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钗记》的梦幻艺术
临川四梦简介概括

临川四梦简介概括临川四梦包括《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记》,都是汤显祖的大作。
就说《牡丹亭》吧,这故事可浪漫了。
杜丽娘那小妮子,在自家花园里逛了一圈,就做了个超级美的春梦,梦里还和一个叫柳梦梅的帅哥爱得死去活来的。
然后呢,这小妮子就因为这个梦,相思成疾,最后香消玉殒了。
但这还没完呢,柳梦梅这小子后来还真就把杜丽娘给弄活了,两人就欢欢喜喜地在一起了。
这故事就像是在说啊,爱情这东西,那可是能超越生死的,可感人了。
《紫钗记》呢,霍小玉和李益这一对儿。
霍小玉把那紫钗当定情信物给了李益,可这李益啊,有点不靠谱。
霍小玉就只能苦苦地盼着他回来,中间经历了各种波折,让人看了都忍不住为霍小玉心疼。
这就像是在讲爱情里的那些坎坷,有时候爱得深,可被伤害得也深呢。
《邯郸记》就有点奇幻了。
卢生在邯郸的一个小店里做了个梦,在梦里啊,他经历了大起大落,享尽了荣华富贵,又受尽了磨难。
等他一觉醒来,才发现原来这一切都是一场梦,锅里的黄粱还没煮熟呢。
这就告诉我们啊,这人生啊,就像一场大梦,有时候我们追求的那些功名利禄,说不定都是虚幻的东西呢。
《南柯记》也差不多。
淳于棼在槐树下做了个梦,梦里到了大槐安国,还当了大官,娶了公主,可最后还是落得个悲惨的下场。
这就好像是在提醒我们,别看那些表面的风光,说不定哪天就没了,要珍惜当下的平淡日子。
临川四梦啊,每一个都像是一个小世界,里面有爱情、有人生感悟、有对功名利禄的看法。
汤显祖可真是个天才,他把这些故事写得那么生动,让我们这些后人看了,一会儿跟着哭,一会儿跟着笑,就像跟他坐在一起聊天,听他讲那些有趣又深刻的故事一样。
这临川四梦啊,就是戏曲里的宝藏,让我们能看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真的是越看越爱呢。
概述汤显祖的主要艺术成就

概述汤显祖的主要艺术成就由于汤显祖在东方剧坛上的崇高地位,人们都称其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汤显祖的戏剧作品主要是《紫钗记》、《还魂记》(即《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四部传奇,因为都写有神灵感梦的情节,故合称“临川四梦”,又因为汤显祖在临川居所的堂名为玉茗堂,故又称“玉茗堂四梦”。
前两部作品写男女青年的爱情故事,主要是体现他对真情的歌颂;后两部作品写封建士子的宦海沉浮,主要是体现他对政治的思考。
“临川四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汤显祖高超的艺术成就,表现为:(1)内容上,“临川四梦”的四个梦境演绎了纷繁世间事《紫钗记》中的霍小玉与书生李益喜结良缘、被卢太尉设局陷害、豪侠黄衫客从中帮助,终于解开猜疑,消除误会的悲欢离合的幻梦。
《牡丹亭》描写了杜丽娘因梦生情,伤情而死,人鬼相恋,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痴情。
《南柯记》讲述了书生淳于棼于梦中做大槐安国驸马,任南柯太守,荣华富贵梦醒而皈佛的故事。
《邯郸记》则表现了卢生梦中娶妻,中状元,建功勋于朝廷,后遭陷害被放逐,再度返朝做宰相,享尽荣华富贵,死后醒来,方知是一场黄粱梦,因此而悟道的警醒。
前两剧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追求,以及对束缚人心自由的封建礼教的批判。
后两剧都是作者辞官归隐后的作品,都属于以梦写政的政治问题戏,表达了作者对追逐功名利禄的矫情的完全否定,同时也都借助佛道两家的出世理想来求得人生的最终归宿。
