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江县县志

合集下载

抚仙湖底的尸库之谜

抚仙湖底的尸库之谜

抚仙湖底的⼫库之谜云南抚仙湖⼀直流传着⽔怪的传说,⽽且还有渔民爆料亲眼看到过。

抚仙湖上惊现⽔怪出没,引发数百年前的离奇传说再度传开。

抚仙湖底是否真有⽔下古城存在,渔民见到的⾦光怪物⼜到底是不是传说中的海马?抚仙湖是中国最⼤的深⽔型淡⽔湖泊,⽔质好到可以直接饮⽤。

因湖⽔清澈见底、晶莹剔透,被古⼈称为'琉璃万顷'。

据说在风平浪静时,站在附近的⼭顶,可以隐约看到抚仙湖下有⼀座古城。

抚仙湖中的⼤鱼很⼤。

曾有⼈乘船过抚仙湖,到尖⼭时,湖⾥⼤风⼤浪,船像树叶⼀样颠簸,看到不远处有个像船⼀样的东西,仔细⼀看,是⼀条⼤鱼的背脊……抚仙湖是⼀个倒葫芦形的幽深湖泊,湖⽔⽔量是太湖4.5倍,洱海6倍,滇池12倍,占云南九⼤⾼原湖泊总蓄⽔量的72.8%,占全国淡⽔湖泊蓄⽔量的9.16%。

西湖的平均⽔深是2.27⽶,鄱阳湖⾬季时⽔深20⽶,洞庭湖⽔深30⽶,青海湖最深⽔深75⽶。

⽽抚仙湖平均⽔深95⽶,最深处有160⽶。

当然,全国最深的湖泊是天池,最深处有300⽶,平均150⽶,但是,天池的⽔量只有抚仙湖的⼗分之⼀。

开场⽩说完了,⾔归正传。

有个叫耿卫的潜⽔爱好者,打算⽤2到3年时间潜游完抚仙湖⽔域。

1992年5⽉2⽇,耿卫潜⾄抚仙湖东北⾯⽔域,发现湖⽔在这⾥变浅,便下潜⾄⽔下⼤约9⽶的地⽅。

他看到长满⽔垢和青苔的⽯梁,顺着⽯梁向下,发现这⾥的地质状况⾮常奇特,湖底堆砌了⼤量的⽯块,且个别⽯料体积很庞⼤,和湖底其他地⽅不同,由此引出震惊全国的⽔下古遗址。

2005年12⽉,⼀⽀⽔下考古队进驻抚仙湖,进⼀步探测,发现古城是由8座建筑组成的古建筑群,其中⼀座⾼20⽶、相于⼗层楼⾼的⾦字塔形建筑物最引⼈注⽬。

考古队还发现了⼀个底座宽为63⽶、⾼21⽶类似古罗马“⽃兽场”的巨⼤建筑,在这些建筑群中间,还有⼀条300⽶长、7⽶宽镌刻着精美图案的⽯板路。

考古队初步考证,这是⼀座2000前的古城,很可能是历史上记载的古滇国的国都或者俞元城。

澄江回族反清起 义斗争始末

澄江回族反清起 义斗争始末

澄江回族反清起义斗争始末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各民族都曾为了自身的权益和尊严进行过不懈的抗争。

澄江回族的反清起义斗争,便是其中一段充满血与泪、英勇与坚韧的篇章。

清朝时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民族压迫和阶级剥削严重。

澄江地区的回族民众,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生活苦不堪言。

苛捐杂税繁重,土地被大量兼并,加之民族歧视政策,使得他们的生存空间被极度压缩。

起义的导火索,往往是一系列不公平事件的积累和爆发。

在澄江,回族民众长期遭受当地官府和豪绅的欺压,他们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甚至基本的生存需求都难以满足。

终于,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回族民众决定奋起反抗。

起义之初,回族民众凭借着一腔热血和对自由平等的渴望,迅速组织起来。

他们虽然武器简陋,但士气高昂,决心与压迫者斗争到底。

在起义领袖的带领下,他们制定了一系列的战略和战术,以应对清军的围剿。

起义军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时而分散,时而集中,给清军造成了不小的困扰。

他们利用熟悉的地形,巧妙地与清军周旋,多次成功击退了清军的进攻。

在战斗中,起义军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顽强的战斗意志,他们不怕牺牲,为了民族的尊严和生存而战。

