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流域模型
流域水文模型

产流量计算
应用蓄满产流模型,但增加了不透水面积IMP, 即流域上不透水面积占流域面积之比。有了这 个参数,则: Wm=Wm’(1-IMP)/(1+b) Wm=Wm’/(1+b) Rg=Fc[R-IMP×(P-E)]/(P-E) Rg=Fc[R/(P-E)] Rs=R-Rg 蒸散发计算采用三层模型,产流及蒸散发计算 框图见下图。
43
流域单元面积及河段数
44
( 三 ) 新 安 江 模 型 流 程
45
(四)模型的改进
将地下水单一水源改为三种水源,引进 地下水分水源模型。加上直接径流,在 透水面积上共划分为四种水源。 引进FC为变量的模型. 对壤中流丰富的地区,将原来的两水源, 改为地面、壤中、地下三种水源
3
(二)模型的分类
1.实体模型:将自然界发生的真实水文过 程按一定比尺缩小到实验室或试验场进 行模型试验,模型和原型的区别在于比 尺不同,两者的物理过程本质是相同的。 因此,实体模型是保持同一物理本质的。
2.数学模型:对水文现象进行模拟而建立 的数学结构称作为数学模型。
4
数学模型的分类:
(1)随机性模型(非确 定性模型)
一、水文模型的定义和分类
水文模型是模拟水文现象而建立的实体 结构和数据结构。是对实际水文现象过 程的概化。 被模拟的水文现象称为原型,模型是对 原型的概化。 仿造原型制作模型的工作就称之为模拟。 对水文学来说,模型是描述一种现象转 换为另一种现象的工具。
1
水文模型涉及内容和研究尺度
水文模型涉及的内容可以是水量、水质 或某一个水文过程等。 研究问题的尺度,可以大到全球水文循 环系统,也可以小到一棵树的蒸散发过 程。 所有的水文模型必须能反映被模拟的水 文现象的基本特征。
数字流域水文模型在柘溪水电站洪水预报中的应用

数字流域水文模型在柘溪水电站洪水预报中的应用李春红;段加美;肖时望;张金华【期刊名称】《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年(卷),期】2005(029)004【摘要】将数字高程模型(DEM)生成的数字高程流域水系模型(DEDNM)与新安江水文模型相结合构建数字流域水文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柘溪水电站的6个子流域进行产、汇流计算,所得子流域出口的径流过程与实际洪水过程进行拟合,制作洪水预报方案.结合流域现有遥测信息和实时校正技术编制了实时洪水预报系统.实时预报系统通过近1年的试运行表明该方案得到了成功应用,预报精度达到甲级标准.试运行期间依据该系统预报调度对大洪水进行了有效的错峰削峰,充分显示了水库的巨大防洪效益;洪水后期的拦蓄洪尾也为水库后期的保水抗旱提供了有力保障,增加了发电效益.【总页数】4页(P48-51)【作者】李春红;段加美;肖时望;张金华【作者单位】国电自动化研究院/南瑞集团公司,江苏省,南京市,210003;柘溪水电站,湖南省,安化县,413508;柘溪水电站,湖南省,安化县,413508;国电自动化研究院/南瑞集团公司,江苏省,南京市,21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122;TV697.2【相关文献】1.MIKE SHE 分布式水文模型在广东省中小河流洪水预报中的应用展望 [J], 陈国轩;梁海涛;林蓉璇2.基于网格的精细化降雨径流水文模型及其在洪水预报中的应用 [J], 李致家;姚成;张珂;朱跃龙;刘志雨;李巧玲;童冰星;黄小祥;黄鹏年3.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驱动的新一代水文模型及其在洪水预报预警中的应用 [J], 刘昌军4.数字水文模型在柘溪水库洪水预报中的应用 [J], 唐乾柏5.设计安全值结合水文模型的联合预报法在入库洪水预报中的应用 [J], 张顾;王加虎;李丽;刘蓓蓓;郝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与数字流域

河海大学 张行南
2009年10月31日
Hohai University
一、问题的提出 二、分布式新安江模型研究 三、对数字流域的需求 四、数字流域研究现状 五、结语
Hohai University
一、问题的提出
Hohai University
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 ………….. ………….. …………..