(2)结构上,“临川四梦”的四个梦境千变万化总是情汤显祖在说到他的四梦创作时曾说:“因情成梦,因梦成戏。
”其实“梦”只是戏的表现手法,而“情”才是戏的理想的“梦境",至于“情”主于何,归于何,则四剧各有不同的侧重。
《南柯记》、《邯郸记》可以说是情生情幻、亦真亦假的人生梦幻路,而《紫钗记》则体现出“情乃无价,钱有何用”的感人真诚。
《牡丹亭》之梦,更令人感慨至深:生而死、死而生,做鬼也要做“情鬼”,人地升天,寻寻觅觅,终于获得了纯真的爱情。
亦真亦幻的“梦”世界——评舞剧《临川四梦》

亦真亦幻的“梦”世界———评舞剧《临川四梦》◎刘三平如何表达一份真挚的感情,如何用身体语言诉说一种缠绵的爱恋,如何让这种爱恋穿越梦境与现实,穿越生与死的界限,汤显祖已用戏剧语言《临川四梦》告诉我们。
四百年后的今天,中国戏曲学院的原创戏曲舞剧《临川四梦》以戏曲舞蹈身段的唯美深沉,结合中国古典舞的委婉柔和,共同讲述了一个亦真亦幻的“梦”的世界。
作为舞剧的新《临川四梦》与作为戏曲经典的《临川四梦》一样演绎了四个唯美、虚幻的故事:紫钗记———侠梦、邯郸记———道梦、南柯记———佛梦、还魂记[1]———鬼梦。
只是这里的舞台表现不仅是以舞蹈形体美的展示代替了戏曲声腔的艺术表演;同时也把四出颇具规模、浅唱低吟的传统剧目改编成一部舞剧,让观众们依次在四个梦境中游走徘徊,从而集中体验了四梦的幻灭与苍凉。
四梦此时,已不是四出戏、四个梦的简单组合,而是已经成就了一部新的作品,一部用身体语言描绘的关于人生爱的领悟。
戏曲与舞蹈作为有着不同表演范式的艺术门类,在这样的一部戏曲舞剧中却难以摆脱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首先构成了一个重要的二元对立:戏曲与舞蹈;其次纠缠在这部舞剧中的还有关于作品结构的二元对立:时间与空间。
著名法国文论家罗兰·巴特曾谈到过他对“二元对立”的热情,他认为当概念成双成对的时候,就建立了写作的可能性。
诚然,写作的开始总是探索的开始,总是在对文本怀着极大热情和兴趣之后,转入一种冷静和理智的思考,于是要把这些莫名的感动装入概念的盒子,贴上标签。
但最重要的恰恰不是标签,而是这些盒子在碰撞、变形之后,构成了新的造型,这时候这个新的造型将重新充盈艺术作品空灵飘逸的审美韵味,成为“有意味的形式”。
戏曲———舞蹈舞蹈与戏曲,本就是有着重要亲缘关系的艺术形式。
“一般认为,和戏曲艺术的不断繁盛相反,宋以来作为独立的表演艺术品种的舞蹈艺术却相对衰落。
但此时,由于戏曲艺术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民间,大量吸收舞蹈的因素,则使融入戏曲中的舞蹈,追随时代发展而为自身找到一种崭新的生存方式,它导致中国‘古典舞’在急骤的嬗变中发生某种质的跃进,中国‘古典舞’被置于戏剧的结构中进行了一次新的整合。
《紫钗记》的戏剧艺术

《紫钗记》的戏剧艺术《紫钗记》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创作的一部杂剧,被誉为中国古代戏剧艺术的瑰宝。
它以细腻的人物刻画、动人的情节和深刻的主题,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卓越之处。
本文将从剧情、人物形象和表演艺术三个方面探讨《紫钗记》的戏剧艺术。
剧情的独特魅力是《紫钗记》的一大特点。
故事发生在南京,讲述了黛玉、宝钗和晴雯三位少女的命运纠葛。
剧中的情节错综复杂,交织着爱情、友情和亲情的纠葛,以及社会与个人命运的交错。
其中,黛玉的悲惨遭遇、宝钗的深情厚意以及晴雯的坚韧不屈,都表现出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困境和矛盾。
剧情引人入胜,吸引观众对其中人物命运的关注,同时也引发了深入思考。