然而,起义军面临的困难也是巨大的。

清军在兵力和装备上占据着绝对的优势,而且还能得到源源不断的补给。

相比之下,起义军的物资匮乏,人员伤亡难以补充。

随着时间的推移,起义军的处境愈发艰难。

尽管如此,澄江回族民众的反清起义斗争仍然给清朝统治者以沉重的打击。

他们的反抗精神,鼓舞了更多的人起来反对封建统治和民族压迫。

在这场漫长而艰苦的斗争中,也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他们有的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壮烈牺牲;有的在后方组织民众,为起义军提供后勤保障。

他们的事迹,成为了回族民众心中永恒的丰碑。

但是,由于双方力量的悬殊,澄江回族的反清起义最终还是失败了。

起义失败后,清军对参与起义的回族民众进行了残酷的镇压和屠杀,许多无辜的生命惨遭杀害,家庭破碎,流离失所。

然而,澄江回族反清起义的意义是深远的。

澄江县金莲山古墓群建遗址博物馆重现青铜时代

澄江县金莲山古墓群建遗址博物馆重现青铜时代

澄江县金莲山古墓群建遗址博物馆重现青铜时代他们曾经生活在澄江学山、葬于金莲山今日,考古学者发掘这两处遗址以重现他们的生活一则招标信息在中国国际招标网上非常显眼:项目概算2.5亿元人民币,地点在云南,所属行业为娱乐旅游……这则信息指向的是金莲山古墓群学山遗址,而招标的项目则是一个博物馆。

记者也从澄江县相关人士处得知,一个遗址博物馆有望在澄江建设。

已经开始遗址发掘记者获悉,经省文物局同意并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玉溪市文物管理所、澄江县文化局等单位决定对学山聚落遗址和金莲山古墓群进行考古发掘工作,以揭示学山聚落遗址的内部布局、结构、弄清聚落的形态以及与金莲山墓地的关系,同时附带验证考古勘探的准确度。

这次发掘以学山遗址的发掘为主、金莲山古墓群的发掘为辅。

据悉,省、市、县和高校的联合考古队已于11月12日正式进驻澄江。

目前,考古发掘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已于15日开始正式考古发掘工作。

强化文化观光功能据了解,金莲山古墓群与晋宁石寨山和江川李家山大体为同一时代,是迄今为止云南所发现的规模较大的一处青铜时代的墓葬群。

金莲山出土器物以陶器和青铜器为主,但出现了专为随葬而制作的青铜明器以及其他的一些特殊器物。

在进行金莲山的勘探和发掘过程中,对附近学山的调查,初步推断是与金莲山墓地同时期的聚落遗址,学山聚落遗址的发现,既有金莲山古墓群又有这些墓主人生前居住的村落,是云南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处居址和墓葬连在一起的墓葬群,对于我们完整系统地了解澄江盆地青铜时代的人类生活,提供了十分难得的资料。

金莲山古墓群学山遗址博物馆的建成,将有极强的科考价值和文化观光功能。

同时,将与澄江帽天山古生物化石群博物馆遥相呼应,成为澄江文化旅游的一大特色。

据悉,2006年由省考古所牵头,市、县文物部门对金莲山被盗严重的山头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发掘工作,在2000平方米的范围内,清理了144座墓葬,出土文物600余件套。

2007年12月~2008年1月,省考古所委托陕西龙腾考古勘探公司对金莲山进行了系统的勘探,勘探面积达120000平方米,探明未经盗扰的墓葬尚有数百座。

澄江回族反清起义斗争始末

澄江回族反清起义斗争始末

澄江回族反清起义斗争始末009-3-11 9:29:00鸦片战争以后,我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清咸丰初年,由于清政府加剧对全国各族人民的残酷压迫,激起了人民的反抗,暴发了以太平天国起义为先导的各族人民起义斗争。

与此同时,清政府对回族实行空前的高压政策,酿成民族械斗和屠回的惨案,激起了广大回民的极大愤怒,澄江回民的反清起义斗争,就是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而暴发的。

清咸丰六年(1857年)四月,澄江正处于栽插大忙季节,一些外出帮工、经商的人纷纷回家,把在外地听到官府有灭回之意的消息带回家乡。

接着澄江府县的官绅对回族的态度也表现反常,从此灭回之言四起,风声鹤唳。

一日数惊。

四月十九日夜,有三个回民从省城昆明赶来澄江西山(现在的后西山至西街子一带的回族村)报信说:“昆明于十六至十八日的三天内,被官府灭杀殆尽,我等幸免特来澄江报信,万望你们防备。

