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传统园林中的植物造景方法
意大利传统园林特点

意大利传统园林特点意大利园林式在古罗马园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台地园可以相应分为简洁、丰富、装饰过分(巴洛克)三个阶段。
1、修坡筑台意大利的自然地理环境为多低山和丘陵,意大利人却巧妙的将山坡改造成一级级台地的形式为造园提供了空间。
所谓台地,就是以人工的方式将坡地改造成平坦的地块,他的宽窄取决于坡地的陡峭程度,而长短则取决于地形的需要。
台地的前面面一般有挡土墙,墙面上还常建有洞府、壁龛、喷泉等,而墙顶部则建有栏杆。
有时为了追求变化,也将平地用土堆成阶梯形状。
台地的数量也依地形和需要而定。
台地除用于建造别墅之外,主要用于修筑喷泉和花坛、栽种绿丛植坛、陈列雕塑作品等,此外它还是欣赏院内外景色的观景台。
2、规划设计从总体上说,意大利园林有规则式和非规则式两类。
规则市园林一般规模较小,位于庄园的主要位置,是庭院的主要部分。
形式整齐划一,布局均衡,讲究对称和谐,层次清晰。
这种设计起源于古罗马园林,设计时常以一定的轴线为主,通常以纵横相交的轴线为中心,辅以方格式的布局规划。
在规模较大的花园中,除了主轴线,常常还有若干条副轴线。
非规则式的园林则有两种形式,一是作为规则式小花园的背景与陪衬,多以自然林地为主;二是作为规模较大庄园的林苑,立面保罗有葡萄园、菜园、林地及小花园。
局部以规则式规划,但总体是非规则式。
3、理水万千水是意大利园林中的重要要素。
由于意大利夏季炎热,故在花园中需要降温增湿以增加其舒适性。
常采用搭建凉亭、凉棚、凉架等方式,但更主要的还是通过各种理水形式来进行。
有四种理水方式:喷泉、水池、瀑布、水剧场。
其他的理水方式还有水风琴等形式。
4、植物使用在植物的运用上,数目多采用对植、行植、带植、丛植及片植的方式。
在植物的造景方式上,常将单株、或带植、或从植的树木按照设计者的意图修剪成各种造型。
常见的造型有各种几何体,如球形、方形、圆锥形等;有各种动物造型和人物造型;还有将他修剪为建筑造型,如拱门、壁龛等。
皇家园林的植物造景手法

皇家园林的植物造景手法
皇家园林的植物造景手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突出植物的自然美:皇家园林中的植物造景通常利用自然生长的树木、花草、藤蔓等,通过合理的布局和搭配,突出植物的自然美。
例如,利用乔木、灌木、花卉等不同高度的植物,形成层次感;利用植物的叶色、花色等不同的色彩搭配,形成色彩斑斓的效果。
2.注重植物的文化内涵:皇家园林中的植物造景不仅仅是简单的绿化,还承载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例如,松、柏、竹等常绿植物象征着君子的品德;梅、兰、竹、菊等花卉则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
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可以传达出深刻的文化内涵,增强园林的文化底蕴。
3.强调植物的季相变化:皇家园林中的植物造景不仅仅局限于植物的生长状态,还注重植物的季相变化。
通过合理地选择不同季节开花的植物,使得园林在不同的季节都有不同的景观变化,形成四季皆宜的观赏效果。
4.运用多种造景手法:皇家园林中的植物造景手法多样,包括孤植、对植、群植、花坛、花境等多种形式。
根据不同的场合和需求,选择不同的造景手法,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效果。
例如,在宫殿前可以采用对植的形式,在湖泊周围可以采用群植的形式等。
5.注重植物与建筑的协调:皇家园林中的植物造景与建筑的关系密切,植物的配置要与建筑相协调。
例如,在宫殿周围可以采用高大的松树、华丽的牡丹等,在亭台楼阁周围可以采用轻盈的花卉、竹类等。
总之,皇家园林的植物造景手法注重自然美和文化内涵的结合,通过多种形式的造景手法,营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展示出皇家园林的华丽和壮观。
园林植物造景

15
(二)艺术性
3.全面考虑植物形、色、味、声的效果 4.从整体着眼,注意平面和立面变化
16
园林绿地不仅有实用功能,而且能形成不同的景观, 给人以视觉、听觉、嗅觉上的美感,属于艺术美的范畴。 因此在植物配置上也要符合艺术美的规律,合理地进行搭 配,最大程度地发挥园林植物“美”的魅力。
13
适地适树
各种园林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光照、温度、 水分,空气等环境因子都有不同的要求,在植物造景 时,应满足植物的生态要求,使植物正常生长,并保 持—定的稳定性,这就是通常所讲的适地适树,即根 据立地条件选择合适的植物。或者通过引种驯化或改 变立地生长条件,使植物成活和正常生长。
14
