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收集多媒体素材(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是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7课的一篇课文。

课文通过讲述中国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面对外来侵略和压迫,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的事迹,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道德品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我国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理解人物情感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面对外来侵略和压迫,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的事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理解人物情感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中国人民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的事迹。

2.难点:分析历史事件,理解人物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人物的爱国情怀。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理解人物情感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相关课件,展示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

2.教学素材:收集相关历史资料,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教学设备:多媒体设备、白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我国历史的短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课件展示本课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理解人物情感。

赣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第7课 稻草人》教学设计3

赣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第7课 稻草人》教学设计3

赣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第7课稻草人》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第7课稻草人》是赣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学习稻草人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介绍了稻草人的制作过程,以及稻草人在农田中的作用。

教材还提供了不同风格的稻草人图片,供学生参考和创作。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手工制作能力,对于稻草人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如何设计稻草人形象、如何搭配颜色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稻草人的制作过程,掌握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稻草人的制作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设计独特的稻草人形象,以及如何搭配颜色。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展示制作稻草人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习。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制作心得和创意。

3.实践法: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稻草人制作的素材、工具,以及学生作品的示例。

2.学生准备:携带自己喜欢的颜色纸张、剪刀、胶水等手工制作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不同风格的稻草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稻草人的制作,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稻草人的制作过程,展示制作稻草人的素材和工具。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设计自己的稻草人形象,以及如何搭配颜色。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动手制作稻草人,教师继续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制作进度和创意。

5.拓展(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评价,分享制作心得。

教师总结学生的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发挥创意,改进作品。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稻草人的制作方法和创意的重要性。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对于一些问题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他们对于作品内容已经具备了概括、分析的能力,但有些内容理解得不够全面、客观。

不过,他们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只要给他们机会就会展示出来。

因此,多注重课前预习指导,课堂引导得当,他们就会迸射出智慧的火花。

教学目标:1.分析母亲形象,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情感;2.体会议论与抒情的作用。

教学思想:《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总司令在母亲逝世之后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文章以质朴无华的语言,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抒发了对母亲无限敬爱的深情,也表达了作者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的决心。

我在教学时结合学生实际,主要采用导读的方式,抓住重难点去分析母亲形象、体味作者情感。

课程资源: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真正的进入角色进行情感体验,从而有效的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分析人物形象,通过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1.分析母亲形象,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情感;2.体会议论与抒情的作用。

教学方法与工具:合作探究法:用于对人物性格和语言特点的分析。

鼓励学生结合阅读经验,研讨交流,大胆质疑,以感悟作品包蕴的人文内涵。

诵读教学法:课文以质朴、真切的叙述语言再现了一位平凡又伟大的母亲形象。

全文毫无夸饰之辞,直白、坦诚。

引导学生充分阅读,把握文中的母亲形象,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敬爱之情。

工具:多媒体学生学法: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

学法具体如下:(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教案:第7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教案:第7课教学设计

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导入新课】上课之前,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

多媒体展示:[提出问题]大家知道他们穿的是什么样的服装吗?各国把中国人叫什么?把世界各地中国人聚居的地方叫什么?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活动预期效果:【生1】唐装。

【生2】唐人。

【生3】唐人街。

【生4】因为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各国人都把唐朝看成中国的象征。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设置悬念,以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教师讲述:唐朝时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民族团结共同努力创立了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今天我们就将学习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讲授新课】总体构思:本课的内容设计分为三部分:高超的建筑水平;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光耀千古的诗坛。

一、高超的建筑水平首先让我们一同学习高超的建筑水平。

【提出问题】隋唐时期的建筑有何特点呢?学生活动预期效果:隋唐的建筑规模宏大,气魄雄浑,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

【提出问题】隋唐时期的建筑在哪方面有突出成就?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在桥梁工程方面,有突出成就。