流域上万事的需求
数字流域
Hohai University
二、分布式新安江模型研究
Hohai University
新安江模型结构 Hohai University
研究目的:
1. 降低模型使用的技术要求 2. 解决无资料地区模型参数的确定
Hohai University
流域自然地理特征和水文数据库
Hohai University
由于认识的差异,现有数字流域的概况: 1、数据库及查询系统; 2、数字化三维虚拟演示系统; 3、集成了局部应用模型的封闭系统; 4、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系统(包括了信息传输部分); 5、更多的是包罗众多应用在内的集成系统。
原因是对“数字流域”没有明确的定义和含义。
Hohai University
流域特征指标体系 及定量计算方法
DEM
流域排水网 和分块
代表流域模型 参数率定
特征值与模型参数的定量关系
定量关系的验证
模型参数分布图
技术路线
Hohai University
地质特性指标计算公式: M = A+B+0.42C
式中: A --酸性花岗岩面积比 B --石灰岩面积比 C --中酸性花岗岩面积比
Hohai University
基于数字流域的流域水文模型的改进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数字流域的流域水文模型的改进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流域是水循环的重要场所,也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地区,对流域进行水文模拟研究,可以有效地解决水资源管理和防洪抗旱等问题。
数字流域是流域内各项参数经数学模型处理后形成的数字化信息,数字水文模型能够通过数字流域模拟实际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运动过程。
当前数字水文模型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精度较低、计算量大、模型参数缺乏等。
因此,研究数字流域的流域水文模型的改进方法,可以提高模型的精度和应用性,为水资源管理和防洪抗旱等问题提供更为准确的解决方案。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本研究主要针对数字流域的流域水文模型进行改进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提出一种基于数字流域的流域水文模型改进方法。
2.优化现有数字水文模型参数,提高数字水文模型的精度和应用性。
3.使用改进后的数字水文模型对某流域进行水文模拟,并与现有数字水文模型进行对比验证。
本研究采用数学建模方法和实验研究方法,通过对数字流域的分析和优化改进现有数字水文模型。
具体方法包括:数学形式化时序属性、多元线性回归建模、一维和二维汇流模拟,实验采用真实流域进行验证。
三、预期结果及意义通过本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提出一种更为准确、高效、应用性更强的数字水文模型改进方法。
该方法可以解决现有数字水文模型存在的问题,并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和应用。
本研究的成果可以为数字水文模型的改进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同时提高数字水文模型的精度和应用性,为水资源管理和防洪抗旱等问题提供更为准确的解决方案。
四、工作计划及时间安排第一年:1.收集数字水文模型研究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当前数字水文模型存在的问题。
2.分析数字流域模型,识别模型缺陷和需要改进的方向。
3.提出数字水文模型改进方法,进行模型参数优化。
第二年:1.改进数字水文模型,进行模型验证,并与现有数字水文模型进行对比验证。
2.整理本研究成果,准备撰写论文。
第三年:1.论文修改及准备答辩。
黄河数字流域模型

f r lt n i p p s d f rs d me t il i lt n h u g se d e a u id f mo u e omua i s r o e o e i n e d smu ai .T e s g e td mo lh f r k n s o d l ,w ih a e so e mo u e o o y o s o h c r l p d l ,
WAN G a gqa G u n - in,L U J -o g I i hn a
