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模块一的学习分别听了钱志亮老师《回到原点看人》

合集下载

北京师大回到原点看人

北京师大回到原点看人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钱志亮讲座讲稿[1]回到原点看人讲座简介: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人,教育工作者每天都在和人打交道,但现实中我们并不真正了解人!人是什么?从何处来?父母究竟给了什么?为什么出生之时就与人不同?如何看待我们与他(她)的不期而遇?这些都是我们必须用心来思考的话题。

本讲座将给你带来焕然一新的生命视角与儿童观!一、人是什么?讨论: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问题?教育要做的事情就是缩小人与其他动物的共性、扩大人与其他动物的差异性,这样人就更加远离禽兽、更人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了!⏹使用工具?应用了火?语言交流?大脑思维?群聚分工?创造文化?⏹物理学家说:人是熵的减少者。

熵是用以表示某些物质系统状态和一种量度⏹化学家说:人是碳原子的减少者⏹天文学家说:人是星核的孩子⏹人类学家说:人代表着如下特性的缓慢积累:两足的外表,敏锐的目光,勤劳的双手,发达的大脑⏹考古学家说:人是文化的积累,陶器的创造者,农作物的播种者,书写的发明者⏹心理学家说:人是复杂而非凡的大脑拥有者,具有思维和抽象能力,这种能力压制他从自已的祖先那里继承来的天性和感性⏹社会学家说:人是他所归属的社会的依次更替的塑造者⏹生物学家说:人是动物中的最灵者⏹文学家说:人是唯一知耻或者需要知道羞耻的动物⏹亚里士多德:陆栖两脚的动物⏹《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培根:人不过是自然的仆役和翻译员⏹法国拉美特利:人是一架复杂的机器⏹达尔文:人是由古猿进化来的,是一种高级动物⏹费尔巴哈:人的本质是理性、爱、意志力⏹马克思: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钱志亮:人是有理性精神世界的高级灵长类的动物1.生物属性:先天遗传⏹人是动物演变过来的,因此,人就必然具有动物所具有的特性。

比如新陈代谢(吃喝拉撒睡)、繁衍后代⏹人的自然属性是每个人所固有的人类最原始的自私特性,是每个人生存于这个世界所具有的自我生存、自我保护、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因⏹人的自然属性具体来说有三个属性即贪性、惰性和任性2.社会属性:环境与教育⏹人的社会性完全体现在人的社会关系中。

回到原点看人

回到原点看人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钱志亮讲座讲稿[1]回到原点看人讲座简介: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人,教育工作者每天都在和人打交道,但现实中我们并不真正了解人!本讲座立足人类种群的原点、家族的原点、精卵子结合的原点、脱离母体的原点和教育的原点,透过多学科视角,剖析先天因素对人的影响,旨在呼吁教育工作者要了解生命、敬畏生命、承认差异、恪守良知、不辱使命。

回到人类种群原点——万物之灵的玄妙之处讨论: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问题教育要做的事情就是缩小人与其他动物的共性、扩大人与其他动物的差异性,这样人就更加远离禽兽、更人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了!使用工具应用了火语言交流大脑思维群聚分工创造文化1.生物属性:先天遗传人是动物演变过来的,因此,人就必然具有动物所具有的特性。

比如新陈代谢(吃喝拉撒睡)、繁衍后代人的自然属性是每个人所固有的人类最原始的自私特性,是每个人生存于这个世界所具有的自我生存、自我保护、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因人的自然属性具体来说有三个属性即贪性、惰性和任性2.社会属性:环境与教育人的社会性完全体现在人的社会关系中。

人的社会性表明人不自由的一面,表明人受他人、社会制约的一面人与人通过社会关系联结,构成人类社会。

社会关系的内容是人与人的关系, 每个具体的社会关系都是参与其中的人以利益为核心构成的矛盾体。

每个人都有多种社会关系:家庭关系、生产关系、政治关系等等。

在每个具体的社会关系中,个人与他人、集体、或社会以责、权、利为内容相互协作、相互制约。

每个人在自己多种社会关系中,承担多种社会责任,享受对应权利。

受到多种约束,构成个人完整社会社会生活。

3.精神属性:主观能动性人的精神世界即人的主观世界,有认识、意志、情感、气质、性格、能力、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爱好、兴趣等,人的精神世界有三个领域:科学、艺术、人文。

科学追求的是真,给人以理性,科学使人理智;艺术追求的是美,给人以感性,艺术让人富有激情;人文追求的是善,融理性、感性、悟性于一体,人文中的信仰,给人以悟性,使人虔诚马克思:人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的,人必须靠自己完成自己,必须决定自己要成为某种特定的东西梁漱溟:“人禽何异禽,心为形役;人,形为心役。

