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型温度控制器论文
温度控制器毕业论文

题目:温度控制器的设计机电工程学院李小草摘要本文设计了一个温度自动控制器。
本设计以单片机(8031)为控制核心,外加硬件电路,将温度显示和数字控制集和于一体,实现智能温度控制。
并采取软件程序实现升温的调节,能对加热炉的升温速度和保温时间严格控制。
单片机控制系统由微处理器和工业生产对象两大部分组成。
本文是通过热敏电阻和单片机等,来实现对工程上一些系统的温度进行范围控制的过程。
关键词:测温;PID算法;单片机;温度控制器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1章前言 (1)1.1 概述 (2)1.2 课题分析 (2)1.3 设计思路 (2)第2章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3)2.1 系统的基本组成 (3)2.2 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3)第3章测温电路的选择及设计 (5)3.1热电偶测温电路 (5)3.1.1 热电偶 (5)3.1.2 毫伏变送器 (6)3.2热敏电阻测温电路 (6)3.2.1 热敏电阻 (6)3.2.2 关于铂电阻的特性 (7)3.2.3 温度丈量电路 (7)第4章芯片组的电路设计 (8)4.1A D C0809与8031接口硬件电路设计 (8)4.28155与8031接口硬件电路设计 (9)4.2.1 8155芯片的结构 (9)4.2.28155与8031接口电路 (9)4.32732E P R O M的工作原理及硬件接口设计 (11)第5章掉电呵护功能电路 (14)第6章温度控制电路 (15)6.1温度控制电路 (15)6.2控制规律的选择 (16)第7章系统程序设计 (18)7.1系统控制主程序 (18)T中断服务程 7.20序 (20)7.3采样程序及其流程图 (24)7.4数字滤波子程序及其流程图 (25)总结 (27)致谢 (28)参考文献 (29)附录 (30)第1章前言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基础是信息收集控制(即温度控制器技术)、信息传输(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计算机技术)。
关于温度控制系统论文

前言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数字电路应用领域的扩展,现今社会,产品智能化、数字化已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趋势,设备的性能、价格、发展空间等备受人们的关注,尤其对电子设备的精密度和稳定度最为关注随着单片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控制设备也跟着不断变化,对产品试验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鉴于此,环境温度是试验环境中的一项重点,环境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产品的电气和机械性能参数,环境温度的准确度对测试温度的方法要求越来越高,而对环境温度的控制更显的重要。
温度检测的传统方法是使用诸如热电偶、热电阻、半导体PN结之类的模拟温度传感器。
信号经取样、放大后通过模数转换,再交由单片机处理。
被测温度信号从温敏元件到单片机,经过众多器件,易受干扰、不易控制且精度不高。
为了准确的测试与控制环境温度,因此,本系统采用一种新型的可编程温度传感器DS18B20,它能代替模拟温度传感器和信号处理电路,直接与单片机沟通,完成温度采集和数据处理。
DS18B20与AT89S52结合实现最简温度检测系统,该系统结构简单,抗干扰能力强,适合于恶劣环境下进行现场温度测量,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第一章绪论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智能化已是现代温度控制系统发展的主流方向。
特别是近年来,温度控制系统已应用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温度控制一直是一个未开发的领域,却又是与人们息息相关的一个实际问题。
针对这种实际情况,设计一个温度控制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与实际意义。
温度是科学技术中最基本的物理量之一,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都离不开温度。
在工业生产和实验研究中,像电力、化工、石油、冶金、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粮食存储、酒类生产等领域内,温度常常是表征对象和过程状态的最重要的参数之一[1]。