( e aoa r r tr n ei et c ne f n t f d ct n Tigu n esy B rn 10 8 C i ) K yLbrt yf e dSdm n Si cso ir o uai , s haU i ri , e ig 00 4, hn o o Wa a e Mi s y E o n v t a
s e d l f U w R v r i d v lp d b e n te h l lp n t h d mo e o Ye o e s e eo e a d o i so u i,wh c o s sso i a e s h e c o y so a e,t e s o i s h l e ih c n i fsx ly r :t a p tr g t n h n w
维普资讯
水利 水电技术 第 3 7卷 2 0 0 6年第 2期
黄 河 数 字 流 域 模 型
王光谦 ,刘 家宏
( 清华大学 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 8 ) 00 4
【 摘
要】 黄河数字流域模型是“ 字黄河” 数 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理解为“ 数字流域 +流域水沙、水
质模型” 。文中在数字流域模型框架下,以坡面为基本单元,建立具有多层结构的产流模 型;在坡 面 产流的基础上 ,建立坡面产沙数学模型。进而以流域整 合成 一个 完整 的流域 整体模 型 。文 中提 出了不 同层 次模 型之 间 的联 系途径 和整 合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黄河数字流域模型改进

2023年8月水 利 学 报SHUILI XUEBAO第54卷 第8期文章编号:0559-9350(2023)08-0930-12收稿日期:2022-10-31;网络首发日期:2023-08-22网络首发地址: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11.1882.TV.20230822.1509.001.html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联合基金项目(U2243218,U2243222);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2023-KY-02,sklhse-2023-B-03)作者简介:薛源(1993-),博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遥感水文学的研究。
E-mail:xueyuan_thu@163.com通信作者:覃超(1989-),博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土壤侵蚀、河床演变的研究。
E-mail:glqinchao@nwsuaf.edu.cn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黄河数字流域模型改进薛 源1,2,3,覃 超1,2,3,吴保生1,2,3,张 1,2,3,李 丹4,傅旭东1,2,3(1.清华大学水圈科学与水利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4;2.清华大学水利部水圈科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4;3.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北京 100084;4.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应急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13)摘要:山区河流水系众多,往往因地势险要难以现场量测获得河流基础信息,是典型的缺资料地区。
本文结合多源遥感提取的68个河流断面及34个水文站实测断面,建立了黄河中游各级别河流的断面概化模型。
融合传统线状DEM水系及河流表面、概化断面构建河道边界形态。
针对黄河数字流域模型,基于不同级别河流的河道边界条件建立了断面判别模块,改进其汇流模型。
以黄河一级支流皇甫川流域为例,以2010—2015年的资料率定模型,以2016年汛期日径流及年内3场典型洪水过程验证模拟效果。
数字孪生流域可视化模型规范

数字孪生流域可视化模型规范
数字孪生流域可视化模型是一种用于可视化流域的建模方法,不仅能够提供流域的概览,而且还能够提供深入的分析和解释。
