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采矿工程考研真题全总结
采矿工程复习题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采矿工程复习题一 填空矿井井巷按其作用和服务范围不同 可分为三类,分别是开拓巷道,准 备巷道,回采巷道放顶煤开采中工作面内煤炭损失主 要在有初采损失,末采损失,端头 损失,采煤工艺损失盘区式准备方式的有上山盘区 下 山盘区 石门盘区 单翼盘区 跨多 石门盘区综采工作面端部斜切进刀有两种 方式分别是不留三角煤端部斜切进 刀和留三角煤端部斜切进刀柱式体系采煤法包括房式采煤法, 房柱式采煤法和巷柱式采煤我国按实际应用情况,准备方式可 归纳为采区式,盘区式及带区式三 种 井巷式煤仓分类的是垂直式,倾斜 式,混合式矿井生产的主要系统是运煤系统 通风系统 运料排矸系统 排水系统 综采工作面的主要设备有双滚筒采煤机,可弯曲刮板输送机,液压支架采区下部车场形式按装车站位置不同有大巷装车式,石门装车式,绕道装车式回采巷道的护巷方式有沿空留巷和 沿空掘巷采区上部车场的基本形式有平车 场和甩车场影响顶煤冒放性的主要因素的是 煤层赋存条件,煤层厚度,工作面长度长壁采煤工艺包括破煤, 装煤, 运 煤,支护,采空区处理工序过程 三下一上是:建筑物下 铁路下 水 体下 和承压水上工作面超前支护不小于: 20m 采煤 工作面最大风速为 4m|s井田开拓的发展方向: 开采水平内准备方式的多样化;采(盘、带) 区的大型化;开采水平内生产的高 产高效集中化;水平内开采布置的单层化和全煤巷化等。
三带:跨落带、裂隙带和缓慢下沉 带。
煤层底板的下三带为: 破坏带、 完整岩层带 (或保护带)、地下水导 升带。
煤层按厚度分为:薄厚煤层、中厚煤层、厚煤层。
按倾角分为:近水 平煤层、 缓倾斜煤层、 中倾斜煤层、 急倾斜煤层。
按稳定性分为:稳定 煤层、 中等稳定煤层、 不稳定煤层。
采区的主要参数有: 采区倾斜长度, 采区走向长度,采区生产能力,采 区采出率及采区煤柱尺寸。
二 名词解释1.2.3. 4. 5. 6. 7. 8.9. 10. 11. 阶段 在井田范围内,沿着煤层的 倾斜方向,按一定标高把煤层划分 为若干个平行于走向的具有独立生 产系统的长条,每个长条成为一个 阶段水平 通常将设有井底车场, 阶段运输大巷并且担负全阶段运输任务的 水平称为开采水平井田 划分给一个矿井或露天开采的那一部分煤在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 由含碳物质沉积形成的大面积含煤地带称为 煤田在井田范围内, 经过地质勘探, 煤层厚度和质量均合乎开采要求,地 质构造比较清楚,目前可供利用的 可列入平衡表内的储量称为矿井工业储量正规循环: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循环作业图中规定任务 的循环采煤方法:采煤工艺与回采巷道布置及其在时间上、空间上的相互配 合。
重庆大学材料考研专业课必背知识点

历年考研真题-知识点总结第一章金属的晶体结构一、名词解释金属键:贡献出价电子的原子,则变为正离子,沉浸在电子云中,他们依靠运动于其间的公有化的自由电子的静电作用而结合起来,这种结合方式叫做金属键。
空间点阵:由这些阵点有规则地周期性重复排列所形成的三维空间阵列称为空间点阵。
晶胞:晶格中选取一个能够反映晶格特征,分析晶体中原子排列规律性的最小几何单元。
晶向(面)指数:为了研究和表述不同晶面(晶向)的原子排列情况及其在空间的位向,形成的一种方法。
同素异构转变:当外部条件(如温度和压强)改变时,金属内部由一种晶体结构向另外一种晶体结构的转变。
晶体缺陷:在实际应用的金属材料中,总是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原子偏离规则排列的不完整性区域,这就是晶体缺陷。
刃型位错:简单立方晶体中,某一原子面在晶体内部中断,这个原子面中断处的边缘就是一个刃型位错。