“回到原点看人” 观后感

“回到原点看人” 观后感

观“回到原点看人”有感今年,有幸参加了樊城区教育局组织的班主任培训,培训第一天下午,我们聆听了钱志亮教授的讲座——《回到原点看人》。

他的语言幽默,诙谐风趣,生动形象,循循善诱。

整堂讲座充满轻松愉快的气氛,博得老师们的阵阵掌声。

教育是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学校应该是一个让每一位老师生命价值和人生意义得到最大发挥的地方,是让每一个孩子的生命都健康、快乐成长的地方。

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但现实情况恰好相反,我们的教育呈现出更多的是学生的苦学,老师的苦教。

为什么我们的教育追求离我们越来越远?这个讲座带领我们去反思我们的教育行为,让我们对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一、承认差异存在的客观性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应是让每个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不同的孩子获得不同的成功,因为教育的个体存在差异。

“回到原点看人”让我们明白每个孩子从出生就存在差异性,这种差异性造就了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自己,这种差异形成了他们在认知、判断等方面的不同水平。

“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个生命个体”才是教育工作的根本。

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每个人的内心都是向善的,何况是学生,他们是极渴望得到老师表扬的。

我们需要保护他们弱小而脆弱的心灵,对他们做的好的地方,应在同学们面前大力表扬。

相反,如果他们哪方面做的不好,可以在私下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调动他们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发挥他们自己的作用。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根据不同个体的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指导和教育,是我们现在肩负的责任。

努力保留学生的空间,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爱好以及人格,以平等、宽容的态度,积极的与学生一同健康、快乐成长,才是教育的本质要求,才是教育和谐的真谛。

建构我们自己的有效课堂听钱志亮教授讲座心得体会

建构我们自己的有效课堂听钱志亮教授讲座心得体会

建构我们自己的有效课堂- 听钱志亮教授讲座心得体会在2019年的时候,我有幸听到了教育心理学家钱志亮教授的一场讲座,主题是《建构我们自己的有效课堂》。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这场讲座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和思考。

在本文中,我将回顾钱志亮教授的讲座,并从我的体验中提取出几条重要的课堂管理和学习策略来帮助我们建构一个更有效的课堂。

一、学生思维方式的改变钱志亮教授认为,学生思维方式的改变是建构有效课堂的核心。

根据他的研究,大多数学生存在同质性和缺乏自主性的问题,他们在学习、思考和创造上缺乏独特性和个性化。

因此,让学生思维方式发生变化,从传统模式转向更加灵活的思维方式是关键。

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是每一位教师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其中一种方法是通过开放性的问题和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现和思考自己的想法,让他们发现未知的领域和未知的问题,在解决问题和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自主性和思考深度。

在课堂中,钱教授也提到了一些他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例如“自学、自思、自考、自评”。

这些方法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心理状态,从被动学习者转变成主动的自我学习者。

这种学习方式在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以及发展创新思维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作用。

二、探索学科本质,构建知识体系教师在课程设计上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探索学科的本质,分析和构建学科知识体系,以便更好地教授知识和引导思考。

钱志亮教授认为,建立学科核心概念和概念的内部联系是关键,同时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并合理运用这些概念。

在进行知识传授时,教师也应该保持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困难和需要帮助的方向。

例如,钱教授提到,在计算机课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极其繁杂的编程代码,导致许多学生在学习初期就放弃学习。

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分阶段引导学生理解程序语言,帮助他们逐步掌握编程知识。

三、活跃课堂氛围,掌握有效课堂管理策略确定学科本质和构建知识体系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但如何掌控课堂,营造出一个更加活跃的学习氛围同样重要。

这周我继续听钱志亮教授的报告《回到原点看人》。钱教授阐....doc

这周我继续听钱志亮教授的报告《回到原点看人》。钱教授阐....doc

这周我继续听钱志亮教授的报告《回到原点看人》。

钱教授阐述了一个教书育人的道理:感激生存,敬畏生命!珍惜缘分,用心感动!倾心相助,引导生活!激发潜能,促进发展!人的先天能力可以有差异,但做人的标尺应该相对一致。

我很赞同专家观点,教育者一定要从孩子的起点、家长的角度来审视我们的教育观和学生观。

我们面对的是众多个孩子,他们都不是教育者管辖的对象,也不是装知识的容器,每一个孩子都是积极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是正在成长着的人;在父母的心中,每一个孩子都是家庭的100%,都是寄托了父母全部情感和满心期望的宝贵生命。

学生是完整的个体的认识,是21世纪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正确出发点。

一个教育者心中有了正确的学生观,才能有正确的教育行为、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

这次报告,让我深切地体会到了钱志亮教授向每一个教育者发出的由衷呼吁: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差异,包容每一个孩子的个性,接纳和帮助每一个独一无二的孩子。

