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ppt.ppt

合集下载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课件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课件
强化科技支撑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提高农业科 技创新能力,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感谢观看
THANKS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ppt课件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目录CONTENTS
•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述 •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 •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案例 •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景与挑战
01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 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人对 农产品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 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同时实现农业 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环境污染
农业活动中的化肥、农药 等物质的使用,对环境造 成了严重污染。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日 益显著,如极端天气、病 虫害等。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加强政策引导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力度,制定 相关政策,引导农业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
推广生态农业
政府应加大对生态农业的推广力度,提高农民的 环保意识,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
安吉县以竹林资源为基础,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实现了农业 的绿色发展和农民的增收致富。
四川省都江堰灌区农业合作模式
都江堰灌区通过推行农业合作模式,实现了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 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效益。
01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 前景与挑战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景
01
02
03
农业科技革命
生态要素
生态平衡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以维护生态平衡 为前提,保护自然环境,减少对生态 系统的破坏,确保农业生产的可持续 性。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

➢ 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季 节性强的特点,为农 村的综合发展提供了 什么有利条件?
➢ 生产集中在夏季,有利于农忙 季节时,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 业生产;
➢ 在农闲时,发展副业,增加农 业收入,还可进行农田基本建 设和水利建设等。
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2)简析地形条件对东北地区农业的有利影响。
活动探究:地理条件与特色农业
➢ 海南岛成为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有利的地理条件: 水热条件好 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条件可满足热
带经济作物的生长; 生物资源丰富,经济作物种类繁多; 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作物需求量大。
活动探究:地理条件与特色农业
➢ 云南省昆明附近重点发展花卉种植业
有利的地理条件: 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如春 昆明四季如春,气候条件适合发展多种花
土壤
地形 气候
水源
市场 交通 劳动力 政策 技术
东北的(地理条件)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等决定了农业的大方向。
综合分析 抓住主导因素
农业的区位选择, 实质就是对农业土 地的合理利用。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 东北地区位置、范围
➢ 东北地区地理位置: 40oN-50oN;120oE-130oE,中国最
区域农 业发展
地理 条件
农业 布局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耕作农业区 林业和特产区
畜牧业区
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畜牧业生产基地
三、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
东北地区是全国 最大的、比较稳定 的商品粮基地。
三江平原是我国 粮食商品率最高的 商品粮生产基地。
➢ 年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递减,受丘陵、山地 影响,局部地区有差异。

2013年中图地理必修3课件:第二章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013年中图地理必修3课件:第二章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课标领航
课程标准 1.以东北为例,分析其农业生产的条件 和布局特点。 2.了解东北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3.了解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学习目标 了解: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及农业的发展。 理解:东北地区在农业发展中产生的问题及保护措 施。 应用:通过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状况,学会分析 区域农业发展的利弊和布局。
条件
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
3.东北地区主要农作物及分布
例1
读“东北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东北地区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2)东北地区的耕地主要集中分布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商品 粮基地。其中,________________提供的商品粮比 重最大。 (3)东北地区的天然林区主要集中分布在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
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农畜产品加工 (1)加强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的龙头企 业建设。 养畜 (2)抓好________基地建设,促进基地与龙头企业 共同发展。 社会化服务 (3)健全和完善农业的______________体系。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第 三 节
基础自主梳理
中 国 东 北 地 区 农 业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知能层级突破
教材深化透析
学业水平达标
基础自主梳理
一、东北地区区域概况 1.位置范围:位于中国的东北部,包括黑龙江、 内蒙古自治区 吉林、辽宁三省及__________________东部。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2.地表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兴安岭 (1)西、北、东三面分别为___________、小兴安岭 长白山脉 和_______________,山区森林资源丰富。 松嫩 三江 (2)中部的东北平原:由_______平原、________平 原和辽河平原组成;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广大, 商品农业生产 黑土 ______分布广泛;是中国重要的_______________ 基地。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2课时)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建设及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2课时)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建设及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2课时)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建设及农业发展方向练习(含解析)中图版必修3(一)教材第54页思考调整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解决经济结构不合理问题;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解决耕作粗放,产品不适应市场等问题;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农业技术推广;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二)教材第57页思考1.生态农业是一种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密切结合的现代农业模式,中国生态农业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中国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发展农业是一种特殊与一般的关系,二者在指导思想、基本内涵和目标方面具有一致性。