1.赵州桥——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多媒体展示:【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指出图中桥的名称、设计者,什么时候建造的?学生活动预期效果:赵州桥是隋朝时期一个叫李春的工匠设计并主持建造的,原名叫安济桥,现在叫“赵州桥”。

【提出问题】请欣赏赵州桥,指出桥的外观造型有何特点?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出特点:1.科学性:桥跨度大,弧形平。

上平过车马,下阔可通船。

四小拱瘦身省材,水大泄洪。

两端的小拱加大泄洪面积,减小对桥身的冲击。

2.艺术性:大小拱相配,轻盈匀称。

多媒体展示:教师小结:赵州桥在建造上有其独到的特点:桥身跨度大,而弧形平缓,既节约石料,又便于行人和四辆行走;平拱大跨度的运用,不仅增加了排水面积,减少了水流阻力,而且又节省石料,减轻了桥身重量增加了桥的稳定性;采用纵向并列砌筑法,每道拱券可独立站稳,自成一体,既便于施工,节约木材,又便于单独修补等。

《第7课 设置放映效果》教学设计

《第7课 设置放映效果》教学设计

《设置放映效果》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在PowerPoint中设置幻灯片放映效果的常用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学会如何设置动画效果、切换效果和幻灯片自定义动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设置幻灯片放映效果的方法。

2. 教学难点: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合适的动画效果和设置参数。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含各种幻灯片放映效果的案例。

2. 准备相关素材,如图片、文字等。

3. 安装好PowerPoint软件的计算机教室。

4. 确保网络通畅,学生可以在线观看和操作。

5. 准备教学评判工具,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四、教学过程:1. 引入课题: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设置过放映效果的PPT,让学生观察并讨论这些PPT的特点和效果,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设置放映效果。

2. 新课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如何设置放映效果,包括:幻灯片切换效果、动画效果、自定义动画等。

可以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了解每个设置的效果和作用。

3. 学生实践:学生根据教师讲解,尝试自己动手设置一些简单的放映效果。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4.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共同制作一个PPT,并讨论如何设置合适的放映效果。

小组内分工合作,共同完成PPT的制作和设置。

5. 作品展示:各小组选派代表上台展示本组的PPT,并讲述设置的放映效果和思路。

其他同砚可以提问和评判,互相学习和交流。

6. 总结回顾: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继续探索和应用信息技术。

7. 作业安置: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自行设计一个简单的PPT,并尝试应用不同的放映效果,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掌握在PowerPoint中设置幻灯片放映效果的方法。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大雁归来》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大雁归来》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教学方法与策略
演示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和视频资料,带给学生更真实的情景,运用 ppt 课件演示法、朗读法、讨 论法、点拨法,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味语句和写作特色,体会全文情怀。
教学准备
教师:PPT 课件、展示台、小视频等。 学生:1、阅读课文,基本了解文章的内容;2、查找并搜集有关大雁的科普文章、图片、诗文等资料, 课前互相交流;3、在阅读和搜集资料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记在答疑本上;4、准确认读“读一读, 写一写”中的字词。
整理,交流并发言:
二、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南飞的大雁、冬季的大
快速阅读全文,并回答:
雁以及大雁归来的情景。
1、 作者描写了大雁哪几个情景?
课件 3
2、 来的季节是三月,路线
2、 在这几个情景中,分别描述了
笔直,一触水就叫,十一月
大雁有哪些特点?
学习
一声不响,爱觅食玉米粒,
新知
列队飞……
(26 三、精读课文,体会写法,感受深
本文运用
手法,描写了大雁
课堂 的 、 、 、 等活动,思考完成: 小结 说明了大雁是对人类有益无害的伙 拟人;鸣叫、觅食、群居、课件 6 (2 分 钟) 伴 , 表 达 了 作 者 对 野 生 动 物 的 飞行;喜爱 ; 和谐.
之情和人与自然 相处的理念。
再次回顾所学知识
当堂检测(学生展示成果)(7 分钟)
钟)
《大雁归来》,看看这篇文章能为我 片,并在实物展台展示。 投影仪
的距离,给学生以实
们增添哪些有关雁的记忆。
实在在感。
一、检查预习情况:
1、给重点字注音:
迁徙. 雾霭.
缄.默
凋.零
2、解释词语:
窥.探 雉.鸡