螺型位错:由于位错线附近的原子是按螺旋形排列的,所以这种位错叫做螺型位错。
晶界:晶体结构相同但位向不同的晶粒之间的界面称为晶界。
亚晶界:实际晶体中,晶粒内的原子排列并不是十分整齐的,彼此间存在极小的位向差,这些晶块之间的内界面称为亚晶界。
共格界面:指界面上的原子同时位于两相晶格的结点上,为两种晶格所共有。
非共格界面:界面两边原子排列相差越大,则弹性畸变越大,这时相界的能量提高,当畸变能高至不能维持共格关系时,则成为非共格相界。
半共格界面:介于共格与非共格之间,界面上的两相原子部分地保持着对应关系。
晶体结构:晶体中原子在三维空间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具体排列。
二、实际金属晶体中存在哪些晶体缺陷?他们对性能有什么影响?答:⑴ 根据晶体缺陷的几何形态特征,可将它们分为以下三类:∙点缺陷:其特征是三个方向上的尺寸都很小,相当于原子的尺寸,例如空位、间隙原子等。
∙线缺陷:其特征是在两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小,另一个方向上的尺寸相对很大。
属一类的主要是位错。
∙面缺陷:其特征是在一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小,另外来那个方向上的尺寸相对很大,例如晶界、亚晶界等。
采矿工程A卷(答案)

计算步骤:(1)根据输入的网络结构,选出一棵树用风阻赋权的最小生成树,再圈划出各独
立回路,确定出相应的独立回路矩阵。
(2)赋初始风量(风量初值)
应尽量接近真值,以加快计算速度。为此,首先给余树边赋一初值 Qy(0) ,再按风量平衡定
律计算树枝边的初始风量值
Qs(0) = C12T
Q (0) y
《矿井通风网络解算》试卷 第 1页(共 2 页)
3、初始值选取 当选取的处置接近真值时,收敛熟读加快、迭代次数减少。因次,在手算时,研究算法的重 要内容之一就是设法使初始值接近真值。电算速度快,初始值选的质量的重要性相对减弱。 但不同算法本身对初始值选定的要求是不同的,受初始值影响较小的算法,适应性强。牛顿 -拉夫森法对初始值的要求较高,需采取步骤保证其初始值的质量。
采矿工程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矿井通风网络:用图论的方法对通风系统进行描述,把通风系统变成一个曲线、点及其 属性的系统,称为通风网络。 2、矿井通风系统:向矿井个作业地点供给新鲜空气、排出污浊空气的进、回风井的布置方 式,主要通风机的工作方法,通风网络和风流控制设施的总称。 3、分支:表示一段井巷的有向线段,线段的方向代表井巷中的风流方向。 4、回路:由两条或两条以上分支首尾相连形成的闭合线路。若回路中除始、末节点重合外, 无其他重复节点,则称为基本回路,简称回路。 5、矿井通风网络图的简化:在矿井通风网络图 G 中,将某一子图变换成与该子图的权相等 的一条等效弧的变化。 二、简答题 1、简述通风网络解算的目的。 答:在网络结构和分支某些参数已知的条件下,通过计算,求解空气在风网内自然分配的状 况。即在给定风网结构、分支风阻、风机特性等条件下,求解空气在风网内自然分配时各分 支的风量和风压。 2、简要介绍牛顿-拉夫森算法的优缺点。 答:牛顿-拉夫森算法与斯考特-恒斯雷法思路相同。但由于没有忽略同阶无穷小量,故此法 在理论上是严格的,所以按此法进行解算时基本上不受回路选择的影响。使用此法 计算机 对有复杂网络建立的方程组进行解算时,虽然迭代次数少,但每迭代一次所需时间却较多。 对于一个小型通风网络来说,利用牛顿-拉夫森算法进行计算,所需时间较少,但当解算大 型通风网络系统,则计算时间大大增加,这也就失去了其优越性。 3、简述对调节方案进行比较和选择时,主要考虑哪些方面。 答:1、调节方案应尽量使福安里防爆,实施简单。 2、辅助通风机调节不仅能达到风量调节的目的,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起到降低通风宗