要合理配置。在平面上要有合理的种植密度,使植物有 足够的营养空间和生长空间,从而形成较力稳定的群体结构, 一般应根据成年树木的冠幅来确定种植点的距离。为了在短 期内达到配置效果,也可适当加大密度,过几年后再逐渐间 去一部分植物。
应综合考虑时间,环境、植物种类及其生态条件的不 同,使丰富的植物色彩随着季节的变化交替出现,如在四 季游人集中的地段,四季要有景可赏。植物景观组合的色 彩、芳香、植株、叶、花、果的形态变化也是多种多样的, 但要主次分明,从功能出发,突出某一个方面,以免产生 杂乱感。
20
春色 21
夏景
22
秋色
32
在平面上要注意种植的疏密
33
竖向上要注意林冠线 34
总体艺术布局上也应协调。根据局部环境在总体 布置中的要求,应采用不同的种植形式,规则式园林 植物种植多对植、列植,而在自然式园林绿地中则采 用不对称的自然式种植,充分表现植物材料的自然姿 态。如在大门、主要道路、整形广场、大型建筑物附 近多采用规则式种植,而在自然山水、草坪及不对称 的小型建筑物附近则采用自然式种植。
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的作用与艺术手法

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的作用与艺术手法林晶晶(厦门市迪一园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福建厦门361000)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使我国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和完善。
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建设逐渐加快,园林绿化设计作为对城市改造以及美化环境的一种关键措施,对于城市的建设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在园林绿化设计中经常会用到植物造景的方法,即利用灌木、乔木等草本植物来创造出特定的景观造型,来和园林本身的风格相结合。
在造景之初,我们需要先综合考虑所选植物的特征,将植物的形状、造型和颜色,通过艺术的手法表现出来,进而增强园林景观的美感。
本文主要阐述了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的作用并对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所采用的艺术手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园林设计;植物造景;作用;艺术手法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20)20-0078-020引言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首先需要确定园林设计的整体风格和传达的理念,一般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方面是绿化设计整体的搭配要体现统一性,植物不论是单独成景,还是和其他景色相互衬托,都能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
园林设计说到底是植物、山、石、和建筑的设计,通过搭配设计,彰显独特的艺术魅力,植物景观要结合园林的设计风格,与当地的人文地理和环境特色相协调,从而形成良好的设计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
另一方面要考虑园林绿化的整体设计要符合生态平衡的理念,让植物造景融入园林景观中,自然而贴合。
放眼中国四大园林的设计,每一种植物的选择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设计,最终才达到如今的整体效果。
由此可见,植物造景在园林设计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1植物造景过程中采用艺术手法的作用在园林绿化设计中,采用艺术手法的表现形式,将植物造景与园林本身风格的有机结合,使园林绿化更加的自然,富有自然形态的自然美,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
不仅如此,我们还将植物造景附加文化气息,打造成多样化的景观效果,增强植物造景的感染力,再加上亭台楼阁的点缀,使人备感惬意怡然。
园林造景手法

园林造景手法
1、集中装饰法:顾名思义就是将植物的群落特点放在植物中心处,并紧密结合起来,使景色更加美观,布置成一片绿意盎然,十分漂亮。
2、散布装饰法:就是把植物布置在合适的位置,而不在一块,夹
杂着就散布开来,这样就可以 was randomly scattered on the site to create more scenery.
