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二手物品交易与爱心捐赠平台的构建

合集下载

构建高校校园二手交易平台的几个思考点

构建高校校园二手交易平台的几个思考点

构建高校校园二手交易平台的几个思考点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给校园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网上交易平台成为了能够为大学生提供交流及交易的主要平台。

为满足大学生的消费需求,建立校园二手交易平台的想法应运而生,同时,也能更好地促进绿色校园的建设,同时增强大学生的环保节约意识,共建绿色校园。

高校大学生通过校园二手交易平台进行消费,促进闲置资源的流动,能够更好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二手货交易;1.建立校园二手交易平台的意义1.1校园二手商品信息得到了有效的整合互联网交易越来越发达的现代社会背景下,在校大学生有越来越的闲置物品等待处理。

特别是那些即将毕业或已经离校的大学生。

但是,二手物品的转让如果只是通过身边朋友等熟人的宣传、或通过社交平台的信息发布,信息分布的较为分散,无法得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随着学生的购买能力逐渐提高,信息传递也比较分散,愿意购买二手商品的学生也无法及时获得二手商品的信息。

由于信息没有集中在特定的平台上,分散范围太广,不利于买方在信息收集方面,也不利于卖方快速出售二手物品,这也大大抑制了校园二手商品市场的发展。

构建校园内的二手交易交易平台,不仅可以有效地整合信息和优化信息,而且可以提高交易双方发布和获取信息的效率。

1.2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绿色校园建设由于大学生群体的购买力,在更新换代的同时,消费水平相比以前有所提高,每年的“双 11 全球狂欢节”“618购物节”等都会引来大学生的一股购物热潮。

然而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中必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冲动性,就会引起“冲动消费”,每年的毕业季或是搬校区都会有堆积如山的闲置物品、旧物品需要处理。

既不能全部带走,扔掉又觉得可惜,这样的情况下,希望出售闲置物品的想法也比较强烈。

而校园二手交易平台能够有效的收集闲置物品信息,具有方便性、安全性,还提高了物品利用的效率。

另外,校园二手交易都是通过面对面线下进行,这样减少了快递交易,有利于环保,进而增强大学生的环保节约意识,也有利于“绿色校园”的建设,并积极响应了当前国家提出的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

新时期新型大学校园二手物品交易平台的构建

新时期新型大学校园二手物品交易平台的构建

新时期新型大学校园二手物品交易平台的构建【摘要】本文探讨了新时期新型大学校园二手物品交易平台的构建。

在对背景进行介绍,提出存在的问题,并分析研究意义。

在详细阐述了平台功能设计、用户体验优化、安全保障措施、技术支持和推广策略。

结论部分总结了文章内容并展望未来发展,强调了大学校园二手物品交易平台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为搭建高效、安全、便捷的二手物品交易平台提供一些建设性建议,为大学生校园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实惠。

【关键词】大学校园、二手物品交易、新型平台、构建、功能设计、用户体验、安全保障、技术支持、推广策略、总结、展望、重要性。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现如今,随着大学生群体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传统校园二手市场的种种限制,如时间、空间及信息获取渠道的不对称等问题,传统的校园二手交易方式逐渐显现出其效率低下、信息不对称、交易不便利等弊端。

建立一个新时期新型大学校园二手物品交易平台迫在眉睫。

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基于网络的大学校园二手物品交易平台构建是必然的趋势,能够为大学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交易渠道。

大学校园二手物品交易平台的建设,能够有效解决学生们在校园内二手物品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交易的透明度和效率。

通过大学校园二手物品交易平台,学生们还能够更好地利用自己的闲置物品,实现资源的共享与再利用,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建立新时期新型大学校园二手物品交易平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改善大学生的交易体验,还能促进学生们之间的资源共享,推动校园内二手物品交易的规范化和便捷化。

1.2 问题提出在大学校园中,学生们经常面临着买卖二手物品的需求,例如教材、衣物、电子产品等。

传统的二手交易方式存在诸多问题,比如信息不透明、交易不便捷、安全隐患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们的交易体验和交易效率。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新型的大学校园二手物品交易平台。

通过这个平台,学生们可以方便地发布自己的闲置物品信息,与他人自由交易。

公益性校园二手物品交易平台的构建

公益性校园二手物品交易平台的构建

公益性校园二手物品交易平台的构建王酉兰,简珍霞,郭书君,马子颖,黄晓冬,代海涛(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吉林吉林132000)[摘要]从大学生对二手物品的实际需求出发,并为了响应建设节约型社会,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的可循环利用率,搭建一个公益性校园二手物品交易平台是尤为必要的。