比如,发电厂锅炉的温度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许多化学反应的工艺过程必须在适当的温度下才能正常进行;炼油过程中,原油必须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进行分馏才能得到汽油、柴油、煤油等产品。
没有合适的温度环境,许多电子设备就不能正常工作,粮仓的储粮就会变质霉烂,酒类的品质就没有保障。
简易温度控制器的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第页简易温度控制器的设计摘要简易温度控制器是采用热敏电阻作为温度传感器,由于温度的变化而引起电压的变化,再利用比较运算放大器与设置的温度值对应的电压进行比较,输出高或低电平从而对控制对象即加热器进行控制。
其电路可分为三大部分:测温电路,比较/显示电路,控制电路。
关键词:测温,显示,加热目录一、设计任务和要求 01.1设计内容 01.2设计要求 0二、系统设计 02.1系统要求 02.2系统工作原理 02.3方案设计 0三.单元电路设计 (1)3.1 温度检测电路 (1)3.1.1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 (1)3.1.2电路仿真 (2)3.1.3、元器件的选择及参数的确定 (3)3.2 比较/显示电路 (3)3.2.1 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 (3)3.2.2电路仿真 (4)3.2.3元件的选择及参数的确定 (5)3.3、温度控制单元电路 (5)3.3.1 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 (5)3.3.2 温度控制单元仿真电路 (6)3.4电源部分 (7)四.系统仿真 (9)结论 (9)致谢 (9)参考文献 (9)一、设计任务和要求1.1设计内容采用热敏电阻作为温度传感器,由于温度变化而引起电压的变化,再利用比较运算放大器与设置的温度值对应的电压进行比较,从而通过输出电平对加热器进行控制。
1.2设计要求首先通过电源变压器把220V的交流电变成所需要的5V电压;当水温小于40℃时,H1、H2两个加热器同时打开,将容器内的水加热;当水温大于50℃,但小于70℃时,H1加热器打开,H2加热器关闭;当水温大于50℃时,H1、H2两个加热器同时关闭;当水温小于30℃,或者大于80℃时,红色发光二极管报警;当水温在30℃~80℃之间时,用绿色发光二极管指示水温正常[2]。
二、系统设计2.1系统要求系统主要要求将温度模拟量转化为数字量,再将其转化为控制信号,从而对显示电路和控制电路进行控制,从而自动的调节水温,2.2系统工作原理通过对水温进行测量,将所测量的温度值与给定值进行比较,利用比较后的输出信号至加热部分,让加热部分调控水温,从而实现对水温控制的目的。
温度控制系统论文温度控制器论文

温度控制系统论文温度控制器论文耦合温度控制系统中的模糊控制技术的应用摘要:目前我国工业处于飞速发展阶段,传统的温度控制方法已跟不上工业发展的步伐。
为了提高了温度控制的实时性、稳定性和精确度,新的温度控制方法应运而生。
本文基于模糊控制技术,介绍耦合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思路及对其进行系统分析和算法分析,并通过测量结果反证系统的可行性。
关键词:耦合温度控制模糊技术算法分析测量结果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被控对象的非线性、时滞性和环境的不稳定性使生产过程日益复杂,导致难以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温度控制系统多为单输入单输出系统,传统控制技术越来越不适合现代工业技术发展的需要。
通过耦合解决多个独立的单变量系统进行控制是最常用的温度控制方法。
一个耦合双输入双输出温度系统,是一个耦合双输入双输出温度系统,以加热元件和热风速度作为输出,采用加权模糊解耦控制策略与具有解耦功能的模糊控制器相结合,设计对线形系统和非线性系统的无交互作用,成功地实现了温度控制。
1、耦合温度控制系统设计(1)两种耦合器的介绍。
定向耦合器在无内负载时往往是一四端口网络,常用于对规定流向微波信号进行取样。
而光耦合器主要由光敏器和光发射器两部分组成。
定向耦合器直接输出和耦合输出端口在结构上不相邻,输出往往是90度或180度的相位差,另一端口不输出任何能量,而是作为分支线定向耦合器,用于强耦合场合。
耦合端输出功率与主线输入功率之比在其余端口接匹配负载的情况下,其值可作耦合度。
根据定向耦合器的特点,一定能量传输到耦合端而引起主线输出功率减少,其值即是耦合损耗。
光耦合器以透明树脂灌封充填作光传递介质,管脚作输入端,引脚作为输出端,信号投射到光敏器,通过电信号转换传输,实现电气隔离。
主要的性能特点有:隔离性能好,光信号单向传输,光信号不受电磁干扰,抗共模干扰能力强,易与逻辑电路连接,无触点,工作温度范围宽等。
(2)基于加权模糊解耦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思路。
模糊的基本原理是总结操作人员的经验,用模糊数学方法,处理模糊集的隶属函数对所有控制规则形成“IF…THEN…”式的语言控制规则。