3、空间雕刻法:就是建筑布置的位置和布局的决策,更加的讲究
位置和形式的安排,来达到改变景象布局的目的。
4、平面装饰法:这种手法将许多相似的植物放到一起,形成视觉
的表面层,模拟绿色的景观氛围来提升空间的整洁度和绿色环境的合
理性,以此来创造出平坦绿油油的景致。
5、全景方法:这种园林造景方法,就是用自然景观来表现其完整
的美景,并将所有的元素结合在一起,形成立体的空间,把子景深入
融合在大景中,从而形成给人深刻感受的景象。
国外传统园林中的植物造景方法

一、国外传统园林中的植物造景方法(一)日本园林中的植物材料多数日本庭园里的植物配置常绿树,花木稀少。
近代日本庭园,对植物配置追求简单而不繁杂,要有含蓄而不是显露,要朴实而不是华丽,要终年好景常在而不是过分突出季节变化,叶的色彩逐渐变换而不是落叶树那样骤然变叶形和叶色。
但也有例外,槭树、吊钟花、冬青等,在庭园中是常见的树种,因为槭树有着丰富的叶品种,吊钟花不公开花细美而且主要是为了欣赏它的秋色叶,锯缘冬青主要是观赏它的在落叶后的红色浆果。
受欢迎,庭园不可或缺,而且常加以整形而具有特殊风格。
姿态优美的松常安置在主要地住成为构图中心。
在泷口有乔木格灌木丛的配置,部分遮掩瀑布以增进深度感。
多采用槭树,可使其枝条伸出到瀑布前,如似在随跌下的水一般,从而冲破瀑布的单调,但既不可把瀑布全遮雠,也不可掩住了瀑布本身的美景部分。
在石类笼旁一般植日本榧、松、柯树,用枝叶半遮光线,在池后边植槭树、落霜红以便有倒影。
桥侧植柳、枫、槭树类,以便用枝叶部分遮掩桥身。
花木类种植在远眺处,中间为开旷地,以欣赏盛花时的整体效果。
大叶的棕榈及芭蕉常种植屋旁以便欣赏雨声,绿篱用的是耐火种类栎树、银杏、皂荚、桃叶珊瑚。
在日本庭园里,成丛的种植往往采取二对一,三对一,五对一等方式。
丛植中的各株间距要使人们从任何角度都能看到全丛的条株树木。
在池畔的树,有的不宜生长过高,不然会影响到湖边赏月。
树丛本身不宜过密而影响通风,或不利于地形起伏的显出,也不宜过于稀疏导致树间关联中断。
多株树或每个树丛不仅本身应是优美的,而且要使全园增色。
这一丛对另一丛要难相互平衡,这个空间和另个空间相接。
直线和弧线相连,空间和线条产生韵律等。
总之要求多样中的统一。
(一)意大利园林中材料意大利境由山地和丘陵组成,其中丘陵占80%。
夏季在谷地和平原上闷热,而山丘上凉爽,这一地理地形气候特点构成了意大利的传统园林――台地园。
意大利台地园中的植物运用也是适应其避暑功能要求的。
植物造景案例

植物造景案例植物造景是指通过植物的选择、搭配和布局,将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出具有美感和艺术价值的景观。
在园林设计和城市规划中,植物造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个成功的植物造景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启发。
首先,我们来看看新加坡滨海湾花园。
这个世界级的植物园占地101公顷,是新加坡的标志性景点之一。
在这里,植物被巧妙地融入到城市建筑与景观中,形成了独特而美丽的景观。
在滨海湾花园,你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植物,从热带雨林到沙漠植被,从草坪到湖泊,每一处都展现出不同的植物景观。
这里的植物造景不仅美丽,而且充满了教育意义,让人们更加了解自然界的多样性。
其次,让我们来到日本的京都。
京都是一个充满传统文化和历史底蕴的城市,而植物造景也是京都景观的一大特色。
在京都,你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庭园,每一个庭园都经过精心设计,植物的选择和布局都凝聚着设计师的智慧和心血。
