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三产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五峰县经济现状分析报告

五峰县经济现状分析报告

五峰县经济现状分析报告1. 概述五峰县位于湖北省神农架林区西南边缘,是中国最大的县级行政区。

作为神农架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峰县的经济发展备受关注。

本报告旨在分析五峰县的经济现状,并探讨其发展潜力。

2. GDP与产业结构2019年,五峰县的地区生产总值(GDP)为100亿元,同比增长7%。

产业结构方面,第一产业占GDP比重的10%,第二产业占比45%,第三产业占比45%。

2.1 第一产业:农业五峰县地广人稀,农业是其主要产业。

农业综合开发能力强,土地资源丰富。

主要农产品有稻谷、猪肉、油菜等,其中稻谷产量占全县粮食总产量的70%以上。

近年来,五峰县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与产量。

2.2 第二产业:工业五峰县的工业主要以资源加工制造业为主,包括石材加工、林产品加工、农产品加工等。

其中,石材加工业是五峰县的支柱产业,产品畅销国内外。

此外,五峰县还鼓励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工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2.3 第三产业:服务业五峰县的服务业以旅游业和批发零售业为主。

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九重天景区、天女山景区等知名景点,每年吸引大量游客。

批发零售业发达,县城内商场、超市等零售业态齐全,为居民提供便利。

3. 投资环境五峰县积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一批大型企业和投资项目。

3.1 优惠政策五峰县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税收减免、土地优惠等措施,吸引了一大批项目入驻。

政府还积极引进外资,鼓励外资企业在五峰县设立工厂或办事机构。

3.2 基础设施建设五峰县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交通、电力、通讯等公共设施水平,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4. 发展潜力与挑战尽管五峰县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4.1 产业升级五峰县应加强产业结构的优化,加大对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传统产业向技术密集、环境友好型产业转变。

4.2 人才引进五峰县应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提高人才素质水平,培养创新创业精神,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分宜县2019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分宜县2019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分宜县2019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今年上半年,全县上下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县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经市统计局核算反馈,上半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18.16亿元,同比增长8.2%,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3个百分点,增速排全市第二。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22亿元,同比增长1.8%;第二产业增加值65.53亿元,同比增长8.5%;第三产业增加值49.41亿元,同比增长8.4%。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同期的3.3:55.9:40.8调整为2.7:55.5:41.8。

◆上半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

◆上半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9%。

◆上半年,全县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30.4%。

◆上半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52亿元,同比增长11.5%。

上半年,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13.15亿元,同比下降17.2%,完成年初目标的50.8%。

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82亿元,同比下降40.6%,完成年初目标的46.4%。

税收占比为93%,同比增加了14.8个百分点。

全县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66.5亿元,同比增长1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增长9.7%,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64.5亿元,同比增长19%;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增长11.9%,排全市第一位;外贸出口总额8.94亿元,同比下降12.09%,实际利用外资8136万美元,同比增长4.6%,实际引进省内外资金71.45亿元,同比增长8.5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52亿元,同比增长11.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6471元,同比增长8.2%,农民居民可支配收入6743元,同比增长8.5%。

二、经济运行特点总体来看,全县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延续了平稳发展态势,总体概括为“五稳一优化”。

1、收入结构持续优化。

关于区第三产业发展统计分析

关于区第三产业发展统计分析

关于区第三产业发展统计分析区第三产业发展统计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第三产业在国家经济结构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作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产业在区域经济中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将对某区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总体情况分析根据统计数据,某区第三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占比逐年增长。

以2010年为例,该区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0%,到2019年增长到了55%。

这一数据显示出该区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和重要地位的提升。

同时,该区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持续增加。

截至2019年,该区第三产业就业人数达到50万人,相比于2010年的30万人,增长了近70%。

这一数据说明该区第三产业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对促进居民就业和增加收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产业结构分析在某区的第三产业中,服务业是最主要的部分,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

根据数据,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从2010年的75%增长到了2019年的85%。

这主要是由于服务业的发展速度远远快于其他产业。

服务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成为该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另一方面,制造业虽然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逐年下降,但仍然是该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制造业在该区的就业和产值方面仍然占据重要地位。

该区的制造业集聚区和产业园区逐渐形成,为该区提供了良好的制造业发展环境。

三、发展趋势分析根据数据和趋势分析,可以预测某区第三产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并在区域经济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下面列举几点在该区第三产业发展中的趋势和展望:1.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业将继续成为该区第三产业中的主导部分。

特别是信息技术、金融、文化创意等领域的现代服务业,将成为该区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