毕业论文汽车空调温控器研究讲解

毕业论文汽车空调温控器研究讲解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论文题目: 汽车空调温控器研究专业: 汽车电子技术班级: 汽电13-1班学号: 1368029 姓名: 冯圆杰指导教师: 苏鸿远2015年11月28日目录摘要论文以对汽车空调温控器的研究,讲述了汽车空调大概的原理,功能和特点,对汽车空调有了基本了解。
分析其温度控制器的工作原理、种类以及电路结构,对温控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对汽车空调温度传感器位置的选择以及温度控制参数的确定做了简要的介绍。
最后对汽车空调温控器未来的发展前景作出分析,得出中国温控器现阶段的状态及以后的发展方向。
本文以达到对汽车空调系统的了解,并运用在实际工作中。
关键词温控器;空调系统;电路;发展第1章汽车空调的概述1.1汽车空调的功能汽车空调的功能完善的汽车计算机控制的空调系统可以对车内空气的温度、湿度、清洁度、风度和通风等进行自动调节,并使车内空气以一定的速度和方向流动,给乘客提供一个良好的乘车环境,保证在各种外界气候和条件下使乘客都处于一个舒适的空气环境中,并能够防止车窗玻璃结霜,使驾驶员保持清晰的视野,为安全驾驶提供基本保证。
计算机控制的空调系统可以实现以下功能:1.汽车空调自动调节功能:包括车内温度和湿度自动调节、回风和送风模式自动控制以及运转方式和换气量控制等控制功能。
电控单元将根据驾驶员或乘客通过空调显示控制面板上的按钮进行的设定,使空调系统自动运行,并根据各种传感器输入的信号,对送风温度和送风速度及时地进行调整,使车内的空气环境保持最佳状态。
电控单元还可以根据气候变化通过选择送风口,改变车内的温度分布。
2.经济运行控制功能:当车外温度与设定的车内温度较为接近时,电控单元可以缩短制冷压缩机的工作时间,甚至在不启动压缩机的情况下,就能使车内温度保持设定状态,达到节能目的。
3.全面的显示功能:通过安置在汽车仪表盘上的空调显示控制面板,可以随时显示当时的设置温度、车内温度、车外温度、送风速度、回风和送风口状态以及空调系统运行方式等信息,使驾驶员能够及时全面地了解空调系统的工作状态。
基于单片机的恒温箱温度控制系统毕业论文带pid控制

第1章绪论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温度是工业生产中主要被控参数之一,温度控制自然是生产的重要控制过程。
工业生产中温度很难控制,对于要求严格的的场合,温度过高或过低将严重影响工业生产的产质量及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效益。
这就需要设计一个良好温度控制器,随时向用户显示温度,而且能够较好控制。
单片机具有和普通计算机类似的强大数据处理能力,结合PID,程序控制可大大提高控制效力,提高生产效益。
本文采用单片机STC89C52设计了温度实时测量及控制系统。
单片机STC89C52能够根据温度传感器DS18B20所采集的温度在LCD1602液晶屏上实时显示,通过PID控制从而把温度控制在设定的范围之内。
通过本次课程实践,我们更加的明确了单片机的广泛用途和使用方法,以及其工作的原理。
1.2国内外发展状况温度控制采用单片机设计的全数字仪表,是常规仪表的升级产品。
温度控制的发展引入单片机之后,有可能降低对某些硬件电路的要求,但这绝不是说可以忽略测试电路本身的重要性,尤其是直接获取被测信号的传感器部分,仍应给予充分的重视,有时提高整台仪器的性能的关键仍然在于测试电路,尤其是传感器的改进。
现在传感器也正在受着微电子技术的影响,不断发展变化。
恒温系统的传递函数事先难以精确获得,因而很难判断哪一种控制方法能够满足系统对控制品质的要求。
但从对控制方法的分析来看,PID控制方法最适合本例采用。
另一方面,由于可以采用单片机实现控制过程,无论采用上述哪一种控制方法都不会增加系统硬件成本,而只需对软件作相应改变即可实现不同的控制方案。
因此本系统可以采用PID的控制方式,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系统对诸如控制精度、调节时间和超调量等控制品质的要求。
现在国内外一般采用经典的温度控制系统。
采用模拟温度传感器对加热杯的温度进行采样,通过放大电路变换为 0~5V 的电压信号,经过A/D 转换,保存在采样值单元;利用键盘输入设定温度,经温度标度转换转化成二进制数,保存在片内设定值单元;然后调显示子程序,多次显示设定温度和采样温度,再把采样值与设定值进行 PID 运算得出控制量,用其去调节可控硅触发端的通断,实现对电阻丝加热时间的控制, 以此来调节温度使其基本保持恒定。
固态继电器(SSR)---温度控制论文

1引言温度是工业过程控制中主要的被控参数之一,在冶金、化工、建材、食品、石油等工业中,工艺过程所要求的温度的控制效果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
对于不同场所、不同工艺、所需温度高低范围不同、精度不同,则采用的测温元件、测温方法以及对温度的控制方法也将不同,随着电子技术和微型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微机测量和控制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