”澄江回民闻此噩耗,决定各地回民搬拢西山和下左所村实行互保。

城内回民百余户,因与官绅同城居住,而不敢跟随搬迁,他们选了几个有威望的乡老、管事,到官府下跪乞命。

温知府李县令严令回民变教,则可保全性命。

在旁的绅士说:“你们这些回子,不想死的,赶快买门神对联贴在门上,去馆子吃猪肉,不得有误。

”城内回民不知是计,家家买门神对联贴在门上,有的挂块猪肉在门上作护身符。

这时官府已从阳宗、草甸、澄江坝子调拢了四个乡的兵丁,以进城汇操为名,集中驻扎在文庙武庙里边,另外又分别把兵丁中的回族青壮年,全部集中到观音阁内驻扎。

当有人提出为什么要这样分开住,回答是“好办伙食。

”五月二十六日深夜,官府通知驻扎文庙、武庙里边的兵练说:“今晚灭城内回子,凡门上贴有新门神对联的人家,你们便破门而入,不分老幼,完全杀光,一个都不留。

”在屠回中有的回民用棍棒同凶手拼斗夺门而逃,有的跑进汉族朋友家躲避,马耀甲等人冲到城墙上坠跑到西山报信。

西山首领。

连夜派人把各村的回民管事接到西山商讨对策,并于次日拥众攻城。

云南画家简历

云南画家简历

布震宇(1895-1967)名青阳,盐丰人,曾任国画教员二十余年,书法古朴端凝,深得魏碑神髓。

云南文史馆馆员。

蔡琼,字昆圃,号渔庄,云南晋宁人。

嘉庆二十四年(1819)举顺天乡试。

官至陕西兵备道,转浙江盐运使。

书仿董其昌,笔意颇清健。

《滇南书画录》。

岑毓宝(1841-1889)字楚卿,生于广南府那劳村(现广西西林县那劳乡),壮族。

中法战争中,岑毓宝随兄云贵总督岑毓英赴越南抗法,在宣光亲率10营兵力迎战法国援军,并取得临洮战役的胜利,中法战争结束后,升任云南布政使,官居二品。

陈荩(1575-?),字素心,法名如愚,自号偷闲野老,金墩迎邑村人,白族。

忱于书法,七试不第,终身隐居朝霞山,以笔墨自娱,功底深厚,真草隶篆兼善。

陈度(1871-1947)字古逸,号琴禅.光绪二十年举人,三十年进士.任云南财政监理官.辛亥后,任银行监察,一度代理外交司长.工书,画,书学苏轼小至蝇头行楷,大至寻丈,无不规摹.兼篆,隶,雕刻.画则落落写意,有似徐渭,最长指头画。

陈庚明[清]字又星,石屏人。

光绪辛卯(1891)举人,历官弥勒、安宁训导。

晚年主讲嵩明嵩阳书院,博学多才艺,尤长于诗古文,其诗与朱庭珍、张钊綋齐名。

中年与朱庭珍结“莲湖吟社”于昆明,才名籍甚。

陈鹍[清]字兰卿,先世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祖世伊游幕来滇,遂家於昆明。

生而颖异,见赏於林则徐。

岑毓英耳其名,延襄戎幕。

能诗,工长庆体,有集翠轩诗稿行世。

善没骨画,得徐、黄遗意。

尤精赏鉴,收藏甚多。

陈兰甫(清)番禺陳蘭甫,生當乾、嘉考據鼎盛之後,力主調和之說,其學遍及四部,涵蘊深博,會通漢、宋,拆衷至當,考據義理,無所偏執,專志於學術,著述甚豐,識解廣遠,洵為一代大儒也。

陈亮畴,字德生,号鲁农。

江苏常州人。

咸丰三年癸丑,二甲五名进士,散馆授编修。

咸丰八年,提督云南学政。

勤学博览,工诗文。

陈荣昌(1860-1935)字筱圃,号虚斋,又号铁人,桐村,晚年更名困叟,昆明人,著名书法家,宗颜鲁公、钱南园,并宗法魏碑,晚年变而学米芾,草书兼取法二王。

澄江(2)