该平台具有二货买卖模块、二货捐赠模块、旧物回收改造模块和信息交流模块。

构建此平台既可以避免校园内闲置物品的大量堆积,又可以实现大学生的公益梦,符合我国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政策号召,体现了当今时代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要求。

经营者应注重提升自身的信用度、知名度,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同时采取方便、快捷的服务策略,使广大消费者在其中得到更多有价值的体验,这样才能保证公益性校园二手交易平台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二手物品;二手物品交易平台;爱心捐赠[中图分类号]F7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043(2018)06-0182-03[通讯作者]代海涛(1974-),吉林柳河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

[基金项目]吉林省大学生科持创新项目:“二货天使”二手品回收项目研究中期成果(吉农院合字【2017】第075号)。

随着当今时代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购买力不断增强,使得各类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因此就造成了大学校园普遍存在着大量的闲置物品。

在倡导绿色生活的大背景下,我们构建了具有公益性的校园二手交易平台。

高效地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为学生传递爱心提供了信息和渠道,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低碳意识和奉献精神。

一、需求分析(一)用户需求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生产生活的更迭中不断产生闲置物品。

而这些闲置物品最终没有得到最大价值的使用造成不同程度的资源浪费。

通过调研发现,对于闲置物品高达27%的同学表示会丢弃;28%的同学会赠与他人,还局限于彼此认识;还有14%的人会捐赠给需要的人、11%的人会选择校园二手交易平台和网络交易平台,9%的人会选择跳蚤市场。

新时期新型大学校园二手物品交易平台的构建

新时期新型大学校园二手物品交易平台的构建

新时期新型大学校园二手物品交易平台的构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校园中积累了大量的二手物品,例如教材、文具、电子产品、衣物等等,这些物品往往被学生们闲置或者丢弃,造成资源浪费。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构建新型大学校园二手物品交易平台,让学生们能够方便地出售或购买二手物品,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同时也促进环保理念的传播。

本文将就如何构建这样一个平台进行探讨。

一、需求分析1.学生需求:大学生在校期间会产生大量的二手物品,他们需要一个方便、安全、快捷的平台来出售和购买这些物品,如教材、电子产品、衣物等。

2.安全需求:在进行二手交易时,大家都关注物品的质量以及交易的安全性,因此我们需要构建一个安全可靠的平台,保证交易的安全性。

3.环保需求:通过二手物品交易平台,能够促进资源的再利用,减少浪费,达到环保的目的。

4.便利需求:学生们希望能够轻松快捷地进行交易,而不是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二、平台构建1. 定位和功能(1)定位:我们的平台定位为大学校园二手物品交易平台,主要服务对象为在校大学生。

(2)功能:平台主要功能包括发布二手物品信息、浏览和搜索物品、线上交流、线上支付、评价交易等。

2. 技术支持(1)网站建设:构建一个网站平台,能够在电脑和手机上方便快捷地浏览和操作,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

(2)安全防护:引入安全防护技术,保障用户信息的安全,防止虚假交易和信息泄露。

(3)在线支付:引入安全的在线支付系统,确保交易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3. 运营模式(1)信息发布:学生可以通过注册账号,在平台上发布自己的二手物品信息,包括物品名称、成色、价格、联系方式等。

(2)浏览搜索:其他用户可以通过平台浏览和搜索自己需要的二手物品,找到合适的物品后进行联系。

(3)线上交流:平台提供在线交流功能,买卖双方可以通过平台进行交流,商讨交易事宜。

(4)线上支付:平台提供线上支付功能,让交易更加便捷和安全。

(5)评价交易:交易完成后,买卖双方可以对对方进行评价,以便其他用户参考。

互联网时代下-对校园闲置物品交易平台构建的可行性调研分析

互联网时代下-对校园闲置物品交易平台构建的可行性调研分析

互联网时代下-对校园闲置物品交易平台构建的可行性调研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校园中随处可见的闲置物品是一种资源浪费和空间浪费。

学生毕业后,常常会面临着不知如何处理闲置物品的困扰,这导致部分物品被随意处理或者丢弃,浪费资源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在互联网时代,各类交易平台层出不穷,校园闲置物品交易平台的构建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新途径。

学生群体是闲置物品的主要创建者和使用者,他们之间的交易活动存在需求强烈,频繁快速的特点。

校园闲置物品交易平台的搭建,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便捷快速的交易平台,将闲置物品重新置换利用,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由于校园环境特殊性,学生经济独立性低,闲置物品种类繁多,构建一个专门的校园闲置物品交易平台能更贴近学生实际需求,提升交易效率和交易成功率。

