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育故事》读后感
《我的教育心》读后感

《我的教育心》读后感《我的教育心》是我最近阅读的一本教育类书籍,读后使我受益匪浅,对教育问题产生了更深入的思考。
书中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教育观点,深入地探讨了现代教育的现状和改革的方向。
首先,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了一个观点,那就是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创造力,而不仅仅是培养他们的知识和技能。
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并不仅仅取决于他所掌握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他能否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而不仅仅是填鸭式地灌输知识。
其次,作者还特别提到了教育的内涵应该是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而不是教师的意愿。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因为在我以前的学习中,我常常感到老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与我所需求的并不完全一致。
有时候老师们过分注重课堂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潜力。
因此,我赞同作者的观点,教育者应该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灵活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另外,作者还对现行教育制度的弊端提出了批评,并提出了一些改革的思路。
他认为现行的教育制度过于侧重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人格品质。
作者主张改变目前高压的教育环境,减轻学生的压力,让他们能够更自由地探索和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潜力。
此外,他也提出了一些个人化教育的观点,主张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并鼓励学生在兴趣方面深入学习和发展。
最后,我还要提到的一个观点是作者对教育家的期望。
作者认为教育家应该是一群有远见卓识、有理想的人,他们应该能够看到教育的长远发展,敢于挑战传统的教育观念,并努力寻找创新的教育方式。
这个观点深深地触动了我,作为一名即将成为教育工作者的人,我深感教育事业的重要性和责任感。
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有远见、有理想的教育家,为学生们的成长和未来贡献力量。
总之,《我的教育心》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教育类书籍,它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和思考。
蚂蚁和蟋蟀读后感

蚂蚁和蟋蟀读后感蚂蚁和蟋蟀读后感(一)今天,我读了一个很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蚂蚁和蟋蟀》。
故事讲的是在夏天的时候,蚂蚁辛勤的工作,积存粮食,为严寒的冬天做准备。
而蟋蟀只是整天“叽里叽里”地唱着歌,游手好闲地过日子,见到蚂蚁还对蚂蚁的做法很不理解。
很快的,冬天到来了。
蟋蟀因饥寒而消瘦的不成样子了。
读完这个小故事,很受启发,自然而然地想到了校园里的学生们。
有的学生每天都努力学习,学到一些自己先前不知道的知识,为将来的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学习起来像蚂蚁一样勤奋。
而有的学生学习起来漫不经心,老是想着玩,不把学习当回事,在学校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倒有点像蟋蟀一样游手好闲地过日子。
“业精于勤荒于嬉”。
长此下去,如此学生就把自己的学业给荒废了。
这是多么的不应该呀!同学们,我们现在正如同初升的太阳朝气蓬勃,可不能像蟋蟀那样闲着,而应该像蚂蚁一般勤奋,时刻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两句诗来鞭策自己努力学习。
蚂蚁和蟋蟀读后感(二)今天,我读了一篇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蟋蟀和蚂蚁》,故事是这样的:“嘿咻!嘿咻!”勤劳的蚂蚁正在广大的草原努力的搬运食物。
这时也有许多昆虫也在努力的搬食物,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冬天一天一天逼近了。
这时有一只蟋蟀跳到蚂蚁身边,嘻嘻哈哈的说:“你们这些愚笨的蚂蚁,今天天气阳光普照,搬什么食物呀!简直在浪费宝贵的时间。
”蚂蚁气喘嘘嘘的说:“冬天快要到了,当然要努力的搬运食物呀!”蚂蚁们,你们说对不对?”其它蚂蚁异口同声的说:“对呀!对呀!大家加油!”蟋蟀心想:哼!有什么了不起的!春天过去了,夏天也过去了,蚂蚁们仍不停的工作……。
到了秋天,好吃懒做的蟋蟀一直找不到粮食。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冬天终于到了,可怜的蟋蟀只好用干枯的树叶挡风,等待死神的降临。
第二天,太阳出来了,蚂蚁们出门去外面散步,走着走着,看到冻僵的蟋蟀,蟋蟀的身体又冰又冷,蚂蚁们看到可怜的蟋蟀冻僵了,合力把他搬到家里照料。
感动心灵的教育故事读后感

