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高文自胜
意高文自胜

《今夜月儿圆》案例
3、周易:过中秋时全家团圆,但 年轻人只顾着玩手机,玩Ipade, 作者发出感慨,今夜月儿圆不知 是幸福还是痛苦? (化大为小,见解独特)
《今夜月儿圆》案例
4、鲍一鸣:雾霾影响到了看月亮, 提醒人们关注环保! (关注热点,高屋建瓴)
新颖
应该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不能言,写出人 人心中皆有,而又人人笔下皆无的情理。出奇 制胜,荒谬的合理化,标新立异又入情入理。 简单说就是不要一写母爱,就都是深夜煮牛奶、 医院陪通宵;不要一写起同学便总是闹矛盾后 然后拜拜然后后悔…… 案例爸爸,再婚了,真好!
深刻
所谓“深刻”,是指文章的立意应该是 揭示事物本质的,能使读者深受启发、 深受教育的,或能从平凡的事件中看出 不平凡的思想光辉的,是有深度的,要 大气,不要局限于自我的狭小天地,要 有独特的感受,独特的见解,让人掩卷 沉思的。
案例 “亲爱的同学,是金子在哪里都闪闪发 光,是珍珠在哪里都璀璨夺目,是雄鹰在哪 里都展翅翱翔。当然,是泥土自然就受不了 大浪淘洗,是燕雀自然就不了解鸿鹄之志, 是小溪自然就想象不到大海的广阔。”
《今夜月儿圆》案例
全班有12个同学写得是中秋 过节,月圆人圆,有8位写得是月 圆人不圆,看到圆月思念亲人, 有5位写得是我与父母闹矛盾然后 在月圆之夜矛盾消除。
《今夜月儿圆》案例
伍佳宁:中秋月圆之夜我们一家 团圆聚餐,但吃好饭后总是匆匆 各奔东西,看到电视中的公益广 告,再看看在忙碌的奶奶,我猛 然惊醒,应多陪陪奶奶,失去温 情的月亮还真的圆吗? (推陈出新,标新立异)
《今夜月儿圆》案例
1、葛世聪:月圆人不圆,由月圆 想到那些在外打工的人,想到台 湾与大陆的不团圆,作者感慨小 家不圆,大家也不圆,这今夜圆 圆的月亮,也不见得多圆了。 (反弹琵琶,立意深远)
作文经验:意高则文胜

作文经验:意高则文胜范文一:作文经验:意高则文胜作为一名学生,在平时写作文的过程中,我常常会遇到如何表达自己的问题。
有时候我明明想到了好的话题,却不知道如何组织语言;有时候我明明用了很多华丽的词汇,却收效甚微。
在学习和实践中,我逐渐明白了这样一条道理:意高则文胜。
那么什么是“意高”呢?意高就是对主题深层次的思考和把握。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文学作品或文章的主旨。
其次,我们需要针对主题进行思考,并寻找相关资料,不断增加对主题的理解和认知。
只有在对主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之后,我们才能在文中用更准确的方式来表述自己,让文章更有说服力。
那么如何做到意高?首先,我们需要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吸收知识和思想;其次,我们需要在平时写作中多思考,多尝试,并不断完善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此外,我们还可以在写作中使用一些技巧,例如运用比喻、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来达到更好的表现效果。
关于用词方面,我们需要注重语境,根据情境、人物和事件的不同,选择恰当的词汇,并注意词语之间的搭配和协调性。
同时,我们还可以借鉴一些名家的写作风格和用词方式,例如自己喜欢的作家或作文大师等,来让自己的文章更具有特色。
但是,我们也要注意避免没有实际意义的华丽词汇和长篇大论的句子,这样会让文章显得空洞而缺乏实质。
总之,意高则文胜,我们需要注重对主题的深入思考和了解,同时在用词上注重语境和实际意义,用最恰当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范文二:如何让你的作文意高?在我的写作经验中,我经常会发现自己的作文内容过于浅显,而且思路不够清晰。
于是,我开始思考如何让自己的作文“意高”,让文章更具有说服力和深度。
首先,我们需要对所写主题有充分的认知和思考。
不能轻易地从表面上理解主题,而是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思考,从而找到主题的核心和深意。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读书、观察周围的事物和经验等途径来获得更多的灵感和主题背景。