越来越显示出其优越性。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单片微型计算机的功能不断增强,许多高性能的新型机种不断涌现出来。
单片机以其功能强、体积小、可靠性高、造价低和开发周期短等优点,成为自动化和各个测控领域中广泛应用的器件,在温度控制系统中,单片机更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
在工业生产中,如用于热处理的加热炉、用于融化金属的坩锅电阻炉等,都用到了电阻加热的原理。
鉴于单片机技术应用的广泛性和优越性,温度控制的重要性,因而设计一种较为理想的温度控制系统是非常有价值的。
本文就是根据这一思想来展开的。
1.1 系统设计的目的和任务1.1.1 系统设计的目的通过本次毕业设计,主要想达到以下目的:1. 增进对单片机的感性认识,加深对单片机理论方面的理解。
2. 掌握单片机的内部功能模块的应用,如定时器/计数器、中断、片内外存贮器、I/O口等。
3. 了解和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软硬件设计过程、方法及实现,为以后工作中设计和实现单片机应用系统打下基础。
4. 熟悉闭环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及单片机PID算法的实现方法。
1.1.2 系统设计的任务1.查阅资料,弄清楚所要解决的问题的思路,确定设计方案。
2.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3.系统相关软件设计。
4.仿真实现温度参数设定、转换、显示等功能。
5.依据对象模型设计控制器参数,6.系统调试与分析;并依据调试结果予以完善。
1.2毕业设计论文安排1.论证系统设计方案,设计系统原理图。
2.系统硬件设计与测试。
3.绘制软件设计流程图,设计软件功能模块并调试。
4.系统仿真与调试。
冰箱温度控制器的设计大学毕设论文

冰箱温度控制器的设计1 引言家用电冰箱一般有冷冻室和冷藏室,冷冻室的温度为-6℃~-18℃左右;冷藏室的温度为0℃~10℃。
在该温度范围内,食品保鲜效果较好,因此,对控制器的要求是将冷冻室和冷藏室的温度自动控制在各自的范围内。
在电冰箱的控制中,温度是主要的控制对象,控制的好就有显著的节能效果。
但冰箱内要受诸如环境温度的高低、冰箱本身的容积、冰箱中食物的多少、以及食物的种类和性质、存放物品的初始温度、散热特性及其热容量、物品的充满率及开门的频繁程度等控制。
冰箱内的温度场分布极不均匀,要想建立电冰箱温度变化的精确数学模型是很困难的,因此采用模糊控制技术才能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2 模糊控制系统概述2.1 普通电冰箱的结构普通电冰箱的箱体是用隔热材料分割成几个空间,可有单门冷藏式、单门冷冻式、双门冷藏、冷冻式和三门冷冻、冷藏式。
(1)冷冻室和冷藏室冰箱是利用冷却剂周期性循环的物态变化吸热而致冷。
用于吸热的蒸发器就设在冷冻室,蒸发器冷却的冷气循环到冷藏室,使之降温。
由于这种结构的安排,冷冻室的温度降得较快,而冷藏室的温度降得较慢。
(2)除霜加热器因为在冰箱降温过程中,空气和食物中所含的水分会凝聚到蒸发器和食物上而结成霜,当蒸发器表面结霜后,其热交换能力下降,而影响致冷效果;当霜层过厚时,还可能引起压缩机故障。
除霜加热器包括门框加热器和蒸发器上的化霜加热器。
2.2 模糊控制电冰箱系统结构家用电冰箱的发展,除了无氟、大容量外,主要是多门分体结构,一套制冷装置、多通道风冷式。
为了适应这一情况,达到高精度、智能化控制的目的,本系统主要实现温度控制和智能化霜。
温度控制就是要把握冰箱内存放的食物的温度和热容量,控制压缩机的开停、风扇转速和风门开启度等,使食物达到最佳保存状态。
这就需要用传感器来检测环境温度和各室温度,并运用模糊推理来确定食物温度和热容量。
智能除霜就是要根据霜层厚度,选择门开启次数最少的时间段,即温度变化率最小时快速除霜,这样对食物影响最小,有益于保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简易型温度控制器作者:张宇巍专业:自动化指导老师:邢春香2010年6月摘要本设计完成基于单片机的模糊温度控制器的软硬件设计。
本设计完成了将模糊控制与PID控制相结合方法用于工业温度控制领域,实现了对大滞后、慢时变、非线性的复杂系统的控制。
在硬件方面,Fuzzy-PID 温控器采用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采用Pt100作为温度传感器,设计了温度测量转换电路,模/数转换器TLC2543实现温度数据采集。
HD7279构成良好的人机接口模块,完成温度设定值的输入和温度数据实时显示。
输出通道由D/A转换器和AD694芯片组成,将控制量转换为现场总线标准的电流信号4~20mA。
在软件方面,本设计完成了并行Fuzzy-PID复合控制器的主流程图和各子流程图。
编写的软件程序经过编译连接无误。
在设计过程中,采用Multisim软件对Pt100的测温电路进行了仿真,实现了温度采集精度的设计要求。