比如,岚山的苔寺、金阁寺的枫叶、清水寺的樱花……这些都是京都独特的植物造景案例,它们不仅展现出了自然之美,更融入了人文情怀,让人在欣赏植物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历史和文化的魅力。
最后,让我们回到中国,来看看广州的珠江新城。
作为中国南方的现代化城市,珠江新城以其高楼大厦和繁华都市闻名,但在这里,你也能看到许多令人惊艳的植物造景。
比如,珠江新城的中央商务区、花城广场、海心沙岛等地方,都通过精心设计的植物景观,为城市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在这些地方,你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花卉、灌木和树木,它们不仅美丽,而且还起到了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的作用,为城市居民带来了舒适的生活环境。
通过以上案例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植物造景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都有着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
无论是在自然环境中,还是在城市建设中,植物造景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美化了环境,更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乐趣和情趣。
希望我们能够从这些案例中汲取灵感,将植物造景的美好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创造出更多令人赞叹的景观。
园林植物造景的表现手法

(六)密满花相 花或花序密生全树各小枝上, 使树冠形成一个整体的大花团,花感最为强 烈。例如榆叶梅、毛樱桃等。衬式如火棘等。
(七)干生花相 花着生于茎干上。种类不多, 大抵均产于热带湿润地区。例如槟榔、枣椰、 鱼尾葵、山槟榔、木菠萝、可可等。在华中、 华北地区之紫荆,亦能于较粗老的茎干上开 花,但难与典型的干生花相相比拟。
• 另外,园林植物裸露的根也是中国人民自 古以来的追求。在露根上,效果较为突出的 树种有松、榆、楸、榕、蜡梅、山茶、银杏、 鼠李、广玉兰、落叶松等。
第25页/共37页
第二节乔木在园林中的造景功能
• 一、乔木的主要类型及观赏特性 • 1.常绿类 • 2.落叶类 • 3.观花类 • 4.观叶类 • 5.观果类 • 6.观枝干类 • 7.观树类
4、叶的色彩 • 叶片的颜色具有极大的观赏价值,根据叶色
的特点可分为以下几类:
第10页/共37页
(1)绿色类 绿色是叶片的基本颜色,但将不同绿色 的树木搭配在一起,能形成美妙的色感,例如在暗绿 色针叶树丛前,配植黄绿色树树冠,会形成满树黄花 的效果。
• ① 叶色呈深浓绿色者 油松、圆柏、雪松、云杉、 侧柏、山茶、女贞、桂花、槐、榕、毛白杨、构树等。
• ② 叶色呈浅淡绿色者 水杉、落羽松、金钱松、七 叶树、鹅掌楸、玉兰等。
(2)春色叶类及新叶有色类 • 园林植物的叶色常因季节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对春季
新发生的嫩叶有显著不同叶色的,统称为“春色叶 树”,例如臭椿、五角枫的春叶呈红色,黄连木春叶 呈紫红色等。
第11页/共37页
(3)秋色叶类 • 凡在秋季叶片有显著变化的树种,均称为“秋色叶
第26页/共37页