感动心灵的教育故事读后感篇一感动心灵的教育故事读后感最近读了一些感动心灵的教育故事,真的是让我感慨万千。
你说,教育这玩意儿,有时候就像一场冒险,充满了未知和惊喜。
就像书里那个老师,面对调皮捣蛋的学生,没有一顿臭骂,而是用一种超级特别的方式,让那孩子自己意识到错误,这操作,简直绝了!我就在想,也许我们的成长过程中,都需要这样的教育,不是那种死板的教条,而是真正能走进心里的温暖。
像一束光,照亮我们内心那些黑暗的角落。
我记得自己小时候,有一次考试没考好,心里怕得要死,觉得肯定要被老师和家长混合双打了。
可没想到,老师只是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说:“这一次的失败可能是下一次成功的妈妈哟!”当时我就愣住了,啥?失败还有妈?后来才明白,老师是在用一种特别的方式鼓励我。
这难道不也是一种感动心灵的教育吗?也许教育的本质,不是让我们变成一模一样的优秀模板,而是让我们在各自的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
不是吗?就像那些故事里的老师,他们用爱和智慧,点燃了学生心中的火,这火可能一开始只是星星点点,但谁能说它不会变成燎原之势呢?哎呀,反正这些故事让我觉得,好的教育真的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能让人在迷茫的时候找到方向,在失落的时候重新振作。
你说,这样的教育能不让人感动吗?篇二感动心灵的教育故事读后感读了那些感动心灵的教育故事,我整个人都不好了,不对,是整个人都被深深触动啦!你瞧瞧,那些老师的做法,简直太牛了!比如说有个老师,面对一个自卑的学生,没有直接说“你要自信起来”这种空洞的话,而是通过一次次小小的任务,让那个学生逐渐发现自己的闪光点。
这难道不厉害吗?我就在琢磨,我们平常接受的教育,是不是有时候太生硬了?总是告诉我们应该这样,应该那样,可从来没问过我们心里到底是咋想的。
就像我以前,特别喜欢画画,可老师和家长都说:“画画能当饭吃?好好学习才是正道!”我当时那个心呐,拔凉拔凉的。
难道教育不应该是鼓励我们追求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吗?这些故事里的教育方式,就像是春风化雨,慢慢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我的教育故事博客

我的教育故事博客
回复:
我的教育故事博客
在我的教育故事博客中,我想分享我个人的教育经历以及对教育的看法。
教育
是每个人成长道路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它塑造了我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未来发展的机会。
我的教育之旅始于我童年时期,那时我渴望获取知识的欲望是无尽的。
我记得
在学校里,老师们激发了我的好奇心,他们用他们丰富的知识和激情,引导我去探索不同的学科和领域。
这些教育者的影响力是我成长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在高中时期,我通过参加各种学术竞赛和社团活动,发现了我的兴趣所在。
我
对科学和文学特别感兴趣,因此我把我的故事转向了学校俱乐部和竞赛中,这进一步加深了我对这些学科的了解,并培养了我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然而,我也经历了一些挑战和困惑。
高中毕业后,我面临选择大学专业的压力
和困难。
我曾一度迷茫,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追求什么。
我通过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和实习,与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交流,慢慢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
这一过程教会了我如何从疑惑和困扰中找到自己的方向。
我的教育故事博客是我记录这一旅程的地方,也是与他人分享我的教训和经验
的平台。
我希望通过写作和交流,能够启发他人,帮助他们在自己的教育之旅中找到正确的道路。
教育对每个人的生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无论是在学校、家庭还是社会中,教
育都是激发人们潜力的关键,为实现我们的目标和理想提供了基础。
通过我的教育故事博客,我希望能够为更多人提供启示和激励,共同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教育环境。
《我身边的家庭教育故事》读后感