2.(1)北方地区有“四位一体”温室生态农业模式。

其循环过程是在太阳能温室的一端建造地下沼气池,将人畜粪便送入沼气池,经过厌氧发酵变成高效的有机肥料,沼渣作底肥,沼液可以直接浇菜,沼气除炊用外,还可以在温室内点灯,既能增加温室内温度和光照时间,又可增加温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

温室的适宜温度又能为猪、禽的冬季育肥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同时也能保证沼气冬季正常运行产气。

“四位一体”是以太阳能为动力,以土地为基础,实现种植、养殖与沼气并举的一个较为完善的能源生态经济体系。

(2)南方地区有“猪沼果”模式。

其循环过程是畜、禽粪便入池发酵生产沼气,沼气点灯、做饭,沼液、沼渣用来肥田种菜(菌、药、花),从而形成农业生态良性循环。

“猪沼果”模式是以沼气为纽带,把畜禽饲养和林果、粮食、蔬菜、食用菌种植等联系起来的生产模式。

这种模式能够提高产出率,显著增加农民收入。

A级抓基础(2019·惠州市调研)奈曼沙漠位于内蒙古东部的科尔沁沙地南缘,大兴安岭东侧。

这里黄沙遍布,但某团队却通过在地下0.8~1米处铺设特制的衬膜,在该地成功开垦出万亩稻田。

据此,完成1~3题。

1.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奈曼沙漠种植水稻的有利条件是( )A.热量充足B.地形平坦C.光照充足D.土壤肥沃2.该地种植水稻的水源主要来自于( )A.地下水B.河流水C.大气降水D.冰雪融水3.该地稻田地下铺设特制的衬膜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肥力B.减少蒸发C.阻隔沙尘D.防止渗漏解析:第1题,长江中下游地区比奈曼沙漠纬度低,热量更充足,A错;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为冲积平原,地形平坦,较奈曼沙漠中的沙丘地貌有明显优势,B错;根据材料可知,奈曼沙漠终年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沙漠地区土壤有机质积累少,土壤贫瘠,C对,D 错。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二章第3讲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图版必修3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二章第3讲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图版必修3

第3讲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及农业发展 1.农业生产条件(1)自然资源优势⎩⎪⎨⎪⎧辽阔富饶的土地资源气候条件适宜,适于多种作物种植林地面积大,森林资源蕴藏量大草场资源和渔业资源兼备(2)社会经济条件{ 农业机械工业发展较快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 2.农业布局的变化二、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问题 原因耕地破坏严重耕作粗放,低产田占多数,开垦了不宜耕作的土地 林、草地比重下降,资源利用失调毁林、毁草开荒及林区过度砍伐、草地过度放牧湿地环境破坏 开垦沼泽地水土流失严重 长时间大规模开发,黑土流失农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 作物品种单一,林业和草原畜牧业商品化生产程度较低1.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加强耕地的建设和保持。

(2)搞好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

(3)合理解决东北地区西部农牧交错带的农牧争地矛盾。

考点一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分析1.(2012·福建文综)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

下图示意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

读图,回答(1)~(2)题。

(1)影响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位置B .大气环流C .地形因素D .海陆分布(2)在中国东北地区,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标是( )A.≥10℃积温B.日照时数C.太阳辐射量D.年降水量答案(1)C (2)A解析第(1)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气候生产潜力的概念,并且能够把影响气候生产潜力的因素与图示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结合起来。

从材料中可知,气候生产潜力的大小取决于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而图中显示甲处大于同一纬度的两侧,结合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可知,甲处位于东北平原,两侧分别是大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显然平原地区的光热资源优于山地。

《东北三省》PPT教学课件(第2课时)

《东北三省》PPT教学课件(第2课时)