其次,我们需要在写作中运用一些技巧和方法,例如比喻、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从而让作文更具美感和生动性。
文以意为先,意高则文胜

文以意为先,意高则文胜——高考作文“立意”技巧摭谈“文以意为先,意高则文胜。
”立意是文章写作的核心。
所谓“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和主旨。
意是文章之魂、全篇之纲。
立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文章的成败,决定着其对读者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强弱,显著影响到高考作文得分的高低。
那么,身临考场,面对考题,考生该如何迅速、准确、有效、新颖地进行作文立意呢?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曾经说过这么一段精彩的话:“写作时,要抱住这个题目四面地想,不拘大小,不问次序,想到一点就用三五个字的小标题写在纸上,一直把当时所能想到的意思全记下来为止。
”在我看来,这段话可视为应试作文立意构思的“真言秘诀”。
这段话其实包含三层意思:其一,“抱住题目”,即抓牢作文题目,准确理解题意;其二,“四面地想”,即全方位、多角度辐射地想;其三,迅速记下根据材料联想而得的片断思维(其目的是从中辨别、斟酌、筛选最合适、恰当的立意)。
一般情况下,高考时,在对作文审题之后、立意之前,考生应该思考这样一些问题:①根据作文题目或提示材料能够发散出多少种理解的角度和方向?②题目或材料的各种理解角度中命题者最有可能要求考生写什么?③联系胸中积累的写作素材,看哪一种角度最适合自己?④其他同学可能会选择哪些角度?⑤我的角度比起其他同学是否更紧扣题意、更独特新颖?依次解答上述问题的过程,就是确定文章立意的过程。
文章只求一般立意其实并不难,但是要求高分,“立”出新颖、独特、巧妙、深邃、高远的“意”就不容易了。
以下就来介绍三招行之有效的高考作文立意技巧。
第一招:逆向思维,反弹琵琶谱新曲逆向思维,也称反向思维或求异思维,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现象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
考生在立意时,往往从正面落笔,习惯于沿着常规路线去行走,习惯于传统的观念意识,摆脱不了思维定势。
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往往是拾人牙慧、千人一面,是得不了高分的。
只有当无数人都朝着一个固定的思维方向思考问题时,而你却独自朝相反的方向思索,那么你的文章才能鹤立鸡群、独树一帜!譬如:某年高的作文题是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中考作文考前辅导之意高文自胜 (一)

中考作文考前辅导之意高文自胜 (一)中考作文是许多初中生都非常关注的一个考试,因为作文成绩不仅仅是考试加分的重要途径,更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养的重要体现。
在中考作文考前辅导中,意高文自胜成为了许多考生们选购的好帮手。
意高文自胜是一本中学阶段的作文辅导书,其核心思想是“自己的经历即素材,读懂题目上下文即思路,抓住核心要点即结构,用句入微,舒展情感即语言表达“。
这本书中精选了许多优秀的文章和范文,帮助学生熟悉作文的类型、内容和结构,并提供了许多实用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作文是一门艺术,但也是一门科学。
意高文自胜书中介绍的许多写作技巧和方法都是基于科学原则的,如利用排比、对比、修辞等技巧来表达文章的情感和主题,利用逻辑结构来组织文章的框架和内容等。
这样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在阅卷老师面前获得更高的分数。
除了提供作文写作技巧外,意高文自胜还强调了作文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作者认为,一篇优秀的作文不仅仅要求有良好的结构和语言表达能力,更要求有独立的思考和独特的情感表达。
