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琨:再生砖计划
安仁古镇新肌理——专访著名建筑师 刘家琨

作者: 阿达
作者机构: NULL
出版物刊名: 西部广播电视
页码: 88-89页
主题词: 著名建筑师 安仁 建筑设计 四川美院 鹿野苑 法时 建筑理念 总体规划 艺术家工作室 著名建筑大师
摘要:从最初樊建川有建博物馆想法时就介入的刘家琨,全程见证了如今安仁这一庞然大物的从无到有,包括今天在着手做的未来几个展馆的建筑设计。
采访中,听得出刘家琨谈及建川博物馆的语气,那是一种仿佛熟得不能再熟的朋友,熟得甚至不记得什么时候开始,历时了多久,因为一直在接触,一直在从事。
对过于熟识的事物,审视时表现出的反而是淡定,是客观。
OCT52-深港城市建筑双年展2011

2011 Shenzhen & Hong Kong Bi-City BiennaleOf Urbanism\Architecture本届双年展的展品主要分为几大类:特别广场项目—万花阵:主展场在深圳市民广场,设计者用人们特别常见的安全锥(俗称雪糕筒)在深圳市民中心广场创作了一个暂时性的当代装置作品,以表达对中国近年来在全国各地兴建的各种大型广场的思考。
超轻村项目:该项目要求五位由著名的国际批评家、策展人及建筑领域的写作者提名的建筑师或小组,在深圳市民中心的上层广场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建筑,因为广场是在一座多层建筑的最顶层,不能挖掘地基,建造物也不能直接接地。
所以,对设计师的挑战是他们要构想出建造物需使用最轻材质,并要发挥出后者的最大效用。
使用轻型材也引出了其他关于建筑本质的问题,尤其是关于永久性与暂时性建造的理念,以及这些概念怎样影响了我们思考城市的方式。
而在超轻型村庄这一实例中,每一组建造物都将在这座城市的各个部分重新安置,由此,它将在中途不断游牧,并贯穿整个双年展。
振—由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都市。
多个国际机构应邀出席,包括奥地利、智利、埃及、芬兰与荷兰。
催生改变也是本届展览其中两个项目的主题。
“加纳智库”是致力于为“第一世界”的问题研发解决方案的“第三世界”智库网络。
他们收集、分析和研究并提供各种解决方案,并将它们实施回馈给这些问题所发源的社群中。
相似地,荷兰艺术家Dre Urhahn和Jeroen Koolhaas开创的“彩绘都市”项目,把贫困地区的城市公共空间变成一件巨幅且鼓舞人心的艺术作品。
项目为当地的年轻人提供教育及工作机会,把社区建设成为一个更适合居住的地方。
本届双年展展期将持续至2012年2月18日,主要展览场地是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北区B10空间、OCAT当代艺术中心主、副馆及深圳市民中心。
展览时间是10:00—17:30(逢周一闭馆)。
与以往不同的是,本届双年展共展现十大亮点:深港联动、大师云集、绿色节能、气候变化、居住保障、建筑新锐、城市比较、全民互动、国家展馆、城市中国。
2011深港双城双年展-展览及开幕简介

中心书城U站改造位置
中心书城U站改造效果图
(六)其他项目介绍 赞助商公益文化展
中心书城U站改造效果图
(六)其他项目介绍 外围展 (15个, 排名不分先后)
1、 来自风车王国 -荷兰的绿色飞毯 地点:深圳市南山区益田假日广场西下沉广场 时间:2012年1月7日 – 2012年2月10日 2、 回望与前瞻—深圳市公共艺术中心(深圳雕塑院)二十年 地点:深圳市福田区上梅林中康路8号雕塑院A座一层深圳市公共艺术中心当代艺术馆 时间:2011年12月15日 – 2012年1月16日 3、 前海工作坊 地点:深圳华侨城北区B10展厅 时间:2011年12月8日 – 2012年2月18日 4、 客厅文化 地点:深圳蛇口自在空间画廊 时间:2011年12月10日 – 2011年12月30日 5、 “寻找深圳”成果展:深圳不是番茄田 地点:市民中心多功能厅东侧展厅 时间:2012年1月8日 – 2012年2月18日 6、 聆听恩宁 7、 “时间的意义”主题图片展 展览场地:中心书城二楼中庭 展出时间:2011年12月11日 – 25日 8、 展览名称:幸福·造物 幸福·十年 展览场地:深圳市市民中心 展出时间:2011年12月8日 – 2012年2月18日
《特别广场项目》,设计师为John Bennett 与Gustavo Bonevardi,他们是纽约911纪 念光碑的设计师。他们将在深圳市民中心 对安全锥(雪糕筒)这些普通的物件及其 他一些元素按照特别的模式进行组装,届 时将约有四千个雪糕筒布满市民广场,从 而创造一个大型的装置。这将是开幕式的 重头戏,还将邀请轮滑队在其中进行“探 险”、表演。 “尽管成千上万的橙色安全锥被临时用来 组成了这个巨大的装置,但是被拆解后都 完好无损,可以重新用来发挥其应有的功 能:用于警示潜在的危险以及预示世界上 即将发生的改变。” ”
生存主义 编辑手记

