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的诗歌创作概述

合集下载

中国现当代诗歌发展概述

中国现当代诗歌发展概述

中国现当代诗歌发展概述中心发言人:何永芳审稿:高2017级语文备课组与戏剧、小说、散文比较,中国新诗的发展相对薄弱。

中国新诗面对两个难以超越的高峰:一是中国古典诗歌,一是西方自莎士比亚以来的诗歌成就。

诗歌的存在必须有精粹成熟的民族语言,诗歌与语言联系最为紧密,而现代汉语才产生不到100年,用只发展了100年的尚处于年轻阶段的语言能写出成熟的诗歌来吗?中国新诗就它的超越对象来说是显得稚气了一些,但就其自身发展速度来说确是迅速的,且是成绩斐然的。

??中国新诗只80年发展历程——现代文学的30年和当代文学的50年。

一、现代诗歌简介现代诗歌主要是指“五四”运动以来的新诗,用白话写作,打破旧诗词格律。

第一个10年(一)、尝试中的新诗最早试验并倡导新诗的杂志是《新青年》。

1920年胡适《尝试集》出版,是第一部白话新诗集。

它的主要价值是在诗体大解放、诗的白话语、音韵节奏等方面,作了开风气的大胆尝试。

个别诗歌具备现代汉语抒情形式,大部分诗歌仍不能摆脱古典诗歌的形式传统。

同期诗人还有俞平伯(《冬夜》)、康白情(《草儿》)、沈尹默(《三弦》)、周作人(《小河》)、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等。

蝴蝶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鸽子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有一群鸽子,在空中游戏。

看他们三三两两,回环来住,夷犹如意,——忽地里,翻身映日,白羽衬青天,十分鲜丽!希望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开花好。

一日望三回,望到花时过,急坏种花人,苞也无一个。

眼见秋天到,移花供在家,明年春风回,祝汝满盆花。

?(二)、开一代诗风的新诗创作1、浪漫主义诗人郭沫若——代表初期新诗最高成就? 郭沫若的《女神》(1921)是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

它使诗的抒情本质与诗的个性化得到充分重视与发挥,奇特大胆的想象让诗的翅膀真正飞腾起来。

“五四”时代的自由精神和诗歌本身的艺术规律都在这本诗集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新时期的诗歌创作..

新时期的诗歌创作..
——北岛
第二十二页,共57页。
抒情方式: 冷峻、愤怒,富有理性精神和怀
疑色彩的。
北岛诗中的情感,展现了当代中国历 史(lìshǐ)转折时期“觉醒者”的内心冲 突和理想精神。这种在批判、否定中 寻找个体和民族再生道路的英雄式的 悲壮情感,在当时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第二十三页,共57页。
顾城 “孩童”视角。 顾城的诗以一个 “任性的孩子” 的感受,在诗中 创造(chuàngzào)一个与城市、 与世俗社会对立 的“彼岸”世界。 《我是一个任性 的孩子》
第七页,共57页。
B,青年诗人群体的崛起
文革后期的“白洋淀诗歌(shīgē)群 体”
朦胧诗人 新生代诗歌(shīgē) 女性诗人群体
第八页,共57页。
朦胧诗
第九页,共57页。
一,《今天》
《今天》1978年12月出版,共出版九期, 1980年停刊。 北岛、芒克、食指、舒婷、江河、顾城、 杨炼、林莽、徐敬亚等。 发刊词《致读者》:“不再仅仅用一种 纵的眼光(yǎnguāng)停留在几千年的文化 遗产上,而开始用一种横的眼光 (yǎnguāng)来环视周围的地平线了。” 立足今天,面向世界。
第三十六页,共57页。
我为你举手加额 为你窗扉上闪熠的午夜灯光 为你在书柜前弯身的形象 当你向我坦露你的觉醒 说春洪重又漫过了 你的河岸(hé àn) 你没有问问 走过你的窗下时 每夜我怎么想 如果你是树 我就是土壤 想这样提醒你 然而我不敢
第三十七页,共57页。
2,独特的爱情观、女性主义的宣言。 《致橡树》——人格独立的宣言 《神女峰》——对封建(fēngjiàn)节 烈观的背叛。 《惠安女子》——对现代社会中女性 命运的关注。
• 也不止像泉源,
• 叶,相触在云里。

