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籽油成分研究
蓝莓的主要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

蓝莓的主要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陈介甫1, 3*, 李亚东2, 3, 徐哲3(1. 国立阳明大学药理研究所, 台北; 2. 吉林农业大学小浆果研究所, 吉林长春 130118;3. 旺民长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吉林吉林 132013)摘要: 越橘属的蓝莓含有花青苷(花青素或酚配基, 与糖的结合体)、绿原酸、黄酮素、亚麻油酸、蝶二苯乙烯(紫檀芪)、白藜芦醇及不同维生素等生物活性成分。
花青苷口服后可分布到不同器官及可穿越血脑屏障而分布到脑。
很早就报道蓝莓所含花青苷可加速视紫素的再生而有益于视力及眼部健康。
近年的研究显示蓝莓因具有抗压力、抗氧化、抗发炎、抗血管新生而对癌症、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神经退化、肥胖、骨质疏松等老化有关的慢性病有益处。
蓝莓有杀菌作用, 可用于处理妇女泌尿道感染。
因此蓝莓被认为是最有营养价值的食物之一。
关键词: 蓝莓; 越橘属; 花青苷; 抗氧化; 慢性病中图分类号: R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513-4870 (2010) 04-0422-08Chemical principles and bioactivities of blueberryCHEN Chieh-fu1, 3*, LI Ya-dong2, 3, XU Zhe3(1. Institute of Pharmacology, National Yang-Ming University, Taipei, China; 2. Small Fruit Research Institute, Jilin AgriculturalUniversity, Changchun 130118, China; 3. Wang Min Chang Fu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Co. Ltd., Jilin 132013, China)Abstract: The bioactive principles contained in blueberries (Vaccinium) are various kind of anthocyanins (anthocyanidins, or phenolic aglycone, conjugated with sugar), chlorogenic acid, flavonids, α-linolenic acid, pterostilbene, resveratrol, and vitamins.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anthocyanins can pass through blood-brain barrier and thus appear in various organs and brain. Improve visual function by increasing rhodopsin regeneration and ocular health is the earliest reported bioactivities of anthocyanin. Recent studies demonstrated the benefit of blueberries to prevent the age-related chronic diseases such as cancer, diabeties, hyperlipidemia, hypertension, neurodegeneration, obesity, and osteoporosis through its apoptosis, antioxidant, antiinflammation, and antiangiogenesis effects. Blueberries can eradicate microorganisms for the prevention of symptomatic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in women. Thus, blueberries are recognized as one of the most nutritious foods and cultivated worldwide.However, how to prolong the shelving time of fresh fruit, well utilize the leaf and stem to isolate the bioactive chemicals, improve quality consistency of juicy and dry products, all should be further concerned.Key words: blueberry; Vaccinium; anthocyanins; antioxidation; chronic diseases1 基源蓝莓为越橘属, 约有450种, 主要者约18种, 分布于全世界亚寒带、温带及亚热带, 高30 cm至4 m。
功能性油脂二范文

功能性油脂二范文功能性油脂二范文1.奇亚籽油:奇亚籽油富含Ω-3脂肪酸,可以帮助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
此外,奇亚籽油还含有丰富的抗氧化剂,有助于提高免疫力,抵抗自由基损伤。
3.橄榄油:橄榄油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血压、保护心脏,预防中风等心血管疾病。
此外,橄榄油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多酚类化合物,可以延缓衰老,抗氧化。
4.鱼肝油:鱼肝油是富含维生素A和D的油脂,也含有丰富的Ω-3脂肪酸。
维生素A对眼睛健康和免疫力增强有重要作用,维生素D对骨骼的发育和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发挥重要作用。