• 二、乔木的配置方式及在园林中的应用 • 1.进行配植时,应以其自身的特性及生态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国外传统园林中的植物造景方法(一)日本园林中的植物材料多数日本庭园里的植物配置常绿树,花木稀少。
近代日本庭园,对植物配置追求简单而不繁杂,要有含蓄而不是显露,要朴实而不是华丽,要终年好景常在而不是过分突出季节变化,叶的色彩逐渐变换而不是落叶树那样骤然变叶形和叶色。
但也有例外,槭树、吊钟花、冬青等,在庭园中是常见的树种,因为槭树有着丰富的叶品种,吊钟花不公开花细美而且主要是为了欣赏它的秋色叶,锯缘冬青主要是观赏它的在落叶后的红色浆果。
受欢迎,庭园不可或缺,而且常加以整形而具有特殊风格。
姿态优美的松常安置在主要地住成为构图中心。
在泷口有乔木格灌木丛的配置,部分遮掩瀑布以增进深度感。
多采用槭树,可使其枝条伸出到瀑布前,如似在随跌下的水一般,从而冲破瀑布的单调,但既不可把瀑布全遮雠,也不可掩住了瀑布本身的美景部分。
在石类笼旁一般植日本榧、松、柯树,用枝叶半遮光线,在池后边植槭树、落霜红以便有倒影。
桥侧植柳、枫、槭树类,以便用枝叶部分遮掩桥身。
花木类种植在远眺处,中间为开旷地,以欣赏盛花时的整体效果。
大叶的棕榈及芭蕉常种植屋旁以便欣赏雨声,绿篱用的是耐火种类栎树、银杏、皂荚、桃叶珊瑚。
在日本庭园里,成丛的种植往往采取二对一,三对一,五对一等方式。
丛植中的各株间距要使人们从任何角度都能看到全丛的条株树木。
在池畔的树,有的不宜生长过高,不然会影响到湖边赏月。
树丛本身不宜过密而影响通风,或不利于地形起伏的显出,也不宜过于稀疏导致树间关联中断。
多株树或每个树丛不仅本身应是优美的,而且要使全园增色。
这一丛对另一丛要难相互平衡,这个空间和另个空间相接。
直线和弧线相连,空间和线条产生韵律等。
总之要求多样中的统一。
(一)意大利园林中材料意大利境内由山地和丘陵组成,其中丘陵占80%。
夏季在谷地和平原上闷热,而山丘上凉爽,这一地理地形气候特点构成了意大利的传统园林――台地园。
意大利台地园中的植物运用也是适应其避暑功能要求的。
由于意大利大部地处亚热带,夏季火热,因此庄园内的植物以不同深浅的绿色为基调,尽量避免一切色彩鲜艳的花卉,使人在视觉上感到凉爽宁静。
树形独特高耸的利柏是意大利园林的代表象征,往往在大道旁种植,形成浓荫夹道。
有时作为建筑、喷泉的背景,或组成框景,都有很好的效果。
此外还有石松、月桂、夹竹桃、冬青、紫杉、青栲、棕榈等,其中石松冠圆如伞,与意大利柏形成纵横及形体上的对比,往往做背景用。
其他树种多成片、成丛种植,或形成树畦;月桂、紫杉、黄杨、冬青等是绿篱用植物雕塑的主要材料,阔叶树运用较多的有悬铃木、榆、七叶树等。
在台地园中,造园师将植物作为建筑材料来代替了砖、石、金属等,起着墙垣、栏杆的作用。
不同高矮、开关各异的修剪绿篱在意大利园林中的运用普遍,除了形成绿丛植坛、迷园以外,在露天剧场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形成舞台背景、侧幕入口拱门和绿墙等。
在高大的绿墙中还可修剪成壁龛,内设雕塑像等。
绿墙也是雕塑的好背景,尤其魄大理石雕塑像。
植物雕刻比比皆是,或点缀在园地角隅及道路交叉点上,如雕塑和瓶饰一般;或修剪成各种人物、动物形象及几何形体、其复杂程度也愈演愈烈,以至过分矫揉造作。
绿丛植坛也是台地园的产物。
以耐修剪的常绿植物修剪成矮篱,在方形、长方形的园地上,组成各种图案、花纹或家庭徽章、主人姓名等。
(二)法国传统园林中的植物特点法国大部分地区为平原,地形起伏较小。
境内河流纵横交错,土地肥活,宜于植物种植,森林占国土面积近1/9。
在意大利台地园的影响下形成象征群权的式园林。
1. 花坛花坛是法国花园中最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