2. 制造业升级转型:虽然制造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逐渐降低,但该区将积极引导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化方向发展,提高制造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3. 加强人才培养和创新驱动:为了推动第三产业的持续发展,该区将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并注重科技创新的支持,为第三产业提供更强的创新动力。

2019年1-3月石家庄市国民经济运行简况

2019年1-3月石家庄市国民经济运行简况

2019年1-3月石家庄市国民经济运行简况2019年1-3月,全市经济运行平稳。

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1444.1亿元,同比增长7.5%,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分别为0.3%、4.2%、9.7%。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

其中,轻工业增加值增长4.0%;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3%。

全市主要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完成60.2亿元,同比下降4.9%。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3.6%。

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下降40.1%;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4.0%;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4%。

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3.7%,低于工业投资增速7.8个百分点。

全市亿元以上项目投资额同比增长5.2%。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91.9亿元,同比增长8.6%。

其中,城镇完成598.1亿元,同比增长8.2%;乡村完成93.8亿元,同比增长10.6%。

全市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完成212.7亿元,同比增长4.6%。

其中,城镇完成212.3亿元,同比增长4.6%;乡村完成0.4亿元,同比增长33.4%。

从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分类看,中西药品类、烟酒类、通讯器材类、粮油食品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最快,分别同比增长22.3%、17.4%、15.2%、14.4%、8.6%;石油及制品类、日用品类分别同比增长0.9%、0.2%;饮料类、汽车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分别下降0.5%、4.9%、6.4%。

——全市实际利用外资29028万美元,同比增长41.5%。

其中,外商直接投资28901万美元,同比增长41.2%。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70.1亿元,同比增长17.9%。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54.2亿元,同比增长25.7%。

——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3931.3亿元,比年初增加702.6亿元;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0409.1亿元,比年初增加261.7亿元。

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实证分析

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实证分析

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实证分析论文报告: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实证分析一、引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经济发展的快速发展,我国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越来越明显,如何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国家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通过数据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做出实证分析,以了解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应对之策。

二、经济发展水平5个指标分析1.人均GDP人均GDP是反映地区经济总量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我们从地区人均GDP看出,2019年,广东、江苏、山东、北京、上海是我国人均GDP最高的五个省市。

但是,西藏、青海等少数民族地区人均GDP仍处于较低水平,其差异主要还是来源于经济结构、资源禀赋等因素。

经过对比分析后,发现,较发达省份大部分以工业、服务业为主,而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则以农牧业为主,且拥有的资源禀赋有很大的差异。

因此,针对不同的区域和资源禀赋,需要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

2.城镇化率城镇化率是指城乡人口结构的变化,是地区经济发展结构不平衡的影响因素之一。

当前,我国城镇化率快速提高,截至2018年,全国平均城镇化率为59.58%。

然而,东部地区的城镇化率相对较高,如上海、北京等地片区已经接近九成以上,而西部地区则相对较低,如西藏、新疆等地城镇化率仅为30%左右。

城镇化率的差异主要由以下因素造成:其一是宏观政策的支持力度不同,其二是地区资源禀赋和自然条件限制不同。

在制定新的城镇化政策时,应重视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

西部地区应当更加关注绿色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而东部地区应针对科技创新、文化产业等方面下大力气。

3.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是反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优化结构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我们挑选出接近9个省市, 2019年的三次产业GDP占比情况:广东省第一产业为1.84%,第二产业为43.6%,第三产业为54.56%;北京第一产业为0.04%,第二产业为19.96%,第三产业为80%。

经济运行分析报告范文(共)

经济运行分析报告范文(共)

经济运行分析报告范文(共)经济运行分析报告一、引言经济运行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对于把握经济发展的态势和掌握宏观经济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对某国经济运行进行分析,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二、宏观经济指标分析1.国内生产总值(GDP):GDP是衡量经济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数据分析,去年我国GDP增长率为X%,比上年下降X 个百分点。

这主要是由于X因素的影响,如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外贸形势的不确定性等。

2.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根据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X%,增速较上年略有回落。