采矿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1、1—()A、岩石运输大巷;B、m1回风平巷;C、盘区石门;D、盘区石门尽头回风斜巷。
2、2—()A、进风行人斜巷;B、m2上分层运输平巷;C、盘区回风大巷;D、m2上分层采煤工作面。
3、3—()A、盘区石门;B、进风斜巷;C、区段岩石轨道集中平巷;D、区段煤仓。
4、4—()A、采煤工作面;B、回风运料斜巷;C、区段溜煤眼;D、盘区轨道上山。
5、5—()A、m1煤层采煤工作面;B、m2上分层回风平巷;C、无极绳绞车房;D、区段岩石轨道集中平巷。
6、6—()A、回风运料斜巷;B、区段岩石运输集中平巷;C、车场绕道;D、m1煤层回风平巷。
7、7—()A、m2上分层回风平巷;B、m1煤层回风平巷;C、区段岩石轨道集中平巷;D、区段煤仓。
8、8—()A、区段煤仓;B、车场绕道;C、m2煤层上分层运输平巷;D、进风斜巷。
9、9—()A、回风运料斜巷;B、区段进风斜巷;C、溜煤眼;D、材料道。
10、10—()A、进风行人斜巷;B、回风运料斜巷;C、溜煤眼;D、盘区石门尽头回风斜巷。
11、11—()A、回风运料斜巷;B、区段岩石轨道集中平巷;C、m1煤层运输平巷;D、m1煤层回风平巷。
12、12—()A、回风运料斜巷;B、材料道;C、进风行人斜巷;D、溜煤眼。
13、13—()A、区段岩石轨道集中平巷;B、材料道;C、m2煤层上分层区段运输平巷;D、m1煤层区段运输平巷。
14、14—()A、m2煤层上分层区段运输平巷;B、m1煤层区段运输平巷;C、m1煤层区段回风平巷;D、进风斜巷。
15、15—()A、m2煤层上分层区段回风平巷;B、m2煤层上分层区段运输平巷;B、区段岩石轨道集中平巷;D、m1煤层区段回风平巷。
16、16—()A、进风斜巷;B、溜煤眼;C、车场绕道;D、m2煤层上分层区段回风平巷。
二、填空(每空1分,共10分)17、在T = Z k /(A×K)的关系式中,T代表矿井服务年限,Z k代表矿井可采储量,A 代表⎽⎽⎽⎽⎽⎽⎽⎽⎽⎽⎽⎽⎽⎽⎽⎽⎽⎽⎽⎽,K代表储量备用系数。
矿大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采矿).doc

仁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联系所学专业试分析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和作用。
答:自然辩证法就其学科性质而言,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带有哲学性质的学科。
自然辩证法所研究的,是自然界、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以及科学技术工程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不是自然界中某一特殊现象、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某一特殊过程或者科学技术某一特殊学科的特殊规律。
联系我所学的专业一采矿工程,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和作用也是很明显的(一)采矿工程中的联系和发展采矿工程中主体与客体的联系。
采矿工程的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资源,主体反映和改造客体也依赖客体,而改造客体的目的又是为了服务主体。
主体不是一味地征服自然,而是合理改造自然的同时保护自然。
充填采矿是这方面的典型,在工程上坚持主客体的统一。
采矿工程中整体与部分的联系。
现在已经进入大科学、大技术、大工程的时代,许多工程都是相当大的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