数字孪生流域可视化模型规范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流域可视化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为流域可视化模型的应用提供一致性。
1. 建模方法:数字孪生流域可视化模型应使用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和地理信息模型(GIM)等技术建模。
2. 模型精度:模型应具有足够的精度,以便反映出流域的复杂性,并准确地估计水文和生态过程的变化。
3. 数据质量:模型应使用准确可靠的数据来建模,以减少误差和不确定性。
4. 软件:模型应使用可靠、稳定、可访问的软件,并具有良好的可视化功能,以便能够准确地反映流域的情况。
5. 可视化:模型应能够提供清晰的可视化,以便能够准确反映流域的特征和模型结果。
6. 结果验证:模型应实施有效的验证步骤,以确保模型结果的准确性。
7. 共享和可重复性:模型应遵循共享和可重复性原则,以便可以方便地共享模型数据和结果,并可以重复地评估和比较。
水 文 学 原 理(三流域和水系)

------4 4 4 ---4 4 44 4 4 0 0 00 0 00 0 0
坝 九龙港
0 0 00 0 00 0 0
0 0 00 0 00 0 0
------2 2 2 ---2 2 22 2 2 0 0 00 0 00 0 0
横
------3 3 3 ---3 3 33 3 3 0 0 00 0 00 0 0
0 0 00 0 00 0 0
青 龙 港
0 0 00 0 00 0 0
------1 1 1 ---1 1 11 1 1 0 0 00 0 00 0 0
崇头
白
------1 1 1 ---1 1 11 1 1 0 0 00 0 00 0 0 ------1 1 1 ---1 1 11 1 1 0 0 00 0 00 0 0
第三章 流域和水系
本章主要内容
1. 基 本 概 念
2. 水系的地貌特征 3. 流域的地貌特征 4. 数字流域和数字水系
§1 基本概念
分水线 ▪ 山峰、山脊和鞍部的连接线
流域 ▪ 地面分水线包围的区域
水系 ▪ 流域中河流交汇形成的树枝状或 网状结构
坡地 ▪ 流域中除水系以外的陆域部分
流域基本单元 ▪ 流域中不可再划分的最小部分
沙 小
常浒河口
金泾塘口
0 0 00 0 00 0 0
新江海河
------2 2 2 ---2 2 22 2 2 0 0 00 0 00 0 0
------1 1 1 ---1 1 11 1 1 0 0 00 0 00 0 0
白
茆 ------1 1 1 ---1 1 11 1 1 0 0 00 0 00 0 0
------2 2 2 ---2 2 22 2 2 0 0 00 0 00 0 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静态模型与动态模型的区别数字流域模型用于模拟与时空要素相关的流域水文气象,如地下水流、砂砾石含水层、降雨、蒸发、壤中流、河道流、坡面流等。
(1)静态模型在对流域进行静态建模时,通常按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是否重合将流域分为闭合流域和非闭合流域。
在静态模型中,流域按照河流盆地、流域、子流域、集水区进行分级,其空间构成要素有流域地形DEM、流域范围、集水区单元、坡面、河道、土地利用与覆盖。
其中、水系和流域面是静态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系由出口、源、节点、链构成,通过采用霍顿分级法、斯特拉勒分级法对河段进行分级和编码,进而建立节点与河段的拓扑关系和基数;流域的地貌特征包括流域面积、流域长度和宽度、流域形状、河网密度和河道维持常数、河流频度和链频度、面积—河长曲线、高程曲线、流域坡度。
(2)动态模型流域动态模型通常分为环境过程模型和水资源调度模型。
常见的环境过程模型有气候与降水模型、水力模型、水文模型、水质模型、侵蚀与沉积模型、陆面过程模型、生态系统模型;水资源调度模型有水资源管理模型、洪水调度模型、发电调度模型、灌溉调度模型、生态调度模型。
气候模型采用大气环流模式GCM,对三维气候模型GCM来说,其气候物理系统应遵循动量守恒、质量守恒、能量守恒、湿度守恒、状态方程;降水预报模型采用MM5模式和WRF,通过反距离权重插值方法、站点平均估计、泰森多边形最近邻域插值、空间统计插值,模拟站点降水到面降水的过程;水文模型通常包括系统模型、分布式物理模型、概念集总式水文模型、随机模型、地表水文模型、地下水模型;水力模型通过应用一维水力方程、二维圣维南方程并基于GIS进行洪水制图;侵蚀与沉积模型用于模拟雨滴侵蚀、片流侵蚀、细沟侵蚀、冲沟侵蚀、河道侵蚀;水环境模型包括流域概化模型、水质模型、非点源污染模型;陆面过程模型能够模拟影响气候变化的发生在陆地表面的土壤中控制陆地与大气之间动量、热量及水分交换过程。