5.蓝莓籽油:蓝莓籽油是一种富含抗氧化剂的油脂,其中的花青素具有强大的抗氧化功效,可以抵抗自由基的损伤,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辐射的伤害。
6.杏仁油:杏仁油具有很好的滋润和保湿效果,适合干性皮肤。
它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不饱和脂肪酸,可以为皮肤提供养分,促进皮肤的再生和修复。
7.芝麻油:芝麻油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具有降血压、降胆固醇、保护肝脏等功效。
此外,芝麻油还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有助于预防皮肤老化和炎症性肌肤疾病。
8.茶树油:茶树油具有抗菌、消炎、收敛等功效,适合治疗痤疮和头皮屑等问题。
另外,茶树油还可以用于治疗皮肤感染和疱疹等问题。
9.椰子油:椰子油含有中链脂肪酸,易于被人体消化吸收。
它具有抗菌、抗病毒、提高免疫力等功效,适合用于料理、护发、护肤等方面。
10.玫瑰果油:玫瑰果油富含维生素C和Ω-3脂肪酸,对皮肤有很好的保湿和修复作用。
它还含有天然的抗氧化剂,可以减轻皮肤的炎症和刺激,帮助淡化疤痕和妊娠纹。
总之,功能性油脂具有多种好处,可以用于改善健康、保养皮肤、预防疾病等方面。
但在使用时,需要根据个人的需求和体质选择合适的油脂,并注意适量使用,避免过量引起不适。
蓝莓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蓝莓的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张志轩摘要:蓝莓又叫越橘,主要生长于欧洲、俄罗斯、北美和阿尔卑斯山,我国约有90多种。
研究证实,越橘含有的花色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剂作用,长期食用可协助清除视网膜内有毒化学物质、自由基等,增加视网膜紫红素生成,提高夜视能力,帮助眼睛适应强弱光的变化,长期服用可使视力经久不衰。
还可以强化毛细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减弱血小板的粘滞性,防止血凝块的产生,增强心脑功能。
本文从越橘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2个方面对越橘的研究进展做了综述。
关键词:越橘;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蓝莓又叫越橘 (B1ueberry),属杜鹃花科(Ericaceae)植物,本属(Vaccinium)植物为常绿或落叶灌木,花冠钟状,子房下位,浆果黑色、褐色或红色,常有白粉。
是欧洲越橘(bilberr)的果实。
喜生于微酸性土壤,有些为酸性土壤指示植物。
它是主要生长于欧洲、俄罗斯、北美和阿尔卑斯山海拔1500~2000m处的野生灌木,广泛分布于北半球,从北极到热带高山地区均有分布,全世界约有400多种,我国约有90多种[1]。
越橘约40cm高,开粉红和血红色小花,果实成熟于盛夏,为深紫色的浆果。
可生食或制成干果、蜜饯食用,亦可作茶饮。
其果实富含花色素(简称VMA)甙。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不断增强,越橘作为日常保健品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美国科学家最近研究发现欧洲越橘中的花色素是一种水溶性生物黄酮,还发现欧洲越橘中含有生物酶和抗癌活性物质。
研究证实,花色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剂作用,长期食用可协助清除视网膜内有毒化学物质、自由基等,增加视网膜紫红素生成,提高夜视能力,帮助眼睛适应强弱光的变化,长期服用可使视力经久不衰。
还可以强化毛细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减弱血小板的粘滞性,防止血凝块的产生,增强心脑功能。
二战期间,英国皇家飞行员每次夜间执行任务前都食用欧洲越橘,其作战能力明显高于对手,同时亦是飞行员早餐不可或缺的品种,这一传统延续至今。
蓝莓籽不同组分抗氧化作用的比较

蓝莓籽不同组分抗氧化作用的比较王芳;康超;李永霞;贾强;聂飞【摘要】目的:为了加强蓝莓籽的综合利用开发,研究蓝莓籽不同组分的抗氧化能力.方法:对蓝莓籽的醇提取物、蓝莓籽多酚、蓝莓籽蛋白、蓝莓籽多糖进行提取分离,采用AAPH法、DPPH法对各组分进行抗氧化能力测定.结果:AAPH法测定的抗氧化能力由高到低的顺序为:蓝莓籽多糖>蓝莓籽蛋白≈α-VC>醇提取物>蓝莓籽多酚;DPPH法测定的清除自由基能力由高到低顺序为:蓝莓籽多酚>醇提取物≈α-VC >蓝莓籽蛋白>蓝莓籽多糖.结论:蓝莓籽不同组分均显示出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其中以蓝莓籽多糖、蓝莓籽蛋白的抗氧化能力最强,蓝莓籽多酚的清除自由基能力最强.【期刊名称】《贵州科学》【年(卷),期】2016(034)002【总页数】4页(P15-18)【关键词】蓝莓籽;蓝莓籽多酚;蓝莓籽多糖;蓝莓籽蛋白;抗氧化【作者】王芳;康超;李永霞;贾强;聂飞【作者单位】贵州省生物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9;贵州省生物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9;贵州省生物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9;贵州省生物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9;贵州省生物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07.3蓝莓(blueberry)又称越橘,属杜鹃花科(Ericaceae)越橘属 (Vaccinium.spp ) ,其果实除含有蛋白质、氨基酸、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等营养素,还富含花青素、鞣花酸和紫檀芪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改善视力、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降血压、降血脂、消炎、预防和治疗癌症、改善大脑活力、强抗氧化性和自由基清除能力等作用,被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是抗氧化性最强的水果之一[1-3]。