“高”
农作物商品率高、机械 化水平高、单产高。
二、重要的农牧业基地
3 商品粮基地
黑龙江垦区现有耕地280万公 顷、林地92万公顷、草地36万公 顷,共计有牧场113个。垦区每 年可产粮食400多亿斤,提供商 品量380亿斤,可保证1.2亿人口 一年的粮食需求。
二、重要的农牧业基地
4 畜产品基地
东北三省畜牧业主要属于农耕区畜牧业,你知道什么是农耕区畜牧业吗?
规模均居全国前列,大量供应全国各地。
畜牧业发达,成为重要的畜产品基地
答案提示: 东北平原发达的种植业,为农耕区畜牧业提供了丰富的饲料,畜牧业发达。
5 林区经济
二、重要的农牧业基地
活动探究2
小组合作,读图并结合教材相关内容,完成下 列任务: 1.说说东北说出东北林区的主要分布地区以及 目前面临的生态问题。 2.为了更好的“保护与发展”,我们应该采取什 么样的措施发展东北林区经济。
C.甜菜、荔枝、春小麦、大豆
D.花生、亚麻、甜菜、大豆
当堂练习
4.阅读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目前,我国东北地区的生态环境达到临界状 态,重要矿产资源濒临衰竭;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 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 材料二:东北地区图。 (1)东北平原北部地区土地肥沃,该地区有我国重 要的商品粮基地__三__江____平原和_松__嫩____平原。受气 候影响,农业耕作制度是 ___一__年__一__熟__。 (3)东北的大__兴__安__岭_、小__兴__安__岭__、长__白__山__脉__ 山地,是 我国天然林的主要分布区,有“森林资源的宝库”之 称。大面积砍伐森林,将导致____水__土__流__失_,使农业 生态环境恶化。
5 林区经济
二、重要的农牧业基地

【地理】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课件2(人教版必修3)

【地理】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课件2(人教版必修3)
4916
人均耕地面积h㎡ 单位面积谷物产量 kg/h㎡
吉 辽 林 宁 0.21 0.1
全国 上 江 浙 海 苏 江 0.02 0.07 0.05 0.10
5872 5870 7044 6207 6175 4885
• (1)分析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主要
原因。
人均耕地多,粮食总产量高、人均粮食占有量高, 出售的商品粮数量占全国的1/3.
我 国 东 北 区 域 农 业 发 展
耕作农业区
农业布局
三大农业生 产区域:
林业和特产区 畜牧业区
大规模专业化生 产粮基地建设
成为大规模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已经形成了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面向国内大宗家产品需求市场,确保国家粮食 需求(平原地区)
农业发展方向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西部草原区)
农业区域 农业发展方向 农业发展重点
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 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 场能力为重点,发展适应加工需要 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 平原区 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 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 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 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 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 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 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的 西部 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 顺利实施,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 草原区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 业。 畜牧业。 林木、人参、养鹿、林蛙、食用菌、 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在抓 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同时, 中草药材、水果及山野菜等特色经 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在半 山区 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在山 济作物,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 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东北地区农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基地。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东北地区农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土地资源紧缺、生态环境恶化和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等。

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东北地区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要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当前,东北地区粮食生产面临着产能过剩和粮食安全风险的双重压力。

因此,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采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产量和质量。

同时,要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支持,转变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加大非粮农产品的产量,提高农业供给侧结构,降低粮食自给率,增加农业经济效益。

其次,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东北地区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因此,应加大对农村道路、供水、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覆盖率和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同时,要加大农业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力度。

东北地区土地资源有限,长期以来农业生产过度依赖化肥、农药的使用,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因此,要采取措施,推行科学耕作、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资源,提高农产品的生态品质。

另外,要加强农村金融体系建设。

目前,东北地区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低,农村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缺乏,农民贷款难、贷款成本高。

因此,应加大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鼓励其设立和完善农村金融产品,降低农民贷款利率,扩大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提高农民的金融融资能力。

最后,要加强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支持。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着土地流转、农机化、农业产业化等问题,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引导转移农业劳动力,鼓励农民参与农村产业合作社,提供土地流转、农机购置、技术培训等支持。

同时,要加大财政资金对农业的投入,提高农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综上所述,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从农业结构调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和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支持等多个方面入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