系统工程需要系统思维,例如在采矿活动时,开掘任何新巷道时,必须考虑它给整个矿井所带来的通风、运输、排水,供电等方面的变化。
采矿工程中内因与外因的联系。
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本事物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采矿工程学科也不例外。
一个好的工程的建设成功不光只需要工程师考虑工程的建设内因,而是要综合考虑其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
例如在进行采矿工程可行性研究时,不能只考虑矿石开采技术条件的优劣,还应考虑外部的交通运输及市场条件。
(二)采矿工程中的对立统一规律所谓统一性,即矛盾双方相互之间内在的、有机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所谓对立性,即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对立、互相否定的性质。
例如充填采矿中,充填材料的流动性与充填体的强度速度是一对矛盾,充填材料浓度低时,充填料浆流动性好,易于输送,但形成的充填体不能快速脱水,形成的充填体强度低。
反之,则充填料浆不易输送,但形成的充填体强度高。
这种对立统一的矛盾的运动,推动着整个充填采矿学科的发展运行,同时也推动着整个采矿工程界的演变和发展。
(完整版)重庆大学-博士、硕士-采矿工程岩石力学考题3

一. 试述库仑准则和莫尔假定的基本内容。
(20分)二. 论述岩石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破坏类型,并阐述其在工程岩体稳定性研究中的意义。
(20分)三. 论述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主要因素。
(20分)四. 什么是岩石的水理性?如何描述岩石的水理性?(20分)五. 什么是岩石的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研究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的意义是什么?(20分)一. 试述库仑准则和莫尔假定的基本内容该准则是1773年由库仑引入的,他认为趋于使一平面产生破坏的剪应力受到材料的内聚力和乘以常数的平面的法应力的抵抗,即|τ| = S 0 + μσ其中,σ和τ是该破坏平面的法向应力和剪应力,S 0可以看作是材料的固有剪切强度的常数,μ是材料的内摩擦系数的常数。
根据该理论可以推论出,当岩石发生破坏时所产生的破裂面将有两个可能的共轭破裂面,且均通过中间主应力的方向,并与最大主应力方向成夹角(φπ2141-),这里的内摩擦角μφ1tan-=。
莫尔假定是莫尔于1900年提出的一种剪切破坏理论,该理论认为岩石受压后产生的破坏主要是由于岩石中出现的最大有效剪应力所引起,并提出当剪切破坏在一平面上发生时,该破坏平面上的法向应力σ和剪应力τ由材料的函数特征关系式联系:|τ| = f (σ)按莫尔假定可以看出:①岩石的破坏强度是随其受力条件而变化的,周向应力越高破坏强度越大;②岩石在三向受压时的破坏强度仅与最大和最小主应力有关,而与中间主应力无关;③三向等压条件下,莫尔应力圆是法向应力σ轴上的一个点圆,不可能与莫尔包络线相切,因而岩石也不可能破坏;④岩石的破裂面并不与岩石中的最大剪应力面相重合,而是取决于其极限莫尔应力圆与莫尔包络线相切处切点的位置,这也说明岩石的破裂不仅与破裂面上的剪应力有关,也与破裂面上出现的法向正应力和表征岩性的内聚力和内摩擦角有关。
总之,莫尔假定考虑了岩石的受力状态、周向应力约束的影响和岩石的本身性能,能较全面的反映岩石的破坏强度特征,但该假定忽视了中间主应力对岩石破坏强度的影响,而事实证明中间主应力对其破坏强度是有一定程度影响的。
重庆大学采矿工程考研专业课真题岩石力学与工程参考答案样式权威机密准确

1. 岩石的容重与比重容重的定义:单位体积(包括岩石内孔隙体积)的重量。