这主要是由于国内外投资环境的不利影响和融资渠道的收紧。

3.消费水平: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

根据调研数据表明,去年我国人均消费支出达到X元,与上年相比增长X%。

这主要得益于就业形势的稳定和收入水平的提高。

4.出口和进口:对外贸易是经济国际化发展的重要表现。

去年我国商品出口总额为X美元,同比增长X%;进口总额为X 美元,同比增长X%。

这主要是受到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波动以及贸易摩擦的影响。

5.居民收入:居民收入水平是衡量社会发展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

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X元,同比增长X%。

这主要得益于经济结构调整的成果和就业形势的改善。

三、产业结构分析1.第一产业:去年我国第一产业增加值为X亿元,增长X%。

这主要受到农业生产技术升级和农产品市场需求的影响。

2.第二产业:去年我国第二产业增加值为X亿元,增长X%。

这主要受到制造业发展的拉动效应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推动。

3.第三产业:去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为X亿元,增长X%。

这主要得益于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和消费需求的扩大。

四、经济运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1.结构性问题:经济结构中存在产能过剩、投资过快、消费不足等问题,需要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结构调整,切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河南省驻马店正阳县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情况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河南省驻马店正阳县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情况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河南省驻马店正阳县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情况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序言驻马店正阳县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情况数据专题报告从生产总值合计,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等重要因素进行分析,剖析了驻马店正阳县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情况现状、趋势变化。

借助对数据的发掘及分析,提供一个全面、严谨、客观的视角来了解驻马店正阳县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情况现状及发展趋势。

驻马店正阳县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情况专题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及清洗而得。

驻马店正阳县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情况数据专题报告以数据呈现方式客观、多维度、深入介绍驻马店正阳县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情况真实状况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提供必要借鉴及重要参考。

目录第一节驻马店正阳县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情况现状 (1)第二节驻马店正阳县生产总值合计指标分析 (3)一、驻马店正阳县生产总值合计现状统计 (3)二、全省生产总值合计现状统计 (3)三、驻马店正阳县生产总值合计占全省生产总值合计比重统计 (3)四、驻马店正阳县生产总值合计(2016-2018)统计分析 (4)五、驻马店正阳县生产总值合计(2017-2018)变动分析 (4)六、全省生产总值合计(2016-2018)统计分析 (5)七、全省生产总值合计(2017-2018)变动分析 (5)八、驻马店正阳县生产总值合计同全省生产总值合计(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驻马店正阳县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指标分析 (7)一、驻马店正阳县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7)二、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分析 (7)三、驻马店正阳县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占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比重统计分析 (7)四、驻马店正阳县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 (8)五、驻马店正阳县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 (8)六、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 (9)七、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 (9)八、驻马店正阳县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同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0)第四节驻马店正阳县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指标分析 (11)一、驻马店正阳县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11)二、全省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分析 (11)三、驻马店正阳县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占全省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比重统计分析 (11)四、驻马店正阳县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 (12)五、驻马店正阳县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 (12)六、全省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 (13)七、全省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 (13)八、驻马店正阳县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同全省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4)图表目录表1:驻马店正阳县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情况现状统计表 (1)表2:驻马店正阳县生产总值合计现状统计表 (3)表3:全省生产总值合计现状统计表 (3)表4:驻马店正阳县生产总值合计占全省生产总值合计比重统计表 (3)表5:驻马店正阳县生产总值合计(2016-2018)统计表 (4)表6:驻马店正阳县生产总值合计(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省生产总值合计(2016-2018)统计表 (5)表8:全省生产总值合计(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驻马店正阳县生产总值合计同全省生产总值合计(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驻马店正阳县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7)表12:驻马店正阳县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占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比重统计表 (7)表13:驻马店正阳县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表 (8)表14:驻马店正阳县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表 (9)表16: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驻马店正阳县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同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10表17:驻马店正阳县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同全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7-表18:驻马店正阳县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11)表19:全省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分析表 (11)表20:驻马店正阳县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占全省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比重统计表 (11)表21:驻马店正阳县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表 (12)表22:驻马店正阳县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2)表23:全省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表 (13)表24:全省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3)表25:驻马店正阳县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同全省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4)。

中国近三年数据分析报告(3篇)

中国近三年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摘要:本报告基于对中国近三年(2019-2021年)的经济、社会、科技等领域的数据分析,旨在全面展现中国在这段时间内的发展态势和趋势。

报告将从宏观经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社会民生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为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一、宏观经济1. 经济增长2019-2021年,中国经济总体保持稳定增长,GDP增长率分别为6.1%、2.3%和8.4%。

尽管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但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恢复力。

2. 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逐年提高,2019年达到53.9%,2021年达到54.5%。

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3. 对外贸易对外贸易稳定增长,2019年进出口总额为31.54万亿元,同比增长3.4%。

2020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进出口总额仍达到31.16万亿元,同比增长1.9%。

2021年,进出口总额达到32.16万亿元,同比增长21.4%。

二、科技创新1. 研发投入中国研发投入持续增长,2019年研发投入为2.19万亿元,同比增长10.3%。

2020年,研发投入达到2.44万亿元,同比增长10.3%。

2021年,研发投入达到2.79万亿元,同比增长15.5%。

2.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2021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7.49万亿元,同比增长10.9%。