澄江(2)

•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至今 仍是一个国际学术界的科 学难题。可贵的是,“澄 江动物群”化石,为探索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 奥秘开启了一扇宝贵的科 学之窗。
帽天山—申遗之路
申请概况 1987年4月17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古生 物研究所发布了一则震惊中外的消息: 1984年7月1日,在中国云南抚仙湖畔帽 天山发现的澄江动物化石群,距今5.3亿 年,其化石之精美、门类之众多,为世 界古生物之最,因此,澄江化石群被誉 为“20世纪最惊人的古生物发现之一”。 2004年 针对帽天山矿企密布的现实,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及时作出重要指示: “要保护澄江化石群,保护世界化石宝 库,保护这个极具科学价值的自然遗 产”。也就在这一年,玉溪启动了澄江 化石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工作。




帽天山—申遗之路
•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被称为古生物 学和地质学上的一大悬案,自达尔 文以来就一直困扰着进化论等学术 界,至今仍被国际学术界列为“十 大科学难题”之一。 大约6亿年前,在地质学上称 做寒武纪的开始,绝大多数无脊椎 动物门在几百万年的很短时间内出 现了。这种几乎是“同时”地、 “突然”地出现在寒武纪地层中门 类众多的无脊椎动物化石(节肢动 物、软体动物、腕足动物和环节动 物等),而在寒武纪之前更为古老 的地层中长期以来却找不到动物化 石的现象,被古生物学家称作“寒 武纪生命大爆发”。
帽天山—申遗之 路
2011年9月迎来国际大考,未来一切未有定数 9月24日、25日两天时间里,澄江帽天山化石地迎来了关键 的“大考”。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两位专家帕特里克〃迈 克基维尔教授和莫哈〃塞非亚〃莱马教授抵达玉溪,并对 帽天山进行考察、评估。 据介绍,此次“大考”,来自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两位专家, 主要评估的内容是提名地在全球范围内的突出的普遍价值 及其完整性,以及提名地的保护管理能力。而此次评估考 察所得出的评估报告经世界遗产工作小组审定后,将提交 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并且将成为帽天山是 否能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 而对于此次专家考核的结果,澄江县委宣传部的相关人员 表示,目前还没有人知道。帽天山申遗之路还需要走最后 的两步。“预计在今年年内可以形成对于帽天山的考察报 告。”而最后一步则是2012年6月,在俄罗斯的圣彼得堡, 考察报告将提交至世界遗产大会,最终的审议结果也就是 申遗是否成功将最终定论。

云南立夏节的风俗 云南立夏的风俗有哪些

云南立夏节的风俗 云南立夏的风俗有哪些

云南立夏节的风俗云南立夏的风俗有哪些云南立夏节的风俗1、特色文娱演出:除唱滇戏、花灯外,还有耍龙、舞狮、跑驴、民族歌舞等各种文艺节目的表演。

2、热闹的集会:届时,澄江以及呈贡、晋宁、昆明等地的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群众数万人相邀前来聚会,西龙潭近旁的山脚、路边还搭起临时彩棚、摊点,买卖土产百货、食品茶水,十分热闹。

3、送铜牌:旧时澄江坝子内具有威望的老者,会挑选一名精悍的年轻小伙子,抱着刻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铜牌,泅水送入潭内的洞中立好,然后开始演戏活动,会戏连续唱三天三夜。

云南澄江立夏节是什么时候虽然我们的印象中,立夏只有一天,例如在今年的5月5日,但澄江的该节日就不一样了,这个地点位于云南省澄江县,是属于汉族的民间传统节日,每年立夏日开始举行,为期三天,在距县城4公里的西龙潭。

