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文阅读第二章第4节
必知的语文故事下-第二章

第二章诗海拾珠 2【月落半江水】唐代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任两浙观察使时,奉命到浙东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县)巡察。
路过杭州清风岭,便上去游玩,不觉天色已晚,借住于庙中僧房中。
晚饭过后,一轮明月,悬挂中天,清光四泻,树影婆娑。
高适不觉兴致勃发,便走出庙门赏月观景。
明亮的月光下,白墙黑瓦,树影摇曳,银光闪闪,澄江如练。
时值深秋,山中赏月,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回到房里,高适不觉诗兴大发,提笔在墙上题诗一首:绝岭秋风已自凉,鹤翔松露湿衣裳。
前村月落一江水,僧在翠微闲竹房。
第二天清晨,月落西山,金乌东升,高适离开清风岭,乘船过江时,才发现江水退了很多,从两岸的水痕看,江面只有原来的一半宽了。
此时他才恍然大悟,钱塘江是随潮汐涨落的,月升时江水随潮而进,江面顿宽;月落时,江水又随潮而退,只剩半江。
他在诗中写成“前村月落一江水”,岂不是不合乎真情实景吗?他悔不该把月到中天的江水当成月落的江水写入诗中,但因公务事急只好将此事搁置。
一个月后,公务已完,高适再次路过杭州清风岭,他特地到大庙的僧房,正准备修改题诗,谁知抬头一看,不由大吃一惊。
原来那句“前村月落一江水”的“一”字,不知是谁添上几笔,改成“半”字了。
笔迹看来尚新,应该是不久前写的。
高适心中疑惑,不知是哪位高手与之修正,他找人请庙中住持询问。
住持回答说:“三天前,有一个客人路过,看到墙上的诗,就说诗意不错,只是’一’字不如’半’字确切,就提笔把’一’字改了,老僧当时拦他不住,望大人恕罪。
”高适听了,笑道:“他改得恰好!你可知道他的姓名吗?”住持答曰:“老僧也曾经问过,他不肯说。
”高适又问:“他到哪儿去了呢?”老和尚摇摇头:“不知道。
”高适惋惜地说:“可惜我晚来三天,错过良机,遗憾!遗憾!”说罢,就告别老僧,怅然下山去了。
异曲同工半篙流水夜来雨,几点早梅何处春?这两句为金代诗人张桔轩之作,新趣灵动,原本后一句为“一树早梅何处春”,当诗人早春前去梅林游玩发现,最先绽开的仅是一树中的“几点”便将诗句修改了,如此既贴景又动人。
古代诗文阅读第二章第4节

3.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抒情方式:用典抒情
思想感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基础:整合·点拨
4.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
思想感情: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豪情
目 开
法运用皆妙,耐人吟咏。
关
“忆君遥在潇湘月”,诗人将眼前情景推开,以“忆”
字领起,从对面生情,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境界:在不久的将
来,朋友夜泊在潇湘之上,那时风散雨收,一轮孤月高照,
环境如此凄清,行人恐难成眠吧。
考点:体验·解读
第4节
“愁听清猿梦里长”,即使他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
声一声闯入梦境,令他睡不安恬,因而在梦中也摆不脱愁绪。
“醉”字,暗示着“酒深情亦深”。
考点:体验·解读
第4节
“江风引雨入舟凉”,送友人上船时,眼前秋风瑟瑟,
“寒雨连江”,气候已变。次句字面上只说风雨入舟,却兼
写出行人入舟;逼人的“凉”意,虽是身体的感觉,却也双
本 关着心里的感受。“引”字与“入”字呼应,有不疾不徐,
课 栏
飒然而至之感,善状秋风秋雨特点。此句寓情于景,句法字
本
课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
栏
目 请作简要说明。
开
关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 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
考点:体验·解读
第4节
解析 此诗作于王昌龄被贬龙标尉时。
诗的前半写实景,后半乃虚拟。它借助想象,扩大意境,
深化主题。通过造境,“道伊旅况愁寂而已,惜别之情自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
本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课
古代诗歌做题方法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 二章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省份 年份
诗题
作者
体裁
广东 07 08
山东 07
《溪 亭》 《木芙蓉》 《窗前木芙蓉》
《出关》
林景熙
吕本中 (宋) 范成大 (宋)
徐兰[清]
五律 七绝
七绝
08
《画堂春》 秦观(宋) 词
江苏 07 《鹧鸪天·送人》 辛弃(宋) 词 08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唐) 七律
类型分析法。近年来高考试题多取材 于抒情诗。从内容的角度可将抒情诗 分为送别诗、写景诗、咏史诗、咏物 诗、边塞诗或思乡诗、闺怨诗等。不 同类型的诗常常会表现不同的风格, 如山水诗,清新优美;田园诗,恬淡 宁谧;咏史诗,雄浑壮阔;边塞诗,
第二部分 古 代诗文阅读 ·第 二章