=WVγ影响因素:组成岩石的矿物成分、孔隙发育程度及其含水量。
岩石的容重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岩石力学性质的优劣,容重大,相应力学性质就好。
反之愈差。
根据含水状况分为天然容重γ、干容重d γ和饱和容重w γ。
测量方法:量积法(直接法)、水中称重法或蜡封法。
量积法测干容重,sdg Ahγ=,s g 为被测岩样在105~110度的温度下烘干24小时的重量(kN); 遇水崩解、溶解和干缩湿胀的岩石不能用水中称重法测容重。
而蜡封法适用于不能用量积法或水中称重法测容重的岩石。
取烘干岩样系上细线,称重为s g 。
持线将岩样缓缓浸入刚过熔点的蜡液中,取出,检查岩样是否密封完好,如未密封完好,再用蜡液封好,冷却后称重记为1g ,然后浸水后称重2g ,则1212sd ng g g g g γγ=---,n γ为蜡的容重。
若已知天然含水率,则可根据干容重d γ计算天然容重γ:(10.01)d γγω=+,ω为岩石的天然含水率(%)比重:岩石固体部分的重量和4C 。
时同体积纯水重量的比值。
ss s W G V ωγ=, 影响因素:组成岩石的矿物比重及其在岩石中的相对含量,成岩矿物的比重愈大,则岩石的比重愈大。
反之愈小。
岩石的比重一般为2.5~3.3.2.试论述岩石的水理性与空隙性岩石与水相互作用时所表现的性质称为岩石的水理性。
包括岩石的吸水性、透水性、软化性和抗冻性。
A 天然含水率天然状态下岩石中水的质量m w 与岩石的烘干质量m dr 的比值,称为岩石的天然含水率,以百分率表示,即:B 吸水性定义:岩石在一定条件下吸收水份的性能。
影响因素:孔隙的数量、大小、开闭程度和分布情况等。
表征岩石吸水性指标吸水率、饱和吸水率、饱水系数。
(1)吸水率a ω是岩石在常压下吸入水的质量与其烘干质量dr m 的比值,即式中,0m 为烘干岩样浸水48小时后的总质量。
【精品】重庆大学硕士研究生考试试题(金属学与热处理((含金属材料04版

重庆大学历年专业课考试试题汇总一点建议:专业课名词解释自己总结,课本上都有,个人建议把历年出现过的名词解释汇总到一个笔记本上,时常背诵,一定要记牢,名词解释是专业课考试试卷第一大题,属于送分题。
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研究生专业课考试的课本是金属学与热处理(含金属材料)第二版,就是咱们学的那本,哈工大崔忠圻,谭耀春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考试内容不包括第五章三元合金相图和第八章扩散,今年应该不会变。
其他章节都考,其中第四章铁碳合金中利用杠杆定律计算含碳量不同的铁碳合金高温冷却后的相组成物与组织组成物含量,和第九、十章的热处理部分,第十一章中钢的分类与编号及合金元素的作用是考试重点,复习时要多看多记,第十三章易出填空题,强化金属的几种方式:形变强化(加工硬化),固溶强化,细晶强化,弥散强化,沉淀强化以及他们的强化机理易出大题,Fe—Fe3C相图中各点、线、区的意义及发生的转变易出大题。
正、淬、退、回四把火的应用易出大题。
专业课的复习可以稍微往后一点开始,也不要太晚,个人建议最晚高数与线代看完一遍要开始看专业课本,但是数学与英语的复习会占据复习的大部分时间,这两门的复习最好不要间断,否则影响复习效果。
政治复习一般放在最后,我个人是从暑期八月份开始的,因为我报了文都的数学与政治暑期强化班,至于要不要报补习班以及政治开始复习的时间,你们根据自己情况合理安排。
另外,重庆大学材料学院数学考数二(没有概率统计,高数第八章,第十一、十二章不考,第十章三重积分不考)。
政治部分考试内容为马基,毛中特,近现代史纲要,思修,形势与政策和时事政治,时事政治就考2012年1月到12月国际上的时事,每年3月两会上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是考试重点,胡和温在国际重要会议上的讲话内容是重点,比如什么峰会,APEC经济论坛以及今年的十八大是重点。