关于校园闲置物品交易平台的实现可行性调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互联网时代下校园闲置物品交易平台的建设可行性,分析其在校园内的实际应用和发展前景。

通过对校园闲置物品交易平台的定义和发展现状进行深入研究,明确该平台在校园生活中的重要性和潜在的市场需求。

通过对校园闲置物品交易平台的优势和可能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揭示出该平台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为进一步完善校园闲置物品交易平台提供参考。

本研究旨在为学校和相关企业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促进校园内闲置物品的合理利用和资源共享,推动校园经济的发展和循环利用。

通过研究校园闲置物品交易平台的可行性,探讨其优势和挑战,为未来发展提供建议和展望。

1.3 研究意义校园闲置物品交易平台的构建对于校园内的学生和教职员工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校园闲置物品交易平台可以有效解决校园内闲置物品的流通问题,让学生和教职员工可以更方便地买卖自己不需要的物品。

这不仅可以减少浪费和资源浪费,还可以有效利用校园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校园闲置物品交易平台可以促进校园内的交流与互助。

构建校园二手交易平台的可行性分析

构建校园二手交易平台的可行性分析

构建校园二手交易平台的可行性分析一、项目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消费观念的不断升级,校园作为一个特殊的社区环境,其内部流通的商品数量与种类日益丰富。

大学生群体作为知识型消费者,具备较高的消费能力和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他们在学习、生活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物品需求,同时,由于学业阶段的更替、兴趣爱好的变化以及生活空间的限制,也会产生大量闲置物品。

这些闲置物品往往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如果能够得到有效的再利用,不仅有助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的经济压力。

传统的线下二手交易方式存在信息传播范围有限、交易效率低下等问题,无法充分满足校园内供需双方的需求。

在此背景下,构建一个专门服务于校园的二手交易平台显得尤为必要且意义深远。

从环保角度看,通过搭建线上平台,鼓励并引导学生将闲置物品进行交换或出售,而非直接丢弃,有利于推动校园内的循环经济,减少资源浪费,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

从经济效益角度考量,校园二手交易平台能够帮助学生以较低成本获取所需物品,降低生活开支,同时让持有闲置物品的学生得以变现,实现个人资产优化。

再者,从社交与文化层面来看,这样的平台可以增进校内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分享物品背后的故事,促进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甚至可能孕育出独特的校园共享文化。

构建校园二手交易平台也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与市场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

参与平台交易的过程,学生们能亲身体验循环经济的价值,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通过买卖沟通、价格协商、评价反馈等环节,他们能够锻炼沟通技巧,了解市场规则,提升自我管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他们的个人成长与社会化过程大有裨益。

构建校园二手交易平台顺应了时代对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要求,符合大学生群体的实际需求与消费特点,有利于营造绿色、节约、互助的校园氛围,同时也能为在校学生提供实践与成长的机会,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教育意义。

二、市场环境分析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线上交易平台已成为现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互联网+”的校园闲置捐赠平台构建前景探究

基于“互联网+”的校园闲置捐赠平台构建前景探究

基于“互联网+”的校园闲置捐赠平台构建前景探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校园闲置物品的处理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每年都有大量的学生毕业离校后,他们所留下的各种物品也随之被遗弃或者丢弃掉,这不仅浪费了资源,也占据了宝贵的空间。

许多学生可能需要这些闲置物品,但又无法得到。

构建一个基于“互联网+”的校园闲置捐赠平台成为了很有必要的举措。

通过这样的平台,学生们可以发布自己的闲置物品信息,让有需要的人可以浏览并领取。

这不仅可以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物品的再利用率,也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互助精神。

这也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共享”、“协作”的理念,可以培养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构建基于“互联网+”的校园闲置捐赠平台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有望为校园环境的改善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做出积极贡献。

1.2 问题提出校园中存在着大量闲置物品,如旧书、衣物、电器等,这些物品可能在学生毕业后被遗弃,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校园中还有一些有需要的学生或者组织,他们可能正需要这些闲置物品。

传统的物品捐赠和共享方式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效率低下等问题,导致很多闲置物品无法得到有效利用。

基于“互联网+”的校园闲置捐赠平台应运而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和平台设计,实现闲置物品的信息共享和资源配置,帮助校园内的物品流通更加高效和便捷。

随着校园闲置捐赠平台的兴起,也会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如平台功能设计、技术支持、用户推广等方面的问题。

有必要对基于“互联网+”的校园闲置捐赠平台构建前景进行深入探究,以期为推动平台持续发展和社会效益提供有益参考。

1.3 研究意义校园闲置捐赠平台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校园闲置物品的捐赠和利用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通过构建基于“互联网+”的校园闲置捐赠平台,可以更加便捷高效地实现闲置物品的流转和再利用,有效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校园闲置捐赠平台的构建对于促进校园社区的共享经济和环保意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高校校内闲置物品捐献平台