因此,意高文自胜中也注重培养学生的作文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写作中找到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最后,意高文自胜强调实践和训练的重要性。
作文是一门技能,只有不断练习和反复训练才能得到提高。
意高文自胜中提供了许多写作练习题和范文,让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总而言之,意高文自胜是一本非常实用的中考作文辅导书,其提供的技巧、思路和练习都有助于学生充分准备中考作文考试。
当然,只有通过实践与训练才能真正掌握作文的技巧和艺术,所以在考前辅导中,学生们应该将意高文自胜作为学习的工具,而不仅仅是用来看看的参考书。
文以意为先意高则文胜—浅谈考场作文如何立意

文以意为先意高则文胜—浅谈考场作文如何立意摘要:“文以意为先,意高则文胜”,“意”即文章的中心、主题、意图、意旨,意是文章之魂,全篇之核心,是文章中所有思想、材料的概括和集中体现。
“立意”即确立文章的中心和主旨,立意是文之根本,它直接关系到文章的选材,布局,乃至文章的深度。
缺少立意,文章就是画龙无睛,有形无神。
立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文章的成败,影响到考场作文成绩的优劣。
关键词:考场作文立意意高文胜中考考场作文是短时间内的速成之作,每位考生都希望自己的作文能获得成功,取得阅卷老师的好评。
这就需要考生掌握好应试作文的一些方法技巧,而从文章的立意入手,注意立意的正确、集中、深刻和新颖,不失为赢取高分的佳径之一。
那么,何谓立意呢?立意是指作文时通过审题来确定作文的内容应表达什么意思,即确定中心或确立主题,其中“意”就是指主题或中心,又称主旨。
历来,文人大都重视文章的立意。
清代文学家王夫之说:“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立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唐代大诗人杜牧也说:“以意胜者,辞愈朴而文愈高;意不胜者,辞愈华而文愈鄙。
”立意的高下直接决定文章的优劣。
综观近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佳作,都是在立意上高人一等,体现出文章立意的一些客观规律,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
既然立意直接影响着文章的质量,立意是作文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那么,考生怎样在立意上下一番功夫,才能写出新颖别致、立意高远的作文呢?首先,立意要鲜明正确。
这是写好作文的基本要求,也是评价文章的重要标准。
立意的正确,是指观点要明确,感情要健康,内容要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符合我国基本政治原则。
考场作文应表现积极健康、真诚纯洁的情感和生活态度,体现现代社会和中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反对和批评腐朽和落后,关注社会与国家,展示大自然丰富而美丽的某个侧面。
那些主题庸俗低下、不健康甚至反动的作文,必定会吃大亏。
例如,安徽省有一名考生写了一篇题为《我为懒惰鼓掌》的文章,文中极力鼓吹“我懒情,故我的人生很精彩”的消极论调,尽管文笔流畅,结构严谨,书写工整,但还是无法唤起阅卷老师的好感。
意高文自胜----立意

• 同学们,祝你拥有特殊的慧眼,发现生 活的真谛;拥有善感的心灵,领会生活的 内涵;拥有灵秀的双手,笔下生花。
•
祝你成功
你能指出下列立意有哪些问题吗?
(1)奉献和放弃也是一种幸福
(2)享受也是一种幸福
(3)“生病也是一种幸福,但拥有健康的 身体是最重要的”
(4)“看着那些优等生的日子过得那么紧 张,我想我是无法承受那种奋斗的辛苦和竞 争的压力的,我觉得我的放弃是明智的,本 来放弃也是一种幸福”.
好的立意:
鲜明 正确 深刻 新颖
以小见大法 ,就是以小题材 表现大主题的方法 ,让“一滴水 反应出太阳光,我无憾,因为我们曾 携手共度那一段美好的青春时光; 离别了,我不痛,因为在以后的路 上有你们的温暖祝福;离别了,我 不哭,因为我空想着下一次的美丽 重逢,那时一定有比现在更完善的 你、我、他……离别,也是一种幸 福!
• 面对这则材料,你如何进行开辟和立意呢(可得 到哪些启示)?如何拓宽自己的思路呢?请试一 试吧!