中国现当代新诗

中国现当代新诗

中国现当代新诗(实用版)目录1.中国现当代新诗的概述2.新诗的发展历程3.新诗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4.新诗的艺术特点5.新诗的影响和贡献正文中国现当代新诗是指在 20 世纪初至今,以白话文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诗歌创作。

新诗的诞生,标志着中国诗歌从古典走向现代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新诗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涌现出许多杰出的诗人和丰富的诗歌流派。

首先,新诗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 1917 年到 1949 年,这一时期是新诗的诞生和初步发展阶段,以胡适、郭沫若等为代表的一批诗人开始尝试用白话文写作,推动了新诗的创立。

第二个阶段是从 1949 年到 1979 年,这一时期是新诗的成熟和发展阶段,出现了“七月诗派”、“九叶诗派”等具有影响力的诗歌流派,以及郭沫若、徐志摩、辛弃疾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诗人。

第三个阶段是从 1979 年至今,这一时期是新诗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阶段,诗人们在形式、内容、风格等方面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索,呈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特点。

其次,新诗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也值得关注。

如前所述,新诗的发展历程中出现了许多具有影响力的诗歌流派,如“七月诗派”、“九叶诗派”等。

这些流派各具特色,为新诗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这些流派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诗人,如郭沫若、徐志摩、辛弃疾等。

他们的诗歌作品丰富了中国诗歌的内涵,为新诗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新诗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新诗采用白话文作为主要表现形式,使得诗歌更加接近现实生活,增强了诗歌的表达力。

其次,新诗在形式上打破了古典诗歌的束缚,不再局限于五言、七言等固定形式,而是根据内容和情感的需要自由发挥,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再次,新诗在主题和内容上,更加关注现实生活和个人情感,反映了现代人的精神风貌。

最后,新诗的影响和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

新诗的诞生和发展,推动了中国诗歌的现代化进程,为现代汉语诗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时代诗派诗歌流派

新时代诗派诗歌流派

新时代诗派诗歌流派新时代诗派诗歌流派 ⽂学艺术的各种形式互相渗透、互相影响,是⽂艺史上带有规律性的现象,各位,⼤家看看下⾯的新时代诗派诗歌流派,了解⼀下吧! 国风 新国风即国风精神在新时代的体现。

新国风的基本定义是:秉承“饥者歌其⾷,劳者歌其事”的传统精神,站在民众的⽴场,⽤凝练的语⾔、流转的韵律、表达抒发⾃⼰对于当代⽣活的切实感悟,并⼒求达到晓畅明⽩却⼜内蕴深厚的艺术效果。

“五四”派 现代诗歌是“五四”运动以来的诗歌,其主体是⽤⽩话写作,以打破旧诗词格律为主要标志的新诗。

最早试验并倡导新诗的杂志是《新青年》,1917年2⽉2卷6号上刊出胡适的⽩话诗8⾸,1920年胡适《尝试集》出版,是第⼀部⽩话新诗集。

代表初期新诗最⾼成就的是浪漫主义诗⼈郭沫若,他的《⼥神》中⼤部分作品写于1920年前后,传达着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开⼀代诗风。

1926年围绕北京《晨报》的《诗镌》,集合了⼀批⽴志要为新诗创格律的诗⼈,其中有闻⼀多、徐志摩、朱湘等⼈,他们随后还创办了《新⽉》和《诗刊》,“新⽉派”由此得名。

