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法玻璃退火窑辊道传动不同步危害和解决方案

合集下载

浅谈浮法玻璃切割质量改善

浅谈浮法玻璃切割质量改善

浅谈浮法玻璃切割质量改善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各项企业的蓬勃发展,客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对于浮法原片的品质也随之变高,相对应的对于浮法玻璃的切割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影响到浮法玻璃切割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但是不限于玻璃的成分、化学的均匀性、退货质量以及操作手法等。

本文将根据浮法玻璃的状态进行有效的分析,通过对其缺陷表现的形式加以研究,提出相应的措施,希望给予相关企业和单位参考。

关键词:浮法玻璃;切割质量;改善一、引言随着玻璃行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现阶段浮法玻璃的生产线的数量迅速的增加,浮法玻璃的竞争市场也日益激烈,如何更好的降低成本,并且积极的响应市场的号召进行节能降耗,有效的提高玻璃的质量和其切割的质量成为了各个浮法玻璃厂家的追求目标。

浮法玻璃在生产的过程当中会产生的各项质量问题等都是企业质量控制的关键所在,例如切割的尺度不够精准,或者是切割面的质量不够完善,这些都会造成客户投诉的问题出现,从而造成企业经济收益下降和市场竞争力减弱等负面影响出现。

因此,现阶段,如何改善浮法玻璃切割的尺寸精准度,减少玻璃的损失,提高切割面的质量从而满足客户的需求和市场的需要,都成为了目前浮法玻璃行业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提高浮法玻璃切割的尺寸精度1.切割区辊道需要以均匀的速度运行现阶段我国浮法玻璃行业的切割区辊道的拖动主要是由退火窑主传动通过变速齿轮箱带动,以及设独立的变频同步电机拖动两种方式组成。

目前国内使用最多的是第一种方式,但是无论是哪一种方式都需要保证退火窑主传动的运行速度均匀和稳定。

无论最终采取哪一种方式进行拖动,退火窑采用的多是变频同步电机,因此,对于变频器的稳定和质量都必须有一定的保证。

与此同时,相关的工作人员在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注意同步电机的选型功率是比计算的结果大很多倍,所以应当保持辊道速度一致,达到退火窑辊道和切割区辊道的线速度运行稳定,才能给浮法玻璃切割的最终精确度提供基础条件。

浮法玻璃成形缺陷及解决办法

浮法玻璃成形缺陷及解决办法

浮法玻璃成形缺陷及解决办法熔融的玻璃经流道、流槽进入锡槽,在锡槽中成形后由过渡辊台进入退火窑,在这一过程中玻璃液(板)要与闸板、唇砖、锡液、拉边机、保护气体过渡辊台等直接接触,同时与锡槽水包、顶盖砖、底砖等密切相关,很容易形成与成形相关的各种缺陷,包括锡石、锡点(顶锡)、光畸变点(脱落物)、粘锡、虹彩、雾点、气泡等,除气泡之外的可统称为锡缺陷,这些成形缺陷严重制约着玻璃的质量等级与加工性能。

本文对其成因及防止措施作些探讨,以期有助于改善浮法玻璃质量。

1锡缺陷的成因分析1.1锡与锡槽中锡化合物的性质纯净的锡的熔点是232℃,沸点为2271℃,在600~1050℃的温度范围内锡具有较低的熔点和较高的沸点,较低的饱和蒸汽压,同时还具有较大的密度和容易还原的性质,以及锡液与玻璃液之间具有较大的浸润角(175°)几乎完全不浸润等性质,锡用来作为玻璃成形的良好载体。

氧化锡SnO2,密度6.7~7.0g/cm3,熔点2000℃,高温时的蒸汽压非常小,不溶于锡液,正常生产时在锡槽的温度条件下为固体,往往以浮渣形式出现在低温区的液面上,通常浮渣都聚集在靠近出口端。

如果氧化严重,浮渣会延伸很长,容易形成玻璃板下表面划伤。

氧化亚锡SnO,熔点为1040℃,沸点为1425℃,固体为蓝黑色粉末,能溶解于锡液中,SnO的分子一般为其聚合物(SnO)x形式。

在中性气氛中SnO只有在1040℃以上才是稳定的,1040℃以下会发生分解反应。

在锡槽的还原性气氛中SnO可以存在,它往往溶解于锡液中和以蒸汽形式存在于气氛中。

硫化亚锡SnS,密度5.27g/cm3,固体为蓝色晶体,熔点为865℃,沸点为1280℃,具有较大的蒸汽压,800℃时为81.3Pa,正常生产时,在高温区易挥发进入气氛,低温区易凝聚滴落。