因西龙潭又名“西浦龙泉”,故又称“西浦节”。

云南立夏美食立夏天气比较炎热,人的肝火容易旺盛,因此要注意身体机制的平衡,此时需吃些营养丰富、气味清淡的东西,忌食油腻、煎炸及热性的食物。

不过不能光吃素菜,即使在炎炎夏日也不要拒绝荤菜,可适当摄入一些瘦肉、蛋、奶、鱼以及豆制品,关键是在烹调时多用清蒸、凉拌等方法即可。

如可取鲜嫩碧绿的荷叶,用开水略烫后,用来包鸡、包肉,蒸后食用,风味别致、清香可口、有增进食欲之效。

也可以用粗粮熬成粥,有清热去火功效。

各地过立夏的风俗立夏吃蛋虽然全国各地立夏这天的传统食俗各有特色,但说起立夏那天最经典的食物就是“立夏蛋”了。

立夏前一天,很多人家里就开始煮“立夏蛋”了,一般用茶叶末或胡桃壳煮,看着蛋壳慢慢变红,满屋香喷喷。

茶叶蛋应该趁热吃,吃时倒上好的酒,内洒些许细盐,酒香茶香,又香又入味。

“立夏吃蛋”的习俗由来已久。

俗话说:“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

”相传从立夏这一天起,天气晴暖并渐渐炎热起来,许多人特别是小孩子会有身体疲劳四肢无力的感觉,食欲减退逐渐消瘦,称之为“疰夏”。

女娲娘娘告诉百姓,每年立夏之日,小孩子的胸前挂上煮熟的鸡鸭鹅蛋,可避免疰夏。

书库子部类书类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卷一四八八

书库子部类书类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卷一四八八

书库子部类书类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卷一四八八澄江府部汇考四澄江府风俗考澄江府祠庙考〈寺观附〉澄江府驿递考澄江府兵制考澄江府物产考澄江府古迹考〈陵墓附〉澄江府土司考职方典第一千四百八十八卷澄江府部汇考四澄江府风俗考府总《旧志》:士知尚学科目不乏,民务耕织勤生力。

本《滇志》:士以劲持相慕效耻,为委蛇庶几铁中之铮铮者。

《郡志》:男安耕读,女习织纺,不事逐末远商。

《河阳县志》:民安于业,其性质,实有病明者,延医愚者,信巫子弟,不论贵贱,自幼俱送学,读书及长分途。

而业成化年间,有布政司周正按澄,有联云文风不让中原盛士,习还如太古淳。

元旦祀天地祖先,后子孙拜尊长,家众次第拜贺新门,丞桃符地铺松毛亲友往来贺岁。

会客先茶而即继,以槟榔否,则即为轻慢。

元宵宜张灯火,河阳仅如晨星待二月迎神,谚有赛元宵之语。

十六日游华藏夕,则老幼携游插香,道左相传可以祛疾。

二月八日为迎神社,会先是正月内城外,各村设会轮流迎请诸神。

首先东门迎诸神,于会所设醮三日,后四门轮递迎请之。

期用锦綵妆演马匹名曰:神马。

并台阁故事,备极美丽夕则比户,张灯笙歌綵舞以供游人玩乐,相沿已久,俗传祈年丰稔历有明验云。

清明插柳拜扫,作盘馔仿寒食意。

四月八日为浴佛会立夏日,灰围墙脚以避蛇虫。

是日,邑之人士携酒挈盒往游西浦,四方杂遝而至者,甚众争赴碧潭沭浴。

俗谓可以祛灾并效祓禊。

故事又剪綵为桃样或葫芦样,缝于小儿衣后,俗谓可以祛泻痢。

端阳悬艾虎系续,命缕饮菖蒲酒,解角黍佐以时果或相馈请。

六月廿五日夜为星回节,束薪为燎閤邑皆然,并照田禾以火色占农。

合时蔬腥肉,为牲互相馈请。

又为火把节,一传汉时,有彝妇阿南夫,为人所杀,誓不从贼,以是日赴火死,国人哀之。

故为此会一云南诏皮罗阁,欲并五诏,建松明楼诱五诏同至祭祖。

皮罗阁佯为下楼举火焚之,人无测其谋。

惟邓赕诏妻慈善逆知不祥,劝夫勿往。

夫不从,以铁钏约夫,臂既而果,被焚死。

各诏尸莫能辨,独慈善以铁钏故得夫,尸归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澂江县志---旅游明末,杰出的旅行家徐霞客在他的《徐霞客游记》一书中写道:“滇山惟多土,故多壅流成海,而流多浑浊,惟抚仙湖最清。

”徐霞客是第一位较详细介绍高原明珠抚仙湖的外地游人。

从现有书面资料证明,澂江的旅游在明、清时就很兴盛了。

明正德进士、四川新都学者杨升庵在明嘉靖年间,削职充军到云南永昌(今保山)后,就专门约友人游抚仙湖,并写下了《游江川之澂江同王钝庵再柬董西泉三首》,描绘了当时两湖的迷人风光。