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7课《谁是最可爱的人》教案

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7课《谁是最可爱的人》教案

7谁是最可爱的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掌握文中抒情议论片段的作用。

2.体会、学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写作手法,培养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3.了解通讯的文体特征,明确课文结构,学习本文选择典型事例,全面反映事物本质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学生课下预习,搜集有关朝鲜战争的故事,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课文背景。

2.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学生复述故事,在熟读的基础上,从整体上掌握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理清故事脉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志愿军战士们的英雄事迹和崇高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发扬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抒情议论片段的作用。

2.体会、学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写作手法,培养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教学难点1.了解通讯的文体特征,明确课文结构,学习本文选择典型事例,全面反映事物本质的特点。

2.学习志愿军战士们的英雄事迹和崇高精神,搜索、整理相关的资料,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发扬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看一段录像。

(多媒体播放《国庆大阅兵》录像片段)同学们,从画面上我们看到的是国庆的是国庆七十周年阅兵场上受阅战士整齐的步伐,矫健的身姿,他们很可爱!但我们只是看到他们形象的可爱。

那么,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战士是怎样的可爱呢?今天,我们就从魏巍的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来了解他们美好的心灵,感受他们博大的胸怀,学习他们高尚的情操。

(板书课题)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魏巍(1920-2008),河南郑州人,曾用笔名红杨树,当代诗人,著名散文作家、小说家。

代表作《谁是最可爱的人》《地球的红飘带》《东方》。

2.背景资料1950年6月,美国悍然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美国妄图以朝鲜为跳板进而侵略中国,严重威胁我国国家安全。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7课《谁是最可爱的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7课《谁是最可爱的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7课《谁是最可爱的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谁是最可爱的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概括文章记叙的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学习本文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感受志愿军战士的精神品质。

2.品读议论、抒情语段,体会多种抒情方式的表达效果。

3.培养学生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敬意,以及对和平的珍视和对英雄的崇敬。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并感受文章中所表现的英雄主义精神,并能将这种精神与当代社会相联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多媒体课件,包括历史图片、视频和相关音乐。

学生准备:预习文章,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结构;收集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资料。

【学情分析】学生可能对抗美援朝的历史不够熟悉,需要教师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学习。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图片导入1.同学们,2023年11月23日11时32分许,一架搭载着25位志愿军烈士遗骸的中国空军运-20运输机降落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

第十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到祖国怀抱。

去时少年身,归来英雄魂。

2014年以来,我国连续10年从韩国迎回10批938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并为其中10名烈士找到了亲人。

忠魂归故土,浩气存天地。

祖国从未忘记,人民永远铭记!今天我们来学习作家魏巍亲临战场三个月,写下的优秀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感受志愿军的豪情壮怀。