1.2锡槽中的硫、氧污染循环氧的污染主要来源于气氛中的微量氧和水蒸汽以及从锡槽缝隙漏入和扩散的氧。

在锡槽工况下,它们使锡氧化成SnO和SnO2浮渣,SnO溶解于锡液和挥发进入气氛,并在顶盖、水包处冷凝、聚集而落到玻璃表面。

浮法玻璃退火产生的缺陷及控制

浮法玻璃退火产生的缺陷及控制

浮法玻璃中退火产生的缺陷及控制河南理工大学张战营一、玻璃的退火玻璃退火的目的是减弱和防止玻璃制品中出现过大的残余内应力和光学不均匀性,稳定玻璃内部的结构。

玻璃的退火可分成两个主要过程:一是玻璃中内应力的减弱或消失,二是防止内应力的重新产生。

玻璃中内应力的减弱和消除是以松弛理论为基础的,所谓内应力松弛是指材料在分子热运动的作用下使内应力消散的过程,内应力的松弛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玻璃所处的温度。

玻璃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由于其导热性较差,在其表面层和内层之间必然产生温度梯度,因而在内外层之间产生应力。

这种由于温度梯度存在而产生的内应力称为温度应力或热应力,此种内应力的大小,既取决于玻璃中的温度梯度,又与玻璃的热膨胀系数有关(玻璃的化学成分决定玻璃的热膨胀系数)。

热应力按其存在的特点可分为暂时应力和永久应力。

暂时应力,当玻璃受不均匀的温度变化时产生的热应力,随着温度差的存在而存在,随温度差的消失而消失,被称为暂时应力。

应力的建立和消失过程。

当制品冷却开始时,因为玻璃的外层冷却速度快,所以外部温度比内部温度低,外层收缩大,而这时内层温度较高,且力求阻碍外层收缩,这样造成玻璃外层产生张应力,内部产生压应力。

在张应力过渡到压应力之间存在着中间层,其应力值为零。

当冷却接近结束时,外层体积几乎不再收缩,但此时玻璃内部仍有一定的温度,其体积力求收缩,此时造成外部受压应力,内层受张应力。

由此可见,在冷却结束时,产生的应力恰好和冷却开始时产生的应力性质相反,两者可以得到部分抵消。

冷却全部结束时,即当玻璃的外层温度和内层温度趋向完全一致时,上述两种应力恰好抵消。

我们称这种应力为暂时应力。

永久应力,当温度消失时(制品的表面和内部温度均等于常温时),残留在玻璃中的热应力称为永久应力,又称为内应力。

玻璃中永久应力的成因,是由于在高温的弹塑性阶段热应力松弛而形成的温度变形被“冻结”下来的缘故。

当玻璃板逐渐冷却到室温均衡时,玻璃中残存的应力实际等于玻璃在高温阶段松弛掉的热弹应力,但方向相反。

浮法玻璃特有缺陷及其预防措施

浮法玻璃特有缺陷及其预防措施

收稿日期:2007-12-11作者简介:禚明(1983-),男,山东省禹城市人,山东轻工业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新型无机功能材料的研究.文章编号:1004-4280(2008)01-0062-03浮法玻璃特有缺陷及其预防措施禚 明,梁忠友,宋秀霞(山东轻工业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济南250353)摘要:主要介绍了浮法玻璃生产过程中的缺陷,例如虹彩、雾点及压裂等,以及减少、防止出现这些缺陷的措施。

并简要介绍了浮法玻璃的发展史。

关键词:浮法玻璃;缺陷;锡;压裂中图分类号:T Q171 文献标识码:AThe unique defection of float glass and its preventive measureZHUO Ming ,LI ANG Zhong 2y ou ,S ONG X iu 2xia(School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handong Institute of Light Industry ,Jinan 250353,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d the defection of float glass from production process ,such as rainbows ,cloud points and com pressive break and s o on.Measures were proposed to reduce and prerent these flaws.This paper als o introduced the history of float glass in brief.K ey w ords :float glass ;defection ;tin ;com pressive break0 引言60年代英国皮尔金顿工业集团在英伦三岛建成世界上首条浮法玻璃生产线,从此先进的浮法玻璃生产工艺很快的取代了传统的垂直引上和平拉法玻璃生产工艺,西方发达国家争相购买其专利技术。