而接待 中心则成 为未来 体 的 生 存 。 们 被 称 为 生 存 主 义 者 。 这 群 城 市的互动关 系, 他
人 所 奉 行 的 这 种 生 存 哲 学 曾被 认 为 是 杞 ^ 城 市 生 活 的一 个 缩 影 忧 天或偏执狂 , 是“ 1 事件以来 , 可 9・ ” 越 哲 学 。 生 存 , 直 是人 类 最 基 本 的需 求 。 一 我 们 杂 志 在 5 前 曾 刊 登 过 台湾 建筑 年 建筑 师 以一 场 质 变后 的 建筑 再 生 运 动作 为 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信奉并实践这种生存 师邱文杰设计 的“2 9 1地 震 教 育 园 ” 目 , 项 将 建 筑 是 为 了解 决 与 人 有 关 的 问题 而 设 方 案 的 主 题 , 撕 裂 的 大 地 所 造 成 的 失 望 以 将 计 建 造 的 物 理 空 间 , 最 基 本 的 功 能 就 是 与哀 伤 , 建 筑 的 针 及 隐 藏 于 大 地 的 线 , 它 人 类 的庇 护 所 , 既 是 在 恶 劣 的 天 气 和 危 此 裂 缝 缝 合 , 未 来 以 希 望 和 承 远 的 记 它 给 险 的 情 况 下 保 护 人 的场 所 , 时 又 以 和 自 同 忆 。台湾处于地质 结构活跃区 , 自古 以来 然共 生的形式 存在 , 就 是建筑 的本质 。 地质 灾害时有发 生, 加 上每年照例到访 这 再 汶 Jl 震后 , 后 重 建 所 引起 对 环 境 和 可 的 台 风 , 得 台 湾 人 的 生 存 环 境 带 有 一 种 I 地 灾 使 持 续 发 展 问 题 的 思 考 成 为 当下 建 筑 师 不 可 残 酷 的 美 感 。 而 正 是 因 为 如 此 , 多 台湾 很 回 避 的 课 题 。 建 筑 师 需 要 暂 时 抛 开 那 些 理 建 筑 与 空 间 项 目 常常 呈 现 出 一种 浓 浓 的人 想 中 的 完 美 设 计 , 新 思 考 自 己 所 承 担 的 重 文情 怀 。 正 如 设 计 师谭 精 忠 在 接 受 电话 采 作 我 社 会 职 能 。 建 筑 师 刘 家 琨 以独 特 的 思 考 方 访 时 说 道 “ 为 一 个 设 计 工 作 者 , 常 常 式 从 一 个 侧 面 回 答 了对 这 一 问 题 的 思 考 , 会 有 一 种 环 境 破 坏 者 的原 罪 感 。 设计 师在 他 构 思 并 发 起 了 “ 生 砖 计 划 ” 其 设 想 是 创造 的同时也在破 坏, 位一体。都市 的 再 , 二 然 可 用地震后破 碎的废墟材 料作为骨料 , 掺和 发 展 是 必然 趋 势 , 而 我 希 望 通 过 设 计 ,
关于刘家琨的再生砖:蔡克非、篠原