本设计中的模糊PID控制器,既具有模糊控制灵活、适应性强的优点,不依赖于控制对象有精确的数学模型,同时又具有控温精度高,动态性能好、受系统参数变化影响小的优点。
关键词:Pt100;温度控制;单片机;模糊-PID控制;MultisimABSTRACTThis design has completed the design of software and hardware of the Fuzzy-PID temperature controller based on MCU. It has made the combination method of Fuzzy control and the PID control used in the industry temperature control domain, which has realized the control of complex system of long-time delay, slow time-variable, and the non-linear. In the hardware design, Fuzzy-PID temperature controller takes SMC as the core of the control, adopts Pt100 as the temperature sensor, and has designed the temperature signal measurement and convert circuit; ADC TLC2543 is used to finishi the temperature data gathering. The friendly man-machine interface module is composed of HD7279, which can carry on the functions of the input of the temperature setting value and the real time display of temperature data. The output channel is composed of DAC and AD694, which can convert the control quantity into fieldbus standard current signal 4~20mA. In the software design, this design has completed the main flow chart of the parallel Fuzzy-PID compound controller and each sub-flow chart. The procedure of software is unmistakable after compilation and link.In the design process, it adopts Multisim software to carry on the simulation of the Pt100 temperature signal measurement and convert circuit, and the design has met the requests of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precision. The Fuzzy-PID controller in this design, not only has the characterics of flexibility and adaptability of Fuzzy control, which does not depend on the controlled object that has the precise mathematical model, but also has advantages of high precision temperature control, and the good dynamic performance, which is affected little by the change of system parameters.Key words:Pt100; Temperature Control; SMC; Fuzzy-PID Control; Multisim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引言 (1)1.2 温度控制器的发展趋势 (1)1.3温度控制器的实际应用 (1)第二章温度控制器的硬件设计 (5)2.1 概述 (5)2.2 AT89S52单片机 (4)2.2.1 定时器/计数器的结构 (6)2.2.2 MCS-51中断系统的结构 (7)2.3 热电阻Pt100测温原理和测温电路的设计 (7)2.4 A/D通道电路的设计 (10)2.5 D/A通道电路的设计 (11)2.6电源设计 (12)2.7 按键及显示驱动芯片HD7279A电路的设计 (14)2.8 4~20mA电流输出接口电路 (16)第三章系统软件架构 (18)3.1 模糊PID控制的软件实现 (18)3.2 模糊-PID复合控制的运算和输出 (18)3.2.1 模糊控制的程序流程图和算法基础 (19)3.2.2 经典PID控制 (20)3.3 按键、显示运算子程序 (21)3.4 信号采集子程序 (24)第四章电路仿真 (25)4.1 Multisim软件的生产和发展 (25)4.1.1 Multisim软件的起源 (25)4.1.2 Multisim系列软件的形成 (25)4.1.3 Multisim10仿真特点 (27)4.2 Multisim10的仿真分析过程 (27)4.3 硬件调试及仿真 (28)4.3.1 仿真基本参数的设置 (28)4.3.2 仿真原理图 (29)4.3.3 仿真结果及分析 (29)结束语 (31)参考文献 (32)致谢 (33)附录 A (34)第一章绪论1.1引言温度是生产过程和科学实验中普遍而且重要的物理参数。