高校校内闲置物品捐献平台

高校校内闲置物品捐献平台高校学生往往都有大量的闲置物品,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在毕业前对其进行丢弃或者当废品卖掉,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本文尝试将闲置物品交易与捐献整合,对高校校内闲置物品捐献平台进行设计,以达到资源合理利用的目的。

标签:闲置物品;高校;捐献平台互联网的兴起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同时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

过去由于信息传播的局限性以及信息发布的成本高昂,生活中的闲置物品大多数只能出售给收荒匠或者堆在角落。

偶尔举办的跳蚤市场才有一定几率让部分闲置物品以一个比较合适的价格出售,这就直接造成了金钱的损失以及资源的浪费。

二手交易平台开发的出现恰好解决了资源浪费问题,能够汇集线上的信息化资源,打造一个便捷的商业交易环境,并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二手电商商业模式。

一、捐献平台基本情况介绍本项目设计的平台,摒弃金钱概念,而是引入独有的爱心值作为平台通用的货币。

同时,将捐献与平台相结合,打造一个可以为人们解决闲置物品最优平台。

这种形式校园闲置物品捐献平台在国内属于新兴的形式,这种捐献不同于往常,学生在平台进行闲置物品的捐献不仅可以奉献自己的爱心还可以得到实际的回报,这样可以让捐献的学生得到心理和实际的双重满足,同样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在建立资源节约型与环境理想型社会的大势所趋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意识到勤俭节约的重要性,对二手物品的使用给予了越来越大的关注。

而奉献爱心、传递爱心是人心所向,将闲置物品捐赠给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更是大部分同学的选择。

因此构建校园二手物品交易与爱心捐赠平台具有重要意义,在校园中营造节俭与奉献之风,是民心所向。

通过平台的推广,可以使大学生节省开支,树立新的理财观,新的二手捐赠交易的方式可帮助大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大学生勤俭节约的习惯,合理分配资金,有效处理自己所拥有的资源和购买性价比高的商品。

二手交易与公益相结合,可以帮助大学生提升自身素质与能力。

二、捐献平台主要功能平台初步设计以下主要功能:爱心捐赠模块,爱心置换模块,爱心商城模块,爱心池模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园二手物品交易与爱心捐赠平台的构建
作者:王若男刘佳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7年第13期
摘要:在建立资源节约型与环境理想型社会的大势所趋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意识到勤俭节约的重要性,对二手物品的使用给予了越来越大的关注。

而奉献爱心、传递爱心是人心所向,将闲置物品捐赠给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更是大部分同学的选择。

因此构建校园二手物品交易与爱心捐赠平台具有重要意义,在校园中营造节俭与奉献之风。

本文从校园二手物品的需求出发,分别从用户需求和产品需求角度对平台的需求情况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其可行性得出了二手物品的循环利用是大势所趋、爱心捐赠是人心所向这一结论。

本文也介绍了平台的具体构成模块——信息发布模块、商品浏览模块、商品交易模块与安全防范模块以及目前取得的部分成果与其带来的意义影响。

关键词:二手物品;校内交易平台;资源共享;爱心捐赠
中图分类号:TP302.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3-0-02
大学校园存在的闲置物品普遍较多,以及对二手物品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在绿色环保生活理念的推行下,我们构建了校园二手物品交易与爱心捐赠平台。

借助这一平台,有效解决了资源的循环利用问题。

平台为供需双方提供信息交流的渠道,为有爱心的人士提供捐赠渠道与信息,也培养了在校大学生节约与奉献精神。

一、需求分析
1.用户需求
在日常生活中,不时地会出现一些闲置物品,不断累积的闲置物品不能及时处理是大部分人会面临的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如图1所示,对于闲置物品的利用情况高达77.21%的同学表示束之高阁,不予理会;36.36%的受访者表示会把部分直接送给身边需要的人,但这也局限于彼此认识;22.73%的人表示将其卖给收购站,当做无用品处理;而31.82%的人选择其他方式。

闲置物品的大量堆压不仅占用空间,还无法使其实现现有的价值。

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是经济社会所需。

在校大学生群体对学习生活物品的需求相仿,无较大的收入来源,因此对各类产品特别是书籍等物品品有着极大的需求。

同时伴随着众多的闲置物品出现,大多数同学又苦于没有更为合适的方式处理,即使满怀爱心,却没有合适的渠道将自己闲置下来的物品捐赠给需要的人们。

正如图2所示,我们看到,100%的受访者表示会将闲置物品捐赠给需要的人们。

因此对于二手物品交易与爱心捐赠的广泛的用户需求使得构建具有校园特色的二手物品交易与爱心捐赠平台具有重要意义。

2.产品需求
潜在客户对产品功能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信息的时效性、交易的便捷性以及商品的多样性等。