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生物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等增长迅速。

3. 重大科技成果在人工智能、5G通信、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

例如,我国自主研发的“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实现火星着陆的国家。

三、产业发展1. 互联网产业互联网产业保持高速增长,2021年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务收入达到1.35万亿元,同比增长20.9%。

电商、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等成为新的增长点。

2. 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352万辆,同比增长157.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产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随着现代经济的增长,各种行业层出不穷,简单来说可以概括为三个产业。

现代社会上的第三产业已经越来越崭露头角,许多行业都离不服务,这个产业就是第三产业,也称为服务业。

我们随便进一家商店,他们的服务真的是一流,比产品,比质量,更要比服务。

收集了广州市第三产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广州市统计局初步核算并经广东省统计局核定,20XX年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GDP)18100.41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高于全国(6.9%)和全省(8.0%);比前三季度(8.3%)、上半年(8.1%)、一季度(7.5%)分别提高0.1个、0.3个和0.9个百分点,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

其中第一、二、三次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228.09亿元、5786.21亿元和12086.11亿元,分别增长2.5%、6.8%和9.5%。

产业结构更趋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为1.26:31.97:66.77,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较上年同期(65.22%)提高1.5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6%,首度超过七成。

一、从三大供给看,农业、工业发展稳定,第三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农业生产保持平稳。

20XX年,广州市实现农业增加值246.89亿元,增长2.8%。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市级以上示范社124家和6家。

圆满完成6个名镇和86条名村创建任务,第三批47条美丽乡村试点中的市财政出资项目全面完工。

工业生产稳中提质。

广州市实施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设立工业发展资金支持机器换人等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和工业技术改造。

20XX年,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8712.36亿元,同比增长6.4%,全年增速呈稳中有升态势。

支柱产业带动发展,三大支柱产业总产值9119.25亿元,增长8.7%,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高2.3个百分点。

其中汽车制造业持续回暖,增长6.0%。

汽车产、销分别增长12.0%、14.9%,分别高于全国汽车产、销增速8.7个和10.2个百分点;电子产品制造业保持较好增势,增速达20.6%。

工业结构向高端化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保持高于整体工业的增速,发挥了主导作用。

20XX年,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8%和19.4%,增速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个和12.2个百分点。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11.7%,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

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

国际交通枢纽功能增强。

20XX年,白云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5520.94万人次,位居全国第三位;货邮行吞吐量200.17万吨。

广州港口货物吞吐量达5.20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1759.00万标箱。

旅客周转量、客运量、货物周转量、货运量分别同比增长9.0%、8.3%、4.2%和3.9%。

网购火爆带动快递业务快速发展,快递业务收入占全市邮政业务收入达九成,全年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43.8%。

全年城市接待过夜游客5657.95万人次,同比增长6.2%,旅游业总收入2872.18亿元,同比增长13.9%。

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加大。

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4.2%,居各行业之首。

12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规模扩大,各项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分别为42843.67亿元和27296.1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7%和12.4%。

其中中长期贷款增长23.6%,增势良好。

金融新业态发展势头突显,新增持牌金融机构2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10家,设立和引进互联网金融企业200多家。

二、从三大需求看,投资较快增长,消费保持畅旺,对外贸易取得突破投资较快增长。

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大项目建设和引进力度,着力扩大有效投资。

20XX年,广州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405.95亿元,同比增长10.6%。

全市156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1209亿元。

工业技改投资增势强劲,民间投资活跃,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较快。

工业技改投资增速达51.7%,带动工业投资增速加快,全年工业投资754.78亿元,增长10.2%。

民间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分别为2397.76亿元和2137.59亿元,分别增长35.8%和17.7%,增速分别高于全市投资25.2个和7.1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工业三大支柱产业中汽车制造业投资增长17.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投资增长较快,增速分别为3.1倍、19.9%、17.7%。

消费保持畅旺。

广州市推进重点商圈升级改造,巩固提升批发市场、百货商场等传统业态,积极培育信息、文化、健康、旅游等消费新热点新业态,消费集聚能力不断提高。

20XX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32.96亿元,同比增长11.0%,增幅高于全国(10.7%)和全省(10.1%),其中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分别增长11.2%和9.8%。

网购及与信息消费相关的商品快速增长,限额以上网上商店零售额增长62.1%,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约2.8个百分点;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长43.5%。

对外贸易取得突破。

利用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城市和自贸试验区的政策优势,积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外包、保税物流等新业态,外贸实现创新发展。