诗句分析法。陶渊明《归园田居》 中的“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
意境。意念是诗人心中的念头、志向、情感、情调等,意象是诗人表 意时所借用的形象,意境是造象立意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境是客观的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2 灵活运用常见的古诗鉴赏术语,根据诗歌写了什么、如何写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的思路,准确得体地表述自己“就诗论诗”的结 论。 (1)写了什么: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情)、怀古咏史、即
看作者:(1)由作者确定朝代,了解朝代背景; (2)看作者的创作风格,一是主体风格,如“现实 主义”、“浪漫主义”、“豪放派”、“婉约派” 等,二是个体风格,如屈原的雄浑悲壮、曹操的豪 放磅礴、陶渊明的淡远闲静、王昌龄的雄壮豪迈、 王维的恬淡优美、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沉郁顿 挫、白居易的平易浅近、李贺的雄浑奇特、王安石 的雄健高峻、苏轼的高旷雄健、辛弃疾的豪迈奔放、 柳永的婉约缠绵、李清照的委婉清新、李煜及刘禹 锡的隽永深沉等等;(3)走近作者,了解其生平遭
高三语文二轮考点专题复习课件: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古代诗歌鉴赏 练出高分 考点提升练(二)

百肯花远相相继随开,放,惟争有奇寂斗寥艳孤、馆清月香。扑鼻。点明了告别的地点和季节, 【注】 游丝:蛛丝。 以(乐1)景开衬头哀两情句,描自写然了引怎出样下的文图。景?在整首词
(2中)选有用什了么两作个用传?统意象:“孤馆”和“月”。作者身处旅途,只有
清答冷:的_月__亮__和_孤__馆__相__伴__,__这__恰__恰__与__洛__阳__的__繁_ 华形成鲜明的对照,从 (2)词的最后两句选用了怎样的意象?表达
而了表作达者了什作么者凄样凉的悲心伤情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提升练(二) 分诗体综合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忆秦娥
(南宋)刘克庄 梅谢了,塞垣①冻解鸿归早。鸿归早,凭伊问讯,大梁②遗老。 浙河西面边声悄,淮河北去炊烟少。炊烟少,宣和③宫殿, 冷烟衰草。 【注】 ①垣:矮墙。②大梁:战国时魏国都城,即后来的北宋 都城汴京。③宣和:北宋徽宗年号。
考点提升练(二) 分诗体综合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词的上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词人的情感寄托物是什么?选用这 样的意象有何好处? 答:表__达__了__对___北__方__同__胞__的__思__念__之__情__以__及__无__法__收__复___中__原__的__苦__闷__之__感__。 ___情__感__寄__托__物__是__归__鸿__。__词__人__委__托__北__去___的__鸿__雁__问__候__长__期__处__于__金__人__统_ _治__下__的__宋___朝__遗__民__,__个__中__滋__味__,__难__以__言__表__,__真___是__蕴__藉__深__致__。______ (2)词的下阕,词人展开想象的翅膀,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_词__人__为__我__们__展__现__了__一__幅__山__河__破__碎__图___:__宋__金__前__线__,__边__声__悄__寂__,__ _防__务__废__弛__;__昔__日___大__好__河__山__,__哀__鸿__遍__野__,__了__无__生__机__;___昔__日__繁__华__的__ _宫__殿__,__也__满__目__凄___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第2单元4+长恨歌+演练+Word版含解析

一、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注音有误的一组是()A.骊.宫(lí)悄.然(qiǎo)回眸.(móu)千乘.(shènɡ)B.鼙.鼓(pí) 仙袂.(mèi) 花钿.(diàn) 霓裳..(ní chánɡ)C.钗擘.(bò) 马嵬.(wéi) 阑.干(lán) 迤逦..(yǐ lí)D.参差.(cī) 临邛.(qiónɡ) 人寰.(huán) 绰.约(chuò)解析:选C。
“逦”应读lǐ。
2.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御宇..多年求不得御宇:统治国家B.临别殷勤..重寄词殷勤:情意深厚诚挚C.雪肤花貌参差..是参差:仿佛D.玉容寂寞泪阑干..阑干:眼泪流干解析:选D。
阑干:纵横的样子。
3.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六宫粉黛无颜色..光彩生门户..B.可怜C.云鬓半偏新睡觉..思..D.为感君王辗转解析:选D。
翻来覆去。
A项,古义:美丽的容颜;今义: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
B项,古义:值得羡慕;今义:值得怜悯。
C项,古义:睡醒;今义:进入睡眠状态。