近几年,随着公众对蓝莓营养保健功能的关注,蓝莓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
本文以现代生物活性物质分离技术,提取、分离和制备蓝莓籽醇提取物、多酚、多糖、粗蛋白等不同组分,并对不同组分进行抗氧化活性比较,为蓝莓籽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蓝莓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功能的研究进展

营养健康蓝莓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功能的研究进展潘美华,程哲灏(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 510000)摘 要:本文综述了蓝莓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功能的研究进展,为今后蓝莓有效成分的提取及相关产品的开发提供一定的指导与借鉴。
关键词:蓝莓;花色素;保健功能;提取Research Progress on Nutritional Components and HealthFunction of BlueberryPAN Meihua, CHENG Zhehao(Guangdong Ling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00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nutritional components and health function of blueberry, and provides some guidance and reference for the extraction of effective components of blueberr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elated products in the future.Keywords: blueberry; anthocyanin; health function; extraction蓝莓又名越橘,属于杜鹃花科,是最受欢迎的浆果之一,主要种植于美国、波兰、加拿大,在我国东北、西南地区也有种植[1]。
我国种植蓝莓的历史较短,自1983年才引进至我国种植,但我国蓝莓种植产业发展较快,蓝莓已成为贵州省农村产业重点发展精品水果之一。
蓝莓果皮呈蓝色,有一层白色的果粉。
蓝莓分为不同的品种,果实大小差异较大,小的每个0.5~2.5 g,大的每个3.5~5.0 g[2]。
蓝莓籽油挥发性成分分析

蓝莓籽油挥发性成分分析屈小媛;白杨;李永霞;杨毓银;贾强;聂飞【摘要】为探讨蓝莓籽油中生物活性物质的组成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测定蓝莓籽油组成成分.最终分离鉴定出34种物质,其中优势成分为异戊酸L-薄荷酯(30.06%)、亚麻醇(11.82%)、顺-7-十四烯醛(9.77%)、γ-谷甾醇(6.04%)、β-谷甾醇(4.74%)、苯乙醇(4.72%)、顺-乙酸(13,14-环氧基)-11-十四烯酸(4.30%)、视黄醛(4.07%)、L-抗坏血酸-2,6-二棕榈酸酯(3.93%)、亚油酸乙酯(3.10%)和角鲨烯(3.00%),是较好的食品添加剂.【期刊名称】《贵州农业科学》【年(卷),期】2013(041)010【总页数】3页(P64-66)【关键词】蓝莓籽油;气质联用(GC-MS);组成成分;挥发性成分【作者】屈小媛;白杨;李永霞;杨毓银;贾强;聂飞【作者单位】贵州省生物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9;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广东广州510530;贵州省植物园,贵州贵阳550004;贵州省生物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9;贵州省生物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9;贵州省植物园,贵州贵阳55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379.9蓝莓(blueberry)学名越桔(Vaccinium uliginosurm L.),为杜鹃花科(Ericaceae)越桔属(Vaccinium spp.)植物。
果实为蓝色小浆果,富含花青素和维生素E、维生素A等成分,具有防止脑神经衰老、增强心脏功能、明目及抗癌等功效,被誉为“21世纪功能性保健浆果”和“水果中的皇后”,联合国粮农组织将其列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一[1]。
蓝莓果实的保健作用已被世界公认,但对蓝莓籽油成分的分析及利用研究尚未见报道。
试验萃取了蓝莓发酵酿酒后果糟渣中的蓝莓籽油,并对其进行成分分析,了解成分构成,揭示蓝莓籽油对人体有保健作用的内含物,为蓝莓籽的加工利用以及延伸蓝莓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提供科学依据。
红树莓籽油的脂肪酸成分分析

红树莓籽油的脂肪酸成分分析
辛秀兰;陈亮;吴迪;王彦辉
【期刊名称】《食品研究与开发》
【年(卷),期】2011(032)007
【摘要】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红树莓籽油,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红树莓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红树莓籽油中有34种成分,19种脂肪酸,占总量的97.85%,饱和脂肪酸有11种,占总量的11.88%,其中以棕榈酸(6.74%)、硬脂酸(2.69%)为主;不饱和脂肪酸有8种,占总量的85.97%,其中以亚油酸(57.42%)和亚麻酸(25.41%)为主.