马基与毛中特所占的考试分值比例较大,大概有70分。
政治试题前面选择题占50分,其中前16道单选,后17道多选,多选题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大题5道,一道10分,每道2~3个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石力学历年考题(2013考研)一、名词解释1、矿物与岩石(2003,2009)矿物指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
岩石是自然界各种矿物的集合体,是天然地质作用的产物,是构成岩体的基本单元。
2、地质体与岩体(2003)岩石与岩体(2004)p75地质体是指地壳内占有一定的空间和有其固有成分,并可以与周围物质相区别的地质作用的产物。
岩体是指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含有诸如节理、裂隙、层理和断层等地质结构面的复杂地质体。
3、岩石的容重(2006,2010)天然容重、干容重与饱和容重(2003)p24-25岩石的容重:岩石单位体积(包含岩石内孔隙体积)的重量。
g vw ργ==,式中r 为岩石容重,w 为被测岩样的重量,v 为被测岩样的体积。
天然容重:天然状态下岩石的容重。
干容重:在105-110°烘干24小时的的岩石的容重。
饱和容重:饱水状态下岩石的容重。
4、岩石的天然含水率(2010),岩石的比重(2010)岩石的天然含水率:天然状态下岩石中的水的质量与岩石的烘干质量的比值。
岩石的比重:岩石固体部分的重量与4摄氏度时同体积纯水重量的比值。
5、岩体完整性(龟裂)系数(2003,2006,2007,2009,2010)p110岩体完整性系数又称裂隙系数,为岩体与岩石的纵波速度平方之比,用来判断岩体中裂隙的发育程度。
(附上书上的公式)6、岩石(芯)质量指标RQD (2003,2004,2005,2006,2007,2009,2010,2011)p119 岩石质量指标(RQD ):将长度在10cm (含10cm )以上的岩芯累计长度占钻孔总长的百分比。
(附上书上公式)7、岩石的流变性(2003,2006,2010,2011)与蠕变、松弛和弹性后效(2003)p198 流变性:材料应力—应变曲线关系与时间因素有关的性质,包括蠕变、松弛和弹性后效。
蠕变:应力不变时,变形随时间增加而增长的现象。
松弛:应变不变,应力随时间增加而减小的现象。
弹性后效:加载或卸载时,弹性应变滞后于应力的现象。
8、岩石的透水性与渗透系数(2003)p29岩石的透水性:岩石能被水透过的性能。
透水性的大小可用渗透系数来衡量,它主要取决于岩石中孔隙的大小,方向及相互连通情况。
渗透系数:单位水力梯度下的单位流量,它表示岩体被水透过的难易程度。
9、(岩体)结构面的裂隙度和切割度(2003)p88-89岩体裂隙度:沿取样线方向单位长度上的节理数量。
切割度:岩体被节理割裂分离的程度。
10、岩石的抗冻性(2004,2009)p30岩石的抗冻性是指岩石抵抗冻融破坏的性能,通常用抗冻系数表示。
抗冻系数指岩石试样在±250C 的温度区间内,反复降温、冻结、融解、升温,其抗压强度有所下降,岩样抗压强度的下降值与冻融前的抗压强度的百分比。
11、抗剪切强度(2004) p43岩石抗剪强度是指岩石在剪切荷载作用下,达到破坏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剪应力。
12、完全弹性岩石(2004)完全弹性岩石:岩石在受外力作用的瞬间即产生全部变形,而去除外力后又能立即恢复其原有形状和尺寸的性质。
13、泊松比(2004,2008) p60泊松比 :岩石在单轴压缩条件下横向应变与纵向应变之比。
14、构造结构面(2005,2009)p83与结构面区分p82构造结构面:岩体在受构造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各种结构面,如劈理,节理,断层,层间错动等。