关于刘家琨的再生砖:蔡克非、篠原寬之、冯仕达对谈1.刘家琨对材料兴趣的连续性和开放度筱原宽之(冯仕达_英译中):第一个议题:是不是刘家琨先生对建材的认识在宏观来说是比较开放的,他的项目使用的材料不仅仅有砖材、混凝土和钢。
这种多元性,对于我们讨论再生砖而言,是不是有一种意味——是不是(刘家琨)不是那种专门用砖材作为语言的建筑师?他一直都在用砖材,而且好像有特别注意这种材料,但同时刘先生好像对于材料也是比较开放的。
蔡克非:我觉得刘老师对材料是有自己的偏好的,砖是他的爱好之一,但是并不是唯一的,这从他之前的作品也能够看得出来。
刘老师会有一些不太喜欢的材料,比如说铝单板之类的,但是对砖、混凝土砌块或抹灰这一类的水泥制品,他一直很有兴趣。
冯仕达:除了铝板以外,刘先生还有什么特别不太喜欢使用的材料?蔡:相对来说,太工业化的材料1)他都不太喜欢。
筱原(冯_译):那么几位建筑师对材料的认识有什么基本的不一样?我觉得王澍老师用的瓦片有点装饰性的意味,刘先生感觉上好像(是跟王澍)是不一样的。
蔡:据我所了解,刘老师至少从2003年就开始关注水泥制品了。
当时我跟刘老师参加南京建筑实践展的项目,注意到在南京近郊有很多用水泥制品修的乡村住宅。
在设计说明里面专门提过这件事情,我不知道冯先生看到过没有。
刘老师的意思大约是说,既然中国乡村水泥制品的使用如此广泛,那么我们就应该把水泥制品用得更好,这才是利用了中国最根本的现实。
当时南京建筑实践展的接待中心外墙,就采用了一种仿照汉砖形式的混凝土砌块,同时也借鉴汉砖的排水原理,这是最开始(的实践)。
这种砖在南京实践展接待中心施工之前,用在了鹿野苑的二期、三期展馆,也算是做了一个mockup(实物模型)的实验(图B-1)。
2008年地震,开始做再生砖*,其实质就是把地震灾区的碎砖打成骨料,然后压制成的砖(图B-2~图B-4)。
说简单点,它就是一种混凝土砌块,但是因为用了废墟的材料做骨料后,就被砖赋予了一层新的意义,道理有点类似于分子料理。
我在西部做建筑

我在西部做建筑
刘家琨
【期刊名称】《时代建筑》
【年(卷),期】2006(000)004
【摘要】文章通过描述作者西部建筑设计实践的经历,讨论了其设计生涯中的感悟,展现了西部尤其是川西平原的建筑设计市场不同于中国东部地区的特征以及建筑师的执业状态.
【总页数】3页(P45-47)
【作者】刘家琨
【作者单位】家琨建筑师事务所,四川,成都,610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8
【相关文献】
1.创新建筑陶瓷产品营销模式做强“中国西部瓷都”品牌效应 [J], 张建红
2.我思故我在我在深圳做建筑 [J], 刘珩
3.wenwen 我在韩国做综艺 [J], 卢娜;周一泽
4.我在天目新闻做科技报道 [J], 曾杨希
5.我在西部做公益 [J], 杨旭民;呼东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此时此地”——刘家琨

“此时此地”——刘家琨摘要:中国处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地域创作受到全球化冲击。
因此,如何直面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做到既回应全球化的现实,又传承地域性的文脉,是当下建筑师需要深思的问题。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着重对“此时此地“双重概念的阐述,由此引入写作背景和思路;第二部分紧系“此时”这条时间主线,论述刘家琨在启蒙、实践、上升、成熟四个不同时期的创作;第三部分紧贴“此地”这条地域主线,论述刘家琨在四川、上海、南京等地的地域实践。
由此构成本文写作的双重概念和两条主线。
关键词:时此地;刘家琨;全球化;地域性第一章“此时此地”1.1 “此时此地”“全球化”背景下,大批境外建筑师的参与使建筑“地域性”的淡化,这一现象促使许多本土建筑师重新审视和思考中国建筑,刘家坤的创作思想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刘家琨强调“此时此地”,“此时”指建筑创作“时代性”;“此地”针对建筑创作的“在地性”。
“此时”是一种时间观念,对应“全球化”;而“此地”是一种区域概念,对应“地域化”。
因此,以刘家琨建筑创作的时间轴线为“此时”的第一主线,以不同地区的地域建筑实践为“此地”的第二主线,且两条主线贯穿全文。
1.2 《此时此地》《此时此地》为刘家琨于2002年发表的一本书名,“此时此地”是书中提出的创作理念。
书中,刘家琨以质朴的语言叙述了他的主要的作品及核心的创作思想。
它包含基地、结构、细部、材料,同时又整合了空间、光线、视野、路径。
第二章“此时”“此时”从刘家琨建筑创作的时间角度,探讨刘家琨从业30多年的建筑实践。
总体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第一阶段:地域创作启蒙期(1982-1998);第二个阶段:地域创作实践期(1999-2002);第三阶段:地域创作上升期(2003-2009);第四个阶段地域创作成熟期(2010-至今)。
2.1地域创作启蒙期(1982-1998)①建筑与文学相结合在早期创作的时候,刘家琨试图寻找建筑和文学相结合的方式。
西村·贝森大院项目综述