玻璃退火窑传动对退火质量的影响

玻璃退火窑传动对退火质量的影响

玻璃退火窑传动对退火质量的影响作者:刘金玲来源:《中国新通信》 2018年第10期【摘要】如今玻璃工业逐渐开始采用大吨位浮法工艺进行生产,在退火窑内容易产生炸板等很多缺陷。

本篇文章将阐述退火窑传动在不同方面对退火质量带来的影响,分析其具体发生的原因,并对于相关解决措施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退火窑传动辊子安装径向跳动玻璃带质量近些年退火窑在玻璃工业中的利用率不断提高,其造成的质量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为此,工作人员需要对退火窑传动展开检测的工作,了解每一个环节的运行情况,进而分析各种不同因素对其质量造成的影响。

一、辊子重心偏离带来的影响所谓辊子过重主要是指辊子在进行加工的时候,由于技术原因,导致其本身质量存有缺陷,造成其重心发生一定的偏离。

一般而言,只要辊子的偏离幅度处于规定范围内便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但是在进行安装工作时,工作人员必须将所有辊子按照重量将其分类,如果系统整体过于偏向同一位置,则会对传动造成负面影响。

为此,工作人员在进行齿轮啮合的时候,需要根据辊子自身偏重的方向将其分开,角度为180 度或90 度即可,以防任何一边出现过重的情况造成共振。

二、不平行带来的影响2.1 安装要求1 水平度的要求。

一般情况下,单支辊子的水平度误差需要控制在0.2 毫米之内,同时相邻辊子的水平度误差也是如此。

另外,所有辊子内部上母线需要维持在同一个高度,不能出现过大偏差,全长仅允许有略缓的波形存在。

其波峰与标高之间的误差不能高于+1 毫米,而波谷与标高之间的误差不能超过-1 毫米[1]。

2 垂直度的要求。

退火窑内部所有横梁位置的第一根辊子都需要与中心线保持垂直,且垂直度的误差不能超过0.2毫米。

另外,任何两个处于相邻状态的辊子,其中心线位置的平行误差必须控制在0.2 毫米之内。

辊道中认为中心线累积的误差则一定不能超过0.5 毫米。

3 间距以及误差的要求。

所有辊子中心距的误差必须控制在1 毫米的范围内,其中首部辊子与尾部辊子的中心距离误差则需要控制在2 毫米之内[2]。

浮法玻璃成型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1)

浮法玻璃成型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1)

毕业论文(届)题目:浮法玻璃成型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所属系部宋体四号整体居中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17年月日摘要浮法玻璃具有表面整齐、平面度较好,光学性能较强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浮法玻璃具有良好的透明性、明亮性、纯净性,使得浮法玻璃主要应用于建筑门窗,作为天然采光的材料,是一种极富应用的建筑材料。

在浮法玻璃的生产过程中,由于不正当的操作方法和一些异常因素,常常导致事故的发生。

只有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正确合理的分析并且及时做出正确的处理,才能减少和预防事故的发生。

本文主要针对在浮法玻璃成型过程中出现的常见事故进行总结和分析,希望对浮法玻璃的成型操作有所指导。

关键词:浮法玻璃成型过程事故处理目录1 成型过程 (5)2 成型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过程 (5)2.1 调节闸板的断裂 (5)2.1.1 产生的可能原因 (5)2.1.2 处理方法 (5)2.2 流量骤减 (6)2.2.1 故障的产生原因 (6)2.2.2 故障处理 (6)2.3 流量突增 (6)2.3.1 故障的产生原因 (6)2.3.2 故障处理方法 (6)2.4 板下的划伤 (6)2.4.1 故障产生原因 (6)2.4.2 故障处理方法 (7)2.5 玻璃带跑偏 (7)2.5.1 产生的原因 (7)2.5.2 故障处理方法 (7)2.6 锡槽槽内板宽突然变宽 (7)2.6.1 产生的原因 (7)2.6.2 处理方法 (7)2.7 拉边机头漏水 (8)2.8 漏锡 (8)2.9 冷却水包漏水 (8)3 浮法玻璃成型事故与处理方法 (8)3.1 断板 (8)3.2 卷机头 (9)结束语 (9)致谢词 (9)参考文献 (9)浮法玻璃生产的成型过程是在通入保护气体(N2及H2)的锡槽中完成的。