4.从修辞的角度看,和例句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例: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A.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B.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C.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D.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解析:选C。
A项,夸张;B项,对偶;C项和例句一样,都是比喻;D项,顶真。
5.填空。
(1)________________,惊破霓裳羽衣曲。
(2)夕殿萤飞思悄然,________________。
(3)上穷碧落下黄泉,________________。
(4)玉容寂寞泪阑干,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渔阳鼙鼓动地来(2)孤灯挑尽未成眠(3)两处茫茫皆不见(4)梨花一枝春带雨二、阅读鉴赏(一)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专题3 古代诗文阅读1 文言文阅读 第2部分 第4课时 文言文翻译题_八项方针记心间

(二)例析失分答案——规避常犯错误
样 卷 (得分:3 分) 一 减分依据:“初学”一词理解不准,把“初”译为“开始”错;
“专”字没有译出。两者扣 2 分。
样 卷 (得分:2 分) 二 减分依据:“短”译为“去谏言……的坏话”不通,“擅”翻译错
误,扣 2 分。“会使国家变得大乱”不合文意,扣 1 分。
语序调整成现代汉语的语序,使译文通顺。考生在翻译时,需要调整语序 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①状语后置,翻译时要将状语移到谓语的前面; ②定语后置,翻译时要将定语移到被修饰限定的中心语之前;③主谓倒装, 翻译时要将主谓成分颠倒过来;④宾语前置,翻译时要将宾语移到动词或 介词之后。如 2017 年高考语文山东卷的“弗之罪也”,翻译时应将宾语 “之”移到动词“罪”之后。
(2019·全国卷Ⅰ)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参考答案] 于是说贾谊的坏话:“洛阳之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 权力,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
(一)感悟评分细则——培养抓关键点意识
①短(1 分):符合“说坏话”的意思即对。如“诋毁、贬低、诽谤、
3.勿误拆双音节词。古代以单音节词为主,但也有双音节词,不能 拆开。如“土官”就不能拆开。
方针 2 “留”专有名词和熟语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中宗即位,杨再思拜户部尚书,以官僚封郑国公,赐实封三百户。时武 三思将诬杀王同皎,再思与吏部尚书李峤、刑部尚书韦巨源并受制考按其狱, 竟不能发明其枉,致(王)同皎至死,众冤之。景龙三年,迁尚书右仆射。其 年薨。
(二)例析失分答案——规避常犯错误
样 卷 (得分:3 分) 一 减分依据:“或”字未译,句子不通,扣 1 分。第二个“之”
第二章,古诗阅读-老子古诗第二章

“晚云低〞颇具动感,给人以清爽、明快感。
朵朵彩花,非常艳丽。夕阳晚照,栏影斜映于凉池之中,随波荡漾,这是
〔3〕虚实结合,马上写实与想象结合在一起。如李贺的诗句“天河 多么悠然深静的环境呀。词中画面是根据时间的先后,接受视转景移的方
趣、心境乃至创作风格,了解诗人创作诗歌时的时代特点。“知人论世〞 正争着骑一竿竹马,悄悄地去邻居家折花。诗人用典型的动作“争骑〞“偷
应留意两点:
折〞写出儿童好动、淘气的天性,惟妙惟肖,极具情趣。用“竹〞“花〞
〔1〕单项思索。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有利于把握他的写作意图, 写孩子的玩物,示意他们将如竹、如花一样地健壮成长。
或别有所指,或言在此而意在彼。同时,还可以联系诗人的创作风格,如
3.关注对人物描写的侧面烘托。侧面描写是不直接对描写对象进行正
苏轼的豪放旷达,杜甫的沉郁顿挫,李清照的柔婉幽深等。
面描写、刻画,而是描写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或通过其他人物的评价来
〔2〕双向联系。就是要把诗人笔下的“客观对象〞与他的“主观情
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诗人写实中融入自己的想象,将星空描 法,从内向外,由上而下,从室中到水面的空间顺序进行着墨的。③调动
绘得奇妙多姿。尤其后一句,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为画面加进了醉人的 各种感官综合感受。如杜甫的《绝句》一诗:“日出篱东水,云生舍北泥。
声响。
竹高鸣翡翠,沙僻舞�鸡。〞这四句诗描绘了山间村院雨过天晴之后清爽
物象,即饱含诗人主观情感的事物形象。一般来说,物象所蕴涵的情 结,见流水落花而感伤,悲叹的诗篇不在少数。有些诗人因为仕途不得志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二章 课外文言文阅读

第二章课外文言文阅读(一)李存审①出镞②教子李存审出于寒微,尝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