结构面:指具有一定方向,延展较大而厚度较小的二维面状地质界面。
15、岩石力学(2005)岩石力学:是一门认识和控制岩石系统的力学行为和工程功能的学科。
16、岩石的比重(2005,2008,2009)p25 岩石的比重就是指岩石固体的质量与4℃时同体积水的质量之比值。
w s s s V W γ⋅=G ,Gs 为岩石比重,Ws 是体积为V 的岩石固体部分的重量,Vs 为岩石固体部分的体积,w γ为单位体积水的重量。
17、岩石的软化性(2005,2007)p29岩石的软化性:岩石浸水后强度降低的性能。
可用软化系数来衡量。
软化系数指岩样在饱水状态的抗压强度与自然风干状态抗压强度的比值。
18、地应力(2005)原岩应力(2007,2011,2012)p129地应力:存在于地层中的未受扰动的天然应力,也称岩体初始应力,绝对应力或者原岩应力。
19、岩石的天然含水率(2006)p27天然状态下岩石中水的质量m w 与岩石的烘干质量m rd 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
(附上公式)20、岩石的强度(2006,2011)p31岩石的强度:即岩石在各种不同荷载作用下达到破坏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21、岩体力学性质(2007)岩体力学性质:岩体抵抗外力作用的能力。
包括岩体的稳定性特征,强度特征和变性特征。
22、岩石的扩容(2007,2008)岩体在荷载作用下,随着荷载增加产生微裂隙引起的非弹性体积膨胀的现象。
或:岩石扩容是指在偏应力作用下,当应力达到某一定值时,岩石的体积不但不缩小反而增大的一种力学现象。
23、岩石的损伤破坏(2008)p463在载荷作用下,由于岩石微观结构的缺陷引起材料或结构的劣化过程,称为岩石的损伤破坏。
24、岩石的碎胀性(2008,2010,2011)岩石在一定轴向力作用下,岩石试件横向明显体积扩大膨胀破碎的性质。
25、岩石的变形(2008)p52岩石在外力或其他物理因素(如温度、湿度)作用下发生形状或体积的变化。
二、简答题1、简述岩石力学的主要研究内容(2011)p52、简要说明岩石的水理性及其描述方法(2003)p27岩石与水相互作用时所表现的性质称为岩石的水理性。
包括吸水性、透水性、软化性和抗冻性。
岩石的天然含水率:天然状态下岩石中水的质量m w 与岩石的烘干质量m rd 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
岩石的吸水性:是指岩石吸收水分的性能,取决于岩石孔隙体积的大小及其敞开或封闭程度等,描述岩石吸水性的指标有吸水率、饱水率和饱水系数。
吸水率:岩石在常温常压下吸入水的质量与其烘干质量的百分比。
饱水率:岩石在强制状态下(高压或真空,煮沸),岩石吸入水的质量与岩样烘干质量的百分比值。
饱水系数:岩石吸水率与饱水率的百分比。
透水性:岩石能被水透过的性能。
透水性的大小可用渗透系数来衡量,它主要取决于岩石中孔隙的大小,方向及相互连通情况。
软化性:岩石浸水后强度降低的性能。
可用软化系数来衡量。
软化系数指岩样在饱水状态的抗压强度与自然风干状态抗压强度的比值。
抗冻性:岩石抵抗冻融破坏的性能,常用抗冻系数表示。
抗冻系数指岩石试样在±250C 的温度区间内,反复降温、冻结、融解、升温,其抗压强度有所下降,岩样抗压强度的下降值与冻融前的抗压强度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即%100⨯-=ccf c f C σσσ 3、岩石试件在单轴压缩荷载作用下发生破坏时,试件可产生的破坏形式。
(2011,2012)p334、什么是岩石的全应力——应变曲线?研究全应力——应变曲线的工程意义是什么?(2011,2012)p535、什么是岩石蠕变力学介质模型中的粘性元件?请简要说明其基本特征。
(2003)p202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应力与应变速率成正比,符合牛顿流动定律。