(3)静态模型与动态模型的区别静态模型可以对流域形态进行逼真地模拟,系统消耗少,只能模拟流域静态状况,无流态水位等动态效果。
适合于只表现流域形态的情况,需要提供地形高程数据,高精影像数据或河道矢量数据,对计算机硬件要求低。
动态模型具有动态水位表现与水流流动动态可视效果,可较好模拟局部水面波动,与水流数值模拟相结合可表现水流的多种物理状态,但建模工作量大,模拟范围和精度有限,需数学模型计算,则计算量很大。
适合随机的水位波动模拟或有数值模拟计算的科学可视化模拟;适用于局部模拟,需要提供精度较高的河道地形数据,河道沿程水位数据,网格坐标,对计算机硬件要求高。
参考文献[1]环境研究.湖及其流域水中铯迁移动态模型[J].国外环境科学技术,1992(4).[2]徐慧,欣金彪,徐时进.淮河流域大型水库联合优化调度的动态规划模型解[J].水文,2000(20)1.[3]周惠成,陈守煌.流域汇流的模糊系数非线性微分动态模型[J].水利学报,1995(5).[4]张尚弘,赵刚.数字流域仿真系统中水流模拟技术[J].系统仿真学报,2008(20)10.[5]吴菲,张杰华,董长虹.万家沟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经济优化模型[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0(5).[6]李抗彬.新疆下坂地水库冰雪融水径流预报模型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2. 简述数字流域中场模型和对象模型的集成空间数据模型是关于现实世界中空间实体及其相互间联系的概念,为描述空间数据的组织和设计空间数据库模式提供基本方法。
空间数据模型有场(Field)模型、对象(Object)模型、网络(Network)模型、时空数据模型、三维空间数据模型(三维矢量模型和体模型)、分布式空间数据模型。
(1)场模型场模型即空间连续变量数据模型,可以表示连续的、可微的空间变量,可以在一定空间分辨率下测量或取样,通过栅格数据、等值线表达降水、土壤湿度、温度、气压、风场、电磁场、流速场、化学污染分布、地表化学元素分布等物理环境参数,其数据结构有栅格数据结构和TIN数据结构。
(2)对象模型对象模型即空间离散实体数据模型,在空间上呈离散分布,具有名称或标识、通过矢量数据结构表达大坝、水闸、水库、河流、湖泊等人工建筑物和自然对象,其空间基本数据类型有点、线、面、体。
(3)场模型和对象模型的集成场模型和对象模型都是对现实世界的客观表达,对象模型用于标识地物的具体位臵和几何形状,而场模型则用于反映研究对象物理属性。
场模型基于栅格数据结构,对象模型基于矢量数据模型。
栅格数据结构需要大量的计算机内存来存储和处理,才能达到或接近与矢量数据结构相同的空间分辨率,而矢量结构在某些特定形式的处理中,很多技术问题又很难解决。
栅格数据结构对于空间分析很容易,但输出的地图精确度稍差;相反矢量数据结构数据量小,且能够输出精美的地图,但空间分析相当困难等等。
通过将基于矢量数据的场模型表示实体空间关系的方式与基于栅格数据的对象模型对空间的划分方式结合起来,并尽可能提高精度,使得所建立的数据模型将同时具有矢量和栅格数据的优点。
1)网络模型网络模型用于表达河流的起源、流通、汇集特征和路径,包括节点、边对象,具有对象数据模型和场模型的特点,主要应用于河流洪水演进、水资源调度。
在网络建模时,通常采用Konigsberg Park中的图形理论模型,概括提取空间上的节点、边,建立连接关系。
网状模型将数据组织成有向图结构。
结构中结点代表数据记录,连线描述不同结点数据间的关系。
有向图(Digraph)的形式化定义为:Digraph=(Vertex,{Relation}),其中Vertex为图中数据元素(顶点)的有限非空集合;Relation是两个顶点(Vertex)之间的关系的集合。
2)栅格矢量一体化模型在数字流域建模时,场模型和对象模型集成的典型范例是栅格矢量一体化模型。
该模型将整个三维空间划分为规则的、大小相等的、互不重叠的2n x 2n x 2n基本小立方体,将三维目标定义为点、线、面、体4种类型,每种类型的目标均由小立方体填充。
地物的表示采用面向目标的方法,每个地物只记录组成它的体元的集合,其中,点目标用所对应的栅格体元(小立方体)的位臵编码表示,线目标由弧段的三维路径所经过体元以串行方式描述,而面以所通过的三维体元表达,体则以其所包含的三维体元表示。
同时,点、线、面、体以一种层次结构和空间关系相互联系,即体由面组成,面由线构成,线由点表达。
对于线与线、面与丽、体与体之阔的公共点、线和面,可同时在两个目标中记录。