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余。
”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③生于膏粱④,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注释】①李存审:五代时后唐的大将。
②镞(zú):箭头。
③尔曹:你们。
④膏粱:膏,肥肉。
粱,精米。
膏粱,表示精美的食物,指富贵生活,比喻富贵人家。
译文:李存审出生于家境贫寒,地位低微的家庭,他常常告诫自己的孩子说:“你父亲年轻时提着一把剑到乡里去,四十年里面,地位达到将军宰相,这当中脱离危难,险境,得以生存(的情况)不只一次,拔出箭头的也有数百次.”因此将拔出的箭头交给儿子,命令他收藏起来,说:“你们出生在富贵人家,应当知道你父辈是像这样起家的.”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尝.戒诸子(尝试)B.少提一剑去.乡里(离开)C.因.授以所出镞(因此)D.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应当)2.对文本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存审出身寒微,凭借战功官至相位。
B.李存审告诫儿子是因为怕他们忘本。
C.李存审教子的主旨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思想恰好相反。
D.李存审出镞是为了告诫儿子们:今日富贵来之不易,在安逸的生活中不可忘本,要努力有所作为。
(二)顾欢字景怡,吴郡盐官人。
欢年六七岁,父使驱田中雀,欢作《黄雀赋》而归,雀食过半,父怒,欲挞之,见赋乃止。
乡中有学舍,欢贫,无以受业,于舍壁后倚听,无遗亡者。
八岁,诵《孝经》《诗》《论》。
及长,笃志好学。
母年老,躬耕诵书,夜则燃糠自照。
同郡顾恺之临县,见而异之,遣诸子与游,及孙宪之,并受经句。
译文:顾欢字景怡,吴郡盐官人。
顾欢六七岁的时候,父亲让他驱赶田里的麻雀,顾欢作了一篇《黄雀赋》就回去了,麻雀把田里的粮食吃了一大半,父亲很愤怒,要用棍子打他,看见《黄雀赋》就没有打他。
乡里有学堂,顾欢家中贫困不能上学,在学堂墙壁后面倚着听,没有遗漏掉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不要以醉倒为借口不去看花,人生易老,这辈子能 看到几次花开?等到春要归去了,落花满地,绿苔丛生, 再想看就晚了,劝人珍惜美好的时光。
考点:体验·解读
第4节
本 答案 上片描写“莺语”“草色”“微雨”等景物,表现春
课
栏 天开始时的生机与美丽;下片叙写花开易谢、年华易老,感
目
开 叹美景易逝,劝人一醉方休。全词表达了珍惜春光、尽情享
栏 目
加以分析作答。首联,写定林清凉的泉水和空旷的地处所带来
开 关
的好处,山水林壑之美已在不言中;第二联写自己高兴时的脱
屦和敷衾。最后两句抒写自己旷达的胸怀,极富理趣。这样,
再联系背景,抓住作者罢官失意后寄情山水的心理加以分析
“‘悲虫’也会有‘好音’”的原因即可。
答案 诗人罢官后,寄情自然,认为只要超越凡尘,便能
思想感情: 忧国伤时、乱世离愁
本 课
3.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栏
抒情方式: 用典抒情
目
开
思想感情: 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关
4.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
思想感情: 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豪情
5.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抒情方式: 借景抒情 思想感情: 羁旅异乡之苦
第4节
基础:整合·点拨
目
开 生容易答出。回答表达的思想感情应抓住关键词语“贤
关
愚”“谁是”“共一丘”,并联系注释①,进行深入思考。
答案 《孟子》或“齐人有一妻一妾”。表现了诗人对贤愚 混杂、是非不分的世道的愤慨;表现出诗人一种无奈的超脱。
考点:体验·解读
第4节
3.(2011·广东)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第4节
基础:整合·点拨
10.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
本
思想感情: 美好易逝、青春短暂
课
栏 11.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目 开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用典抒情
关
思想感情: 厌恶官场、向往田园山水
12.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抒情方式: 托物抒情
思想感情: 坚贞不屈、爱国不渝
一起,综合考查鉴赏能力。
(2)单项提问——仅就一方面提出问题并要求简要分析。
(3)与评论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把握形式与内容的
关系。
基础:整合·点拨
第4节
基础:整合·点拨
一、思想感情类
(一)掌握抒情方式,积累常见的思想感情
本
古诗的抒情方式有三种: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以及直接抒情与
课
栏
间接抒情相结合。其中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借物(事、人)抒