【总页数】4页(P100-103)
【作者】辛秀兰;陈亮;吴迪;王彦辉
【作者单位】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北京100029;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
学院,北京100029;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北京100029;中国林业科学院森林生态
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不同品种红树莓籽油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比较 [J], 迟超;杨宪东;王萍;王金玲
2.永靖紫斑牡丹籽油与凤丹牡丹籽油理化性质与脂肪酸组成分析 [J], 马君义;朱建朝;盛爱霞;后春静;宋丽平
3.盐肤木籽油和五倍子油的理化特性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 [J], 胡小泓;李俊辉;郭岩
4.3种不同提取方式对红树莓籽油成分的影响 [J], YAO Jingyang;YANG
Jing;CUI Jingyan;WANG Yu;CHEN Jinxiang;LIU Yongping
5.红树莓籽油贮藏稳定性的主成分分析 [J], 董丹;卢志全;唐琳琳;何红英;蒋莹;张福舜;晏雨辰;王金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蓝莓提取物中功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的探讨

2 0 1 7年 4月
第3 8卷第 8期
蓝莓提取物中功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的探讨
曾荣华 , 刘翠红 。 罗明刑 , 李菁 , 王小妹
( 中药提取分离过程现代 化国家工程研 究中心 , 广州 白云山汉 方现代 药业有 限公 司 , 广东 广 州 5 1 0 2 4 0 )
摘 要: 对蓝莓提取物开展原花青素, 前花青素 , 花青素、 花色苷含量测定。 以保健食品中原花青素、 前花青素含量测定
种生 理功效 [ 1 1 , 在食 品、 医药 、 健康 产 品等领 域 中应用
已经是热点和焦点之一 。以蓝莓 为主要 原料 开发的产 品集 中于保护视力 ,但 是功效成分报 道有 以花青素 、 1 . 1 仪器与试剂 U V 一 2 5 5 0型 紫外分光 光度计 : 日本 岛津 ; 2 6 9 5型
( Na t i o n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R e s e a r c h C e n t e r f o r Mo d e ni r z a t i o n o f E x t r a c t i o n a n d S e p a r a t i o n P r o c e s s o f T C M,
方法及 国际商务部标准测定原花 青素 , 前花青素, 花青素、 花色苷含 量。 蓝莓提取物 中测定原花青素含量是 1 2 7 . 8 %, 前 花青素含量是 2 2 6 . 8 %, 花青素含量 2 5 _ 4 %, 花色苷含量未测出, 蓝莓提取物 中以花青素类含量测定方法较合适。 关键词 : 蓝莓提取物 ; 原花青素 ; 花青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分测定参照 GB / T 5528—2008;相对密度测 定参照 GB / T 5526—1985;折光指数测定参照 GB / T 5527—2010;皂化值测定参照 GB / T 5534—2008;过 氧化值测定参照 GB / T 5538—2005;酸值测定参照 GB / T 5530—2005; 碘 值 测 定 参 照 GB / T 5532—1995。 1. 2. 3 蓝莓籽油脂肪酸组成的测定[4 - 5] 1. 2. 3. 1 甲酯化
化合物 十四烷酸甲酯 十五烷酸甲酯 14 - 甲基十五烷酸甲酯 (Z) - 9 - 十六碳烯酸甲酯 十六烷酸乙酯 十七烷酸甲酯 顺 - 10 - 十七碳烯酸甲酯 十八烷酸甲酯 (E) - 9 - 十八碳烯酸甲酯 (Z) - 9 - 十八碳烯酸甲酯 ( Z,Z) - 9,12 - 十八碳二烯酸甲酯 十八碳烯酸乙酯 (Z,Z,Z) - 9,12,15 - 十八碳三烯酸甲酯 18 - 甲基十九烷酸甲酯 二十烷酸甲酯
86
CHINA OILS AND FATS