新⽉派诗⼈中闻⼀多的理论最为完整明确,他主张诗应当有⾳乐的美(主要指平仄,⾳韵),绘画的美(主要指词藻,⾊彩与意境等),建筑的美(主要指诗节句式的匀称整饬),总之要“理性节制情感”,带着“镣铐”来“跳舞”,这是对诗⼈更⾼的审美要求。

新⽉派 现代新诗史上⼀个重要的诗歌流派,该诗派⼤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刘梦苇等。

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由诗⼈”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了认真的探索。

闻⼀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因此新⽉派⼜被称为“新格律诗派”。

现当代诗歌概述

现当代诗歌概述
现当代诗概述 •中国现当代诗歌主要是指从 “五四”运动起到现在为止 的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
(一)现代诗歌(1919-1949)代表 性作家作品
闻一多、徐志摩与“新月诗派”
◆提出诗歌“三美”理论: “音乐美”、 “绘画美”、“建筑美”。
•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那河畔的金柳 正如我轻轻的来; 是夕阳中的新娘 我轻轻的招手, 波光里的艳影, 作别西天的云彩。 在我的心头荡漾。
1989年3月26日,山海关。静静的海子躺在铁轨上, 在他的身上是打开的《圣经》。远方,火车呼啸而来, 一代天才诗人由此走向了另一个世界,去寻求他最永恒 的生命。
【小结】这首诗表面看上去充满乐观 向上的精神,然而在他写完这首诗没 多久,他就卧轨自杀了。海子的死对 于诗坛来讲是一种缺失。海子的死更 多的是因为他追求的理想和现实不相 符合,甚至不断碰壁导致的。
•谨记——
面朝代表 性作家作品
(二)当代诗歌(1949-现在)代表 性作家作品
朦胧诗与顾城、北岛和舒婷
• “朦胧诗”不仅仅是某个诗人群,而是一 种带有叛逆性、先锋性的创作潮流。一些 青年诗人,用不同于传统的形式手法表达 对现实的怀疑和想像。因其作品具有表达 的多义多解性、象征性、隐喻性, 而被称为“朦胧诗”。
• 第二节:所谓“冰川纪”,就是旧时 代,旧时代虽然已经结束,但到处都 还处于严寒(冰凌); • “好望角” 可当成“美好的希望”, 人们所盼望的新生活到来了,但实际 上没有享受到新生活的果实,那些 “卑鄙者”仍在“死海”里“千帆相 竞”,各显“神通”。

• 第三节:诗人来到“这个世界”,面对 的不仅是那片“死海”,甚至要站在审 判台上,接受“卑鄙者”的判决。 • 他所有的财产只是——“纸、绳索和身 影”。“纸”是他庄严的心声,“绳索” 代表自由,“身影”是朦胧的思想。 • 即使面对“判决”,诗人也要高声朗读 自己的“宣言”,也还有自由和思想陪 伴着他,这是一个不愿沉沦的灵魂的独 白。

当代文学(下)(1979—90年代)

当代文学(下)(1979—90年代)



1981年,李龙云的《小井胡同》和苏叔阳的《左邻右 舍》的出现,标志着戏剧进入到了新的拓展阶段。剧作 家们开始意识到对戏剧本体和人的主体精神的探索。剧 作从历史与文化的角度对逝去的十年和今天的现实进行 观照,努力探寻人物的深层生存状态。 郝国忱的《榆树屯风情》、《昨天,今天与明天》, 李杰的《田野又是青纱帐》、魏敏等的《红白喜事》等 把目光投射到农村社会,对现实与历史进行深沉的思索。 1985年,刘锦云的《狗儿爷涅槃》以现代意识审视传 统,反思历史,以一个痴迷于土地的农民狗儿爷的独特 心态,揭示出中国一代农民的命运,标志着中国当代再 现主义戏剧的拓展和深入。何冀平《天下第一楼》继承 了《茶馆》式的美学风格,传统的戏剧再现开放与活力。