20XX年,全市完成进出口总值8306.41亿元,增长3.5%,增幅高于全国(-7.0%)和全省(-3.9%);其中出口总值5034.67亿元,增长12.7%,增幅高于全国(-1.8%)和全省(0.8%);进口总值3271.74亿元,下降8.0%,降幅低于全国(-13.2%)和全省(-10.8%)。

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出口67.5亿元,增长3.7倍,位居全国试点城市第一。

目前,广州跨境电商企业已达777家,其中电商企业630家、物流企业112家、支付企业35家;建成及在建11个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的跨境电商园区。

三、从发展动力看,深化改革催生新动能,民营经济活力增强,创新驱动能力提升深化改革催生新动能。

深化改革、简政放权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

一是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促进大众创业。

新登记企业快速增加,20XX 年,广州市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增长14.9%,其中信息服务业新登记内资市场主体增长99.9%。

二是小微企业释放大能量。

减税降费政策发挥作用,给予实体经济更多金融支持,小微企业保持活跃。

规模以上小微型企业工业总产值4429.84亿元,增长10.5%,快于规模以上工业4.1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23.67%。

三是自贸试验区政策显效。

广东自贸试验区南沙片区挂牌运行,为金融、贸易等领域制度创新和开发开放带来新的机遇,政策效应初步释放,新增市场主体5790家,注册资本697.3亿元。

民营经济活力增强。

20XX年,民间投资增长35.8%,快于全社会投资25.2个百分点,比重达到44.4%,占比同比提高8.3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民营工业总产值增长8.2%,快于规模以上工业1.8个百分点,比重达到23.84%。

创新驱动能力提升。

实施财政投入和孵化器双倍增计划,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增强。

20XX年,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增长(8.2%)快于工业平均水平(6.4%),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45.0%)较上年同期提高1.0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3.6个百分点,展示出高新技术产业强有力的带动作用。

全市发明专利申请20XX7件,发明专利授权6626件,分别增长37.7%和44.4%。

四、从质量效益看:财政收入增长较快,服务业企业利润增长迅速,工业企业扭亏为盈财政收支增长较快。

20XX年,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49.09亿元,增长8.5%。

其中税收收入1055.99亿元,增长6.0%。

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6.1%、6.2%、7.7%和19.1%。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28.15亿元,增长20.3%。

服务业企业利润增长迅速。

1-11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利润增长36.1%。

其中商务服务业行业增长31.0%,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0.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营业利润扭亏为盈,以上三个行业合计实现营业利润占比超七成。

工业企业扭亏为盈、亏损面收窄。

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956.34亿元,同比增长1.0%。

企业亏损面为20.10%,比前三季度收窄2.85个百分点。

其中汽车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超百亿。

五、从民生改善看,消费价格保持平稳,就业形势稳定,民生投入持续加大,居民收入稳定增加消费价格保持平稳。

20XX年,广州市城市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7%,为20XX年以来最低;其中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分别上涨0.5%和4.3%。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和购进价格(IPI)分别下降3.2%和6.3%。

就业形势稳定。

广州市实施促进就业措施,20XX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7.47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8.04万人,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2%,控制在3.5%的目标以内。

民生投入持续加大。

20XX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财政支出有力保障民生支出,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分别支出289.41亿元、203.43亿元和133.87亿元,分别增长26.4%、36.1%和15.1%,合计占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36.26%,较上年同期提高1.80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稳定增加。

根据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20XX年,广州城市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6735万元和19323万元,同比分别增长8.8%和9.4%,增速与GDP增长同步。

临近年末,股市却遇“多事之秋”。

从经济角度看,股市面临着这样几个问题。

经济数据疲弱,难免使得投资者看高股市的底气不足。

海关总署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前11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2.08万亿元,同比下降7.8%。

其中,出口下降2.2%,进口下降14.4%。

从11月当月看,出口同比下降3.7%,连续5个月负增长;进口同比下降5.6%,连续13个月负增长。

出口下降说明国际需求疲弱,进口下降说明国内需求不足。

不过进口的降幅甚于出口的回落,所以我国今年以来取得3.34万亿元贸易顺差,11月贸易顺差是3431亿元。

最新公布的11月CPI同比上涨1.5%,环比持平;PPI同比下降5.9%,环比下降0.5%。

CPI、PPI的一升一降,说明基础工业品产业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消化过剩产能的形势依然严峻。

困扰投资者的还有,中国经济再次步入稳定增长轨道还需要多长时间?20XX年,在出口下滑和投资增速持续回落的作用下,中国经济增长出现超预期下滑,各项指标创数年来新低。

眼下,稳增长的各类措施也进入边际效应递减阶段。

各类政策难以发挥应有的效果,单纯的宏观宽松政策面临失灵风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