2013 Vol. 38 No. 1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酸 7. 90% 和硬脂酸 3. 09% ,不饱和脂肪酸中亚麻 酸、亚油酸、油酸含量丰富,共占 86. 93% ,这些都是 对人体健康特别重要的脂肪酸,其中亚麻酸、亚油酸 是人体必需而自身不能合成的脂肪酸。亚油酸是人 体合成前列腺素的主要物质,具有防止血栓形成,扩 张血管的作用,还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和 高胆固醇 等 疾 病[6]。 亚 麻 酸 是 构 成 人 体 组 织 细 胞 的主要成分,可转化为人体必需的 DHA 和 EPA,它 具有预防免疫力降低、健忘、疲劳、视力减退、动脉粥 样 硬 化 等 作 用[7]。对 比 黑 莓、红 树 莓、桑 葚 等 籽 油[4,8],蓝莓籽油中亚麻酸含量较高,抗氧化等保健 作用效果可能更强。 3结论
收稿日期:2012 - 12 - 04;修回日期:2013 - 06 - 28 基金项目:公益性 行 业 ( 农 业) 科 研 专 项 ( 201103037 ) ;北 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资助项目;科研基地 ( PXM2010_014306_109857) 作者简介:陈 亮(1986) ,男,博士,研究方向为天然产物的 分离分析 ( E-mail) chen2010080145@ 163. com。 通信作者:辛秀兰,教授,博士( E-mail) xiulanxin@ 163. com。
注意防止其发生氧化酸败造成营养物质损失而失去 保健功效,应尽量避免高温处理。 2. 3 蓝莓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分析
蓝莓籽油甲酯化后经 GC - MS 分析检测,结果 经 NIST08 标准谱库检索,结合人工谱图解析,确定 了蓝莓籽油的脂肪酸组成,采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 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见表 2。
表 2 蓝莓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
蓝莓冷冻果( 北京汇源公司) ,去皮去果肉得蓝 莓籽;石油醚( 沸程 60 ~ 90 ℃ ) 、甲醇、乙醇、乙醚、氢
2013 年 第 38 卷 第 10 期
中国油脂
85
氧化钠、氢氧化钾、正己烷、无水硫酸钠、酚酞、盐酸、 乙酸、异辛烷、硫代硫酸钠、碘化钾均为分析纯。 1. 1. 2 仪器与设备
7890A /5975C 型气相色谱 - 质谱联用仪:美国 安捷伦公司;9960A 超声波清洗机:美国 CBL 光电 子技术有 限 公 司; Laborato 4000 efficient 旋 转 蒸 发 仪:德国海道夫仪器有限公司;WYA910072 阿贝折 光仪:新天仪器设备公司。 1. 2 试验方法 1. 2. 1 蓝莓籽油的提取
色谱柱:HP - 5MS 弹性石英毛细管柱(30 m × 0. 25 mm × 0. 25 μm) ;进样口温度:250 ℃ ;程序升 温:初始温度 100 ℃ 保持 5 min,以 10 ℃ / min 升至 250 ℃ ,保持 10 min;进样量:0. 2 μL;载气 ( He) 流 速:1 mL / min;分流比:20∶ 1;溶剂延迟:2 min。电子 轰击( EI) 离子源;离子源温度:230 ℃ ;四极杆温度: 150 ℃ ;倍增器电压:1 376 V;电子能量:70 eV;发射 电流:34. 6 μA; 接 口 温 度: 230 ℃ ; 质 量 扫 描 范 围 ( m / z) :20 ~ 500 u。 2 结果与讨论 2. 1 蓝莓籽油超声辅助提取
蓝莓籽出油率为 18. 42% 。蓝莓籽油的相对密 度为 0. 946 6、折光指数为 1. 464 9、酸值( KOH) 为 3. 743 mg / g、皂化值( KOH) 为 182. 3 mg / g、过氧化 值为 2. 137 mmol / kg、碘值( I) 为 128. 7 g /100 g。其 富含油酸、亚油酸、亚麻酸,不饱和脂肪酸占 87. 12% , 营养价值高,可能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对人体有 很好保健作用。因此,蓝莓籽油的开发利用具有十
试验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法得到蓝莓籽油 7. 37
g,出油率为 18. 42% 。超声辅助提取可利用空化作
用和机械振动有效地促使蓝莓籽中油脂成分迅速溶 出,且耗时短,简单易行,易于应用。 2. 2 蓝莓籽油理化指标测定结果(见表 1)
表 1 蓝莓籽油理化指标
项目 外观 水分 /% 相对密度( d240 ) 折光指数(20 ℃ ) 酸值( KOH) / ( mg / g) 过氧化值 / ( mmol / kg) 皂化值( KOH) / ( mg / g) 碘值( I) / ( g /100 g)