针对以上客户的主要需求,我们发现在校大学生主要对教材等学习用品需求较大,高达86.36%,对于生活用品、电子产品等次之,如图3所示。

基于较为集中的产品需求,我们建立了二手物品交易与爱心捐赠平台进行二手物品交易。

将物品按属性进行分类,包括书籍、衣物、电子产品、生活用品等。

通过对物品进行分类整理,节约了需求者浏览商品的时间,也更好地解决了校园内二手物品随意堆积的现象。

二、可行性分析
大学校园人口密度大,年龄相仿,对于物品的使用有着很高的相似度,随着每年毕业季的来临,会有大量的闲置物品出现。

对于毕业生来说,有些物品已经没有使用的价值,但对低年级的同学却正是其所需。

但是,又没有系统有效的途径进行宣传交易,供需双方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仅仅通过qq群、微信朋友圈等社交软件的宣传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将物品完全地展示,也无法让所有需求者看到。

因此,这一平台的建立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为更多人带来了便利。

此外,又存在一些无法在学生之间进行交易的物品,比如服装等,将其捐赠给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是几乎所有人所愿。

但是没有合适的捐赠渠道以及信息的缺乏使得捐赠无法顺利进行。

每当有志愿者协会组织衣物捐赠的时候,我们都会看到排起的长队,堆起的服装,但是这种活动是偶尔的,有时一年也不会有一次,因此,建立一种能为大家提供捐赠信息的平台意义尤为重要。

三、平台设计
1.信息发布模块
用户可以根据需求上传、发布自己想出售的商品,包括商品的名称、类别(书籍、生活用品、装饰品等)、价格、商品图片和商品的详细资料等内容。

也可以将要出售的商品添加到商品管理中去,再将其发布。

平台也可提供一些物品捐赠途径,需求者便可以根据信息选择自己的捐赠方式。

2.商品浏览模块
可分类浏览商品,也可浏览最新商品、推荐商品和特价商品,包括商品缩图,名称,价格等,还可浏览商品的详细信息。

3.商品交易模块
通过二手物品流通平台,供需双方可以通过平台进行交易,买方通过平台上的检索查找自己所需的物品,而卖方通过这个平台可以随意地发布自己出售的物品,买卖双方在平台上可以实现双方的交易,提高处理的时效性。

4.安全防范模块
由于网络交易的虚拟性以及存在的较大的风险,由此我们建立了安全防范模块。

通过严格规定用户注册制、建立用户信用评价制度等加强对用户的监督。

此外,及时向用户宣传,增强其风险防范意识,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四、平台构建成果
基于环保理念的提倡以及当前校园内存在的二手物品交易的市场需求,建立了校园二手物品交易与爱心捐赠平台。

通过平台的运营,我们看到了其取得的部分成效。

减少了同学们存在闲置的物品无处搁置或不知如何处理的困惑,为有供需需求的同学们提供了信息交流的平台,为爱心人士提供了捐赠物品的途径。

平台的建立,加强了同学之间的联系,丰富了课余生活,实现了二手物品有效快速的重复利用,增强了大学生对环保的责任感,培养了在校大学生勤俭节约与帮贫济困的美德。

五、结语
通过对二手物品的需求以及平台构建取得的部分成果我们看到了构建校园二手物品交易平台的必要性与其具有的现实意义。

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校园二手物品交易平台将得到广泛的发展,完成其肩负的使命。

平台的建立不仅方便了同学们日常所需,更为那些需要的帮助人解决了燃眉之急。

与此同时,将低碳环保、奉献爱心等美德深入人心,增强了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参考文献:
[1]张磊.校园二手交易网的设计与实现[D].导师:白金平,雷国华.电子科技大学,2013.
[2]李奕,王少华.论校园二手交易网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9.
[3]陆徐莹,张婷婷,卢娜.大学生二手交易平台模式构建的研究与探讨[J].经济师,2012.
[4]胡致杰,张俊林.大学校园二手商品交易平台的开发与实践[J].长春大学学报,2015,6.
作者简介:王若男(1996-),女,满族,辽宁锦州人,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14级在读本科生,学士学位,专业:金融学,主要从事货币银行学研究。

基金项目:本论文受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支持(项目编号:X16108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