(二)朦胧诗的崛起 1、朦胧诗渊源于“文革”期间的民间刊物和地下诗 人群体,1979年开始在《诗刊》等公开杂志亮相。 北岛《回答》、舒婷《致橡树》、顾城《无名的小 花》是其滥觞。1980年,朦胧诗蔚然成风,产生了 北岛的《墓志铭》,顾城的《远与近》,舒婷的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双桅船》,梁小斌 《祖国,我的钥匙丢了》等一大批作品。
第五讲 当代文学(下)(1979-90年代)


80年代起,人们习惯于将“文化大革命”后的时代, 笼统地称为“新时期”。长期遭受压抑与斫伤的知识 分子精英意识和五四传统开始得到恢复。白桦的剧本 《曙光》、刘心武的短篇小说《班主任》、徐迟的报 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作为“三只报春的小燕子”, 预示了中国文学新的走向。 而1979年10月30日至11月16日在北京召开的第四次 全国文代会则真正标志着中国新时期文学繁荣的到来。 思想的解放与开放,为新时期的文学带来了新鲜的气 息:内容与题材不断得到扩展与突破,创作观念与表 现手法更加趋于丰富与现代。

浅谈新生代诗歌

浅谈新生代诗歌

浅谈新生代诗歌在进行这个新生代诗歌创作评述之前,我有必要先对新生代诗歌的发展过程进行介绍。

新生代诗歌也被称为第三代诗歌。

1976年清明时节爆发于天安门广场的民间诗歌运动,拉开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的诗歌造山运动的序幕。

经过1978年思想解放运动的洗礼,在建国后历次政治运动中经受凌辱困顿的不同年龄段的诗人,群体性地崛起于诗坛,以对“文革”诗风的有意识的背弃,改变了当代新诗的创作面貌。

80年代头两年之后,有关“朦胧诗”的论争还在激动人心地进行,但是,“新诗潮”的第一个浪头实际上已经过去。

当时的诗歌界,“复出”的诗人的大多数,写作上已出现停滞的现象,他们普遍难以顺利解决(或没有意识到)诗艺上的矛盾。

而“朦胧诗”(或“今天诗派”)作为一个群体,也已“失散”。

而且,由于“朦胧诗”的影响扩大,北岛、舒婷、顾城等的诗作,被许多诗歌爱好者模仿,在大量的“复制”中,原来的那种真诚的生命已变得淡薄,而蜕化为形式的、技巧性的制作。

这引起对现代诗有着执著追求的青年的不安和不满。

虽说新诗群的崛起和诗歌的艺术变革也受到过来自传统力量方面的质疑,而且诗歌在文学中的位置后来趋于“边缘化”,但在“新时期”的初始阶段,诗的发展为人广泛瞩目,诗的状况受到普遍关注。

因为诗歌“不仅为诗本身,而且为整个文学脱离…文革‟模式的转型,对文学观念和方法的探索、革新,起到推动作用”。

在政治变动带来的历史反省时期,诗歌作为时代最敏锐而充分的导体,率先承担了表达社会情绪的职责,另一方面,诗在艺术上的探索与创新也使它一度在文学诸样式中处于引领潮头的前沿位置,其“先锋”姿态在文学界引起了有意义的反应。

在这一时期的诗歌艺术变革中,青年诗歌的涌现反响更大。

70年代末,一个青年诗人群的集结及其向传统的冲击与现代诗艺的突进,就形成了新时期诗歌的第一次最有革命意义和影响性的浪潮。

以谢冕为旗帜的新派评论家,把这股应运而生的现代诗潮称为“新诗潮”。

新生代诗歌是新时期文学史上除了朦胧诗之外另外一个最具影响力的诗歌流派,纵观整个新时期的诗歌发展史,大约只有新生代诗歌才达到了可以与朦胧诗分庭抗礼的思想艺术水准。

新时代诗歌[精华]

新时代诗歌[精华]