相对含量 /% 00. 05 00. 03 07. 90 00. 12 00. 07 00. 09 00. 07 03. 09 25. 47 01. 07 37. 09 00. 30 23. 30 00. 31 00. 28
由表 2 可知,蓝莓籽油中共检出 13 种脂肪酸, 碳原 子 数 14 ~ 20,其 中 不 饱 和 脂 肪 酸 6 种 占 87. 12% ,饱和脂肪酸 7 种占 11. 75% ,主要包括亚 麻酸 23. 30% 、亚油酸 37. 09% 、油酸 26. 54% 、软脂
蓝莓,为杜鹃花科越橘属植物,约有 450 种,在 全世界亚寒带、温带及亚热带广泛分布。我国大、小 兴安岭山 区 有 野 生 品 种,近 年 来 已 经 人 工 驯 化 栽 培[1]。蓝莓果富含多种营养成分,除糖、酶、维生素 外,还含有酚酸、花青素、熊果甙及黄酮类化合物等 其他水果 中 少 有 的 成 分[2],具 有 很 强 的 抗 氧 化 性, 并有促进视红素再合成、改善循环、抗溃疡、抗炎症、
取蓝莓籽油 200 μL 置于 10 mL 刻度试管中,加入 正己烷 4 mL,再加入 2 mL、0. 5 mol / L 的氢氧化钾甲醇 溶液,60 ℃ 水浴 30 min,用蒸馏水定容至10 mL,超 声 5 min,10 000 r / min 离心 5 min,取上清液,加入 适量无水 硫 酸 钠 干 燥 后,上 清 液 转 移 到 样 品 瓶 中, 待测。 1. 2. 3. 2 GC - MS 条件
84 检测分析
CHINA OILS AND FATS
蓝莓籽油成分研究
2013 Vol. 38 No. 10
陈 亮,刘 玮,吴志明,郭东月,辛秀兰
(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生物工程学院,北京 100029)
摘要: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从蓝莓籽中提取蓝莓籽油,测定了蓝莓籽油的理化指标,并用 GC -
MS 对蓝莓籽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蓝莓籽出油率为 18. 42% ;蓝莓籽油的相对
Components of blueberry seed oil CHEN Liang,LIU Wei,WU Zhiming,GUO Dongyue,XIN Xiulan
( College of Bioengineering,Beijing Polytechnic,Beijing 100029,China) Abstract:The oil was extracted from blueberry seed by ultrasonic - assisted extraction. The physicochemical indexes of blueberry seed oil were determined and its fatty acid composition was analyzed by GC - M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yield of blueberry seed oil was 18. 42% ,and the physicochemical indexes of blueberry seed oil were as follows: relative density 0. 946 6,refractive index 1. 464 9,acid value 3. 743 mgKOH / g,saponification value 182. 3 mgKOH / g,peroxide value 2. 137 mmol / kg,iodine value 128. 7 gI /100 g. Thirteen fatty acids of blueberry seed oil were identified,and the main fatty acids were oleic acid,linoleic acid and linolenic acid. The contents of unsaturated fatty acids and saturated fatty acids were 87. 12% and 11. 75% ,respectively. Blueberry seed oil had high nutritional value,and it was worth developing. Key words:blueberry seed oil; physicochemical index; GC - MS; fatty acid compos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