清朝年间,澂江境内的旅游,不仅局限于抚仙湖,西浦公园、东浦公园、阳宗海、梁王山也成了旅游景点,清道光《澂江府志》、《河阳县志》中,就收了不少当时文人墨客游这些景点的诗文词赋,《泛舟歌》、《河阳曲》、《游华藏寺》(东龙潭)、《立夏日同王别驾过西龙潭》等等。

在游这些景点中,对去西龙潭旅游写的更加具体:“邑之人士,携酒挈盒,往游西浦,四方杂沓而至者甚众,争赴碧潭沐浴。

”民国时期,旅游内容出现了多样性,不仅有游名山大川、风光名胜的,还兼地质考察、民俗采风等。

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山大学临时迁来澂江办学,引来名人、学者到澂江旅游。

他们深入松园彝族、苗寨采风,跋涉梁王山观“四海”,到澂江旧府城去寻古,探访李恢故里,陈纳德飞行队还到抚仙湖畔度假旅游,并撰文向外介绍了抚仙湖、阳宗海风光名胜,松园彝族、苗族风情习俗,梁王山风物,李恢故里遗迹等,为后人留下了研究旅游的很多宝贵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旅游进入了大发展时期,特别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改革、开放方针的指引下,旅游已成为第三产业经济支柱。

1984年,县人民政府专门设置旅游局,从事旅游行业管理、宣传促销、规划开发、旅游资源保护工作。

同时大力提倡集体、私人办旅游。

旅游也不仅局限观赏湖光山色,美景名胜。

为把云南建设为旅游强省,澂江变为旅游大县,旅游业正向纵深发展,出现了民族民俗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科考旅游、探险旅游、假日旅游等等。

因此,旅游业已成为“朝阳”产业,从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后期,澂江县每年接待海内外旅游人数都在100万人次左右。

第一章景区第一节抚仙湖抚仙湖为云南省第三大湖泊,面积212平方公里,仅次于滇池和洱海。

水深平均87米,最大水深达157米,是云南第一深水湖泊,又是国内已知的第二深水湖泊。

抚仙湖蓄水量达189亿立方米,占云南省湖泊总蓄水量的64%以上。

如果同全国五大淡水湖泊相比较,抚仙湖的蓄水量比国内著名的洞庭湖(蓄水量为178亿立方米)、太湖(蓄水量为51亿立方米)、洪泽湖(蓄水量为26亿立方米)还大,仅次于江西鄱阳湖(蓄水量248亿立方米),西藏的玛旁雍错湖(蓄水量202亿立方米),居国内淡水湖泊蓄水量的第三位。

因此,毛泽东之女李纳于1995年春到澂江考察抚仙湖时,见到云贵高原有那么一颗镶于丛山中的明珠,欣然提笔写下了“南国明珠抚仙湖”。

抚仙湖现为云南省级旅游度假区。

由于抚仙湖山光水色秀美,湖周围名胜较多,又可分为三个景区(点),即:以禄充为中心的西部景区(点);以新河口为中心的北部金沙滩景区(点);以热水塘温泉为中心的东部温泉、海湾景区(点)。

一抚仙湖西部景区(点)抚仙湖西部景区(点)主要有立昌万松寺、禄充风景区。

立昌万松寺,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坐落于抚仙湖万松山的古木绿丛中,为滇中的名刹。

万松寺始建于明朝年间,寺观水环山抱,异境天开,其名胜为丛林之冠。

寺宇规模巍峨,高大宏伟,全寺分前、中、后三层,共39间,过去寺内共有佛像170多尊,其中铜像一百尊,为寺里的珍品,寺内古柏、桂花干粗枝繁。

镶于墙内的历代碑刻,记载着名寺的历史。

在寺门前有一副悬挂的对联,可称绝笔。

据传:寺建成后,羽客段泰利在此见到万松寺风光太美,便请来众多文人墨客作联赞美,但无一人写好美景,突有一放牛娃,人称学仙童子,用放牛棍狂草的一副联,博得段泰利与众文人叫绝,其联是:放眼处,遍惹渔樵耕读来,不能分他们一毫快乐。