人物形象是戏剧艺术的核心之一,《紫钗记》通过精湛的人物刻画创造了一批鲜活的角色。
黛玉是该剧的女主角,她聪明敏感,善于诗词和绘画,但同时也是一个感性脆弱且内心矛盾的人物。
她的形象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引发了人们对女性命运的思考。
另外,宝钗、晴雯等角色也都栩栩如生,他们性格各异,形象饱满。
观众可以从中感受到各个角色的情感以及他们与社会环境的交互关系。
表演艺术是戏剧艺术的重要方面,《紫钗记》中的表演艺术在精湛的演技和细腻的表达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演员们通过准确的台词,细腻的表情和身体语言,将角色的内心世界淋漓尽致地呈现给观众。
此外,演员们还通过舞蹈和音乐的形式,增强了戏剧的艺术效果,使得观众可以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剧情的发展。
总之,《紫钗记》以其独特的剧情、精湛的人物形象和表演艺术,成为了中国戏剧艺术的瑰宝之一。
它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动人的情节,展现了女性命运和社会环境的交融与碰撞。
同时,它也引发了观众对于封建社会禁锢与个人意识解放的思考。
在辉煌的历史长河中,《紫钗记》熠熠生辉,成为了戏剧舞台上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作。
浅析汤显祖戏曲创作的艺术特色

浅析汤显祖戏曲创作的艺术特色摘要:汤显祖(1550-1616),是明代晚期一位富有浓厚思想家气质的戏曲作家,一生著有传奇五种:《紫箫记》、《紫钗记》、《牡丹亭》、《南柯梦》、《邯郸梦》。
《紫钗记》是《紫箫记》的改本,故历来都除去”紫箫”不计,统称后四本为”临川四梦”。
他的”临川四梦”思想深邃、意蕴完美,堪称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巅峰。
汤显祖戏曲创作的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戏曲创作方法、精湛的情节组织、构思和戏曲创作的语言。
关键词:汤显祖;戏曲创作;创作方法;艺术特色一、汤显祖的戏曲创作方法(一)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在戏曲创作上,汤显祖主张从内容出发,反对削足适履,被形式所拘束。
他说:”凡文以意气神色为主。
四者到时,或有丽词俊音可用。
尔时能一一顾九宫声否?如必按字摸声,即有窒滞迸拽之苦,恐不能成句矣。
”(《答吕姜山》)同时,汤显祖还反对摹拟,提倡”灵气”。
他说:”予谓文章之妙,不在步趋形式之间。
自然灵气,恍惚而来,是思而至。
怪怪奇奇,莫可名状。
非物寻常得以合之”(《合奇序》)。
汤显祖既是现实主义巨匠,也是浪漫主义大师。
他创作的”临川四梦”就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辉煌巨著。
汤显祖是以情的哲理和乌托邦思想为指导,来观察生活,研究生活,反映生活的。
所以,在汤显祖的笔下,理想与现实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形象,便是最突出的例证。
杜丽娘性格的美,重要的是她蕴藏在内心的火一样的热情和梦想,不倦不休地追求着美好的理想生活。
对于杜丽娘的这种热情和梦想,作家也是怀着饱满的热情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来进行描写的。
在《惊梦》中,作家就用赞美的态度,描写了这个少女对爱情理想的追求。