第三章新时期诗歌第一节新时期诗歌概述新时期的诗歌创作首先其余1976年的天安门诗歌运动。

新时期诗歌的发展大致有两个阶段:(一)1976——1979 恢复原有艺术传统(二)1980——1989 多元化稳定发展新时期诗歌创作活跃的几个因素:70年代末特殊的时代环境中,以浪漫主义为主调的诗歌已经不能承载人们表达心声的载体,“诗歌危机”的信号响起,人们试图寻找一种新的诗歌体式,在没有找到北岛《回答》这种表达时,人们首先借助古诗体,接着诗歌首先恢复现实主义传统,承载表达社会情绪的职责,抒写人们对四人帮的鞭挞之情,“文学的战斗性、人民性、真实性的传统在诗歌中得到了恢复和发扬”。

(一)首先承载表达社会情绪的“职责”(二)先锋意识。

新的诗歌艺术观念和表现方法的探索不断推进并形成热潮。

(三)理论建设。

外国诗论和诗歌创作的大量译介;理论探讨与争鸣活跃。

(四)诗人对于诗歌创作的热衷一、艺术传统恢复阶段(一)“四五”天安门诗歌运动一次短暂勃发的现代古诗文运动1、背景2、文体及创作(二)天安门诗歌运动后诗歌的发展七十年代末,迅速恢复诗歌传统。

内容:揭批四人帮,缅怀、歌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代表作:贺敬之《中国的十月》艾青《在浪尖上》李瑛《一月的哀思》等特点:或直抒高唱、或锋利辛辣、或幽默讽刺(三)诗歌战斗传统的全面复兴阶段1979年1月《诗刊》“诗歌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归来诗人们在“真实是诗歌的生命”的旗帜下,重新集结。