在空间处理方面,与位臵相关的叠臵、布尔运算、求交、连通性分析、缓冲区分析等采用栅格方法,而地物之间的空间位臵关系的计算和查询等则采用矢量的方法,并基于它们的子空间构成和空间关系进行。
参考文献[1]杨晨毅.对象关系数据库在清江流域水情分析与仿真系统中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3.[2]毛先成,周尚国.基于场模型的成矿信息提取方法研究——以桂西-滇东南锰矿为例[J].地质与勘探,2009(45)6.[3]邬伦,马修军,田原.基于场模型的空间动态数据建模及空间动态模型语言设计[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0(16)4.[4]郭万钦,杨太保.基于矢量栅格一体化数据模型与面向对象技术的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系统[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0)8.[5]边馥苓,傅仲良,胡自锋.面向目标的栅格矢量一体化三维数据模型[J].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2008(25)4.[6]陈少强,李琦.矢量与栅格结合的三维地质模型编辑方法[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5(17)7.[7]景奉广,梁明遥感分类图在高精度栅格矢量转换中的应用[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8(28)1.[8]满占东.栅格、矢量结构在空间数据融合中的应用初探[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04.3. 数字流域模型参数数据获取的主要方法和特征在数字流域模型建立过程中,需要获取的参数和数据包括地球观测传感网,降水数据,土壤水分数据,土地利用覆盖遥感和蒸散发遥感数据。
(1)地球观测传感网传感网是指把所有传感器它的一些信息都注册在外围网上,包括卫星的、航空的、移动测量车、移动终端等。
在网上进行注册的时候,它会根据需求进行工作,在有各种地面的观测平台,如果发现水体污染的事件,会启动所需传感器,这个传感器可能调卫星或者调航空的,调来以后跟地面观测点进行协同观测,观测到以后得到连续的数据,然后来进行树立,得到这些数据以后快速处理。
地球观测传感网是地理国情监测,智慧城市、智慧流域、智慧中国、智慧地球的一个基础性技术。
以地理国情监测为例,通过水色遥感、水环境时空动态,流域数值模拟,我们可以获得流域产沙以及水环境地面遥感,植被覆盖情况、降雨量情况,各个区域的污染情况等。
传感网面临的问题很多,关键技术是构建观测的互联网、服务的互联网和模型的互联。
(2)降水数据获取获取真实准确的降水数据有助于强化防洪、抗旱、水资源管理能力。
降水数据的获取方法有直接降水量观测、间接降水量观测。
1)直接降水量观测降水量观测仪器有传感、测量控制、显示与记录、数据传输和数据处理等部分组成。
降水量观测仪器按传感器原理分类,常用的分为直接计量(雨量器)、液柱测量、翻斗测量等。
但是受监测站条件限制,不能满足分布式模拟计算的需要。
2)间接降水量观测间接降水量观测方法有地面雷达、卫星遥感。
①地面雷达天气雷达天线发射脉冲式电磁波,当电磁波遇到降水或某些云目标,一部分电磁波会被散射。
雷达接收从云雨散射回来的回波信号,通过对回波信号强度的分析处理,可确定降水或云的存在及其特性。
根据电磁波传播的速度和发射与接收脉冲信号的时间差可计算出目标物到雷达的距离;根据雷达扫描转动的方位角和仰角以及目标物至雷达的距离,可确定目标物的空间位臵,通过对返回信号强度的测量,由雷达气象方程可计算出目标物对电磁波的散射能力。
由于雷达测量降水可以得到具有一定精度的、大范围高时空分辨率的实时降水信息,因此应用雷达进行降雨监视和面雨量计算,可以提高洪水预报的精度和时效性。
但要由于技术本身的复杂性,目前的雷达测雨存在一定的误差,特别是大范围降水测量的准确性尚不能完全满足气象业务应用的要求。
②卫星遥感卫星遥感获取降水数据的两种方法是TRMM(热带降水测量卫星)和GPM(全球降雨观测卫星)。
通过气象卫星的可见光和红外云图,可应用于降水监测,具有空间范围大、资料一致性好等独到优点,不仅成为陆地上降水测量的重要信息源之一,而且成为热带和海洋上降水测量的主要信息源。
但是,可见光和红外渡对云和降水的穿透性较差,星载探测器所获得的可见光和红外云图信息主要来自降水云顶部,降低了遥感信息与地面观测资料的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