及至《寻梦》一出,作家则进一步描写她独自一人到后花园去寻梦。
梦而可寻,可以想象这个寻梦的人,是在怎样一种热情和缭乱的心境中了。
在日常生活中,一个人好端端去寻梦,可以说是荒唐的、可笑的。
然而,放在杜丽娘的身上,却是合情合理的。
临川四梦——紫钗记

戏剧简介
剧情简介
剧情提要
佳句欣赏
相关作品
才子 佳人 悲欢 离合
于黄小更后任为李的倾遇 是衫玉在卢参婿益紫心才 真客不还太军的高钗,貌 相慷明朝尉。卢中为随俱 大慨就后又李太状信后佳 白相里将改益尉元物以的才 ,助,李李与,,,小霍子 连,痛益益小被但喜玉小李 理使恨软任玉派因结误玉益 重两李禁孟灞往得良挂,元 谐人益在门桥玉罪缘梅两宵 。重负卢参伤门欲。树人夜 逢心府军别关招不梢一赏 相关作品 。。。,。外其 久上见灯 ,
♑思郎病损纤纤态,共倚薰笼夜夜猜,日对神 前千叩拜,踏遍了坝陵归路,对阳关哭断天涯。
戏剧简介
剧情简介
剧情提要
佳句欣赏
相关作品
影视作品
1.香港电影《紫 钗记》(1959) 2.电视剧 《紫钗记》 《紫钗奇缘》 3.现代舞台剧 《情话紫钗》
戏剧简介
剧情简介
剧情提要
佳句欣赏
相关作品
戏剧简介
剧情简介
剧情提要
佳句欣赏
相关作品
《紫钗记》是明代大戏剧家 汤显祖的作品,创作于南京 时期。此剧全本共五十三出, 在保留唐人蒋防传奇小说 《霍小玉传》主要人物和情 节的同时,再造男女主人公 的形象,别开生面地演绎李 益和霍小玉的爱情故事,较 好地继承了《霍小玉传》的 现实主义精神,也体现了汤 显祖的“情至观”,堪称 “临川四梦”第一梦。
戏剧简介
剧情简介
剧情提要
佳句欣赏
相关作品
折柳阳关
以 钗喜 为结 上元佳节 媒良 一见钟情 缘 黄衫侠客 出手相助
玉 门 状参 小玉忧思 元军 卖钗求信 高 太尉招婿 中 李益被囚 二人得见 连理重谐
戏剧简介
剧情简介
剧情提要
元曲中的悲剧元素

元曲中的悲剧元素介绍元曲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种独特的戏剧形式,起源于元朝时期(1271年-1368年)。
它以其精湛的音乐、舞蹈和诗词表达方式而闻名,同时也常常涉及悲剧题材。
本文将探讨在元曲中常见的悲剧元素,并分析其对观众情感产生的影响。
悲剧元素在元曲中的表现形式1. 剧情发展在元曲中,悲剧元素通常通过扣人心弦的故事线来展现。
故事往往围绕着爱情、家族纷争或命运不公等主题展开。
角色之间经历了劫难、磨难和离别等情节,触发观众内心深处的共鸣与共情。
2. 角色命运元曲中的角色命运多变且多舛,他们经历了挫折、痛苦和牺牲。
主要角色可能会面临死亡、背叛、失去所爱之人等。
这些命运转折点给观众带来沉重的情感冲击。
3. 悲剧主题元曲中的悲剧主题多种多样,如离散、乱世沉浮、命运等。
这些主题通过人物关系和事件呈现,加深了观众对悲剧元素的感受和思考。
元曲中的经典悲剧作品1. 《汉宫秋》该作品讲述了汉宫中美丽贵族杨玉环与唐朝皇帝玄宗之间禁忌的爱情故事。
最终,由于政治压力和内斗,玉环选择自缢以保护皇帝。
这个故事充满了矛盾与悲壮,将观众带入一个梦幻而又凄婉的境界。
2. 《紫钗记》该作品描述了晚唐时期贫苦书生李瓶儿与豪门公子陆建宁之间纠结的情感纠葛。
最终,李瓶儿因为各种不公与命运无情被迫结束自己年轻而短暂的生命。
这个故事展示了社会阶级、权力和爱情之间的冲突,呈现了极度悲惨的结局。
元曲悲剧元素对观众情感的影响元曲中的悲剧元素引起观众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体验。
它们能够唤起观众内心深处对于人性、命运和社会道德等问题的思考。
同时,对于文艺表达形式如音乐、舞蹈和诗词形式方面,元曲中的悲剧元素更能够通过动听的音乐、动人的舞蹈和优美的词句来加强触动观众情感深处。
