向神灵沟通的媒介和通途。

也就是说,主持道场的高功法师的存想、意念、祈祷、祝愿、希冀等,都是通过所焚香烟传达给上苍幽冥的。

既然施食是斋主举办的为亡灵超度的道场,那么,高功道人在青词绿章中的咒词、诵词,只有通过香火才能传达到上帝天尊、幽冥鬼魂,斋主的心愿才能实现。

所焚烧的香以檀香、云香、沉香、紫降香、茄兰香等“名贵五香”为主。

点燃时,不得用鼻子闻,也不得把香随意乱抛乱扔,必须按道教焚香的规矩和要求进行。

即先用残香借灯火点着,右手举香,左手护炉,口念咒语,虔心上香。

这样,神灵才能接受。

(萨祖铁罐施食祭炼科范》在讲述香的宗教意义时说道:“五炉初热降真香,传声丹音奏上苍。

法众一声仙梵举,群仙万里彩云祥。

斋主今将香供养,拔度幽魂上天堂。

”“香供养,金鼎放祥光,宝盖氤氲极乐界,祥云缭绕大罗天,呈瑞玉皇前;慈云布,飞下九重天,地府曹僚施法雨,丰都山下降灵烟,香散罪魂愆。

”花:道教追求的终极目标是性命双修,得道成仙。

在出家人看来,神仙天界是同人间、甚至比人间好多少倍的地方,那里依然是鲜花盛开、五彩缤纷的洞天福地,美不胜收,妙不可言。

在施食道场里摆设鲜花,竭力在道场里营造一个与人间一样美丽温馨的氛围,为的是表示斋主对神灵及其居住地方的赞美,以表达对神灵的虔诚崇敬。

只有这样,才能够感动上苍,尽快地把各类冤魂超度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教的法事活动——设坛
道士法事,必设坛。

坛之设,或为雷坛,其目的是为了祈雨;或为蘸坛,这是一种修行。

祷雨之事,原本在儒家祭祀之典中也存在,一般是皇帝亲自至山川坛祭祀。

如洪武三年(1370)六月,因久早不雨,明太祖“素服草履,徒步出谐山川坛,设蒿席露坐,昼曝于日,顷刻不移。

夜卧于地,衣不解带”。

有时祷雨,也采用道教法事。

洪武元年,京师大早,从夏五月一直到秋七月,均无雨。

于是就召道土周玄真在冶城山设雷坛。

先是研朱书铁符,投扬子江中,顿时波涛汹涌。

随后,玄真又夜坐斗下,存神窈冥,绕身达旦。

最后,才握剑上坛,“召风师霆伯誓之。

俄阴云蔽空,大风拔木,雨降如翻盆”。

这种雨又称“法师雨”。

永乐四年(1408)冬十一月,成祖命道录司合天下道士,在朝天宫、神乐观、洞神宫建坛,共祷祀达七昼夜。

成祖自己也“居斋宫,端拨一心,敬戒有严”。

在民间,设坛祈禳也成一时风气。

据史料记载,当时的民间祈被,往往“悬榜高筑坛场,张盖而公行衡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