低头时,便过春夏秋冬去,何曾识自己半点寒温。

这副联从传说的清康熙年间,一直保留下来。

寺中还有历代文人游抚仙湖和万松寺留下来的笔迹。

因此,万松寺不仅是抚仙湖边,而且也是滇中的名刹。

禄充是抚仙湖西岸著名的风景区。

又是??鱼的主产区,故又称渔村,经常引来游客观光。

禄充村南头,有一个大洞,有泉水从岩间涌出,在洞前汇成一个大塘,当地人称真水洞塘。

塘水比抚仙湖水稍温。

渔民在塘边开挖三四十道水沟与抚仙湖相通,并在塘水入湖处支一架水车,在沟内支一两米长的大须笼,借助车水时鱼爱向上水游动的特性来捕捉??鱼。

每年立夏至立秋节令的鱼汛季节,禄充的渔民便忙起来,凡挖有鱼沟的人家,几乎是全家出动,轮流在湖边车水。

当沿湖的三四十张手摇水车一齐动时,车水人的两臂跟着水车摇柄的一伸一缩,一上一下,形成全身自然摆动,远远望去,就像优美的民间集体舞蹈,非常和谐、壮观。

在鱼汛的日子里,只要鱼群不断游向湖岸,不论白天黑夜,这种具有渔村风情的舞蹈场面也不会停止,这种场面也最吸引游人。

禄充渔村北面的笔架山,是一座临水的独山,该山除表皮有一层土长着灌木外,全由巨岩组成,裸露的岩峰奇形怪状,峥嵘挺拔。

山顶有一座观音寺,也建在岩层上。

每年阴历二月十九日,当地群众、渔民在这里举行庙会,虔诚的渔民祈祷观音保佑船顺鱼丰,热闹非常。

寺中有块清宣统二年遗留的石碑,描绘了此地的景观:“山光缥缈,树影徘徊,峰高而仙鹤堪骑,庙雅而醍醐欢饮,层峦耸翠,碧波荡漾触目焉。

”紧靠笔架山的波息湾,自然形成一个湖湾,因湾内大风刮不进,湖水常年平静而称波息湾,波息湾天然造就了最理想的度假、海浴、游乐之地。

一湾湖水连着湖岸一里多长的海滩,而且湾内平波如镜,湖水清澈,在这里海浴平隐、舒心。

波息湾开发时间虽不长,但波息湾独有的湖湾景观,犹如一个世外桃园,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海内外度假观光者,被游人称之为高原上的“夏威夷”。

抚仙湖西岸,在波息湾北侧,还有如拔地而起的玉笋山,现称尖山。

此山屹立抚仙湖岸边,山脚直插入水,高峻嶙峋插入云表。

奇特的是,在南面的禄充看玉笋,犹似挂在海边的金钟;在北面广龙小村看玉笋,因与玉笋山背后的麒麟山峰并排,又变成双峰叠影;驾舟抚仙湖看玉笋山,又像醉于美景中的神仙。

故清《皇朝方舆考证》卷九十一中还称“玉笋山抚其上,宛如仙人故名”。

“玉笋擎天”为澂江十景之一,因峰顶有石盘,阔五尺多,四时注水不竭,又景谓“玉笋晴岚”。

抚仙湖西岸的立昌万松寺、禄充渔村、波息湾、玉笋山现已联成一线,已为西岸有名的旅游、度假、观山玩水的景区。

二抚仙湖北部景区(点)抚仙湖是个封闭性的高原湖泊,三面被山环绕,但抚仙湖北部的地形为一个盆地式的有40余平方公里的坝子。

坝子中,河流纵横交错汇入抚仙湖,并将周围山体淌下来的细沙带入抚仙湖,年复一年,沙子堆集于湖岸,成了抚仙湖北岸的20里金沙滩。

湖水的涨落,海浪的冲刷,20里沙滩的沙粒变得圆滑亮晶,色泽金黄,洁净细软,加之岸边坡度平缓,滩域开阔,并从海岸线一直沿伸至浅湖区百多米,而且这一带的湖水,除了暴雨时使湖水边沿混浊一时外,日日洁净,透明透亮。

湖水年平均温度在19℃,最高水温为25℃,故最适于常年游泳、海浴和日光浴。

为使这得天独厚的20里金沙滩为度假旅游者和海浴者享受,澂江县的旅游事业开始从北部金沙滩启动,现已建成以海水海浴为主体的从东部矣旧马桑箐到西边大河口近20里,风格各异,提供海水浴、日光浴等10多座度假村、游乐中心,供游客游乐度假,还可乘游艇饱览湖光山色及抚仙湖迷人的风采。