《我身边的家庭教育故事》读后感这本书一共分六章,其中每一个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教育理念都是通过一个个教育故事引出来的。
很庆幸我最近能读到这本好书,让自己在读书中反思,在读书中感悟,在读书中改变。
首先,在读这本书时,我再一次深深地认识到理解孩子的心的重要性。
这也是作者在第一章中就提到的。
我们曾经都是孩子,都有着自己各种各样的小心思,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
这些错误很多时候不是为了制造错误而犯的,很多时候是孩子的一种学习,一种对世界的探索,是孩子想得到肯定的一种方式。
但是,我们却大多数时候在曲解孩子的用意,一味批评,这是很不利于孩子成长的。
我们小时候肯定也有过同样的心思,过一样的事,犯过一样的错误,也一样地期待过别人的理解,但是遭到的却是批评,当时心里很不是滋味,那现在我们长大了,为什么却忘了当年的感觉,而用同样的方式处理同样的情况呢?这实在没有理由可以说得过去!后来,我也在书中找到了答案!因为父母、长辈的教育方式,会深深地给后代烙上烙印。
因此,我们在做父母以后,一定要去改变自己身上这些不好的烙印,不要让它出来“作乱”!而对于我这样一名教育者更应该把这些从长辈那继承来的烙印去掉,因为,我影响的不只是一个孩子,一个家庭。
其次,教育孩子要有原则,要让孩子知道什么事是坚决没有商量的余地的。
这样我们教育才能有效果。
对孩子的爱要有度,我们现在提倡不要给孩子浇凉水,但是也不能给孩子浇开水,两者都是对孩子成长不利的。
只有温水,才是真正适合的温度,才能教养出真正的能自律好孩子。
但是讲究原则不是苦口婆心、长篇大论的说教。
一来,孩子不能理解,说再多也是没有用的;二来,这样的说教很容易使孩子产生厌烦心理和抵触情绪。
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一定是要讲究方法,要做到见招拆招的。
教育别人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除了需要有足够的耐心之外,还需要不断的思考、总结,总之教育是一项集体力运动和强大的脑力运动于一身的充满智慧的活动,我们永远不要指望用一种一劳永逸的方法把孩子教育好,存在这样思想的家长,往往要自食苦果。
陶行知教育故事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故事读后感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对教育的贡献不仅体现在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中,也体现在他的一生中充满教育情怀的故事中。
以下是我对陶行知教育故事的读后感,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陶行知教育故事中最能感动我的是他对学生的关爱和对教育的热爱。
在故事中,陶行知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
他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尊重学生的个人价值并给予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
他的教育方法并不是一味灌输知识,而是通过观察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灵活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在陶行知教育故事中,我也看到了教师对教育的责任和担当。
陶行知无论是在担任校长还是普通教师时,都尽职尽责地对待自己的工作。
他用心去研究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方法,耐心倾听他们的困扰和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的方法。
他对教育工作的热情和执着,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教育事业的伟大和崇高。
此外,陶行知的故事也反映出中国传统教育观念的问题。
在故事中,我们看到了许多学生们被束缚在传统教育的桎梏中,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陶行知通过他的教育方法和思想改变了传统教育的局面,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带来了新的希望。
陶行知坚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天赋和潜能,只要给予他们适当的引导和培养,就能够实现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通过阅读陶行知教育故事,我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培养。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给予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并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
同时,我们也需要反思传统教育观念对学生发展的限制,并积极探索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教育方法和理念。
陶行知教育故事中所体现的关爱、尊重和创新精神,深深地触动了我。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应该努力践行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智慧,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教育者能够关注学生的个性和需求,用心去教育、关爱每一个学生,为中国的教育事业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希望。
教育读后感(通用59篇)

教育读后感(通用59篇)教育读后感(通用59篇)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育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育读后感篇1几年前曾看到过这样一段话"我在四年前始得此书的日译本,记得曾流了泪三日夜读毕,就是后来在翻译或随便阅读时,还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觉眼睛润湿。
这不是悲哀的眼泪,乃是惭愧和感激的眼泪。
除了人的资格以外,我在家中早已是二子二女的父亲,在教育界是执过十余年的教鞭的教师。
平日为人为父为师的态度,读了这书好像丑女见了美人,自己难堪起来,不觉惭愧了流泪。
"我一直想拜读这本让夏丐尊先生如此感动的书《爱的教育》,这个寒假终于如愿以偿了。
《爱的教育》,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虽然我没有流泪,可是我的心已经承认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
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
《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
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
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爱的一些思索。
首先《爱的教育》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与这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
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对祖国的爱使人读之,尤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
就如父母的爱,恩里科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
我的教育故事