结论元曲作为中国戏曲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包含了丰富多样的文学题材和表现形式。
其中,悲剧元素在元曲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扣人心弦的故事线、角色命运以及探索各种悲剧主题等方式向观众呈现。
这些悲剧元素不仅在情节上引发观众强烈共鸣,并且能够通过音乐、舞蹈和诗词等艺术手段进一步增强对于内心情感的震撼。
民俗视角下“临川四梦”研究

民俗视角下“临川四梦”研究
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的明代戏剧家汤显祖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而其最耀眼的作品“临川四梦”(《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它们代表着中国戏曲创作的高峰。
汤显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剧作家,同时也是一位戏曲理论家。
他十分重视戏曲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将观众喜闻乐见的民间“状元负心”“还魂”“梦幻”题材的传说故事进行文人化的再创作并搬上舞台,把李益、霍小玉、杜丽娘、柳梦梅、淳于棼、卢生等一批原本只存在于平面文本中的痴男怨女搬上戏曲舞台,以立体化的表演形式来生动诠释故事中的旨趣,丰富了民间艺术形式。
而从微观方面来看,“临川四梦”的细枝末节也都充斥着民俗韵味,汤显祖将百姓身边最寻常最普遍的民间岁时节令文化纳入戏曲创作中,借助民俗节令的内涵来帮助推进整本剧情发展与人物的塑造,同时充分考虑观众需求,在“临川四梦”构建了一个人、鬼、神、蚁四界共处的奇异世界,极大地满足了百姓的猎奇心理与涉异旨趣。
“临川四梦”中丰富的民俗内涵作为推进故事进程的手段与工具,让观众在观剧过程中轻松找到情感共鸣,从而成就了“四梦”四百年流传不朽的神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 梦” 的痕迹。先秦叙事 散文 《 左传》 也记述 了许多的 占 卜释 梦, 如“ 成公十年” 篇, 用三个梦记叙 了晋景公之死 , 充满 了神 秘
要的作用。
一
、
梦境描写的原 因
首先 , 《 紫钗记》 中梦境 的描 写并 不是偶 然的 , 而是 在对 传
统 的继 承 和 自身 感 悟 中逐 渐 形 成 的 。 早在先秦时期 , 中国现实 主义诗歌 的源头《 诗经》 中就出现
汤显祖生 活的明代 , 政治腐朽 。一心“ 慷慨趋王术” 的汤显 祖 怀 着 深 重 的 忧 虑 和耿 耿 忠 心 直 言谏 官 欺 蔽 、 权 臣乱政 , 弹 劾 首辅 申时行 等人 , 抨 击朝廷 的救 荒措 施。这一奏疏 , 使 汤显祖 遭 到了政治迫 害 , 被 贬岭南 。不久后 , 他 又被调 任浙江遂 昌知 县 。在任期 问, 他开设 书院, 教化边民 , 抑制豪 强 , 平反 冤案 , 甚 至亲率 士卒 为民 除虎 , 身体 力行 地贯彻 着 自己的社 会改 良理 想 。然而黑暗腐败的官场现实阻塞 了他施 展抱负 的道路 , 也浇 灭 了他 以天下为 己任的政治热情 。万历二十六年 , 汤显祖弃官 归乡 , 结束 _ r十五年 的宦海浮沉。 为官十五载 , 汤 显祖 不 仅 没 能 实 现 自 己积 极 救 世 的 理 想 , 反而被腐朽的社会政治压制得身心俱疲 , 只能通过精 神层 面的 宣泄得到些许慰藉 。经历过半生浮沉 的后 , 他将梦引入戏剧 创 作 中, 站在哲人的高度 , 以梦 喻 人 生 。 二、 《 紫钗记》 的写梦艺术 汤显祖有着多梦的生 活, 创作着 多梦的作 品 , “ 梦” 是他表 达人生的重要方式 。