关
受生命中的美好时光的情感(热爱生活、享受人生的豪放情 感)。(意思对即可)
考点:体验·解读
考点解读
1.考点要求
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本
2.考点剖析
课
栏
本考点可以细化为三个方4节
主旨内容包括意义的表层评价、常识典故传说评价、经 历主张志向评价。
思想感情方面包括富有一贯性的意象评价、情感倾向评 价,要分析评价作品主题的社会意义。
第4节
基础:整合·点拨
第4节
13.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本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
课
栏 思想感情: 关心、同情百姓疾苦,却无能为力的愧疚
注 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
游憩。②仍:又。
考点:体验·解读
第4节
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
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 课
解析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即要在把握全诗内容的基础上
目
开
情,用典抒情等。
关
演练体悟
试指出下面诗句的抒情方式(如是间接抒情,则要指出具体抒情
方式)和蕴涵的思想感情。
1.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抒情方式:_直__接___抒__情_____
思想感情:__年__华__消__逝__、__壮__志___难__酬_______
基础:整合·点拨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抒情方式: 借景抒情
苏轼
本 课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栏 目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开 关
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词的上片重点写景,词的下片则重点抒情,大意
考点:体验·解读
第4节
第 4 节 动人心者,莫先乎情
——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考点:体验·解读
本 真题体验
课
栏 1.(2010·浙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目 开
定 林①
关
[宋]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考点:体验·解读
第4节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
析评价作者对人和事的看法、倾向。分析评价时要针对作者
本 所处的社会现状和作者当时的思想认知范围,客观公平、实
课 栏
事求是,既不能过分地贬低,也不能刻意地拔高。
目 开
3.命题规律
关
(1)综合要求——将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多个因素放在
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
隐居绵山被烧死。
考点:体验·解读
第4节
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用典的出处。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 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
栏 解析 高中教材中有《齐人有一妻一妾》,诗中用典的出处学
6.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抒情方式: 叙事(细节)抒情
思想感情: 离别之苦、不舍之情
本 课
7.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栏 目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
开 关
思想感情: 边关乡愁
8.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
思想感情: 亡国之痛
9.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 思想感情: 蔑视权贵、傲岸不羁
随处寻到自己的快乐,即使悲鸣的虫声也是美妙的音乐。
考点:体验·解读
第4节
2.(2011·江西)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清 明①
黄庭坚
本
课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
栏
目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开
关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②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 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