从把花园简单地划分成方格形花坛,到把花园当作整幅构图,按图案来布置刺绣花坛,形成与宏伟的宫殿相匹配的气魄。
勒·诺特常用的花坛有6种类型。
(1)刺绣花坛以黄杨做成图案,也是最美丽的花坛,主要用在主体建筑的前方。
(2)给合花坛由涡形图案植坛、草坪、花结和花丛等四个对称部分组合花坛。
(3)分区花坛是由完全对称布置的黄杨篱构成,其中看不出草坪或刺乡图案。
(4)柑橘花坛以柑橘等灌木组成的几何形植坛。
(5)水花坛由几何形草坪、水池和喷泉组合而成。
2. 小林园或丛林通常是广场形经过修剪的树丛,作为花园的背景,内有各种几何图案的园路,或者是简单的草坪。
勒·诺特将丛林改变成充满娱乐设施的小林园,成为法国式花园最吸引人的场所。
3. 树篱树篱是作为花坛或园路与丛林间的过渡,高度不等。
它围合着丛林并设有入口,避免人们随意进出林园。
在植物种植方面,法国式园林广泛采用丰富的阔叶乔木,有着明显的四季变化。
常见的乡土树种有椴树、欧洲七叶树、山毛榉、鹅耳枥、意大利柏等,往往集中种植在林园中,形成茂密的丛林。
这种丛林式的种植是法国平原上森林的缩影,只是边缘经过修剪,又被直线形道路所规范,而形成整齐的外观。
这种丛林的心度与巨大的宫殿、花坛相协调,形成统一的效果。
丛林所体现的是一个众多树木枝叶的整体形象。
而每棵树木都丢失了个性,甚至将树木作为建筑要素来处理布置成高墙,或构成长廊,或呈圆形的天井,或排成的立柱,像是一个绿色的宫殿。
(三)英国园林中的植物特点英国的北部为山地和高原,南部为平原和丘陵,属温带海洋性气候。
充沛的雨量、温和湿润的气候,使这个高纬度地区有着适宜植物生长的自然条件。
英国的森林面积只占国土面积的1/10,在农业上传统的畜牧业占据着主导地位,牧场至今仍占国土面积的2/5。
因此,缓坡牧场和孤立树构成了英国优美的自然景观。
此外,英国人对园艺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爱好,热衷于花卉的栽培。
广袤的花园和树木、牧场和草坪很好地衔接在一起,视线开阔,一望无际。
在英国规则式的园林中,广泛应用造型植物,而且植物雕刻精细,造型也更加丰富多彩,有圆、方、锥、塔形和多层式、波浪式等,并且高低不一。
功能上则可作为绿篱、绿墙、绿色的拱门、壁龛、门柱等,或作为雕塑物的背景、露天剧场的舞台侧幕等,也有的修剪成各种形象的绿色雕塑物,起着装饰庭园的作用。
多用生长慢、寿命长、一经修剪成形后可维持长时间都不变形的紫杉,还有黄杨、水蜡、迷迭香等。
英国整形园的园路上覆盖着爬满藤本植物的拱廊为覆盖散步道,或以一排排编织成篱垣状的树木配植在路旁。
英国风景园林中的植物多采用疏林草地形式。
二、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植物运用中国传统造园历来重视植物造景。
植物的枝叶花果色彩丰富,姿态各异足以构成知姿百态的画面,再经过造园家精心选择,巧妙配植,契合时间空间变化,则可天成充满诗情画意,强烈感染游人的园林景观。
(一)以植物来划分景区我国古典园林中以植物为主题的景观极其丰富。
承德避暑山庄72景中,以树木花卉为景观主题的就有18处之多。
经油松为骨干,广植乔木,采作多单元、多层次构图,用各种植物材料构成若干独具特色的单元,组合起来,即构成一幅节奏强烈五彩缤纷的植物风景画卷。
如万壑松风、松鹤清樾、梨花伴月、曲水荷香、青枫绿屿、莺啭乔木、香远溢清、金莲映日、芳渚临流、甫田丛樾、松鹤斋、冷香亭、采菱渡、观莲所、萍香三片、万树园、嘉树轩、临芳墅等。
这些题景,使人联想起丰富的“情”和“意”。
苏州园林中许多建筑物常以周围花木命名,以描述景的特点。
如拙政园的远香堂:远捍由荷花引伸而来,远香堂面临荷池;绮玉轩:取意“绮楹碧玉竿长”;雪香云蔚亭:雪香即梅花和蜡梅雪中开放,云蔚指山间树木茂密;待霜亭:待霜是霜降橘树;梧竹幽居:有梧有竹;十八曼陀罗花馆:曼陀罗花即山茶花。