1、接受差异,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存在的理由。

人是万物之灵。

从每一个孩子在母胎中孕育到呱呱坠地,就有了差异。

这种差异就是孩子无法选择的特性,这种差异造就了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自己,这种差异形成了他们在认知、判断等方面的不同水平。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学生中心论”:把学生的发展视为一种自然的过程,教师不能主宰这一过程,而只能作为“自然仆人”去引导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需要而不能多加干涉。

教师在教学中只应充任“看守者”(watcher )和“助手”(helper),不应站在学生面前的讲台上,而应站在学生背后。

教育的目的就是育人,但不是无视孩子的个性差异,进行整齐划一的训练。

希望教育者不要迷信“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教不好的老师”,不要在主观认识上把教育的影响看得太重了。

“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个生命个体”才是我们倡导的教育观。

我们应该用不同的要求面对我们的孩子,鼓励孩子在一天天进步的过程中感受到成长的愉悦。

2、敬畏生命——每一个孩子来到世上都不易。

9.11回到原点看人钱志亮教授讲稿

9.11回到原点看人钱志亮教授讲稿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钱志亮讲座讲稿回到原点看人——兼与大家讨论人的本质属性讲座简介:借着两千多年前圣哲们的智慧,分析了教育的逻辑起点——人性,从人的本质属性——精神属性出发,提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有人文精神的有人性的人。

教育是通过传承文明使人文而化之,培养人、解放人以改造社会的活动[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传授生产经验、传递社会规范[教育使人获得解放的意识、能力、手段:自我关照、自我呵护、自我救治、自我筹划[教育通过培养的人来改造社会: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教育的逻辑起点在哪里?与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人文学科的逻辑起点一样,教育的逻辑起点在人性假设![性善——扬善[性恶——去恶[善恶兼有——扬善去恶[无所谓善恶——能保证社会无恶?南方释迦牟尼眼中的人性[佛教认为人的本性是清净的、善良的,只是由于种种物欲作祟,致使人的本性遭受蒙蔽走向堕落[只要人信仰佛,加强宗教道德修养,便能去掉蒙蔽,恢复自身固有的佛性,从而在极乐世界得到永生。

[全世界佛教徒约有7亿,占11%西方亚里斯多德眼中的人性[贪性:满足自己生存本能[惰性:贪图享受不劳而获[任性:愿望行为不愿克制西方耶稣眼中的人性[倾向于恶[“原罪”:罪恶的根源在人自身之中,人由于摆脱不了自我中心[人由于以自我为中心或沉溺于物欲当中不能自拔,在精神上陷于无限痛苦的一种内心状态。

它是邪恶的根源,正是这种罪,造成了世间深重的苦难。

人类必须为此承受苦难和痛苦[全世界广义的基督徒近20亿。

占33%东方孟子眼中的人性[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孟子·告子上》[人之初,性本善——存养、扩充、求放心东方文化其他视角的人[墨子素丝论: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故染不可不慎也[荀子性恶论:生而有好利焉…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而忠信亡焉。

寒假学习培训心得体会(14篇)

寒假学习培训心得体会(14篇)

寒假学习培训心得体会(14篇)寒假学习培训心得体会1三天的学生,三天的体验,三天的精彩,三天的收获,三天的重塑,在这难忘的日子里,我们倾听了专家的报告,领会了名师的独特人格魅力。

虽然三天的学习很短暂,但是专家们精辟的论述仍经常回荡在耳边。

这些讲座,或深刻,或睿智,或沉稳,或思辨,无不滋润着我的心田。

专家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学问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我们从专家们的身上学到了做学问和做人的道理。

一、听刘丽博士的《关于园本教研的几个问题》感悟通过讲座教学让我了解了园本教研是以幼儿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为讨论的课题,以一线教师为讨论主体,将幼儿园教育实践活动与教育讨论严密的结合在一起,将讨论成果之间应用于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的讨论活动。

在学习中通过理论的汲取以及实践的例如让我们真正的了解到了真正有用的园本教研是什么?在园本教研中教师及同伴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应当如何组织、实施、应用。

二、听《社会性进展》感悟社会性进展水平直接、极大地影响着个体的胜利和幸福,是儿童进展的动力方面。

讲义中从幼儿园社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意义、方法等方面绽开了叙述及争论。

通过目标、内容及实施方法几个方面让我们了解了其中的内涵。

三、学习谢志东教授的《幼儿园安全治理与幼儿损害事故的处理》感悟在幼儿教育中最让我们担忧的就是幼儿的安全治理问题,消失了事故后我们该如何的去处理。

如何预防事故的发生。

从法制到法治让我们了解了依法治国,通过实例了解了幼儿园和园长在治理中的主要法律权利,学习中我们了解了幼儿园具有招生权、学问产权、著作权、专利权等权利,未成年受教育者也有其主要的法律权利:“学习和进展权、人格尊严不受侵害的权利、未成年人的隐私权、身体安康权、自由权、财产权、学问产权和荣誉权等等”。