熔融玻璃从池窑中连续流入并漂浮在相对密度大的锡液表面上,在重力和表面张力的作用下,玻璃液在锡液面上铺开、摊平、形成上下表面平整、硬化、冷却后被引上过渡辊台。

浮法玻璃生产中划伤与辊印的讨论_郭防

浮法玻璃生产中划伤与辊印的讨论_郭防

22全国性建材科技期刊——《玻璃》2011年第11期总第242期浮法玻璃生产中划伤与辊印的讨论郭防(信义节能玻璃(芜湖)有限公司芜湖市241000)摘要针对浮法玻璃生产中退火工段的玻璃品质问题,从退火系统的设计、安装、升温、生产到工艺的调整来对划伤和辊印进行讨论。

关键词划伤辊印锡槽退火窑中图分类号:TQ1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987(2011)11-0022-03近年来国内新投产的浮法玻璃生产线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在迅速增加,而很多浮法线在投产初期以及生产过程中受退火窑和渣箱的影响损失玻璃是很惨重的。

特别是玻璃的划伤和辊印对玻璃质量影响较大。

根据本人的实际工作经验,认真分析总结了这方面的技术内容,希望可以和大家分享。

划伤(scratch)是指玻璃表面的机械擦伤,在玻璃的上下表面都可能发生。

其中,上表面划伤多为过渡辊台挡帘高度太低以致接触到玻璃板,或因挡帘下端积聚的SnO、SnS、Sn等与玻璃接触所引起。

外观一般为细小且连续的线状擦伤;下表面划伤为连续性擦伤。

主要因为锡槽出口唇砖部位有碎玻璃、耐火材料碎块、氧化锡浮渣太多、出口唇砖损坏,或出口玻璃板温度太高,以至于擦在上面时引起的损伤。

由辊子(包括过渡辊和退火窑辊)表面异常使玻璃板在经过时留在板下的印痕即为辊印(rollerimprints),主要是因玻璃与辊子接触受压产生。

如果辊子表面凹凸不平,自然会将玻璃板压出刻痕。

锡、锡的氧化物及其它浮渣、碎玻璃屑等如果被玻璃带带到辊子上,则会给玻璃造成印痕、划痕或锡渣斑。

导致此类缺陷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原因:①传动系统异常运行,辊子速度忽快忽慢;②辊子弯曲,出现“香蕉辊”现象;③辊子上粘有杂物,损伤玻1 划伤、辊印的机理璃表面;④橡胶辊材质问题,和玻璃表面发生反应;⑤辊子两端不一样高。

(1)设计方面高质量的退火窑和渣箱的设计在玻璃的品质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不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在退火窑的设计方面都可以保证浮法线的正常生产,但在渣箱的设计方面,近10年来其技术都没有显著的改良,对提高生产线的档次,长时间稳定生产品质高的玻璃造成了严重影响。

浅谈辊道窑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缺陷分析及解决办法(全文)

浅谈辊道窑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缺陷分析及解决办法(全文)

浅谈辊道窑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缺陷分析及解决办法(全文)摘要:本文以辊道窑造成产品的常见缺陷进行分析对象,重点针对针孔、清底、釉泡、条纹、氧化铝缺陷、波纹、变形、分层,以及温度控制关键点、空窑处理关键点等窑炉常见问题进行分析;以及如何采取措施对缺陷进行消除,并对常见缺陷提出解决方案,方便窑炉工作者能更好地分析判断缺陷,从而少走弯路并能更快地找出问题加以解决。

关键词:常见缺陷;针孔;分层;空窑处理关键点;变形;条纹;急冷风管1 引言近年来,陶瓷行业飞速发展,陶瓷墙地产品的品种越来越多,规格越来越大,对辊道窑烧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陶瓷已经从低端向高端全面覆盖,从普通瓷砖向微晶砖发展,对于瓷砖方面的研究文章不少,但是对辊道窑调试方面的书籍以及文章较少。