西村·贝森大院项目综述一项目概述成都西村,一个“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体、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文化艺术及创意产业集中发展园区。
位于青羊区贝森北路1-5号,占地面积百余亩,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约14.5亿元人民币,先后被评为“成都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成都市中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重点扶持项目”。
西村·贝森大院是成都西村体量最大、业态最丰富的部分,定位于以院落办公和特色文化商业为核心的创意生活集群。
大院由“中国当代艺术教父”栗宪庭担纲项目顾问,成都贝森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贝森集团)董事长杜坚任总策划,当代著名建筑师刘家琨任总规划师。
占地面积约4.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3.5万平方米。
大院致力于打造“成都生活方式中心”:以院落办公和特色文化商业为核心支撑,配套提供创意主题酒店、综合展演空间、楼顶跑道等个性化设施,建成后将成为国际级的创意产业生活集群。
项目依据自身强大的资源优势和前瞻性的商业运营经验,以创意企业整合平台的身份为入驻企业和个人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现代商务服务。
秉承“传统元素的当代表达”建筑理念,大院呈C型半围合布局。
通过藻井、天井和林盘景观等传统建筑元素与大院的有机融合,让传统文化、四川地域特色与未来感在这里和谐统一,使得“村民”获得极大空间自由的同时,充分享受工作、生活相融的乐趣,在繁杂的城市中探寻心灵的归属。
项目已于2012年11月开始建设,预计2014年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
目前西村·贝森大院招商工作已全面展开。
运营:贝森集团概念规划:汉意文化传播机构管理顾问:爱迪思•贝森咨询总顾问:栗宪庭建筑规划:刘家琨投资:四川迈伦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战略合作:英国创意谢菲尔德城市规划管理公司英国创意产业发展咨询公司二理念及定位1 项目理念项目理念:有所规定的不确定性具体而言,“有所规定的不确定性”指的是:从舒适工作、品质生活、激发交易及自由交流等方面给出相对既定的方向和条件,并就此展开系统性、原则性的业态规划及资源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月26日,在成都西南交大参加“灾后重建系列会议之二——建筑行动”期间, 到绵竹遵道镇考察,在棚花乡所见灾民从废墟里整理出的粉煤灰砖。
6月26日,在遵道镇沿山乡所见用旧 砖搭建的临时房屋
刘家琨向朱涛讲解。依当地条件,再生砖 可以压造成多种形状
再生砖的基本原料(骨料),震后废墟的 断砖碎瓦。
已经成批压制、干燥中的再生砖
原材料和托板的样品
对刘家琨来说,“再生砖是一种只要愿意, 人人都能动手生产的低技低价合格产品: 就地取材,手工或简易机械就能生产,免 烧,快捷,便宜,环保,因地制宜,尺寸 随机,适应性强,无名有用,不受专利掣 肘……”源自粉碎机,将大块骨料打碎
油菜杆,切碎后的纤维用于制砖。也可用麦秸或当地任何农作物节杆, 既废物利用、减少污染,也增加砖的强度,并使成砖具有独特质感
压制成砖的第一步,将水泥和碎砖骨料拌 匀
加入油菜杆纤维
杠杆式机械压砖机,原用于粉煤灰砌块压制的“现成品”。
电动机械与人力结合,操作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