(二)植物的似人化植物似人化作用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强调较为突出,运用比似与联想,可以少胜多,多用在建筑景名,题咏,楹联等,或名性古迹处。
最典型的例子:梅兰竹菊喻为四君子,松竹梅喻为岁寒三友。
松――象征坚贞不屈,万古长青的气概、苍劲;竹――象征虚心有节,清高雅洁的风尚,潇洒;梅――象征不畏严寒,纯洁坚贞的品质;兰――象征居静而芳,高风脱俗的情操,典雅;菊――象征不畏风霜,活泼多次;柳――象征灵活性与适应性,有强健的生命力,多姿;枫――象征不畏艰难困苦老而尤红;荷花――象征廉洁朴素,出污泥而不染,如意;迎春花――象征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植物似人化作用因地区(花木种类)、民族、习惯不同而有很多差异,比如本文国家多突出色彩寄情作用。
中国古典园林中,由于文学思想、封建思想输入,使得古典园林植物配植占有优势也出现束缚。
例如,苏州古典园林中追求花木的近玩细赏,在树木种类选择上常经“古”、“奇”、“雅”为追求对象,栽植紫薇、榉树(中举之意)象征高官厚禄,玉兰、牡丹谐音玉堂富贵,桃花意喻红颜薄命,石榴取其多子,萱草可以忘忧等,因而使花木选择受到局限。
类似的有颐和园玉兰堂,院内植数株玉兰、海棠、牡丹;杭州西湖孤山放鹤亭,取意“梅妻鹤子”。
现代园林中寄情于植物的例子也有很多,如广州的木棉,称为“英雄树”,台湾相思寄情两岸思亲望归等。
(三)植物的运用将诗情画意写入园林(植物的意境美)植物素材的加入大大增强了园林的景色画面表现力和感染力。
苏州留园入口“古木交柯”庭院(老槐一株,虽干枯但却苍劲古拙),网师园“竹外一枝轩”(黑松),“看松读画轩”(柏树、罗汉松古树),都追求“古”、“奇”、“雅”之画意。
较为常画面:房屋的前庭、后院以及由廊子和界墙所构成的小院内,这种小院,视距短,景物少,要求配植形态好、色香俱佳的花木,有时还配以玲珑剔透的湖石,以白墙为背景,形成各种画面,随着时间和季节的变化,在阳光的照射下,白墙上映出深浅不同的阴影,构成各种生动的图案,所谓“白墙为纸,山石、植物为绘”的画境,或入口处框之,或游廊转折处,角隅处置之,或窗外漏之。
如:向外眺望的窗前多植枝叶扶疏的花木,在采光用的后窗外,为了遮蔽围墙,种植竹丛或其他花木,“修篁弄影”,绿意满窗,给人以清新的感觉;走廊,过厅和花厅等处的空窗或漏窗是为了沟通内外,扩大空间,便于欣赏景物,所以窗外花木限于小枝横斜,一叶芭蕉,一枝红梅,半掩窗扉,若若现,富于画意。
在较小庭园中,常用的还有海滨、南天竹、蜡梅、山茶等,单株与山石配;较大庭园内多选用玉兰、桂花、紫薇、梧桐、白皮松、罗汉桦、黄杨、鸡爪槭等。
为控制树形,不使枝叶破坏或遮挡画面,常加以修剪,在苏州的庭院小景布局多为此模式,注重构图、色彩、质感、光影的交织画面效果。
在我国古典皇家园林中,以建筑宫殿为主,力求山林气氛,多为松、柏类树种,古松、古柏苍劲挺拔,经风雪而不凋,可谓入画种类。
在园林植物风景布局方面,有的突出枫杨,温流丹;有的突出梨树,轻纱素裹;有的突出古松,峰峦滴翠,湖岸边植垂柳,婀娜多姿。
此外,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特别善于利用植物的形态和变化,表达人的一定的思想感情和形态意境,如“岁寒而知桦柏之后凋”,表示坚贞不渝;“留得残荷听雨声”;“夜雨芭蕉”,表示寂静的气氛。
海棠,为棠棣之华,象征兄弟和睦之意。
枇杷则产生“树繁碧玉叶,柯叠黄金丸”;石榴花则“万绿丛中红一点,动人春色不宜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