我的教育故事教育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个人发展不可缺少的过程。
我的教育故事不仅是我个人成长过程的缩影,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值得探究和思考。
幼儿教育和早期教育我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
在我三岁时,他们就开始关注我的教育问题,认为早期教育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
于是他们将我送到了一所私立幼儿园,希望我能接受更好的教育。
在那所幼儿园里,我第一次接触到世界上的各种事物,学会了读写,认识了各种颜色、形状和数字。
同样重要的是,我在那里结交了许多好朋友,学会了与人相处和分享。
在我的教育故事中,幼儿教育和早期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初中教育和高中教育在小学毕业后,我进入了一所普通的初中。
在那里,我开始接受更为严格的教育和更多的学习任务。
我学习了更多的科目,例如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等。
同时,我也开始接触到一些综合素质教育,例如体育、音乐、美术等等。
在初中的学习生涯中,我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我曾经认为自己无法应对高难度的数学题,也曾经因为英语交流不畅而遭受同学嘲笑。
但是,通过和老师的交流和自己的不懈努力,我最终克服了这些困难,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在高中阶段,我开始接触到更加专业化的教育,例如文科、理科、艺术类等等。
我为自己选择了文科类专业,学习了历史、政治、地理、语文等等科目。
高中的学习压力更大,但是也带来了更大的成就感。
大学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在完成高中学业后,我进入了一所顶尖大学。
在这里,我开始接受更为深入的学术教育和研究性教育。
我选择了专业并坚定地投入到学术研究当中。
我学习了更深入的课程和更精细化的研究方法,发表了一些学术论文并参与了一些国际学术会议。
在研究生教育阶段,我选择了继续深入我的专业研究,并最终取得了博士学位。
在这个过程中,我接触到了更多的学术大师、更广泛的学术范畴和更先进的研究工具。
这个过程非常艰辛,但是也给我带来了更多的收获和成就感。
结语我的教育故事从幼儿教育到研究生教育,贯穿了一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教育故事》读后感
《我教育故事》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收集整理的《我教育故事》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我读了张忻《我的教育故事》,深有感触。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的重任显得尤为重要。
而在如今的珠三角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学生的心理问题更为突出。
在对学生的实际教育中,我既体味到成功的喜悦,又充满着很多限的困惑。
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以人为本,用赞美表达对学生的爱与尊重
现代社会,孩子的各方面的压力较大,甚至是成年人所无法理解的,再加上他们表达的途径较少,心理压抑严重。
在此前提下,爱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教育因素,是事关教育成败的心理基础。
教师对学生经常表示好感,学生就会在学业、品德方面表现进步。
教师如果对学生失望,学生心理就产生负效应,表现为退步。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多表扬,少批评”的方法来评价和鼓励学生;多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给予鼓励和表扬。
这样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反思在我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也经常会尝过赞美的甜头。
有一个麦姓学生转入了我的班级。
曾经在初一的时候,他上课心散,
行为举止差,甚至做事比较冲动,有过打架的经历。
上课不爱发言,对学习缺乏信心,对父母亲、老师有逆反心理。
于是我找他谈心,推心置腹,表示明白他的处境,赢得他的信任。
他终于愿意说话了,人也自信多了,跟同学相处和谐了。
在学习上,我也帮他树立信心,提高成绩,终于,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他的性格开朗了,在很多方面均取得进步。
当然赞美也不等于不批评。
一味的表扬甚至无原则的表扬不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会使他们精神脆弱,听不进批评,一听批评就消极或暴跳如雷。
批评是为了让学生懂真正的真、善、美。
只不过要掌握得适当罢了。
在学生的缺点甚至是错误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不能美化他们的缺点和错误,而是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才能冷静地、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当然,我们必须负起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的责任。
二、教师要以德育人,以自己的人格去感化学生,提高学生
社会、家长、学校都希望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一个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四有人才,而在此同时,一味的说教可能会造成学生的厌烦,甚至逆反心理,教师只有树立好良好的道德观,对学生的教育应该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采用多种方法教育学生讲道德、讲文明,培养他们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学会尊重他人,爱护他人,才能教出德才兼备的人才。
老师必须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从平常的日常小事做起,以自己的一点一滴行动去感化他们,才能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高品质人才,为社会做出相应的贡献。
以上是我假期读书的一点体会,我也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不断多读书,不断完善自己,做一个合格的优秀的人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