有的文章阐述过于复杂,有时一些简单的调试手段就可以解决,却把调试手段复杂化,对此,本文将对辊道窑一些常见缺陷进行分析和提出解决方法。

2 辊道窑常见缺陷分析(1)针孔产生原因:施釉线不合理;窑炉氧化过快不彻底,过火。

缺陷表现:砖上出现密密麻麻针孔时,表面若不光滑,出现较粗糙,则说明不是过火,而是施釉干湿度不好。

若针孔表面像开了花一样光滑则说明是过火,则降低高温1100~1200℃段2~3℃,若进砖水分过高,则降低窑头温度,提高中段的温度。

(2)氧化铝缺陷特征:落在釉面上是平的,白色。

(3)干燥落渣经常带有水汽;油渍落渣落在面釉时,由于有油渍,釉面会出现分开现象。

(4)青底产生原因:窑炉空窑时间长了之后,由于急冷未正常运行,从而造成了高温区温度过高,坯砖出窑后就会出现青底的情况。

一般窑炉稳定之后青底的情况就会消失。

(5)釉泡釉泡包括凸出釉面的开口气泡与闭口气泡。

造成釉泡的主要根源是来自坯体中的气体。

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可溶性盐类在干燥过程中随水分扩散蒸发,而聚集在坯体的边缘与棱角部位,在较低温度玻化,封闭了表面,阻碍气体逸散,则在这些部位形成一连串小釉泡。

釉料中高温分解物含量过高,釉浆过细、过稠,储存时间过长,有机物腐烂发酵都会导致釉泡缺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浮法玻璃退火窑辊道传动不同步的危害和解决方案摘要:浮法玻璃退火窑辊道的辊子直径通常前端选用的大一些,后端小一些。

经过传动机构,实际线速度会有微小差别,造成前后不同步。

这一微小差别往往被忽视。

本文阐述了辊道不同步造成的危害,提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浮法玻璃;退火窑;辊道;不同步;
前言:退火窑是浮法玻璃生产线中三大热工设备之一,而退火窑辊道则是退火窑的关键设备之一。

退火窑辊道为玻璃的拉引成型提供动力,同时作为输送设备将玻璃带匀速输送到各功能区。

退火窑辊道的辊子由吊挂式轴承支承,通过电机无级调速驱动传动轴,由固定在传动轴和辊子轴端的螺旋齿轮副带动。

所有辊子是通过一个传动站传递动力的,如果各辊子的外皮线速度不一致,必将导致玻璃带与辊子之前产生滑动摩擦,同时玻璃带的运动又会与传动装置产生干涉,对设备传动不利。

1.问题的发现
退火窑辊子的轴端传动齿轮是能过胀套结构与轴头连接的,如果传动扭矩过大齿轮会移位脱出,这也是出于安全考虑的一种设计,是正常现象。

本人在凌源四七五浮法玻璃厂工作期间,在一次齿轮脱出的检修过程中,我们发现齿轮的脱出方向与正常传动可能脱出的方向相反。

这说明这根辊子并不是按理论设计上牵引玻璃带前进,而是由玻璃带反拖运行的。

这一发现立刻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进而对整个辊道装置进行了检查。

辊道前端的一段是直径305mm的辊子,后面一段采用的是直径216mm的辊子。

结果发现216区段的传动副的间隙方向都与理论设计相反,越往末端越严重。

2.问题的分析
经过查阅设计图纸,和实际测量得出如下数据:传动轴上的齿轮齿数z1=23,305mm辊子的齿轮齿数z2=55,216mm辊子的齿轮齿数z3=39。

这样305mm与216mm辊子的线速度比值为=1.00126。

误差率为0.126%,前端辊子线速度大于后端辊子。

此误差相当微小,在设计中可能被忽略。

然而退火窑辊道为实现退火降温功能往往长度达到百米左右。

我们假定216mm辊子区段长度为20米,按0.126%的误差率计算,其累计误差可达25.2mm。

这种误差是从第一个216mm 辊子开始,逐个积累的。

这样会使玻璃带在216mm辊子上滑移。

使本来应该由辊子带运动玻璃带运行的设计变成由玻璃带反推辊子
运行。

作用在每根216mm辊子上的反力等于该辊子受到的摩擦力。

这些反力通过齿轮反作用在传动轴上,由子辊子数目较多,所以作用在传动轴上的反力,也就是传动轴上承受的将会应力很大,如果这种应力大于传动轴之间用于传动的联轴器的设计出力,将会造成传动装置破坏失效。