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为了高效地进行生产,必须对生产工艺过程中的主要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速度等进行有效的控制。
其中温度的控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准确测量和有效控制温度是优质,高产,低耗和安全生产的重要条件。
在工业的研制和生产中,为了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运行并提高控制精度,采用微电子技术是重要的途径。
它的作用主要是改善劳动条件,节约能源,防止生产和设备事故,以获得好的技术指标和经济效益。
目前先进国家各种炉窑自动化水平较高,装备有完善的检测仪表和计算机控制系统。
其计算机控制系统已采用集散系统和分布式系统的形式,大部分配有先进的控制算法,能够获得较好的工艺性能指标。
单片微型计算机是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技术的发展而诞生的。
由于它具有体积小,功能强,性价比高等优点,所以广泛应用于电子仪表,家用电器,节能装置,军事装置,机器人,工业控制等诸多领域,使产品小型化,智能化,既提高了产品的功能和质量又降低了成本,简化了设计。
本文主要涉及MCS-51单片机在温度控制中的应用。
1.2温度控制器的发展趋势温度控制器是一种温度控制装置,它根据用户所需温度与设定温度之差值来控制中央空调末端之水阀(风阀)及风机,从而达到改变用户所需温度的目的。
实现以上目的的方法理论上有很多,但目前业界主要有机械式温度控制器及智能电子式两大系列。
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基础是信息采集控制(即温度控制器技术)、信息传输(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计算机技术)。
温度控制器属于信息技术的前沿尖端产品,尤其是温度控制器被广泛用于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和生活等领域,数量日渐上升。
近百年来,温度控制器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阶段:(1)模拟、集成机械式温度控制器;(2) 电子式智能温度控制器。
目前,国际上新型温度控制器正从模拟式向数字式、电子式由集成化向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温度控制器发展初期是机械式温度控制器,这类温度控制器采用双金属片或充气膜盒感测室内温度,使用波段开关直接调整风速。
双金属片温度控制器现基本已淘汰,只使用在一些要求不高较低档场合;充气膜盒温度控制器当前较流行,但总体来讲机械式温度控制器缺点十分明显:1.机械式温度控制器外观陈旧呆板。
2.机械式温度控制器控温精度差。
3.容易打火(直接切换强电)。
4.极易在一个极小温差范围内频繁开关水阀(风阀)。
5.功能比较单一。
在当今电子信息时代,电子自动化、信息采集控制在任何行业都是不可逆转的潮流,电子式温度控制器全面取代机械式温度控制器将在未来很短时间内实现,有人会问:“市场为什么目前看来机械式温度控制器比电子式可靠?”,只是因你使用的电子温度控制器没作好,一个设计精湛考虑周全的智能电子温度控制器绝对比机械式温度控制器可靠。
1.3温度控制器的实际应用由于此温度测量控制系统能够直接输出数字量,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价格便宜低廉的特点,因此可以在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1.粮仓的温度测试现代化的粮食仓库可以采用该系统对上百个点进行温度监测,方便地掌握不同时刻各个点的温度变化,提高仓库存储量,并有效的减少变霉的现象放生。
2.农产品的冷藏保鲜的温度保持目前,水果和蔬菜的保鲜广泛采用的是低温冷藏保鲜措施。
该系统控制器可以安装在冷藏室的温度测量位置,随时方便的观察温度值,以检验是否到达最佳保鲜温度。
3.温室大棚的温度检测该系统控制器应用于温室蔬菜栽培及花奔生产的塑料大棚中,既可以实现温度的自动显示,又可以节省用于温度测量上的人力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