他在《 与丁长儒 》 中说 : “ 弟传奇多梦语 ” 。 的确 , “ 临川 四梦 ” 的 特 色 之 一 就 是 梦 境 的描 绘 , 这 四 部 作 品 中 都有多处涉梦情节 , 而且写梦的模式也各有不 同。 《 紫钗记》 是 以梦 写心 , 梦为楔 子。 《 紫钗记》 是 由汤显祖 早年 的习作 《 紫箫记》 改 编而 来的 , 其故事 内容取 自于唐 人蒋 防的传 奇小 说《 霍小 玉传》 。《 紫钗 记》 叙述霍小玉与李益在上元 节相 会 , 以堕钗 、 拾钗 为发端 , 彼 此产生爱慕 。之 后经 过种 种 曲折离 合 , 最终 得 以团 圆的爱 情 故事。 自古 以来 , 人 们 常常 用 “ 梦” 来 形容 美 好 的事 物 , 这 说 明
・
元杂剧继承并发展了文学写梦的传统 , 为中国 占代梦 文学
开 辟 了 新 的 领 域 。 元 杂 剧 多 以梦 人戏 , 涉 梦 戏 剧 的题 材 十 分 广 泛, 梦 境 描 写 已成 为 元 杂 剧 创 作 的 常 用 手 法 。 如 关 汉 卿 的 《 感
[ 中图分类号 ]I 2 0 6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6 7 1 — 5 9 1 8 ( 2 0 1 5 ) 1 8 — 0 1 8 4 — 0 2
[ 本 刊 网址 ]h t t p : / / w w w . h b x b . n e t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1 — 5 9 1 8 . 2 0 1 5 . 1 8 . 0 8 7 作 为 中 国古 典 文 学 史 上 杰 出 的戏 剧 家 ,艺术魅力 引领 了明代戏 曲发展的 高潮。其 中《 紫钗记》 的梦境描 写不仅 丰富 了戏剧的 内 容, 使故事更加 完整、 充 实, 并且在塑造人物形象、 推动剧 情发展和深化作品主 旨方面也起 着重要作用。
[ 关键 词 ] 汤 显祖 ; 紫钗 记 ; 梦境
色彩 。
唐 诗 与 宋 词 中借 梦 抒 怀 、 托梦 言志 , 涉 及 写 梦 的作 品 俯 拾 皆是 。李 白的《 梦游天姥 吟留别》 俊逸飘扬 , 将光怪离 奇的梦境
描写得淋漓尽致 、 磅礴大气 , 历来 为人所称 道。苏轼 的《 江 城子 夜梦》 梦会亡妻 , 虚实相生 , 凄凉哀婉 , 是千古传诵的悼亡词 。
色彩 。
楚辞作家宋玉在 屈原骚体 的影 响下开创 了赋 的体裁 , 写 出 了优秀的辞赋作 品。其中 , 以楚王梦遇巫 山女 神之事为题材 的 《 高唐赋》 和《 神女赋》 , 就是 写梦 的辞赋 。 魏 晋南北朝 时期 , 中国古代 小说 的发展进 入兴盛 阶段 , 小 说内容以志人 和志怪 为主 , 涉及梦境 的作品有 《 搜神 记》 和《 幽 明录》 等, 以托梦 、 占梦 、 梦验 的形 式为小说 增加 了浓厚 的奇幻
湖北函授 大学学f f  ̄ ( 2 0 1 5 ) 第2 8卷第 1 8期 总第 1 6 0期
《 紫钗记》 的梦幻艺术
谭 丽 娜
( 洛 阳理工学院人 文与社会科学学 院 , 河南洛阳
[ 摘
4 7 1 0 0 0 )
要] 从明初至清 中叶, “ 传奇” 这种戏 曲样式始终 占据着 中国戏曲史的统治地位。在数量众 多的传 奇剧作 中,
( 《 临川汤先生传 》 ) 作为一个 才华横溢 、 正直 刚强 的青年 , 汤显
祖 不 屑 于 走 上趋 炎 附 势 的 仕 途 捷 径 , 一再拒绝 张居 正“ 提 携 其 子” 的建议 , 宁愿落第也不肯与其结 纳。
川 四梦 ” 一直受 到文学 界和戏 剧界 的关 注。而《 紫钗 记》 浓重 的梦幻色彩是文本的一大特色 , 梦 境 描 写 在 剧 作 中 有 着 极 其 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