实际的案例讨论机争论依据法律让我们教师学会了幼儿人身损害事故的责任分析及防范。

四、听沈心燕教授的《让有效地教学适应和支持幼儿主动学习》感悟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仔细不仔细,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钱志亮讲座学习心得体会

钱志亮讲座学习心得体会

钱志亮讲座学习心得体会篇一:听钱志亮教授讲座心得体会听钱志亮教授讲座心得体会 2012年10月16日,我参加了教育学院组织的骨干教师培训,有幸聆听到钱志亮教授的讲座《教师职业的基本逻辑》,他的个人素质,个人魅力非常值得我们做教师的好好揣摩,好好学习,钱老师的报告主题内容清晰,理论联系实际,从遗传学、心理学、伦理学、宗教学、儒家道家哲学、文字学等诸多方面论述了人的涵义,人的差异,人的教育等内容,这些问题不少都是老师们、家长们非常关心的实际问题;他用幽默、睿智、富有哲理的语言,向我们娓娓道来生命的来之不易,从而引领我们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顺理成章地导出——爱生,导出教育的原点是爱!由爱生而产生的责任。

他的语言诙谐幽默,生动、活泼,幷善于运用各种方式与听者沟通,钱老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大家听起来很舒服、很有感染力,他的论述生动有趣,深入浅出,参与互动,把较深奥的教育方针、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学校文化及管理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能够紧紧抓住我们的兴奋点,吸引在场的每个人,时刻打动我们的心,讲座内容更引发我深深的思考:在当今教育中我们应该做什么,用心走出自己生命的轨迹。

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给学生正确的、饱满的爱,因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我们又有谁能真正做到了呢?有时我们也看不上班上的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有时对那些学习不好的学生也冷言冷语,听了报告后,我会改变这种态度,我会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人都不是完美的。

让我们爱班级内的每一位同学如同爱我们自己!我们应敬畏生命、珍惜生命。

我们应珍惜这份“教育缘”,我们相遇不容易,正如钱志亮教授所说:“五百年修得擦肩过,一千年修来一回眸”。

同时我们更应庆幸我们活着不孤单,我们的身边有好多陪伴我们的人,我们要感谢上苍,让那么多的学生来陪我,我们不但要善待自己的生命,也要善待陪伴我们的人,呵护比我们弱小的生命,因为我们能够因为教育而结缘,这是何等的荣幸。

我们用我们教师博大的胸怀去包容他们、用理智去教化他们、用知识去武装他们、用爱去感化他们,让我们正视差异的存在!让我们珍惜相遇的这份缘,让我们关爱学生,让他们快乐的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模块一的学习,分别听了钱志亮老师《回到原点看人》和沈峰老师的有关备课和听课的讲座,收获颇多。

钱志亮老师从讨论人和动物的区别开始,进入教育的根本属性是缩小人的生物属性,扩大人的社会属性,无限彰显人的精神属性。

由此可见教育在人类社会中是多么的重要,让我觉得能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是多么的自豪,所肩负的责任也是十分重大的。

他从多个角度切入分析了个体差异的形成。

回到了家族原点,剖析了遗传的不可避免性;回到了生命孕育的原点,讲到了一些原本可以避免的一些问题,如孕期药物、营养或辐射影响胎儿的成长等等;回到了脱离母体的原点,在生产过程中迫不得已的无可奈何。

听了以上三点让我明白原来班级里有一些我们眼中的“问题学生”原来是与生俱来的,是无奈的,是可怜的,要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爱的,而不是用冷眼瞧他们。

最后一点,也是让我感触最深的,他讲的是回到教育的原点,告诉我们我们是教育的不同的人,是个体独立有尊严的人,我们不但要关注外在的人,更要关注内在的人。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承认差异的客观存在性,尊重并接纳学生的差异,善于发现并了解学生的学习差异。

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差异,注重人文关怀。

沈峰老师的讲座,让我直面了自己在教育工作尤其是教学这一块上面的不足,她主要讲了备课和听课这两个最容易被我们忽略掉的环节所要注意的地方。

她说老师要教的得法,学生要学的明白,这样考试就能满意了。

备课最好一课要三备:初案,教案,另案。

听课要一课三品:这节课应该怎么上?——知其然;这节课为什么要这么上?——知其所以然;这节课还可以怎么上?——知其未尽然。

从沈老师的讲座中知道了有效教学的条件,有效备课的基础前提是什么,听课要诚心诚意地观摩,要抱着虚心学习、冷静的态度,一边听课并一边分析,这样才能成长。

通过模块一的学习,让我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尽量让自己的教学更成熟一些。

1 /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