着眼于“人”切入立意
□肯定
人生不能没有爱,小男孩的举动没 有错。 □否定
爱要注意方式。否则,爱会害了人。
着眼于“物”切入立意
• 不经风雨,何以见彩虹?没有磨难,难 以成材。
• 没有打好生命的地基,就无法盖成生命 的大厦。
• 蝴蝶是无辜的受害者,罪魁祸首是那个 小男孩。
要想作文有出色的立意,我们还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
• 1、丰富生活经历、拓宽知识面。 • 2、培养敏锐的视察力。 • 3、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 4、勤于思考。
• ……
寄语
• 生活是一片汪洋大海,浩瀚无际、广阔 无边,教师的指点不过是授予其渡海的船 只,欲济沧海,还需锤炼驾船的本领。
有法意凸显,意高文自胜

有法意凸显,意高文自胜作者:刘凌芝邱德保来源:《作文周刊·八年级读写版》2021年第17期俗话说:“意犹帅也。
”立意的统帅作用表现在它决定了材料的取舍,影响着文章的谋篇布局、表达手法等方面。
因此,立意的高下是决定文章成败的关键。
教师讲坛刘老师:立意非常重要,可某些同学在写作文时,立意却很随意,或者说缺乏一定的技巧。
下面略举几例请大家讨论——①记叙爸爸业余养花入迷的二三事,说明爸爸是个爱养花的人。
(《爸爸的业余爱好》)②除夕夜,我和爸妈不再给奶奶磕头,而是以鞠躬的方式向她老人家致意。
奶奶乐呵呵的,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对奶奶的孝敬。
(《我家的新鲜事》)③谢谢您三年来对我思想上的教育和身体上的关怀,天底下没有谁比您更崇高伟大了。
老师,谢谢您!(《恩师》)④这件事让我长学问了,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长学问,你不长学问就不会进步,就永远长不大。
(《长学问了》)讨论结果:①立意浅表,就事论事;②立意不准,词不达意;③立意过高,情感虚假;④立意不新,平庸冗繁。
刘老师:深化立意需要一定的艺术手段,下面谈几种方法。
1.设置背景。
生活中有些小事看似微不足道,但放在社会大背景下去写,立意就会变得深刻。
都德《最后一课》写的事件就很平常:一位教师给学生上最后一堂法语课,但作者把它放到德国入侵、法国沦陷的背景下写,体现了这位教师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这“最后一课”就显得非同寻常了。
写作时,可有意给故事添上自然背景或社会背景,立意想必会更高一籌。
2.添加配角。
在刻画主要人物的同时,巧妙地添加一两个配角人物,更能深化主题,增强感染力。
《水浒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节中的“店小二”就很有代表性。
金氏父女在鲁达的救助下出走时,店小二赶去拦截道:“郑大官人典身钱,着落在小人身上看管他(金氏父女)哩。
”作者此时将笔微微一宕,插进“店小二”这个人物,从更广阔的范围内揭示了当时恶霸横行乡里、奴才恃强凌弱的社会现实。
3.多角度渲染。
通讯《鞠躬尽瘁》记叙了焦裕禄住院前后几个感人的生活片段,其中有对人物正面的细节刻画,也有侧面渲染:医生一检查“登时怔住了”“掩饰不住内心的焦急”,劝他立即转到省城大医院;大医院医生诊出癌症后,护送人员放声痛哭,拉住医生的手请求他一定要治好焦裕禄书记;还写了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看望等。
意高文自胜——学生期考作文“_____也是一种幸福”例谈作文立意共25页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是一种幸福”例谈作文立意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果溯因法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 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 阅读分析材料中的因果联系,从原 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材料三: 美国阿拉斯加州涅利斯自然保护区内,曾发 生过引狼逐鹿的故事。原先人们为了保护鹿而 把当地的狼消灭了,于是,鹿没有了天敌,终 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十几年后,鹿群由 四百只发展到四万只。然而鹿的体态愚笨,失 去了昔日的灵秀。植物也因鹿的迅速繁殖和践 踏而凋零了。鹿由于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 少动所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于是人们 再次把狼请进来,鹿又奋力奔跑了,保护区恢 复了昔日的勃勃生机。
思考讨论:1.在审题立意的过程中,你运用了上述哪种方法? 2.你的立意是什么?