1、归来者的诗归来诗人包括:50年代反右运动中的右派诗人:艾青、公木、昌耀、公刘等1955年“胡风集团”事件中罹难者:牛汉、绿原、曾卓等与政治有关50年代相继退出诗坛的诗人:辛笛、陈敬容、郑敏等某种意义上说,这一批“归来者”作家在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下复活了“五四”一代知识分子的现实战斗精神,他们大多数人与“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主流一样,心系国家民族的未来,自觉地充当人民大众的代言人,他们敢于以执政者的诤友身份为民请命,揭发社会弊病,并将这种战斗精神与“五四”知识分子传统联系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委婉、细腻的表达方式
女性风格。这也使她成为在备受争议 的朦胧诗中最先得到有限的认可的诗人。 舒婷的诗是抒情的:这充分体现在她的爱 情诗中。 《四月黄昏》 《赠》等,对人的深切理解和关切。
《赠》舒婷
我为你扼腕可惜 在那些月光流荡的舷边 在那些细雨霏霏的路上 你拱着肩, 袖着手 怕冷似地 深藏着你的思想 你没有觉察到 我在你身边的步子 放得多么慢 如果你是火 我愿是炭 想这样安慰你 然而我不敢
评价分歧日益尖锐。 反对的一方:晦涩、看不懂;思想艺术倾向上的 不健康。 章明:《令人气闷的“朦胧”》 艾青《首先应该让人看得懂》:诗,首先应该让 人看得懂,然后才能区别好不好。但同时他又认 为“朦胧诗作为一种文学现象,不足为奇”,他 最为不满的在于:“奇就奇在一些人吹捧朦胧诗, 把朦胧诗说成诗歌的发展方向”。
一切爱情都在心里 一切往事都在梦中 一切希望都带着注释 一切信仰都带着呻吟 一切爆发都有片刻的宁静 一切死亡都有冗长的回声
——北岛
宣告
最后的时刻到了 我没有留下遗嘱 只留下笔,给我的母亲 我并不是英雄 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 我只想做一个人
宁静的地平线 分开了生者和死者的行列
我只能选择天空 决不跪在地上 以显出刽子手们的高大 好阻挡自由的风 从星星般的弹孔中 将流出血红的黎明
我希望 每一个时刻 都像彩色蜡笔那样美丽
我希望 能在心爱的白纸上画画 画出笨拙的自由 画下一个永远不会 流泪的眼睛 一片天空 一片属于天空的羽毛和树叶 一个淡绿色的夜晚和苹果 …… ……
《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远和近》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顾城之死:
1987年以后,顾 城寄居国外,诗 歌写作和现实生 活的双重困境越 发尖锐。 1993年10月,在 新西兰的激流岛 杀死了妻子谢烨 后自杀。 右图为顾城和谢 烨。
1,
1,
新西兰的激流岛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 的眼睛,习惯光明。
也许 我是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 我任性
《惠安女子》
《惠安女子》 野火在远方,远方 在你琥珀色的眼睛里 以古老部落的银饰 约束柔软的腰肢 幸福虽不可预期,但少女的梦 蒲公英一般徐徐落在海面上 啊,浪花无边无际
天生不爱倾诉苦难 并非苦难已经永远绝迹 当洞箫和琵琶在晚照中 唤醒普遍的忧伤 你把头巾一角轻轻咬在嘴里 这样优美地站在海天之间 令人忽略了:你的裸足 所踩过的碱滩和礁石 于是,在封面和插图中 你成为风景,成为传奇
说起来多少有些荒唐—— 在当今的世界上 依然有人保留了奴隶主的思想, 他们把全人类都看作奴役的对象 整个地球是一个最大的斗技场。 ——《古罗马的大斗技场》1979.7
2,七月派诗人:牛汉、绿原、曾卓、 鲁藜等。 绿原:《又一个哥伦布》1959、《重 读<圣经>》1970,勾画出现代人普遍 性的悲剧处境。 曾卓:《有赠》、《悬岩边的树》, 那个孤独站在悬岩边上“似乎即将跌 进深谷里/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的 树,被作为“当代”受难者的姿态和 心境的象征。
• 让我做个宁静的梦吧 不要离开我 …………
• 就这样 握着手坐在黑暗里 听那古老而又年轻的声音 在我们心中穿来穿去 即使有个帝王前来敲门 你也不必搭理 • …………
我为你举手加额 为你窗扉上闪熠的午夜灯光 为你在书柜前弯身的形象 当你向我坦露你的觉醒 说春洪重又漫过了 你的河岸 你没有问问 走过你的窗下时 每夜我怎么想 如果你是树 我就是土壤 想这样提醒你 然而我不敢
2,独特的爱情观、女性主义的宣言。
《致橡树》——人格独立的宣言 《神女峰》——对封建节烈观的背叛。 《惠安女子》——对现代社会中女性命运 的关注。
北岛诗中的情感,展现了当代中国历 史转折时期“觉醒者”的内心冲突和 理想精神。这种在批判、否定中寻找 个体和民族再生道路的英雄式的悲壮 情感,在当时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顾城 “孩童”视角。 顾城的诗以一个 “任性的孩子” 的感受,在诗中 创造一个与城市、 与世俗社会对立 的“彼岸”世界。 《我是一个任性 的孩子》
• …… ……
• • • •
一切的现在都孕育着未来, 未来的一切都生长于它的昨天。 希望,而且为它斗争, 请把这一切放在你的肩上。
《会唱歌的鸢尾花》1981年
• 在你的胸前 我已变成会唱歌的鸢尾花 你呼吸的轻风吹动 在一片叮当响的月光下
用你宽宽的手掌 暂时 覆盖我吧 …… ……
• 不要问我 为什么在梦中微微转侧 往事,像躲在墙角的蛐蛐 小声而固执地呜咽着
• • • • • •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 霹雳; •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 虹霓,