3.不同步问题对玻璃生产的影响
我们知道,目前浮法玻璃的质量等级分为汽车级,制镜级,建筑级三个级别[1],其中汽车级玻璃等级最高,对细小划伤的要求
很高。

玻璃带在辊子上有相对滑移会使板面产生划伤,如我们计算的结果,在216mm辊子20米长的区段相对滑移就达到了25.2mm,这种影响是很大的。

这是作为我们设备专业的技术负责人分析的结果。

那么与实际生产是否能相互印证呢?我们将此问题向生产工艺技术人员进行了说明。

工艺技术人员告诉我们,目前玻璃生产确有不是原因的划伤。

经过多次组织人员对锡槽出口进行检查,结果没有发现刮蹭,对过渡辊道及退火窑辊道的表面光洁度进行检查,也未发现辊道有划痕,氧化物等。

退火窑内也无堆积碎玻璃。

板面划伤问题成了技术难题,对成品质量影响很大,直接影响企业效益。

经过与我们设备专业技术人员的沟通,大家一致认为辊道不同步是产生板面划伤的重要原因。

4.问题的验证
对问题有了共同的认识,有没有快速便捷的方法来验证这一观点呢。

经过分析,我们提出了一个有效的方法。

退火窑辊道的传动轴是通过键板套筒联轴器将每一段短轴连接在一起的,既然305mm 辊子以后的传动轴已经起不到拉引的作用,我们索性将两种辊子相接段的联轴器打开,这样两个区段的辊子就不会有干涉。

此方案经过领导的批准。

联轴器打开以后,216mm辊子区段是被玻璃带推行的,仍然起不到拉引作用,所不同的是由原来的滚动摩擦和滑动摩擦想结合变成滚动摩擦。

验证结果表明:玻璃板面的细小划伤明显减少。

这就证明了我们对退火窑辊道不同步的判断是正确的。

5.问题的解决方案
5.1 方法一
就按照上述验证问题的方法,取消两种辊子过渡区段的联轴器。

此方法能够起到解决设备不同步,相互干涉的问题。

但是我们知道由于种种原因,可能会出现玻璃带在退火窑内断裂的情况。

如果出现断板事故,216mm区段没有玻璃带的推动将失去动力,断裂的板面会互相推插,造成大面积碎裂,其后果的碎玻璃堆积在退火窑内阻挡玻璃带运行,造成重大事故。

因为长期采用这种方式运行是冒险的行为,不宜采用。

5.2 方法二
辊子都已经安装好,而且窑炉已经启动,按理论计算更换辊子的方法显然是不现实的,如果能通过一种手段使两段辊道都能如理论设计一样为玻璃带提供拉引为是最理想的。

将两个区段断开,在216mm辊子区段增设一个恒扭矩传动站是一种理想的方法,能够保证辊道均匀传动,又能使玻璃带内应该均匀。

但由于新设传动站成本高,加之与生产同时进行的安装难度较大。

所以此方法值得商榷。

5.3 方法三
在两个区段中间加装一个装置,在正常工作时还是让玻璃带推动216mm辊子区段运行,在发生断板事故时又能为辊道提供动力,将断板送出退火窑,是一种相对实用的方法。

能实现这种功能的装置有摩擦式安全器合器和超越离合器两种[2]。

摩擦式安全离合器
是当传动扭矩大于设定值时会产生相对滑移,起到安全的作用。

如果安装在过渡段传动轴上,则玻璃带反拖传动轴时,达到一定力矩会产生滑移,降低阻力,当发生断板时,其摩擦力能够推动辊道前进。

超越离合器如果安装在过渡段上,则是如果玻璃带的速度比传动轴快,离合器就会脱开,慢则正常传动,超越离合器的特点就是哪个半轴的速度快就按哪个半轴的速度动转。

相对比较超越离合器在正常运转时不会有附加反力,而且安装调试简单,故选择超越离合器作为解决问题的首先装置。

结束语:
实际生产中往往会因为一些小的设计偏差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如果设备专业和工艺技术专业的人员共同研究发现,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希望本文能引起相关技术人员的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