可立意为: ①与其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 ②治标不如治本 ③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还要找到完善自我 的恰当方法 ④ 赢得社会认同在于完善自己
强化练习三: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19世纪,美国人大量种植从澳大利亚引进的桉树以促进当地的 林业。但后来美国人遭到了报复,以桉树为基础的企业纷纷倒闭。 这种树难于切割和加工:柱子总会沿径向裂开;锯下的板子会弯 曲;裂纹会扩展开来,由于布满莫名其妙的裂纹,因而无法把钢 轨钉上去。桉树在美国生长极快,在3年内,1枚种子会长成直径 24厘米高14米的大树。它吸收邻近植物所需的水分,使其他植物 窒息而死。而在澳大利亚,桉树完全没有上述劣迹。 原来,在澳大利亚,吃叶子的昆虫和一些真菌会减缓桉树生 长速度。当其种子撒布到全球各地时,却把这些天敌留在了家乡。 麻烦在于桉树已经进化得适应这些天敌。在正常的害虫配套下慢 速生长时,桉树的组织才是最优化的。 把澳大利亚一种优质木材变成美国的一种有害树木,原因是 美国的水太好了,本来是栋梁之材的植物也逃脱不了成为废材 的命运。
当断臂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 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他们提出 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 的手臂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 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够取得普 遍的赞赏。
请判断以下立意是否正确:
1.应顺应自然,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 √) 2.残缺也是一种美。( √) 3.只要坚持就能成功。( ) 4.敢于怀疑,敢于大胆创新。( )
好奇,往往 是发明和创 新的原动力。
抓关键词句法
关键词句是“文眼”,它蕴含着材料 的主旨。新材料作文的材料为了突出中心, 很多都会设有关键词或关键句。 因此可以把它们作为审题立意的突破 口,这样就可以事半功倍。
材料二: 有人做了这样一个试验:用铁链拴住一 只狗,不一会儿,狗挣断铁链跑了。原来 铁链上 的100个环扣中,99个都完好,只有1 个锈坏了,结果整条铁链连狗都拴不住。
结果 材料如何评价 结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 “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 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 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 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 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 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 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字。
保持生态平衡是自然界的规律,人类亦 如此,自然规律不可违。
辨明关系法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 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如果我们能从材 料中事物之间的关系入手,也能为准确 立意找到依据。 事物之间的关系主要有相互依存关 系,取舍关系,条件关系等等。辨明这 些关系,有利于我们构思作文。
材料四:
贬
特别提醒: 上面总结的几种方法并不一定是 孤立运用,而是可以相互联系、综 合使用的。每则材料都可以用多个 方法从不同角度分析立意,之后再 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主体
生存地点
桉树 美国
抓关键 词句
澳大利亚
结果 原因
由 果 溯 因
废材
优质木材
水土太好 昆虫、真菌 顺境 逆境
结论
外在环境
境象 ︶的 对内外 人在在 的发的 影展环 响︒境 ︒环影 境响 ︵或 顺制 境约 ︑了 逆对
主体
做了什么
美国人 引进桉树 把优质木材 变为废材 遭到了报复 做事不可盲目 辨明褒 贬
意高文自胜
——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
材料一:
鞋匠的好奇 燕子是一种候鸟,起初人们并不 是这么认为的。冬季燕子在池塘的 冰下越冬——这是古希腊伟人亚里 士多得得出的结论。天经天义,人 们尊奉了2400多年。18世纪,瑞士 巴赛尔城的一位修鞋匠,看到棚下 筑巢的燕子,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 纸条——“燕子,你在何处越 冬?”,并将它绑在燕子的腿上。 第二年春天,当这只燕子翩然而归 时,鞋匠意外地发现了一张新的字 条:“雅典,在安托万(姓氏)家 越冬”。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 了2400多年的谬误终于得以澄清。
辨明褒贬法
一些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 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 情感倾向,或褒或贬,此时我们可 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按图索骥:
• 鞋匠的好奇 • 狗链的松动 • 引狼逐鹿 • 为维纳斯接断臂
强化练习一:
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 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 “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 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 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思考讨论:1.在审题立意的过程中,你运用了上述哪种方法? 2.你的立意是什么?
参考立意:不满现状;不懈追求;永远拼搏。
强化练习二:
枭(猫头鹰)逢鸠。鸠曰:“子 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 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 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 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 子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