• • • • •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 躯, •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 下的土地。
双桅船(舒婷)
• • • • • • •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 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岸啊,心爱的岸 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 明天我们将在 另一个纬度相遇
• • • • • • • •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 使我们再分东西 不怕天涯海角 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
《弧线》
鸟儿在疾风中 迅速转向 少年去捡拾 一枚分币 葡萄藤因幻想 而延伸的触丝 海浪因退缩 而耸起的背脊
《感觉》
天是灰色的 路是灰色的 楼是 灰色的 雨是灰色的 在一片死灰之中 走过来两个孩子 一个鲜红 一个淡绿
舒婷(1952—) 福建人,现居 厦门。 70年代末开始 写诗,并与北岛 及《今天》产生 联系。
新时期的诗歌创作
一,新时期的诗歌创作队伍 A,“归来者”的诗 艾青:《归来的歌》, 1980年;
流沙河:《归来》 梁南:《归来的时刻》 “归来”成为一个普遍性的诗歌主题。
1,50年代的右派诗人:艾青、公木、昌耀、公 刘、流沙河等
艾青: 《古罗马的大斗技场》、《光的赞歌》等。 体现了诗人从时代特征、民族命运和人类 的未来关怀的角度观察生活、处理题材是 艾青艺术个性的基本出发点。倾吐忧郁、 追求光明是他的作品并行互补的两大基本 主题。艾青的创作对历史现象和普遍性的人的心态概括。
• • • • • • • • • • 不是一切大树 都被暴风折断; 不是一切种子 都找不到生根的土壤; 不是一切真情 都流失在人心的沙漠里; 不是一切梦想 都甘愿被折掉翅膀。 不,不是一切 都像你说的那样,
• • • • • • • • •
………… 不是一切呼吁都没有回响; 不是一切损失却都无法补偿; 不是一切深渊都是灭亡; 不是一切灭亡都覆盖在弱者头上; 不是一切心灵 都可以踩在脚下,烂在泥里; 不是一切后果都是眼泪血印, 而不展现欢容。
朦胧诗
一,《今天》
《今天》1978年12月出版,共出版九期, 1980年停刊。 北岛、芒克、食指、舒婷、江河、顾城、 杨炼、林莽、徐敬亚等。 发刊词《致读者》:“不再仅仅用一种纵 的眼光停留在几千年的文化遗产上,而开 始用一种横的眼光来环视周围的地平线 了。” 立足今天,面向世界。
二,关于朦胧诗的论争
3,“我”和“一代人”之间的联系。 既注重自我情感,同时又对民族命运的自 觉承担。《会唱歌的鸢尾花》、《一切》、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意义:舒婷的诗 “复活”了中国新诗表 达个人内心情感的这条线索。这一写作 “路线”,使她的诗从整体上表现出了对 个体价值的尊重。
舒婷《这也是一切》 ——答一位青年朋友的《一切》
致橡树(舒婷)
• • • • • • • • •
• • 我如果爱你—— •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 我如果爱你—— •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 也不止像泉源, •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 • 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北岛
回答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 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 为什么死海里还千帆相争?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之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做一千另一名。
神女峰(舒婷)
• • • • • • •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 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当人们四散而去, 谁 还站在船尾 衣群漫飞,如翻涌不息的 云 • 江涛 • 高一声 • 低一声 • • • • • • • • • • • 美丽的梦流下美丽的忧伤 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但是,心 真能变成石头吗 为眺望远天的杳鹤 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 沿着江岸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3,九叶诗派。
穆旦、郑敏、辛笛、陈敬容、杜运燮、袁 可嘉、杭约赫 。 已逝去的沧桑岁月促使他们更多地把个人 生命形态的“断裂”和“承续”,与社会 历史、国家命运的“断裂”和“承续”的 史实相契合,通过饱经沧桑的个人“自 白”、洞悉世情的历史反思、显示出一种 理性的思辨精神。
B,青年诗人群体的崛起 文革后期的“白洋淀诗歌群体” 朦胧诗人 新生代诗歌 女性诗人群体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