三抚仙湖东部景区(点)抚仙湖东部景点、景区,主要有海口河三角洲,热水塘温泉和老鹰地等。

由于湖水的作用,抚仙湖出水口的海口河源头,形成一块土地肥沃,良田纵横、垂柳依依,渔舟穿梭的海口河三角洲。

海口河三角洲,风光优美。

三角洲西北面的山脚有牛鼻洞,洞虽不深,但考古发现,原始社会时有人类居住过,洞内曾发掘过古人类用过的石打制品。

三角洲东北面,南头的高山伸出一小山,直向湖边,山岩下有洞穴,如张开的大嘴,黑咕隆咚。

以此小山为界,北面为澂江县地界,南边为华宁县地界。

交界处的两县人民,世世代代就在清康熙年间建的海口古桥上交易,熙来攘往,古桥变为集市,实为一大奇观,是展现民俗的集中地。

如果站在三角洲沿湖一线,抚仙湖广阔浩瀚的气势一揽无余。

抚仙湖海阔天空,茫茫一片,湖西的群山,只能隐约可见;而湖水翻起的巨浪,从海底翻滚起来,又翻回海底,见不到头,看不到边,给人以深奥莫测的感觉。

海口河三角洲既是鱼米之乡,也是抚仙湖东部引人入胜的旅游景区。

热水塘温泉是抚仙湖沿岸水量最丰的温泉,位于抚仙湖东岸的热水塘村。

此处温泉,泉眼颇多,从山脚一直延伸到抚仙湖底。

从村子到村西头两三百米临海处,约有10多个泉眼。

村中有泉,农田里有泉,湖底也涌出温泉水。

热水塘温泉的水温,根据涌水处的地形和分布的不同有所差异,村中的一股,温度最高达58℃,其余都在40~50℃之间。

热水塘温泉面临抚仙湖,视野开阔,碧水青山,风光秀美。

更有趣的是,在抚仙湖沿岸的湖水中也冒出团团热气,温泉水从湖底涌出,把湖水变成了热水。

难能可贵的是,冒热水处的湖岸,全铺洁净的沙石,沙石也变成热的。

无论春夏秋冬,水温都在30℃。

人在湖水中,舒适轻松,身心爽快,真是得天独厚,人间难逢。

由于热水塘温泉为热水浴的理想之地,国内外投资商家前来考察,并计划开发利用。

抚仙湖东岸还有抚仙湖上最大的半岛老鹰地,其半岛伸入湖水约两公里,半岛沿岸有洞、有沙滩,也有绝岩,其东部还有一个港湾,港湾以外就是大湾,湖水清澈、深奥,为著名的青鱼窝,常出现青鱼阵,成千上百的青鱼浮出水面,戏水追逐,非常壮观。

外商以看好老鹰地的山水,计划建亚洲最吸引人的高尔夫球场。

现在抚仙湖省级旅游度假区又将申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因此,抚仙湖正以他迷人的魅力、神奇而奥妙无穷的自然景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人,科技工作者和度假旅游者。

第二节阳宗海阳宗海,位于阳宗镇北部,汉时称大泽,元初称为大池,继后又称彝休湖、明湖。

阳宗海,湖面海拔 1 770米,形如一只草鞋,两头宽中部略窄,南北长约12公里,东西平均宽3公里左右,湖周长32公里,湖面积31平方公里,湖岸线平直,水色碧绿澄清,透明度3~4米,为淡水湖泊,又是高原断陷湖泊,蓄水量达69亿立方米,平均水深22米,最深30米。

阳宗海现为省级旅游度假区。

阳宗海,碧波粼粼,沿湖风光绮丽,特别在风和日丽之时,阳宗海似一面明镜,加之岸柳碧绿,沿山青翠,一切都变得湛蓝,犹如一幅图画。

诗人曾用“明湖湛碧日月流”来赞美阳宗海的景色。

《澂江府志》对阳宗海曾有这样描述:“每遇晴空云敛,静影澄碧,渔歌互答,帆墙往来,宛若图画。

”景谓“明湖澄碧”,为清朝后期阳宗县四景之一。

阳宗海,可分为北部汤池景区和南部龙泉寺——明珠湾景区。

北部汤池景区在宜良县境内。

南部龙泉寺——明珠湾景区为澂江北部阳宗海畔著名的景点景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