称其为牛顿流体,是理想的粘性体。
本构方程为:应力-应变速率曲线:特征为:1、有流动,2、应变与时间有关,无瞬时变形;3、无应力松弛;4、无弹性后效,有永久变形。
6、简述莫尔强度理论。
(2003,2006,2008,2010)p223莫尔总结指出“到极限状态时,滑动平面上的剪应力达到一个取决于正应力与材料性质的最大值”,并可用下列函数关系表示:τ = f (σ),他可通过试验方法取得,即对应于各种应力状态(单轴压缩,单轴拉伸和三轴压缩)下的破坏莫尔应力圆包络线的外公切线。
通过试件应力圆与包络线的比较来判断是否破坏。
如果应力圆与包络线相切或相割,则研究点将产生破坏;如果应力圆位于包络线下方,则不会破坏。
莫尔强度理论实质上是一种剪应力强度理论。
一般认为,该理论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岩石的强度特征,它既适用于塑性岩石也适用于脆性岩石的剪切破坏。
同时也反映了岩石抗拉强度远小于抗压强度这一特性,并能解释岩石在三向等拉时会破坏,而在三向等压时不会破坏的特点。
莫尔判据的缺点是忽略了中间主应力的影响,与实验结果有一定出入。
且该判据只适用于剪切破坏,受拉区的适用性还值得进一步讨论,并且不适用于膨胀或蠕变破坏。
7、简述库伦准则的基本内容(及其表达式)(2004,2005,2009)p219dtd εησ=库仑认为,岩石的破坏主要是剪切破坏,岩石的强度等于本身抗剪切摩擦的粘结力和剪切面上的法向力产生的摩擦力。
即: |τ| = c + σtanΦ其中,σ和τ是该破坏平面的法向应力和剪应力,c为内聚力,Φ为内磨擦角。
如图所示,方程确定的准则由直线AL表示。
如果应力圆上的点落在强度曲线AL之下,则说明该点表示的应力还没有达到材料的强度值,故材料不会发生破坏;如果应力圆上的点超出了上述区域,则说明该点表示的应力已超过了材料的强度并发生破坏;如果应力圆上的点正好与强度曲线相切(图中D点),则说明材料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岩石所产生的剪切破坏将可能在该点所对应的平面上发生。
(附上图)8、什么是初始地应力?简述工程岩体中初始地应力分布的一般规律。
(简述工程岩体中初始地应力)(2004,2006,2009)或者说:论述工程岩体(地壳浅部)中的初始地应力及其分布规律(2003,2007,2010)p129-136初始地应力:存在于地层中的未受扰动的天然应力,也称岩体初始应力,绝对应力或者原岩应力。
地应力的分布规律:1 地应力是一个具有相对稳定性的非稳定应力场,它是时间和空间的函数;2 实测铅垂应力基本等于上覆岩层的重量;3 地应力中的水平应力普遍大于铅垂应力;4 平均水平应力与铅垂应力的比值随深度增长而减小;5 最大水平主应力和最小水平主应力也随深度呈线性增长关系;6 最大水平主应力和最小水平主应力之值一般相差较大,显示出很强的方向性;7 地应力的分布受地形、地表剥蚀、风化、岩体结构特征、岩体力学性质、温度、地下水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地形和断层的扰动影响最大。
9、简述边坡岩体破坏的基本形式及影响边坡稳定的主要因素(2004,2006,2008,2010) p373-379(现已不要求掌握)边坡变形发展到一定程度,将导致边坡的失稳破坏。
边坡破坏的基本形式:1崩塌:块状岩体与岩坡分离向前翻滚而下2滑坡: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坡内软弱结构面产生的整体滑动3滑塌4岩块流动5岩层曲折影响边坡稳定的主要因素:1不连续面在边坡破坏中的作用2 改变斜坡外形,引起坡体应力分布的变化3 改变斜坡岩土体的力学性质,使坡体强度发生变化4 斜坡直接受各种力的作用10、简述地质体的形成过程(2005,2009,2010) p75地质体是指地壳内占有一定的空间和有其固有成分,并可以与周围物质相区别的地质作用的产物。