2.屏显:通讯稿特点知识卡片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体裁。

通讯的特点有:◆报道详细深入。

这是通讯区别于新闻消息的一个显著特点,通讯报道新闻事实,一般要对事件的来龙去脉、重要环境、背景等做具体描写。

◆注重思想意义。

通讯一般报道那些人们普遍关心的、有现实意义的题材,还特别讲究主题的开掘。

◆强调形象说话。

不仅用事实说话,还要用形象说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今天这节课我们和贝贝一起完成了
音频和视频素材的收集,同学们,你们都
有些什么收获呀?请记录在小盘点上。 2.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很
好地掌握了下载声音、视频文件的方法, 以及对这些文件进行播放的操作方法。在 以后的课程当中,我们会进一步的运用和
参与课堂总结, 形成概念。
通过回顾本节 课所学,梳理知识, 达到深化提高的目 的。
课题:收集多媒体素材(下)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本课的主要内容 本课是广东省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下)第 7 课的内容。主要学习的是音频与视频 文件下载的方法,掌握运用各种播放器播放音视频文件的方法。前面的课程已介绍了文字、 图片素材的下载、保存方法,认识部分播放软件以及它们的作用,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常见 的多媒体素材格式。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音视频素材的获取、加工以及使用的方法。 难点:音视频素材的下载。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在前面的课程当中,学生已经学习过文字及图片 的下载保存方法,能熟练地利用网络进行资料的搜集及保存。在日常学习中会用一部分的播 放软件播放音频和视频,对音频、视频素材的操作方法陌生。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下载音频、视频素材的方法。 (2)认识几种播放器,了解运用各种播放器播放音频、视频文件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下载、播放一些具体的音视频素材,掌握对音视频素材收集、处理的方法,熟悉几 种播放器的作用,提升用计算机软件处理素材的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成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氛围。 (2)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强化学生的手脑并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策略
流使学生认识到下
歌晚唱”和“普宁英歌舞”,看使用什么软
载到的视频软件要
件能播放它们。
根据需要进行播放。
请小组成员通过看书、看学习资源等方
法共同探究播放音频和视频文件所需要的
软件以及它们的作用。同的播放器进行播放,。
各种播放器都有其独特的作用。
归纳 总结
4.单击选择你想下载的曲目
5.下载音乐/视频
任务二:播放多媒体素材,学习播放
明确任务。
学生掌握了下
软件的使用方法。
自主探究,了解 载音频、视频文件的
在大家的帮助下,贝贝下载了音视频 播 放 软 件 的 使 用 方 方法,认识了几种播
素材,可是不会播放。
法及区别。
放软件。通过经验交
布置任务:打开“广东风情游”中的“渔
认识他们,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1.教学理念 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重视教学情境和小组合作学习环境的创设,体现以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本节课通过下载广东音乐“渔歌晚唱”和“普宁英歌舞”引出音频、视频素材下载的 学习,并让学生了解各种播放器的使用方法,最后让学生体验不同播放器的运用。在整个教 学过程中,教师大力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若探究未果则让学生合作讨论或向别人请教学习, 教师在整个过程则做到“导”和“引”即可。 2.教学策略 创设故事情境、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原来下载音乐也很简单,这节课我们
观看,倾听,展 开思考
创设情境,使学 生产生探究的欲望, 也为任务驱动教学 做好铺垫。
继续来收集多媒体素材。
板书:收集多媒体素材(下)
任务一: 下载多媒体素材,掌握音频、 明确任务。
视频软件的下载方法。
复习巩固已学
充分发挥学生
布置任务:请帮贝贝收集以下的音频、 的知识点。
(五)教学媒体
多媒体教学系统
(六)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贝贝想找到“渔歌晚唱”这首广东音
乐,还有“普宁英歌舞”的视频,你们能
帮帮他吗?
回忆一下文字素材的下载方法,你认
创设 情境, 激趣 引入
为《渔歌晚唱》可以怎么下载呢? 请学生上讲台给全班示范如何下载歌
曲,如果学生无法在一分钟内完成在因特 网上搜集下载《渔歌晚唱》的操作,或者 学生不懂得用音乐搜索引擎,教师则示范 操作,点拨学生对相关知识点进行知识迁 移。
的自主探究能力,让
视频文件。
学生从感性认知通
A.渔歌晚唱
过多种实践操作升
B.普宁英歌舞
华到理性认知。
同桌两人一起合作,找出下载音频、视
学生操作,讲出
学习 新知
频文件的方法。 请学生上台交流经验。 小结下载要点和播放注意事项。
方法。
板书:下载要点
1.启动 IE
2.输入网址:
3.输入关键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